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槐乡五月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4:28:30 页码:11
2023年槐乡五月教学设计(模板16篇)
2023-11-13 14:28:30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更清晰的认识。寻找合适的教练和指导,可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方法和建议。建议大家阅读一些相关的总结书籍和文章,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一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积累美。

1、自主探究感悟美。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异。我让学生们通过个体自主感悟,说说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行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点,再使学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味美。我曾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基本手段,读是综合,读是表达,把读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评价。”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欣赏着美丽动人的槐花,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静心朗读体味,通过个体领悟读、集体感受读、男女比赛读,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文的意境。

3、个性想象表达美。本篇课文对槐花的描写,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近景,让学生展开充满诗意的想象,对槐花之美进行再创造,这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对于年龄较小、较好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先让他们去感受槐乡孩子那些可贵品质,再从中去体会槐乡孩子快乐的话,这无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想,何不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做槐乡孩子的快乐呢?为此,我创设情境,让同学们一起走进槐乡,当一回槐乡孩子,说说自己在这个季节里心情怎样,都做了些什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课文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把自己投入进去。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也变得生动、形象而真切。

整个环节的交流给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间,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理解了“请吃槐花饭,赠送槐花蜜,用槐花装扮自己,享受槐花香”等等这些都是槐乡孩子快乐的一种表达。

如果说我设计“飘香季节”时注重的是一种静的美,让学生去感受;那么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则是让孩子们动起来,让孩子在欢笑中去体验美,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特别是本篇课文,文字格外优美。如文中一系列的叠词——白生生、白茫茫、喜盈盈、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再如文中有不少对偶句,像“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这些句子的妙用,浓化了情境的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积累。为此,我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通过自己范背,再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几句,也可以是一句,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同学参与的机会,有可快速地测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另外,我在设计作业时,也是针对了本文的特点,让学生或讲、或写、或画,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方法,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也有较好的体现。

文档为doc格式。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二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第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槐花与孩子这两部分来表达对五月的槐乡的赞美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正值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出示,学生讲,教师板书槐花与孩子,学生齐读这句话。)。想不想跟随老师再次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想)。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提示学生坐端正)。

二、欣赏槐花飘香。

师:来到槐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出示,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的槐花怎么样?(很多)。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

师:能读出槐花的多吗?(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读。)。

师:槐花除了数量多,它的颜色还很(白)。是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似瑞雪初降,白茫茫等处看出来的。

师:真不错,能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体会,这个学习方法很好。能读出槐花的白吗?(学生读,教师评议后,再带领大家读。)。

师:是的,槐乡的槐花是花多色白。(板书:花多色白)。

师:你们看这些槐花,有的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出示图);有的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瓣儿。(出示图)。

师:同学们两个句,老师觉得很有意思。句子中分别用了“像“和“如”。(出示像、如)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就是好像)。

师:真聪明,作者把槐花比作了圆球和小瓣儿。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像”与“如”在这里是比喻词,像这样的比喻词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刚刚学到的“似”就是的。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样是槐花,为什么作者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呢?

生:因为花的姿态不同。

师:是的,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样子。还有呢?

生:他看的位置不同。

师:看的位置有近有远,有的看的是一朵,有的看的是一串。所以就比作了不同的事物。看来只要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槐花的姿态还远不至这些,你们会不会观察,(会)敢不敢想象。(敢)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看看这里的槐花都像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比如像鞭炮、像葡萄、像贝壳等。)。

师:你的大胆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槐花的千姿百态(花形不一)。能响亮地读出这段话吗?(学生读句子)。

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开心、高兴)能带着这份心情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这次老师的要求可要提高了,不光要读得响亮,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相信你能做到的。(学生再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想读,(指名读,及时评议。)。

师:(选一位读得好的学生)请你读读这段话。(出示:嗡嗡嗡……香海中了。)。

师:槐花不仅花多色白、花形不一,还(很香),能找到文中描写花香的词语吗?(指名学生说。)。

生:清香是有一点儿香,醇香是(学生讲不出。)。

师:是很难说出来,只能闻出来。

生:我觉得清香是有点儿香,浓香是香味十分浓。

师:是的,这是一种感觉,我们能感觉到它们香的程度不同就可以了。

生:浸。你猜出来了,说明你也喜欢这个字,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还有谁要来说?(学生说,只要合理就行。)。

