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6:35:18 页码:9
最新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通用13篇)
2023-12-05 16:35:18    小编:琉璃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一

从图书室借了好几本书,原为寒假中读的,在舅婆婆家书橱里看到有《源氏物语》,就借了来,将其他书搁置一旁,先读《源氏物语》。年前忙于卫生大扫除,年后忙走亲访友招待客人,寻找空闲早时读晚时读日日读书不辍,今日,终于读完《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一直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仍是日本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被认为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直珍贵的奇葩。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她出身于充满书香气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自幼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她不仅对汉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十分了解佛经和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源氏物语》时,很容易感到是在读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原因之一。紫式部曾为日本皇宫皇后的女官,对宫廷生活有直接的体验,对日本贵族阶层的淫逸生活及男女之间的种.种情爱之事有全面的了解。她横溢的才华,加上细腻敏感的内心,铸就了一部经典之作,所以《源氏物语》读来仿佛是一部古典静雅而又美丽哀婉的“言情小说”。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盛世时期为背景,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下层贵族,宫妃侍女及平民百姓。通过主人公源氏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阶层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上层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穿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铺陈了种.种复杂纷繁的男女纠葛事件。该书的女性是美丽动人、充满灵性的,精通琴棋书画,却被男人玩弄于手掌之中,这是悲剧的,是当时社会力量在压迫着她们,她们只能靠受宠于贵族男子而苟延残喘地生存,失宠于贵族男子而香销殆尽,没有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与能力。在贵族阶层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源氏物语》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也不例外。记得有位学者评论,《金瓶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图,女人是男人生理发泄的工具;《源氏物语》则是日本贵族的写真集,女人是男人政治交易的商品。

我读《源氏物语》仓促,只算得浏览而已,只是粗得书中滋味。读后第一感是中国文化对当时的日本文化影响极深,为此足令我等为中国文化之博大深远而自豪。《源氏物语》虽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名著,但书中引经据典了大量中国典故,书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等等,竟至有”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之句,书中有大量与汉语相通的答和古诗词,颇具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从另一方面说,虽然书中有大量古诗词,但感觉其诗词远水平远逊于《红楼梦》更远逊于我国其他经典古诗词,也许原因在于外国传统及文化的差异之“隔”,也许还有翻译的原因或者自身对其文化有误解或曲解多多。

读后第二感是古代的日本贵族生活何其奢靡淫乱!虽然有当时走婚和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原因,但源氏一生阅女无数,与继母偷情,娶自己的养女,娶自己的侄女……书中仅有一个专情的男子熏君(源氏的妻子三公主与柏木大将私通所生),但最后也因为浮舟与亲王争风吃醋……最可怜那时的日本女子,总是被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无论是贵为皇族贵亲之女,还是卑贱为乡野或侍从女子,被男人偷窥或惦记上便会惹祸上身,终日在内室隔着门隔着帘子不见人不知何时就被男人溜进室内奸淫了……读书时常常想:相当的日本男女性关系自是与源氏物语深有渊源的。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二

人世浮沉本无常,似真亦幻梦一场。梦逐清河流水去,方知世事多悲伤.一幅日本古代宫廷生活的白描画卷,一首如泣如诉的妇女悲情曲,一部日本历史文化巨作,当古老繁华徐徐落幕后,激荡在胸间的哀伤久久不散,唯美哀艳的情感如樱花缤纷点缀思想。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出身平安时代中层贵族家庭,自幼熟读中国古代文献,对白居易诗歌颇为喜爱,同时十分熟悉音乐、佛教和《日本书纪》,年轻时嫁给长她二十多岁的藤原宣孝,生一女,三年后丈夫去世。后入宫任一条彰子皇后女官,《源氏物语》就是其寡居宫中生活时写就”。

所谓情之一字维系世界,爱之一字粉饰乾坤,爱情,永远是人类谈不完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一声抠问荡千古(引语却江)”。看此书,方知世上博爱者当属源氏。初看只觉源氏不过一多情种而已,细读方知其味不在烂情的可耻而在专情的珍贵。那时代专情的美德似乎只有女子才有。熏君倒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痴情男子,其行为令人击节,只是行事太小心翼翼了,上帝从来不会照顾行动缓慢的人,他因为顾虑重重而失掉了心爱的女人,因为心爱的女人失踪而忧伤而看破红尘,叹其真情的同时哀其自私的卑下。

