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13:38 页码:14
2023年《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精选8篇)
2023-11-09 17:13:38    小编:zdfb

读后感是对书中人物、故事情节及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写读后感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读者更容易与我们产生共鸣。请大家欣赏以下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一

看书最好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和画面感,当在你读着一行行白底黑字的时候,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一帧帧的画面。我好像能够看到日本平安时代贵族们一幕幕自在生活的场景,从房间的装饰、春夏秋冬的庭院变幻,白天黑夜的轮转,直到每个人物身上直衣和袖口的颜色和花纹,那一静一动的举止和神态,那一笑一颦的眉目传情,那盆覆秀丽的直发,仿佛流转间能够从中闻出那精心调配的熏香和与生俱来的体香一样,又仿佛能够听到那千年不遇的琴音合奏一样,合上书后,恍若如梦初醒,回味无穷。

一、关于和歌。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贴都有至少有2首以上的和歌穿插其中,全书共有795首,作为人物间传递书信和心情的重要表现方式,有时候能够在描写景物中穿插,起到以情助景的效果,所谓“和歌”,乃是日本的古典诗歌,以和文咏出。例如第二十三帖“初音”中,光源氏见红梅初绽,清香四溢,却无人赏鉴,遂自语道:

为寻芳兮访旧屋,

梅枝梢头春意浓,

又见奇花兮香馥馥。

一开始读这些和歌的时候,觉得和我国的诗词相似,但又有韵律和文体上的差别,有点不习惯,但随着慢慢熟悉后,倒也觉得这种式样的诗歌反而有另一种动人的光景。甚至萌发出如果我深谙日语,读原著的话说不定更能体会其深远的念头来。书中男女的爱情,从最深刻的思慕,到相互的挑逗,甚至于打情骂俏,彼此嘲弄,和歌在《源氏物语》中经常取代了散文的繁复冗长的叙述,而更适度且灵巧地达成表情的任务。

二、关于男女之间。

读完此书后我也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所谓的读后感,无非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类似于科教制度下的传统格式,比如此书通过怎样的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如何低,如何苦大仇深的样子。碰到这种读后感我一般只能看到开头便没有了耐心。另一种,就是纯粹以玩乐的态度来写,虽然是自我创作的读后感,但是焦点却在于书里面描写了怎样的男欢女爱,又如何为紫夫人这一近乎于完美的女性打抱不平,又如何地批判光源氏的不专一,以及抱怨当时社会糜烂的风气。我看到这一类读后感就觉得很疑惑,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关系,我读的林文月版天地良心全篇没有一处露骨地描写男女之事的,但是却比露骨的描写更加深刻地呈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打个比方,与其赤裸裸地展现男欢女爱,我看到过一张含蓄表述的图片,图片想要表达的是新婚夫妇洞房之夜,整张图片就一张拉上红色帷幔的架子床,床边放了一双绣花鞋,一双男鞋,却已足矣。

所以我特别欣赏林文月译本的《源氏物语》也是这个道理,含蓄有致,清新动人。感情这种东西,本没有对错,何苦去责备光源氏。我一直觉得,源氏对于紫夫人是真心的,虽然在谪居须磨时和明石夫人诞下一女,虽然又在四十几岁时娶了三公主,虽然妻妾成群。但是,身为一个皇家贵族,一举一动受世人瞩目,有时候不得不因为政治原因而为私人的感情做出一点牺牲,娶三公主并非本意,而且在得知三公主和柏木私通后并没有责怪和冷落,相反十分疼惜他们的儿子熏。源氏的每一个女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哪怕是其貌不扬的未摘花,其实对于源氏这样的地位,完全可以潇洒地不管不顾,但是他没有,只要是他找得到联系得上的,都亲自安排住所,甚至接到自己就近的地方方便照顾,修建庭院草木,并且在源氏自己去世后依然把所有夫人托付给儿子夕雾,在我眼里,他是一个负责人又重情重义的人,虽然不能与紫夫人结为一对一的夫妇,虽然仍使紫夫人含恨而终,但是相信同样完美大体的她心里早已不再计较了。

紫夫人可以说是凝集了所有理想中女性的模样,既有无瑕疵的外表,又有玲珑七巧的善心,性格又十分温顺可人,从小被源氏带大,又一生依附与他,我对他们之间的真爱没有丝毫的怀疑。

三、关于其他。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像源氏这样从出生到死亡享尽了荣华富贵之人都不免感叹“我较常人幸运,可是,难道我必得忍受常人难忍之愁苦,郁郁以终么?唉,人之一生,何其乏味呀!”茫茫天地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眼前觉得可能是不得了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回首看时,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历史那些陈年旧事,只不过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二

