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59:08 页码:7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精选10篇)
2023-11-11 17:59:08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所经历和完成的事情进行总结和概括。编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结论。阅读这些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总结写作样例。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一

20××年,xx市科协把实施阳光工程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实行领导、人力、物力、财力多方倾斜,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现总结汇报如下。

根据我市初选的7所培训基地的性质不同,我单位把党校、技工学校和科技职校定为培训基地,并分别在这三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到60人。

培训基地要执行工作月报制,在月底前上报上个月培训转移有关统计数据,每个班次结束时要到培训点进行检查验收,对培训就业的学员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抽查转移就业情况。

培训基地将公开“阳光工程”招生简章,明确对培训岗位、内容、时间、收费及补贴标准,并公开学员名字,随时接受学员监督,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要实行承诺制原则,为他们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科协最大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为打造“和谐xx”做出贡献。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二

xx地处xx,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帮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人,其中农民工13.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xx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xx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20xx]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3、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20xx—20xx年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xx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基地的组织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20xx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三

2011年,我市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稳步推进。现就我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市预计转移劳动力26600人,完成自治州下达任务的127%;培训农村劳动力1986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其中致富技能培训5300人,职业技能培训9565人,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就业资金625万元、阳光工程资金40万元、昌吉市财政配套资金120万元。农转收入约亿元,人均1065元,较上年增收230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重点投入,合理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农转考核细则》、《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安排意见》、《2011年昌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及检查验收办法》等计划安排;并配套资金120万元,其中7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和致富技能培训工作,10万元用于工伤保险补贴,20万元用于人力资源市场运行,10万元用于信息平台建设,1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重点投入,加快了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极大的推进了我市农转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昌吉日报》、昌吉市电台,与昌吉市电视台合作开办《创业就业》专栏,以创办劳动就业信息广告派送,专项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政策咨询、先进事迹宣讲、下基层入户入企业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区、州的有关政策。

(三)加强对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构管理。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每季度召开培训工作例会,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我市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对存在问题的培训学校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有效地规范了管理,提高了培训质量。二是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培训。开展“一户一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外出务工农民需求,推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跟进式就业”培训模式,使每位外出务工人员都能够掌握1—2项职业技能,实现进城务工目标。三是开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利用冬闲时间主要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开展成熟适用的先进种植、养殖、园艺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致富技能培训,加快科技成果吸收转化,并加强补贴力度。四是开展“一户一技工”技能提升培训。全面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外出务工农民提高了职业技能等级,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打通了农业劳动力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通道,把农民培养成为支持新型工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工人。五是开展重点产业人才的培训。在全市试点性的开展了重点产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将有培训意愿的人员选送到外省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培训工作。

(四)大力培育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动力市场,规范用工行为1、培育和规范劳务派遣组织。随着企业用工逐步社会化、多样化,单位用工外包和季节工、小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得到较快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灵活就业的稳定性。为了适应这一要求,积极组建劳务派遣组织,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组织在促进灵活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将灵活就业人员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派遣到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从事季节性、阶段性就业,既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社会负担,又消除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工作没单位、收入没保障的不稳定感。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劳务派遣组织已发展到数十家,今年,派遣农村富余劳动者已达1869人次,劳务派遣组织对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和稳定性,切实维护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大对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投入和管理。为了更全面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积极争取州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资金20万元,加大对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力度。并在我市辖区内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全部实行免费介绍工作、免费进行职业指导等。

