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1:52:10 页码:9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汇总8篇)
2023-11-14 01:52:10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总结的任务。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一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大概可以纳入中国古诗歌名篇的范畴了,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强客解读。虽然大家都引经据典地咬文嚼字,但大多解读都不着边际。这主要是受制于解读者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不高之故,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了。

过往的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类代表:

一是及时行乐说;二是求贤若渴“说;三是影响比较大也最无聊的“乌鸦嘴悦,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的解读,就是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统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不祥之句,在赤壁大战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说明曹操必败,所以是乌鸦嘴。

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新解,大意是说,曹操通过杯念早年的知音乐桥玄,而引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愿望。这本来毫无新意,但因为幸强上了桥玄,就生生地扯上了点新意。这也是中国堕落文人喜欢乱钻故纸堆的老毛病在作怪。

通俗地讲,所调解读,就是瞎猜。古人当时的思想,今天的人怎么能知道。所以,只能瞎精。而受解读者自己风历、思想的限制。基本都靖不准。因此,他解读的并不是原作者及其作品,其实,他解读的只是解读者自己而已。

既然解读就是瞎精,就不要迷信权威的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我当然也就有自己的解读了,且我相信,我的解读比他们的都好!哈哈!其实,曹操这首诗并不难解读,你只要对人性有少少理解,再知道小诗言志这点常识,也就必然同意我的看法。过去的那些文人墨客之所以解读得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多少人性。或者说,他们的人性被中国文化的积淀尘封了。

按今天的话讲:就是人生有多少?这是一个开放性地发问,一般的解读者都只看到了人生的时间有多少就停止了,然后,就生拉活扯上一大堆及时行乐或者求贤若渴”的废话。

曹操的发问,其实是人类对这个问题的千古一问,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了可以,还应该包括了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苦苦求索。其实,曹操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了他在一次欢乐酒会上,对生命进行反复思索求解的过程。

在表达手法上,采用了类似现在电影所用的蒙太奇手法。总画面在有形的宴会和无限的思绪中不断切换,也不过就是|一种常用的虚实相映的写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前二句,写宴会的欢乐情况,后一句就自然点出了全诗的龙睛,就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是非常满层次,却又十分自然地联想。这也是层次的解读者所能理解到的最高层面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虽然可以愤慨激昂地感叹人生无常,但却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因而忧思难忘。怎么办?回到现实。生也罢、死也罢,不如喝罢。只好端起酒杯,唯有度康才能解忧。这其实也是中国历代文人强客,面对这个问题时的共同宿命。

酒喝了,问题还是无解,思绪自然又要飞舞起来:“青青子冷,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虽然是借用古诗,但还是通过比”,婉转表达了曹操对这个间题的执着追求,就象追求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样的执着。同时,也象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这个间题索绕在曹操脑海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问题“沉吟至今都无法解决,脑袋都大了,头痛欲裂。很可能营操后来的头风病,就是在这时落下的病根,哈哈!怎么办?想不通就暂时不想。加幼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段就只好又回到宴会中来,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了。

但是思绪一日放开,想收也难。这不,马上又来了。”明明如月,何时可锅?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营操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但又实在捉摸不住。所以有“明明如月,何时可辍?明明觉得这个答案就象皓月当空,自己就是无法得到。正所谓看得到摸不着。心里这个点啊!这种焦虑的心情,凝聚到笔端,自然就成了“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至此,曹操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象乌雀一样,绕树三匝了,只是答案仍然没有找到。

