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23:56 页码:7
最新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模板16篇)
2023-11-13 09:23:5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记录和总结,也是为未来的规划和目标铺垫。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一

文章在明确精确农业技术思想和实质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精确农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发展精确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精确农业的发展战略.

作者:王树德柴寿升作者单位:王树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柴寿升(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

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5)分类号:f323.5关键词:精确农业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二

我国东南长江三角州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工农产业比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6.9%、52.2%和41%,农业由主导产业变为辅助产业,农民白天务工,早晚务农,农业开始出现萎缩.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他们摸索出一条建设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子,不仅使农业产业升级换代,而且在农业现代化上迈出了一大步.据江苏省统计,全省有各种农业园区14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6个.又据江苏省科委系统117个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统计,共引进技术项目2600项,其中引进120个新品种,新增产值52亿元,产投比1:9,形成常熟市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作者:李应中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刊名:中国农业信息快报英文刊名:chinaagriculturalinformationbulletin年,卷(期):“”(8)分类号:关键词: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三

传统的农业发展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力争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保证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众多,使得过去中国的农业建设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产生,因此,在今后的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将通过阐述现代化农业的含义,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分析,以期对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所帮助。

现代农业是同传统农业相比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而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几个方面,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在管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学经营理念为原则,从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从具体上看,现代农业的含义包含四个方面:

首先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各类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其动力主要是石油和电能,除此之外,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应该广泛的应用其中。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农业的物质和能源都是由工业部门所提供的。

其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指导时,通过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然后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

第三、专业化、社会化以及区域生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农业还同工商业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农业产品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化的属性。

第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产方式。现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农产品饿生产规模,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农民的生活方式。

最初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就是机械化农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又增加了良种化化学化以及水利化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只注重技术和经济的农业发展是不对的,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效益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做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工作。因为我国各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以及生态模式也是各部相同的。那么,在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对各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的配套技术、管理形式、产业规模以及区域协调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推进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2、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所以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该对与生态农业生产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这些技术一定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安全和生态管理技术。

3、走市场化道路,将生态农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进行不断推进。

多年的农业生产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否则,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这样看来,现代农业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并且对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构建出一条“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将各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例如:“公司加农户”模式、“公司加基地”模式。当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跟随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的制定。

4、进行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并且通过大量生产健康食品为农民增收。未来能够顺利打通出口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通行证就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为,当前,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而健康安全的食品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所以,现代农业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健康食品生产,生产那些具有市场前景并且具备健康特色的农产品,创建国际农业产品品牌,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将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

第二,将单纯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变为面向国际市场。

第三,转变为符合功能性的农业生产。

第四,转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5、不断对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一方面可以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提供给其他的产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他还将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所有人。所以,国家一定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来,同时将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生态补偿计划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将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行巩固。

6、加强专业知识的推广,健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律。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农民、领导、科技人员都要参与到生产中来。所以,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广有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对农民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农民对现代农业的了解。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依法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农民和技术人员和国家管理者的重视,并且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方法的总结。

[1]蒋和平。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04)。

[2]高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2)。

[3]杨洪。贵州土地整理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j]。现代农业科学。2009(06)。

[4]刘志成,钱朝军。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5)。

[5]简宜钦。浅论以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绿色科技。2010(08)。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四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农业生产中主要是根据季节来进行播种,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园艺工程的运用大大改善了这种窘境,园艺工程的运用中主要有运用温室大棚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不仅为园艺产品的生长提供了合适的温度及充足的养料,而且使农产品的种类也大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2能够节约土地等稀有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设施农业园艺工程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种类的产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3使得农业的发展扩产增效。

设施农业园艺工程的开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项工程的开展能够形成一定的模式,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农作物潜能,实现我国农产品产量的升级,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4能够保证园艺产业与农业的有效融合发展。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园艺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高产、优质的产品,主要是市场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满足生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开展各项工程,例如种子的种植以及环境设施控制等工程。

2.1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

在我国的设施农业园艺工程中,一般多采用塑料大棚的方式进行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但是很难对农业植物进行加温,因而这种生产方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2.2科技含量不高。

发展设施农业园艺工程中,栽培技术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缺少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没有进行一定的量化,也无法满足园艺发展的正常需求,因而科技含量不高。

2.3生产的雷同性和盲目性较高。

对于我国的园艺工程的发展并没有因地制宜,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般都是采用高科技示范园区来进行区域化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对园艺工程的科学化概念缺乏一定的理解。

3.1因地制宜,支持优良品种生产。

设施农业园艺工程的因地制宜要注意两点:

二是因地制宜还要求选择合适的生产品种,该品种适应该地区各方面生产要求,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

3.2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艺。

对于我国设施农业园艺工程的发展来说,

二是需要政府对农业生产提供大力支持与服务,确保农业规范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提高我国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设施农业园艺工程作为一项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更应该加以重视。解决我国的设施农业园艺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组织专业的团队进行科研成果的探讨,同时要将深入调查的结果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3.4尽量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随着设施农业园艺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二是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农业生产各方面生产信息传递偏差,从而难以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这就要求市场能够及时传递。

3.5注重设施园艺工程的人才培养。

设施园艺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农业技术方面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也不断地进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科学技术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当前设施园艺工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设施园艺方面知识的培训,从而保证农业发展更加科学与专业化。

