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21:11:47 页码:14
最新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实用14篇)
2023-11-21 21:11:47    小编:zdfb

是时候制定一个方案来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了。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应该注重创新和突破,找出一些可以带来更好效果的新思路和方法。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和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诵读内容:

让学生掌握秀的古诗文,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阶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诵读内容如下:

《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第一阶段《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一、先秦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满招损,谦受益。

6.诗言志,歌咏言。

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20.多行不义,必自毙。

2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2.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言必行,行必果。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千里之足,始于足下。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3.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天行常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二

为使三墩中学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1、传承中华文化。

2、陶冶性情品德。

3、提升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经典古诗词。

3、经典童谣、儿歌。

成果总结阶段。

1、各备课组长汇总各组诵读主题及参加人数。

2、各备课组长汇总各组视频、图片资料。

(1)朗诵内容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突出主题,健康向上,思想性强。

(2)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感情真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表演。

(15分)。

(1)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文章的内涵。

(4)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创新。

(15分)。

(1)朗诵形式富有创意,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特色的形式朗诵。

(3)背景协调,氛围营造、道具使用有创意。

参赛队伍。

得分。

本次比赛评比结果。

特等奖:(2名)。

一等奖:(6名)。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三

活动引言: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我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广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学院团委决定举办“迎国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品鉴经典传承文明。

二、主办: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社团部。

三、活动对象:学院全体在校生。

四、时间:

(二)决赛:待定。

五、地点:仓山校区。

六、参赛方式:

(一)采取团体赛方式,各支部自由组队,每队3人。

(二)各支部负责登记参赛队员名单并确定后于9月28日前统一将报名表交至社团部吴文泉同学(1#516)处。

(三)此次竞赛共分两轮:

2、决赛:进入总决赛的代表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决赛时的队伍序号,决赛代表队同时参加竞赛,当场决出前三名获奖代表队。

七、有关要求:

(一)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国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及时关注学院关于此次活动的后续公告。

(二)各支部限报一支队伍参赛,确定参赛人员并发送报名表后不得擅自更换,否则将取消支部参赛资格。

(三)此次竞赛取前三名支部代表队,由学院颁发奖状。

(四)本次若有未尽事宜,将及时完善并公布。竞赛规程及报名表将另行通知,其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八、联系人:杨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四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以经典诗文,自动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各班级结合自己实际,利用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小学生的诵读活动。学校举行师生诵读展演活动。

学校方面:

(1)4月初,学校制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计划,提出活动要求。

(2)广泛宣传,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每班的诵读板块;学校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开辟“古诗角”、“经典壁”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发动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共同创良好的读书氛围。

(3)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利用晨读让学生诵读古诗文。

利用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课。

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班队会。

开展“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诵读展演活动。

(4)积极探究古诗文教学方法,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

(5)学校将组织人员,把活动中师生搜集的古诗文分类整理,汇编成册,做为我校古诗文学习的校本教材。

班级方面:

(1)在经典诵读课上做诵读指导,可举办诵读擂台赛,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展示或交流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搜集、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2)倡导班级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广泛搜集古诗文,开展看谁找的多、读的多、背的多活动。班级每月要评出“诵读大王”、“小诗仙”等。

(4)开设“诗文”园地。每个班级在板报栏里开设一块“诗文”园地,内容可以是要求会背的古诗或古诗的背景介绍,也可是为古诗配的书画,学习、巧用古诗的仿写习作等。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弟子规》。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三字经》。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千字文》。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朱子家训》。

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大学》《中庸》《论语》部分篇章。

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孟子》《论语》部分篇章。

1、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各班针对本班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全校拉开诵读活动序幕。

2、发动学生广泛搜集优秀诗文。并选出适合本班的优秀作品诵读。

3、各班在板报中开辟一个学古诗文的园地,营造诵读氛围。

1、班级开展“我会背”汇报活动,人人参加。

2、学校检查班级诵读情况。

3、观摩一节古诗诵读指导课。

1、各班进行古诗文的收集和整理,制成“古诗文汇编集”。

2、班级评选诵读“小明星”。

3、学校召开师生同台表演的“诵诗会”。

学校举办“古诗文汇编集”展览。

1、9月12日——9月19日学校诵读展演初赛。分学生组、教师组。

2、9月25日——9月26日参加区级展演比赛。分学生组、教师组。

总结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情况。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与××学校首届××知识竞赛。我是主持人××。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莅临本次竞赛的领导及评委(领导与评委的名单,介绍一个,该会自动站起来示意。再继续介绍下一位)。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评委的到来。(掌声~~~~~~~~~)。

(掌声结束后说):谢谢。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流程(流程表介绍)。

这次比赛共设(几)个环节,分别是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根据实际写)。所有题目均来自《技校生学生手册》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民道德纲要》。题目总体不是很难,看大家现在胸有成竹的样子,相信本次竞赛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好运!

