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4:07:47 页码:14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大全13篇)
2023-11-20 14:07:47    小编:zdfb

婚姻家庭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是由一男一女根据法律或道德经济关系建立的一种终身伴侣关系。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案例和成功故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一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二

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三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第 二 课 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板书:

赠送木雕。

课后反思。

1、 学生从老师的介绍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

2、 自己未有发开让学生读其他有关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友谊的故事。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五

理解文中部分四字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遥远的非洲看一看,一起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看老师写课题。27卖木雕的少年,“卖”是我们今天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这个字和哪个字相近?怎样区分?所以有十字头的就是“卖”,没有的就是“买”。书空,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学习词语。

1.课文已经预习了,你是怎样预习的?

2.学习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1)课文中有个词挺难读的,谁能读好它?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指名读。听说过这个瀑布吗?(知道的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绵延90多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景色十分壮观。

出示一组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

指名读。

(4)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个词课文中都是用来形容瀑布的,谁能选个词来介绍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

出示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1)谁来读?注意读四字词语两两相连。

(2)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木雕的。)。

(3)木雕是非洲古老的民间艺术,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摊点去欣赏一下。看到图片,看看你能说出词语吗?(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

(4)我们开动脑筋,把词语送到句子里。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刻得()。

填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新奇的木雕作者喜欢吗?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指名读,理解“爱不释手”,说话练习。

过度:作者这样喜爱木雕,为什么没有买呢?

三、品读课文,读好对话,,体会中非情谊。

出示对话1。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指名读。

2.读人物的话时,注意看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它能帮助我们读好人物的话。

3.诚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4.再次指名读。齐读。

5.我们看,这个句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遗憾”。谁遗憾了?“我为什么遗憾?”

指导读好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少年为什么遗憾呢?

预设:少年卖不出去象墩感到遗憾,还没有其他的原因。理解课文有个方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们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得知我是中国人,少年就感到遗憾呢?我们来看看下文,或许能找到原因:快速找到他们两第二次见面时的对话:

指名读:

出示: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的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少。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2.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和白天一摸一样的小象墩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他白天刻了一天给我刻出来的,也许是请人刻出来的,这些都是为了“我”这个中国人。

3.什么是朋友?

4.知道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吗?(图片展示)。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慰问;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修建了全长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期间,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畅言学习之感想,练习写话。

1.这篇课文中用了很多的感叹号和四字词语,今天,我们也来试着用一用。

2.仿写: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

啊!非洲的木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啊!卖木雕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4.升华感情。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六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本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然后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七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积累成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读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难句的指导。

(二)检查生字:

1、读生字,注意“琳”的读音。

2、生字组词,同学补充。相机指导课文中词的理解。

3、指导难字:

(1)难字:“恳”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丢笔画。

(2)形近字:州()宾()构()。

洲()浜()沟()。

五、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是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叙述的?(买卖木雕)。

回忆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谁能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细读课文,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自由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要求卖木雕的少年表现。

体会感受。

神态。

动作。

语言。

3、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看出卖木雕的少年很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少年要遗憾呢?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善良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个小的,可以带上飞机。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读出来。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要钱。’”你还有刚才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连连,两个不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些词句的含义)。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问少年为什么那么熟悉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穿插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给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少年的质朴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八

一、知识能力:

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二、过程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资料共享。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张贴在黑板上),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课件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2)认读生词,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三、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九

《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授课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实际,抓住卖木雕的少年与作者的两次见面,紧扣两个“遗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整个教学设计条理比较清晰。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首先,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见面”的内容时,安排了三次读的训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实现设计者的意图。我想:这与教学设计的目的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有一定的关系。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将教学环节整和一下,使之效率更高的话,整个课堂一定会更加紧凑和高效。

第二,一节课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平均用力。

因为,这样一来,重点难点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的确,一堂课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但是,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

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评价中,教师的思路跟不上时,切忌泛泛而谈,表达意思不准确。这时,可以请其他的学生谈一谈,教师迅速组织语言。

第四,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老师能够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为人师者的角度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

第五,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要有精心的安排,时间观念必须要强。

一来不影响其他教师工作的开展,二来可以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听了这节课,我想,不仅是学无止境。作为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也可以说是教无止境吧。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一

1、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俺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哆嗦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

朋友她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此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

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俺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之后,又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协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俺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出示课题,同学读题)。

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俺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同学自由读课文)。

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

(自由读,抽读,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

游览 壮观 出售 陈设 观赏。

摊点 驮着 构思 诚实 宾馆。

掏钱 犹豫 即将 晚饭 一堆。

流露 遗憾 牙齿 规范 付钱。

工艺品。

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手不释卷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

五官端正 牙齿 诚实 流露 遗憾 规范。

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不信,俺们们细细品味他之后的言行吧!请自由读8至最后自然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

9、同学自学,反馈并归纳。

10、这些言行的背后倒底反映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境呢?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还记得课文讲了“我”和黑人少年的什么事吗?(出示填空)再加上这个象墩又实在太重了。

2、一个卖木雕的少年最后却送出了木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翻开课文来一步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吧!