(五)提供用工就业信息的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实现合理有序转移。

一是在全市广泛地、经常性地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重点是引导、鼓励、组织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各类用工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及时提供各类招工用工信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成本和风险。今年已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洽谈会14场,累计近5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400多个,我市16个乡镇、办事处共4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洽谈会,600多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用工意向。二是各乡镇主动加强和所属乡镇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衔接力度,将这类企业的招工用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农民进行发布,从而逐步提高本地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的务工率,真正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势转化成农民增收的现实。三是各乡镇组织当地农民形成劳务队。如:三工镇新戽村村民马常海带领附近村民100余人在益海粮油公司长期打工;阿什里乡每年春、秋季组织牧民2000人左右到附近乡镇、农场从事季节性农业生产;滨湖镇200余人到南疆油田从事司炉工作;榆树沟镇组织200余人到新疆果业公司长年从事车间包装工等,我市正在逐步形成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的转移和自发转移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六)结合“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加强创业指导力度。结合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有创业意向和已经创业者免费提供siyb创业培训项目介绍、政策解答、创业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融资服务、开业指导、专家咨询等创业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创业人员的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后续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创业培训10期、250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转移就业工作进程。二是扩大小额贷款范围。将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纳入到小额担保范围。今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60人、亿元。三是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按照不同的业态,创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多层次开展各类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加快“创业型城市”创建步伐。目前,亚中商城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

三、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要进一步加强,才能满足经济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培训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对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教育机构予以支持,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使接受培训学员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培训出来人员能直接上岗。也为今后招商引资工作,延促出的一个优势。三是建立专家类的培训师资库。围绕农民增收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来建立培训师资专家库,有效的解决培训师资短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降低培训成本。四是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结合_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创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积极发展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五是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的建立和培育工作。对使用农业富余劳动力在30人以上的用工单位,授予昌吉市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并且享受新疆籍员工社保补贴政策和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六是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考核和信息引导服务工作,使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其作用;建立村级信息平台,进一步通畅就业渠道,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序引进季节性外来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有效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短缺问题。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此项工作的力量。并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七是加大对乡镇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务经济人的培育。对一些有一定知识,且有组织劳务承包愿望的人员进行培训、引导,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带动当地劳务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渠道。

四、12月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召开创业智训服务专家座谈会。12月21日在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召开了创业智训指导专家座谈会,讨论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探讨今后如何对创业者进行服务,以及创业项目征集与发布等有关创业服务工作。

(二)继续做好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装载机、挖掘机培训班二期60余人;在六工镇、滨湖镇组织开展了司炉工培训班二期98人;在六工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班3期近90人;在佃坝乡组织开展农业种植培训二期;目前,各项就业技能、致富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已全面开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四

到目前为止,全镇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人,完成年计划88%,(其中阳光工程215人,完成年计划90%),转移就业700人,转移就业率100%。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计划65%。农技培训701人。完成250%。

1、安排部署了xx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确定了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进规范动作。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悉、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近“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五

磁涧镇位于新安县东部,东连洛阳市区,西接新安县城,310国道、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38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劳动力资源19692人,其中男11421人,女8271人,小学文化程度1138人,初中文化程度16195人,高中文化程度2265人,16-30岁8151人,31-40岁5988人,41-50岁5553人。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休指导下,目前全镇已完成转移劳动力xxxx人,占全年任务的xxx%,其中省内转移xxx人,省外转移xxx人。从事建筑业xxx人,服务行业xxx人,制造行业xxx人,电子装配xxx人,其他xxx人。举办引导性培训班xx期,培训人数xxx,组织技能性培训xxx人。建立了山东里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江苏省太仓市雅士高服饰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泉港(艾博礼品)有限公司三个省外劳动力转移基地;建立了新星卫陶厂、洛西建筑公司、金土地科技示范园三个省内劳动力转移基地。截止目前,我镇劳动力转移创收超过xxxxxxx元。

