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7:24:33 页码:9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模板8篇)
2023-11-12 07:24:33    小编:zdfb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编写适合的教案。教师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评价方式和标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选教案吧!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非友谊学习资料文本打印数份。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高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图片,师简介非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旅行时,想买一个为纪念,但却因为所以放弃购买,感到很,后来,卖木雕的少年送了我,我很。

2、交流。

三、欣赏木雕,积累语言

1、故事围绕着木雕发生,那么什么是木雕?木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播放木雕图片,师简介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自己读一读课文的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并读一读。

4、交流。

用文中的词语再来形容形容图片上的这些木雕。(指导理解四字词语。)

5、小结填空。

课件出示: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四、品读言行,感悟形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二

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四

1、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俺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哆嗦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

朋友她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此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

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俺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之后,又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协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俺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出示课题,同学读题)。

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俺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同学自由读课文)。

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

(自由读,抽读,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

游览 壮观 出售 陈设 观赏。

摊点 驮着 构思 诚实 宾馆。

掏钱 犹豫 即将 晚饭 一堆。

流露 遗憾 牙齿 规范 付钱。

工艺品。

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手不释卷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

五官端正 牙齿 诚实 流露 遗憾 规范。

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不信,俺们们细细品味他之后的言行吧!请自由读8至最后自然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

9、同学自学,反馈并归纳。

10、这些言行的背后倒底反映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境呢?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五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积累成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读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难句的指导。

(二)检查生字:

1、读生字,注意“琳”的读音。

2、生字组词,同学补充。相机指导课文中词的理解。

3、指导难字:

(1)难字:“恳”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丢笔画。

(2)形近字:州()宾()构()。

洲()浜()沟()。

五、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是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叙述的?(买卖木雕)。

回忆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谁能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细读课文,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自由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要求卖木雕的少年表现。

体会感受。

神态。

动作。

语言。

3、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看出卖木雕的少年很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少年要遗憾呢?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善良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个小的,可以带上飞机。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读出来。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要钱。’”你还有刚才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连连,两个不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些词句的含义)。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问少年为什么那么熟悉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穿插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给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少年的质朴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六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八

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