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11:14 页码:10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汇总16篇)
2023-11-11 09:11:14    小编:ZTFB

读后感是读者对于一本书籍、文章或者其他文学作品阅读后的心情、感想、体会的总结和表达。它是一种主观的文学评论,可以反映读者对于作品内容及情感的理解和评价。从读者自身的角度出发,读后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所读作品,并能够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总结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可以通过读别人的读后感来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取更多的阅读启示和观点的碰撞。读后感可以通过对比和对话等方式展现书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启发。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一

最近看了《教书匠》一书,刚开始抱着无聊的心情看的,但看了几部分内容后,不由得被书里生动的故事、辛辣诙谐的文字,令人过目不忘的精致人生所感动,便孜孜不倦的一气读完,掩卷而思,感概万分,针对自己的教书经历,难免有一番感想。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老师的确不好当,好老师更不好当。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你不能只有书本上的知识,上课照本宣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见解。教学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质和自己的思想,他们能阅读能思考,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观点,老师的体会,当他们和老师的观点和体会产生共鸣时,回报的是他们对你的喜欢,教师本身也能从中获得快乐幸福,并且更加的热爱这份工作。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真正成为一名教师,虽然小时候就认为是一种崇尚的职业,但离我的个性有一定的距离。我印象中的教师应该是言辞犀利,不怒而威的。踏上教育岗位后,我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感触是: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教书匠》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迈考特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从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与学生和睦相处,真诚相待,他尊重每一个学生,能随时的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和表现,并且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鼓励他们努力,激励他们上进的信心,因此,他的学生没有差生一说。我从心中找到了和作者共鸣的地方,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是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彼此之间的关爱与尊重是最重要的。

教书匠,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就是教育,书代表的是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这个过程的执行者。我认为一名好的教书匠,不但要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是否把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他们已远离孔孟之道时期,经常令我们老师感到头疼。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教书匠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很多,迈考特先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有时就地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的教学智慧是我最受感触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像迈考特先生一样用兴趣去引导学生学习,用教学智慧与学生和谐相处,用长远发展的育人眼光去培养和教育学生,以尽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总之读《教书匠》一书,使我获益匪浅,觉得做一名教师责任重大,我用我的知识在教育学生,同时我的言行也在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感到荣幸,为此也激励我更加努力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二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付出的永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前冲去,不知自己为何会这样,或许看到工作的压力退却了,或许……缺少了一份执着的热情。

实在的,我并不讨厌看书,但却实在讨厌看有关教育的书籍。除非写论文不得不查资料或学校逼着学习才无可奈何的会去翻几页。学校又发新书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也跟着沉。无非就是呼唤理想教育,呼唤素质教育,要给予学生“爱”的教育,给学生自主,课堂要开放……教育家们说的很有道理,可为什么操作起来总也背道而驰,太难了,难的快做老师的信心都没有了。

手头的事情做完了,百般无聊之下拿起桌角上的《不做教书匠》,不经意的翻着,不经意的看着。“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我也是其中一个徘徊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考师范更多是当初环境所迫,并非自己热爱这份职业。确切的说,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许多因素的制约,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自己的理想。“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出乎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原来套在教师头上的那些美丽的光环在自己身上竟成了难以挣脱的桎锆。于是一颗心总是在迷茫和无奈中游移不定。及至读了这本书,里面对教师的心里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三

假期中翻阅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书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谈教育,让人感触颇深。

求知应该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关键的问题是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去启迪孩子的心灵。我们都学过《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其中的意思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升学的竞争让我们一心想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教师,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的开发者。但是粗暴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在我们希望的路上越走越远。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教育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我们这里获得自信和尊严,自主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获得发展。

要唤起孩子的无限潜能,首先要让孩子找到一种感觉,一种好孩子的感觉。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所以我们平时就要不断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好孩子的种子。

其次,要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抓住每个细节,让学生时时能有好孩子的体验。不要把孩子放在一起比,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有所长也有所短,把一个孩子的短处与另一个孩子的长处比,比来比去,比掉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其实类似的苗子我们身边常常可以看见,比如一个孩子上课不够专心,你点名批评了他,他有时会更不专心。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段:一位优秀的白人老师在给一个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成功诱发动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不要吝啬给孩子的鼓励。

再次,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一个苹果挂得太高,孩子没有信心摘,因为他拼命跳也够不着。反之挂得低,孩子没有兴趣摘,因为唾手可得的东西没有吸引了,没有人会珍惜。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不同资质,给孩子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向前迈步。