总的来说,园艺工程是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应该研究和注意的问题,它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能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五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的“农业发展新四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保障和主力军,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科技转化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使用机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进而提升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的发展水平。现如今,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组织、指引和不断支持农业领域的各项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与提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切实根据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创新和积极工作,加强农业机械装备的质量、效率,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1现阶段的农业水平。

由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起始阶段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开始时间相隔较远,但随着我国的不断深化改革,现今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在农机方面,综合动力大约为8.9亿千瓦,农用拖拉机使用量超过2340万台,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均已达到200万台,还有其他农机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为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创收大约4800亿元,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全球首位的农机制造国家与农机的使用大国。在农业机械工作效率方面,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种植与收割率约为70%,基本上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加深[1]。

当今社会,科技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农业方面有长足的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就是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改变。现在中国的经济、文化都在飞速地改革和变化,农业作为我国的根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机遇,展开着具有影响力的改革,农业机械与技术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业领域的发展要求,需要在科技的发展前提下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的转变,科学地生产操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引进大幅度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中农民的体力支出,提升了科技水平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度,增加了生产收获的效率。

1.3农业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传统农业的生产与现代化机械农业相互转化的重要阶段,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化转型,要求切实依据我国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的情况,积极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加深基础性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与此同时,加快山区地带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的不断创新,提高机械化水平技术,加速形成经济便捷、现代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需完善农机作业环境,积极深化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耕道、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打牢基础[2]。

2.1制造能力与农业不匹配。

随着对农业相关领域的不断重视,如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成绩十分显著,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制造能力和农业部分不匹配的情况出现,使得农业机械化程度未曾达到预期目标。农业机械的生产与制造的完备性与发达国家还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还需要不断结合农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改革。

2.2农业机械的生产程度不够。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不仅农作物种植面积广,农作物种类也十分丰富,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作物的生产方式。但是我国在农业机械的灵活能动性上有很大的不足,核心重点的零件使用效果不足,农机的主要动力设备、控制系统与作物的结合等重点的研究开发水平不完善,导致农机产业化发展还不系统,生产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农业领域的需求。

2.3管理与当下时代不能很好的结合。

当今时代是信息大数据的时代,信息有着发展的绝对话语权,所以,农业的发展上信息的引进必不可少。由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管理方面更需要与农业相结合。现在很多的地区对机械化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关注,疏于管理,对农机的使用人员专业程度要求太低,农业信息没有及时得到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针对农业发展的建议。

在将来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下,需不断把农机与农业的各方面相互联系,更大程度上使农机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不断加强农用机械的创新与更新,在信息时代下加深农业发展与信息的有效结合,使在信息时代下农机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3]。

农业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农业的不断机械化在农业的发展中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只有不断加深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才能逐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解决国家的基本问题。

[1]谢钦铭,王世平。试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69—172。

[2]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7):229—230+233。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六

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农业可谓是我国经济运作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础,更加是确保人类实现高质量生存的基本,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对某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衡量,值得一提的是,农业的经济发展与植物保护理念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同时两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极其密切,可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所谓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指的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措施,在保证地球上可利用资源不被耗尽和破坏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农业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一定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尽可能满足人类对于农业资源的应用需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其中涵盖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观,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中也涵盖着诸多的内容和因素,比如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等等都是重要内容,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农业在实现高速运作的同时,也应当相应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确保整体的农业生产产量,尽可能使其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达到最优,这样方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实际需要。

2、农业生态环境。

而所谓的农业生态环境则指的是给整个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氛围,整个农业生态环境之中所涵盖的因素和内容较多,其中有土地资源、生态平衡、水资源以及空气资源等等,农业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讲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因素。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男耕女织是农业生产中的必然因素,这一生产形式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而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则是现代先进农耕技术阶段,农业运作和发展环节,农业的发展很可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同时环境也在逐年呈现恶化的趋势,因此,保护农业环境可谓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路径,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逐步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我国整体的经济意义发展环节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环境保护这一重要因素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农业发展的外界环境日趋恶化,面临着被污染和被破坏的问题,导致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和制约。

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作为有力支撑,农业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生命线,因此农业发展和运作的环节应当注重环境污染问题,避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相应的降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故此,我国应当重点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此工作落实到实践中,不断健全系统化的生态环境体系,强化农药的管理以及检测力度,这些都是确保农业生态环趋于稳定的重点工作内容。

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理论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农业运作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要想将此设想高效落实,就应当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促使社会、资源、经济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实现协调性的发展,逐步达到经济稳健发展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要求农业发展中,不仅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应积极引入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切实提高粮食生产量,基于各类资源的利用,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氛围,为我国整体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当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强化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落实力度,也是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此,一定要注重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间接的保护自然,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为自然资源的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若想真正实现植物保护这一目标,就能从科技层面进行重点把握,可从生物工程领域角度着手,将植物保护工作落实到实践中,比如,转基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可有效防控病虫害。另外,农药的使用技术更新也可凸显科技应用的优势,可从农药成分亦或是喷洒技术的使用等角度完成改进工作,尽可能选用毒性以及对土地、空气造成污染和破坏较小的农药,间接的起到植物保护作用,尽可能将危害降低到最小,这样方可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最终也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由上可知,农业的持续性发展这一目标的落实,需要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强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而后逐步实现在生产、生产以及消费三者之间的良性运作,为植物保护这一工作的实施提供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呈现着迅猛的态势,同时农业经济发展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农业运作过程中,不仅要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人,还应当注重植物保护工作的落实,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逐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还应从哲学的层面进行衡量以及考虑,促使二者实现相辅相成的发展,从客观的角度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以及植物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工作落实的不足,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高效落实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间接地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韩忠海。锡盟对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技术保护的几种措施[j]。现代农业,2012,16(11):23—23。

