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学日语论文(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6:47:34 页码:13
2023年学日语论文(模板19篇)
2023-11-13 16:47:34    小编:zd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成果。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确的观察。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能会找到一些启示和思考的点,希望对你写好一篇总结有所帮助。

学日语论文篇一

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相互投资日益繁盛。我国与日本的经济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面对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如何和日本人成功交流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学习掌握商务礼仪以便更好地和日本人沟通更是难中之难。本文以“鞠躬”和“握手”为中心,通过中日商务礼仪对比,试着给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商务礼仪握手鞠躬。

1.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异同,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我们与日本人交流或在日资公司工作,应该本着“入乡随俗”的准则,尊重并应用好商务礼仪,不论对从事中日交流的人员,还是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日语系毕业生来说,都是联系到能否胜任工作的大问题。事实证明:通晓中日两国商务礼仪和规范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和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商务礼仪如此重要呢?那是因为商务礼仪有三个影响。第一,商务礼仪是处理人际联系的润滑剂;第二,商务礼仪关联到公司形象和业绩的提高;第三,商务礼仪能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商务礼仪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常识,只有掌握并应用好它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成为职场上的商务型人才。

2.日本人的礼节―鞠躬。

鞠躬礼源于中国先秦时代,两人相见,弯腰曲身待之,是为鞠躬礼。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同时,见面鞠躬作为日本特色的礼节,也是日本公司中最常见的'礼节之一。在商务场合,鞠躬有三种方式:

(1)颔首(轻微点头、倾斜角度是15°)。

这是程度较轻的鞠躬方式,基本用于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时、跟上级或客人擦身而过时等。

(2)中礼(通常鞠躬、倾斜角度是30°)。

这种鞠躬是迎送客人、拜访客户时等常用的鞠躬方式。

(3)敬礼(郑重鞠躬、倾斜角度是45°)。

此种一般为程度最重的鞠躬,一般用于接待地位较高的人或道歉时,也可用在成人式、婚丧节日以及表示感谢时。

当然,若有必要,也有行九十度鞠躬礼的时候,例如深刻道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乞求对方原谅时可行此礼。

同时在行鞠躬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到两人上半身要向前倾斜来行礼,因为要空出合适的距离,以免撞头。

(2)身子首先挺直,抬头,注视对方眼睛。

(3)双腿合拢,脚尖稍分开呈v字型站定。

(4)鞠躬时,女士将手交叉放在身前,男士可垂直贴在裤子两侧。

(5)腰部以上,上半身迅速倾下,俯身稍等片刻,日语毕业论文,再慢慢抬起上身,以表示郑重。

同时,若能先说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寒暄语,然后再鞠一躬,贯彻这种“先语后礼”的鞠躬方式能给人以特别有礼貌的印象。

3.中国人的礼节―握手。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是握手。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其实,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深入,日本人在会在社交场合上施握手礼。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那么握手礼仪有哪些讲究呢?

(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无论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都必须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对方的手,除了联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日语论文,也可较长时间的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只有在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尤其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时,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以免造成对方尴尬。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

(5)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也不要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更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6)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要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

(7)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如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握手的又有哪些禁忌呢?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和他人握手。

(2)不要交叉握手,即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是被允许的。若因为天气寒冷双方都戴手套时,可先说句“对不起”再戴着手套握手。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手里拿着东西。

(5)不能坐着和对方握手,这样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6)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正确的握手是上下抖动,不是左右摆动。

(7)与对方握手后不要立即拿出手帕或纸巾擦拭手心,哪怕握手时因汗水而变湿也不要立即擦拭,以避免对方怀疑自己被嫌弃的误会发生。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握手礼还是日本的鞠躬礼都有各自的标准规范,在商务场合要根据当时的氛围选择合适的礼仪方式,并按照礼仪标准规范行正确的礼仪。

参考文献。

[1]高田拓,顾春。日本商务礼仪[m]。华东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

[2]杨学江。日本商务礼仪[m]。上海交通学院出版社,2017。

学日语论文篇二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及基本要求。

日语专业主要是以为外事、新闻、教育、旅游、经贸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高素质日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密切相关。

选题应集中在语言学、语法、日本文学、翻译、教学法、中日文化比较等领域。

毕业论文必须用日语撰写,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应尽可能多的反映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毕业论文包括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资料袋、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原件、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及软盘等。

毕业论文封面、论文纸、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均为16开打印纸,学校统一模板格式。

毕业论文资料袋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

四、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范围(语言、文学、文化、社会问题、日本文学、经济、贸易、科技、社会生活等),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

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每位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

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的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

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

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

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纪录,客观公正地评分。

(一)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三)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无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观点;。

(四)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无明显失误,修辞错误率控制在2%。

通过阅读文献等各种资料也能够找到论文主题,对论文主题犹豫不决的不妨先通过搜寻资料再做确定。

通过opac等各种检索系统可以搜索到很多资料,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通过阅读搜寻到的资料和资料后的参考文献,检索主题相关的资料,还可以看看相关学会、研讨会的草稿集和论文集。

阅读论文一开始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不妨可以先看看简单的草稿集或书籍。

一旦发现想写的主题,不妨再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想或无知,在主题判断上仍有不足,寻求朋友和老师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议论商讨得出简单明了的论文标题,那么需要研究的论文大纲(需要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问题、对结论的设想、如何调查)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一步作为论文序言的基础,决定了论文大纲的制作。

)论文标题不能太宽泛,应该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锁定主题,这一点也许比想象得还困难,中途研究方向和主题也常常发生改变。

由于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在5月份确定,所以在考虑论文题目时最好留点修改空间,稍微模糊一些的题目更安全。

学日语论文篇三

摘要:大学在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同时,逐渐陷入自我迷失和本体危机之中。对此,唐纳德·肯尼迪从学术责任的角度认为大学应坚守其核心价值观来积极应对社会提出的各种挑战。他提出,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体两面”,学术使命与社会服务并行不悖,学术与人格有机统一。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思想对于消解大学危机、恢复大学使命、树立大学自信心以及实现大学的价值追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现代大学;学术责任;学术自由;大学教师:唐纳德·肯尼迪。

一、现代大学的自我迷失与本体危机。

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其职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从最初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机构,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创办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功能,再到20世纪提出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当前被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大学职能的演变,说到底是大学对时代和社会变化的回应。随着大学职能的发展和演变,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也由此展开。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社会的期待、压力、挑战和诱惑,大学对其社会服务职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失去了自我,并面临着严重的本体危机。其实,这是大学面对时代和社会变化作出回应时所处的两难困境,即大学的需要和价值追求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为此,我们需要寻求切入点,找寻大学的合理性和应对之道,为处于迷失和危机之中的大学寻找身份认同。

大学存在的合理性,不仅建立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必须以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为支撑。偏离了价值追求,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要受到质疑。因此,大学的本体危机与其说是在大学与社会之间xxx时所产生的大学对社会的不适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对大学的质疑和不信任,倒不如说是大学自身所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所谓大学自我认同的危机,乃是指大学丧失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普适性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学术性组织,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拓展知识、发展学术、追求真理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由于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动摇,造成了大学的本体危机。因此,大学要从自我迷失中走出来以及消解本体危机,就需要肩负起应有的学术责任。