为搞好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专门成产了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一名党政领导主抓劳动力转移工作,各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由支书或村委主任主抓劳动力转移工作,并设立一名专职信息联络员,主要负责劳动力转移台账、培训台账及工作信息、各种表格的上报工作。成立了磁涧镇职业介绍所,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话、电脑、档案柜等办公用品,制作了宣传板面,制定并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镇政府抽调精干人员三名,充实到职业介绍所工作。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宣传工作。年初,为了搞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我镇在310国道、铁磁路等主要路段悬挂横幅8条,制作宣传板面4块,出动宣传车2次,通过深入村、组、户、田间地头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各行政村也分别采取办黑板报、文艺演出等宣传形式,炒热了群众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全镇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培训人员素质。20xx年,我镇以洛阳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办公室认定的洛阳市荣华技校、市技工学校、市中医理疗学校、新安职高、安运驾校为主要培训单位,培训了一大批农民技术人才。此外,为搞好技能性培训工作,磁涧镇精心筹备,积极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于5月下旬开始,举办了沼气生产、计算机和中式烹调三个机能性专业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共计xxx人,并为他们牵线搭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使他们走上了打工致富之路。20xx年,全镇农村劳动力已参加技能性培训xxx人。

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我镇在搞好技能性培训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引导性培训。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共举办引导性培训班xx期,培训人数达xxxx人。

三是搞好后续服务。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工外出务工,在"三夏"、"三秋"农忙时节,磁涧镇积极开展帮扶工作,解除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对于农民工家庭收麦、收秋中困难较大的农户,我们在"夏秋"两季成立了村级帮扶组织。对需要机械帮助的农户,由村组干部分包到户,联系机械帮扶。特困户由村委开出证明,由镇政府出资解决收割费用。磁涧镇积极采取以上措施帮助他们搞好夏收、秋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我们还定期到外出务工人员家里搞好家访工作,了解他们的疾苦,协调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共为他们处理劳务纠纷18起,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搞好信息化建设。为了更好地掌握全镇劳动力转移及劳动力培训情况,我镇建立健全了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资源等一整套台账。目前已建立了磁涧镇"劳动力转移信息库",并把有关数据录入电脑,每月通过网络上传数据,进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了信息网络。为扩大信息渠道,及时发布劳务"订单",我们通过各村的信息联络员,发布招工信息,了解民心民情,把握全镇劳动力资源脉搏,为全镇劳动力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及时准确上报劳动力转移周报表和月报表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信息。目前,共发布劳务信息xx条,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

三是建立劳动力转移基地,打造劳务品牌。今年我镇建立了山东里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江苏省太仓市雅士高服饰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泉港(艾博礼品)有限公司三个省外劳动力转移基地;建立了新星卫陶厂、洛西建筑公司、金土地科技示范园三个省内劳动力转移基地,并为三个省内劳动力转移基地输送劳动力xxx余人,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要。此外,我镇早出晚归的"自行车、摩托车打工队伍"已形成规模,建筑、陶瓷、门业制造等行业效益显著,打造劳务品牌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批企业倒闭破产,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这些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成了目前我们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此,磁涧镇人力资源市场深入各村,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并积极与本地企业联系协调,力争将返乡农民工就地安置。经过镇政府的积极努力,我镇闻洲瓷业有限公司和新安畅通燃气有限公司硅业分公司分别消化吸收160名和180多名返乡农民工,有力地促进了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工作。

外出打工赚钱,回到家乡创业。!我镇一部分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一定资本,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愿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点贡献。为此,磁涧镇政府不失时机地积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20xx年,我镇农民工回乡创业共创建了7家企业。其中,尤彰村马金伟,高中毕业后长期在外打工。20xx年,马金伟返回家乡,创建了豫星建材有限公司。20xx年3月,豫星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总投资xxxx万元,共建生产线2条,主要生产煤矸石砖,年产值可达xxxx余万元,实现利税xxx余万元;杨镇村马武昌,高中毕业后,随亲戚在外管理建筑行业,长期的探索,使他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xx年2月,他毅然回乡创建了洛阳海滨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xxx余万元,主要生产秸秆炭,年产值xxx万元,实现利税xx余万元。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磁涧镇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技能性培训有待加强;