是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男人在爱情上都是自私的呢?古时日本妇女地位低下,即便皇家出身的公主也不能随意。封建势力中男人可以妻妾成群,而女人惟有坚贞不二才不被世人耻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似乎是专为那个时代的女性颂歌的。但源氏也不绝对无丝毫可取之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却从不盛气凌人,待人接物礼道周全,广施恩惠,凡与他有过感情纠葛的女人都仰仗他的好意安闲度日,这就是权利和财富赐予他的特殊优势吧。源氏好色,但不绝情,他眼中的女人各有可爱之处。他的正夫人紫姬高贵优雅美貌,通音律晓书法,聪慧温柔大度能干,深得源氏宠爱,是源氏自己培养大的伴侣,与源氏可谓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比源氏小好多岁,源氏对于紫夫人用情算是最深了,紫夫人逝世后,源氏也常自责:“...不管是逢场作戏还是迫不得已,我为什么要做出这些事来伤她的心呢!...”惭愧之至追悔莫及之心痛苦不堪,也许自古多情者亦多苦吧,我猜想这个十全十美的女子该是个怎样的可人呢?说不定就是作者的影子,她是个美好的化身。空蝉个性最鲜明,孤傲清高貌美,在众多女性中显得卓尔不群,源氏百般追求终未得尝所愿,于源氏来说该是怎样一大恨事?以他当时天下第一美男,第一才子又是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身份,居然不能让一女子动心,可见空蝉性情之刚烈高傲穷古难寻。

明石姬,一乡村女子,在源氏被流放期间所遇,这个恬静优美善良的美女中的美女,一样没有逃脱源氏情网,好在她有自知之明,自知身份地位无法跟他人相比,为人处处谨慎小心从不争风吃醋,也得到源氏的悉心照顾爱怜,后来因为女儿尊为皇后而荣耀聚身,心态的平淡也让她能够长命百岁安度人生。末摘花相貌丑陋,无才却有德,帮助源氏照顾源氏和槿姬所生的儿子,无怨无悔,她对源氏感恩有加,对于这个有情有义的忠诚女子,源氏也是心存感动,因而对她也是充满敬重与关怀的。藤壶皇后,源氏父皇之妻,源氏母亲死的早,是她照顾源氏长大,其实源氏对她是一种恋母情结,后与她生一子,后来被立为太子荣登皇位,但是藤壶皇后为此既愧疚又懊悔,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一心向佛,哀哀度过其短暂的一生。还有其他与源氏纠葛的女子,就不一一复述,繁缛细节几近雷同。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幸福的女人也是一样的,不幸的女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幸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三

权力倾轧、妇女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是较为典型的评价,可是从政治角度、尤其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来评价这部著作,未免太狭隘了。

从纯文学角度来评判,源氏等男子以及紫姬等女子都描写的非常之美好,才艺与容貌都让人倾心不已,又各具特色。可能毕竟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诗作有点不敢恭维,都过于浅显,但是才情可嘉。

尤其是,文中对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对于各个时节庆典描写,让人心向往之,尤以源氏六条宅院中的景致为最佳,读书的时候,心中浮现出了质朴而又华丽的木质建筑,宅前樱花、海棠、枫叶、雪景次第绽放的美好,在窗前赏景,与才貌双佳的友人互相和诗,甚至歌舞,该是人间至美之景。让我时常梦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宅院,庭前也种上樱花、海棠、枫树等四季应景的植物。

再说说那些情爱,官方评价为“妇女命运悲惨”,可是我却不敢苟同。父母都希望子女的婚姻美满,尤其是希望女儿嫁的好一点本无可厚非,而且他们对于子女仪态、审美、才艺的培养,是非常让人艳羡的事情,而且俊男美女之间互相倾慕生出奇缘,即使有不得善终的,但是终归爱的时候非常美好。其实对于男女之间情书的往来描写,信纸、信笺、饰物都非常的风雅(诗词还是不敢恭维,总觉得很做作缺乏灵性),这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情致。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想,我看到的都是风月!不想去探究那些权力倾轧与宫廷斗争。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四

读中学的时候。这是一本让我始终为之牵挂的书,是在图书馆借的。

当年正值梦幻般的青春年华,无奈也是要考试,读书的紧要关头,课业繁忙,连假日也要回校上补习班,想起来真是觉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个了无生趣的记忆。现在还真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顶着升学的压力,考试,做作业。学校,家,学校。书本,床,书本。实际上我也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成绩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书到今天也没能用上。毕业证书也并未给我带来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一定就不能让他接受这样僵化的学校教育。