[2]杜啟顺。我国植物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吉林省梨树县研究为例[j]。北京农业,2012,12(27):172。

[3]庄军召。植物保护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河南农业,2016,17(14):124。

[4]彭秀军。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30):5—5。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七

农业可持续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最核心的部分都是保证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统一,确保人们在享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能使子孙后代也能够享用自然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相比,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所有资源的重中之重。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观测:保持环境的自身处理能力、土壤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植物的品质。要想做到以上3个方面,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与转变方式,转变我国自然的农业经济状态向新型的工业化经济状态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实际要求下,对于工业农业大机械化时代的发展就是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所以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是我国农业转型的根本要求与途径,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机械化,必然能够打破我国以往的传统自然经济形式,将分散式、个体式农村经济主编转换成大规模、集体化的新型生产关系,保证高效的、快速的、节约的新农村经济。

1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

根据国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可以总结如下: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能够迅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不断推动农业朝着大规模集成方向发展。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地广人稀,所以对于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例如,北大仓地区,通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这样就能够大量解放农村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大量剩余劳动力会逐步转移到城市,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的生活问题。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许多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的修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就可以广泛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进而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呈现稳步提高的发展态势,其中农业的生产总值对于国民生产中的稳步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推广所带来的收益。例如,农业机械化的提高能够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农业的总产值不断提高,总体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产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资源消耗的日渐突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我国以前的农业发展阶段,只注重提高农业产量而忽视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土地肥力流失、土质变坏等问题,加上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大量引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国外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主要问题,于是发达国家利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水平对农业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同时,进一步强化高效低能耗的发展方向,对于土地的无限制开发转换成为保护性开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技术,把农药的使用、化肥的释放做到精益求精、适度适量的特点,这样既能减轻土地的负担,又能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首先要做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过量的滥砍滥伐,对于土地耕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耕作制度,对于适合水田的土地尽量避免耕作旱地植物。此外,要有一套完整的节约型耕作体系,如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化肥能源的利用和土地的合理开采等方面要遵循节约的原则,要重点保护土壤、水资源,保证对于耕地的肥力不造成浪费,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要合理使用科技手段,如对于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大型机械化农业对于化肥的利用率能够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作用,这是因为机械化的精确性所控制的。为保护耕地的自然肥力,确保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大力推进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保证化肥释放的科学化、机械化,避免因为化肥农药的过量施放而产生环境污染。

3结语。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是利大于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样的,最核心的部分是保证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统一,确保人们在享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不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高低,而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我国应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八

大家知不知道,离我们太仓很近就有一个叫“沥江农场”的农业生态园?从地理方位看,从我们校区翻过高速公路就到了,它属于上海嘉定,具体有多少面积我也说不清,走过一次,只知道很大很大。

一进去,下车的地方就是酿酒坊和酱油坊。我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可以用谷子来酿的,只见工人们忙忙碌碌地工作着,清冽的酒香四溢。旁边的大晒场里排列着几排大缸,上面用竹笠罩着,也有几口缸没罩,我们凑近一看,哇,满满的黄豆,酱味已经很浓了。听说酱是晒出来的,果然如此。

我们朝池塘走去,那里很是热闹。途经一片果林,果树还不是很大,但仔细一看,已经挂满果了,是梨子。小小的青果藏在绿叶里,已经可以想象秋天丰收的场景了。

池塘到了,水面上一个渔夫正带着几只鱼鹰捕鱼。两岸树阴里站满了观看的人。只见鱼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一会儿嘴里就叼着一条鱼浮出水面,引得两岸的人一片叫好声。咦,它怎么不将鱼吃了呢?仔细一看,原来每个鱼鹰脖子上拴了一根细绳子。渔夫将竹竿往鱼鹰面前一横,鱼鹰跳上竹竿,将嘴里的鱼吐进船舱。“哎,白忙活咯!”有人大声说,哈哈,幸亏它们听不懂,不然准会气疯了。

我们又到别的地方转了转,我发现这个农业生态园里还有不少小动物,各种只闻其名的农作物也被我亲眼见识了,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

作者:学霸。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九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下面我们通过一篇论文来了解一下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

摘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力发展农业经济对确保国际民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经济还是我国社会经济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目前国内的农业经济也显现出了很多不足,为此需要全面对其进行处理,以促进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促进国内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是本国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稳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利益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作用。中国农业经济属于一个资金高度集中,制造专业化,运营规模化相统一的运行模式,重点表现在集约化观念。鉴于此,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1、加大农业资源的科学使用和保护。