生:“浸”就是包围的意思。

师:这个字作者用得好,你们理解得更好,你们真会读书。整个槐乡都被槐花的香气包围住了,浸在香海中,真是心旷神怡,如痴如醉,谁来如痴如醉地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文,评议。)。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槐花的芳香四溢,读出了槐花的香气扑鼻。五月,洋槐开花了,那么多,那么美,那么香,吸引蜜蜂来采蜜,吸引孩子摘槐花。

师:(出示嗡嗡嗡……满足)这两句话老师是这样排列的,你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这样排列很美。

师:很像一首诗,“嗡嗡嗡”对“啪啪啪”,“小蜜蜂”对“孩子们”,“白生生的槐花”对“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的节奏相同,读的时候要掌握好节奏。读有勇气来读读这首小诗。(生读,给予鼓励。)。

师:孩子们跑来干什么?(采槐花)你们采过槐花没有?(没有)采槐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爬到槐树上才行。槐乡的孩子不光会采槐花,而且还能做出香喷喷的槐花饭。真是勤劳能干。(板书)。

三、感受槐乡孩子。

师:槐乡的孩子除了勤劳能干,还有哪些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同学读读课文的2、3小节。(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读得真是认真,仿佛自己就是槐乡的孩子了,谁来讲讲在洋槐开花的季节里,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指名学生发言)。

生:我请大家到家里作客。

师:说说你是怎样招待客人的。(生读相关课文)真是热情好客呀!(板书)。

我们也来招待一下远到的客人。(出示填空,齐读)。

师: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小小子又是怎么做的,小小子是当地的方言,其实就是小男孩儿。

师:请这位俊俏的小姑娘讲讲。(指名一女生回答)。

师:这里为什么不用走,而用飘呢?(因为走得快,走得轻,所以用飘,说明心情快乐。)。

师:再请这位可爱的小小子谈谈。(指名一男生回答)。

师:“大大咧咧”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大大方方)。

师:在五月的槐乡,姑娘们因为快乐,所以脚步变得轻快,小小子们因为快乐,所以大大咧咧,自由自在。槐乡的孩子是淳朴可爱的。(板书)让我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学生读文)。

四、总结。

师: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让人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最最淳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槐乡的景美人更美。难怪他会从心底里感叹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花多色白。

槐花花形不一景美。

花香味浓。

勤劳能干。

孩子热情好客人也美。

淳朴可爱。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四会生词10个,二会生词10个。

2、品读第一小节,体会作者的用词技巧。

3、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优秀生能基本能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揭题:槐乡五月,学生读题。

二、检查预习。

1、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课外预习,不知道大家是否功夫到家,我来抽查一下。

2、出示四会生词,查读,理解三个动词(指导学生表演理解)。

3、出示二会生词,查读,要求读准字音。

4、查读课文。

三、初步理清课文结构。

1、同学们快速扫读全文,这四小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2、出示最后一小节。

(1)学生齐读,思考:这一小节讲了几个意思?

(2)哪几小节写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几小节写了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3、教师小结。

四、品读第一小节。

1、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文章的第一小节。板书:槐花飘香。

2、

3、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

4、

文中哪几句写了槐花多?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你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了槐花的多?为什么?(重点讲解:瑞雪初降)。

5、引导学生品读槐花美,出示:有的槐花……有的槐花……。

(细细地读一读,你觉得作者哪个词用得最巧妙,写出了槐花的美?)。

6、

引导学生品读槐花香的语句,出示文中语句:中午……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指导学生品味“浸”、“香气扑鼻”)。

7、我们一起体会到了槐花的多、美、香,你们能读好这一小节吗?情读第一节。

8、

9、出示槐花图片,引导学生配上文中语句。

10、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流利背诵第一小节。

2、自学生字词,完成描红,下节课交流。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四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满树的槐花就已让人沉醉,难怪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深深的赞叹——(出示结尾,引读)。

(一)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选一句说说。

(1)“中午,桌上就摆出……香海中了。”

指名读,说。

还有谁找的是这句,谁来补充。(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浸……)。

(2)“在洋槐开花……不想回家。”

指名读,说。(抓熏醉,傻呼呼,不想回家)。

说的很好,你现在就是那外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能读出来吗?