记得当年学校里同学们还是会偷偷的看一些武侠小说,港台的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小说。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书籍。没有网络的世界,电视也是被家长管制的,当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看闲书。然而,我觉得自己毕竟不是那种热血的青年,没有被大侠的英雄行为,或者是痴男怨女们惊天动地爱情感动多久,就厌烦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语》是一本11世纪的日本小说。我本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当年有侵略我们国家,也是当时历史课本的相关内容的描绘,对日本是非常反感的,可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印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借了这么一本书来看。小说那种扣人心弦,层出不穷的故事情节让你沸腾起来,也不是港台小说的煽情,让你流泪,引诱你一直想知道故事的结尾,追到了最后,就会把它抛开,再也不会想起来。《源氏物语》给我的感觉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静的淌过,让我安心,舒服,无比的畅快。这是一本可以随便掀开一页,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的书,读上一两页后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来的时候再接着念。我觉得它可能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触细腻,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吟唱,又象是欣赏一幅山水画,让我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心情平静得象是练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庙中闭目盘腿的和尚般不起波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真正的王子,美丽,聪明,身上有奇香。母亲的地位虽然低却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无法保护她,结果她在王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保护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非常想让他做太子,但是没有外戚的帮助,只能给他带来灾难。所以,他被贬为臣,身份高贵的臣,赐名‘源氏’。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权利地位,令自己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偏这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宁愿他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非常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是能左右国家政策的重臣。为了稳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儿结婚,有一个儿子。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妻子。故事其实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没有名字。她们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颜色等等代替。我想书可能本来就是中文写的,毕竟11世纪的时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时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还未成型。但是非常好读,是完全的白话。书中情人间的书信都是美妙的诗歌,让人喜欢比如‘长年遁世隐海角,此心终难舍红尘’也是我现在的心情。我在书中看不到爱情的描写,也没有思念。女子们的命运就象是日历,翻过去了,就不会再回头。很多女人仅仅是源公子猎艳时的战利品,尽管只要曾经有过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会照顾她们一生,但是毕竟就要孤独终老了。他唯一爱的只有‘紫儿’,他们相遇的时候,紫儿只有10岁,死了母亲,是亲王的女儿。源氏见他可爱,象他母亲,也象王后,他的继母(他的心上人)就带回家抚养,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岁。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还是不时去找别的女人,紫儿气不过,要出家,但是不被准许,后来28岁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儿子。

后来,我读了很多的书,还是觉得最喜欢的是这本。可能它并不急于要评判些什么,表达些什么,什么也没有。不可以说是爱情故事,因为没有爱情,不可以说是历史故事,它写的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可以说是传记,没有列主人公的职位,大事年纪„„它什么也不是。可是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看到这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下来。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说,在日本非常有名。我对它的偏爱超出任何的文学作品。喜欢放在那里,时不时的翻一下,遐想那书中地位高贵,身有奇香,让所有人都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应该是长什么样子?如果我能与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无情抛弃,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拍的这小说的电视剧。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语,惊叹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样。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尽管是英俊,但是和我心目中可以用美丽,聪颖,谨慎,多情来形容,令后宫所有的绝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来,他还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样的俊俏,意气风发,风华绝代,但是同时又是失意,谨慎。拥有一切,同时又一无所有。美丽动人,但是让人觉得象仙子般超凡脱俗,心如湖水般平静。多情而不好色,无论做什么都能让人认同,不管什么错,都可让人原谅。让人觉得不配独自拥有的源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美男子,绝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觉得今生无悔了。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五

第一次看《源氏物语》是在前,读中学的时候。这是一本让我始终为之牵挂的书,是在图书馆借的。

当年正值梦幻般的青春年华,无奈也是要考试,读书的紧要关头,课业繁忙,连假日也要回校上补习班,想起来真是觉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个了无生趣的记忆。此刻还真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顶着升学的压力,考试,做作业。学校,家,学校。书本,床,书本。实际上我也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成绩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书到今日也没能用上。毕业证书也并未给我带来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必须就不能让他理解这样僵化的学校教育。

