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逛庙会散文(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20:53 页码:14
最新逛庙会散文(优质11篇)
2023-11-11 22:20:53    小编:ZTFB

说明是一种通过直观的事实、数据等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文字形式,旨在让读者了解事物的原由和规律。在总结中,要注意言之有物,不要空洞和冗长。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好一篇总结。

逛庙会散文篇一

我听过庙会,看过庙会,感悟过庙会,似乎庙会本已成为我生命里一个重要生命体验。

清晨,妻子早起。问之:“何时早起?”妻子:“今天庙会,要去烧香拜佛。”我低下了头,或许这就是家门传统,不识字人烧香拜佛,识字人也烧香拜佛。

小的时候,每到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奶奶总会念叨,今天是庙会,要去小庙烧香拜佛。我不知道烧过多少回,也不知道多少次真诚的向佛祖祈祷平安幸福、荣华富贵,可又用多少祈祷佛祖听见,并予以庇佑。记得一次最让人不高兴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奶奶,在祷告时说:“大灾大祸吹到别人头上,大富大贵留在自家……”当时,听了第一感觉,这种话能在小庙说吗?难道佛祖真的要转祸移福吗?因为同村,所祝祷的内容实现与否在我们的眼前经历过、看过。心善之人,大多祈祷平安幸福,或许根本就不到寺院,在他们心中行善积德得福报,行善佛在心中。

妻子去得早,回来的也快。小城的上方一公里处就有座寺庙。听妻子说:上香拜佛的人很多,有官员、生意人、学生和百姓,磕头都要排队。由于赶着回家,就在边上磕了头予以敬拜。平时对钱十分看紧的妻子,也捐了功德。还说:“我祈祷家人平安健康,还有愿你早日升官。”我害羞的低下头,难道妻子真的对我失望了吗?要把升官之事寄托神灵?难道神灵真能主宰我的命运?或许更多的问题,我寻找不到答案。谋人事,听天命自古有之。人的命运更多的要把人的事谋好,人事能决定天命,而天命却决定不了人事。或许在付出更多的`是人事的付出和汗水与血汗的付出之间,我属于后者。我更愿意安静的待着,看着汹涌前行的人群,看着逆流而上的勇者,最后溺死在潮流中,我为其在心底发以敬佩之情,暗地里伸伸拇指,净者已逝,净土已逝。

在这次庙会里,我开始思考更多的现实和生活。童年的庙会,我更看重大人手里拿着的鸡。虽然佛门禁地不允许杀生,但那是小庙,那是小村,那是一片诚心敬佛,杀生也是成佛。看着窗外升起的阳光,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的妻子或许某一天还会拎着鸡和刀前去拜佛,血溅佛地,杀身成仁,以血祭拜仁慈,以血换回祈祷。

曾何几时,我们也是别人手中祭拜佛祖的鸡。淡去,忘去,庙会的香味在小城几日后,一定会淡去。

逛庙会散文篇二

庙会通常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庙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古庙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季节,我们刚刚送走了国庆佳节,又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今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我们欢聚在徐氏九亩阁,登高望远,乘兴赏秋,共同领略一年一度的庙会盛况,不禁令人心潮澎湃。首先,我受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徐氏家族的委托,代表全村4300多位父老乡亲,向前来参加盛会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对庙会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徐氏九亩阁,是由徐营徐氏十九代宗亲徐本旭主持筹建的一座集祖庭、宗祠、戏楼等建筑为一体,融合宗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徐氏家庙,占地9.9亩,于20__年开始动工兴建,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她的兴建,不仅是对徐氏宗族文化的弘扬,是徐氏家族家道兴旺的标志,也为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徐氏九亩阁的建设,我代表徐营徐氏宗亲表示大力支持,今天支持,明天支持,永远支持。同时,对本旭多年来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为光耀徐氏祖功宗德,彰显徐氏人文家风所付出的辛勤劳作表示充分肯定和衷心的感谢。我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加快建设进度,使之成为永远鼎盛的人间仙境,让人膜拜的人文圣地,教化度人的神圣殿堂。

“人生易老天难老。”追溯徐氏发脉历史,可谓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徐姓为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历史极为悠久,秉承了中国文化中黄帝氏族所代表的龙文化与少昊氏族所代表的凤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据史料记载:自夏禹时,因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建立徐国。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公认的血脉世祖。失国后,其子孙后人便以封国为氏,遂成徐姓。迨后,再繁衍于全国各地。徐姓又因发脉于东海,素享“东海世胄”之美誉。我徐营徐氏,始迁祖自明永乐年间从浙江随燕王扫北,封参将,守洛阳,后携家人于徐营村落户,距今已有600多年。600多年来,躬耕传世,家风淳朴,尊君事国,流芳天穹。传宗23代,家道兴旺,英才辈出。四世祖徐可久,钦封“三饮耆宾”,七世祖徐加采,敕封礼部儒生。明清时期,太学生、廪生、庠生等学士,代有人出。近代以来,更有文武豪杰名垂青史。十七世前清举人徐教诗,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岁能文,二十岁考中秀才。秉性刚毅豪爽,不畏强暴,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为早期同盟会会员。在推翻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屈不挠,英勇就义。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教育家,十八世徐玉诺,一生创作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剧本,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河南省走向全国的第一位作家,被誉为河南省作家的一面旗帜。凡此文武俊才,不胜枚举。

祖德如此,后世当隆。当今时代,适逢华夏盛世,我徐氏之宗亲,定将以文理齐家,修身从容。立世谋业,延德延功。养浩然之正气,极风云之壮观,披肝沥胆,勇担道义,只为家国之强盛,为民族之振兴,奋勇进击,再创伟业。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让我们乘着金秋之兴,和着遍地收获,尽情地享受今天这美好的时光吧。

最后,祝愿前来参加盛会的领导、来宾、朋友们家家兴旺、事事亨通。

谢谢大家。

古庙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乡亲:

大家上午好!

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在这红色旧址的官坊场,迎来了长岭村第二届文化庙会暨革命历史纪念室重修庆典,这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的缅怀。我们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这是我们值得自豪骄傲的,这是我们值得深切纪念的。今天在这里举行这个活动,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在此,我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各位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信任表示诚挚的感谢。

长岭村是刘伯承、徐向前元帅率师部曾驻扎的红色之村。1938年2月19日,在我们村的官坊场召集385旅和386旅的上千名将士开了“长生口战斗”动员大会,这也是刘徐邓成功运用“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游击战歼灭大批敌人的典型范例。

长岭村从此有了光荣的革命历史,在1938年组建了长岭农村党支部,发展了村第一批党员,建立了抗日群众团体——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会、农会、妇女救国会。他们积极抗日跟党走,组织群众出钱出粮出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抗日救国。为革命,长岭村惨遭日本鬼子飞机的狂轰乱炸,惨遭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悲壮的革命历史就是很好的见证:“长岭村四月惨案”,六名村抗日干部,为了避免日寇制造象西峪一样的大惨案,凛然大义、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保护了全村群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长岭村共有15名烈士,有14名残废军人,有5名部队领导。

长岭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按照县委、政府强力打造红色昔阳、和谐昔阳、魅力昔阳的工作要求,我们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医疗室,重修了革命历史纪念室、工农兵舞台,进行了古建保护和老爷庙复修,这都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村班子团结协作,村民的共同努力,在外工作的本村籍人士帮助支持,才得以实现的。在这里我代表班子再次感谢大家。

为了实现长岭村美好的明天,我们要“重走红色之路,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建设和谐长岭。”

谢谢大家。

古庙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篇三】。

诸位善男信女、村民乡亲、各界朋友:阿弥陀佛!