第一,能够使用科学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防止农业浇灌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减缓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采用能够让水环境免遭污染的农业科技,防止导致水源污染。第二,需尽可能降低农药、化肥和农膜等污染,选用低污染和无污染,而且有利于生态健康循环的“干净”农业科技。第三,国家要强化对农业资源的管理和宏观调控,避免以牺牲自然环境,一味追求农业经济效益的行为。而且加强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等情况处理力度,努力实行退耕还林等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策略。第四,要在农业进行农产品的更深入生产,和农副产品的循环在生产结构循环产业链,强调循环再使用、多次反复使用的`节约观念,形成生态和经济的健康循环,尽量降低资源浪费情况。

2、逐步加速农业产业科技体系创建的进度。

需不断加快高质、优产、高效、生态、安全以及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支撑农业技术改进与新品种开发,尽量取得重要技术与环节方面的突破;推行主导品种与农业实用新科技,实施“良种+良法”,农艺与农机相统一,提升农业运营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质量;完善各农乡技术推行单位的设备条件,强化测试示范点与村级服务站的创建。加强各乡镇基层农机者的训练力度,完善农机者的业绩考评与多样化推行体制,加速基层农机推行体系的革新脚步。

在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工艺技术上,需坚持适宜性与可持续性原则。适宜性主要指需选择科学的技术,并按照每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技术以及投资等不同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技术种类。需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农业科技为导向,选择具备很强实效性的以往的、工业化以及可取代的农业科技,完成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要从以往的单一化农业科技科学朝多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组合与创新发展。可持续主要指选用具备持续性、公正性、发展性以及共同性特征的农业科技。需选用一些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循环的农业科技,采用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碱化等的农业科技与类似的生态健康化农业科技;要使用能够提升农业生态结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农业消费结构产品使用率的技术,增强农业管理平台运行效率的科技等,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4、全面开发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重要指借助现代高新科技的研发成果,以及农业本身的生态平衡结构,全面使用区域的资源优点,坚持总体协调发展、回收再生的观念,使用现代管理措施,科学调控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实现高质高效、优产高产的长远发展,形成生态与经济的统一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国内生态农业的生产是实现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途径,生态农业属于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结合,属于农业经济的全面转型。经过保护自然以及生物资源,资源再生使用,能量深入挖掘,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以及避免生态退化的要求。此外,还需全面认识生态学的发展要求,在生态农业发展中,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态结构整体调控规范、能量流动和物质再生原则、互相依存和约束原则、物种竞争性原则等来进行农业生产,保证国内的农业生态结构具备很高的生产力与可持续性。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是走长远发展之路,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属于农业经济生产的必然选择。在深入探索和实践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与问题,需要坚持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道路,进一步创新并改进农业技术,遵循生态保护和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真正达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涂洪强.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9):249.

[2]李莉.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5,(15):288.

[3]张泉丽.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08):122.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

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

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

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

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一

摘要:生态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针对农业土地的简单整理,而是要实现对自然资源如何充分有效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遵循创新、因地制宜、开放共享、协调绿色的原则能够整合生态农业的各要素,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1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创新就是抓住发展,谋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它不但要求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且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事物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制定发展的规划,并且预判事务发展的结果,使得创新具有可实施性。为了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力应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民经营土地的信心,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另外,为了增强农民对于土地的自信,还有三个方面需要改进:首先,改变原来呆板的说教式宣传方式,注重典型示范,充分发挥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提高生态农业在农民中的认知度,感受生态农业的价值,使其更加充分的了解生态农业的优势和益处;其次,地方各部门既要加强农业科普教育又要转变传统农业中靠经验耕作的习惯,农作物在耕作之前应该事先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如对农用耕地预先做好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评估,以便后期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地;最后,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现代化普及率还比较低,这就需要农业科技研究更加贴近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才能达到以科促农的目的。有条件的地区和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组织当地的技术人员到其他地方进行交流与合作,从外部获得发展的动力。将创新作为发展农业的动力还需加强农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为此作为某一行政地区的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转变办公室办公、专家讨论的传统模式,走到田间地头亲自了解本地区农业的现状后再进行设计和规划以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在土地使用上不应以城镇化为由消减农用耕地;在农产品开发的环节中注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发展多样化经营,避免同质化。在了解市场行情和消费者的喜好后再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对于一些精品的农作物,实行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创新是一种危机意识和求变意识的综合,其目的在于使农业工作时刻充满着紧迫感,倒逼行为主体进行革新;其关键之处则在于通过求变的思维打破农业发展中的思维定式,避免实践中依赖现象的发生,即固守于传统,不思上进,与时代脱离的僵化心理。

2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发展生态农业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状况视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发展途径,因地制宜。生态环境较好的农业区域,围绕特色农产品,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如在一特色村内,围绕特色农产品进行专门化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的地区,可通过生态旅游的模式发展。精心包装旅游区内的农业风光,让游客体验到回归乡村的感受,在独特的环境中享受回归自然的纯真。而那些在特色农业和自然资源方面都没有优势的地区,就需要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共同发展。如开展体验型的农事活动,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旅游区内提供可供采摘的生态蔬菜和水果园,让游客能购买乡村农产品的同时,又能体验收获的愉悦。