教师:飘香的季节,使外乡的孩子都沉醉了。

(3)第三节指名读,说,补充说。

教师:在这飘香的季节,花香不仅扑鼻,更香入孩子的嘴里,可真有口福啊!

(二)可是,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自读课文,画词句,全班交流:我们在这槐乡五月里,为什么而快乐呢?

1、采花之乐指名读,说,补充。

“啪啪啪……”脚步的轻快体现孩子心情的愉快。

“喜盈盈的满足”为什么满足呢?板书:采花。

谁踏着轻快的脚步来采花?指名读。

2、送花之乐自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快乐?

教师: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这绝美的风景,这甜甜的槐花蜜,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真让人流连忘返。

3、戴花之乐吃花之乐。

(1)小姑娘读说。

当你带着槐花,有什么感受?(脚步轻盈,香气随你而飘,高兴得似乎飘起来)教师点出“飘”

(2)男孩子呢?(大大咧咧,不时,塞上一把)。

男孩子们,想吃吗?通过想象去读,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槐花的美味。男生读。

4、小结。

(1)教师:除了能够采花,送花,戴花,吃花以外,看到美丽的槐花,闻到扑鼻的花香,你们也同样感受到快乐。

在五月的槐乡,槐花盛开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感到(),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个问题解决了吗?(3)学到这,你们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可爱,热情好客,勤劳)。

教师:五月,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五月,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可爱,使得槐乡人情味十足,花香显得更加浓郁。

3、小结板书: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更甜了我们的生活,槐乡五月,不仅花美,这里的人更美;不仅槐花香味浓郁,这里的人情味更浓。难怪作者如此喜爱槐乡,让我们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齐读。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使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让它也变成游人的季节。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以五月请到槐乡来为主题邀请书;

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

设计欢迎标语。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五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槐树吗?见过槐花吗?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栽着槐树,因此人们也把这里叫做槐乡。五月里,洋槐开花了,大地一片白茫茫,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我们赶快去槐乡看看吧!

二、学习第一节。

1、读读第一节,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各自自学。指名回答。

3、看到了什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多,白,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这句话告诉我们槐花的形态美。

4、“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a、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槐花的姿态的?打比方。不打比方行不行?为什么?

b、那你会用比方吗?请你也用上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图上的槐花。想不想试试看?

c、指名说。

d、同学们和作者一起将这槐乡描绘得如在目、如临鼻端。这么美,这么多的槐花,你能不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形容呢?出示: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粉妆玉砌、洁白无暇、溢彩流芳。

5、听到了什么?“啪啪啪……”?他们的心情如何?读出来。

6、闻到了什么?“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语是写“香”的呢?(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海)“香海”并不是指海,而是指到处都是香味。你还知道类似的词语吗?(花海、林海……)还有一个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花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很浓很浓。(生:浸)师:整个槐乡到处洋溢着香气,香味的浓,浓得不但鼻子闻得到,好象身体也能感受到,手能摸得到,眼睛能看到一样。

7、师: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里。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与香。

三、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欣赏着槐花的美,闻着槐花的香,再让我们去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吧!

1、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3、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画面在小组里和同伴交流一下,可以读、说或演。

4、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朗读感悟。

(1)、走进槐乡被熏醉(槐花实在是太香了。)。

(2)、吃槐花饭(多香的槐花,多可爱的孩子呀!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哪位小厨师再来介绍一下?槐乡的孩子多好客、多能干啊!板书:好客能干)。

(3)、临走前的礼品(热情好客)。

(4)、俊俏的小姑娘(人怎么会“飘”呢?动作演示:衣襟上别着发辫上戴着)。

(5)、生吃槐花的小小子(大大咧咧、小小子生吃槐花确是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5、师:五月,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6、出示:槐乡的孩子真!。(结合课文内容说话)。