我是下悟真寺住持,叫释净宗,首先由我代表下悟真寺全体僧众、信众欢迎诸位参加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并来寺礼佛敬香,祝福各位身体健康、蛇年吉祥、万事如意!

水陆庵古会历史悠久,现已形成规模,形成风气,形成定式,据说在周边广大的民众心中:没有过会,便觉得年没有过好,不圆满,一定要参加过古会,拜过佛祖,向佛祖许过自己的心愿,得到佛祖的慈悲庇佑,心中才会有安全满足。佛祖灵异所感,人心向善所应,参加古会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达到十万、二十万的人潮,充分反映了“人心向佛、人心向善”的淳厚民风。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诚心向佛,有求必应。即使是一个人诚心向佛,佛祖也必慈悲满其所愿,如果千万人同时诚心祈佛,感应力量更是不可思议。

下面我提议:我们共同向慈悲的佛祖,表达我们诚挚的善愿,由我念愿词,大家同声称念“阿弥陀佛”:

一愿古会平安,吉祥圆满;——阿弥陀佛!

二愿大众安乐,身心康泰;。

三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四愿山清水秀,蓝天白云;。

五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愿经济繁荣,人民富足;。

七愿佛佑中华,民族复兴;。

八愿宇宙澄清,世界和平;。

九愿一切众生,同生净土。

今年的古会与往年有同有不同。相同的是,大家虔诚礼佛、祈福平安的心;不同的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渐渐了解悟真寺的光辉历史,共同成就悟真寺的伟大未来。

悟真寺是中国净土宗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数以亿计念佛人心中的圣地,是世界净土宗朝圣的中心;她永远地被一个名字所锁定,永远地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唐朝的高僧——善导大师。善导大师住持悟真寺三十余年,期间开创了净土宗——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也是人数最多、最有活力、传播世界最广、最能契合当今时代、最易修行成就的佛教宗派。在中国,在世界,在中华文化影响的广大地域,没有人不知道阿弥陀佛,没有人没念过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代表了整个中国佛教,一句阿弥陀佛成为亿万生灵内心深处根本的依靠、深深凝固解不开的佛缘。这都是由于善导大师开创净土宗的功劳,善导大师被公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这所有的因缘都聚焦在一座寺院——悟真寺。由此,悟真寺在中国以及世界净土宗占有崇高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世界各国净土宗的根本祖庭,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借此机会,我们郑重宣誓:我们不会仅仅沉湎于历史的光荣,我们更要创造出灿烂的未来。隋唐盛世之际,善导大师开创了净土宗,将这一句阿弥陀佛弘遍全世界,为亿万生灵指导了方向,给予了安慰,带来了光明,施与彻底的人生意义与究竟安乐;我们会继承这一份伟大的事业,在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再次复兴净土宗,为民族复兴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安慰现代芸芸众焦渴的心灵提供法的甘露。

相信在阿弥陀佛的慈悲光照之下,有祖师的冥护加持,有蓝田县委县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万众同心,千年悟真寺的德名必将更加远传世界,净土悟真寺的德风必将更加劲吹全球。因为悟真寺,终南山成为一座圣山,以其雄浑之势为亿万生灵做倚靠;因为悟真寺,蓝水河成为一条圣河,以其清幽明澈洗净众生心灵的尘染;因为悟真寺,此地称为圣地,世界各地朝圣的人流,将如众水赴海一般聚集于此;因为悟真寺,斯人可成圣人,亿万众生口称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成无上道。

伟哉悟真寺,圣哉悟真寺,大吉祥光明,为众生依怙。

衷心祝愿古会吉祥圆满,所有大众平安增福。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下悟真寺监院宗报法师说明几点注意事项:

一、永远取消门票。寺院不是企业,不是经济单位,不是旅游景点,而是众生心灵的家园,佛祖庇佑的港湾,绝望者的希望之所,伤痛者的疗伤之地;佛门是清净之门、慈悲之门、平等之门、方便之门,佛门要广开、大开、永远开。不可以因为经济或其他任何原因,障碍众生的佛法因缘,而要让想亲近佛门的人可以随时进入。如果收门票,哪怕只收一元钱,也有人因为没有钱买不起门票,不能入寺拜佛。像河湾口村张正宽,老实贫穷,没有一分钱,但他很喜欢来寺院,见到我们就合掌念阿弥陀佛,有时也帮做一点杂活,一般人可能会嫌争宽愚笨,可怜,看不起,但佛祖会对他另眼相看,我们也都很喜欢他,不仅不收门票,还给他衣物食品。蓝田县佛教协会礼请净宗法师住持下悟真寺以来,早已实行免收门票,现在我宣布:不管是过会,还是平常,今年、明年、以后,下悟真寺永远取消门票。

二、规范高香明烛。焚香、燃灯供佛,有殊胜的功德利益,是佛门重要的仪规与传统。如同世间食品有食品的质量标准,电器有电器的质量标准,不符合标准,有害而无利。焚香、点灯在佛门都有一定的规矩与标准,所焚的香必须是清净无染的天然檀香(示例),不是目前市面粗制滥造、含有化学毒害污染的所谓“高香”。为了让大家真正能得焚香供佛的功德利益,同时也为了古会安全,严控火患,减少污染,我寺特别按照佛门要求请购上品檀香敬供大众。请先到服务处领《敬香须知》每人一份,凭此入寺;入寺之后,请将手中高香换成寺院专备的檀香,每人一支,由法师引导,燃供香炉之中。蜡烛则请放入专备的箱筒中,事后由法师专门为诸位在佛前点燃一小会,以表敬意,不背因果。

三、结缘平安米。平安米(示例)已由法师专门念佛洒净,内含阿弥陀佛信息能量,一人一份,全家食用,全家平安。

四、佛门净地,禁止吸烟。由于人多,请大家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不要推挤。

再重复一遍:

一永远取消门票。请在入口处领一份《敬香须知》入寺。

二入寺后,自带的高香换成寺院准备的檀香,一人一支,由法师引导燃在院中大香炉中,各殿中不准私自点香。蜡烛放于专备的箱筒中,事后由法师在佛前替诸位敬燃。

三、寺院赠送每人一小袋平安米结缘,为大家平安祈福。

四、禁止吸烟,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不要推挤。

所有法师及护法居士将竭诚为大众服务,谢谢合作。阿弥陀佛!