下面进入竞赛的第一个环节,必答题(或…………)。必答题(或…………)共三组,其中每稜××题。抽取在座的每个班中的三位同学参与回答,每人回答五题。必答题每题10分,答错不扣分。共有****(题型公布)(抽取学生,并开始答题)。

第一个环节结束,三个小组都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其中**组*分(公布各小组成绩)。看来大家准备比较充分,对知识点的掌握都行云流水,下两个环节希望再接再厉,领先的继续保持,暂时落后的迎头赶上。下面进入更加紧张的抢答题。先由我来公布一下抢答环节的规则。

(题型公布)(抽取学生,并开始答题)。

第二个环节之后各组比分如下,(公布各小组成绩)目前**组暂时领先。第三个环节是风险题,原则上由各班推荐两人参与答题,也可以不答。风险题答错扣相应的分值,其中50分题答错扣30分,30分题答错扣20分,20分题答错口10分。共15题,50分值的3题,30分的4题,20分的8题。

下面请各组开始选择,循环形式让你们挑题。(原则上第一组先抽题,答完一个后第二组抽题…..依次类推)。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六

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校园诗化环境。展示我校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背诵、积累古诗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诵、吟唱水平,特举行国学经典吟唱比赛活动。

吟唱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

三、四、五年级5月8日上午。

一、二年级5月8日下午。

1、参赛的吟唱内容由各班音乐老师选材、教学、排练,班主任就吟唱形式给予一定的建议,可以和音乐教师一起商议、创新。

2、参赛服装由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统一、协调。

以班级为单位,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1、自由选择一首或几首(篇)古诗文进行吟唱、吟诵、展示。

2、表演形式不限,根据节目形式确定表演人数。

表演形式:音乐剧、情景剧、吟唱串烧、表演唱,歌舞吟诵、可加入书法、乐器等多种形式丰富表演内容,出新出彩。

3、设计一个全班同学上台的环节,给每位学生上台亮相的机会。

如作为背景、上台谢幕、集体吟诵等。

4、吟唱时间:每班不超过6分钟。

5、比赛地点:

校电视台。

根据比赛成绩按年级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一等奖30%,二等奖40%,三等奖30%。

家长委员会成员。

服装整齐美观:10分。

吟唱形式丰富新颖:30分。

吟唱感情充沛:30分。

节奏韵律准确:20分。

上下场纪律:10分。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七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普及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特举办三十六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具体安排如下:

诵读经典诗文,享受诗意人生。

1—8年级各班。

1—6年级4月24日下午2时30分;7—8年级4月24日下午2时30分。

学校阶梯教室。

领诵、男女生分诵;师生同台诵;情景剧表演诵;诗剧表演诵;大、小型集体诵读,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均可。

全校分一二年级段、三四年级段、五六年级段、七八年级段四大组进行比赛,分别评出一等奖两名、一名、一名、三名,其余为二等奖。

1、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班主任高度重视,认真选材,悉心指导,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2、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参赛人数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的50%。

3、脱稿,诵读时间:3~5分钟。

4、各班在4月23日前将班级诵读篇目、背景音乐带上交。

1、朗诵水平:语言流畅、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速得当,抑扬顿挫,语感准确。

(4分)。

2、朗诵情感:表情丰富、感情充沛,表现力、感染力强。

(3分)。

3、朗诵形式:形式丰富、新颖,富有特色,诗词内容与音乐、舞蹈的搭配效果好。(2分)。

4、舞台形象:服装整洁、统一,组织有序,精神风貌好。(1分)。

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20xx年3月25日。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八

一、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国学精英。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是民族精神的家园,三千年的深厚集淀,使得中华国学对于海内外炎黄子孙具有特殊的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

国学教育之目的在于重拾并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得以系统地被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年轻人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知识基础,在成长时期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打下传统文化的烙印,使其走入社会后能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及社会机遇,更好地谋求独立发展,形成巨大的文化原创力。

