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52:00 页码:13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通用9篇)
2023-11-12 13:52:00    小编:admin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记录方式。最后,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积极开放心态,勇于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做到真实、自信。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一

川端康成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所做的讲演上也曾指出:《源》是日本小说创作的最巅峰,他自己也不能与其相比较。这虽有几分自谦的成分,但是这数千年来《源》确实影响着日本文学的发展,至今,仍无人能超过这部著作。

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它大概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红楼梦》,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出场人物达到四百之多。

《源》主要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为核心,带出了众多与之关系暧昧的女性。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贵气质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陆续有了藤壶、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爱的女子。相继和光源氏亲近的女人还包括栊月夜、夕颜、六条御息所等十数位贵族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烂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相隔千年却始终魅力不减。对于异国读者而言,弄明白这部著作的首要问题是心随意动,在没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涂之前先领略到日本文化里美丽和暧昧交错互动的气氛。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爱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对异性的爱慕和幻想是被这位继母唤醒的,他始终无法将爱转移到同样高贵而美丽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壶天皇的一句“童发已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结成无”和左大臣的“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就结成了这门看起来门当户的姻缘,但婚姻的红线并不能将这对美丽的人儿拴在一起,身份高贵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娇撒痴承欢自己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鲜花悄悄地枯萎,最后凋谢了。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二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一向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即使在今日,它仍是日本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被认为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梦想藏书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向珍贵的奇葩。

读完此书,使人惊讶的是,无论此书的写作背景,还是人物性格的描述,都仿佛像我们中国的《红楼梦》,而它却比我国第一批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早三百多年,比《红楼梦》的问世早九百多年。该书颇似我国唐代的传奇如《柳毅传奇》、宋代的话本,但行文典雅,很具散文的韵味,书中很多引用汉诗,及我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铺陈在迷人的故事情节中,使该书具有浓烈的中国古典的气氛,所以读起来并没有异国文化的火花碰撞和难以磨合的棱角,反而读起来有一种像是读我国小说油然而生的强烈的亲切感。可见,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各国影响极深,范围之广,为此,我欣喜不已。《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相似,所涉及人物都是皇族,虽然所展示的场景是日本的贵族阶层,可是对感情生活的着墨点染却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很是认同有些学者认为《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

《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到达一个新的巅峰。我们应当走在时代前沿,踏在文化浪尖,吸收外国的精华,武装自我的头脑,拓宽自我的视野。

文档为doc格式。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三

紫儿应该可称是光源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了。她虽非光源氏的原配,但她从幼年起就与源氏相伴,由源氏亲自教养成人。紫姬从10岁就被“光源氏”收养,由他亲自调-教,使之逐渐成长为一个容貌美丽,性情温婉,涵养深厚,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完美女性。紫姬,可以说是一个集美丽、才华、贤德于一身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源氏亲手“打造”出来的复制品,也还是离源氏以藤壶女御为原型幻想出来的完美女性形象也还是有距离。可以说,源氏对于她的抚育有点类似于今曰十分流行的恋爱养成游戏,完全按照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伴侣的形象来培育紫儿,而紫儿在他的精心教养下也确实在品格、仪态、才貌上超出了源氏身边的其他女子,并在源氏的正妻葵姬死后成为了源氏的嫡夫人,与源氏相伴直至终老。她看似尊荣无比,幸福美满。虽然源氏情人无数,风流成性但始终把她放在第一位,给予她,他的其他情人从未拥有过的地位以及长久的感情,甚至在她死后了却尘缘,皈依佛门。然而,她真的幸福吗?我想紫姬本人是很难就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回答的。她或许会很轻易地说自己很幸福,但作为源氏一手抚育成人的情人,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是按照源氏的想法建立的,所以她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因而,她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她的幸福,而是——他的。