四、第四小节总结全文。

五月,洋槐开花了,那朵朵花儿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粉妆玉砌、洁白无暇、溢彩流芳、沁人心脾。对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五、延伸:

1、你知道吗?槐花不仅可以吃,比如做槐花饭,还可以做槐花糕、槐花糯米粥、槐花燉蛋,还可以提取芳香油,还是一味中药呢!槐花有降血压、预防中风的特殊功效,还能治疗便血、尿血、痔血等血热病症。不仅槐花可以食用,槐树的嫩叶也可以食用。不仅槐花有用,槐花谢了之后结成的种子,可以做肥皂、油漆……想了解更多吗?请阅读补充阅读。请到图书馆里去查找更多的资料,了解槐树吧!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习欣赏。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体会槐乡五月独特的美景,感受槐乡孩子的活泼可爱、热情好客。

多媒体课件。

1、指名4位学生背诵。

2、评价,小结。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昨天,我们初步学习课文《槐乡五月》,(指读课题),课文最后这样说,引读:五月,是——是——,[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再次去领略五月槐乡那特有的美丽。

1、学生读,指名说[板书:美香……]。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第一小节,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槐花的香、美的特点,并在相关语句后面注明,并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与大家一起交流。

3、学生自主读、学、划。

4、交流: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出示画面字幕)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山坡上,小溪边,都是槐树,槐花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大雪,景色壮观)。

还有所见略同的吗?

景美,你描绘得更美,你们喜欢这一句吗?指名读。喜欢的一起读。

去字幕:“槐乡的…似…”现在,你还会吗?试试看,练背,齐背。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出示画面,字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槐花很美,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很漂亮,我喜欢。)。

看画面,哪儿是远看,哪儿是近看?

听了大家的描述,这槐花真是美极了。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去字幕)让我们把画面永流脑海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还有谁喜欢的?(3个)指名读、齐读。

大家想一想,还有谁也会被槐花吸引来了呢?你能不能仿照这样的句子也来描述一下?(自由动脑,同桌练说,指名说)。

(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出示画面,出字幕):你看,这一句后面有个省略号,你懂吗?(说明槐花饭香,并且有多种香味。)。

那请大家想一想,槐花饭还会有哪些味道?

那就让一、二两组来读一读,感受槐花饭那浓浓的香味。(齐读。)这香味一个比一个浓,我的口水都要掉下来了。三、四两组也来感受一下。

不仅槐花饭香,就连风打的旋儿……(引读,齐读)。

小结:此时的槐乡,四处都是树,满眼都是花,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芳香,人浮在香气里,香气也浸入每个人的心里。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这怎么不让每一位走进槐乡的人陶醉呢?找找书中那一句是说小朋友被陶醉了。(指名读)。

真醉?(不是,是被花香熏醉了)齐读这一句。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2、3小节,相信槐乡的孩子一定会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说说在你的印象中槐乡的孩子是怎样的?

3、交流:

(1)好客[板书:好客]。

第2自然段第2、5句,指名读。

相机追问:槐花饭怎么做?怎么吃的?(指名说)槐花饭还很讲究吃法呢。

吃咸的……,吃甜的……。

是啊,这就是好客的槐乡孩子。

(2)俊俏。

第3自然段第2句,说理由。

出示画面:是“飘”字,你找得真准,你能读好它吗?这一飘字,真有味道,飘出了小姑娘的轻盈,欢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活泼可爱。

第3自然段第3句,说理由。

女孩子用白生生的槐花打扮自己;那小小子呢?

