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原理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思考题(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2 01:46:33 页码:8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原理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思考题(四篇)
2023-02-02 01:46:33    小编:ZTFB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原理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思考题篇一

一、程序实现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7 2.编程语言:c++ 3.程序实现环境:visual c++ 6.0

二、算法思想

三、使用说明

程序界面如下图:

用户可以在编辑框中输入4个控制点的坐标,也可以通过在绘图区内直接通过鼠标的单击指定4个控制点的位置,输入4个控制端点后,单击“画bezier曲线”按钮即可绘制bezier曲线。

四、实验结果

五、程序代码(关键代码)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if(pointord==1)

//原点(490,270){

m_p1_x = .y;} if(pointord==2){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1_x, 270-m_p1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2_x = .y;} if(pointord==3){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2_x, 270-m_p2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3_x = .y;} if(pointord==4){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3_x, 270-m_p3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4_x = .y;} pointord++;updatedata(false);

cdialog::onlbuttondown(nflags, point);}

voidgetcnk(int n, int *c){ inti,k;for(k=0;k<=n;k++){

c[k]=1;

for(i=n;i>=k+1;i--)c[k]=c[k]*i;

for(i=n-k;i>=2;i--)c[k]=c[k]/i;}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getpointpos(intcontroln, double t, int *c){ int k, n=controln-1;double bernstein;pt.x=0.0;pt.y=0.0;for(k=0;k

bernstein=c[k]*pow(t,k)*pow(1-t,n-k);

pt.x += controlp[0][k].x * bernstein;

pt.y += controlp[0][k].y * bernstein;}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buttondrawbeziercurve(){ updatedata();pointord=1;cdc *pdc=getdc();controlp[0][0].x=m_p1_x;controlp[0][0].y=m_p1_y;controlp[0][1].x=m_p2_x;controlp[0][1].y=m_p2_y;controlp[0][2].x=m_p3_x;controlp[0][2].y=m_p3_y;controlp[0][3].x=m_p4_x;controlp[0][3].y=m_p4_y;

pdc->moveto(490+m_p1_x, 270-m_p1_y);pdc->lineto(490+m_p2_x, 270-m_p2_y);pdc->lineto(490+m_p3_x, 270-m_p3_y);pdc->lineto(490+m_p4_x, 270-m_p4_y);

int *c, i;intcontroln=4, m=500;c=new int[controln];getcnk(controln-1, c);for(i=0;i<=m;i++){ getpointpos(controln,(double)i/(double)m, c);pdc->setpixel(490+pt.x, 270-pt.y, 255);} }

两段bezier曲线的拼接实验报告

一、程序实现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7 2.编程语言:c++ 3.程序实现环境:visual c++ 6.0

二、算法思想

三、使用说明

程序界面如下图:

用户可以在编辑框中输入4个控制点的坐标,也可以通过在绘图区内直接通过鼠标的单击指定4个控制点的位置,输入4个控制端点后,单击“画bezier曲线”按钮即可绘制bezier曲线。

分别绘制完两段bezier曲线后,单击拼接即可实现两段曲线的拼接。

四、实验结果

五、程序代码(关键代码)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if(pointord==1)

//原点(490,270){

m_p1_x = .y;} if(pointord==2){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1_x, 270-m_p1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2_x = .y;} if(pointord==3){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2_x, 270-m_p2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3_x = .y;} if(pointord==4){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3_x, 270-m_p3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4_x = .y;}

pointord++;updatedata(false);

cdialog::onlbuttondown(nflags, point);}

voidgetcnk(int n, int *c){ inti,k;for(k=0;k<=n;k++){

c[k]=1;

for(i=n;i>=k+1;i--)c[k]=c[k]*i;

for(i=n-k;i>=2;i--)c[k]=c[k]/i;}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getpointpos(intcontroln, double t, int *c){ int k, n=controln-1;double bernstein;pt.x=0.0;pt.y=0.0;for(k=0;k

bernstein=c[k]*pow(t,k)*pow(1-t,n-k);