让我们做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的欣赏者。我们要承认差异,但不是赞同差异,是允许孩子失败、预约失败、接受失败、享受失败,孩子就不会被失败绊倒。我们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孩子自信,及时的扶孩子一把,孩子就能透过失败看到成功,透过黑暗看到光明。

让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四

作为一名刚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这书让我们新教师受益匪浅,文字的表述并没有让你觉得很难读懂,反而很吸引人,作者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小典故引导我们新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读着读着,就仿佛身边有一位前辈老师在传授他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帮助我们新老师少走弯路。

第一章节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作者在书中写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退。”的确,教育这一行,得到物质以及财富远不能满足虚荣的心,你若冲着在教育这行业成为富翁,那真的趁着自己年轻要考虑清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帕瓦罗蒂的选择,一个洗厕所女工的选择,无论什么行业,要学会自己做选择,做一个能符合实际的选择,并且自己要用心去做,投入坚持去做,那么,你也就成功了!不管当初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教育,既然选择了,我们就用心去做,“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作者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正视教育的幸福感,可能现在教师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抱怨,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幸福,一个学生不愿意跟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抱怨,哭诉,反而跟自己的老师,那种幸福感真的难以言喻,“我时常觉得,以和学生纯洁相处为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幸运。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完全放下虚假的面具。和学生交往,是一种惬意的事,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有一天你赢得了孩子的心,那心是纯金的,无任何杂质”。对呀,“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怀揣着爱,投身到幸福的教育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五

《教书匠》这本书,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见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

初读这本书觉得有点闷,第二天开始看正文,迈考特的文章很多是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写的,看的时候还要想想这段内容的时间是他上学的时代还是他教书的时代,就这样开始慢腾腾地看着,开始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当我看到迈考特处理学生扔三明治的事件时,书开始吸引我,我追逐着迈考特的处理方式,我震惊迈考特的行为,我被他的智慧所吸引。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是一位非常执着的教书匠,他以风趣、幽默的语句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你最好辞职当个警察,那样至少你会有支枪或有根警棍保护自己,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

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任凭他们如何搞怪,麦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学生便会接纳他,从而使他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六

表扬作为一种手段在教育中出现,犹如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台阶。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正确掌握表扬的艺术呢?

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去修补一下教室里已损坏的课桌,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他的这类行为重复一次,你就夸奖一次,慢慢的这位学生不但改正了不爱劳动的习惯,而且能自觉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在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他居然按时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位同学已深感自己经常拖拉作业是错误的做法,他已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习惯,大家给予鼓励。”期中考试后,这位同学又按时完成了作业,我又说:“这位同学并不是因为考试才完成作业的,而是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现。”经过这种重复的夸奖,这位学生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

还有一位女学生和害羞,胆子也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说话,读课文时,声音小的连同桌也听不清。这时你如果说:“读课文要大声点”或“上课要积极发言”等此类的话,就会更进一步挫伤这位学生改正这一行为的积极性。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位同学总是害怕答错问题,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根据这种情况,每次上课时我特别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然后每次给予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位同学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大胆举手发言,并能大声朗读课文了。

正如雨水“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儿进步时,不要视而不见,而要做出迅速的反映,及时把“夸奖”奖赏给学生。

我们班有位学生不喜欢英语,这是一个缺陷,因为学生应全面发展,可是上有一天她做出了一道难题,虽然这是她偶然的一次现象,但我还是及时捕捉住,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这位同学其实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相信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多的题。”这样的夸奖和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如果今天的某位同学找不到夸奖的理由,就把明天的夸奖和鼓励透支给今天。

如:当某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不要强迫他去分析原因和训斥他,而是鼓励他说:“别灰心,你曾考过九十多分,还记得吗?下次你一定还会考出九十多分的。”这样一来,学生的顾虑消除了,包袱卸掉了,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暗暗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了解学生,那么你给予学生的表扬机会也是很多的。即使学习再不好的学生,也有过大胆坚持的时候;性格再不开朗的学生,也有过活泼高兴的时候。只要你能抓住机会,改变一下教育方法,适时的给予表扬,每位学生都会成为强者。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七