蒲香葵浅渰疏门。

清秋去、愁难饮。

玉带琼锦归赤陛。

帷烟易映,光华难卺,流雪孤云影。

长经雾伴青灯旅。

渔女尘岸频顾忆。

纷乱忏定终无觅。

折笺沉柳,欲留人去,只跘黄泉苍景。

作为先皇第四女的她,只因一句像极了桐壶更衣,便一朝入宫。宠冠六宫,行至凤位,桐壶帝的滴滴恩情,她感激铭记在心。

当紫式部的笔墨渐渐勾勒出这位女子的形状,一幅画卷尽展淡静和婉,蕙质兰心。

不觉中心里渐渐为她吹绽梅英。

她的温和从容,她的冷静超然,虽与源氏两情相悦,却也始终遵守礼数,不愿逾矩。

冷泉的降生,我仿佛听见,飞香舍中,风华的辉日宫,日日夜夜自身摧残折磨,暗自低沉隐忍地绞心抽泣。

她自命为罪人,恨自身竟如此背叛了桐壶帝,酿此大祸。

藤壶落发,光源氏怅然若失。可面对他不减的热切,她尽全力想要将感情深深藏进经堂的香雾中。

她吟着“前面红尘均看破”,却仍是难以断绝与他的封封信笺。她是爱源氏的,却没有胧月夜的果敢、六条的痴狂,她明白这是场不堪的错恋。她的情亦深深、隐晦难绝,均在如此冷静的她出家后仍难断情丝中体现。

她是否后悔过与源氏的相识?

我久久徘徊,始终难以推断出结果。

很多人说,源氏一生的真爱便是藤壶。当年,藤壶因为貌似桐壶更衣而被宣入宫伴君左右;多年后,紫之上又因相貌极似藤壶,而一眼被源氏相中。又是多年后的三公主出嫁源氏,也掺有与藤壶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人说,源氏用了几近一生寻找藤壶的影子。

嗟叹唏嘘之余,我只能朦胧地看到,青灯古佛旁,静观庭前花开花落,已洗净铅华的一清蕖丽人,正茹素净叶,低拂菩提。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三

老妈在新华书店买回来以后神秘兮兮地藏在阳台的书柜不让我看。就冲这句话我拿出来看了。

当年觉得故事很不错。藤壶妃子很销魂。小日本很发指。主要还是受书的封面影响,yy了一翻,老妈回来我也就只好作罢不往下看。

源氏爱上了一个永远无法被他占有的人,所以他要不停地占有不同的女人,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也描绘过这样绝望的爱。只是我不知道紫式部有没有给源氏安上一个那样的内心。虽然总是和不同的女人做却仍可以说:“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年。”我想他应该是问心无愧的。他没有对得起任何一个被他占有过的女人,所以他问心无愧。我始终不相信紫姬是个例外,她只是母亲的形象在年轻身体上的诠释。紫姬是高贵的信徒。她有如藤壶妃子那样的一张完美侧脸。我却无法对她印象深刻。

源氏迷恋母亲,所以他追求比他年长的六条所。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看过以后被我鄙弃的六条所。六条所是最爱源氏的人。

只不过真正的爱情是不能掺和到这个局里的。所以她最最不幸。

且不说源氏物语这本书在日本文学历史上的地位,经过翻译的这套书其实很好,因为书中有大量的插图,而且还有关系表、情节说明,把书里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一些人物关系、人物的思想都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这样很好,很方便读者了解书里的主要情节,比起一般的只顾翻译而不作详解的书更容易懂。就冲这个,也得打五分!再来说说主人公,俺看了以后心想:古代的日本贵族怎么这么开放啊!

源氏一生好过的女人无数,这个家伙真是到处留情啊,只要是稍微入眼的,管她什么侄女啊、婶婶啊,只要喜欢,就想尽办法跟她上床,这不是乱亲嘛!人说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要我看,这样到处留情的男人怎么能跟宝玉相比,最起码宝玉对林姑娘是一片痴情的,可源氏呢!他好像没有对任何一个女人有过十分的感情,她们在他的眼里都只是打发寂寞无聊的工具而已。

这是一本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的书,相当重量级。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里面的内容展现了日本的那一个时代。丰子恺先生的翻译是很不错,文字很优美。这个版本的注释也很清晰到位。这一套书的字体大小看起来也很舒适。比起图典的那个缩略版本,看起来更知道前因后果。但是,从文字之间,我觉得古代的妇女,感觉太无力了。

男性可能是真心和她在一起,也可能是因为权力的需要和她在一起。作为女子,有时实在过于痛苦。《源氏物语》很喜欢紫姬,很喜欢藤壶皇后。感觉她们很聪慧。但是也很喜欢末摘花,鼻头一点红并非她的过错,而且她给我觉得守旧守得可爱。光源氏的故事感觉比后面十回的《宇治十帖》要好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传闻一样后十回并非紫式部所写呢,感觉和前面不太一样。