大批量转移较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的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做好做扎实,也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也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1、抓好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面向所有务工人员的培训,是务工常识、法律法规、民工救助等方面的必备知识,计划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及农村青壮年开展全面的引导性培训。

2、突出重点抓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我镇劳务输出重点,继续抓好建筑、机械加工、计算机、烹饪、电子装配等重点行业、工种的培训。

4、巩固壮大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

5、积极开展省外务工人员培训,拓展省外输出渠道。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六

1鼓励和鼓舞农村人口外出,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避免劳动闲置和浪费的状况。

2.发展就地城市化,一方面,就地城市化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有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又可以得到从分利用,增加家庭的收入。3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组织技能培训,重点进行技能点的培训,使农民获得多技能,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就业的机会.4.鼓励农产品制造加工业在当地落地,农产品的升值使得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第三产业在农村兴起和发展。更加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5.建议在市场上难以生存的产业投入到农业当中,如房地产目前低迷,很难再发展起来,建议这一产业转向农业,一方面,往往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他们懂的管理等劳动力不足:

1.鼓励农二代,农三代回家从新尽行农业的生产,但是存在问题,农二代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不懂种地,不懂生产使得他们回到家乡很难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在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返乡者进行基本的培训。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有利于技术的共享,有利于降低风险,有利于节约人力,有利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上完善。

3.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有利于吸引农二代返乡。从而逐渐避免农村土地荒废,无人种地的状况。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七

2018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任务。根据省农业厅川农业[2018]18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培训农村劳动力2130人。在市农业局、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县农劳办的牵头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县阳光工程于201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搞好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我县以隆府办发[2007]19号行文成立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县农业局、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的日常工作。各培训单位也相继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并报县阳光办备案。工作组专门负责阳光工程培训的招生、组织、教学、管理和日常事务工作。

阳光办主要负责制定全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督促各培训单位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培训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把握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培训任务是2130人,通过2018年12月招投标,确定了xx县农技推广中心、xx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县畜牧兽医协会、xx市建安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职业技术学校、、xx县创力职业学校、xx县职业学校、xx县e步职业技术学校等9个培训单位共同实施2018年“阳光工程”项目。

1、公开招标,认定基地。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面向全县“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基地招标。

2、下达任务,县农劳办以“隆培办发[2018]]6号文件将2018年2130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培训基地。

3、招生培训,推介就业。基地承接培训任务后,积极宣传,印发招生简章,选择符合条件的学员。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使用规范教材,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强化学员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结业后学校推荐帮助就业。

4、核对身份。开班第一天,县农劳办、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学员身份,免费发放引导性培训教材,坚持上好第一堂课,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知识讲座。将课本、笔记本发到农民学员手中,受训学员签字,并登记造册。

相关范文今日更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xx市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发展: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今日更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方式

农林牧渔:关于xx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农林牧渔:**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5、规范手续,拨付资金。培训结束验收后,各基地凭县阳光办出具的验收意见、目标责任书、培训和转移台帐等有关材料,到县财政局报账。

为落实好阳光工程质量建设,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部省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县阳光办继续执行了七项制度及办法。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监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培训台帐、项目报告制度,并将七项制度贯彻落实到各培训单位。

1、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申报、项目招标、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制定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组织培训、负责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

2、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我县阳光工程项目资金由县财政专项管理和监督,县财政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对全县各培训单位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培训转移任务完成后,培训单位凭培训台帐、县阳光办和检查验收报告到县财政按规定报帐。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帐目单列、专人负责,严格资金用途和审批报帐程序。

3、项目监管制度。县阳光办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培训单位健全各项目制度,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

4、培训台帐制度。培训单位必须建立培训台帐,内容齐全,并报县阳光办备案。我县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阳光工程培训台帐。台帐的内容包括学员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所学专业、培训时间、补助标准和学员联系电话。培训台帐签字和手印。