记得当年学校里同学们还是会偷偷的看一些武侠小说,港台的王子公主般的感情小说。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书籍。没有网络的世界,电视也是被家长管制的,当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看闲书。然而,我觉得自我毕竟不是那种热血的青年,没有被大侠的英雄行为,或者是痴男怨女们惊天动地感情感动多久,就厌烦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语》是一本11世纪的日本小说。我本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当年有侵略我们国家,也是当时历史课本的相关资料的描绘,对日本是十分反感的,可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印象。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就借了这么一本书来看。它不是美国的小说那种扣人心弦,层出不穷的故事情节让你沸腾起来,也不是港台小说的煽情,让你流泪,引诱你一向想明白故事的结尾,追到了最终,就会把它抛开,再也不会想起来。《源氏物语》给我的感觉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静的淌过,让我安心,舒服,无比的畅快。这是一本能够随便掀开一页,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的书,读上一两页后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来的时候再之后念。我觉得它可能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触细腻,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吟唱,又象是欣赏一幅山水画,让我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心境平静得象是练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庙中闭目盘腿的和尚般不起波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真正的王子,美丽,聪明,身上有奇香。母亲的地位虽然低却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无法保护她,结果她在王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保护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十分想让他做太子,可是没有外戚的帮忙,只能给他带来灾难。所以,他被贬为臣,身份高贵的臣,赐名‘源氏’。我觉得这十分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权利地位,令自我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偏这皇帝为了保全自我的儿子宁愿他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十分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是能左右国家政策的重臣。为了稳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儿结婚,有一个儿子。可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妻子。故事其实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没有名字。她们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颜色等等代替。我想书可能本来就是中文写的,毕竟11世纪的时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时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还未成型。可是十分好读,是完全的白话。书中情人间的书信都是美妙的诗歌,让人喜欢比如‘长年遁世隐海角,此心终难舍红尘’也是我此刻的心境。我在书中看不到感情的描述,也没有思念。女子们的命运就象是日历,翻过去了,就不会再回头。很多女人仅仅是源公子猎艳时的战利品,尽管只要以往有过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会照顾她们一生,可是毕竟就要孤独终老了。他唯一爱的仅有‘紫儿’,他们相遇的时候,紫儿仅有10岁,死了母亲,是亲王的女儿。源氏见他可爱,象他母亲,也象王后,他的继母(他的心上人)就带回家抚养,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岁。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还是不时去找别的女人,紫儿气可是,要出家,可是不被准许,之后28岁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儿子。

之后,我读了很多的书,还是觉得最喜欢的是这本。可能它并不急于要评判些什么,表达些什么,什么也没有。不能够说是感情故事,因为没有感情,不能够说是历史故事,它写的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能够说是传记,没有列主人公的职位,大事年纪……它什么也不是。可是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看到这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下来。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说,在日本十分有名。我对它的偏爱超出任何的文学作品。喜欢放在那里,时不时的翻一下,遐想那书中地位高贵,身有奇香,让所有人都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应当是长什么样貌?如果我能与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无情抛弃,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拍的这小说的电视剧。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语,惊叹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样。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尽管是英俊,可是和我心目中能够用美丽,聪颖,谨慎,多情来形容,令后宫所有的绝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来,他还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样的俊俏,意气风发,风华绝代,可是同时又是失意,谨慎。拥有一切,同时又一无所有。美丽动人,可是让人觉得象仙子般超凡脱俗,心如湖水般平静。多情而不好色,无论做什么都能让人认同,不管什么错,都可让人原谅。让人觉得不配独自拥有的源氏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美男子,绝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觉得今生无悔了。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六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一直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仍是日本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被认为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直珍贵的奇葩。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她出身于充满书香气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自幼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她不仅对汉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十分了解佛经和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读《源氏物语》时,很容易感到是在读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原因之一。紫式部曾为日本皇宫皇后的女官,对宫廷生活有直接的体验,对日本贵族阶层的淫逸生活及男女之间的种种情爱之事有全面的了解。她横溢的才华,加上细腻敏感的内心,铸就了一部经典之作,所以《源氏物语》读来仿佛是一部古典静雅而又美丽哀婉的“言情小说”。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盛世时期为背景,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下层贵族,宫妃侍女及平民百姓。通过主人公源氏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阶层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上层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穿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铺陈了种种复杂纷繁的男女纠葛事件。该书的女性是美丽动人、充满灵性的,精通琴棋书画,却被男人玩弄于手掌之中,这是悲剧的,是当时社会力量在压迫着她们,她们只能靠受宠于贵族男子而苟延残喘地生存,失宠于贵族男子而香销殆尽,没有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与能力。在贵族阶层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源氏物语》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也不例外。记得有位学者评论,《金瓶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图,女人是男人生理发泄的工具;《源氏物语》则是日本贵族的写真集,女人是男人政治交易的商品。