逛庙会散文篇三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眨眼间,一年又过去,新年不知不觉到了,家里也慢慢变得忙碌起来。

清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是欢乐的闹钟,催促我起床迎接崭新的一年。在我看来,新年有“两乐”,这“第一乐”便是吃美食啦!到了吃完饭的时间,之间桌子上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那冒着热气的烤鸭、那爽脆可口的春卷、那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就要吃,“小馋猫,先洗手哦!”爸爸慈祥地看着我,笑着提醒我说。接着,我便大快朵颐,这顿美味,简直可以让我回味好几天呢。“第二乐”是放烟花,我想到了除夕要放烟花,于是拉着爸爸,想叫他现在就给我放这漂亮的烟花,爸爸点了点头说:“小傻蛋,就知道你最换烟花,这不,爸爸已经准备好啦!”除夕夜的天空化身成了“画布”,各色烟花开始“大显身手”啦!瞧那五光十色的“冲天飞剑”多神气,飞一般地速度窜上天空,随着“嘭”的一声,天空中绽开一朵大花、美丽无比……我手里拿着的是“灰太狼”,给爸爸点燃了,放在地上,呵呵,灰太狼的喷火了,还是很好看的。又点燃了一根长棒子的烟花,飞出一颗颗小火花,“啪”地一声就消失了。我还想接着放,爸爸说,春晚快开始了,我们看了一会,我再给你放,不急啊,今天我们可是要守夜的呢!

春晚的节目也是精彩之极,很快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伴随着《难忘今宵》的音乐,爸爸又搬出了一种超大的礼花,点燃了它,瞬间,“嘭”在高空形成了灿烂的花,或者说是无数的星星,可是这星星却是立马熄灭,但是又很快亮起,前仆后继,好看极了。

难忘的除夕,我将年年等待这快乐。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真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习俗。从腊月三十日起,人们就开始过年了。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前夕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零点为‘子时’除夕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正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爆竹声震响天宇,这时屋内灯火通明,庭前是灿烂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爆竹响声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大家放完鞭炮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因各地习俗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祀拜祖,而大的多将祖先牌位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按辈分依次祭拜。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向晚辈发的。有的是吃完饭后向晚辈发的。更多的是集结在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跑到老祖宗的房里,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的家中老人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有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认为这只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就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时人们要说吉利的话。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尽烘托了喜庆节日的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大多贴在窗上,所以人们叫它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节日的红火富丽。喜气洋洋,人们也会在屋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无论在过去还是的现在,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国民间还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的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要吃到深夜。我国春节文化内容是这么的丰富多彩,也是人们一年中最向往的,因为这时候可以和家人团聚。

逛庙会散文篇四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不论天气好歹,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都有一场闻名遐迩的九庄庙会。数千名村民穿红戴绿,分成9支队伍,或舞龙灯,或踩高跷,或打腰鼓、或荡花船、或挑花担……当天,观众如潮,万人空巷。

《民国泰州志》第二十一卷曾有淤溪九庄庙会的记载,鲍老湖周围,有九个村庄:朱庄、杨庄、夏庄、甸头、靳家潭、周庄、尤庄、潘庄、淤溪。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九个庄子要联合举行一次东岳会。

过去,这九个村庄都处在水网地带,近的几里,远的十几里。在“隔河千里远”的年代,村与村,人与人的来往很不方便,但是八九个自然群体,近万户人家,相互之间又有割不断的情缘。这里的先民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为了繁荣和进步,便以庙会的形式,加强村与村之间的友好往来。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倭寇窜到鲍老湖周围来骚扰百姓,于是夏庄、甸头、靳家潭等七个庄子的群众都组织起来,用竹篙当武器,撑起快船,守望相助,鸣锣为号,九个庄子群起而攻之。抗倭斗争胜利后,九个庄子的组织没有解散,就以东岳大帝为名,建庙塑像,定期举办庙会,改撑快船为撑会船,一直传承至今。

庙会由九庄轮流主办。每年坐庄办会的庄子一到三月初,会长便组织会事,清理锣鼓道具,排练文艺节目,挑选会船,操练试水。月半左右,由当会庄子派人发请贴,邀请另外八个庄子赴会。接着按各户、田亩、人口多少筹集会资。用来彩化圣船、贡船、搭建戏台子。圣船是供一尊神像的,贡船是用来供奉东岳大帝的,戏台是请班子唱大戏的。另外八个村也要在迎会路口、巷口等要道搭彩门、披红挂绿,插彩旗,表示同欢同乐。村与村,轮为主,轮为宾,互相尊重,睦邻友好。

九庄庙会会期过去是三月二十三至二十四两天(考虑安全问题,现在改为三月二十四一天)。第一天为水上活动,划船撑船场面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有送圣船,接圣船、护圣船和赴会船几种。这几种船上的人,一律穿白布褂,青布裤,头扎白毛巾,腿打白绑布,腰系佐腰。个个像出水蛟龙,身手不凡。水手们围绕送圣、接圣活动,展开撑船竞赛。淤溪人指东岳大帝面前的一尊神像为圣。由当会庄供奉,会期一到,这位尊神就移位到圣船上。上届会庄要把圣送出去,当会庄子要派船把圣接到自己的庄上,才有庙会的主办权。就像现在的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一样。按庙会规则,接圣、送圣,必须从七里宽的湖面上通过。可想而知,撑船的水手要何等功夫。当天东岳大帝敬在贡船上,圣船排在送圣船和护圣船中间,三船并发,但必须保证圣船行在最前头,如果这时湖里有船想超越圣船的话,圣船必须全力拚搏,保持领先,否则会失去主办权。跟在后面的贡船,由六条或九条会船分三路拖着航行,速度很快。各庄赴会的几十条船顺序跟在贡船后面,接成一条龙,穿越鲍老湖。阵容壮观,威震湖荡。到这里水上活动才算结束。

当会庄把圣和东岳大帝接进村子以后,第二天一大早,趁其他八个庄迎会人员未来时,要抬着这两尊神像,先从本庄戏台子开始游行,展阅民间艺术风采,游遍整个庄子。天亮后声势浩大的九庄庙会在当会庄会长的统一指挥下正式拉开帷幕。这时,最前面是马弁开道,后面是开路旗,紧跟上的'是大锣大鼓,由四个人抬着两个比筛子还大的头锣,他们一边走,一边“咣、咣、咣”不停地敲打着铜锣,这之后是舞龙灯、舞狮灯、万民伞和各具特色的文娱节目。靳潭的扇舞、古亭、跳马灯;杨庄的铜犼;淤溪的高跷、秋千;甸头的锡兵器、八仙过海;尤庄、朱庄的花担;周庄的十番锣鼓、蚌精撒网;潘庄的钱钗;夏庄的花船。浩浩荡荡的迎会演出队伍行走到开阔的地方,会进行一番精彩的表演。此时你看,红绿青蓝白等色彩斑斓的巨龙时而翻江倒海,时而腾云驾雾,尽显水乡汉子的豪情和奔放;腰鼓队、莲湘队节奏轻快、叩击人心,敲出水乡妹子的妩媚和姿色;争抢绣球的狮子活灵活现、神采飞扬;旱船划得正欢,飞溅出串串浪花;变幻多端的七巧,展示着智慧;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疯疯癫癫的济公和尚、有说有笑的八仙踩着高跷,慢慢悠悠地走来。还有手拿十八般兵器,穿着“兵”、“勇”服装的壮年男子以及手拿点着香火,三步一拜,五步转身的信男信女……庙会当天,淤溪古镇万人空巷,成了欢乐的海洋。

