手机阅读

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 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的(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3:04:46 页码:13
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 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的(6篇)
2023-01-05 13:04:46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一

您好!

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倡导学习廉洁文化、建设廉洁家庭、弘扬廉洁新风,充分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宁静、廉洁、安全的幸福家庭,在此,特向全体学生家庭发出如下倡议:

1、树立家庭助廉意识。积极参加场开展的“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中,倡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塑造廉洁品德。

2、开展家庭廉政文化活动。从家庭每个成员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倡导廉洁之风,弘扬浩然正气。

3、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不慕奢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倡扬时代新风,摒弃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大操大办的陋习,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4、严于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的诱惑。做到不以权谋私,不徇私舞弊,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分之礼,勇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用实际行动把好家门。

5、常吹家庭“廉政风”,常算家庭“廉洁帐”。及时提醒督促家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洁身自好,争当助廉、促廉的家庭楷模。尊敬的家长,廉则流芳千古,贪则身败名裂。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廉政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最有效的成果。

学校衷心地希望在家庭教育中,以身示范,当好表率。并配合学校加强对自己子女的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谦让有礼、国家利益至上等廉洁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遵守法纪,遵守社会公共道德,爱护公共设施,争做文明公民。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真诚地希望您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关注我们,配合我们,与我们携手同心,共同缔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倡议人: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精选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二

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倡议书

孝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在人生漫漫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过辉煌的时刻。不同的是,老人们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不知不觉,他们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了,坚强直挺的背影在岁月中淡去,脚步也变得逐渐缓慢和蹒跚起来。他们曾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无限的关爱,他们用宝贵的青春与汗水浇灌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欢乐,而我们的父母更是为我们的成长倾尽心血。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会让他们倍感欣慰和满足。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我们倡议所有作为子女(父母)的朋友们:

一、拿起电话,给家中的老人送去问候,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二、做好爱心传递使者,告诉你身边的人去关爱老人。

三、建议你一起去探望老人。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送一份自制的礼物、整理房间,梳头,洗衣服、端洗脚水、洗脚、捶一捶背、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老人表演节目等等。

四、关爱老人不需要多么伟大事情,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一颗真心去关爱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以及身边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你身边的老人,让你的家庭因为你而感到幸福!

麻山区扶贫办

精选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三

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寨的海滩上,林则徐将从外国烟贩那儿缴来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硝烟现场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林则徐的这种爱祖国、拒外侮的民族精神传颂千古。

前几年,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在生死线上,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他们用无私、勇敢和忠诚,悲壮地再现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涌现了种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着我们整个学习生活。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要做“改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勤奋学习、沉稳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民族精神也体现在勤俭节约上,不管是在学校用餐还是在家中用餐,千万不能任性妄为,倾倒大量的饭菜,浪费粮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不能因为挑食、贪玩、爱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而让自己的健康与美德随着饭菜流失殆尽。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风采,其实很简单,只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础,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精选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四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很多同学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习俗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的中就有记载。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__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新闻媒体讨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怎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谴责。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当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统计,看看我们的___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

我今天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

精选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五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一. 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三. 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 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五. 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精选弘扬真善美的倡议书范文如何写六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很多同学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习俗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的中就有记载。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__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新闻媒体讨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怎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谴责。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当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统计,看看我们的___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

我今天的讲话就到这里。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