“为了他快乐而活”我想从紫姬十岁那年被源氏收养开始就注定是她一生的宿命了吧。于是,她由他。他的情人,她包容;他的儿女,她疼爱;他的疲惫,她抚慰;他的缺点,她统统看不见。她愿以源氏的幸福为幸福,她真的这样做了,她为了他而活,就这样活过了一生。作为一名伴侣、一位母亲、一个情人,她无疑是完美的,而作为她自己,她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了。她没有得到父母的怜爱,没有兄弟姐妹可以相依,没有亲生的儿女承欢膝下,她甚至没有过完她的童年就被牵扯进了一个男子的恋爱养成游戏里。可以说,她生命中唯一的慰藉,就是那名男子的爱,然而那名男子却是一个多情之人,他有太多的感情要去给,有太多的爱人需要他的安慰。可是……他难道不知道吗?在她的生命里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后来,源氏年岁已长,收敛了许多,不再轻易眠花宿柳了,紫夫人以为终于可以与那源氏两人相守了,可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三公主,以堂堂公主的身份带着先帝的嘱托,嫁予了源氏,于是,梦又碎了,她终于开始思考自己这一生:“这种世态小故事中,记述着轻浮男子、好色之徒及爱上用情不专之男子的女人,以及他们的种.种经历。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次看《源氏物语》是在20年前,读中学的时候。这是一本让我始终为之牵挂的书,是在图书馆借的。

当年正值梦幻般的青春年华,无奈也是要考试,读书的紧要关头,课业繁忙,连假日也要回校上补习班,想起来真是觉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个了无生趣的记忆。此刻还真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顶着升学的压力,考试,做作业。学校,家,学校。书本,床,书本。实际上我也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成绩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书到今日也没能用上。毕业证书也并未给我带来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必须就不能让他理解这样僵化的学校教育。

记得当年学校里同学们还是会偷偷的看一些武侠小说,港台的王子公主般的感情小说。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书籍。没有网络的世界,电视也是被家长管制的,当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看闲书。然而,我觉得自我毕竟不是那种热血的青年,没有被大侠的英雄行为,或者是痴男怨女们惊天动地感情感动多久,就厌烦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语》是一本11世纪的日本小说。我本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当年有侵略我们国家,也是当时历史课本的相关资料的描绘,对日本是十分反感的,可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印象。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就借了这么一本书来看。它不是美国的小说那种扣人心弦,层出不穷的故事情节让你沸腾起来,也不是港台小说的煽情,让你流泪,引诱你一向想明白故事的结尾,追到了最终,就会把它抛开,再也不会想起来。《源氏物语》给我的感觉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静的淌过,让我安心,舒服,无比的畅快。这是一本能够随便掀开一页,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的书,读上一两页后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来的时候再之后念。我觉得它可能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触细腻,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吟唱,又象是欣赏一幅山水画,让我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心境平静得象是练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庙中闭目盘腿的和尚般不起波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真正的王子,美丽,聪明,身上有奇香。母亲的地位虽然低却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无法保护她,结果她在王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保护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十分想让他做太子,可是没有外戚的帮忙,只能给他带来灾难。所以,他被贬为臣,身份高贵的臣,赐名‘源氏’。我觉得这十分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权利地位,令自我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偏这皇帝为了保全自我的儿子宁愿他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十分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是能左右国家政策的重臣。为了稳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儿结婚,有一个儿子。可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妻子。故事其实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没有名字。她们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颜色等等代替。我想书可能本来就是中文写的,毕竟11世纪的时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时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还未成型。可是十分好读,是完全的白话。书中情人间的书信都是美妙的诗歌,让人喜欢比如‘长年遁世隐海角,此心终难舍红尘’也是我此刻的心境。我在书中看不到感情的描述,也没有思念。女子们的命运就象是日历,翻过去了,就不会再回头。很多女人仅仅是源公子猎艳时的战利品,尽管只要以往有过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会照顾她们一生,可是毕竟就要孤独终老了。他唯一爱的仅有‘紫儿’,他们相遇的时候,紫儿仅有10岁,死了母亲,是亲王的女儿。源氏见他可爱,象他母亲,也象王后,他的继母(他的心上人)就带回家抚养,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岁。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还是不时去找别的女人,紫儿气可是,要出家,可是不被准许,之后28岁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儿子。