你能通过读把小小子大大咧咧吃槐花的样子表现出来吗?哪个小小子再来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槐花使小姑娘更俊俏了。小小子更活泼可爱了。请女同学读描写小姑娘的部分,男同学读写小小子的部分。

小结:从你们的读书中,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槐乡孩子们那俊俏可爱的身影。所以说五月的槐乡真是——孩子们的季节(指板书说)。

1、今天,我们步入槐乡,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好客热情,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都让我们深深陶醉。作者肯定也陶醉了,所以,他才会在课文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五月,是——,是——。

2、槐乡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就要告别槐乡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答)。

师述: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长期作业:槐乡美,我们的常州也美,我们的祖国处处山青水秀,到处有迷人的景色。作为常州市民的一员,你最想把哪处美景介绍给大家,请大家先思考,还可以实地去感受一下,周五下午的语文课我们来交流,并试着仿照这篇课文写一篇小作。

短期作业:(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背熟课文,签字。

板书:

香美白多……飘香的季节。

好客俊俏可爱……孩子的季节。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七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两课时。

录音机、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槐乡五月。(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槐”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生字新词的意思。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指点学生要读准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词。

(5)听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地方,先读给同座的同学听,再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能读出感情。

7.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八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和直观的教学资源,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槐花的特点。

课前谈话:你喜欢去哪里旅游?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们一般去旅游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有一种旅游,我们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我们一样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我把它叫做——“文字之旅”。今天我们就去作一次这样的旅游。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旅游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学生交流:照相机等等)

板块二:读、品、悟,走进五月的槐乡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随着这段文字,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有照相机,你会拍下哪个镜头呢?”

学生交流(据学生的交流,随着“喀嚓”一声,一幅图,一段文字就出现在屏幕上)。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交流读拍下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2、你为什么拍下这张照片,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3、学生交流(花多)。你从哪里感受到?学生交流(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群山图)

这里有两个词语。(出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和坡同学们都知道,洼是槐乡那里低下去的地方,岗是槐乡那儿低矮的小山或土坡。作者没有说山、洼、坡、岗,而说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是槐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槐花可真多呀)板书:多:茫茫一片。你从这话中还感受到槐花怎么样?(板书:白:瑞雪初降)

那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槐花的多、白。

欣赏槐花图。诵读句子,加上动作。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交流读拍下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2、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多么可爱呀,远看就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就像——“维吾乐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子”。板书:圆球、辫子让我们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谁再来读读。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4、(点出“抱”)大家看,一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5、指名交流。

6、点拨: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写出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谁再来读,读得更美些。

7、不同的比喻写出了槐花不同形态的美,(课件出示)引读:有的是“抱在一起”的,作者想到了……;有的是“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的,作者想到了……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都是那样的美。谁再来读这个句子。

读得更美些?(指名读)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槐花,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一起来背:——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九

1、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水乡歌》,今天我们一起去槐乡。

板书:槐乡。

2、课题中的“槐”指的是洋槐。(出示图,简介)。

3、补全课题,读。

1、槐乡的五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配乐范读全文。

2、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槐乡五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指名谈初步感受)。

3、过渡:才听老师读了一遍就有了这么多感受,相信自己读会有更多的感受。

检查预习,出示长句子,练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5、学生读,相机正音。

出示词,读。

6、读到这里,你对槐乡五月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7、课文哪一句最能概括你现在的感受?(出示最后一句,读)。

(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几小节说的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你从哪里感受到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段中句子,指导朗读:

1)、“嗡嗡嗡……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就像一首诗,就是一首诗。

齐读。

2)、体会槐花的香。

第一小节中有哪些表示“香”的词?(板:香)。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读三个表示“香”的词。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教师小结,再读。)。

3)、“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对“浸”字你理解了吗?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谁再来读一读?老师来读读好吗?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清香醇香浓香香海。

指名读,齐读。

4)“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板:多)。

从哪儿感受到花开得多?

出示词语,齐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多?

同学们,站在树下,我仰头张望,槐花开得真多呀——引读。

除了多,还感受到什么?(板:美)从哪儿感受到的?

3、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槐花呀?(出示影像,配乐)。

4、模仿书中句子“有的槐花,像。”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5、难怪作者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槐花的美吧!

配乐齐读第一小节。

1、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很有特点。出示:

槐乡槐花洋槐槐树。

清香醇香浓香香海。

白茫茫香喷喷甜丝丝。

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齐读。

2、还记得《水乡歌》吗?

齐背。

3、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也来编一首槐乡歌,老师这里有三段,你可以选一段,用上刚才的词语。

出示:槐乡什么多?槐乡什么美?槐乡什么香?

