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50:50 页码:12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汇总8篇)
2023-11-13 09:50:50    小编:ZTFB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案中的评价手段应多样化,既注重对学生掌握程度的测评,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以下是一些教案实例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一

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对照课后生字表)仍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用手势表示出,标错的及时改正过来。

2.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小朋友,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1)自主识记。

(2)这些生字小朋友在文章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试一试吧。

(3)自己读课文。看谁不丢字,不加字,读音准确。

(4)读词语卡片,生练习读并扩词。

(5)识记多音字。读音,组词。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并练习做旁注。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小作者的心情都有那些变化。

(3)体会小作者的不同心情,自己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美丽的窗花把我们带竟了进了童话世界。想象一下,窗花还可能像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作业。

选做题: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词语,照样子写。

轻轻地

密密的

(1)读一读词语。

(2)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自己独立写。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二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的。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写作时,学生会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重点: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难点: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好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稿纸、小镜子若干。

(课前激趣)用镜子里美美地欣赏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做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课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好,难度升级,继续挑战。)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写是班上的谁呢?(学生可能猜不对)

(继续猜起来,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2.边看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伍建设的外貌的?

3.提示学生写人物外貌时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点 写外貌

5.说说写人物外貌时一般按什么顺序。

6.写人物时,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

7.出示第二招。(图片出示,抓性格、爱好……的特点)

8.师引导学生交流:我想请谁来当写作模特,谁愿意?快瞪大双眼仔细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兴趣爱好。

三、迁移运用,尝试写片断。

1.学生习作,轻音乐起。

2.讲评作文。

3.试着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方法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三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四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血丝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五

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教案资源,但我们要根据需要进行寻找利用,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

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流动的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问。

4、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

2、小声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

4、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识字,总结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明白的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

(3)、师:这幅画中都“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小河、山腰、汽车、鲜花、水库、人家……)。

【1】、指名读后六句话。想一想:这六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赞美的语气)。

【2】、师配乐范读,生想象祖国的美景。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续写“画中景”。

【1】、师:祖国的美丽景色数也数不完,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一想,还能观赏到什么景色?(师可出示图片进行引导想象。)。

【2】、学生充分的说。

五、指导书写:流、往、似、扔、忽、然。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互相提醒哪一笔容易错或容易忽略等;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大组交流,最后由老师着情指导)。

苹果落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六、巩固生字词语。

(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激情。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书。同学们想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吗?(想)好,现在就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角朋友。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词。

(出示课件)形式多样地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3、练读课文。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分小组来接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三、合作释疑。

1、课文质疑。

课文大家能读通顺了,那就看看自己读懂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待会解决。

2、合作探究。

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的书上有了不少小问号,有了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请同学们先到四人合作小组中去,探讨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看到你们激烈地讨论和满意的微笑,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那还有没有大家不能解决的呢?好,在下面的学习中,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探讨。

四、深入感悟。

1、读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种的花则、怎么样呢?

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找找看。

3、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论:出现了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什么?找出句子练读。

(播放课件:众小孩手捧鲜花场景)加深感知。

总结:哦,看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手里的鲜花就是国王所要的成绩。

(2)而与之不同的第二种情况是……请同学们找出句子读一读。

(播放课件:捧空花盆哭泣的场景。)让学生体会这个孩子的感受,从而悟出该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好句子。

(3)面对这两种结果,国王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们找出句子读一读,通过表演,读好句子,感受国王从不太高兴到露出了笑容的感性变化。

a、雄日没有种出花是因为他不用心吗?不会种吗?(不是)。

b、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板书:整天精心培育换土浇水施肥没有发芽。

c、(出示课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朗读。

d、他为什么还没有种出花来呢?请同学们齐读第八自然段。

板书:煮过的种子。

4、在大家明白国王为什么要选手捧空花湓的孩子做继承人了吗?