二、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思想。

唐纳德·肯尼迪(donaldkennedy),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之一。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1980-1992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aaas)主办的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的主编(-),现为斯坦福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的大学校长生涯对唐纳德·肯尼迪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体现于他本人的工作中,更为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著作《学术责任》(academicduty)中。唐纳德·肯尼迪以学者和大学校长的双重身份,面对“大学的价值观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之间”的冲突,从学术责任的视角阐述了大学如何恢复大学使命和忠诚的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

1.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体两面”

学术自由的确立是基于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是现代大学理念的核心要素。只有保证学术自由,大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作为一种内部保护和外部防御机制,学术自由看起来好像是大学教师的专业特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自由的基本理由完全是为了公众利益。“学术自由既要对社会进行谴责而与此同时又要对社会负责。”虽然高深学问的探索需要尽可能广泛的学术自由,但同样需要对社会和公众的期望和要求做出相应的回复。因此,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密不可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之间的对称与均衡构成了利于学术发展的张力,在大谈学术自由这一权利时绝不能忽视与其对等的学术责任意识。

学术责任的实现需要有学术自由的保障。大学为了保护学术自由,就必须履行相应的学术责任,但大学教师更多地关注学术自由,而对学术责任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人们虽然理解自由对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并且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它,但是,与之对应和平衡的义务却模糊不清,从而使得学术责任在象牙塔内也披着神秘外衣。正如唐纳德·肯尼迪所言:“人们很少对新的教师成员提及责任,在学术文献中也很少能找到关于教师责任的内容。这也许是学术自由传统的一部分……但是其结果之一是,不仅学术圈中的人们对教授职位的期望是模糊的,而且公众对此的认识尤为如此。”可见,学术责任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说明,致使产生“教师拥有太多的自由,然而却缺乏规范”的印象也就不足为奇。这种认识与做法的直接后果是一部分教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学术责任,因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将学术责任自觉承担起来;同时,也为部分学者片面强调学术自由对学术发展的重要性,进而逃避学术责任提供了借口。内尔·汉密尔顿(neilhamilton)对美国大学教授协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0funiversityprofessors,aaup)的1940年学术自由宣言内容也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因为aaup只关注学术自由,却没有对担当相应学术责任的人进行调查和检举。必须把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有利于大学发展和学术繁荣。

因此,在现代大学中必须处理好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的关系,不能因为坚持学术自由而拒绝履行学术责任。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互为补充与相互对应的关系。正如约翰·加德纳(iohngardner)所认为的:“自由和责任,权利和义务,它们是交易的关系。”大学在享用学术自由的权利时,必须意识到它对国家、社会、民众所承担的学术与社会责任。

2.学术使命与社会服务并行不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大学的发展。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的中心,大学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也必然不能完全超脱于社会现实,再也不像以前能做到完全的学术独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面对社会的期待和压力,大学高度重视并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责任,日益满足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大学还通过提供社会服务获得了丰厚回馈,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随着政府投资紧缩以及大学办学经费需求的增加,大学逐渐增加了与营利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争取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承担技术产品开发项目以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大学对经费的依赖和对实际利益的过度追求,不但会使急功近利的氛围在大学中蔓延,而且会影响到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这正是大学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时所处的困境,即大学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诚然。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相当的资金,但学术与利润不该混在一起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向我们警示的那样:如果教授突然变得富裕和精明起来,象牙塔和普通公众之间融洽的社会契约就会破裂。毕竟,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与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活动相结合是很危险的。其实,作为美国“硅谷”摇篮的斯坦福大学,是“学、研、产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研究型大学传统与美国实用精神的有机结合,它体现出大学学术使命与社会服务之间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诸如,唐纳德·肯尼迪不但强调原创性工作是学术研究的核心标准,而且还允许教师从事有益的社区项目,并明确把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只有保持大学的学术使命这一“本体”与社会服务这一“功用”的各自限度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在学术使命和社会服务之间做出较好的平衡。

因此,面对“大学的价值观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唐纳德·肯尼迪认为,大学教师不但应该向社会强烈表达(必要时捍卫)大学价值观,而且还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并自觉承担,唯有如此,才能从大学自身的存在价值出发进行积极应对,真正承担起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可见,唐纳德·肯尼迪探讨学术责任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公众明确学术责任,二是对未来的和在职的大学教师进行学术责任训练,希冀“大学应该更主动地迎接就自身和公共责任做出解释的挑战”。

3.学术与人格应有机统一。

随着学术的高度专业化,在大学教师的评价上,对学术成就的要求几乎取代了注重品德的传统要求。一方面,导致大学教师对自身道德素质不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大学教师在追求学术成果时存在学术抄袭、学术造假、学术xxx等很多不端行为。然而,学术本位并不意味着人格要素不重要。唐纳德·肯尼迪认为,大学教师承载着培养有思想、有教养、有知识的.人才的社会使命,应该追求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有机统一,学术与人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对此,唐纳德·肯尼迪认为:一旦在学术的追求中伴随着个人利益、贪婪或者虚伪,那么就会严重威胁到人们对学术价值的信任,因为“公众对学术的信任依赖于学者对学术的令人信服的追求”。因此,“大学要获得社会的信任,就应该让公众认为大学的工作是基于诚实的行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其部分原因是社会要相信大学所创造的知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公众认为大学是接受他们的委托以培养青年一代的场所,如果负责教育学生的高级学者们对自己的工作都缺乏责任感——尤其是,如果他们把年轻人的思想和成果据为己有——那么,整个社会对大学的信任程度就必然会下降。在公众眼中,教授应该是道德高尚的导师,如果他们不能热心、细致、大度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们注定会失去人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更看重的是精神生活,追求知识比获得一个文凭、找到一个好工作重要得多。对许多年轻人而言,老师实际上是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常常是一、二位改变他们一生的良师益友,这正是我们传统师道中所说的“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就是教授们最重要的“学术责任”。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教师学术与人格失衡的情况,唐纳德·肯尼迪认为:“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今后的生活对社会和个人有益显然是学术责任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如果我们在培养博士生时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尽到一个基本的义务。”鉴于此,他在卸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后为有志步入学术职业生涯的在学博士生开设以学术责任为主题的研讨课并出版《学术责任》著作。在台湾学者杨振富对此书翻译的台湾版本《学术这一行》中,台湾中央大学前校长刘兆汉写了题为“以身作则,建立榜样”的序,呼吁学术行内人要做到学术与人格的有机统一。

三、对现代大学学术责任的思考。

从学术责任的角度来解读现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为处于迷失和危机之中的大学寻找身份认同的合理性、纠正当前大学发展的偏向、有效地消解大学的本体危机,而且还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的实现方式。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思想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坚守现代大学的学术使命。

1.努力坚守现代大学的学术责任使命。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融人社会。德里克·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的“bevond,”一词,并非仅仅只是走出、离开而已,还具有“超越”、“超出……的范围”、“除……之外”等意思,即大学不仅仅是象牙之塔,同时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博克面对大学如何恰当对待社会及自身传统职责的关系时,他认为应该从大学基本学术价值出发来积极面对社会诸多问题的挑战,“纯学术研究”作为象牙塔的坚固基石是不能动摇的,只有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才能从“传统上向国家提供最伟大的服务”。这与唐纳德·肯尼迪认为的大学应首先坚守其学术责任具有契合性,即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其实是以大学的学术责任为前提,只有从学术责任出发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大学首要的是坚守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履行学术责任。