3开放共享。

对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生态农业建设更要融入其中,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引进先进的技术,严格标准和规范,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我国生态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生态农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开放能够使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能够使我们正确评价自己的发展程度,确定客观合理的发展目标。同时开放发展使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古代农业文明避免农业发展中的历史虚无。对内,要形成统一开放的经济格局,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地区保护,增加优势互补。各地区间应加大农业间的.互动,积极借鉴其他地方发展经验,以强带弱,以点带面,实现农业发展的新局面。面对过去的开放就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验的现代传承,不应因生态农业的新颖就忽略传统,因为传统才是促进发展的根基。

在我国古代的很多著述中都体现出生态农业的思想,如《吕氏春秋》等。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才能与世界接轨,达到出口创汇的目的。共享发展是每一社会劳动者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现代化的福祉,具体来说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基础服务等,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题中之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这些人除了在农耕时返乡劳作外,几乎常年在外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能否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当下民生问题的重点之一,也成为生态农业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协调绿色发展。

我们对生态农业的实践仅限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主要是指生产加工阶段,忽略了生产加工之前的生态建设,虽然这样的加工程序可以节省成本但是却失去了生态农业的原意。这里所提到的生产加工前期生态主要指土壤中的肥力、种子的状况(是否是有机种子)等因素。如果我们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忽略要素之间的协调,生态农业只会是一个称谓,失去了他的本意。首先,利用城镇化建设这一契机对土地进行分级处理,确保农用田的耕作面积,不能借规划之名擅自征用农民土地。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受房地产推动经济的影响,以房地产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济。以规划为由对农用耕地进行改造、出售,以期获得经济效益致使局部土壤受到破坏,而这一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因为“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的形成过程是328年,靠自然的再生能力,每生成一寸地表土则要几个世纪的时间。”其次,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中的化肥含量超标,又会给下次的种植增添风险。农语道“庄家一枝花全凭肥当家”,当前我国的农业用肥多以化学肥料为主,它可以短时间内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长此以往就会对土壤造成危害进而影响作物的果实。人造肥料的实用性强,但破坏土壤。除此之外,农民所依靠的使用矿物燃料的机械肥料和杀虫剂毁掉土壤的再生能力,工业肥取代了微生物和虫类,腐蚀了表层土。基于此,各地方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兴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污水处理和灌溉系统,使得这一系统与当地农业用水相联系。城市污水是郊区农业种植进行灌溉的重要水源同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也是农作物的天然养料。利用中水进行育种、栽培也是生态农业创新的又一有效方式。

最后,我们还应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使某些农产品能够直接进入城市形成新的采摘园、植物园和生态园等。协调发展意指利用生物自身的自然属性以达到生产循环的效能,这就给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提供了条件预设——协调。绿色是人类共同的期盼。近几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年都急剧增长,地表温度不断上升,导致森林、海洋、土壤这些碳的主要存储地本身发生了改变,它们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逐渐衰退。尽管生态农业已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可,那么是否是真的绿色呢?绿色发展不仅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得到增强。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一,绿色发展使生态农业建设在发展中更加尊重自然;其二,绿色发展能够使生态农业发展具有“整体绿”,即农业生产的前中后都具有绿色;其三,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农业发展设立了基本原则,他会激发农业工作者、科技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潜能,丰富生态农业研究的内涵;其四,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地方政府有着约束作用,使gdp更加绿色。

参考文献。

[1]韩雷.坚定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生态农业发展建设[j].延边党校学报,(01):4-7.

[2]周福桥.云南怒江州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要遵循的原则探讨[j].农技服务,2015(03):17.

[3]邱高会.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4]薛丽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得到了大量发展的契机,加之受到人口数量逐渐增长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坚持生态农业的角度上出发,以此来满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此即本文针对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意义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在农业的发展上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因此,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将农业摆在主要的地位上。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各个领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所以就要坚持从生态农业上入手,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角度上出发,发挥出农业生产上的优势,主动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在综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其次,是要不断完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农业技术手段。通过实现有效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2.满足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需求。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要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通过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以此来避免生态农业受到污染。其次,还要引入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到做好农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意义,这样才能对资源进行不断的增值与生产。在面对难以更新的资源时,就要及时进行保护与利用,最大限度的确保实现合理的开发,只有真正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保护好自然资源,满足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发展。3.提升综合效益。进行农业生产与推广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生的劳动率,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提升经济效益。可以说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就要坚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出发,这样才能保证对资源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在实现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就要从获取显著经济效益的角度上出发,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长远的发展。

1.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与资源短缺等问题。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一些地区来说,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战略部署,那么就会造成我国需要面临更为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坚持从根本上出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做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完善工作,以此来满足生态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其次,是要建立出完善的、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作为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就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从市场的基本需求上出发,积极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与产业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凸显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优势。2.始终坚持生态农业建设。做好生态农业建设,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一,就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避免环境污染等为前提,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还要将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满足生态环境合理发展与有效利用的目标。第二,要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创新,从优势上出发,综合好现代农业技术,以此来建立出更为有效的农业生产模式。第三,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好节能环保措施。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也要确保农业生产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发展意识与观念上的不足。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就要求人们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且人的行动也受到了主观能动性上的影响。第一,对于有些农村地区来说,受到教育投入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文化程度并不高,这样也就难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面对现代农业技术时,也难以全面的掌握。但是生态农业所涉及到了较多的内容,如果文化程度不足,那么也就限制了对生态农业的理解与认识。第二,技术推广上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在农业总产值上存在着相对较低的现象,加之农村中人口相对较多,所以在技术推广上也受到了影响。其次,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上相对较少,这样也就限制了生态农业理念与技术的传播效果。2.基础理论上的不足。在生态农业中,其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涉及到了相对较多的学科,同时也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配合与融合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着注重生态农业中的一部分,并没有从整体的角度上出发,这样也就造成福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其次,在产、学与研上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相互促进来满足发展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着脱节与分离等问题,这样也就降低了发展的效果。