2.通过国学夏令营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通过旅行认识湖湘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3.倡导社会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4.营造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5.传地承传统文化、宏扬国学精神;。

6.塑造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护者。

三、活动背景:

国学是民族的东西,是我们民族千百年发展中集淀形成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国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文化体系,已经支离破碎,但却任然滋养着十几亿炎黄子孙,足见其深厚的文化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来继续滋养我们的子孙后代,所以我们就需要全社会对国学教育的关注,更需要国学教育夏令营这样的文化活动去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知道,中国的佛、道、儒三家,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而佛教、道教直到如今,都有一批教徒——用生命实践其文化精神的人,只有曾经为三教之首的儒家文化,却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中,作为旧的价值观念被扬弃,至今没有儒教传承基地和传承者,这是一场文化危机。“麦当劳”式的西方文化在入侵,“韩流”式的外来文化在涌入,传统美德正在淡忘、祖宗的价值观念正在丧失,如果我们的后代都淡泊了对文化、对民族的责任感,没有了文化自豪感,我们的社会还能前进吗?明天我们的民族性将在哪里寻找?恐怕只能在博物馆里面寻找了!

作为中华民族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并以此为荣。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进行碰撞,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民族创造力。

国学教育,是在保持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教育形式,这种书院式的教育形式的特点在于教学相对自由,透过施教人的言行,直接影响学人,能直接传承文化精神,有着现代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我们的宗旨不是去恢复传统儒教书院,而是将国学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理解、认识、融会贯通。上国学课程是为了塑造一批实践传统精神、价值观念的年轻人,他们是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传承者、守护者、创新者;我们必须培养具备传统精神的时代新人,而非迂腐守旧的无用之徒。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家庭的最大利益所在,千万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当今国家的领导人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今年提出要牢记“八荣八耻”,重塑民族荣辱观,我们认为这是国学复兴的一个大好契机。国学教育活动提供着给人的生命打上民族烙印的教养,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所以,我们特组织此次活动,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活动内容:

2.了解国学的精神,学习传统教学礼仪,以示国学之尊严与神圣;。

4.组织“国学仲夏夜”晚会。

五、活动地点:

岳麓书院、王船山故居、南岳衡山、曾国藩故里富厚堂、韶山毛泽东故居。

六、合作形式:

1.由政府某部门和电视台联合主办(提供媒体预热和全程跟踪报道、征文活动)。

2.湖南长沙惠通旅行社和常德风光旅行社共同承办(组织、策划、协调、联络)。

3.由某企业及活动涉及到的景区协办,并提供奖品。(可以邀请某企业冠名,就此次活动举办“xx”杯绘画、摄影、作文大赛,由该企业提供奖品,景区提供当地接待服务)。

协办单位利益:

2.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尤其是把濒临“死亡”的文化变成“活”的文化,使得景区的文化元素将不但不会消磨,并将促使其具备恒久的文化魅力和品位。

3.办国学教育夏令营能够直接吸引许多客源,如文化朝圣者、修学者、交流者、好奇者、研究者等。

5.冠名或赞助单位可以享受媒体提供的广告宣传,宣传方案另由电视台出。

6.

七、具体活动时间:

2006年暑假期间。

八、旅行收获:

活动结束后,可以要求学员把这一次的.收获、体验、心得、感受整理成自己的作品(绘画、作文、摄影等),并作为一个留念,可向媒体推荐优秀作品、参加评比活动,赞助单位提供奖品。

九、经费的组成:

住宿:

门票:

用餐:

车费:

导游:

礼保:

成本合计:报价:

十、行程安排:

“麦当劳”式的西方文化在入侵,“韩流”式的外来文化在涌入,传统美德正在淡忘、祖宗的价值观念正在丧失,如果我们的后代都淡泊了对文化、对民族的责任感,没有了文化自豪感,我们的社会还能前进吗?明天我们民族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民族性将在哪里寻找?作为中华民族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并以此为荣。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进行碰撞,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民族创造力。

2006’湖湘国学大讲堂夏令营。

岳麓怀古、船山寻梦、富厚堂沉思、韶山仰怀。

主办单位:湖南卫视******。

承办单位:湖南长沙**旅行社常德**旅行社。

协办单位:**景区**景点**公司。

一、行程安排:7月7日出发。

d1、整队出发,预备课:从国耻日说起。

今日讲授:《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住湖南师大学生公寓。

d2、走进真正的文化渊薮——岳麓书院,礼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寻湖湘文化之根源。