《教书匠》这本书讲述了讲述的是弗兰克迈考特,这位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的迈考特,捡起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将行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读过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迈考特先生并非用老套内容去教授学生,而是用现实中的实例去教育他的学生,教他们怎么做人,而从中学生们得到的并非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引导下,每件事情都变得有意义,而同样正是因为迈考特先生这种对学生平等尊重的态度,让他拥有了可以与学生亲密交谈的资本。他的学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讲出自己的困惑,来帮助这位和蔼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这些渴望得到知识学到更多,让那些厌恶学习的学生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他一直都在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他的学生,因为他们年轻,他们会犯一些错误,但是作为一个教书匠,你要用你的大度去宽恕和容忍他们的错误,让你的学生有所进步,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明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而不是去抱怨,去发泄。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八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面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我总是觉得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着自己的理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在追逐梦想的同时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忍俊不禁。迈考特的文笔非常幽默诙谐,而且特别喜欢自嘲,喜欢拿自己开涮。他在讲自己三十载从教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时。似乎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真实坦诚得令人吃惊。他的文字完全没有把自己捧到为人师表的圣位上,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很真实,很坦白。读着这样毫无伪饰的自传,就如春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我反而觉得他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甘当教书匠。他很有个性,在我们眼里也许很另类,不按套路出牌,对学生、对家长、对校长都常有“惊人”之举。

想了想,做出了他第一个管理行为:跑过去把三明治拿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吃了起来。全班一下被他镇住了。一班顽皮少年,就这样被他意外地征服住。读到这里,我大笑起来,这个被学生称为教书匠的迈考特真可爱,他就如此用自己独特的招数“降服”了这帮乖戾不定的职高学生。

迈考特一周上五天课,一天五节,用他的话说累得像个活鬼。但他还是挖空心思让自己的课堂有创意。他深谙这些个性张扬学生的心理,经常把自己的故事一点一滴地讲给学生听:童年时父亲的酗酒,在利默克贫民窟的苦难生活,在纽约码头当搬运工的不易,甚至自己的初恋故事。他的写作课可以搬到公园上,可以用“约翰去商店”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他用慧眼发现学生说谎的假条写得如此流畅、观点集中、言辞恳切,充盈着奇思妙想,是写作课上生动的素材,就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夏娃亚当给上帝写假条为题,让学生写作,学生们又一次尝到与众不同的老师带给他们的写作乐趣,结果还有的学生写犹大给耶稣的假条,而这一幕恰好被教育局长看见,迈考特原准备收拾行李辞职,没想到却受到局长的大力褒扬,他心花怒放。而学习关于菜谱的单词。他更是“奇招连连”,不但把学生拉到广场上课,而且让学生们朗诵、吟唱菜谱,用乐器演奏菜谱,你想这样新奇的教学怎么能不让学生们兴趣大增呢?再到后来。迈考特就是“无招胜有招”了,他的课堂宽松和谐,看似无心,任学生天马行空,实则有意。那风筝的线还在他手里呢。他能让顽劣不化的学生从心底发出“迈考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话语;他用真情感化了初恋女友那惹是生非的儿子;从骨子里蔑视权威和规则的他最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当之无愧地被评为美国的优秀教师。

书中像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令人过目难忘。在书中他以生动的故事,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了自己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看来一位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教师。不仅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推动教学,而且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转化为教师的影响力。迈考特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迈考特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说过,每个班都有些天生就来考验你的害人精,这些害人精就是要看着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任凭他们如何搞怪,他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于是便得到了学生的接纳,从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我总觉得我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着想,我在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可结果呢?我的良苦用心学生并不理解,还对我埋怨不断,教育效果并不好,有时还适得其反,我经常在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就不理解老师的心呢?看了《教书匠》让我明白了,因为我没有做到像迈考尔先生那样做换位思考,我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经常从“假如我是这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我都要改变,有时虽然不能立即见到效果,但经常这样做,一定会让我走进孩子的心理,让学生接纳我,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

迈考特还让我知道了一名老师如何面对各种学生千奇百怪的突发状况,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对学生,用那颗火热的心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将知识、想象力、正直的品质带给学生,渐渐地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有可能。这是个善变的年代。曾经我说过作为一个人,你一定要拥有梦想而不能选择随波逐流,这话至今仍是我的生活真谛,只是在此,我要为它补完后半句: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你还要把握住自己的天赋,抓紧时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知道人生很短暂,所以一定要力争在死亡来临之前找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然后坚定地告诉自己:是的,就是这儿。

我一定可以的!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第149页)。我极为赞同,并深有感触。

20xx年年底,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过去的两三年里,我读书只是为了求量,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目的性,逮住一本是一本,胡吃海塞地吞咽,看得脑子乱哄哄的。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口里蹦出来的都是书中这个大家、那个学者的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自己却不自知。

出糗多了,就有了自知之明。羞愧的我就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时我苦无良策,还是选择了读书。那时自己一直相信,读书就能读出明白来,读出明白也就能活出明白来。

三年过去了,成效并不大。

20xx年3月初,开学后的第一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访谈调查的实践活动。从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对象的选择、学生访谈过程的注意事项、活动小组的分工安排、访谈后感受的资料整理、分析以及最后结题报告的撰写,我一点一滴地做到最后。静下心来读书,我可以毫不费力,但静下心来做事,我从未有过。每次做事,我都是在脑子里过一遍,自认为懂得了,就动手草草地完成。