pt.x += controlp[pointgroup][k].x * bernstein;

pt.y += controlp[pointgroup][k].y * bernstein;}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beziercurve(){ cdc *pdc=getdc();pdc->moveto(490 + controlp[pointgroup][0].x, 270controlp[pointgroup][1].y);pdc->lineto(490 + controlp[pointgroup][2].x, 270controlp[pointgroup][3].y);

int *c, i;intcontroln=4, m=500;c=new int[controln];getcnk(controln-1, c);for(i=0;i<=m;i++){

getpointpos(controln,(double)i/(double)m, c);

pdc->setpixel(490+pt.x, 270-pt.y, 255);}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buttondrawbeziercurve(){ updatedata();pointord=1;

controlp[pointgroup][0].x=m_p1_x;controlp[pointgroup][0].y=m_p1_y;controlp[pointgroup][1].x=m_p2_x;controlp[pointgroup][1].y=m_p2_y;controlp[pointgroup][2].x=m_p3_x;controlp[pointgroup][2].y=m_p3_y;controlp[pointgroup][3].x=m_p4_x;controlp[pointgroup][3].y=m_p4_y;

beziercurve();pointgroup++;}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buttonmatch(){ pointgroup--;

double dx, dy;double k1, k2, s, s1, s2;int i;cpoint temp;dx = controlp[pointgroup][0].xcontrolp[pointgroup-1][3].y;for(i=0;i<4;i++){

controlp[pointgroup][i].x-= dx;

controlp[pointgroup][i].y-= dy;}

k1=1.0*(controlp[pointgroup-1][3].y-controlp[pointgroup-1][2].y)/(controlp[pointgroup-1][3].x-controlp[pointgroup-1][2].x);k2=1.0*(controlp[pointgroup][1].y-controlp[pointgroup][0].y)/(controlp[pointgroup][1].x-controlp[pointgroup][0].x);if(k1>0){

if(controlp[pointgroup-1][2].x

s1 = atan(k1);

else

s1 = pi + atan(k1);} else if(k1<0){

if(controlp[pointgroup-1][2].x

s1 = 2*pi + atan(k1);

else

s1 = pi + atan(k1);}

if(k2>0){

if(controlp[pointgroup][0].x

s2 = atan(k2);

else

s2 = pi + atan(k2);} else if(k2<0){

if(controlp[pointgroup][0].x

s2 = 2*pi + atan(k2);

else

s2 = pi + atan(k2);} s = s1(controlp[pointgroup][i].y-controlp[pointgroup-1][3].y)* sin(s)+ controlp[pointgroup-1][3].x;

temp.y =(controlp[pointgroup][i].x-controlp[pointgroup-1][3].x)* sin(s)+(controlp[pointgroup][i].y-controlp[pointgroup-1][3].y)* cos(s)+ controlp[pointgroup-1][3].y;

controlp[pointgroup][i].x = temp.x;

controlp[pointgroup][i].y = temp.y;}

beziercurve();}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原理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思考题篇二

实验时间:2019 年

日,第批 签到序号:

【进入实验室后填写】

福州大学

【实验 四 】非平衡电桥

(306 实验室)

学 学 院

班 班 级

学 学 号

姓 姓 名

实验前必须完成【实验预习部分】

登录下载预习资料

携带学生证 提前 10 分钟进实验室

实验预习部分 【 实验目的】

【 实验仪器】(名称、规格或型号)

【 实验原理 】(文字叙述、主要公式、原理图)

实验预习部分 【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预习部分

观察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特性:

约 按照上图接线,电源电压调节到约 3v,接通电路,从小到大调节xr,观察对应的输出电压。

二、测量非平衡电桥零点附近输出特性,并计算零点灵敏度 1、判断电桥是否平衡时数字多用表使用

(直流/ 交流)电压

(最大/ 最小)档,当输出电压为

时电阻箱取值为0 xr。

。、在0 xr 附近选择不同的阻值,测量相应的输出电压,作出非平衡电桥的曲线,用图解法求出零点灵敏度,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为了作图方便,应取整数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特性:

值 标称值 r 1 =

,r 2 =

,r 3 =

,电桥比率23rkr 

得 测得 e=

,电桥平衡时 r x0 =

,0 2(1)ks ek理论值=

r x())

 r x())

-300-250-200-150-100-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k r x((k ))

u o((mv)

二、非平衡电桥 电压输出特性:

值 标称值 r 1 =

,r 2 =

,r 3 =

,电桥比率23rkr 

得 测得 e=

,电桥平衡时 r x0 =

r x((k ))

 r x((k ))

-30-25-20-15-10-5 0 5 10 15 20 25 30 k r x((k ))

u o((mv)

在直线(一)

上取两点:

a 点坐标(,)

b 点坐标(,))

率 斜率 k=

实测零点灵敏度 s 0 =kr x0 k=

思考题:

1.电桥的 k k 越

(大/ / 小),非线性误差越小。

2.图解求得的直线斜率 k k 与电桥比率k k:

是同一个物理量吗?答:。

实验预习及操作成绩

实验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实验报告成绩

报告批阅教师签字

日期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原理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思考题篇三

fe-c相图与非平衡相转变总结

钢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铁和碳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在几个ppm到2.11wt%之间。其它的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钢中可总计达5wt%,在高合金钢例如工具钢,不锈钢(>10.5%)和耐热crni钢(>18%)合金元素含量甚至更高。钢可以展现出一系列的性能,这些性能依据于钢的组成,相状态和微观组成结构,而这些又取决于钢的热处理。

fe-c相图 理解钢的热处理的基础是fe-c相图(图一)。

图一实际上有两个图:(1)稳定态fe-c图(点划线),(2)亚稳态fe-fe3c图。由于稳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特别是在低温和低碳情况下,亚稳态往往引起人们更多的兴趣。fe-c相图告诉我们,在不同碳含量的组成和温度下,达稳态平衡或亚稳态平衡时哪些相会生成。

我们区别了a-铁素体和奥氏体,a-铁素体在727°c(1341°f)时最多溶解0.028%c,奥氏体在1148°c(2098°f)可溶解2.11wt%c。在碳多的一侧我们发现了渗碳体(fe3c),另外,除了高合金钢之外,高温下存在的a-铁素体引起我们较少的兴趣。

在单相区之间存在着两相混合区,例如铁素体和渗碳体,奥氏体 和渗碳体,铁素体和奥氏体。在最高温下,液相区可被发现,在液相区以下有两相区域液态奥氏体,液态渗碳体和液态铁素体。在钢的热处理中,我们总是避免液相的生成。我们给单相区一些重要的边界特殊的名字:(1)a1,低共熔温度,是奥氏体生成的最低温度;(2)a3,奥氏体区域的低温低碳边界,也即r/(r+a)边界;(3)acm,奥氏体区域的高碳边界,也即r/(r+fe3c)边界。

低共熔温度碳含量是指在奥氏体生成的最低温度时的碳含量(0.77wt%c)。铁素体-渗碳体混合相在冷却形成时有一个特殊的外貌,被称为珠光体,可作为微观结构实体或微观组成物来进行处理。珠光体是一种a-铁素体和渗碳体薄片的混合物,渗碳体薄片又退化为渗碳体颗粒散步在一个铁素体基质中,散步过程发生在铁素体基质扩散接近a1边界之后。

fe-c相图源于实验。但是,热力学原理和现代热力学的数据的相关知识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相图的精确计算。当相图边界不得不被推测和低温下实验平衡很慢达到时,这种计算特别有用。如果合金元素加入fe-c相图,a1,a3,acm边界的位置和低共熔组成的位置会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重要的合金元素降低了低共熔碳含量。奥氏体的稳定元素锰,镍降低了a3,铁素体稳定元素铬,硅,钼和钨增加a3。平衡相图不能说明的相变动力学过程与亚稳态相,必须用非稳态相转变图来描述。各种相转变图