配乐,学生自由完成创编。

4、交流,点评。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槐乡,走进农家孩子的世界。

板书:

飘香的季节多美香。

孩子的季节。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多媒体课件。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师表情描述槐乡的美景。

2、学生轻读课文第一小节。

汇报交流感受。鼓励体会不同的感受。

3、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美和香的特点的?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4、赏词析句感受槐花美。

(1)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像描述。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一读。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分行显示)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创作。

小组派代表汇报创作的诗句。

5、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板书)。

6、齐读第一节,感受槐花飘香的美景。

1、学生自读课文2、3小节,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在槐乡你看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最意思的镜头。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

哪个同学也觉得这个镜头有意思?读一读。

作者写错了吧?人怎么会飘呢?

赏“飘”

(3)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出来?

小结: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是槐乡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让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服;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现场分小组设计欢迎标语。

交流汇报。

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接满。

天美白多香飘香的季节树。

香白。

气花。

荡遮。

天好客俊俏口福孩子的季节望。

来眼。

《槐乡五月》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自主品味悟诗韵。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位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4、个性创作表诗意。

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不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读出滋味,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创造和表达。如教学中教师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意境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度创造。

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教学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议议,攫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进行汇报。“槐乡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生吃槐花,游客被槐香熏醉倒在树下”等等这些都成为槐乡独特的风景。槐乡孩子拉着游客吃槐花饭,临别赠送槐花酒等,都可以读出槐乡孩子的热情。

整个环节,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欣赏,感悟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的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策划槐花节的活动水到渠成,教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游人,带领孩子共同策划令人神往的槐花节。这个创意,由语文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了课外,邀请函、欢迎标语、广告词的设计,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对槐乡服饰、槐乡美食、槐乡习俗、槐乡地理环境等的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研究槐乡、热爱槐乡的情感,孩子们在对槐花节的策划中进一步品味槐乡文化之浓烈,感受槐乡意境之悠远。以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探索,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一个课题的研究,这正是本课教学的更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一

1、精读课文,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2、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重点句,质疑: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怎么解决自己的疑问?

三、自由读第一小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自己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并说说最喜欢读的理由。

1、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2、讨论: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

3、在这美妙的文字中。

4、你最喜欢读哪一句?

(第二句: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形象地写出了槐花开得又多又白,美丽无比。

第三句: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又远及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不同的形态美,

第五句:“劈啪啪”……猜猜,劈啪啪是什么声音?能想象省略号里省略的孩子的话语吗?

第六句:中午,桌上……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写出了槐花的香气袭人。

第七句: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也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槐花香。)。

说到槐花香,槐花饭好吃,第二小节作了更生动细致的描绘呢!走,我们去看蓝被香气熏醉的孩子!

四、精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一句。

3、真象个小厨师,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下了,等我们这的槐花开了,你一定要做给我们吃哦!

4、第二小节除了写槐花香醉人,槐花饭馋人,还写了什么?

用下列句式说话:槐乡的孩子真——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你离开槐香,他们还会————————。

四、五月,槐花开了,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

1、女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引读第二句)。

2、男同学们,让我们象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引读第三句)。

3、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作者说五月属于飘香的槐花,属于槐乡的孩子了吧。

4、槐花,还可制药,有止血利尿的功效呢。

5、槐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我国很多地方因为有美丽的槐花,成为闻名于世的风景区呢。(看资料)。

6、槐花多,自然槐乡的孩子也多啊,他们走出槐乡,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依然无法忘记记忆中开得最灿烂的槐花,他们用各种文字,用音乐写下他们的怀念,让我们来读读吧。

六、这节课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七、作业: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并加以评析。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和直观的教学资源,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槐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喜欢去哪里旅游?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们一般去旅游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有一种旅游,我们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我们一样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我把它叫做——“文字之旅”。今天我们就去作一次这样的旅游。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旅游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学生交流:照相机等等)。

板块二:读、品、悟,走进五月的槐乡。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随着这段文字,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有照相机,你会拍下哪个镜头呢?”