就这样,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从封闭的读书状态中慢慢地走出来,开始积极地做事,并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我发现我的心胸变得比以前开阔了。比如,以前自己的学习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现在已扩展为三条:读书、向身边的人学习和做事。

真地感谢这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它道出了我的心声。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

《教书匠》作者弗兰克。迈考特先生自称教书匠,曾经荣获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称号,被誉为“老师中的老师”,他是退休后才开始写作的,三十余年的一线教师生涯是他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是最值得尊敬的。

记得在班干部“我的心声我诉说”的主题班会上,我以班中一员的身份委屈地向全班同学诉说当班主任的难处和不易;当班中因为某个同学的不遵守纪律而被别的老师找上门来时,我愤怒地大喊当时的难堪和伤心;而当班级获得荣誉时,我会和他们一样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当他们好奇我的个人问题和成长经历时,面对一群城市的宠儿,我从不讳言我是一个农村人的事实,我愿意以当年朋友和自己的求学经历,去鼓励我的学生像我一样自信而坚强——我告诉他们我的初中朋友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瘦弱小子到全县的理科状元进而成为读直博的清华才子的事实;也坦然讲过我在大学时因为生活的压力以至假期打工不能归家的痛苦,同时我又以我现在的幸福让我的学生明白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敬佩,我上课时偶尔露出的乡音再没有孩子取笑,也许老师自己的某些亲身经历比书上的事实更容易打动学生,更具说服力。

同喜同悲同乐同进,在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当中,我特意拉开了老师高不可攀的神秘面纱,慢慢地走进他们,走到了他们心里——爱是双向的,当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颗真挚而又坦诚的心时,你会收获更多爱的种子!有了爱就有了处理一切班级事务的“法宝”!

读《教书匠》,让我有了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书匠的信心!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一

拜读了管校长的《不做教书匠》,颇有感触。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让人感动,又能催人奋进的著作。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我想,教师只要立身不做教书匠,以管老师所说的始终保持目标感、约束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与专业感,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实践,就一定会感到教育的快乐,做一位心中永远有追求的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让我们在责任和方向中快乐成长,豪情满怀地向着我们的梦想进发!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二

《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

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

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习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

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三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路上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

上面这段话是我摘抄自《不做教书匠》中的句子。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似乎太深奥了,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才算活对了。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学会让自己满足,不要后悔,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

我自己从来没想过能踏入教育的行业,在我看来,老师这个行业颇具挑战性。而且,它非常的具有意义。

一个不爱孩子的人,那我觉得她可以放弃这个职业。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是单纯的,人生来并无善恶,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就像一块原始的石头,在河水中几经磨练才能安然的躺在河堤上晒着阳光,感受岁月静好带来的温暖。我觉得,老师可以是那涓涓细水反复淬炼石头使之化为美玉的人。师之道,不先在高远,不先在深厚,而是先练就耐心。

耐心什么?耐心就是日复一日的劝导,日复一日的练习。日复一日的沉稳。

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这是一种必须的耐心。

把耐心作为基石,用爱去感受教育,才是教育的立足之本。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四

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教书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独创性的运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独运”。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书匠也该具有教书的“匠心”,具有教书的巧妙的心思。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能不能认真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尽管有课程专家反对“渗透”的说法),来解决德育的漂浮、空洞、肤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研究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案并用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证明?我们能不能细心探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我们能不能精心设计和实施教育信息化,使之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样一来,别人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想通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别人墨守成规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们就先人一步、胜人一筹了。

教书匠,需要把技术练到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丹就炼成功了。后来人们就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动活泼、正在发展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术怎么能行呢?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是否纯熟?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把握得是否精当?我们的师生互动展开得是否恰如其分?我们的课后辅导、作业安排得是否恰当?我们的课堂用语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常规的、实用的、必须过硬的教书匠的工夫,而这样的工夫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

教书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极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本质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育人,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国十杰师德标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说过,“把小事做到极至便是大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

我想,基层教师,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五

《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

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

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习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

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教书匠》读后感400字篇十六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教师,我也只能够教教书,从我现在的水平看,我能够做好一名教书匠就很不错了。

从假前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整个暑假,自己零零碎碎就读了这一本书,圈画勾勒,做了读书笔记。应该说很用心了。然而真要让自己写出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只好坐在电脑前,重新翻阅记录前两次筛选下来的重点章节,希望在此过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一本书,一面镜子。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