(1)总结课文,思想渗透。

是呀,同学们诚实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仅是未来的国王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小朋友应该具备的,老师相信你们都想成为他(手指课题)一样诚实的人,让老师和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情景体验,深化认识。

(课件:“说一说”一题。让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诚实行为及时赞赏,鼓励。学生在宽松的交流氛围中相互影响,升华认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评、自悟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重点:在体会赶海的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磁带、图、各种卡片

一、创境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说自己曾去过海边赶海,玩得可开心了,有个小男孩呀,听了大家的介绍,也吵着闹着要去海边,今天小男孩就要去赶海了,你们想不想跟这个小男孩一起去赶海呀?(想)

相信这次赶海一定很有趣。(板书赶海)

2、(闭上眼睛)听,什么声音?(放录音:海浪声)

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别急着回答,静静想象,(继续播放海浪声,持续一分钟左右)想象后交流。(学生好似真的到了大海边)

3、师述,(边说边贴图)是啊!看一望天际、蔚蓝色的大海在欢迎大家呢!海鸥在飞翔,海浪在歌唱,远处,片片白帆迎风招展,真美啊!

1、自读二、三小节,看看小男孩在海边做了哪几件趣事,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划一划,把这几件趣事划出来。

2、交流。(贴男孩在捉螃蟹、追浪花、捏大虾的图和板书追浪花、捏大虾、捉螃蟹)

3、出示描写这三件趣事的语句,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有趣在哪里,怎样读好它。

4、再自读后交流,学生先讲到哪件趣事就先体会其趣。

a、追浪花: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趣在哪里?

(1)趣在浪花像人一样,不肯离去。

(2)趣在小男孩明知追不上,还要去追。

怎样读出这趣,进行朗读擂台赛,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赛过,为什么?

b、抓螃蟹: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你认为抓螃蟹有趣,读一读这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例:摸呀摸呀读得慢,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

(1)摸时很害怕,怕被夹住。

(2)螃蟹不太容易摸到,摸得慢。

例: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读得响亮、高兴,是因为能表现出小男孩的高兴、喜悦。

其他同学评有没有读到位。

c、捏大虾:咦,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看图比较理解武将和俘虏,说说为什么这么称呼大虾。

小男孩捏大虾心理变化可大啦!想想他心理怎么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争当小演员进行表演,大家评评小演员有没有演出小男孩的不同心理。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不仅有演好,也要读好,再把这段话读一读。

5、看到小男孩玩得这么开心,你也想玩一玩吗?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玩,可做动作表示,也可用朗读表现,比一比谁玩得最开心。

全班大声练读。

进行比读,先个别比,再集体比,比时也可做做动作。

1、同学们,可别先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还有其他人在赶海吗?(贴人们捉螃蟹,捞海龟,捡贝壳,小男孩被螃蟹咬图)

2、交流

a、人们有的……有的……有的……人们玩得开心吗,指导朗读。

b、呀,这小男孩为什么皱着眉头?(原来被大螃蟹夹住了)。

怎么会被夹住的,学生自由读,体会“东逃西窜”,“不甘束手就擒”等词。

i、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玩下去吗?(想)

你们还想玩什么?

学生自由说,(捉鱼、冲浪、潜水等)

1、好了,太阳偏西了,我们该回家了。哇!小男孩的小背篓可真沉啊!(出示小背篓)老师快拎不动了。

2、看看,里面有什么?老师把里面的“战利品”一样样拿出来,请学生认识,并理解“满载而归”。

3、人们开心吗?谁读得好,就把“战利品”送给谁。

1、一路上,海风吹拂着我们,舒服极了,我们不由会响起一首歌《大海啊,故乡》(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不由得唱起这首歌。

2、这次赶海一定会给小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听到这首歌,他就会想起这件趣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次有趣的赶海。

3、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七

1、能自身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身的感受。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篇八

你参加过绘画比赛吗?今天我们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一场比赛。

(学生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互相检查读音。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绘画、金灿灿、宫殿、清澈、强盗、金箍棒、打滚儿

3、把这些词语和句子带到课文中去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一)、默读课文。

2、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怎样与大家交流。

3、读完后分配好角色后练习朗读。教师参与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让我们听听参赛的小选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作品的?

(二)展开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观。

1、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认为谁的画该得第一名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展开讨论)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有些为难,到底采用谁的意见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咱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吧!

(或以不同标准评出单方面,或评出并列第一)

全班根据方案进行评选

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起个名字吧!(板书作品名称,依评选结果对号入座)

你想画什么?

像参赛的选手一样讲一讲你这幅画的内容。

画一幅画,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评价。

板书设计:

谁该得第一

(评价标准):

(作品名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