中国大学是当时救亡图存的产物,“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其从一开始就缺乏西方大学的学术精神。面对“市场化”、“大众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大学缺少厚重的文化传统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在没有自己“象牙塔”的语境下谈论“走出象牙塔”的,从而存在着抛弃其自身存在价值而以社会服务为主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大学会出现自我迷失和本体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就中国大学现状来说,必须先谈“走进”象牙塔。才有资格谈“走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大学需要在社会服务中进行自我沉思和守望,努力重塑和坚守“象牙塔”精神而不是自我放逐。

2.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同时积极承担学术责任。

“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拥有选择的机会并承受选择的重负,而且还意味着他必须承担其行动的后果,接受对其行动的赞扬或谴责。”“学术自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也要有限制,也要求有责任,要求学者们认清自己的研究领域,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没有学术责任的对应,所谓的学术自由只能是一个空壳。责任的缺失使得学术自由无所依附,其后果必然是社会对大学的期许与大学看待自身的方式发生错位。

学术责任是学术自由本身所内在具有的,并非政治干预和公众干预的结果。在大学中,之所以把学术自由作为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因为我们对真理的认识需要自由探索,换言之,学术自由是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的。如果大学只强调自由,而忘记了讲求学术自由的目的,那恰好就是方向上的迷失。进行自由选择就要敢于自我担当。大学及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责任,是大学自身价值的一种必然体现。

然而,大学履行学术责任并不代表着大学不需要社会监督。“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四回顾大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大学是在与社会干预这一张力中不断发展与演变的。大学的发展需要社会支持但又需要有度地独立于社会。因此,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看,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自由作为保障,而这是社会给予大学及大学教师的一项权利,权利的获得总是建立在责任和义务之上的,必然要为之担负必要的学术责任。正如唐纳德-肯尼迪所言:“大学遭受批评的根源在于,大学内部不能认真承担责任。社会慷慨地赋予大学以学术自由,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另一面。它和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赞助人及顾客怎样看待它有关系。如果我们能澄清对责任的认识,并获得公众对它的接受,我们就已经履行了对养育我们的社会的一项重要义务。这项义务构成学术责任的最高制度形式。”

3.积极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

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归根到底是由大学教师来体现、传承和践行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和学术品格化的价值理念。

学术化品格的职业理念是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的大学教师职业的核心标准,它要求大学教师应当从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转向对职业本质内涵的理解、领悟和内化。可见,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有利于重建大学教师的自我认同,实现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诉求。

针对当前的学术失范现象,从外在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从内在方面增强学者自律意识,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然而,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现实中的学术体制与结构设置基本健全、学者道德素养并不差,在实际行动中屡屡不能实现意味着其中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尚未揭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认为:“在当前的‘学术规范化’的讨论中,似乎还仅仅停留在‘技术’或‘道德’的层面上,而没有深入到对‘学问’本身的规范上。”为此,学术规范亟须从道德层面回归学术层面,需要大学教师认同学术研究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要培养学术化的人格和品格。

为此,我们既要从制度层面规范大学教师的职业责任,还要从道德层面教化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则是从理念层面培育大学教师的学术化品格,使其真正承担起学术责任。目前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一方面,既能强化学术力量的理性权威,有利于大学自身主体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术自信,推动学术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大学学术自由的制度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

[2][18]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52.32.

[3][4][6][7][8][9][10][11][12][19]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4.5.4.15.20.303.290.264.68-69.4.

[5]neilon,academicethics:problemsandmaterialsonprofessionalconductandsharedgovernance[m].westport:praegerpubfisher,2002.4.

[13]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这一行[m].台北:天下文化,2000.序.

[14]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50.

[15]f.a.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83.

[16]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和出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8.

学日语论文篇四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且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分为四个时代:

(一)奈良、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代,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09电气二班。

周雪燕32号。

学日语论文篇五

摘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属于政治范畴,而文化自信则属于精神范畴。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既是它的精神显示,又是它的价值表现。

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而且透现着预期未来的取向范本。

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文化具有的精神统领地位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最根本”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

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

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

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

文档为doc格式。

学日语论文篇六

日语作为一门东亚重要的语言之一,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形式让许多学习者感到困惑。日语论文写作更是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和思维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学习阶段,如何撰写一篇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的日语论文是每位学习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第二段:积累知识和背景资料的重要性。

日语论文要求学生有深入的思考和专业的知识积累作为支撑。通过积累知识,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论文中的问题。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研究,拓宽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论文提供充分的素材。

第三段:合理安排论文结构和论证逻辑。

一篇好的日语论文需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清晰的论证逻辑。学生应该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目的,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内容,确保论文整体呈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此外,正确运用逻辑推理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展示和支持自己的论点,使论文有说服力。

第四段:精确的语言表达和细致的修辞运用。

日语是一门注重细节的语言,一个形象鲜明、表达精确的句子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确保所表达的意思不会产生歧义。此外,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提高论文的文采和感染力。

第五段:反思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日语论文的完成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思维的展示,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多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反馈和建议,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突破。

总结:通过撰写日语论文,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为了写好一篇日语论文,学生需要积累知识和背景资料,合理安排结构和逻辑,精确表达和细致修辞,并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只有在不断努力和实践中,才能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学日语论文篇七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相互投资日益繁盛。我国与日本的经济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面对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如何和日本人成功交流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学习掌握商务礼仪以便更好地和日本人沟通更是难中之难。本文以“鞠躬”和“握手”为中心,通过中日商务礼仪对比,试着给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参考。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异同,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我们与日本人交流或在日资公司工作,应该本着“入乡随俗”的准则,尊重并应用好商务礼仪,不论对从事中日交流的人员,还是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日语系毕业生来说,都是联系到能否胜任工作的大问题。事实证明:通晓中日两国商务礼仪和规范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和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商务礼仪如此重要呢?那是因为商务礼仪有三个影响。第一,商务礼仪是处理人际联系的润滑剂;第二,商务礼仪关联到公司形象和业绩的提高;第三,商务礼仪能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商务礼仪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常识,只有掌握并应用好它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成为职场上的商务型人才。

鞠躬礼源于中国先秦时代,两人相见,弯腰曲身待之,是为鞠躬礼。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同时,见面鞠躬作为日本特色的礼节,也是日本公司中最常见的礼节之一。在商务场合,鞠躬有三种方式:

(1)颔首(轻微点头、倾斜角度是15°)。

这是程度较轻的鞠躬方式,基本用于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时、跟上级或客人擦身而过时等。

(2)中礼(通常鞠躬、倾斜角度是30°)。

这种鞠躬是迎送客人、拜访客户时等常用的鞠躬方式。

(3)敬礼(郑重鞠躬、倾斜角度是45°)。

此种一般为程度最重的鞠躬,一般用于接待地位较高的人或道歉时,也可用在成人式、婚丧节日以及表示感谢时。

当然,若有必要,也有行九十度鞠躬礼的时候,例如深刻道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乞求对方原谅时可行此礼。

同时在行鞠躬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到两人上半身要向前倾斜来行礼,因为要空出合适的距离,以免撞头。

(2)身子首先挺直,抬头,注视对方眼睛。

(3)双腿合拢,脚尖稍分开呈v字型站定。

(4)鞠躬时,女士将手交叉放在身前,男士可垂直贴在裤子两侧。

(5)腰部以上,上半身迅速倾下,俯身稍等片刻,日语毕业论文,再慢慢抬起上身,以表示郑重。

同时,若能先说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寒暄语,然后再鞠一躬,贯彻这种“先语后礼”的鞠躬方式能给人以特别有礼貌的印象。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是握手。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其实,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深入,日本人在会在社交场合上施握手礼。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那么握手礼仪有哪些讲究呢?