今日讲授:《论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今日课程:《论语》精华住湖南师大学生公寓。

d3、马王堆下,三千前年的湘楚文化;桔子洲头,百年前的民族精魂。

上午学习《孟子》精华。中餐后远观桔子洲头,遥想青年毛泽东同志搏击湘江,凤华正茂的豪情。然后乘车往马王堆博物馆,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以启迪我们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晚上夜习,在老师讲授《论孟子的基本思想》精华。

今日讲授:《论孟子的基本思想》今日课程:《孟子》精华住湖南师大学生公寓。

d4、王船山故里,看湖南人把儒学推向一个历史的顶峰。

上午赴衡阳,参观王船山故里、船山书院遗址,了解王夫之的学术地位,在当地学校船山小学讲授《王夫之的生平及思想》,晚上学习《大学》精华。

今日讲授:《王夫之的生平及思想》今日课程:《大学》精华住衡山。

d5:衡山千古寿,南岳天下雄。

今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宗教的关系》住衡山。

d6:曾国藩故里,看湖南湘军扭转乾坤。

赴曾国藩故里——富厚堂参观,了解曾国藩生平,下午学习《礼》精华,晚上学习《易》精华。

今日课程:《礼》精华、《易》精华住韶山。

d7:韶山,一个民族的骄子。

今日课程:《中庸》精华住湖南师大学生公寓。

d8:告别国学大讲堂。

上午结业考试。颁发《国学大讲堂结业证书》。同学们相互签字留言,互赠纪念品,结为学习和上进的互助1+1。给家人和同学购买礼物,下午返程。

二、服务标准:学生680元/人。

1、五天整餐——7早14正。住大学生公寓。

2、一套《四书五经》国学书本,儒学大师授课。

3、外出参观旅游和学习用车、保险费用。

4、夏令营的管理与指导费用。

三、本次夏令营特点:(每期夏令营200人)。

1、生活实行封闭式管理、学习采用私塾式授课。

2、注重开放式学习方法,培养同学与自然和社会的人际交往技巧。

3、采用大学模式,让同学提前熟悉和了解大学概念。

4、每期夏令营学习前十名由湖南师大签字授牌给予奖励。

5、请团员务必遵守时间观念,在指定的时间内活动。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九

一、指导思想: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

三、活动流程:

(一)时间:4月23日。

(二)地点:学校操场。

(三)流程:

1、领导致辞(曹校长)。

2、学生倡议(吴怡)。

4、参赛形式:1、个人组2、集体组(20—30人)。

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中华国学经典网诵读系列。

2、参赛形式: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

3、每个班都要推出一名个人、一个集体。

4、全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进行比赛。

评委:曹正轩李国瑞徐建峰刘丽丽李新建石新梅孙海玲冒国平。

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4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

4、诵读时间:1-2分钟(10%)。

奖励方法:

每个年级大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比赛顺序:一到六先集体后个人。

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统计:卞正国陈广才。

(2)报导:朱琳琳。

(3)音响、拍摄:朱中华焦红亮。

(4)集队:朱中华、朱志勇。

(5)评分表、横幅、审稿、后台总监:朱志勇。

(6)颁奖程序:先颁个人,再颁集体。

颁奖嘉宾:三位校长。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十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各年级诵读内容附后。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诵或看书吟诵。

2、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1、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1)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使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广大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的重大演出相结合,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要把“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选编经典诵读读本,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3、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4、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此纳入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比,鼓励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十一

【合】大家下午好!

【男】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

【女】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

【男】和着春潮,伴着夏韵。

【女】在花团锦簇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贤昌民族中学“习经典、树美德、携手共创多彩贵州美丽家乡大型诗文征集、演讲、知识竞猜活动”演讲比赛。

【男】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本次活动中演讲比赛邀请到的评委,他们分别是:陆万春老师、李时全老师、龙永昌老师、金渊凯老师、王红艳老师、尹德英老师、范秀清老师、陆舰老师、强如如老师、罗光翠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比赛规则标准:总分10分。未脱稿演讲扣0.5分;演讲过程中吞吞吐吐、导致不能继续演讲扣0.2分;演讲无表情扣0.1分;演讲不声情并茂者扣0.2分;音量过小者扣0.1分。

【男】接下来我们的'18位选手即将闪亮登场了。

【女】18位选手,今天的舞台属于你们,尽情展示你们的风采吧!