看后十回常常感觉熏君,三皇子的故事有点和前面有点衔接不上。最近在学日文呢,或许以后会有机会看到更精彩的原版,更加体会其中诗歌的感情吧。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四

第一次看《源氏物语》是在前,读中学的时候。这是一本让我始终为之牵挂的书,是在图书馆借的。

当年正值梦幻般的青春年华,无奈也是要考试,读书的紧要关头,课业繁忙,连假日也要回校上补习班,想起来真是觉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个了无生趣的记忆。现在还真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顶着升学的压力,考试,做作业。学校,家,学校。书本,床,书本。实际上我也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成绩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书到今天也没能用上。毕业证书也并未给我带来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一定就不能让他接受这样僵化的学校教育。

记得当年学校里同学们还是会偷偷的看一些武侠小说,港台的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小说。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书籍。没有网络的世界,电视也是被家长管制的,当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看闲书。然而,我觉得自己毕竟不是那种热血的青年,没有被大侠的英雄行为,或者是痴男怨女们惊天动地爱情感动多久,就厌烦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语》是一本11世纪的日本小说。我本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当年有侵略我们国家,也是当时历史课本的相关内容的描绘,对日本是非常反感的,可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印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借了这么一本书来看。它不是美国的小说那种扣人心弦,层出不穷的故事情节让你沸腾起来,也不是港台小说的煽情,让你流泪,引诱你一直想知道故事的结尾,追到了最后,就会把它抛开,再也不会想起来。《源氏物语》给我的感觉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静的淌过,让我安心,舒服,无比的畅快。这是一本可以随便掀开一页,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的.书,读上一两页后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来的时候再接着念。我觉得它可能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触细腻,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吟唱,又象是欣赏一幅山水画,让我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心情平静得象是练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庙中闭目盘腿的和尚般不起波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真正的王子,美丽,聪明,身上有奇香。母亲的地位虽然低却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无法保护她,结果她在王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保护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非常想让他做太子,但是没有外戚的帮助,只能给他带来灾难。所以,他被贬为臣,身份高贵的臣,赐名‘源氏’。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权利地位,令自己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偏这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宁愿他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非常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是能左右国家政策的重臣。为了稳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儿结婚,有一个儿子。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妻子。故事其实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没有名字。她们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颜色等等代替。我想书可能本来就是中文写的,毕竟11世纪的时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时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还未成型。但是非常好读,是完全的白话。书中情人间的书信都是美妙的诗歌,让人喜欢比如‘长年遁世隐海角,此心终难舍红尘’也是我现在的心情。我在书中看不到爱情的描写,也没有思念。女子们的命运就象是日历,翻过去了,就不会再回头。很多女人仅仅是源公子猎艳时的战利品,尽管只要曾经有过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会照顾她们一生,但是毕竟就要孤独终老了。他唯一爱的只有‘紫儿’,他们相遇的时候,紫儿只有10岁,死了母亲,是亲王的女儿。源氏见他可爱,象他母亲,也象王后,他的继母(他的心上人)就带回家抚养,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岁。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还是不时去找别的女人,紫儿气不过,要出家,但是不被准许,后来28岁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儿子。

后来,我读了很多的书,还是觉得最喜欢的是这本。可能它并不急于要评判些什么,表达些什么,什么也没有。不可以说是爱情故事,因为没有爱情,不可以说是历史故事,它写的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可以说是传记,没有列主人公的职位,大事年纪……它什么也不是。可是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看到这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下来。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说,在日本非常有名。我对它的偏爱超出任何的文学作品。喜欢放在那里,时不时的翻一下,遐想那书中地位高贵,身有奇香,让所有人都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应该是长什么样子?如果我能与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无情抛弃,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拍的这小说的电视剧。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语,惊叹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样。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尽管是英俊,但是和我心目中可以用美丽,聪颖,谨慎,多情来形容,令后宫所有的绝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来,他还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样的俊俏,意气风发,风华绝代,但是同时又是失意,谨慎。拥有一切,同时又一无所有。美丽动人,但是让人觉得象仙子般超凡脱俗,心如湖水般平静。多情而不好色,无论做什么都能让人认同,不管什么错,都可让人原谅。让人觉得不配独自拥有的源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美男子,绝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觉得今生无悔了。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五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朝的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光源氏,因皇帝不希望他卷入宫廷斗争,因此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故事围绕他和一系列女子的爱情展开:早先他因为得知父亲桐壶帝的宠妃藤壶长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亲桐壶更衣,因此时常亲近藤壶,直到长大后竟演变为对藤壶有恋慕的感情;然而藤壶毕竟是后母,即使年纪只差五岁,仍不能亲近,因此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一般的理想女性。后来他找到了藤壶的侄女,长得和她很相似,便带回家中教养为心中的理想女性,此女即后来的紫上。然而紫上在名份上并不是源氏的正妻,在源氏的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托,娶了自己的侄女,即朱雀院与藤壶之妹所生的女三宫做正妻。此举让紫上心碎,而年龄跟他相差颇大的女三宫最后也与人私通生子。最后女三宫出家,紫上不久病逝。源氏在经历世事后,也出家为僧。曰前拜读了曰本作家紫氏部的这部名作,读完以后感触良多,除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异域风情和主人公与多位姣美的淑女之间缠绵的爱情使我心生向往以外,其中几位女子的命运也颇有其耐人寻味之处。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爱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对异性的爱慕和幻想是被这位继母唤醒的,他始终无法将爱转移到同样高贵而美丽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壶天皇的一句“童发已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结成无”和左大臣的“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就结成了这门看起来门当户的姻缘,但婚姻的红线并不能将这对美丽的人儿拴在一起,身份高贵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娇撒痴承欢自己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鲜花悄悄地枯萎,最后凋谢了。