之后,我读了很多的书,还是觉得最喜欢的是这本。可能它并不急于要评判些什么,表达些什么,什么也没有。不能够说是感情故事,因为没有感情,不能够说是历史故事,它写的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能够说是传记,没有列主人公的职位,大事年纪……它什么也不是。可是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看到这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下来。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说,在日本十分有名。我对它的偏爱超出任何的文学作品。喜欢放在那里,时不时的翻一下,遐想那书中地位高贵,身有奇香,让所有人都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应当是长什么样貌?如果我能与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无情抛弃,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拍的这小说的电视剧。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语,惊叹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样。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尽管是英俊,可是和我心目中能够用美丽,聪颖,谨慎,多情来形容,令后宫所有的绝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来,他还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样的俊俏,意气风发,风华绝代,可是同时又是失意,谨慎。拥有一切,同时又一无所有。美丽动人,可是让人觉得象仙子般超凡脱俗,心如湖水般平静。多情而不好色,无论做什么都能让人认同,不管什么错,都可让人原谅。让人觉得不配独自拥有的源氏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美男子,绝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觉得今生无悔了。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五

说起来,源氏是十分舒适的枕边书.但也只能是枕边书.夜深人静时候闲闲看上一章.若是大白日里一章章通读下来,只怕好多人都会被那些琐碎重复的描述闷死的.

我这些天在想物语里那些母女两代承恩的故事.夕颜和玉鬘,六条和秋好.都是十分有意思的比较.夕颜出场时已是一女之母,但却让人觉得是书中女子中最为天真烂漫的一个.而她的女儿玉鬘,确是书中少有的意志坚定的女子,更是罕有的对源氏的美貌无动于衷.六条和秋好也是趣味的比较,六条感情最为炽烈,秋好皇后却是人如其名--像秋水一样幽冷.她好象从来未成一爱一过任何人,大概是年少的时候看了太多的母亲和源氏之间的纠缠.

玉鬟被髭黑大将夺走一节,很能够玩味。玉鬟出嫁前,真的是倾倒一时,几乎和书中所以最高贵美丽的贵公子有深交。源氏,夕雾,冷泉天皇,兵部卿亲王,柏木都曾为她着迷不已。而最终她却几乎是莫名的嫁了个和风雅最不相干的髭黑大将。不得不让人觉得作者的安排是有讽刺味道的。

少年时候看,最喜欢那些细节:折得小小的信纸上系上长长的花枝,真是很美的风俗呢。并且我记得好像还讲究信纸的颜色_要和花枝相match,比如浅紫的信配深紫的花什么的。樱花、棣棠、藤花、梅花、抚子、红叶、松枝等与季节相应的花草,听听名字就觉得很美呢。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六

说起来,高中时候阅读《源氏物语》,很大的一个感触是觉得书中的女性甚是可怜。不论是早逝的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命如朝露的夕颜,与源氏不和最终难产而死的葵姬,投水自杀被人所救的浮舟,还是深受源氏宠爱的紫姬,她们无一不是悲哀的。

《源氏物语》一书中最让人深刻的女性形象,大抵就是紫姬了。甚至因为人们对紫姬的喜爱称颂,作者被改称为紫式部,由此可见一般。在渡边淳一《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一书中形容紫姬的前半生是沐浴着异性之爱绽放的美丽花朵,后半生虽深受宠爱却未成正妻。觉得这种说法甚是恰当。用流行些的话就是,紫姬完全是养成系的。从小被源氏偷偷带回家中抚养,潜移默化中完全按着心里完美女性的标准抚养,此过程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温柔体贴。紫姬的一生,完全是由源氏主导,在源氏的培养下,成为足以和源氏相配、高尚优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紫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集美貌、聪敏、温柔于一身的完美女性。但虽然如此,紫姬的一生却称不上是幸福的,至少我这样认为。首先,紫姬的相貌与源氏爱恋的藤壶女御十分相似,一开始,或多或少源氏是将紫姬作为了藤壶的替代品。一个替代品,何等地凄凉,或许紫姬十分单纯,十分大度,都能够不计较这些。可是源氏自始至终的好色行为,对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紫姬埋怨得不多,不意味着紫姬不会难过。而自源氏与紫姬确认夫妻关系以来,紫姬等待的时日够多了,须磨流放,好容易归来却被告知有另一个女人,甚至那个女人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又有源氏对于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他与紫姬一齐的时日究竟有多少呢,有多少个夜紫姬是独自凄凉度过呢再之后,源氏半推半就地娶了三公主,紫姬真是心灰意冷了。换做是谁,谁都心灰意冷,紫姬竟能默默忍耐如此之久,能够说完全是源氏的所作所为对她的心灵折磨导致了她最终的香消玉殒。紫姬因源氏而美丽绽放,却也因源氏而香魂渺渺。源氏因紫姬离世,之后如何如何悲伤又有何用呢记得曾在某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优秀作品集中,看到对源氏物语故事的改编,用极其优雅悲哀的语调叙述了三公主嫁给源氏,紫姬弹着弦琴,伤感离世的情节。看后不禁感慨万千。