学生交流(据学生的交流,随着“喀嚓”一声,一幅图,一段文字就出现在屏幕上)。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交流读拍下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2、你为什么拍下这张照片,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3、学生交流(花多)。你从哪里感受到?学生交流(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群山图)。

这里有两个词语。(出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和坡同学们都知道,洼是槐乡那里低下去的地方,岗是槐乡那儿低矮的小山或土坡。作者没有说山、洼、坡、岗,而说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是槐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槐花可真多呀)板书:多:茫茫一片。你从这话中还感受到槐花怎么样?(板书:白:瑞雪初降)。

那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槐花的多、白。

欣赏槐花图。诵读句子,加上动作。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交流读拍下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文字。

2、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多么可爱呀,远看就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就像——“维吾乐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子”。板书:圆球、辫子让我们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谁再来读读。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4、(点出“抱”)大家看,一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5、指名交流。

6、点拨: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写出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谁再来读,读得更美些。

7、不同的比喻写出了槐花不同形态的美,(课件出示)引读:有的是“抱在一起”的,作者想到了……;有的是“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的,作者想到了……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都是那样的美。谁再来读这个句子。

读得更美些?(指名读)。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槐花,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一起来背:——。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

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四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积累美。

1、自主探究感悟美。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异。我让学生们通过个体自主感悟,说说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行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点,再使学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味美。我曾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基本手段,读是综合,读是表达,把读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评价。”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欣赏着美丽动人的槐花,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静心朗读体味,通过个体领悟读、集体感受读、男女比赛读,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文的意境。

3、个性想象表达美。本篇课文对槐花的描写,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近景,让学生展开充满诗意的想象,对槐花之美进行再创造,这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对于年龄较小、较好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先让他们去感受槐乡孩子那些可贵品质,再从中去体会槐乡孩子快乐的话,这无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想,何不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做槐乡孩子的快乐呢?为此,我创设情境,让同学们一起走进槐乡,当一回槐乡孩子,说说自己在这个季节里心情怎样,都做了些什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课文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把自己投入进去。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也变得生动、形象而真切。

整个环节的交流给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间,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理解了“请吃槐花饭,赠送槐花蜜,用槐花装扮自己,享受槐花香”等等这些都是槐乡孩子快乐的一种表达。

如果说我设计“飘香季节”时注重的是一种静的美,让学生去感受;那么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则是让孩子们动起来,让孩子在欢笑中去体验美,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特别是本篇课文,文字格外优美。如文中一系列的叠词——白生生、白茫茫、喜盈盈、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再如文中有不少对偶句,像“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这些句子的妙用,浓化了情境的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积累。为此,我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通过自己范背,再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几句,也可以是一句,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同学参与的机会,有可快速地测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另外,我在设计作业时,也是针对了本文的特点,让学生或讲、或写、或画,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方法,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也有较好的体现。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满树的槐花就已让人沉醉,难怪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深深的赞叹――(出示结尾,引读)。

二、品读课文。

(一)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选一句说说。

(1)“中午,桌上就摆出……香海中了。”

指名读,说。

还有谁找的是这句,谁来补充。(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浸……)。

(2)“在洋槐开花……不想回家。”

指名读,说。(抓熏醉,傻呼呼,不想回家)。

说的很好,你现在就是那外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能读出来吗?

教师:飘香的季节,使外乡的孩子都沉醉了。

(3)第三节指名读,说,补充说。

教师:在这飘香的季节,花香不仅扑鼻,更香入孩子的嘴里,可真有口福啊!

(二)可是,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自读课文,画词句,全班交流:我们在这槐乡五月里,为什么而快乐呢?

1、采花之乐指名读,说,补充。

“啪啪啪……”脚步的轻快体现孩子心情的愉快。

“喜盈盈的满足”为什么满足呢?板书:采花。

谁踏着轻快的脚步来采花?指名读。

2、送花之乐自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快乐?

(1)多么香甜美味的槐花饭啊!作为槐乡的孩子,你受到如此热情的招待,还想回家吗?