1.激发出农民的积极性。对于农民来说,将目光更多的放在了经济利益上。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农村改革工作,坚持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同时还要将保护与照顾农民利益作为处理农村问题的基础。可以说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农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完善工作,以此来满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化来说,其中包含了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商品化等方面。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就是要促进农村中非农产业上的发展,也就是说要确保农村中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可以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以此来为商品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就要坚持从农村中的劳动力上出发,并以此来作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样才能从种植业上向着非农产业方向不断发展。对种植与养殖行业来说,其规模上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提高商品率,提升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与纯收入。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科技可以根植与服务于农业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中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满足发展的需求,创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3.及时更新观念,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一些农村地区来说,依然存在着简单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交换。可以说只有农民的生产行为融入到社会化生产中去,才能更好的进入到市场经济中,满足个人的生产需求,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建设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建立出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好实际问题。4.创建出适合发展的新机制。想要做好这一工作,就要具备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在实际中就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出有效的农村发展机制,以此来满足发展的需求。在促进生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措施,建立出科学的管理与监督办法,从而满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主动进行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建立出完善的生态农业制度,以此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技术保障体系来说,关系到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以就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同时还要及时更新思想,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坚持从生态农业的角度上出发,正确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从降低环境污染的角度上出发,发挥出生态农业的功能与作用。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三

由于农村当地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比较单一,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农户自家管理,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需求,产品竞争上没有优势。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让农业领导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提高认识,了解相关概念和实施步骤,发挥农业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主动性和能动性。

2.2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开发有待于提高。

由于当前管理者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其管理的机构对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技术能力要求不高,这样将会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信息资源在行业内部实现充分共享,开发与当地农业经济相适应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才能够使得农业信息资源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要求。

2.3缺少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硬件,只有充分加强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各地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缺口特别严重,以往的机械设备陈旧,不能正常工作,农民获取信息的方法只能停留在口口相传的传统模式上,无法充分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

3应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对农户信息化水平的培训。

现阶段需要加大农户特别是青年农户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及相关知识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议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根据农户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定期、定点培训;将网络知识和养殖、栽培、销售和管理技术等内容利用电视、手机、电脑的网络等方式向农户定向培训。

3.2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规划管理。

为了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系统的.科学管理制度,是保障农户在规范化管理制度的约束下科学种植农作物,使得养殖业、种植业更加规范,生产出本地特色优质产品。并且加大宣传本地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户收入,形成良好的农业管理环境,充分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制度。

3.3切实抓好资金投入。

为了做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由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资金投入比较大,后期信息化建设工作复杂,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员,因此当地政府应考虑到当地经济水平有的放矢地及时进行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大对投入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在当今社会,各级主管部门农业信息化建设机构的建立是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为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服务水平,构建信息化资源的管理机制、资源整合和信息转化是当务之急。为了建立农业相关信息的共享体制,必须使得信息统一化和标准化,以便落实相关网站的资源共享机制,达到公用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加强对相关信息源进行分析,对信息资源及时进行更新,保障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合理性和完整性,保证农业信息资源可满足当地农户的要求。

3.5建立强大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建设,只有实现农村网络全覆盖,大力提高信息网络的应用水平,才能为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建立专业平台,为了保证信息化专业平台的实效性及完整性,需要对相关信息定期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为农户或提供优质服务,农户能够及时便捷获得网络知识,有效的提高网络信息的使用率[8-10]。要求当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引领、项目融资、农户自筹等多种方式进行,切实推广计算机及网络的信息化应用,避免走形式,要让农户看到实际效果。

4小结。

在“新时代”的到来之际,要充分认识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要加强对农户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切实抓好资金投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强大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各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农业组织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2]吴彩鑫.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09):151.

[4]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r].2017.

[5]农业部.“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r].2016.

[6]吴普特.农业科技固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6.

[7]徐素芬.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北京农业,2015(15):322.

[9]刘明山.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农经研究,2017(22):47.