(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无论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都必须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对方的手,除了联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日语论文,也可较长时间的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只有在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尤其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时,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以免造成对方尴尬。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

(5)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也不要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更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6)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要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

(7)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如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握手的又有哪些禁忌呢?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和他人握手。

(2)不要交叉握手,即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是被允许的。若因为天气寒冷双方都戴手套时,可先说句“对不起”再戴着手套握手。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手里拿着东西。

(5)不能坐着和对方握手,这样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6)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正确的握手是上下抖动,不是左右摆动。

(7)与对方握手后不要立即拿出手帕或纸巾擦拭手心,哪怕握手时因汗水而变湿也不要立即擦拭,以避免对方怀疑自己被嫌弃的误会发生。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握手礼还是日本的鞠躬礼都有各自的标准规范,在商务场合要根据当时的氛围选择合适的礼仪方式,并按照礼仪标准规范行正确的礼仪。

[1]高田拓,顾春。日本商务礼仪[m]。华东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

[2]杨学江。日本商务礼仪[m]。上海交通学院出版社,2017。

学日语论文篇八

摘要: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是本科学习的最终一项考核科目。《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毕业论文的目标为: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和直接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提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意义目的过程升华。

毕业论文完成的基础来源于写作。作为专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写作一般在二、三年级开展,共有两次公共考试来评定水平,分别是高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和高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以下简称为专四和专八)。

专四对写作的要求是:要求根据规定题目写一篇350-400字的文章,内容要言之有物,表达通顺,格式正确。体裁多为记叙文、说明文,少有议论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专八对写作的要求是根据指定题目或材料作450-500字的文章。进一步要求用词得体,内容感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感想和意见,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比重较之专四有明显提高。

本文首先介绍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再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说明笔者对于论文指导的个人看法。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中对于毕业论文,明确要求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的和直接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提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文中有一定独立见解,论文字数为6000-8000字。

通过将毕业论文与上述专业考试写作要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毕业论文作为一篇严肃的学位论文,虽因考试时间限制,字数要求差距较大,但其写作目的和要求与专八基本一致。

笔者以自己所在的第二批次录取院校为例,就近3年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了一个汇总,得出以下结果。

毕业论文共153篇,选题分类情况如下:文化50篇,文学45篇,社会42篇,语言16篇。通过分析,论文完成过程较顺利,完成情况较好的都不同程度地结合了实际情况,如自己将来的工作和兴趣等。比如,在文化类和社会类题材的论文中有35篇是通过平日喜爱的影视动漫作品来表现的。如从电影《告白》看日本中学生的欺凌问题;漫画《naruto》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再如从电视剧《不能恋爱的理由》看日本女性的结婚观等。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他们不一定要通过十分严肃或者深沉的途径找到值得深入考察的东西,外语的学习可以更生动,活泼。

从论文开题到写作再到答辩,每个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细则。在这些规范之外,完成一篇论文可以简单归总定题―内容―成文,这三个步骤。

1、定题。

本科教学中,授课内容很少涉及到比较深入的学术研究,基本停留在语言的学习方面,且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阅历十分有限,要求他们写出一篇具备思想深度和高度的论文是不切实际的。我建议我的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入手,以由浅入深,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挖掘平常事物中有内涵的内容。不要把论文写作当做一项苦差,而是要看做一个能够尽情展现自己思想才能和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研究自己兴趣的好机会,端正了写作的态度,选对了方向,自然这第一步就迈得轻松。

2、内容。

常有学生在开始毕业论文写作时,没有一个完整的文章构思之前就匆匆落笔开写,结果出现文不对题,主题松散或写至一半无法继续完成等尴尬局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教学一直强调语言的学习,而论文写作中语言从学习的主要内容变成展示思想的工具。因为没有清楚认识到这点,所以很多学生在论文写作时无法抓住工作的重点,盲目下笔,而导致了上述的问题。

在这里我觉得应该借鉴日本人的制作软件的方法。他们把设计放在第一位,在考虑完每一个步骤和获得客户的完全认可之前,他们可以在修改和提出方案这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远远超出编程这个阶段。正因为这种事前考虑十分周到,所以避免了在正式制作时以及制成后各种不必要的争端和返工。完成论文也是一样,必须要在正式写作之前大量收集资料和认真阅读、归纳、思考,在对论文的基本内容确定之前都不用着急去成文,以免做无用功。我要求我的学生在题目初定后,都要提交一份提纲,通过面谈确定他们每部分的内容切题,有依据,充实之后才让他们开始成文。

3、成文。

日语成文主要看平时的语言功底,指导教师做一定的修正即可,保证语句通畅,基本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以上是我对论文指导的一点心得。在指导的同时,自己也常会被他们独到的视角和观点所打动、折服。通过论文写作,他们最终达成了自我能力的提升。

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踏踏实实地完成以上三个步骤,通过广泛阅读、充分思考的作品才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也是学生自己对大学专业学习的一个最好答卷。

参考文献:

[3]《日语论文写作―方法与实践》于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学日语论文篇九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

学日语论文篇十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言语训练,更要加强对语言产生民族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日语的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只有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得到突显,才能使语言作用于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解除。

因此,本文以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为题,进行日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探讨。

前言。

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来源于语言与文化间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来源。

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进行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时,要摆脱传统的日语学习观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日语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是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期望。

1、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日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实现交流的目的。

但是,日语的学习如果仅以词汇量和语法学习水平作为衡量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

因为一位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是很难完成正确的交流的。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语法运用上的错误,对方可以大方的谅解将日语作为外语的交流者。

而如果日语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方则可以认为日语学习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其语言的不当表达属于不友好的表现。

这些都是日语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所导致的现象。

所以,加强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日语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谐关系的打造。

2、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

在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这使得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下面,我们来对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也就是我国日语学习者出现日语语言使用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

2.1日语教学内容存在漏洞。

在我国的日语教学当中,教师大多以日语词汇的积累与日语语法规则作为主要的讲解内容,日语教学的专业性较强。

而对于日语所承载的日本文化,没有进行过多地涉猎,对于日本社会的现状分析较少,使得学生对日本文化不甚了解,不懂得日本的社会礼仪与社交忌讳。

日语教学内容的漏洞,使得我国日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失误现象常出。

2.2日语教学活动依赖教师。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活动的重担大多压在了教师身上,学生在日语学习当中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将老师的引导作为学习日语的唯一动力,老师在主动地讲,学生在被动地听,没有得到语言文化交际能力训练的机会。