读完此书,使人惊讶的是,无论此书的写作背景,还是人物性格的描写,都仿佛像我们中国的《红楼梦》,,而它却比我国第一批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早三百多年,比《红楼梦》的问世早九百多年。该书颇似我国唐代的传奇如《柳毅传奇》、宋代的话本,但行文典雅,很具散文的韵味,书中大量引用汉诗,及我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铺陈在迷人的故事情节中,该书具有浓烈的中国古典的气氛,所以读起来并没有异国文化的火花碰撞和难以磨合的棱角,反而读起来有一种像是读我国小说油然而生的强烈的亲切感。突然,我想起了一年前读过韩国作家崔仁浩写的一部《商道》,它博大精深,虽然是一部韩国小说,却也引经据典了大量中国典故,将诗礼经史,佛教典故与经商理念,人生哲学融会贯通,打成一脉,也颇具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可见,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各国影响极深,范围之广,为此,我欣喜不已。《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相似,所涉及人物都是皇族,虽然所展示的场景是日本的贵族阶层,但是对爱情生活的着墨点染却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很是认同有些学者认为《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

但是,相比之下,《红楼梦》是伟大的,了不起的。它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带来一个崭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封建社会不把人当做人,更不把女人当人,《源氏物语》亦是如此,它始终没能摆脱封建的枷锁的桎梏,女人的命运仍是悲惨的,处于供侮辱被蹂躏的位置。在二战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国土,在神圣的土地上建立几百处慰安妇所供日军解除寂寞与贪婪禽兽般的性欲。日本女性仍处于封建婚姻制度、封建道德礼教、封建婢妾制度、赤裸裸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阴霾之下,没有被哪部文学巨著赋予她们真正的支持与力量。这样一比,《红楼梦》是中国女性的颂歌,在曹雪芹先生的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尽管我国文学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的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过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斗争的可爱形象,如崔莺莺和杜丽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同情的形象,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可悲的形象,如“宫怨”诗、“思妇”诗主角;最低的则是供玩弄供蹂躏的对象,就是那些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最终比较,《红楼梦》虽是女性的悲剧,但更是女性的颂歌,而《源氏物语》只是女性的悲剧,并没有赋予女性悲剧的力量。我更喜爱、忠实于我国的《红楼梦》!

《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巅峰。我们应该走在时代前沿,踏在文化浪尖,吸收外国的精华,武装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视野。夕阳又再次落下,我的读后感也终于划上句号了,深深呼吸早春的空气,柳芽儿也开始冒尖泛出嫩嫩的淡黄,风筝又开始在蔚蓝的天空演绎天然的舞姿,我又将会迎来新的一天。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七

蒲香葵浅渰疏门。

清秋去、愁难饮。

玉带琼锦归赤陛。

帷烟易映,光华难卺,流雪孤云影。

长经雾伴青灯旅。

渔女尘岸频顾忆。

纷乱忏定终无觅。

折笺沉柳,欲留人去,只跘黄泉苍景。

作为先皇第四女的她,只因一句像极了桐壶更衣,便一朝入宫。宠冠六宫,行至凤位,桐壶帝的滴滴恩情,她感激铭记在心。

当紫式部的笔墨渐渐勾勒出这位女子的形状,一幅画卷尽展淡静和婉,蕙质兰心。

不觉中心里渐渐为她吹绽梅英。

她的温和从容,她的冷静超然,虽与源氏两情相悦,却也始终遵守礼数,不愿逾矩。

冷泉的降生,我仿佛听见,飞香舍中,风华的辉日宫,日日夜夜自身摧残折磨,暗自低沉隐忍地绞心抽泣。

她自命为罪人,恨自身竟如此背叛了桐壶帝,酿此大祸。

藤壶落发,光源氏怅然若失。可面对他不减的热切,她尽全力想要将感情深深藏进经堂的香雾中。

她吟着“前面红尘均看破”,却仍是难以断绝与他的封封信笺。她是爱源氏的,却没有胧月夜的果敢、六条的痴狂,她明白这是场不堪的错恋。她的情亦深深、隐晦难绝,均在如此冷静的她出家后仍难断情丝中体现。

她是否后悔过与源氏的相识?