5、项目公示制度。阳光工程培训要体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基地认定、培训人数、专业、时间、国家资金补助标准及农民应承担的费用等都要向社会公布。县阳光办就评估认定的培训基地、参与招投标的培训单位、招标结果、国家对阳光工程资金补助的情况通过隆昌电视台和张贴公告向社会作了公示 ,各培训单位对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专业、学习时间、各专业收费标准、国家补助政策、学员就业去向均向学员作了公示。

6、招投标制度。培训单位于2018年12月5日前向县阳光办递交了申请和申报材料。县阳光办对材料进行审核,于12月15日组织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劳动局等单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县农业局会议室举行公开招投标, 招标公开、公正、公平,按照择优的原则,有9个单位中标。

7、项目报告制度。各培训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对培训进度、信息的报告。

8、认真上好“第一堂课”。每个培训单位的每期培训班开班前2-3天,培训单位分别向县阳光办xx县财政局报送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花册和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开班第一节课上,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检查核实学员身份。

县阳光办工作人员到场讲课,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培训的要求。培训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到现场检查培训的效果,抽查学员参训的情况、就业意向,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监督结业考试等。

9、严把培训质量关。我县阳光工程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培训单位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保证了培训转移效果。培训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情况而设置,最终达到输得出去的目的。e 步电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与济四药业、隆昌工程机械厂、机械学校与长安棉组织厂等均签订了用要合同。

业指导导培训教材》免费发放外,各培训机构均保证了每名学员人手一套技能培训教材,有的.培训学校还为学员准备了笔记本、笔、学习证、资料袋等学习用具,绝大部分学员感到 满意, 不但免费学习技术,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有生活补助。

培训过程中,县阳光办工作人员不定期对每个培训单位作了2-3次的突击检查,检查上课、实习情况;抽查学员学习的时间、内容;学校在不同阶段的资料收集情况;阳光工程有关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中途县阳光办安排各培训单位就培训情况进行了1-2次自查 ,县阳光办对全县按培训单位和班次进行了抽查 。全部任务于今年4月月底以前结束,各培训单位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提出了检查验收申请,由县阳光办组织农业、财政、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检查组于对各培训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的形式一是查阅档案资料,二是走访学员,三是电话调查,电话抽查人数占培训人数的10%。验收公开、公正,结束时检查组向培训单位交换验收情况和意见,资料不齐的及时补充,县阳光办向各培训单位出具了验收报告。

1、学员转移输出效果好。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员转移输出,帮助学员增收致富。为此,多数培训单位安排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职业技术学校、e步电脑学校、创力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技能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培训就业合同,学员学习结束、通过考试合格后被安排到企业工作。共输出240人。学校把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保持长期联系,学员有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

2、学员增收致富快 。 优质粮油生产与营销专业由我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培训。通过培训,学员的种粮技术得到提升,较大幅度提高了农户农产品产量和收益,人均增收142元,广大农民学员排手叫好。

3、学员辐射带动作用强。通过培训后的学员技术含量高,而且带动性强、幅射面宽。龙市镇普照基地,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折合亩产829公斤,创造了川东南地区中稻亩产最高纪录,其技术已幅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2000多亩,增产效果突出。

1、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在培训的进度上有些专业没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是阳光工程教材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四是由于本地缺少大型企业,培训就业相对分散,推荐就业难度较大。

2、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阳光工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进一步做好对各培训机构阳光工程培训管理工作。

3、在抓好培训管理的同时,做好培训后的转移就业工作。

我县2018年阳光工程培训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 2130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务工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实施阳光工程是深入人心的,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智力支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八