填鸭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的作用。

2.3日语教学教材内容单一。

我国的教育深受应试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影响,在教材的编排上,以考试重点内容为主。

因此,我国的日语教材当中主要涉及日语的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很少包含日本的社会文化。

这样的教材与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点相差甚远,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与热情。

提高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水平,就要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本人就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提出的几点建议:

3.1灵活文化导入形式。

文化的导入形式,对于课堂整体气氛的活跃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有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广大日语教师要肯定课堂导入对于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采用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提高日语教学成效。

本人建议日语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之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进行课堂融入。

也就是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将相关的日本社会知识引入,在引入之时要对中日间不同的文化特点与风俗进行对比,此时就可以利用竞赛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中日社会文化间的不同,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参与程度。

另外,在进行日本社会礼仪的.融入之时,可以鼓动学生进行实体模仿,到教室前为同学做真实的演绎。

这样的文化导入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日语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将日本文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有利于其吸收与运用。

第二,进行专门讲解。

在进行日语知识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日语知识涉及的社会文化知识进行及时的讲解,在讲解之时采用灵活的讲解手段,丰富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日本语言当中蕴含的日本文化。

3.2改革文化课程设置。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日语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大学的后两年当中,并且日语教学的内容多与历史性的文化讲解相关,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是不相称的,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没了解的欲望。

所以,改革日语文化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培养学生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之举。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节,在配合日语教学的基础之上,将日本文化课程前移,在大学的前期阶段开设日本文化选修课程。

这样,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日本文化之后学习日语会更加得心应手。

3.3改良日语教材内容。

目前,我国的日语教材当中多以日语的词汇与语法为重点,对于日本文化的涉猎很少。

其次,对于中日跨文化交际与中日社会文化对比的教材还处于空缺阶段。

所以,要想使我国日语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就要对日语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改良。

使日语的基本知识与日本社会文化的教育同步进行,让学生在领悟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同时去发现语言的差异,实现学生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小结。

综上所述,日本作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现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基础。

因此,本文对我国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希望我国的教育部门从大局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日语学习者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学日语论文篇十一

日语是一门令人着迷的语言,我对于深入学习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就这门语言撰写一篇论文。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日语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在撰写日语论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论文撰写前,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日语这门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十分独特。通过搜集资料,我不仅了解了日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还深入研究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了解到日语中的敬语使用非常重要,这体现了日本人对他人尊重和尊严的态度。同时,我还发现了日语中的许多特殊表达方式,例如索引代名词和根据年龄等级称呼他人。通过资料搜集,我对日语的学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其次,进行实际论文撰写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日语和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例如,在中文或英文中,我们通常使用拼音或者字母来表示单词的发音;而在日语中,每个汉字都有多种发音,这会让人迷惑。此外,在日语中有许多同音异义词,需要仔细辨别上下文的含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我学会了善于观察和总结,在写作过程中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合理运用不同词汇和表达方式。

然后,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撰写一篇论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意识到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将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单元,并按计划逐步完成。这样的时间管理能力对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在最终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思考日语的语法和用法,还需要思考如何将日语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与主题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声音。我通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论述能力。此外,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逻辑性和结构性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这些意识到的不足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也将继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撰写日语论文是一次挑战和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日语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我相信这些学习和成长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继续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学日语论文篇十二

您好!

很荣幸你能抽阅我的求职信。我叫xxx,是xx大学商务日语专业的。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我向往一份能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为此我向贵单位坦诚自荐。

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富有敬业精神。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阅读了大量专业和课外书籍,使我懂得也是我一直坚信的信念:只有努力去做,我一定会成功的!

“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曾一次次跌倒过,但我又一次次的站了起来,继续前行,因为乐观、执著、拼搏是我的航标。我也曾一次又一次的领导着每一个富有蓬勃朝气的团体,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老师们的认可,同学们的赞许使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之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

伴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我走完大学的求知之旅,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

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在即将走上社会岗位的时候,我毛遂自荐,企盼着以满腔的真诚和热情加入贵公司,领略您公司文化之魅力,一倾文思韬略,才赋禀质为您效力。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学日语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日语的普及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研究者开始学习和研究日语。在掌握了一定的日语基础之后,论文的撰写成为考验他们深入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撰写日语论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一篇优秀的论文所需要的要素和要求。以下是我对于日语论文的心得体会。

首先,一篇优秀的日语论文需要有清晰的论点和明确的结构。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我会先确定论文的中心论点,并将其写在纸上。根据论点的不同,我会进一步拆分出几个支撑论点,以便更为详细地展开论述。论文的每个段落应当围绕一个特定的支撑论点展开,从而使整篇论文的结构明确清晰。

其次,充足的资料和合适的引用是一篇优秀的日语论文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写论文之前,我会充分调研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确保有充足的素材可供引用。在引用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时,需要注明出处,并正确运用引号和组込的形式,以避免抄袭和侵权的问题。同时,对于引用的内容,我会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分析,以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术水平。

第三,适当的语言运用和优质的写作风格是一篇优秀的日语论文的关键。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简单直接的句子结构。相反,我会通过查阅词典和参考范文,积极学习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同时,我也会对文章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以确保语言通顺流畅,表达准确精炼。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的写作风格越来越成熟和优质。

第四,适当的参考意见和修改是一篇优秀的日语论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我完成初稿之后,我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对于论文的修改意见,并据此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建议,我不仅发现了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也发现了一些之前忽略或未考虑到的新观点和角度。在改进和完善论文的过程中,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一篇优秀的日语论文需要准确的引用格式和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论文的末尾,我会列出参考文献,遵循规范的引用格式,以展示我对文献的正确使用和尊重。同时,我会在结尾部分概括自己对于论文主题的观点,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一结论通常是从我之前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对于读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通过对于日语论文的反复学习和实践,我终于掌握了一篇优秀日语论文的要素和要求。清晰的论点,充足的资料和适当的引用,优质的写作风格和准确的引用格式,以及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篇出色的日语论文。而这些要素也不仅适用于日语论文,对于其他语言的论文写作,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学术能力。

学日语论文篇十四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及基本要求。

日语专业主要是以为外事、新闻、教育、旅游、经贸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高素质日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密切相关。

选题应集中在语言学、语法、日本文学、翻译、教学法、中日文化比较等领域。

毕业论文必须用日语撰写,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应尽可能多的反映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毕业论文包括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资料袋、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原件、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及软盘等。

毕业论文封面、论文纸、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均为16开打印纸,学校统一模板格式。

毕业论文资料袋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

四、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范围(语言、文学、文化、社会问题、日本文学、经济、贸易、科技、社会生活等),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

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每位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

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的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

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

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

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纪录,客观公正地评分。

(一)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三)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无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观点;。

(四)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无明显失误,修辞错误率控制在2%。

通过阅读文献等各种资料也能够找到论文主题,对论文主题犹豫不决的不妨先通过搜寻资料再做确定。

通过opac等各种检索系统可以搜索到很多资料,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通过阅读搜寻到的资料和资料后的参考文献,检索主题相关的资料,还可以看看相关学会、研讨会的草稿集和论文集。

阅读论文一开始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不妨可以先看看简单的草稿集或书籍。

一旦发现想写的主题,不妨再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想或无知,在主题判断上仍有不足,寻求朋友和老师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议论商讨得出简单明了的论文标题,那么需要研究的论文大纲(需要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问题、对结论的设想、如何调查)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一步作为论文序言的基础,决定了论文大纲的制作。