【男】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知识”。北京大学教授王炳照认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全人类的财富”。《人民日报》著文表述为“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包容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女】学会生活是当今社会需要人才必备基本技能,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强自立地生活。《弟子规》中就有大量文字引导孩子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请听1号选手,来自七(2)班赵文艳同学的演讲《国学经典,生活行动的指南》。请2号选手做好准备。

准备。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1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请评委为2号选手打分。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请听,来自七(3)班李道省同学的演讲《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仁爱美德》。请4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下面我宣布一下2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请评委为3号选手打分。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于人一生的幸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请听来自七(5)班蒋维刚同学的演讲《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请5号选手做好准备。

滋养心灵,改变气质。请听来自七(1)班选手莫兴隆同学的演讲《品国学经典,扬中华精神》。请6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下面我宣布一下4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请评委为5号选手打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缺乏经典教育,我们就无法踏上回到自己精神家园的道路,只能成为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请听来自七(2)班选手李林仙同学的演讲《炎黄》。请7号选手做好准备。

【女】下面我宣布一下5号选手的得分情况: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请评委为6号选手打分。部分学生爱心缺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比较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长者的爱,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对他人缺乏爱心。他们永远处在被爱的暖阳中,却不愿意用爱回报别人。他们对父母不“知恩”,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听来自七(3)班选手金光芬同学的演讲《孝亲敬长,中华美德代代传》。请8号选手做好准备。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呢?请听七(4)班赵文婷同学的演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9号选手做好准备。

【女】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7号选手最后得分是。请评委为8号选手打分。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可以说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素材,其中不乏大量句段是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文明知礼,懂得感恩的内容。从小让孩子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犹如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七(6)班金应玲同学的演讲《弟子规,我们成长的伴侣》。请10号选手做好准备。

【男】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号选手最后是++。请评委为9号选手打分。学习做事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因为心不定!怎样才能让心安定?读书,静能生智!读什么书?读国学经典,典能养德!请听七(4)班杨胜黎同学的演讲《熟读三字经,传承好美德》。请11号选手做好准备。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十二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20xx年11月18日(第11周星期一)。

四、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五、比赛对象:3—5年级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配乐。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三年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

四年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五年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标:。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诵读内容。

1、《经典诵读读本》每生一本,共有三十多篇。

2、课内拓展。各班级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适当增添相关经典诗文。

3、课外阅读。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内图书,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四、活动时间。

1、各实验班利用每日晨读,每节课前两分钟,每周二、四下午课前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另:一、二年级每周各开设一节诵读课)。2、每日放学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5分钟。

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活动措施: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20xx——20xx学年上学期月活动计划。

九月:1、制定本学期课题组活动计划。

2、参加教研室组织的经典诵读课题活动。

3、各年级制定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4、各实验班按计划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5、9月13日各年级开展经典诵读大比拼活动。

十月:1、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0月31日开展5—6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十一月:1、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1月14日进行3—4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十二月:1、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2月26日开展1—2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元月:1、1月9日活动总结,表彰优秀诵读家庭。

2、汇集资料,本学期课题活动情况总结。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方案篇十四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哪首诗?《蜀相》。

4.“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什么?《中庸》。

5.《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国风。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顾炎武。

7.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和什么?中医。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谁的诗歌?李白。

9.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敦煌莫高窟。

10.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阴历十二月初八。

11.“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是什么?瞒天过海。

12.“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马牛羊鸡豕犬。

13.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14.宣纸得名于它的什么呢?产地,安徽宣城。

17.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

18.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

19.《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司马光。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月亮。

22.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医学界。

24.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晚春。

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岳阳楼记》。

27.“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还有?卢照邻。

2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二十岁。

29.“豆蔻年华”指少女多少岁?十三。

3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三百零五首。

3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

32.被誉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词典的是哪部著作?《尔雅》。

3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勾践。

34.“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沉鱼是指哪位历史人物?西施。

35.典故“洛阳纸贵”的历史人物是谁?左思。

3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哪位?张择端。

3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39.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的是哪部作品?《孔雀东南飞》。