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去读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二、品读“遗憾”

出示第9自然段。

请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一个词语:遗憾。“遗憾”就是因某件事不能称心如愿而感到的惋惜、失望。读词。它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写谁遗憾?(少年遗憾),一次是写谁遗憾?(夫人遗憾)。

(一)、体会夫人的遗憾。

1、夫人因什么事而感到遗憾呢?

2、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到底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请谁来读,其他同学想!

(1)、哪里精美?请生说。a(构思新奇在哪儿?)人坐哪儿呢?说是坐在坐凳上,其实就好比坐在象背上,这真是构思新奇啊!再加上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简直就跟活的一样)果真精美!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词。是呀,夫人她站在少年的摊位前,看看这个,这个坐凳,瞧瞧那个,那个坐凳,再看看另外几个,哎呀,这些坐凳个个。只要是站在夫人旁边的人都看出来了,看出什么来了?(夫人非常喜欢,想买)。

评: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一点就通。

感情读得多好啊!

(3)、如此喜欢却不能带走,确实遗憾,让我们一起读出夫人的遗憾。

(二)、重点体会少年的遗憾。

那么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5-9自然段,划出少年说的话,仔细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愿意的话可以在旁边写下来。

2、交流出示少年说的三句话,引导体会少年内心的遗憾。

生:“更有礼貌”是的,更有礼貌了。请你礼貌地读读。

生:“更诚恳了”对呀,更有诚意了。那你能读得更有诚意一些吗?一起读第二句话。少年说话如此诚恳,他的心里在想什么?a(是的,非洲是个非常穷的地方,所以金钱对他来说非常地重要,卖不掉木雕,心里当然遗憾了。读遗憾句。)。

b:(非常希望夫人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师:是呀,你圆了心愿我赚了钱,多好!

c:(非常想卖掉象墩)师:是呀,非洲是个非常穷的地方,少年多想让自己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啊!

可是尽管少年再诚恳,夫人就是不买,少年心里当然有些遗憾了。读遗憾句。

会想些什么呢?这和中非两国的亲密交往有关。

4、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图文资料吧!(播放课件)注意看文字。

真是一位善良的黑人少年。读第9自然段。为了不让这个中国朋友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少年又专门为夫人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大声读读第10—15自然段。

三、感悟友好(引:做好了象墩,少年就……)。

他等了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呀,少年就一直坐在这块岩石上,等到太阳落山,等到暮色已至,等到别人都吃过晚饭出来散步了,他还是耐心地等着。

我说少年啊!你还是回去吧!你们又没互相约定,天知道等得到还是等不到?

(少年:我一定要……亲手……)。

何必呢?夫人连你姓会名谁都不知道?值得你这样等吗?

(生说)。

哎呀,多善良、多么可爱的一位黑人少年啊,我觉得你也非常善良。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来读出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吧!

2、少年还专门为夫人做什么了?(出示:这个小……却只有拳头大小。)。

同学们,此时夫人还遗憾吗?她的心情怎样?可是夫人和少年毫不相识,她到现在还不知道少年为什么对她如此友好,白送象墩呢?请谁来代替少年读出他回答夫人的一句话?(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回答一遍吧!

3、出示“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是呀,此时夫人才深深地明白了,当初少年的那丝遗憾是因为……。

少年的耐心等候是因为……。

少年的亲手赠送更是因为……。

一句“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就像一阵微风,轻轻地拂去了夫人心中的遗憾,你说夫人感动吗?假如此刻你是其他国家的游客呢?或是非洲本地的人民呢?当你们看到了少年为夫人所做的一切,你们感动吗?又会如何夸赞这位少年?请同学们先假想自己是下列其中一种身份的人物,然后写几句话夸夸这位少年吧:生写。交流。

四、升华。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的,只要心存友善,哪怕远在天涯海角,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只要我们心存友善,不只是中非,全世界的人都能成为好朋友!是呀,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之上,同一片蓝天之下,又有什么理由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呢?你们说对不对?最后让我们用夫人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积累“名不虚传、游人如织、五官端正、清晰可辨、掏钱、一模一样”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2、指名回答。

品读第一部分。

2、指名回答。

3、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和动作的语句,用心去体会,看看又能体会出什么?

4、指名回答:

5、师生配合读文。

品读第二部分。

1、自由的读一读课文剩下的部分,找到让你感动的部分体会“我”和少年当时的心情,在小组内说一说。

2、汇报。

3、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4、汇报读。

三、总结。

课文在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很多是直接表现,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写,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课后可以积累下来,相信对你的阅读和写作也会有所帮助。那么,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们走进了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凉风轻拂的夜晚,黑人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份美好,这份友谊永在我们心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