头又开始痛起来,不行,不能这样继续拖下去了。必须要有个解答,就在今天,我就要找到人生的答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好过、呆过都是一生。既然二定要找到一个答案,我就贪心一点,整个大一点的人生目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显然。周公是古代官员、文人的最高榜样。曹操认成为象周公那样天下归心、历史称赞的伟大政治家,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如果我们抛开幅化腐的忠奸观,我们就不难发现,曹操的功业也是可以和周公相类比的。何况,曹操也并没有算汉,而周公也有”恐惧流言时”啊。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价值在哪里?这其实是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今天,我们面对这个千古一问,也都还不能很好地给出答案。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是从政治抱负实现之艰难与人生之短暂着手发出的感叹。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得,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政治上推行“唯才是用”的政策。在文学上建树颇多。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一统天下的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对后来新乐府诗集有很大启示。与其二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余还有《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其中,《步门夏门行》中的《观仓海》和《龟虽寿》尤为著名。均收在《曹操集》中。反复咏叹,能体会出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文章形势工整,变律自然。全文共三十二句,分八个韵脚。语言质朴,情感浑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对酒当歌”四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浑沉感慨。“慨当以慷”四句抒写诗人意识到“人生几何”后产生的渴求贤才的忧思。

以下两次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即得,故尽礼娱宾。“明明如月”四句,再写求贤不得忧虑。

“越陌度阡”四句又写既得贤才的欢乐。“月明星媳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这首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情绪。诗中两次引用了《诗经》成句,粗看似觉穷兀,却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莫之情。

《短歌行》突出地反映了曹操浑沉博大的思想感情和形象地抒情达意的娴熟技巧。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三

初读之时,我只为其辞藻惊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哟哟鹿鸣,食野之苹”……字字句句,都让仅读初高中的我痴迷,将它发表在各种社交软件上。理解了诗歌的意义后,又被它的含义吸引。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而我认为这首《短歌行》或许并不是写给天下人,而是某一个特定的人物,他很喜欢的谋士郭嘉。《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诗,而我们都知道赤壁一战中曹操惨败于刘军,这作战前的心情就很微妙了。

下面让我们逐句来还原下曹操在这词里到底说了什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八句比较容易理解,主要就是表达了忧思。人生苦短,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听着酒席上慷慨激昂的歌声,我心中却难忘忧思,只有借酒浇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就比较有意思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写的是欢宴的场景。曹操这里虽然没直说,却也很明确表明了只要你愿意回来我会很开心的。从这段可以看出,这个“青青子衿”一定是个曾经在曹操这里,很为曹操看重,之后却离开了的人。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这八句直接挑明了全词的用意,你我之间犹如天上明月一般美好,但究竟何时可以拥有这美好呢?一想到这个,我的忧伤就绵绵不断。希望你能踏着田间小路,屈尊来看我,久别重逢的我们可以谈心欢宴,互诉旧日恩情。到这里意思就很明白了,“我希望你能回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月就是我曹阿瞒,各路诸侯在月亮身旁已暗淡无光,而这么多年你这只南飞的乌鸦可又能找到依托的枝头?事实证明我才是对的,不过我不会嫌弃你,山不会嫌弃自己太高,海不会觉得自己太深,你回来我会非常开心,这也天下人心所向。

再结合此后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所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但事实是赤壁大战前很多谋士都告诫过曹操这仗不能打,但曹操都没有采纳。郭嘉在世时,曾与曹操打胜过不少谋士们都反对的战争,更从曹操执意打没有把握之战时将他拉回。比如他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当时的背景情况是,袁绍和曹操要物资去打公孙瓒,信中言语充满傲慢和无理,曹操看后十分生气,就决定出兵给他点教训,但如果曹操真的出兵攻打袁绍,那么他后方的吕布就会趁机偷袭,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把吕布解决了,然后再回过头打袁绍。不过这时候曹操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了,死活就要去干袁绍,谁劝都不好使。这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说曹操各方面都胜过袁绍。不过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东汉末年正是士族崛起的时候,曹操郭嘉都是明白人,曹操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所以郭嘉的意图根本就不是跟曹操讲道理,而是要渲染一种袁绍不足为惧的感觉,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绍兵虽众,何足惧哉?而徐州吕布,实乃心腹大患”。既然其他谋士的建议曹操没有采纳,为什么曹操笃定“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为曹操知道郭嘉会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提出建议。