2010年度,在上级党政和扶贫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以创新培训模式为突破口,继续探索完善“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全程培训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实现区、乡、村、户“四个覆盖”为目标,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宣传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坚持“三靠”(靠订单、靠中心、靠能人)、落实“三制”(回访制、招回制、提高制)为切入点的高质、稳定的就业保障机制。至2010年12月,共转移培训贫困农民工1500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1485人,自主择业15人,安置就业率达99%。就业学员96%免费安置到世界五百强企业,月工收入在1500元以上,为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领导意识,明确培训的“支撑点”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惠工程。为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始终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把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内动力。学校培训中心领导对培训具体工作多次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必须用最好的人力,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设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作,在各自抓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交叉共同需要办理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解决。一年来,我们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对我校转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达20多次。2010年9月2日上午,巴州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青宁、副主任吴群传、区扶贫办主任陈永明到学校就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专题调研。2010年11月7日,由区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区转移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负责人以中心发言人身份就培训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市扶贫办黄鹏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10月30日,巴中市政协副主席何长洋等领导在巴州区副区长张洪祥等人陪同下,对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进行了视察验收,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业绩,高度赞扬了我校一流的。

教学。

实训设施,并勉励学校继续努力,当好巴中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头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序,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工作、学员踊跃参训的良好培训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二、细化订单培训,落实培训的“关键点”“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10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三、提升专业内涵,拓展培训的“增长点”“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四、搭建招生网络,把握培训的“切入点”建立有效的招生网络,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万贫困户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把转移培训的招生信息及时传达到千万贫困户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长面对招生问题总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解决办法。同时,成立招生小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工作责任心强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师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招生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在市区扶贫办、劳务办的主导下,学校首先在市广播电视媒体开辟“培训之窗”栏目,定期及时宣传招生培训信息。其次,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请各乡镇成教专干为地方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办墙报等多种途径,使政策宣传覆盖千家万户。再则,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常带领招生组成员开上宣传车,深入农村乡镇流动宣传。一年来,招生组成员行程15000多里,奔赴200多个乡镇作政策宣传,发宣传资料56000多份。三是学员组织到位。按政策要求,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乡村公示、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生组织学员。学员入学培训严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管理机制运行。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网络已全面形成。本年度不仅迎来了一些偏远乡镇的许多农民工前来参训,还迎来了不少陕西、苍溪、仪陇等外县籍贫困农民来校学习。

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六、抓好安置服务,站稳培训的“落脚点”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1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维权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维权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九

20xx年度,在上级党政和扶贫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以创新培训模式为突破口,继续探索完善“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全程培训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实现区、乡、村、户“四个覆盖”为目标,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宣传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以坚持“三靠”(靠订单、靠中心、靠能人)、落实“三制”(回访制、招回制、提高制)为切入点的高质、稳定的就业保障机制。至20xx年12月,共转移培训贫困农民工1500人,占计划任务的xx0%,其中学校安置1485人,自主择业15人,安置就业率达99%。就业学员96%免费安置到世界五百强企业,月工收入在1500元以上,为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惠工程。为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始终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把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内动力。学校培训中心领导对培训具体工作多次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必须用最好的人力,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设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作,在各自抓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交叉共同需要办理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解决。一年来,我们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对我校转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达20多次。20xx年9月2日上午,巴州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青宁、副主任吴群传、区扶贫办主任陈永明到学校就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专题调研。20xx年11月7日,由区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区转移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负责人以中心发言人身份就培训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市扶贫办黄鹏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xx月30日,巴中市政协副主席何长洋等领导在巴州区副区长张洪祥等人陪同下,对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进行了视察验收,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业绩,高度赞扬了我校一流的教学实训设施,并勉励学校继续努力,当好巴中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头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序,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工作、学员踊跃参训的良好培训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xx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xx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建立有效的招生网络,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万贫困户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把转移培训的招生信息及时传达到千万贫困户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长面对招生问题总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解决办法。同时,成立招生小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工作责任心强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师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招生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在市区扶贫办、劳务办的主导下,学校首先在市广播电视媒体开辟“培训之窗”栏目,定期及时宣传招生培训信息。其次,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请各乡镇成教专干为地方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办墙报等多种途径,使政策宣传覆盖千家万户。再则,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常带领招生组成员开上宣传车,深入农村乡镇流动宣传。一年来,招生组成员行程15000多里,奔赴200多个乡镇作政策宣传,发宣传资料56000多份。三是学员组织到位。按政策要求,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乡村公示、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生组织学员。学员入学培训严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管理机制运行。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网络已全面形成。本年度不仅迎来了一些偏远乡镇的许多农民工前来参训,还迎来了不少陕西、苍溪、仪陇等外县籍贫困农民来校学习。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益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训、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八个结合”。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对同工种坚持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课程、统一结业鉴定,以此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安置。二是规范培训管理。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建立台帐。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学校规范地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就业安置台帐;统一报告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区扶贫办报告培训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编发在学校主办的《基地信息》上,随时接受监督管理;统一责任追究。学校实行法人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培训安置部门具体承办的管理体制,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统一检查验收。学员培训结束后,学校按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对培训内容不合要求、不落实的地方,要重新补课,对不合格学员,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此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八个结合”。一是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培训与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五是自费培训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六是普通教育与转移培训相结合,在初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xx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维权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