)论文标题不能太宽泛,应该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锁定主题,这一点也许比想象得还困难,中途研究方向和主题也常常发生改变。

由于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在5月份确定,所以在考虑论文题目时最好留点修改空间,稍微模糊一些的题目更安全。

学日语论文篇十五

在本科日语教学中,写作课由于是与等级考试的关联性,相对来讲比较弱,再加兴趣性和天赋因素比较强的课程性质,对较多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开心和很重要的课程。但它对学生来讲是运用已学过的词汇和语法、提高表达能力和文章结构能力的综合性课程;而对教师来讲,也是通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思维并组合和撰写文章的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课程,是回顾和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指导效果的重要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这样一综合能力,任课教师要以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灵活的方法进行指导。

但是多项研究(宋静怡;陈清,张旭婷;陈雅君等)表明,目前日语专业写作课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并且也比较难以得到改善。对这些问题点,以上研究同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且部分问题也得到一些效果。但是为了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解决,本文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日语专业写作课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本科日语专业写作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点。

1.选题材方面。

如多项研究(陆艺娜,李真等)所指,在写作课上,学生首先碰到“要写什么”这一问题。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不少学生常常对题材的选择感到困惑。实际指导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为选题目和题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一些类型的文章完全没有明确的题材和材料要写的现象。这一点在早期的研究中已有指出,但至今仍有存在。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其根本原因和关键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被分析和探讨,它也不应该是局限于教学方法或写作方法的问题。

2.语法语用方面。

其次,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对不少词汇和表达方式方面的问题感到表达能力不足或不自如,大多学生通过查词典和上网查的方式解决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可是批改作文时发现还是有不少的词汇和语法以及表达方式存在不正确、不恰当或不自然,导致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和效果。这一点并不仅仅因为是没有学过的词汇语法或表达方式,而对已学过的语法和词汇的运用也要有要去查词典的现象存在。

3.逻辑方面。

另外,日語专业写作课存在的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少学生的文章经常在结构和逻辑方面存在前后内容的关系不协调或开展不自然等现象。对题材的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开展和说明需要文章的总体设计能力,同时还需要做到对每一细节的得体的内容安排。可在不少的文章中,这一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每一章节与整体的关系以及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容关系容易失去联系,所谓文章的整合性上出现不严密的现象。

三、以上问题点的原因分析。

1.对写作课的目的和认识。

学生感觉到写作难,尤其是对选题难、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想到平时的观察和想法没有以写作“资料”,写作“材料”的形式去整理出来,换句话来讲就是平时对“写作”“写文章”没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想法。生活中的经验是不能直接成为写作的材料,它要经过记录、整理和思考才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来运用,这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习惯性。但是写作课是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以特定的题目和方式要写出文章,这里有更多的被动因素存在。

2.“学”和“用”的结合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对精读课的内容和知识,我们主要以考查、考试的方式去检查其掌握情况,这主要是对掌握知识的结果的检查。关于词汇和语法尤其是这样,主要检查或考查的点就是词汇的意思和句子的用法、用例以及注意点等方面问题,关于具体的语境和语感部分没有也不大可能有特别的细微的指导。另一方面,我们往往要在修改语法、用词和病句中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和劳力,其中有不少错误是基本而简单的已学过的'语言语法知识,并且是具有普遍性和习惯性的误用。

3.“读”与“写”的新趋向。

如今多媒体生活的普及和多样化,提供我们轻松简单地接触到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文章的条件,同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方式与方法也变得极为丰富多样。在这样的读写环境下,对所读文章的选择也有了变得自由轻松的倾向,这一变化导致读文章的质量和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写规范文章的习惯和意识变得逐渐淡薄,对语言的形态和规则的严谨性也变得淡薄。

四、具体指导与操作。

1.结合实际经验选题材。

写作课的题材来源于平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写作题材,是最真实和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材料。但在很多时候,这些材料没有作为写作的题材来认识,所以也没能在适合的时候很好的被使用。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在明确写作的目的,意识到读文章的人物的存在时,能够很自然地以交流或沟通的方式运用这些题材去撰写文章。只要有写作的明确目的和读者,并且有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材料”时,就不会有“不知写什么”的问题出现。

2.结合精读课和其他课程。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交流和沟通的工具,经济利益不再是国际交流的唯一或最终目的。即便是以经济贸易商业为主的场合,我们也需要从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思维方式等背景去理解和驱使该语言。或许可以说,越是与利益问题有关的场合,语言与社会文化习惯等问题的关系会越重要,并且这一点在日语的场合更为明显。因此,写作课可以说是诸多门课程的综合性总结。指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他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做到带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去运用语言进行构思和撰写。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个别的不同用法的分析才能更完整全面地理解并掌握语言语法知识。

3.结合平时的“读”“写”习惯。

写作课中重要的不单单是运用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文章的结构和构成能力。但在很多情况下讲解某一类型的例文范文,学生按照范文来写,教师修改语法上的错误或表达方面的问题。而更关键的,作文的整体结构、起承转结的细节、情节的进展、逻辑性等问题并不是很重视。按范文或例文的套路写出来的文章难免缺乏个性和真实感,这不论是从写作能力来讲,还是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来说,都不会达到真正的效果。平时读文章和写东西的指导要重视文章的以上因素,追求整合性才能写出完成度较高的文章,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以上看来,在写作课指导中出现的问题点可以从对写作课的目的和认识找到原因,需要从课堂、课程和日常生活中找到解决方法。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不仅要用理论知识去掌握,还需要以具体和个别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去消化其用法,更需要以感性的认识去理解和运用。只有将这些问题综合地考虑并加以指导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撰写文章的效果真正得到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真.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写作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2]陆艺娜.浅谈中级日语写作指导.中国校外教育,(2013)(21).

学日语论文篇十六

在世界文学使上,“悲剧”这一概念是发源于希腊的,一直是西方文学传统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类型,它通过高度强化的审美形式,表演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和悲伤,唤起一种使人惊心动魄地深度美感。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西方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越的悲剧作品,而在中国,由于受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忠教节义的伦理观和温柔敦厚的美学观的制约,悲剧文学发展缓慢而且不充分。因此中西方在悲剧文学中所折射出来的悲剧精神、民族意识和审美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一、中西方的悲剧精神不同。

悲剧精神是指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苦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抗争与超越精神,是人类在漫长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本质因素之一。而悲剧精神的精髓在于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

在人类的悲剧精神中,人的价值和人格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显露出超常性与崇高性。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中,闪耀出截然不同的光彩和色泽。西方悲剧精神在于用行动来抗争,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中国的悲剧大多个体自主意识较弱,含蓄、顺从、忍耐成为其显著特色,从而使中国悲剧精神在抗争的力度上弱于西方悲剧,形成自身的局限。如在希腊神话中,人物都是以个人为本体,放纵自我,尽情追求个人欲望,阿喀琉斯宁愿驰骋疆场,也不愿在享乐安逸中庸庸禄碌。他把个人荣誉置于生命之上,冲冠一怒退出战场,只因阿伽门农横刀夺爱。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盗取天火,触犯了宙斯,因而被囚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备受折磨,却始终坚贞不屈。在悲剧中,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狂热地追求個人幸福,残忍地扼杀了无辜孩子的生命,以惩罚始乱终弃的伊阿宋。