文档为doc格式。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四

现代农业是同传统农业相比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而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几个方面,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在管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学经营理念为原则,从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从具体上看,现代农业的含义包含四个方面:

首先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各类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其动力主要是石油和电能,除此之外,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应该广泛的应用其中。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农业的物质和能源都是由工业部门所提供的。

其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指导时,通过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然后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

第三、专业化、社会化以及区域生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农业还同工商业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农业产品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化的属性。

第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产方式。现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农产品饿生产规模,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农民的生活方式。

最初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就是机械化农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又增加了良种化化学化以及水利化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只注重技术和经济的农业发展是不对的,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效益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做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工作。因为我国各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以及生态模式也是各部相同的。那么,在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对各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的配套技术、管理形式、产业规模以及区域协调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推进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2、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所以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该对与生态农业生产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这些技术一定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安全和生态管理技术。

3、走市场化道路,将生态农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进行不断推进。

多年的农业生产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否则,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这样看来,现代农业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并且对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构建出一条“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将各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例如:“公司加农户”模式、“公司加基地”模式。当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跟随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的制定。

4、进行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并且通过大量生产健康食品为农民增收。未来能够顺利打通出口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通行证就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为,当前,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而健康安全的食品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所以,现代农业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健康食品生产,生产那些具有市场前景并且具备健康特色的农产品,创建国际农业产品品牌,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将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

第二,将单纯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变为面向国际市场。

第三,转变为符合功能性的农业生产。

第四,转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5、不断对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一方面可以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提供给其他的产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他还将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所有人。所以,国家一定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来,同时将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生态补偿计划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将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行巩固。

6、加强专业知识的推广,健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律。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农民、领导、科技人员都要参与到生产中来。所以,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广有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对农民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农民对现代农业的了解。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依法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农民和技术人员和国家管理者的重视,并且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方法的总结。

[1]蒋和平。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04)。

[2]高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2)。

[3]杨洪。贵州土地整理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j]。现代农业科学。2009(06)。

[4]刘志成,钱朝军。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5)。

[5]简宜钦。浅论以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绿色科技。2010(08)。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五

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大的变化。往往这样更加会使我们注重本身生活的环境,但是事实呢,却不是如此。近年来,人们的买房量,买车量,增加飞快。而且对于饮食上也变得十分挑剔,但是就是因为如此,有时人们就会对于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感觉到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甚至有人认为和自己无关紧要。像垃圾,随便扔,不会或者想不到去垃圾分类。从而,我们周围的环境,周围农业也变的岌岌可危了,所以才会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的,天没以前那么蓝,地没以前那么青了。

1.2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于农民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时候还存在透漏。

现在由于国家科学发展趋势快,而社会中人们对于自己本身的利益看的也比以前重。虽然国家在法律上有了一部分保护农民农业上的政策,但是在某些方面上也有很大的漏洞。所以,我们要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重之之重,要处处为别人着想,而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于农民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时候还存在很多透漏。

1.3企业管理方式或者招商方式在误差。

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起码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因为小型或者中型,大型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尤其当农业经济不顺或者缺少资金的转入或者转出,是需要企业资助,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我们企业支持我们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像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就像马云曾经说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要把眼光看远。"所以,我们也要这样,企业更要这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现在企业管理方式或者招商方式存在着不同的误差,企业本身也要好好想想一下,好好打算,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做铺垫。

2.1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从自己身边做起。

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更要保护环境。尤其现在国家一直提倡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战络正式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而且就此,国内外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定义,而且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自己本身健康生活的环境下也有资源来提供自己你子孙后代来生活。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从自己的本身做起,绿色环保。好好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2.2保护别人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人有很多都是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这样是十分不对的行为的。我们就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别人的利益为重,尤其在农业经济可发展中,我们更要保护别人利益。我们也要从各种媒体,网络中,可以呼吁大家一起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更要保护别人的利益。让我们为了我们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3企业要用发展眼光看未来。

像现在世界的发展都是分秒必争的。首先要订一个值得自己去奋斗的目标,然后坚信自己一定成功。像刚刚也提到了马云,也许有些人现在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更有些人把他的事迹当做前进的动力。马云刚刚开始只是在杭州一个普通的老师,后来经过十年的奋斗而成功,现在成为了年轻人创业的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站在个人立场,我本身也十分的佩服他,但是同时不光佩服他的十年坚持不懈,更加佩服他的眼光,这是这些企业所借鉴的。所以,为了我们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们也要勇于拿出自己的胆实,拿出自身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农业经济。

本文就是结合个人的经验以及多年的工作感觉来进行阐述的。从农业经济可发展战略开始,分开讲述了其重要性,其发展性,还有其目前存在的漏洞性等等。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从现在做起。这只是我个人见解,只列出了几个原因,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还有别的情况,有时间大家可以一起探讨探讨。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篇十六

摘要: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只是小范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范围、大尺度推进困难重重。目前,针对我国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是发展规模小、推广难度大、市场需求低、农户接受能力低及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激励机制。

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沃艾伯奇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1981年英国农学家沃克沃辛顿进一步明确定义生态农业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1]。1980年我国学者叶谦吉对生态农业定义为“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2]。可见,发展生态农业,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手段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其特征如下:。

(一)生态农业具有生态性与可持续性。

生态农业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提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走上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良土地,降低农村水资源污染程度,能有效减缓现代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业、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与高效性。

生态农业以大农业为出发点,强调农业生产的整体性、协调性、循环性、再生性,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特征。生态农业通过物质能量循环,实现了废弃物的转化再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产出、高效益、少污染。

(三)生态农业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

农业生产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和多样性,主要由地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的。生态农业是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形式,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特征。现阶段,我国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了适合本地域特色的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区域性与多样性。