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维权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篇十

市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农村劳动力有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17元,比上年的868元增加14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36%;劳务收入占全市gdp的。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16-30岁的占%,30-50岁的占%,50岁以上的仅占%。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第三产业的占%。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和%。第三,从务工人员区域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京津、胶东一带为主。全市有%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华龙区、濮阳县、范县等地已有数千外出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打洋工,挣美元,成为我市涉外劳务输出的一个亮点。第四,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来看,以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通过劳动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较少。,全市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万人,占%,经中介组织介绍的有万人,占%,自发外出务工的有万人,占%。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绝大部分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第六,从劳务收入的资金流向来看,“回流型”、“创业型”的特点初步显现。我市涌现的一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有资产、懂技术、善管理的经商办厂能手之后,选择回乡创业。比如,范县近几年务工人员带回资金4亿多元,回乡创办“凤还巢”企业2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和“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的实际,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务工光荣,就业自豪”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发动。各县(区)为炒热群众思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濮阳县、南乐县分别制作了《走出黄土地》、《打工故事》、《外面世界真精彩》、《走南闯北龙乡人》等电视专题片,清丰县在全县各村刷写墙体标语3000多条。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逐步改变了广大农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恋土守家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热情。二是典型带动。每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部门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组成宣讲团,巡回演讲,现身说法。南乐县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作典型发言,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底,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组织评选了我市首届“十优百杰务工青年”。通过典型引导和表彰先进,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快、能致富的好路子,思想进一步解放,“走出去、闯世界、挣大钱”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年轻人新的生活理念。不少群众形象地说:出去的是一个人,挣回的是资金;学到的是本领,改变的是一生;影响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孙。

(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

一、市场适应性差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培训。一是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为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先后创办了五所县级技工学校。南乐县为扶持市第二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无偿划拔价值340万元的新建县委招待所大楼用于学校建设,又投入11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现已形成多人的招生规模,开设有电子电工、计算机、机械、服装和艺术设计五大类15个专业。濮阳县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筹建市第三技工学校。清丰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列支12万元,用于县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容纳名学生,被省定为全省首批县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清丰县组建了市第六技工学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数控机床、电脑、电动缝纫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建立了一流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去年以来,该县两校已培训农民工5000多名,占全县输出技能型工人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为迅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全市近百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成为政府部门转移农民工培训的有益补充。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各县(区)坚持灵活性、实用性的培训原则,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不少技工学校与北京、江苏、浙江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做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南乐县利用浙江奉化国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设备、师资、资金,建立了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先后输送技术工人5000多名,有十多名优秀人员被工厂选送到国外的加工基地工作。该县订单培训的服装工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品牌。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市县劳动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目的,积极落实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去年全市落实培训资金700多万元,培训万人。

(四)拓宽领域,构建劳务输出对接平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