在钢的热处理中,相变的动力学因素与平衡图表同样重要。对于 钢的性能特别重要的亚稳相马氏体和形态上亚稳态的微观组成物贝氏体,可以在相对急速冷却至环境温度时产生。这时碳和合金杂质的扩散受抑制或者限制在极小范围内。

贝氏体是一种低共熔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最硬的组成物马氏体,在极度饱和的奥氏体快速冷却时通过完全转化形成,当碳含量增加至大约0.7wt%时,马氏体的硬度增加。如果这些不稳定的亚稳态产物接下来加热至一个适度的高温,它们分解为更稳定的铁素体和碳化物。这种重新加热的过程有时被称为回火或退火。钢加热奥氏体化是热处理的前提。环境温度下铁素体-珠光体或镇定马氏体的结构到高温下奥氏体或奥氏体-碳化物的结构转变对于钢的热处理同样重要。

钢的热处理涉及的四种相转变条件

我们可以利用相图方便地描述出在相变时发生了什么。四种不同的图可以被区别,它们是:(1)加热过程的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化;(2)冷却过程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的分解;(3)连续加热过程的奥氏体化;(4)连续冷却过程的奥氏体的分解。加热过程的奥氏体化

这种图展现了当钢在恒温时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时所呈现的状态。通过维持一些小样品在铅或盐浴中并在依次增加维持时间后每次冷却一个样品,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微观结构中生成的相的数量可以了解微观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共析钢加热过程的奥氏体化

在奥氏体的转变中,先从原始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或镇定马氏体转变为较为紧密的奥氏体,这种转变中体积减小。在延长的曲线中,奥氏体形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通常被分别定义为转变进行至1%和99%时。

ith diagrams

冷却过程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的分解,ttt diagrams 这个过程在高温下开始,通常是在维持长时间获得均一的奥氏体而没有不溶解的碳化物后在奥氏体范围内发生,这之后又通过快速冷却至理想温度。a3边界上没有转变可以发生,在a1边界到a3边界之间只有铁素体可以通过奥氏体形成。连续加热过程的奥氏体化,crt diagrams

在实际热处理情况下,恒温不要求,但要求在冷却或加热时有一个连续变化的温度。因此,如果相图使用的连续增加或减小的温度建立在膨胀计数据之上,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实用信息。如同ith图,crt图在预测发生在感应和之后的变硬过程中的短期奥氏体化的效果很有用。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一个规定的加热速率下,达到完全的奥氏体化最大的表面温度有多高。当温度太高时,可引起我们不希望的奥氏体晶粒成长,这些又会导致一个更易破碎的马氏体的微观结构。连续冷却过程的奥氏体的分解,cct diagrams

对于加热的图表,清晰地阐述转变图来源于哪种冷却曲线是很重要的。在实验操作中使用一个恒定的冷却速率是很平常的,但是,这种现象在实验状况下很少发生。我们也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找出所谓的自然冷却曲线,这些曲线模拟了大范围内部的行为,例如,在特殊条带上距冷却端一段距离的冷却速率。接近条纹样本的表面冷却速率的特征非常复杂。每一个cct图包含了一系列在圆柱样本不同深度的冷却速率曲线。最慢的冷却速率曲线代表了圆柱的中心。冷却介质越不均匀,c形状曲线需要越长时间去改变,但m温度不受影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图不能用于预言那些不同于构建图表的热学历史的反应。例如,在ms之上第一次冷却从急速到缓慢而后重新加热至高温是一个很快的转变,这种转变快于在ttt图表上所显示的因为在开始的冷却中成核过程大大加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转变图对于在一定允许组成范围内精确的合金含量是十分敏感的。

冶金064班学习小组:赖晓寒同学整理完成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原理 乙醇环己烷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报告思考题篇四

环己烷-乙醇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得绘制

姓名:

学号:

班级:

同组:

成绩 一、实验目得

1.测定常压下环己烷-乙醇二元系统得气液平衡数据,绘制沸点-组成相图。

2.掌握双组分沸点得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分馏原理。

3.掌握阿贝折射仪得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恒定压力下,真实得完全互溶双液系得气-液平衡相图(t-x),根据体系对拉乌尔定律得偏差情况,可分为 3 类:(1)一般偏差:混合物得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如图 1(a)所示。