紫姬作为全书中称得上是源氏最爱的一个女子,当然源氏并不是这样说的,他说他爱紫姬胜过他人,并非只爱紫姬一人,说穿了,紫姬的命运却也是不幸的。她有其优越于幸于其他女子之处,可是她还是不堪精神重负,祈求出家未果,最终病逝。紫姬之死能够说是全书中的最悲恸之处。深受宠爱结局也只能如此,而那些源氏仅有一两分爱意,偶尔才想起的女子们,那又该是何等的悲哀。

这不是某些女子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女子的悲哀。时代和传统习俗,男尊女卑的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她们的杯具。我们注意到书中夫妻并不是住在一齐的,而是男方在夜里到女方家中就寝,这个女方可能是妻子也可能只是情人,次晨再离开。这种制度被称作是访妻婚。这种制度没有一种约束力可言,根本无法保证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恒定。又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因而女子易被弃置,男子易朝三暮四。例如,源氏最早的情人中有六条妃子,之后喜爱夕颜便把六条妃子弃在一旁,不予理会了,源氏由于一时好奇追求末摘花,两人发生关系,发现末摘花相貌丑陋后又几乎等于将她抛弃。而又有所谓贵族阶层中的政治联姻,不顾及当事人的意愿,于是导致了婚姻杯具,葵姬和三公主就是赫然的例子。女性的杯具在《源氏物语》一书中显得格外的突出,恍如春天绚烂的樱花,越是完美的事物却越易凋零。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日本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品,源氏物语一直占据着文学界的重要位置。自从接触这部作品以后,我深深地陷入了它的魅力中,总结出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源氏物语描绘的是平安时代的物语,展现着千年前的日本文化和风俗。这个时代的人们对诗歌和礼仪十分重视,而文学作品也非常注重文笔的优雅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描写。而源氏物语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其细腻的叙述和精湛的情绪描写,使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代的世界。

通过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性的各种弱点。相爱相杀、嫉妒自私,这些人之常情在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正如作者所描绘的如此,在人性上,没有好与坏的区别,只有不同程度的渴求和追寻。

三段:源氏物语的音乐与绘画构成了一幅千年之久的艺术图谱。

文学艺术是跨越时空的,源氏物语此类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它的版权属于世界,更在于它的思想渗透到了全球文学艺术体系之中。源氏物语的音乐和绘画则是对日本文化多重艺术体系的一次升华。不仅在本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四段:源氏物语对于世间情感有着深刻的描绘。

源氏物语的描写中深入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相处之道。这样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启示和引领了世间情感、人生哲学等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中的深入探索,让我们能够去看到并发现更多耐人寻味的情感故事。

五段:源氏物语所启示出的自我调适与修炼。

源氏物语中不断的是人之深情和人之真情,这种真情让我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沐清风。而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所启发的是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由于生而为人,每一个人都想要把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往往无法看到生命的美好之处,只能陷入绝望之中。而源氏物语可以启示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中关于自我调适与修炼的精神内涵。在追寻真正的精神自由中,源氏物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日本文化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八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很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出于对日本文化的莫名的好奇,就完整的看了一遍,之后又去找了电影来看,说实话,没有在日本的文化中熏陶过的人一般很难理解这本书。就像《红楼梦》我们能看到宝玉和黛玉辗转反侧的感情,却很难理解红学家很整天在折腾些什么。

