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08:03 页码:9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精选9篇)
2023-11-10 10:08:03    小编:ZTFB

总结的写作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和所学。总结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注重突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和学习等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你的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一

全县教育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稳定、民生大局,以全力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校园精细化管理为载体,按照县教育体育局2020年教育工作总结,优化“一圈、三点、五线”校点布局,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实施“123”智慧教育;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规范办学行为,狠抓学校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抓好学校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办人民更加满意教育。

坚持贫困家庭对口帮扶,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大力改善贫困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保障贫困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及对口帮扶,助推教育扶贫。以促进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一样均衡发展,达到教育理念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科学化和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教育保障。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二

基于本国国情,中国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扶贫开发政策,把扶贫开发的基本目标和中心任务放在主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农村扶贫开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5、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村要充分利用场地、康复器械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

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残疾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有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我镇残疾人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从20xx年8月开始,民乐村在进行进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股份经营”这种农村扶贫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1x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20xx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xx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最好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最好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xx区委、区府关于扶贫解困惠民行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徐家镇xx年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技能传授扶贫为重点,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逐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致富能力。一年多来,我镇的扶贫解困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就开展的主要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扶贫解困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举措。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落实“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构建和-谐徐家”的具体行动。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并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进行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组织落实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扎实抓好我镇的扶贫攻坚工作。

为了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实现20xx年扶贫解困的目标任务,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徐家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指导、督促和检查。正是因为有领导小组的科学安排,有全体干部的思想共识和积极参与,有相应的制度、职责和具体帮扶方案和措施作保障,才使我镇今年上半年的扶贫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今年初,“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就及早制定了《徐家镇20xx年扶贫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一是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30户,83人的贫困户帮扶,使他们本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二是提出了扶贫解困工作的三大重点:加大扶贫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力度,确立贫困农民稳定的增收项目;加大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三是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要求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帮其寻找致富门路。镇经济发展办具体负责对扶贫工作的规划、指导、督查、考核,及时收集扶贫信息,总结推广经验,镇民政、计生、畜牧等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真心为民,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三、措施得力,帮扶效果明显。

扶贫对象的确定,扶贫方案的制定,扶贫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为扶贫解困工作迈出第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通过开展扎实的工作,完成既定的帮扶目标任务,还必须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还必须用心帮扶,真情付出,才能收到扶贫解困工作的实质性效果。

一年来,我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体机关干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打好了扶贫攻坚战。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三

为认真做好健康脱贫工作,市卫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卫计委部署要求,把健康脱贫工作纳入20__年度卫生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全面深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进展情况。

(一)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签约服务。5月4日,市卫计委发文布置各县(市、区)为辖区内农村贫困人口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同时,免费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完成12万余人签约服务,此项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7月6日-7日,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定远县召开。

(二)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调查。5月26日,市卫计委召开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启动会,到6月底,全面完成调查任务,共调查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贫困人口82713人。内容涵盖疾病诊断名称、确诊日期、确诊机构、医疗总费用、新农合报销金额、大病保险报销金额、民政救助金额、自付金额及诊疗结果等11大项。此数据已录入系统并上传至国家卫计委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管理数据库,为下一步实施分类救治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7月上旬,我委又成立两个组,分别对定远、凤阳、明光、全椒、来安五个县进行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数据精准,分类精细。

(三)印发《滁州市健康脱贫行动计划》。我委7月底前出台该计划,主要从“医疗保障、大病救治、疾病防控和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精准施策,让贫困人群“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目标是到20__年,我市县域内就诊率力争达到90%;到20__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根据健康脱贫计划,全市已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和免住院门槛费制度,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参合农民出现大病情况,在新农合报销后,如果个人自付部分合规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0.5万元),即可再次申请大病保险补偿,补偿比例为60%-90%不等。按照文件要求,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后,在县、市、省域内就诊的个人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1万元,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四)印发《滁州市健康脱贫工程实施方案》。代市政府拟定了《滁州市健康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由市政府于9月28日正式发文,明确了相关医疗兜底政策。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单位,时间表、路线图,并明确健全了工作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健康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五)综合医保政策落实。市财政拿出1044万元用于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分配到各县、市并要求县级财政拿出配套资金,确保医疗兜底工作顺利开展。11月10日,全市有扶贫任务的县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系统改造并投入使用,截至12月底已进行结报4811人。