再说唱戏谢神,也非常热闹。庙会筹备期间,当会庄便在本村选择一块空地搭一座戏台子,群众通称“花台子”。每年都是从扬州一带请来出名的戏班子,要连唱五六天。什么“双下山”、“打渔杀家”、“瓦车蓬”等等,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戏文。一般接圣这天唱双本戏,正日早上唱三出戏,晚上又是三出戏。湖边灯影,岸上鼓乐,欢声笑语,直到深夜,不见人散。庙会期间也是各家待亲戚会朋友的好机会。往日,由于水网地理特殊,平时亲友不大来往。会期临近了,各家就忙着邀约、包粽子,杀鸡杀鸭,买鱼买肉,做好款待亲友的准备。亲友来了,除欢聚一堂,观会船、赏迎会、看戏之外,家长里短,谈婚论嫁,交流心事,尽情畅叙,不分昼夜。家家都在浓烈的亲情友情氛围中度过良宵。庙会期间,还是物资交流的集期,按照传统习惯,远近做生意的商贩,都提前赴到,当会庄的也早就定好交易场所。碗船、厨具船、农具配件船,竹器篾器、日用百货船,藕船、甘蔗船,面人、糖人玩具船……船靠船,停泊在湖边。他们还上岸摆摊设点,供应村民购买。送货上门,价廉物美。农民图个方便、实惠,生意人货畅其流,薄利多销,获利不菲,买卖双方都有意想不到的快活。

九庄庙会成为民间节日之外的节日。数百年来,顺应民情民意,制订了一整套为民众自愿遵守的行乐规则,大家共谋一乐,乐而有序,其乐融融,年复一年,一直沿袭至今。

逛庙会散文篇五

确有话说。

因为这次的赤璧古庙会与往年不同。不同之处就是这次古庙会增加了许多的温馨的项目,而这温馨的项目让我们在外工作的人更加有了一种凝聚力,明白了个中之道理。

上星期,我专门请这次活动的发起者申小科到我办公室一坐。问起这次活动的来龙去脉,申小科如中了百万奖金一般的兴奋,不常抽烟的他竟连抽树根激动不已,说了许多人许多事。

还是我来说说吧。

事先声明,本事件涉及的人很多,篇幅有限不能面面具到,剧情也有许多的版本,大家按照我说的读就是了。反正呀,离不了大谱。

2016年农历4月19日前夕。

赤璧小斌家办事。席间,小科喝了囍酒兴奋地脱口道:4月19的庙会就要到了,我们弟兄们是不是该聚一聚才是。轻轻一句话就如巨石落水,哄哄闹闹的场所立即安静下来。片刻,有人附和说,好啊好啊。遂建议道:“我们平时各自忙活,趁此机会聚聚,聊聊天喝喝酒,很好很好呀。”

晚上,就有人将此消息发到微信群里。是谁发的,我不知道,时间紧,也没再问小科。但是我知道他说的这个微信群人不多,大部分是小科这个年龄段的小规模微信群。

次日小科返回平顺,接到在法院工作的小民(我们叫晚群)的电话,问起此事,小科一脸雾水:我说过?怎么倒忘了?小民电话中笑道:都说是你倡导的呢,你怎么忘了?又连声说:这是好事这是好事,我先捐,记住,我先捐呀。

这个时节,距离4月19日古庙会还不到半个月。

捐款还没着落,小科有些着急了,急忙通电话与担任赤璧村村长的小忠通电话,说了此事。一致意见是:不强求,凭自愿。

至于项目嘛,有三个,哪三个?先打个马虎眼,等等再说。

至于捐款数额,小忠意见很明确,上限不准超过300元。到时候看捐款数额,多了好办,少了就先尽重要的办。

也不知道是谁,竟将这个消息发送到赤璧乡亲微信群中。这个微信群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群,一时炸了锅。大家不要担心,我虽用词不当却是好事,群里人都说好好好。问捐款途径的,数额的,嚷嚷了好几夜。

2016年农历4月14日。县文联办公室。

我正和在县文联工作的主席老谈。

论文。

学呢。老申问我知道捐款的事吗?我说知道。老申笑道:这是好事,但要办好才是好。

我笑道:不用担心吧,咱们不要低估年轻人的智力。

老申不放心:办好了以后还能继续办下去,要是办不好就是一锤子买卖了。不行,我得叫小科过来问问。拿起电话叫小科道:你过来我办公室一趟。

三人坐在一起,谈论好长时间。小科边听边点头道:你们说的是是是对对对。老申问小科捐了多少钱了,小科喜滋滋道:想不到想不到呀,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已经有1万多了呢。

又问:都是谁捐的呢?

小科道:可以说知道此事的都捐了。就是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小刚也捐了300元,在天津工作的小文兄弟也各自捐了300元,至于县里的长治的乡亲积极踊跃着呢。

虽说是一句戏语,却也引起村里干部的重视。因为历史原因,赤璧村修房盖屋导致小车进村很难,一个废弃的厕所成了拦路虎,司机没有几把刷子甭想平安将车拐进村里去。

当夜,小科等人就此事商讨,村长小忠自告奋勇:我去找小明说说去,让他把废弃的厕所给拆了。

小明原来的厕所早已废弃不用,也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拆除。听村长说了本次庙会的事,立马答应道:这是好事,今晚就拆,其实我早想拆了呢。

说办就办,小忠立马组织村民连夜将厕所给拆除了。顾不得休息,将通往赤璧村的主干道的路面作了简要平整,又平整舞台旁边一个空地做了临时停车场。

这一顿忙碌,一晚上没休息。

按照本次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就是慰问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赤璧村算上在外退休的人员共有150多位。每人一桶油。

我是在微信中看到他们发放的场面的,我还担心这油是送还是领呢,回家后问起父亲,父亲说:这群年轻人真懂事,提着油一家一家地送。

我问父亲,您觉得这个项目咋样?父亲笑哈哈道:好啊好啊,按说都不缺这桶油,但这是一份孝心,这样的表达方法非常好。

当天因为有事,我回家迟了些。车很顺利地开进临时停车场。下车后抬头看,立马茫然,舞台前人来人往,真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这么多人来,睁眼细看,许多人还不认识。只能问问或者从脸上的相貌对对号,猜猜是谁家的孩子。至于一些小媳妇们,我也真无法猜测了。

既然是古庙会,去大庙觐见村里供奉的五龙爷是一定要去的。五龙爷是什么神是干什么的,不是我不知,许多人也不知。但我猜想,赤璧村十年九旱,供奉五龙爷求一个风调雨顺也不为过。