紫儿应该可称是光源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了。她虽非光源氏的原配,但她从幼年起就与源氏相伴,由源氏亲自教养成人。紫姬从10岁就被“光源氏”收养,由他亲自调教,使之逐渐成长为一个容貌美丽,性情温婉,涵养深厚,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完美女性。紫姬,可以说是一个集美丽、才华、贤德于一身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源氏亲手“打造”出来的复制品,也还是离源氏以藤壶女御为原型幻想出来的完美女性形象也还是有距离。可以说,源氏对于她的抚育有点类似于今曰十分流行的恋爱养成游戏,完全按照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伴侣的形象来培育紫儿,而紫儿在他的精心教养下也确实在品格、仪态、才貌上超出了源氏身边的其他女子,并在源氏的正妻葵姬死后成为了源氏的嫡夫人,与源氏相伴直至终老。她看似尊荣无比,幸福美满。虽然源氏情人无数,风流成性但始终把她放在第一位,给予她,他的其他情人从未拥有过的地位以及长久的感情,甚至在她死后了却尘缘,皈依佛门。然而,她真的幸福吗?我想紫姬本人是很难就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回答的。她或许会很轻易地说自己很幸福,但作为源氏一手抚育成人的情人,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是按照源氏的想法建立的,所以她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因而,她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她的幸福,而是——他的。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六

看过《红楼梦》几遍都爱不释手的人会不会爱看《源氏物语》呢?《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零零一年至一零零八年间,比《红楼梦》早几百年。

《源氏物语》让我想起我的舞女思然,可爱的圆脸,翘翘的睫毛,白嫩的皮肤,搞怪又多愁善感的性格。是高二时候聊天她跟我提到她几乎从小到大都在看这本书的吧。看着她圆溜溜眼睛后面流露出的严肃,又听得一句“《源氏物语》相当于日本的《红楼梦》”,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肃然起敬与自叹弗如混合的感情。

一千多页的鸿篇巨作,能够经得住大和民族十个世纪以来细细考量的眼光,这样的功底绝不仅仅是一句“凤头猪肚豹尾”可以评价的。事实上,“whatisessentialisinvisibletotheeyes”——《小王子》,“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朴实无华的感情”,还有一句——“功夫在诗外”——这三句旁征博引的名言戳穿了青年人贪图虚华的心理,因此翻完前三回,发觉辞藻情节平淡,就随手丢在一旁,整个高中没有看完这本书。

东方的书和西方的书绝对是两种风格,虽然都同时“余音绕梁”,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虽然读完都似懂非懂,就此搁置一边,而真正的内涵需要人用一生去反复咀嚼领悟;但西方的书张扬,每一本书力求自己的不同,无论从哪一点,立意、形式、写作风格、选材、切入思想角度……每每让人当下瞠目结舌;而东方的书同东方魂魄一样,高贵而谦逊,真正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出你人性中浅薄无知的一面。东方的书大多是这样,你看它是名著慕名拜读,还未看完心下凉了半截,看完以后不屑一顾唾弃它,于是从此以后倒向西方阵营,大肆吹捧西方文学中天马行空的一面。然而这本名著身裹尘埃躺在岁月的风尘里,躺在你的遗忘里,笑看你轻狂、愤世嫉俗的热血方刚。它像水一样从你心上流过去了,“淡而无味”,你想。有一天,你突然遭遇人生中某一个不可名状的情景,这时,在记忆某个角落里,有些金片一样的思想正悄悄闪烁着,这时你疑惑而欣喜地拾起,才发现这正是东方的思想。你折返回去抽出那本书,再好好读将下去,才发现作者能如此善解人意地表达你最微妙的情愫,用古老而精炼的语言,你不禁赞它是知音。而随着你人生的一步步开阔,历经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你又发现那本书永远读不完,读不透,年轻时候对它无情的嗤笑令你深深羞愧。你不由得奉其为大师,永远的明灯。这本书是“安如泰山,呆若木鸡”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让世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次读完《源氏物语》,我又犯了上述低级错误。自以为不过耳耳,自以为它“淡而无味”,自以为没什么值得摘抄学习的。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源氏物语》在脑海留下的是一幅幅模糊的图像,是一味芳华,那样奢靡那样优雅,渐渐令我惶惑了。我才满脸羞愧地面对它,提笔要写,却生怕表达不确切将它写坏了。