(六)宣传工作。安徽日报、人民网、安徽省卫计委网站等刊登了我市健康脱贫工作做法及典型案例共20余篇,市扶贫办简报、市委办信息刊登了市卫计委健康脱贫工作做法及成效。

(七)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健康脱贫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开工新建基层医疗卫生项目68个(完工项目51个),共投入约1亿元。二是强化人员培养。今年选送30名医生参加省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为基层培养医疗骨干;组织20名城市医生参加全科医生代教培训,为基层储备医学老师。开展定向招生工作,为定远县、南谯区争取了10个名额,为乡镇医院储备医学人才。三是开展医学技能比武。在开展继续教育、以会代训和乡镇(社区)医疗骨干培训基础上,我们又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组织全市117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开展业务技能比武,以此推动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八)督导工作。10月9日至10日,对全市各地的健康脱贫工程相关文件出台、贫困人口医疗优惠政策实施、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健康脱贫活动开展及信息报送等情况进行了督查,通过此次专项督查,进一步了解到各县(市、区)健康脱贫工作有序开展,确保贫困人口“三个一”工作顺利完成。12月28至29日,参与市扶贫办组织的包括健康脱贫工程在内的滁州市脱贫攻坚“查、看”工作,对全市健康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病致贫、返贫原因复杂。有的农村家庭多人同时生重病,抵御疾病等意外风险能力低,患者大病外转率高,有的甚至听信网上虚假医疗信息,存在病急乱投医等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市卫计委要求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健康脱贫工作,将健康脱贫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责任,全力推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引导。将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脱贫工程及各项政策措施与工作成效,使健康脱贫工作成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努力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和健康脱贫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四

我县2020年脱贫任务为8个村(其中州级4个村),其年度计划分别如下:

计划资金:2020年8个村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970.135万元(不含林业部分),截止到8月11日,投入资金813.8万元。

(二)科技扶贫计划。

1、项目引进新品种1个,“花芋2号”,推广秸杆覆盖,果芋套种,花椒与魔芋套种等技术3项。建设示范基地500亩,省级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1个,精准实施贫困户20户,直接参与精准贫困人口65人,参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人均收增1200元,产业吸纳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就业数20人,技术培训2次130人,参与帮扶技术人员数5人,带动精准识别户脱贫65人。

2、建县级运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19个,建立本级专家数据库1个,建立信息员数据库1个。建贫困户信息库1个,已导入省级平台,项目推广技术2项:推广优良品种1个“花芋2号”,推广魔芋专用肥料100亩。

计划资金:合计90万元,已全投资到位。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五

《关于开展x市xxxx年扶贫日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xx日召开乡村干部会,认真学习和传达了文件及会议精神,并组织人员开展“x乡扶贫日”捐赠活动,活动以“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为主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广泛开展自愿捐赠、专项特色扶贫系列活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步伐,按照乡实际情况制定了“x乡扶贫日”活动方案并认真开展了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研究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民政、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以“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为主题开展了“扶贫日”活动;其次,召开乡村干部会、村社群众大会认真学习了“扶贫日”活动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并要求各村通过村级广播认真宣传“扶贫日”和国家扶贫政策;最后,x乡组织乡、村、社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宣传,与贫困户交谈,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扶贫宣传资料xxx余份,此次募捐现金共计xxxx元,募捐款项将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

通过此次“扶贫日”活动,使机关干部、村社干部以及更多的群众进一步的了解了扶贫工作的意义,加深了其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打下了夯实精神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六

20__年,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卫生扶贫工作,力争通过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实施“十免四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摆脱长期贫困。建立健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现将我局20__年一季度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贯彻实施扶贫政策,全力实施扶贫工程,调整了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谢学洪任组长,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副局长谭建成负责牵头全县扶贫工作,各分管领导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抓好扶贫各项工作,并抽调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县扶贫工作,确保年度减贫任务完成。

二、精心谋划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部署,根据《四川省扶贫专项20__年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夹江县扶贫专项20__年实施方案》《夹江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健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夹江县卫生精神扶贫深化工作实施方案》。