但供奉五龙爷的这个古庙呀,看了真的很心酸。

唉,这曾经作为学校的大庙培养了许多的有成就的学生,这个我曾经在《赤璧学校的老师们》详细说过,这里不再啰嗦。

这五龙爷到底灵不灵,按照目前的科学解释肯定是不灵的,有这个庙也就是给村民一个心灵安慰罢了。

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来觐见呢。

问父亲及其它人,

总结。

如下,他就是一面旗帜,有他的存在就能让赤璧人聚在一起。联想道:就像父亲母亲,只要父亲母亲在,我们兄弟姐们就能聚拢在一起一样。

本次组织者还请了秧歌队在大庙表演。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敲锣打鼓甚是热闹。更为想不到的是,许多村里的老年人高兴地自发走进队伍中扭起了秧歌,邻村烟驼村的许多人也加入秧歌队伍中,给这个多年寂寞的院子里增添了许多的喜气。

按照三个项目,第二个项目就是让全村的人吃大锅饭。

大锅饭好吃不好吃暂且不论,个个眉笑颜开,中奖一般。吃饭事小,见面图个热闹才是硬道理哩。

关键是,许多本无计划回家的人也回来了,伙伴们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回味儿时在一起的时光,平时在街头呆坐的老人们突然有了精神,因为远方的孩子回来了。还有一些虽永远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触景生情,却也感受到故乡浓浓的亲情,大概有了一种思索,一种对根的思索和牵挂吧。

为什么要将大锅支到大庙里?

突然想起为父亲做寿的事,为什么不在县城或者长治给父亲做寿而要到老家给父亲做寿?

原理是一样的。

因为大庙就是赤璧人共同的家共同的根罢。

第三个项目就是放焰火。

在外工作的人见过许多的城里放的焰火,炮声震天,烟弹“砰”的一声在夜空炸开来,美轮美奂如天女散花。相比而论,赤璧古庙会的焰火要寒酸得多,就像我们小家小户过年放个炮仗一般的简陋。

但是,当烟弹冲天而起,在漆黑的夜空中炸响,却有一种异常的奇妙。可以说几百年来,赤壁村的夜空从来没有过如此的美丽。我不敢说焰火照亮了赤璧村的希望,但可以说,焰火将赤璧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大家齐齐抬头仰望,焰火下映照的个个笑嫣如花,就如我们儿女聚集在父母的身上一般。从此,每年的4月19日成了赤璧人向往的那一天。

时间还回到我的办公室。我和小科,眼前一杯茶,嘴上一根烟。

说起捐款的去向,小科笑道:绝对廉政。我们是尽钱办事。除去三项开支,剩余的钱给大庙买了个香炉。

他说:我们无力修缮庙宇,我们也只是尽心罢了。

小科的父母和哥哥都不在了,按说故乡的概念正在消失中淡化中。他说,通过这次古庙会,我很感慨,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归宿。村里虽然没有了我的至亲,但当我看到乡亲时觉得特别亲。

我点头肯定说:我们这样做不是要大家都来讲迷信,我们是通过古庙会这个活动让赤璧村人走到那里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不要忘了父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不要忘了儿时的记忆,不要忘了赤璧还有一群孤零零的老人们。

是不是以后的每年还要继续办下去?

大家的意见是:这是一种大孝。

逛庙会散文篇六

我的故乡鲁湾有一座庙,庙不大,有两三亩地。建筑也很少,只有一座古朴破旧的大殿,殿前竖着几块残碑断碣。尽管它简陋粗拙,却是鲁湾地标性的建筑。碑文上说它始建于北宋,在黄河水灾与兵乱战火中多次被毁灭。人们一次次在废墟上把它重建,供奉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希望神仙们能够护佑这一方水土和百姓。

农历的四月初八是鲁湾庙会的日子,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纷纷来赶庙会,各路艺人和商贩们也云集而来,场面热闹沸腾。戏台上演员唱着豫剧,梆子、板胡、大锣等乐器的声音通过音箱散入云霄,响遏行云。跑江湖的艺人怪模怪样,在庙会的一角演着魔术杂技,被人围得密不透风,频频爆发出喝彩声。善男信女们在庙里祈福许愿,香坛上烧着一柱柱香,烟雾弥漫。

姥姥是个戏迷,每当庙会的时候就来看戏。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戏曲将要煞场的时候钻到戏台前四处张望,从黑压压的人群中望到姥姥坐的位置。戏曲结束的时候我从人群中挤到她身边,帮她搬起木凳子。她夸奖我眼神好,手脚伶俐,还总会在庙会的`小摊子上给我买冰淇淋、棉花糖或豌豆糕吃。

后来我长大后到城市里工作,在办公桌的台历上总会将四月初八这一天贴上标签,恐怕把这个日子疏忽掉。那一天我总会给家人打电话,问一问姥姥是不是来看戏了。有一次母亲说姥姥来看戏了,但是身体大不如以前好,坐在戏台前不到一个小时就体力不支。是啊,姥姥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硬朗了。

姥姥八十七岁的时候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从此卧病在床,深受病魔缠绕。第二年鲁湾庙会的时候她对舅舅说想去看戏。舅舅就将棉被铺在三轮车上,然后让她躺在上面,蹬着三轮车带她去看戏。这也是姥姥看的最后一场戏,第二年立春之后她去世了。

又到了鲁湾庙会的日子,我望着办公桌前的台历若有所思。我要回去看看,看看阔别多年的庙会。我赶到家的时候已经黄昏,母亲说庙会上卖东西的、玩杂技的人都已经撤场,只剩下一场夜戏了。

吃过晚饭我陪母亲去看夜戏。那天晚上看夜戏的人寥寥无几,不再像二十多年前那样人山人海了,毕竟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不出家门便可以看精彩的节目。戏台上灯光闪烁,我也不知道演员们咿咿呀呀唱些什么。母亲说她也不懂戏,只是来看看热闹。

母亲想起往事随口说我小时候眼神很好,在戏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里能够找到姥姥。我感伤不已,说以后再也找不到姥姥了。我话音刚落,鼻子一酸就潸然了下。母亲的眼泪也滚落了下来。

逛庙会散文篇七

说浪漫,是江南。那便是深深蛰伏于心底的乡愁,被江南的月光一下照亮了。因此,当你行走周庄、乌镇,宏村,婺源等地,忽就发现,这些江南古镇其实早就栖居在你的心头。可不可以这样说,江南小镇,都是诗意的栖居――流水,小桥,人家;自然,古朴、淳厚。就好似一幅幅褪了色的写意古画,总是被人们在心上爱惜着,装裱着,珍藏着。