印象中的古代日本,礼仪周到、民风淳朴,无疑《源氏物语》让我大大震撼了一把。当时的感觉就是古代的日本人随心而动,很有自我追求的精神。大概是平安时代受唐朝的影响深远。以言情小说的角度,这本书并没有多少惊喜,毕竟书里晦涩的言语以及时不时出现的诗句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而书中不时出现白居易的诗句,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故事情节之中,使该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氛,更让人会误以为在读半白话版的中国古典小说。之后想想,原先我真的只是看到皮毛而已。不用去追究一个民族的文化起源,单是经历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已被烙上独特的烙印。

日本是个矛盾的民族,明明对女性的歧视根深蒂固,偏偏有着日本版《红楼梦》之称的《源氏物语》又是出自女性之手,而这篇小说在当时也可是是作者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而已。书中由光源氏等人品评世间女子等级,展开光源氏的感情之旅,反映了当时贵族奢靡又出奇优雅的生活,权位利益仅仅轻轻带过。书中那些如画般美丽温婉,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存在的女子之于他们大抵只是附属品罢了,贵族女子难免被当成利益联盟的牺牲品,并无人真正关心她们的想法。

梦想与现实,表面的光华与内里的丑恶,光源氏的追逐浪漫的一生以紫姬的离世而结束,只是已到尽头,世人记住的都是他的光华。

有机会还是要去亲眼看看,好好体会一下日本的传统文化。

关于译本,因为看的时候上下两册并不是同一个版本,比较了一下还是觉得丰子恺的比较好。

源氏物语心得体会篇九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首先《源氏物语》成书于10前,那个时候世界上各个国家几无交流,文学发展各自成体。当时的西方正在普遍建立封建制度,宗教运动,也是中世纪的黑暗年代,当时的西方人人自危,疲于求存,几乎没有什么具备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留下。但是《源氏物语》出现了,紫式部即是开拓者,又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填补了公元1000年左右文学史的空白。其次,紫式部写《源氏》的时候正好身处大唐影响后的日本,平安时代女性地位不高,写作用汉字是男性的特权,女性一般多用假名,于是导致我们今天看来即便翻原著也觉得文字晦涩难懂,并且假名文风柔美细腻,语言环境愈发神秘,日本艺术审美趣味中的“物哀”与“幽玄”被书写得淋漓尽致又如隔着重重雾纱见而不得心向往之。据说作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文学大家川端康成也是在看过英译本的《源氏物语》后才喜欢上这部作品的,他觉得原著生涩难懂读起来艰难,而英译本却让他感动得要落泪。东瀛民族善于以小见大,世界之大都不过是春之曙夏之夜秋之昏冬之晨,花草鱼虫皆有禅意。而中国深受儒家教义,胸怀世界,民族大义,宇宙苍穹皆为我忧,所以《源氏物语》只源氏公子一人的情仇爱恨便已成巨著,而《红楼梦》则与乱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余下皆是野狐禅。

第三,紫式部书写《源氏物语》当年,日本妇女并没有权利拥有名字,众人只知作者本姓藤原,“紫”是因书内女主人公紫姬而得名,“式部”是后来以父兄官衔为名以显其身份,才被人称为紫式部,可见当年女性地位之低。但是如同林黛玉一般,紫式部有幸出生于书香家庭,自幼便随父学习汉诗与和歌,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对白居易的诗有很深的了解与体会。在那样的一个大背景环境下,紫式部以细腻独特的女性视角写下了男权社会上层贵族一夫多妻制下女性悲歌也就可以理解她的无奈与喟叹了。说是女性悲歌,其实主角光源氏也是个可怜人,一生也轮回在无常里,找不到归宿。其母亲虽然深得皇上宠爱但是因为出身低下处处遭人算计,于是在源氏三岁时便不堪凌辱折磨含恨而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