(2)最大负偏差:存在一个最小蒸汽压值,比两个纯液体得蒸汽压都小,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如盐酸—水体系,如图 2、7(b)所示。

(3)最大正偏差:存在一个最大蒸汽压值,比两个纯液体得蒸汽压都大,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如图 2、7(c))所示。

图 1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气—液平衡相图(tx 图)

本实验以环己烷-乙醇为体系,该体系属于上述第三种类型,在沸点仪(如图2、8)中蒸馏不同组成得混合物,测定其沸点及相应得气、液二相得组成,即可作出 t-x 相图。

本实验中两相得成分分析均采用折光率法测定。

t at at at bt bt bt / o ct / o ct / o cx b x b x b a baabb(a)(b)(c)x “x ”

折光率就是物质得一个特征数值,它与物质得浓度及温度有关,因此在测量物质得折光率时要求温度恒定。溶液得浓度不同、组成不同,折光率也不同。因此可先配制一系列已知组成得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测其折光率,作出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便可通过测折光率得大小在工作曲线上找出未知溶液得组成。

三、仪器与试剂

沸点仪,阿贝折射仪,调压变压器,超级恒温水浴,温度测定仪,长短取样管。环己烷物质得量分数 x 环己烷 为 0、0、2、0、4、0、6、0、8、1、0 得环己烷-乙醇标准溶液,已知 101、325kpa 下,纯环己烷得沸点为 80、7℃,乙醇得沸点为 78、4℃。25℃时,纯环己烷得折光率为 1、4264,乙醇得折光率为 1、3593。

四、实验步骤

1.环己烷-乙醇溶液折光率与组成工作曲线得测定(略)2、无水乙醇沸点得测定

将干燥得沸点仪安装好。从侧管加入约 20ml 无水乙醇于蒸馏瓶内,并使温度计浸入液体内。冷凝管接通冷凝水。将液体加热至缓慢沸腾。液体沸腾后,待测温温度计得读数稳定后应再维持 3~5 min 以使体系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不时将小球中凝聚得液体倾入烧瓶。记下温度计得读数,即为无水乙醇得沸点,同时记录大气压力。

3、环己烷沸点得测定(略)4、测定系列浓度待测溶液得沸点与折光率 同2步操作,从侧管加入约20ml预先配制好得1号环己烷-乙醇溶液于蒸馏瓶内,将液体加热至缓慢沸腾。因最初在冷凝管下端内得液体不能代表平衡气相得组成,为加速达到平衡,须连同支架一起倾斜蒸馏瓶,使槽中气相冷凝液倾回蒸馏瓶内,重复三次(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物质挥发),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温度计得读数,即为溶液得沸点。

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分别用吸管从小槽中取出气相冷凝液、从侧管处吸出少许液相混液,迅速测定各自得折光率。剩余溶液倒入回收瓶。

按 1 号溶液得操作,依次测定 2、3、4、5、6、7、8 号溶液得沸点与气-液平衡时得气,液相折光率。

五、数据处理

阿贝折射仪温度:

o c

大气压:

kpa 环己烷沸点:

o c

无水乙醇沸点:

o c 1、环己烷-乙醇混与液测定数据 如下 : 混与液编号 沸点/℃ 液相分析 气相冷凝液分析 折光率 x 环己烷

折光率 y 环己烷

2.工作曲线数据来源于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第四版)。根据工作曲线插值求出各待测溶液得气相与液相平衡组成,填入表中。以组成为横轴,沸点为纵轴,绘出气相与液相得沸点-组成(tx)平衡相图。

图 2、25℃时,乙醇与环己烷双液系浓度――折光率关系工作曲线

图 3、25℃时,乙醇与环己烷双液系浓度相图

六、思考题 1、本实验过程中,如何判断气、液相就是否已平衡? 2、本实验误差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