我久久徘徊,始终难以推断出结果。

很多人说,源氏一生的真爱便是藤壶。当年,藤壶因为貌似桐壶更衣而被宣入宫伴君左右;多年后,紫之上又因相貌极似藤壶,而一眼被源氏相中。又是多年后的三公主出嫁源氏,也掺有与藤壶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人说,源氏用了几近一生寻找藤壶的影子。

嗟叹唏嘘之余,我只能朦胧地看到,青灯古佛旁,静观庭前花开花落,已洗净铅华的一清蕖丽人,正茹素净叶,低拂菩提。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八

一个神一样的男人,庶出却得到父亲无上的宠爱,宠爱到偏心。光鲜的有点夺目的美貌,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凡风雅之事皆有其天赋,一生拥有的女人也非寻常女子,爱过的也就那么几个。从年轻时找过少妇到自己年长时养成的紫夫人。

爱上了自己父亲的女人,生了孩子还继承了王位。中年时,娶了年轻的公主,公主爱上了别的男人,并为其生了孩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他不甚珍惜的三公主,却为柏木视为毕生所爱,并在牵肠挂肚中死去,致死都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女子还为他生了个儿子,一直以为是自己强迫了她。却不知,在他的一往情深中,对方也爱上了他。

聪明、漂亮,显赫的家世,就像一顿鲍鱼大餐,多了,总是会腻,所幸那份才情是调和剂。

看着挺随意的,高干弟子看上了的姑娘,就偷偷的找她,睡了,喜欢便接回家,不喜欢的,慢慢也就淡了。其实,也有深情的用生命去爱的男人,虽然那份深情中掺杂了一丝丝别的东西。女子看似随意的听天由命,但是真的爱上了,也便认定那个唯一,宁愿青灯古佛也要守住那份自己。

男人对女人的爱,不仅仅在于女人的优秀,本身条件的高低,更多的在于自己为她付出了多少。自己付出的多了,也便认为这份感情更厚重一些。

女人有时候偏执于回忆,固执的守着曾经的那份美好。靠着那点滴的温暖回忆也能活下去。女人爱那个对自己好的男人,也爱以及中那个傻傻为爱付出的自己。

一旦陷入爱情,有些女人难免偏执。作茧自缚,人不放过自己的只有自己。伤心,愤怒,嫉妒,认为是别的女人夺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明知是露水之恩,又岂可奢望它长久呢。岁月静好,安然度日又怎么会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呢。

四季更迭,宿命轮回,喝茶看书,淡然一生......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九

看过《红楼梦》几遍都爱不释手的人会不会爱看《源氏物语》呢?《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零零一年至一零零八年间,比《红楼梦》早几百年。

《源氏物语》让我想起我的舞女思然,可爱的圆脸,翘翘的睫毛,白嫩的皮肤,搞怪又多愁善感的性格。是高二时候聊天她跟我提到她几乎从小到大都在看这本书的吧。看着她圆溜溜眼睛后面流露出的严肃,又听得一句“《源氏物语》相当于日本的《红楼梦》”,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肃然起敬与自叹弗如混合的感情。

一千多页的鸿篇巨作,能够经得住大和民族十个世纪以来细细考量的眼光,这样的功底绝不仅仅是一句“凤头猪肚豹尾”可以评价的。事实上,“whatisessentialisinvisibletotheeyes”——《小王子》,“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朴实无华的感情”,还有一句——“功夫在诗外”——这三句旁征博引的名言戳穿了青年人贪图虚华的心理,因此翻完前三回,发觉辞藻情节平淡,就随手丢在一旁,整个高中没有看完这本书。