比较而言,中华民族也涌现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令人荡气回肠的神话传说,如鲧盗息壤、禹治洪水、精卫填海等,无不表现着华夏民族强烈的生存欲望,同自然暴力、邪恶神魔搏击的顽强抗争精神,以及对死亡的超越意识,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地使中国悲剧的主人公缺少西方那种敢于撞个鱼死网破的抗争行为,往往只满足于精神上的坚强与宽容,在挫折或毁灭性的打击面前俯首听命,任人宰割。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就是一个缺乏反抗能力的女子。面临着接踵而至的种种不幸,她不是积极地抗争,而是一味的忍耐,把痛苦归咎于命运的安排;再如统率三军、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岳飞,在秦桧十二道金牌面前却一筹莫展。尽管他早有先见之明,却未采取任何主动行动,而是拱手交出兵权,含冤死去。在《精忠旗》、《梁祝》、《桃花扇》、《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角都属此类。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西方悲剧的精神中,西方悲剧人物饱含着一种面对痛苦和厄运而产生的生命激情,而中国悲剧人物则表现出较弱的个体自主意识,这与西方悲剧人物的反抗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进取态度形成对比,它是以一种弱者的不幸拨动着世人善感的心弦,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悲悯感。

二、中西方的民族意识不同。

民族意识又称为民族精神或民族性格。它是指某一民族在自身形成与发展中,在争取生存的实践中所逐渐凝聚的普遍性观念。通俗地说民族意识是民族的基本生活态度和审视外界的自觉而习惯的观念。民族意识的形成以及特点是民族人生观、自然观、社会观、伦理道德观、宗教观、哲学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民族意识以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系统性表现出来。悲剧观念是民族对待人生苦难、生命毁灭的基本态度和处事准则,是民族意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民族悲剧观念可以窥见民族意识的特殊性,反之,可证明特殊的民族意识决定的悲剧观念,即决定民族生活中艺术的悲剧形态。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发轫于古希腊文化。从地理条件看,希腊人偎海傍水,是典型的海洋型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分散的、个体化的海上作业特点使得他们遇事全得靠自己,这种状况带给人们的自然便是极强的独立性和个性。

相比之下,华夏民族的生存环境一开始就极其险恶。凶禽猛兽、遍地洪水,漫天烈日、天崩地裂。处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中人们只有克制自我,将自己融汇于群体之中,众志成城,才有希望征服环境,求得生存。久而久之,便在无形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群体观念。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归属大陆型民族,统一合作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促成了人们统一、求同、依赖、顺应的心态,限制了个体意识的张扬和进取。而儒道佛三足鼎立,相互融合,引领中国文化数千年,对中国悲剧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哲学思想上来看,西方文化一贯注重理性、科学、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尽管承认感性是认识的起点,但要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必须要借助于人的理性。理性主义的奠基人笛卡尔高擎“我思故我在”的旗帜,明确指出来自理性、心灵的知识是可靠的、真实的,尽管这理性观念来源于上帝。此后,康德、黑烙尔不仅视理性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更将它看作是人构建知识体系、构建世界的基本力量。

三、中西方悲剧的审美差异。

在戏剧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的塑造上,西方古典戏剧突出主人公精神的昂扬和壮伟,中国戏剧则追求具体而现实的圆满结果。因此,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比较欣赏主人公那抗争到底、鱼死网破而在所不惜的精神,而中国古典悲剧则表现出主人公不忍惨烈到底,总期盼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善有善报。中国悲剧主人公以这样的形象出现,是和中国长期以来的以“和”为美的美学追求分不开的。

在戏剧冲突方面,中国古典悲剧不管冲突的过程是多么的悲惨,到最后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在西方却比较重视冲突过程的惊心动魄,主人公历经磨难而痴心不改,宁愿选择“玉碎”也不会选择“瓦全”,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也毫不犹豫地奋勇直前,最后往往是以惨烈的牺牲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中国悲剧强调冲突的曲折、生动,讲究情节起承转合的巧妙安排,所以可以称之为“情节悲剧”;而西方悲剧冲突往往强调的是人物性格之间的强烈对抗,所以可以称之为“性格悲剧”。

中西方古典悲剧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审美差异,跟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宗教观念、民族欣赏心理等是分不开的。

总之,中西方悲剧文学上的差异是由许多因素所以决定的,但无论存在怎样的不同,它们所表现出悲剧的本质极其作用都是一样的。同时,中西方悲剧的差异也放映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西方悲剧在各自划出两道绚丽多姿的美丽弧线时,也闪烁出其耀眼光芒。

学日语论文篇十七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最讲究的就是作品的整体性,传统的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小说前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段落之间的逻辑性更加明显。

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但是由于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课程改革并不顺利。

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尤其是我们现在课程中,传统文学比例持续下降。

不仅降低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语文这门科目的健康发展。

因此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积极扩展语文课本的文学性,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文学性。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

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语文学习更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单我们在人文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等方面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要结合现在的语文教材,转变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注重人文素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扩展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中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考证,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通过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有必修课文还有选修课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比如高中人教版语文选择了有几篇《红楼梦》的选集,即《黛玉进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诉衷肠》、《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这五篇文章只是这部鸿篇巨作的冰山一角,红楼梦大大小小的人物有几百个,以及上千首诗词和多个经典场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学习课文上几篇文章,是无法真正解读作者的意图。

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了解这篇小说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曹雪芹自身的遭遇,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曹雪芹写下红楼梦的意图,才能更好地让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这样即便有助于扩展我们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

特别是当下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领悟中国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

二、扩展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到当代文学,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中国文化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文化瑰宝。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孝等品德,是封建社会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因此儒家经典也被誉为国学。

四书五经更是历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科目,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比如北宋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研究儒家文化主要作品。

但是目前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学生仅仅只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缺乏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传统文学的比重,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混乱。

比如人教版的高一语文教材上册是春秋时期文学作品《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到下册的时候,就有战国时期的《离骚》,高二上册是李白的《蜀道难》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教材的设置比较混乱,学生一下子从春秋到唐朝然后再回到战国时期。

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设置一个学习课程表,以时间为轴,将课文从春秋到战国、先秦文学,再到唐宋诗词,元曲,按照时间表格,将课文梳理一遍,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

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字表现形式和含义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代文学,提高学习传统文学的兴趣。

三、开发语文教材的资源。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变得功利化,很多学生学习语文、背诵诗词,分析诗词中的意境,诗人的表现手法,纯粹只是为了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完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

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学性、思想性和结构展现艺术魅力的,而不是几句话就能表现文章的主旨。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尽量避免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去解读文章,而应该尝试从艺术性、文学性的方式去解读文学作品。

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风格和艺术形式,从而发现语文的魅力。

课余时间,学生还应该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作品,了解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些伟大文学家的作品。

四、结语。

语文是以中国文学为主,同时兼顾哲学、历史、政治的一门人文学科。

语文的文学性是它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之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韩利江.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研究[j].学周刊,2015,(20):68.

[3]陈荣军.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6,(29):118.