而张家港凤凰山(河阳山)的恬庄,更是如此。它没有艳丽张扬,只有淡妆素裹,好似深山的一脉流泉,宁静朴实,清亮谐和。恬庄,历经沧桑,在长江之畔,在河阳山之东,虽古旧,但旧出古香,旧出情感。我在一个石榴花开的季节,有缘夜宿这个地方,当饱览以后,便就在心的诗笺上,握着古街的檐瓦,蘸一滴月光,写就我爱恋的诗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恬庄,一个安静、坦然、令人心仪的名字。它的故事,是在古街的巷路上记忆曾有的忧伤,是在古井的水温中感知奋博的清甜,是在古码头的船歌里收获文化的积淀。恬庄的气质是江南的,婉约,精致;但它又是它自己的,挺拔,负重。想宋末元初,恬庄突遭兵戮,小镇毁于战火,千户无家可归。但恬庄人,挺直腰板,噙着泪水,扛着伤痛,举家来到河阳山东麓的“奚浦塘”边,于两岸重新建起了新的庄园。从此,恬庄崛起,典当铺、银楼、布庄、染坊等商号名扬大江南北;而义塾、善局、更楼、码头等设施成就了千户安居乐业。尤清时更盛。现在的恬庄,拱桥恬静,水巷恬谧,街路恬适,驳岸恬然,古色古香。

千年古街,石板铺就,清亮清亮,节奏着岁月的流水,韵律着日子的磬音。那拼接的花岗岩石板,被排列出一串串古老的密码,叫我或驻足惊叹,或徘回疑惑。巷路弯弯,如诗如歌,那是不是一段内涵着乡思的情节在穿插纵伸?庭院深深,明烛画楼,奢靡的脂粉气已随风飘散,只剩下古老、拙朴、凝重、苍劲。我伸出指尖,触摸从石缝里长出的草叶;我竖起耳朵,倾听巷路的每一块石板。因为,历史往往沉积在某一个角落里,静谧之中会彰显着它曾经的辉煌。一位大娘,在门前摘菜,边有一盆栀子花,清香缭绕。这让我想起了远在故乡的母亲。

古民居,是明清的。青砖灰瓦,斑驳旧梦,残迹疼痛。那历史的烟尘,总在一指间飞扬苍茫,那恍惚而淡淡的忧伤,若雾弥漫,令人蹉叹,归宿何处?眼前的老屋,被挤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它到底储藏了多少光阴?斑驳的老墙,令人想起迟暮的美人,几分惆怅,几分孤寂……但这里每一根木料,每一扇窗门,在远古的歌词中,何曾不是梧桐兼细雨,吐露自己纯净的呓语?穿越小巷的故事,尽管,过眼云烟,但还有一些蛛丝马迹……一片云,伸出小手,悄悄点燃了黄昏的天空,照亮了小镇的街路。

湿润的风,在老街的旧巷里平平仄仄地回荡着,温柔着我红尘厚积的惆怅,沉静着我心头放不下而最终又放下的韵律。看茵茵青苔,从石板,从墙角,从屋檐,无不延伸着岁月的过往,也同时扯痛了我的心弦。一瞬间,我便瓦解了心头的燥热,禅悟日子是慢慢过的,日子是平平过的,日子是静静过的。看,裁缝铺还没有关门,老裁缝戴着老花镜,笑咪咪的,正在飞针引线穿起日子的静安;听,“奚记”铁匠铺敲打着生活的清脆,回响于整个一条街的上空;还有一处理发铺,霓虹灯在闪烁,老师傅挥舞剃头刀正为一位老者刮去脸上的风霜。他们可是这条街上的一道古风景啊,一直忠实守望着老街兴旺、衰落、兴旺的日月轮回。就如我的`父亲,总是赤脚于田埂上,用浑浊的眸子守望着村庄的每一缕炊烟,希望它粗壮起来。

月亮出来了。就在我一愣神的时候,月光从河阳山的林上、峰顶一泻而下,过青田,淌过溪河,涌进老街。于是,那巷口,那叶窗,都张开了欣喜的嘴唇,吮吸着从天宇跌落的“水”。月光如霜,铺展地上,让人情不自禁的就吟诵出李白的《静夜思》。紧闭的户窗,闪念乳名的呼唤;一棵古银杏树,让你在树下搜寻童年游戏的笑声;防火墙一如父亲的背影,正牵拉着月光的清亮。我忽然就有了一种感动,原来故乡的诠释在这里――是在游子的举头与低头之间。我心,被一片恬庄月色沉静了,感觉自己一下子纯洁如婴。我想,诗意栖居,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往;而恬庄恰是城市人渴望的美居环境;恬庄,我心头的故乡。

青瓷般的月光,在夜风的手掌上,不断滑落于古老的暗泾河,穿过静谧的街巷,银亮银亮的。几棵古树,把自己的影子投入溪河,不停地让月光漂洗干净。夜深了,月色流动,老街清幽。街外,金黄的麦子起伏成熟的波浪,青色的稻禾抖动拔节的身体。远处的桃林隐约,果香沉梦,令人想象窈窕而旖旎的样子。而街内,诸多户窗,则飘出了诱人的梦呓。这时刻,不知道是谁在奚浦河边吹响了竹笛,于一座石拱桥上低回不已。那是非遗文化“河阳山歌”的曲子么?那是恬庄人创造的劳动号子么?突然,一只青蛙跃入河中,惊起一叶新荷上的露珠,滚来滚去……月色在小镇的静谧中燃烧,顿时就把我的乡愁燃尽。

一滴夜露,携着月亮,洇湿了一片苔青。在这个夜晚,我,一个外乡人,漫步在这条相传唐宋兴盛至极的古街中。月光把我的影子铺展在幽深里,慢慢移动,慢慢感觉恬庄的文化古韵,流动出别样的情韵――厚厚的,浓浓的,在巷路的清亮石板上流淌,在转角的民居飞檐上高翘,在巷口的砖雕门楼上深刻,在灯笼高挂的木雕窗花上绝美。蓦然,我又被深深地感动了。遥想这条街,曾有状元孙承恩、榜眼杨泗孙、举人杨沂孙,名士杨元丰等漫步其间,现在我也漫步其间,是何等荣幸啊。

古街的后面是“榜眼府第”,正漫溢着一窗如雪的月色。让梅树枝漏下疏疏倩影;让栀子花清瘦细细香甜。这是恬庄古街上最大最古老的建筑。府前有四个石墩,是竖立旗杆之用。我想象,那升起来的旗面,如何在恬庄的上空猎猎;我仰望,看它正把“进士之乡”的骄傲高高飘扬,正把一粒粒月光的种子抖动播撒。十年苦读寒窗冷,一举成名天下知。恬庄古镇,人文荟萃,状元、榜眼、进士、举人等数不胜数。月色静流,我忽闻及,满街都是书卷的气息。那溪上,停泊的画舫,仍有轻弹的古筝飘出,悠悠涨满了大街小巷,也淹没了我的心坎。

月色柔和,恬庄安详。初夏的风声,在纯净的天空,灌满了一颗星又一颗星的耳朵,也于我的心灵深处,摇响了故乡的风铃。

逛庙会散文篇八

庙会大都在春上举办,像三月三,四月八的,都是个传统。一般要举行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上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也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戚,人们称它为“上庙”。“赶庙会,叫小姑,小姑不来叫媳妇。”被邀请的重点是一年中难有出门时间的“老姑娘”(已经出嫁的新老姑娘们),再就是未过门的媳妇。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一半是自己高兴,一半是不让人家笑话。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生意好不好都没有关系,就是人气十分旺。