写西方名著的读书感还比较容易畅所欲言,因为“人人生而平等”,我作为卑微的小卒也有自己的声音,写东方名著的读后感却经常是“高山仰止”,在博大精深的底蕴下,在作者世代流传的芳魂下恭敬地低下头,诚惶诚恐。

书中多描写日本皇室生活,吟诗作画,管弦丝竹,舞风弄月之事,极富有小资情调。不过,“作者虽然主要描写源氏的爱情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地描写爱情,而是通过源氏的恋爱、婚姻,揭示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小说着墨最多的是源氏及其上下三代人对妇女的摧残,源氏的父皇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备受冷落,最后屈死于权力斗争之中。源氏倚仗自己的权势,糟蹋了不少妇女:半夜闯进地方官夫人空蝉的居室玷污了这个有夫之妇;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看见继母藤壶肖似自己的母亲,由思慕进而与她通奸;闯入家道中落的末摘花的内室调戏她,发现她长相丑陋,又加以奚落。此外,他对于紫姬、明石姬等不同身份的女子,也都大体如此。在后十回出现的源氏继承人熏君(他名义上是源氏和三公主之子,实际上是三公主同源氏的妻舅之子伯木私通所生)继承了祖、父两辈人荒淫的传统,摧残了孤苦伶仃的弱女浮舟,又怕事情败露,把她弃置在荒凉的宇治山庄。在这里,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这种乱伦关系和堕落生活是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映,和他们政治上的没落与衰亡有着因果关系。”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七

源氏物语读后感,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写实小说,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源氏物语读后感,欢迎阅读!

看书最好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和画面感,当在你读着一行行白底黑字的时候,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一帧帧的画面。

我好像能够看到日本平安时代贵族们一幕幕自在生活的场景,从房间的装饰、春夏秋冬的庭院变幻,白天黑夜的轮转,直到每个人物身上直衣和袖口的颜色和花纹,那一静一动的举止和神态,那一笑一颦的眉目传情,那盆覆秀丽的直发,仿佛流转间能够从中闻出那精心调配的熏香和与生俱来的体香一样,又仿佛能够听到那千年不遇的琴音合奏一样,合上书后,恍若如梦初醒,回味无穷。

一、关于和歌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每一贴都有至少有2首以上的和歌穿插其中,全书共有795首,作为人物间传递书信和心情的重要表现方式,有时候能够在描写景物中穿插,起到以情助景的效果,所谓“和歌”,乃是日本的古典诗歌,以和文咏出。

例如第二十三帖“初音”中,光源氏见红梅初绽,清香四溢,却无人赏鉴,遂自语道:

为寻芳兮访旧屋,

梅枝梢头春意浓,

又见奇花兮香馥馥。

一开始读这些和歌的时候,觉得和我国的诗词相似,但又有韵律和文体上的差别,有点不习惯,但随着慢慢熟悉后,倒也觉得这种式样的诗歌反而有另一种动人的光景。

甚至萌发出如果我深谙日语,读原著的话说不定更能体会其深远的念头来。

书中男女的爱情,从最深刻的思慕,到相互的挑逗,甚至于打情骂俏,彼此嘲弄,和歌在《源氏物语》中经常取代了散文的繁复冗长的叙述,而更适度且灵巧地达成表情的任务。

二、关于男女之间

读完此书后我也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所谓的读后感,无非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类似于科教制度下的传统格式,比如此书通过怎样的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如何低,如何苦大仇深的样子。

碰到这种读后感我一般只能看到开头便没有了耐心。

另一种,就是纯粹以玩乐的态度来写,虽然是自我创作的读后感,但是焦点却在于书里面描写了怎样的男欢女爱,又如何为紫夫人这一近乎于完美的女性打抱不平,又如何地批判光源氏的不专一,以及抱怨当时社会糜烂的风气。

我看到这一类读后感就觉得很疑惑,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关系,我读的林文月版天地良心全篇没有一处露骨地描写男女之事的,但是却比露骨的描写更加深刻地呈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打个比方,与其赤裸裸地展现男欢女爱,我看到过一张含蓄表述的图片,图片想要表达的是新婚夫妇洞房之夜,整张图片就一张拉上红色帷幔的架子床,床边放了一双绣花鞋,一双男鞋,却已足矣。