三、精准识别。

在全县各医疗结构设立专门的扶贫服务窗口,救助对象就医时,只需在定点医疗专用窗口出示相关证件,一站办理、一次结算完成。各定点医疗机构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立扶贫政策宣传展板,全面宣传扶贫政策及救助流程,使扶贫对象就医更加快捷方便。

四、干部驻村帮扶、对口支援。

今年派出3名第一书记,全脱产深入到永青乡。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安排10人对口支援甘霖镇30户贫困户。

五、加强宣传,使扶贫政策深入人心。

1、优先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截止目前共免收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3162人次,免收金额30499元;免收贫困人口住院院内会诊费359人次,免收金额4714元;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6人,免收金额8925元;免收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21人;开展免费巡回医疗服务3120人;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663人;免费提供妇幼保健服务2181人;免费为艾滋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3人;免费为结核病人提供药物治疗18人。

2、将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与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工作有效整合,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在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设立健康体检档案专柜,对完成体检的健康档案按照重大疾病、一般疾病、亚健康、健康等四类分类管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贫困人口就医成本。20__年贫困人口健康体检正在进行中,截至3月底已体检7001人。

3、抽调精干力量深入乡村,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摸底调查,计划修建35个标准化卫生室,其中20__年预脱贫村11个,每个卫生室由县级财政预算资金投资9万元。为充实村医生队伍,我县组织开展农村免费村医培养项目,积极推行乡聘村用等措施,努力为村卫生室培养一批人才,促进贫困村卫生人才增量提质。

4、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与属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向贫困户进行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为其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达到“五明白”要求,即:对自身健康状况清楚明白、对疾病发生情况清楚明白、对医疗救治情况清楚明白、对医疗费用发生与补助情况清楚明白、对脱贫情况清楚明白。

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情况。

为确保扶贫专项20__年度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共筹措资金481.8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26.9万元,县投入资金354.9万元。

支出情况: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贫困住院患者231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20__元。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政策理解。组织我县各医疗保健机构集中学习扶贫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对政策的理解。

2、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各医疗保健机构完善本单位工作机制,尤其建立健全自查机制,确保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健康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力度。

4、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全县医疗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5、加强督导和考评,确保各医疗保健机构贯彻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七

2020年我局要完成县太平桥乡纳粘村幼儿园的建设任务。1月州教育局已与教育局完成了项目对接,锁定了项目,安排了资金,确定好项目建设的序时进度。要求教育局在3月底前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4月开工建设,10月底前太平桥乡纳粘村幼儿园全部完工,确保按期完成2020年教育扶贫项目。

坚持贫困家庭对口帮扶,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从2020年开始,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大力改善贫困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保障贫困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及对口帮扶,助推教育扶贫。以促进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一样均衡发展,达到教育理念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科学化和教学管理信息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教育保障。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八

要完成“6+3”、“3+3”精品学校打造、学前教育发展及普通高中建设规划布局,资金缺口大,项目推进困难,“一圈、三点、五线”教育发展布局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扶贫村村幼儿园整体工程已完成,验收通过。目前已到位资金120万元,缺口20万元。已上报县脱贫攻坚办,请求资金整合。

2.高中项目选址建设在县聂呷乡甲居三村,该项目于2011年启动建设,于2020年完成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浴室、开水房、厕所、教师周转房等校舍的建设。学校运动场、围墙、校内道路、给排水管网、挡土墙等附属设施尚未建设,需投入资金1900万元,目前已到位生态转移支付资金633万元,缺口1267万元,实施困难。

(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教师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引进的初、高中专业教师难以留住,近两年,我县通过公招、双选等方式补充教师,但因待遇等原因已有42名教师辞职和调出,我县小学音乐、美术、藏文、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师资结构配置急需优化。小学富裕教师需要进行专科培训,年轻教师需进行技能培训。

二是教师关爱工程需加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五支队伍的周转用房问题得到缓解,尤其是农村教师周转用房大部分得到解决,但目前,我县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周转用房紧张,亟待解决。

三是教师待遇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和区乡临时性岗位津贴的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得到提高,但城镇教师和区乡教师待遇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镇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建档立卡数据难以核实。

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乡(镇)人民政府,而各乡(镇)统计报送的数据随时都在更改,数据难以锁定,导致后续工作难以开展。

开展扶贫工作总结篇九

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20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县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县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县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州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