40.《红楼梦》中写了四大家族,除了贾、薛、史外,还有?王家。

4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军是指?李广。

4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重量。

4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作者是?李清照。

46.《水浒传》中人称“浪里白条”的是谁?张顺。

4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哪里?新疆。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孟子。

49.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50.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谁?王维。

51.“诗圣”、“诗佛”分别指唐代的哪两位诗人?杜甫、王维。

52.被称为“小李杜”的是哪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

53.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哪三位?苏洵、苏轼、苏辙。

54.唐朝擅长七言绝句的边塞诗人是?王昌龄。

55.我国安徽省黄山有“四绝”,它们分别是奇峰、怪石、云海和什么?松树。

56.成语“不入虎穴”下一句是?焉得虎子。

57.《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58.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出自哪首古诗?《小池》。

59.《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记载哪三位结拜为兄弟?刘备、张飞、关羽。

60.秦朝末年,垓下一役,哪位著名将领乌江自刎?项羽。

61.《春晓》的作者是哪位诗人?孟浩然。

62.《本草纲目》是谁的著作?李时珍。

63.毕升发明了哪项技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活字印刷术。

64.汉末杰出的文学家且是建安文学开创者的是?曹操。

65.中国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6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位诗人?李商隐。

67.《三国演义》中,千古莽撞人是形容谁的?张飞。

68.王维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69.在我国词的历史上,有一种“易安体”,是谁创造的?李清照。

70.魏晋时代最杰出的田园诗人是谁?谢灵运。

7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孟子《孟子》。

72.在我国古代,哪一位扮男装代父从军,忠和孝,世无双?花木兰。

7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将是谁?关羽。

7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出自哪首诗?《长歌行》。

75.孔子是哪家学派创始人?儒家。

76.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哪位?韩愈。

77.《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78.《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孙悟空。

79.历史人物“武松”出自哪部著作?《水浒传》。

80.《三国演义》中,是谁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

81.《游子吟》的作者是?孟郊。

82.《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83.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词人?婉约派。

84.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儒家。

8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文天祥。

86.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是指?《孙子兵法》。

8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出自哪部著作?《晏子春秋》。

88.“史家之绝唱,无韵诗离骚”指的是古代哪部作品?《史记》。

89.我国古代文学名作《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刘义庆。

90.成语“安步当车”中形容怎样走可以像坐车一样?慢慢走。

91.历史上的“约法三章”是由谁先提出的?刘邦。

92.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共有多少回?100。

93.中国焚书坑儒的是谁?秦始皇。

94.中国传统书画所用的是下列哪种纸?宣纸。

95.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的是哪位诗人?杜甫。

96.水利工程奇迹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建造的?战国。

97.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98.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应该属于哪个季节?春季。

99.每个月份都有自己的别称,仲夏指的是几月份?五月。

101.首创用全身麻醉法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的是?华佗。

102.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103.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又称四诊,它的发明者是?扁鹊。

104.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宋应星。

10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部?《神农本草经》。

106.东汉末年著有《伤寒杂病论》的著名医学家是哪位?张仲景。

107.我国的火药发明于哪个朝代?唐朝。

108.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取自于唐代哪位高僧到印度学习、取经的故事?

玄奘。

109.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它位于现在的哪个省?湖北省。

110.“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现在的哪个省?河南省。

1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请说出其中任意一位。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112.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用于比喻知音或知己的曲目是?《高山流水》。

113.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现梅花的佳作是?《梅花三弄》。

114.与平民的艺术相对,用来形容高雅艺术的乐曲是?《阳春白雪》。

115.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它起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116.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是哪种文字?甲骨文。

11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屈原。

118.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傣族。

119.通常人们会在哪个节日前后去祭奠祖先,为他们扫墓?清明节。

120.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哪个传统节日?腊八节。

121.春节又称过年,“年”指的是一种什么东西?怪兽。

122.古时候如何尊称对方的母亲?令堂。

123.元宵节是农历哪一天?正月十五。

124.中秋节是农历哪一天?八月十五。

125.中国古代男子成年行加冠礼时是多少岁?二十岁。

126.中国古代女子成年行及笄之礼时是多少岁?十五岁。

12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

128.号称西楚霸王的盖世豪杰的是哪位?项羽。

129.“草木皆兵”出自哪次战役?淝水之战。

130.唐代安史之乱的平定者是哪位?郭子仪。

131.明朝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将领是哪位?戚继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