所以我特别欣赏林文月译本的《源氏物语》也是这个道理,含蓄有致,清新动人。

感情这种东西,本没有对错,何苦去责备光源氏。

我一直觉得,源氏对于紫夫人是真心的,虽然在谪居须磨时和明石夫人诞下一女,虽然又在四十几岁时娶了三公主,虽然妻妾成群。

但是,身为一个皇家贵族,一举一动受世人瞩目,有时候不得不因为政治原因而为私人的感情做出一点牺牲,娶三公主并非本意,而且在得知三公主和柏木私通后并没有责怪和冷落,相反十分疼惜他们的儿子熏。

源氏的每一个女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哪怕是其貌不扬的未摘花,其实对于源氏这样的地位,完全可以潇洒地不管不顾,但是他没有,只要是他找得到联系得上的,都亲自安排住所,甚至接到自己就近的地方方便照顾,修建庭院草木,并且在源氏自己去世后依然把所有夫人托付给儿子夕雾,在我眼里,他是一个负责人又重情重义的人,虽然不能与紫夫人结为一对一的夫妇,虽然仍使紫夫人含恨而终,但是相信同样完美大体的她心里早已不再计较了。

紫夫人可以说是凝集了所有理想中女性的模样,既有无瑕疵的外表,又有玲珑七巧的善心,性格又十分温顺可人,从小被源氏带大,又一生依附与他,我对他们之间的真爱没有丝毫的怀疑。

三、关于其他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像源氏这样从出生到死亡享尽了荣华富贵之人都不免感叹“我较常人幸运,可是,难道我必得忍受常人难忍之愁苦,郁郁以终么?唉,人之一生,何其乏味呀!”茫茫天地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眼前觉得可能是不得了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回首看时,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历史那些陈年旧事,只不过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人世浮沉本无常,似真亦幻梦一场。

梦逐清河流水去,方知世事多悲伤.

一幅日本古代宫廷生活的白描画卷,一首如泣如诉的妇女悲情曲,一部日本历史文化巨作,当古老繁华徐徐落幕后,激荡在胸间的哀伤久久不散,唯美哀艳的情感如樱花缤纷点缀思想。

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出身平安时代中层贵族家庭,自幼熟读中国古代文献,对白居易诗歌颇为喜爱,同时十分熟悉音乐、佛教和〈日本书纪〉,年轻时嫁给长她二十多岁的藤原宣孝,生一女,三年后丈夫去世。

后入宫任一条彰子皇后女官,《源氏物语》就是其寡居宫中生活时写就”。

所谓情之一字维系世界,爱之一字粉饰乾坤,爱情,永远是人类谈不完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一声抠问荡千古(引语却江)"。

看此书,方知世上博爱者当属源氏。

初看只觉源氏不过一多情种而已,细读方知其味不在烂情的可耻而在专情的珍贵。

那时代专情的美德似乎只有女子才有。

熏君倒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痴情男子,其行为令人击节,只是行事太小心翼翼了,上帝从来不会照顾行动缓慢的人,他因为顾虑重重而失掉了心爱的女人,因为心爱的女人失踪而忧伤而看破红尘,叹其真情的同时哀其自私的卑下。

是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男人在爱情上都是自私的呢?古时日本妇女地位低下,即便皇家出身的公主也不能随意。

封建势力中男人可以妻妾成群,而女人惟有坚贞不二才不被世人耻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似乎是专为那个时代的女性颂歌的。

但源氏也不绝对无丝毫可取之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却从不盛气凌人,待人接物礼道周全,广施恩惠,凡与他有过感情纠葛的女人都仰仗他的好意安闲度日,这就是权利和财富赐予他的特殊优势吧。

源氏好色,但不绝情,他眼中的女人各有可爱之处。

他的正夫人紫姬高贵优雅美貌,通音律晓书法,聪慧温柔大度能干,深得源氏宠爱,是源氏自己培养大的伴侣,与源氏可谓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比源氏小好多岁,源氏对于紫夫人用情算是最深了,紫夫人逝世后,源氏也常自责:“...不管是逢场作戏还是迫不得已,我为什么要做出这些事来伤她的心呢!...”惭愧之至追悔莫及之心痛苦不堪,也许自古多情者亦多苦吧,我猜想这个十全十美的女子该是个怎样的可人呢?说不定就是作者的影子,她是个美好的化身。

空蝉个性最鲜明,孤傲清高貌美,在众多女性中显得卓尔不群,源氏百般追求终未得尝所愿,于源氏来说该是怎样一大恨事?以他当时天下第一美男,第一才子又是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身份,居然不能让一女子动心,可见空蝉性情之刚烈高傲穷古难寻。