腰里有两个“铜子”的乡下人同样也会折腾城里人:戏班子往往会请上两个,你不好好唱台下就没人,丢面子的是你自己;城里卖货的也是干急没招数,头几天只是看没什么人买,就盼着最后一天散摊甩卖,要不你咋拿来的就再咋拿回去。白天都在闲逛,晚上才能清静地看大戏。灯光下演员们花枝招展亦神亦仙、妖艳无比,小孩们就想看看这些到底是些啥人,于是偷偷地钻进后台看究竟,看罢大倒胃口。原来是用那些脂脂粉粉把一个个半老太婆“糊”成娇小姐,就想起老人们的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可是,“疯子”的戏照看,“傻子”照当不误。

想起庙会自然是思乡的“引子”。回想起来,在我们乡村里生活的孩子们,心里都是平静的,止水一般。那如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我们无所牵挂。而夜晚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当时的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戏台上的锣鼓锵锵,通常能伴随到梦乡,亦神亦幻的戏里人物,时常会在脑子里闪现。甚至多少年过后,依旧还是那样清晰,感觉自己还不曾长大。

逛庙会散文篇九

家乡的庙会很盛大,前后持续半个月左右。说是庙会,其实就是亲戚朋友的大聚会。一大早,妈妈就忙着打扫庭院、切菜炖肉。大约10点钟的时候,亲戚们就陆续赶来了,有最疼我的姥姥和姨妈、憨厚的大舅、爱开玩笑的二舅、还有嫁到外村的姑姑们。

彼此寒暄过后,大家就围坐在炕头或板凳上一起唠嗑儿。二舅总是唱主角,大家兴致勃勃地谈着自家田里的收成,今年纯收入有多少,看他们开心的样子就知道生活水平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我好几年不曾回去赶会了,但可以想到大家一定又多了新的话题:农村新的合作医疗、村村通公路、免除农业税和学杂费。党的富民政策确实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我们村坐落在山脚下,山上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庙宇,但最知名的是山顶的一座古庙,香火旺盛,这里是庙会最热闹的地方。沿着三百多级青石台阶铺就的路,我们边玩边走很轻松地就到了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座古庙,也就是我们县的`二级保护文物“书房楼”了。据说这座楼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造型古朴雅致。传说在很久以前,山下某村的一个年轻人为了读书赶考,在山上兴建了这座楼。他每晚秉烛夜读,十分用功。后来,住在山后洞里的一只狐狸爱上了他……这只是个民间传说,真假且不去细究,但确实为这座楼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此时的书房楼已经不再是读书的圣地,它成了一座观音殿,里面供着一尊二层楼高的观音像,雕刻地栩栩如生:脚踏莲花,身披彩绸,慈眉善目,宝相庄严。

山下集市上的交易商品满满的占了整条街道,琳琅满目。有各种款式的服装、各种质地的布料;有自产的农副产品、各种建材;也有鸡、鸭、猪仔、牛、马等家禽、家畜;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小家电如电磁炉、电饭锅等也出现在庙会上;一位老奶奶坐在路边,柳条筐里装满了颜色鲜艳的面老虎,栩栩如生,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庙会是农村物资交流的盛会,也是社会和谐、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缩影。

吃过午饭,亲戚们大都赶会去了,在我的记忆中,姥姥和老姨总是围坐在炕头上,喝着热腾腾的茶水,亲热地聊着过去的往事。我老姨年轻时嫁到了大山里,很少见到我姥姥,所以老姐俩约好了每年的庙会都来这里相聚。“年纪大了,见一次少一次啊!”她们总是感慨地说。如今,她们已经先后辞世很多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她们每次相见时的喜悦心情。一年一度的庙会也是一次次亲情的交融啊!

赶会回来吃了饭,亲戚们各自带着精心挑选的商品就陆续返程了。天擦黑的时候,山间烟花冲天而起,在夜空绽放,是那样和谐灿烂的美丽。烟花过后,隐隐传来锣鼓声,那是请来的戏班粉墨登场了。我知道,人们一定在台下为优美的唱段鼓掌,为绚烂的烟花欢呼,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喧嚣了一天的村庄弥漫在浓浓的夜色里,在悠扬的鼓乐声中渐渐沉进了梦乡。

逛庙会散文篇十

年前,女儿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汽车执照,可她还没又独自正式上过路,每次外出都有人监护,昨天她打电话说她要开车带我和她的同学去赶庙会,我急忙说:“你开车行吗?”

“行,我慢慢开。”

一大早,女儿开车来到小区门口等我,我坐上车,女儿帮我系好安全带,车还没有启动的样子,女儿好像在沉思,过了一会她才慢慢发动车,车把我颠了一下,我急忙说:“慢慢的慢慢的。”

当车行驶到武汉路口时正赶上红灯,我们就慢慢的等绿灯出现,当向左拐的绿色箭头出现时,女儿的车动了两下都没启动,她太紧张了,刚启动,又变成了红灯:“过不去了,压得后边的车也没过去。”女儿懊悔地说。

“绿灯,过。”我看到灯变绿时急忙说。

这次很顺利地过去了,她的同学在前边路口上了车,车子每次启动都会跳一下,车一走动就正常了,我和女儿的同学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了,每到红绿灯时,我和女儿的同学都会叫停,怕离前边的车太近,每次停车倒停得挺稳。一路走走停停,我和女儿的同学不由自主地想说话,当看到女儿紧握方向盘的手时她同学就说:“不给你说话,你专心开车。”

当我们到了隋唐遗址门口时在红绿灯的路口停下来,犹豫着怎么过去,我和她的同学都说左拐是对的,把车放在人行道上,谁知车一拐过去女儿把车头又掉转到了来的方向,“咋办?还得拐回去,在那里拐呢?”

“把车拐到家属院,再掉头出来。”女儿的同学出着主意。

“没事,全当我们看你练车。”我安慰女儿。

车子继续前行,在女儿同学的指引下,车又回到王城大道上,我们想叫女儿在路上调头,女儿说:“路上是不能调头的。”

你看她多遵守交通规则,转了个弯车又原路回到了隋唐遗址,女儿问:“这是哪?”

“隋唐遗址到了。”我和她同学同时说。

我们就是不知从哪拐,女儿的同学说:“咱们找个地方把车放下,再走着过去。”

我建议在前边拐,往前走,看到右边有个公厕,门前还停着几辆车,我和女儿的同学建议把车就停到这里,女儿的同学先下车指挥着,车就停到了公厕正门口,我们赶紧给看厕所的中年妇女搭讪:“我们把车放到这吧?”

“放吧!”

我们又问了她很多没要紧的话,然后微笑着和她再见。我们互相拉着手穿过马路,说笑着进入园内。说实话园内有点冷静,我说:“人不多,没有那一年热闹。”

树上挂满了红灯笼,我心想:“是不是我们来得晚了,刚过完年可能会热闹吧!”