就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看,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产品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外部性特征。其外部性体现在农业生产者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发展农业,具有降低水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还体现在绿色、有机、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另外,农户最初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是对生态农业技术的一种推广,但采用新技术投资无法从其他农户那里取得补偿,又无法限制其他农户模仿性消费,因为一旦推广就可以被许多农户同时消费,且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其范围不断扩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不断提升。骆世明将生态农业分为景观模式、循环模式、立体模式、食物链模式和品种搭配模式等5种生态农业模式类,在此基础上将每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类再划分为若干个生态农业模式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推广。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从生示范县逐渐扩大到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市,建立了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0多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达多个。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的增加,生态农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态优势将越来越多的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激励和补偿机制缺失,影响了生态农业推广普及。

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农民投入的劳动量大,投入技术多、成本相对较高、风险也大。而生态农产品具有外部性特征,生态农产品定价过高,消费者需求不足,难于销售,只能采取略高于传统农产品价格,即生态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导致农户获取的经济效益低。由于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的缺陷,使得农户生产生态农业产品获得的个人福利小于生态农业产品对于全社会提供的福利,使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外部正性没有体现。另外,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政策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补偿机制,弥补农户外部正收益,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得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削弱了农民普及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徐勇、邓大才、刘金海等学者针对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演进特征提出了“社会化小农”,并认为“社会化小农”作为现代社会农民演进的新形式,具有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决策化特征,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主体。“社会化小农”在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化生产决策的基本前提是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一般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分散性和独立性生产决策,这种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小规模—小投入”导致“低产出—低效益”,致使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所获取收入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影响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社会化小农”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方式限制了生态农业发展。

(三)“均田制”土地制度,阻碍了生态农业规模化经营。

从综合性与高效性的角度看,只有在一定大的区域范围内,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益,即发展生态农业要规模化。我国农业生产耕地面积按人均比例平均分配的,受这种“均田制”土地制度的影响,我国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仅有0.4hm,且耕地面积呈进一步缩小趋势。同时,农用耕地按“均田制”分配时,采取不同质量等级的土地分别进行平均分配,农户耕地面积被小块分割,使农户生产经营极不方便。近年来,有部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一部分耕地面积,绝大部分仍为小规模生产,这种以农户为单位小块分割农田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和规模化建设,使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小规模的、零星的、低层次的状态。

(四)现代农业技术“新式粗放式”应用,进一步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从生态和可持续角度看,生态农业倡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物质,关键是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指蔬菜的新式育苗、农作物的新品种采用及农业机械化使用,以提高农业产出。农业生产种植采用家禽肥料+化肥,主要采用人工方式种植、除草、收割;农业虫灾泛滥采用大量人工投入治虫。现代农业生产整个过程都融合了现代农业科技技术,采用“新式粗放式”方式。大棚蔬菜从种子选择到菜苗孕育,再到蔬菜采摘,多采用先进现代农业技术,同时在整个过程都有价格较低的高倍农药被使用,致使蔬菜几乎见不到一个虫洞;农作物种植除草工作只需要一袋高剂量除草剂就能解决,整个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人工除草。农业生产中这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及水资源污染严重,使得原本脆弱不堪的农田生态环境更加难以为继。显然,现代农业技术“新式粗放式”推广应用,进一步污染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相去甚远。

(一)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生态农业的效益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市场机制只能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必不可少的。因此,政府应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的补偿和激励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财政补偿政策及相互配套措施。建立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实施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生态农业在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倾斜。同时,地方政府实行配套资金支持等。二是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的利益诱导机制,通过利益驱动使农业生产者积极主动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对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行为进行资金补贴和技术扶助,如良种补贴,绿色、无公害种植补贴,同时加大技术部门在技术上的免费指导和服务。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分配及产权制度。

依据生态农业特征,发展生态农业的农田土地一般生产经营周期期限比较长、投资成本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市场风险较大。因此,为了鼓励农户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其增加农业资源投入、积极主动采用生态农业新技术,政府应适当延长生态农业户的土地经营承包期,为此,一要尽快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生态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拓展到实际上的占有权,即农户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对其所承包土地有实际上使用、占用、收益和处置权,集体只是保留法律上的最终归属权。二是农村农用耕地按“均田制”分配时,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通过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稳定土地使用权,延长农户对土地投入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大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强化生态理念。

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要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户的生态理念。一是加大生态农业技术及生态理念宣传。利用互联网、电视进行宣传农业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二是推广新农药和绿色有机肥。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广大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滥用和乱用。三是加大生态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政府牵头组织各类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鼓励科技人才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引导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来提高生态农业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竞争力,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四)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具区域性与多样性特征,我国区域差异性大,各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一致,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生态农业模式,并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应用。一是加强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建设,利用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并形成配套技术,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奠定基础。二是继续坚持已经开展的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遴选出生态农业模式好,配套技术先进的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方式,由“县—市—省”的方法进行推广,直至推广到全国。三是鼓励企业自建生态农业基地。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户实现生态化种植养殖,使自己有稳固的基地和农户群,并实现已有非生态型农业基地向生态型农业基地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秀艳,王丽静.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市场,(1):108.

[2]郑军,史建民.我国生态农业研究述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3.

[3]张燕.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制度研究[j].农村经济,(5):103-105.

[4]骆世明.论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类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3):406-409.

[5]黎振强,杨新荣.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12):104-109.

[6]杨晓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社会化小农的调查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1):50-5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