东方的书和西方的书绝对是两种风格,虽然都同时“余音绕梁”,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虽然读完都似懂非懂,就此搁置一边,而真正的内涵需要人用一生去反复咀嚼领悟;但西方的书张扬,每一本书力求自己的不同,无论从哪一点,立意、形式、写作风格、选材、切入思想角度……每每让人当下瞠目结舌;而东方的书同东方魂魄一样,高贵而谦逊,真正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出你人性中浅薄无知的一面。东方的书大多是这样,你看它是名著慕名拜读,还未看完心下凉了半截,看完以后不屑一顾唾弃它,于是从此以后倒向西方阵营,大肆吹捧西方文学中天马行空的一面。然而这本名著身裹尘埃躺在岁月的风尘里,躺在你的遗忘里,笑看你轻狂、愤世嫉俗的热血方刚。它像水一样从你心上流过去了,“淡而无味”,你想。有一天,你突然遭遇人生中某一个不可名状的情景,这时,在记忆某个角落里,有些金片一样的思想正悄悄闪烁着,这时你疑惑而欣喜地拾起,才发现这正是东方的思想。你折返回去抽出那本书,再好好读将下去,才发现作者能如此善解人意地表达你最微妙的情愫,用古老而精炼的语言,你不禁赞它是知音。而随着你人生的一步步开阔,历经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你又发现那本书永远读不完,读不透,年轻时候对它无情的嗤笑令你深深羞愧。你不由得奉其为大师,永远的明灯。这本书是“安如泰山,呆若木鸡”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让世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次读完《源氏物语》,我又犯了上述低级错误。自以为不过耳耳,自以为它“淡而无味”,自以为没什么值得摘抄学习的。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源氏物语》在脑海留下的是一幅幅模糊的图像,是一味芳华,那样奢靡那样优雅,渐渐令我惶惑了。我才满脸羞愧地面对它,提笔要写,却生怕表达不确切将它写坏了。

写西方名著的读书感还比较容易畅所欲言,因为“人人生而平等”,我作为卑微的小卒也有自己的声音,写东方名著的读后感却经常是“高山仰止”,在博大精深的底蕴下,在作者世代流传的芳魂下恭敬地低下头,诚惶诚恐。

书中多描写日本皇室生活,吟诗作画,管弦丝竹,舞风弄月之事,极富有小资情调。不过,“作者虽然主要描写源氏的爱情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地描写爱情,而是通过源氏的恋爱、婚姻,揭示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小说着墨最多的是源氏及其上下三代人对妇女的摧残,源氏的父皇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备受冷落,最后屈死于权力斗争之中。源氏倚仗自己的权势,糟蹋了不少妇女:半夜闯进地方官夫人空蝉的居室玷污了这个有夫之妇;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看见继母藤壶肖似自己的母亲,由思慕进而与她通奸;闯入家道中落的末摘花的内室调戏她,发现她长相丑陋,又加以奚落。此外,他对于紫姬、明石姬等不同身份的女子,也都大体如此。在后十回出现的源氏继承人熏君(他名义上是源氏和三公主之子,实际上是三公主同源氏的妻舅之子伯木私通所生)继承了祖、父两辈人荒淫的传统,摧残了孤苦伶仃的弱女浮舟,又怕事情败露,把她弃置在荒凉的宇治山庄。在这里,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这种乱伦关系和堕落生活是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映,和他们政治上的没落与衰亡有着因果关系。”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

以源氏公子为核心人物,发展一系列关乎其爱恨情仇的故事。源氏公子地位不俗,容貌绝世,而当时女子地位又极低。其中几乎每章章名都是一女子相关。而人物多直接以职位表述,少见名称。

前前后后手机、纸书竟看了一个月,还只是全书五十四篇的的十三篇。1000多年前平安时代的作品,古物语翻译成今。林文月版的分为四部,丰子恺的则为三部,这里先看的是林文月版本。

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的高峰代表作,其中较为鲜明的特色是和歌以及以花喻女子的美好而精心的比喻。这种比喻也能看出作者安排的隐线。现在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尤其在有所类似的红楼梦出现之后,然后在当时看来是开创性的作品。意义完全不同。而和歌的价值与情感表现也可见一斑,歌体类似于骚体与诗。“经常取代散文复杂而冗长的叙述,而更是适度灵巧的完成表达爱情的任务。”当时日本正处于受大唐时代的影响时期,贵族对诗极其看重。

单说源氏公子的话,境界没到,又以女性视角来看待这部作品的话,只是觉得男主人公挺下流多情而又幼稚懦弱,从男性的角度来看或许是实在极其自然的风流,容貌、地位都代表着他在拥有方面不会有什么难以得到的,加上对美的欣赏,总是对美丽女子耿耿在心。然而美也是各有所美的。看来简直就是直男癌的皇子泡妞史。

似乎看了半个学期的样子。一开始的嫌弃到后来越看越似乎有些味道到现在,终于还是最后看完才掩上书本。

该本从第四十六帖:椎本到第五十四贴:梦浮桥,主要讲述匂宫、熏与女方:大君、中君、浮舟等人的情感发展。其中浮舟大概是我觉得在故事中最完整又唯一成功摆脱成为后宫一员的人物了吧,自己一个人为主角已经可以成就一篇故事了。