女儿的同学说:“十五可能会热闹些。”

“我在电视上看到这里有小吃一条街。”我想起看电视时在屏幕下的宣传广告。

“咱们一会去吃小吃。”女儿忙说。我们随便走着。

地下到处都是摆的各种小动物,有好几摊,有小兔子、小鸟、小鸡,还有各种玩具,小动物都装在一个用细铁丝编制的小方笼子里,等着游客套住它们后,就成了别人家的宠物,可惜你是很难套住的,我有点跃跃欲试,老板家的女儿拿着圈一直劝我们试试运气,女儿的同学说:“不好套,笼子是方的,哪能套住?”

前边一个游客拿住圈伸手往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式套,圈根本就套不下去:“这会行,物大圈小,净骗人。”我们马上都走开了。

没有好玩的地方,我们跟着人群随便地走着,来到一片开阔地,有一个耍狗的,也就是狗跳圈,主人带着狗跳绳,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发出阵阵喝彩声,女儿要叫我挤进去看,我不想往里挤,在人群外边踮起脚看了几眼就转脸去看小兔、老山羊、大公鸡之类的动物,女儿还把她带的小狗往小兔子跟前推,它们谁也不怕谁,穿着新衣服的妞妞(小狗叫妞妞)招来不少回头率。再往前走是戏台,不知是哪的唱戏的,声音太吵,噪音太大,我不想听,我们就折回身往回走。这就到了小吃一条街,不外乎是些卖煎饼,煮玉米、烤玉米、烤羊肉串、花米团之类的,女儿在买羊肉串,刚吃完羊肉串,女儿的同学问我:“阿姨,你爱吃玉米么?”

“爱吃,爱吃煮的。”

“我也是。”说话间就看到卖煮玉米的,我们每个人又来了一个玉米,我们一路吃一路转,前边长长的一条南北街两旁摆满了各种店铺,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叫喊声此起彼伏。我们来到一卖艾条的`铺子前,老板赶紧起身介绍他的产品:“用艾灸治病比吃药好多了,又便宜又实惠,你吃啥药没副作用啊!艾没有,二十块钱一盒,买五合送一个这个。”

他手中不停转动的装艾条的铜管子继续说:“光这卖铜也值四十,我们不赚钱,只是做宣传。”

女儿的同学顺手拿起眼前摆放的装艾条的小盒子:“这个咋卖?”

“十五块钱一个,这个也挺好,把艾条装进小盒子里点着,你回去在这里装块姜会更好,哪有病就灸那里,把他绑在身上,不耽误干活。”老板滔滔不绝。

这时有位路过的中年妇女也附和着说:“这东西很好,我儿子有病我常给他灸,一灸就好。”她指着他五六岁的的儿子说。

“他让你灸吗?”我问。

“他可喜欢灸了。”妇女说。

说完妇女又对老板说:“今天我买不成了,我的钱包丢了。”说完她带着孩子走了。

我们就开始讨价还价:“便宜点,我们多买几个,阿姨你也要一个吧!”

我点点头:“好,要一个。”

“你给我们装上艾试试吧!”

我和女儿的同学两个人都把点燃的艾盒绑在腰间,一会就觉着暖呼呼的。

在一个往西去的路口处,有一家加工牛角的铺子,架子上摆满了加工好的牛角和各种小用品,小梳子、刮痧板、还有明晃晃的牛角,我上前问价:“这牛角多少钱?”

“六百。”

“六百,太贵,看来我在漯河卖的牛角没买亏,我的小孙孙还说我买的牛角不值一百五,还说叫我退掉。”我心里平衡了些。

腰间的艾盒越来越热了,感觉很舒服,看来我们买对了,一路夸赞,女儿说拐回去再买几个。我们说着话拐往西边的路上,忽听有唱大鼓书的声音,小时候我最爱跑到场里听大鼓书,那是农闲时队里请来的,我几乎场场不落,在那时就是最好的娱乐,我还会模仿着唱几段呢。再往前走,就看到高台上摆放着说书的桌子,一边摆着几个凳子,桌子后边书写着“2013年春节河洛文化庙会《河洛大鼓书》”。怎么没人啊!原来是放的音响,我提议:“我们上去照个像。”我们就演了一段河洛大鼓。其他游客也争相模仿。

女儿的同学下午有课,我们就急急地结束了游园,在往回走时,忽然想起再去买几个艾盒,女儿要我和她同学慢慢往门口走,她一个人去买。不多时就看到女儿提着一兜红丢丢一包艾盒走过来,走到跟前才看清她又买了五个:“你买恁多干啥?”

“送人。”这就是我们游园最大大收获。

逛庙会散文篇十一

正月十六,是我家乡的一个重大的日子。

据说,古庙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庙会的兴盛与明朝经济的繁荣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安阳桥一带漕运的兴起,造就了一带商业的繁荣。原来桥南端有一座大王庙,每到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集聚到这里烧香磕头,同时伴随着有小摊贩,民间杂耍。

明清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安阳河的漕运发达起来,桥成为水上交通要道。村民介绍,当时一带大街有杂货铺、粮坊、粉坊、客店、理发铺、酒馆和肩挑日杂用品的小商贩,一度成为经济繁荣、商家众多的商品集散地。船家、商家为保佑自己行船平常、事业兴旺,就兴起了农历正月十六叩头庙会。

民国时期的庙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庙会则有各种农具、首饰,还有骡群、马群,名之曰骡马大会;其罗列、大宗梁檩椽柱及一切木料者,曰木植大会;至男女聚集神庙,烧香祈祷之香烟会,其所售货物除香箔食物外,间有其他商品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庙会又移到了南顶老爷庙附近。庙会时唱戏一天。南顶老爷庙东为牲畜、农具交易市场,西为生活日杂交易和小吃市场。庙会越来越大,农历正月十六庙会期间,各街、村出民间艺术节目,庆祝一番并祝福来年事业兴旺、五谷丰登。

“遛百病”

所谓“遛百病”,就是携柏树枝到安阳桥上散散步,扫除百病。这是由于“柏”和“百”谐音,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遛走百病,来年幸福。带回家的柏树枝还可以在屋中点燃,闻闻香气四溢的柏枝的清香,以消除百病,保证家人来年身体健康。

过“鲸背”

元代所建的这座桥一条巨鲸卧于洹水之上,宛若鲸背,故名“鲸背桥”。昔日宏伟壮观的鲸背桥下,汹涌的波涛至桥墩处分流回溯,春水秋波,波澜壮阔,声若雷霆,成为明代著名的八大景“鲸背观澜”之所在。

只可惜这样的古庙会我居然一次都没逛过,三十多年了,想来我一定是个假的家乡人。思考原因:年少时,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初中高中,一天天没有休息,等到高考过后,去了外地上大学。等我再次回到家乡,去单位实习时,很多人都说我的口音不像本地人,倒像是我求学城市的口音了。看来我是乡音已改鬓未衰了。

工作后忙于结婚,生子,紧张的过日子中。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也许生活就是辛苦,所以才幸福。更是无暇逛庙会,连平时的逛街都是极少。

希望今后忙碌的日子中找点仪式感,给生活中创造一点小幸福。的确,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