明石姬,一乡村女子,在源氏被流放期间所遇,这个恬静优美善良的美女中的美女,一样没有逃脱源氏情网,好在她有自知之明,自知身份地位无法跟他人相比,为人处处谨慎小心从不争风吃醋,也得到源氏的悉心照顾爱怜,后来因为女儿尊为皇后而荣耀聚身,心态的平淡也让她能够长命百岁安度人生。

末摘花相貌丑陋,无才却有德,帮助源氏照顾源氏和槿姬所生的儿子,无怨无悔,她对源氏感恩有加,对于这个有情有义的忠诚女子,源氏也是心存感动,因而对她也是充满敬重与关怀的。

藤壶皇后,源氏父皇之妻,源氏母亲死的早,是她照顾源氏长大,其实源氏对她是一种恋母情结,后与她生一子,后来被立为太子荣登皇位,但是藤壶皇后为此既愧疚又懊悔,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一心向佛,哀哀度过其短暂的一生。

还有其他与源氏纠葛的女子,就不一一复述,繁缛细节几近雷同。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幸福的女人也是一样的,不幸的女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幸吧。

这部书人物关系复杂,悖伦之事常多,反映出当时皇权贵族们奢侈糜乱的生活状态,如蜉蝣“似有亦如无”过着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在慨叹与感伤中消耗着短暂而又不失优雅的人生.物哀唯美贯穿全书。

非常有趣的是,作者在第四十一回中自由标题《云隐》而没有正文,云隐即隐遁之意,关于源氏是如何死的人们无从得知。

至于没有正文的原因,千年以来,各学者各持己见说法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种,一说本来有正文,因某种缘故损失;二说作者本打算写正文,因某种缘故作罢;三说作者故意不写正文,任其空白;四说本来连题名也没有更别说是正文了。

一般都相信第三种说法,因为本来紫夫人之死写的尤为悲伤沉痛,若再写主人公之死作者会不堪其苦,因此只标题而不写正文,仅向读者暗示此意。

(这一段摘自《源氏物语》第四十一回注解)。

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是毋庸质疑的,单看那一页页精美的画卷中人物着裳,就知那时起日本的文化生活等深受唐朝影响。

合卷而余味悠然,相隔千年,与你相逢在这生命初绽新绿的春日,缱绻抚摩那些早已隔世离空的红颜的柔情,唯剩哀凉与唏嘘。

第一次看《源氏物语》是在20年前,读中学的时候。

这是一本让我始终为之牵挂的书,是在图书馆借的。

当年正值梦幻般的青春年华,无奈也是要考试,读书的紧要关头,课业繁忙,连假日也要回校上补习班,想起来真是觉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个了无生趣的记忆。

现在还真后悔为什么没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顶着升学的压力,考试,做作业。

学校,家,学校。

书本,床,书本。

实际上我也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成绩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念完的书到今天也没能用上。

毕业证书也并未给我带来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一定就不能让他接受这样僵化的学校教育。

记得当年学校里同学们还是会偷偷的看一些武侠小说,港台的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小说。

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书籍。

没有网络的世界,电视也是被家长管制的,当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窝里看闲书。

然而,我觉得自己毕竟不是那种热血的青年,没有被大侠的英雄行为,或者是痴男怨女们惊天动地爱情感动多久,就厌烦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语》是一本11世纪的日本小说。

我本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当年有侵略我们国家,也是当时历史课本的相关内容的描绘,对日本是非常反感的,可是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印象。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借了这么一本书来看。

它不是美国的小说那种扣人心弦,层出不穷的故事情节让你沸腾起来,也不是港台小说的煽情,让你流泪,引诱你一直想知道故事的结尾,追到了最后,就会把它抛开,再也不会想起来。

《源氏物语》给我的感觉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静的淌过,让我安心,舒服,无比的畅快。

这是一本可以随便掀开一页,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的书,读上一两页后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做其他事情,到想起来的时候再接着念。

我觉得它可能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触细腻,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吟唱,又象是欣赏一幅山水画,让我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心情平静得象是练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庙中闭目盘腿的和尚般不起波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真正的王子,美丽,聪明,身上有奇香。

母亲的地位虽然低却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无法保护她,结果她在王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为了保护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非常想让他做太子,但是没有外戚的帮助,只能给他带来灾难。

所以,他被贬为臣,身份高贵的臣,赐名‘源氏’。

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权利地位,令自己身处险境也在所不惜,偏这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宁愿他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当皇帝。

非常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时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是能左右国家政策的重臣。

为了稳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儿结婚,有一个儿子。

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妻子。

故事其实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还有他们之间的故事。

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没有名字。

她们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颜色等等代替。

我想书可能本来就是中文写的,毕竟11世纪的时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时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还未成型。