教师: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这绝美的风景,这甜甜的槐花蜜,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真让人流连忘返。

3、戴花之乐吃花之乐。

(1)小姑娘读说。

当你带着槐花,有什么感受?(脚步轻盈,香气随你而飘,高兴得似乎飘起来)教师点出“飘”

(2)男孩子呢?(大大咧咧,不时,塞上一把)。

男孩子们,想吃吗?通过想象去读,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槐花的美味。男生读。

4、小结。

(1)教师:除了能够采花,送花,戴花,吃花以外,看到美丽的槐花,闻到扑鼻的花香,你们也同样感受到快乐。

在五月的槐乡,槐花盛开的时候,槐乡的孩子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感到(),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个问题解决了吗?(3)学到这,你们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可爱,热情好客,勤劳)。

教师:五月,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五月,槐花盛开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勤劳可爱,使得槐乡人情味十足,花香显得更加浓郁。

3、小结板书: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更甜了我们的生活,槐乡五月,不仅花美,这里的人更美;不仅槐花香味浓郁,这里的人情味更浓。难怪作者如此喜爱槐乡,让我们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齐读。

三、总结全文。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使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让它也变成游人的季节。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以五月请到槐乡来为主题邀请书;

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

设计欢迎标语。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月槐乡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皆自然地生发开去。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板书)大家想去那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完成板书)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听录音读课文。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指导写字。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评议。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一节,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最喜欢读的话,并说说最喜欢读的理由。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1、讨论:(任意选择地去读)。

(第二句: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形象地写了槐花开得多又白,美丽无比。

第三句: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又远及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不同的形态美,

第五句:“啪啪啪”……猜猜,这是什么声音?能想象省略号里省略的孩子的话语吗?

第六句:中午,桌上……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写出了槐花的香气袭人。

第七句: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也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夸张手法写槐花香。

说到槐花香,槐花饭好吃,第二小节作了更生动细致的描绘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槐花飘香。

花多色白。

花形不一。

花香味甜。

花美。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准备好课件、板书。

一、复习导入。

1、师: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上节课,老师带小朋友们走进了槐乡,见到了美丽的槐花,到底那是怎样的美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课件—复习第一小节,引导背诵第一小节)。

2、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也是孩子们的季节。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随机学第二或者第三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教师扮演客人:小朋友,你为什么躺在这儿不想回家呢?

师:好,我们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槐花香醉了小朋友们,那么槐乡的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

2、过渡:这个时候槐乡的孩子看到了,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的吃上一顿槐花饭。

先让孩子们表演,再出示: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指名读、齐读)。

师:真象个小厨师,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下了,等我们这的槐花开了,你一定要做给我们吃哦!谁再来做小厨师?(指名读,)好,我们一起来做小厨师!(齐读)。

出示: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指导朗读(从你的读声中老师感受到槐乡孩子的热情)这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呀!

(课件重置,重复第二小节的内容。)。

三、学习第三节。

师生交流:引导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读,让孩子自己从读中体会和发现。

小姑娘们都用槐花装扮着自己使自己更俊俏了,她们是怎样装扮自己的呢?

出示:小姑娘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点出两个动词)。

里面有一个字用得很好,你能找到吗?小姑娘有了槐花的装点,变得更俊俏了,她们心里真快乐呀,连走路都是那么轻盈,她们沉浸在香海中,就像一朵云飘起来了。槐乡的小姑娘用槐花把自己装扮得更加美丽,这真是小姑娘的季节呀!

师:为什么小小子也这么高兴?

他们口袋里装着槐花,手上拿着槐花,还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槐乡的小小子们装着、拿着、吃着槐花,快乐极了,真是孩子们的季节呀!

师:学习了这么多,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淳朴可爱)。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槐花让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让小小子们大饱口福,五月,真是孩子的季节呀!

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五月,他让槐乡的孩子变得勤劳能干,让槐乡的孩子懂得热情、好客,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

清亮清亮:好,是abab结构的词,你还会说出这样结构的词吗?用它来说句话。

山山洼洼:好,是aabb结构的词,你还会说出这样结构的词吗?用它来说句话。

师:孩子们,你们说槐乡五月美吗?真美!你看,课文写得多美,让我们找出最喜爱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好,开始!

板书:

槐花飘香的季节孩子们的季节。

花多色白勤劳能干。

花形可爱热情好客。

花香味甜纯朴可爱。

花美人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