没脱离的,仍然有不少情境彰显了道貌岸然、巧言令色、玩弄女色的丑恶面貌。而其中一些小人物如婢女、做媒人海口夸河、自恃欺主的丑态也描绘得入木三分。

最后给一段日本平安时期就有的颜控言论好了,聊作一笑:。

“又因为她长得姿色不凡,故而许多缺点也就不与以为计较;人人视他作旦暮安慰的对象,有时只要她微露笑容,大伙儿就觉得稀奇可爱极了。”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一

历时将近半年终于把《源氏物语》看完了,也就是睡觉前的半个或一个小时看看,所以拖得的这么久。很久没有看专业外的书,上一本看得是哪一本,是昆德拉的《玩笑》还是《偷书贼》?记不得了。那也没写读后感很久了。

看《源氏物语》的前半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整天就是那个美女这个美女,都是美丽超群,性格温柔,十全十美;都是见了源氏就感叹其长得如何英俊帅气,香气是如何让人沉醉,态度是如何风流倜傥,才华是如何让所有人暗淡无光;都是跟了源氏以后不管他如何移情别恋都是无怨无悔,真是就如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都很心满意足。这样的书在贾母的眼里就是十足垃圾,所以前半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唯有当源氏被后辈柏木戴绿帽子的时候我才感觉有点意思,不过很失望的是作者把柏木生生的给写死了,真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好后生啊。看得我心里挖挖的凉啊!

任何事情不能总是十全十美,顺顺利利,那样生活也就缺乏精彩,整本书看下来就索然无味。本来形容好的词汇就那么多,估计还占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吧。人们对痛苦理解的都比较深,也有很多词来描述。所以就那么多词汇,一个劲的用,不腻了才怪呢。像《红楼梦》就深谙此道,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事情都不是每次有圆满的。

不过源氏死后的.故事写的还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总角”这一张,简直棒极了。单独剥离这一章节出来,绝对是一个十分凄美完美的的故事,我想足可以与《爱有来生》相媲美了。两个奇异的人被爱情折磨,最后一个竟被活活折磨死,另一个也不移情别恋。不过单独抽出这一章来理解的话,与全书的风格就相差很远。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二

虽然我打了五星,但也很清楚这并不是一部"力荐"作品,阅读受众很有限。

因为这并不像一部常理上的小说,它并不靠情节调动情绪,不需要感伤或亢奋,而是俯视着整个世界,仿佛一直告诉着我"世间无常,本该如此",如见证着樱花的凋零,只是淡淡叹惋却未曾尝试过挽留。刚开始阅读时我甚至略感无趣,可是渐渐就像展开了一副森罗万象的画卷,如今的我欣赏着的单单是彼时日本的人文风貌,再无其他。

源氏物语就像一副华丽的画,摆在那,就在那,尽管有很多如今我们匪夷所思的情节,也并不妨碍欣赏。这也是我第一次能对一本书也这般平淡却有趣的奇妙感觉,这便是"超越时空的力量"吧。

源氏物语读后感大学生篇十三

前日读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感觉并不是很个性,但就当时的年代来说,还是有其必须的用心好处的。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长篇写实小说。更有人誉之为日本的红楼梦。

它透过描述900多年前上层社会的腐败政治与淫逸生活来体现历史发展的特征,在感性上面颇多词汇堆砌之感。写法上倒与红楼梦有些相似,只是其中的诗句文绉绉的厉害。源氏物语故名思义是源氏的故事,全篇描述了源氏大将的情感生活,及至其死亡。重点描述了紫姬的成长夭逝;下半部又续写了源氏儿子的故事,但没有结尾,很是突兀的就结束了。

虽然于我是粗粗一阅,从中却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敏捷才思。作者对中国汉字及文化颇有研究,从中引用了白居易等人的诗词便可知晓一二。小说从不一样故事中隐射出的古代日本女子的命运悲惨以及其行动所受到的束缚,逼真的再现了日本社会发展史的一面。但文中似乎肯定了源氏的高贵品质,又确乎显得消极了些。源氏物语读后感。当然,迫于时代局限性,自不必太过苟责。

匆匆一阅,感慨不算多。日后有空当再细读。掩卷告慰紫氏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