但是非常好读,是完全的白话。

书中情人间的书信都是美妙的诗歌,让人喜欢比如‘长年遁世隐海角,此心终难舍红尘’也是我现在的心情。

我在书中看不到爱情的描写,也没有思念。

女子们的命运就象是日历,翻过去了,就不会再回头。

很多女人仅仅是源公子猎艳时的战利品,尽管只要曾经有过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会照顾她们一生,但是毕竟就要孤独终老了。

他唯一爱的只有‘紫儿’,他们相遇的时候,紫儿只有10岁,死了母亲,是亲王的女儿。

源氏见他可爱,象他母亲,也象王后,他的继母(他的心上人)就带回家抚养,天天同吃同睡,但并不侵犯她,直到她14岁。

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还是不时去找别的女人,紫儿气不过,要出家,但是不被准许,后来28岁就去世了。

公子在他死后就出了家。

以后的故事是他的儿子。

后来,我读了很多的书,还是觉得最喜欢的是这本。

可能它并不急于要评判些什么,表达些什么,什么也没有。

不可以说是爱情故事,因为没有爱情,不可以说是历史故事,它写的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可以说是传记,没有列主人公的职位,大事年纪……它什么也不是。

可是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看到这书的时候,我就买了下来。

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说,在日本非常有名。

我对它的偏爱超出任何的文学作品。

喜欢放在那里,时不时的翻一下,遐想那书中地位高贵,身有奇香,让所有人都为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应该是长什么样子?如果我能与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后被无情抛弃,也是心甘情愿。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日本拍的这小说的电视剧。

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语,惊叹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样。

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尽管是英俊,但是和我心目中可以用美丽,聪颖,谨慎,多情来形容,令后宫所有的绝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来,他还是令人失望的。

究竟怎样的俊俏,意气风发,风华绝代,但是同时又是失意,谨慎。

拥有一切,同时又一无所有。

美丽动人,但是让人觉得象仙子般超凡脱俗,心如湖水般平静。

多情而不好色,无论做什么都能让人认同,不管什么错,都可让人原谅。

让人觉得不配独自拥有的源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样的美男子,绝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觉得今生无悔了。

《源氏物语》读后感400字篇八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日本平安朝的一个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光源氏因皇帝不希望他卷入宫廷斗争因此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

故事围绕他和一系列女子的爱情展开:早先他因为得知父亲桐壶帝的宠妃藤壶长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亲桐壶更衣因此时常亲近藤壶直到长大后竟演变为对藤壶有恋慕的感情;然而藤壶毕竟是后母即使年纪只差五岁仍不能亲近因此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一般的理想女性。后来他找到了藤壶的侄女长得和她很相似便带回家中教养为心中的理想女性此女即后来的紫上。然而紫上在名份上并不是源氏的正妻在源氏的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托娶了自己的侄女即朱雀院与藤壶之妹所生的女三宫做正妻。

此举让紫上心碎而年龄跟他相差颇大的女三宫最后也与人私通生子。最后女三宫出家紫上不久病逝。源氏在经历世事后也出家为僧。曰前拜读了曰本作家紫氏部的这部名作读完以后感触良多除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异域风情和主人公与多位姣美的淑女之间缠绵的爱情使我心生向往以外其中几位女子的命运也颇有其耐人寻味之处。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或短的关系他都会供她们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们的生活。但他的最爱却是藤壶女御她既是他的继母又是他的初恋“情人”。“光源氏”的生母桐壶更衣在他年仅3岁时就在周围女人的妒忌声中忧郁病逝其父桐壶天皇又娶了与桐壶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壶女御。自此“光源氏”便把对母亲的一腔思念和爱转移到了这位继母身上。他的父亲念他自小缺少母爱嘱咐藤壶女御多多亲近他。不想这一对美丽绝伦的非亲生的母子之间在日常的耳鬓厮磨中产生了不应有的感情发生了乱伦的事情竟然还怀上了孩子。藤壶女御贵为“后妃”本应仪态万方母仪天下一时的冲动酿下了如此大祸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她怀着对天皇的愧疚之心又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运担忧日夜害怕事情败露大祸临头只得硬起心肠割舍爱情断然拒绝“光源氏”日后的求欢毅然决然疏远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对异性的爱慕和幻想是被这位继母唤醒的他始终无法将爱转移到同样高贵而美丽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壶天皇的一句“童发已承亲手束合欢双带结成无”和左大臣的“合欢朱丝绾同心只愿深红永不消”就结成了这门看起来门当户的姻缘但婚姻的红线并不能将这对美丽的人儿拴在一起身份高贵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娇撒痴承欢自己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鲜花悄悄地枯萎最后凋谢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