谈扩展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但是由于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课程改革并不顺利。

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尤其是我们现在课程中,传统文学比例持续下降。

不仅降低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语文这门科目的健康发展。

因此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积极扩展语文课本的文学性,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文学性。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

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语文学习更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单我们在人文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等方面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要结合现在的语文教材,转变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注重人文素养、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一、扩展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中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考证,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通过它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有必修课文还有选修课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比如高中人教版语文选择了有几篇《红楼梦》的选集,即《黛玉进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诉衷肠》、《抄检大观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这五篇文章只是这部鸿篇巨作的冰山一角,红楼梦大大小小的人物有几百个,以及上千首诗词和多个经典场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学习课文上几篇文章,是无法真正解读作者的意图。

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了解这篇小说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曹雪芹自身的遭遇,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曹雪芹写下红楼梦的意图,才能更好地让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这样即便有助于扩展我们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

特别是当下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领悟中国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

二、扩展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到当代文学,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中国文化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文化瑰宝。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孝等品德,是封建社会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因此儒家经典也被誉为国学。

四书五经更是历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科目,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比如北宋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研究儒家文化主要作品。

但是目前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学生仅仅只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缺乏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增加了传统文学的比重,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较混乱。

比如人教版的高一语文教材上册是春秋时期文学作品《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到下册的时候,就有战国时期的《离骚》,高二上册是李白的《蜀道难》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教材的设置比较混乱,学生一下子从春秋到唐朝然后再回到战国时期。

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设置一个学习课程表,以时间为轴,将课文从春秋到战国、先秦文学,再到唐宋诗词,元曲,按照时间表格,将课文梳理一遍,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

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字表现形式和含义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古代文学,提高学习传统文学的兴趣。

三、开发语文教材的资源。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变得功利化,很多学生学习语文、背诵诗词,分析诗词中的意境,诗人的表现手法,纯粹只是为了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完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

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学性、思想性和结构展现艺术魅力的,而不是几句话就能表现文章的主旨。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尽量避免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去解读文章,而应该尝试从艺术性、文学性的方式去解读文学作品。

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风格和艺术形式,从而发现语文的魅力。

课余时间,学生还应该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作品,了解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些伟大文学家的作品。

四、结语。

语文是以中国文学为主,同时兼顾哲学、历史、政治的一门人文学科。

语文的文学性是它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之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韩利江.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研究[j].学周刊,2015,(20):68.

[3]陈荣军.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6,(29):118.

学日语论文篇十八

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相互投资日益繁盛。我国与日本的经济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面对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如何和日本人成功交流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学习掌握商务礼仪以便更好地和日本人沟通更是难中之难。本文以“鞠躬”和“握手”为中心,通过中日商务礼仪对比,试着给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商务礼仪握手鞠躬。

1.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异同,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我们与日本人交流或在日资公司工作,应该本着“入乡随俗”的准则,尊重并应用好商务礼仪,不论对从事中日交流的人员,还是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日语系毕业生来说,都是联系到能否胜任工作的大问题。事实证明:通晓中日两国商务礼仪和规范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和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商务礼仪如此重要呢?那是因为商务礼仪有三个影响。第一,商务礼仪是处理人际联系的润滑剂;第二,商务礼仪关联到公司形象和业绩的提高;第三,商务礼仪能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商务礼仪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常识,只有掌握并应用好它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成为职场上的商务型人才。

2.日本人的礼节―鞠躬。

鞠躬礼源于中国先秦时代,两人相见,弯腰曲身待之,是为鞠躬礼。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同时,见面鞠躬作为日本特色的礼节,也是日本公司中最常见的礼节之一。在商务场合,鞠躬有三种方式:

(1)颔首(轻微点头、倾斜角度是15°)。

这是程度较轻的鞠躬方式,基本用于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时、跟上级或客人擦身而过时等。

(2)中礼(通常鞠躬、倾斜角度是30°)。

这种鞠躬是迎送客人、拜访客户时等常用的鞠躬方式。

(3)敬礼(郑重鞠躬、倾斜角度是45°)。

此种一般为程度最重的鞠躬,一般用于接待地位较高的人或道歉时,也可用在成人式、婚丧节日以及表示感谢时。

当然,若有必要,也有行九十度鞠躬礼的时候,例如深刻道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乞求对方原谅时可行此礼。

同时在行鞠躬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到两人上半身要向前倾斜来行礼,因为要空出合适的距离,以免撞头。

(2)身子首先挺直,抬头,注视对方眼睛。

(3)双腿合拢,脚尖稍分开呈v字型站定。

(4)鞠躬时,女士将手交叉放在身前,男士可垂直贴在裤子两侧。

(5)腰部以上,上半身迅速倾下,俯身稍等片刻,日语毕业论文,再慢慢抬起上身,以表示郑重。

同时,若能先说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寒暄语,然后再鞠一躬,贯彻这种“先语后礼”的鞠躬方式能给人以特别有礼貌的印象。

3.中国人的礼节―握手。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是握手。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其实,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深入,日本人在会在社交场合上施握手礼。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那么握手礼仪有哪些讲究呢?

(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无论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都必须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对方的手,除了联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日语论文,也可较长时间的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只有在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尤其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时,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以免造成对方尴尬。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

(5)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也不要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更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6)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要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

(7)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如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握手的又有哪些禁忌呢?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和他人握手。

(2)不要交叉握手,即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是被允许的。若因为天气寒冷双方都戴手套时,可先说句“对不起”再戴着手套握手。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手里拿着东西。

(5)不能坐着和对方握手,这样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6)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正确的握手是上下抖动,不是左右摆动。

(7)与对方握手后不要立即拿出手帕或纸巾擦拭手心,哪怕握手时因汗水而变湿也不要立即擦拭,以避免对方怀疑自己被嫌弃的误会发生。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握手礼还是日本的鞠躬礼都有各自的标准规范,在商务场合要根据当时的氛围选择合适的礼仪方式,并按照礼仪标准规范行正确的礼仪。

参考文献。

[1]高田拓,顾春。日本商务礼仪[m]。华东理工学院出版社,。

[2]杨学江。日本商务礼仪[m]。上海交通学院出版社,2017。

学日语论文篇十九

学号:20086284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日语。

日语一共有五十个音图,其中44个主要音节。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三种。平假名可以书写所有的日语发音,主要用于表现具有语法功能的词,汉字用于表现实物的名称或动作。片假名用于书写外来词,拟声词,拟态词和一部分动,植物的名称。此外,还使用罗马字,但多用于招牌或广告,一般文章中较少使用。

日本文化。

说起日本的文化,就不由让人首先想起有名的银座,银座(日语:银座;平假名:ぎんざ;罗马拼音:ginza;英语:ginza)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街。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谢丽大街,纽约的第五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银座是通过不断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

其次是日本良好的环保习惯,日本人民养成将垃圾分类并且装好只在特定的日期与时间将其带出放在特定的地方,而且会把自己在外制造的垃圾带回家,这是值得每个国家的人民学习的好习惯。

再次是日本的完善的养老机构,他们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与保障,使老人能够好好享受晚年;接着是日本的寒暄礼仪,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鞠躬几次。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也施握手礼。

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更增加了自己学习日语的兴趣。呵呵。。ありがと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