只可惜,郭嘉活的时间不够长。

平乌桓之役途中,由于水土不服加上操劳过度,体质本就不好的郭嘉,病逝了,得年37岁。在曹操这么多的谋士里,和他最合拍,最了解他的,只有郭嘉一个人。其实换做我们是曹操,也会更喜欢郭嘉。郭嘉这种人,知道你想要什么,也知道你想怎么办。他会从无数个办法里,找到最符合你想法的那个,自己再加以调整,然后放到你面前。看起来,是你选择了这个办法,可实际上,是他把这个办法,放到了你的最佳选择上。郭嘉死后,曹操身边提供办法的人很多,但能根据他的想法,帮他做出决断的那个人,却一直缺席。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北返:“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他哭的,其实不仅仅是郭奉孝,还是赤壁之战,手下竟没一个人,能劝住上头的自己。

私认为,曹操与郭嘉是古往今来君臣相得的典范,他们不仅是君臣,更是知己。

知己曾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夙愿即是曹操统一天下,他隐居颍河,暗地看着这曹操开创的万里河山。而今,斯人已逝,颍河长流。

寂静中,隐隐传来幽咽声。子期不再,伯牙绝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惊鸿哀雁此起彼伏地低鸣。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四

读《短歌行》时真没想到像曹操这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会忧到用酒来解忧,更不会想到的是如此一个奸猾之人对有贤才的人的呼喊会像对情人的密语一样温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开篇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引人入胜显出不凡了。一个人对着亭台楼榭,歌舞美酒,内心本该是何等恣意与愉悦啊,可是喝酒的人面对着这歌舞却想到了人生像朝露般的短暂所以自然而然的便忧从中来,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忧光阴易逝,借酒浇愁,可是酒并不能延长人生,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就像李白所说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又如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的态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又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到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佐。所以他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写得何等美丽!

渐渐的我觉得曹操已经不再是一个奸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才情出众的文人,他感叹了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及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我想这是任何一个统治都应有的抱负才对。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是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让我觉得是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他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五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非常喜欢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现在想推荐给大家。首先,这首诗的主题十分明显,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天下的人才都来投靠自己。诗中很多地方作者直抒胸臆,强烈的表达了诗人尽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愿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出了诗人想要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结合当时的背景,这首诗有力的宣传了作者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颁发的政令。

全诗可以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此节两次提到了“酒”这个意象,给大家科普一下,酒在魏晋时期,多受魏晋诗人的喜爱。无论心情愉悦,抑或是悲伤,都要有美酒相伴。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我个人特别喜欢第二节,多说了一点)。

三四节是对求贤若渴这种感情的升华,在此并不赘述。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主要是因为它的意境太美了,同时,文中多次引用青青子衿等诗句,让文章具有特别美的音韵美。我对于一个诗的评价很简单,一,意象要美;二,音韵要美;三,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这首诗而言,它占据了以上所有的条件。而且,它具有我最喜欢的一个意象——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一群小鹿在远处吃着东西,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六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好处,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那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明白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那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貌,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因此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期望贤才主动来归。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正因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述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述宾客欢宴的场面,那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证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述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期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证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期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忙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透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述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盼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总的说来,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七

《短歌行》是我在高中时期最喜欢的诗歌之一,除了敬仰曹操慷慨悲凉的气势以外,更为吸引我的是曹操顽强奋进的精神,特别是在加入了现代物流这个团队的现在,听闻公司前辈们从公司创立到现在一路上的事迹,再来读这首诗,感触似乎又多了一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短歌行》这首诗歌,通过直抒胸臆和反复回旋的咏唱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满尽致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常常会有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焦灼感。

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人生几何”,不是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忧”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联系我们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难挫折并没有能阻止前辈们努力奋进的脚步,反而使他们越挫越勇,广纳贤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发展成为几乎遍布全国的成功企业,这种气概堪比奋发之时的枭雄曹操!

诗人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这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求贤如渴的态度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曹操在这里巧用典故,把诗经中用来表达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心情的句子,用来比喻对贤士的渴求。借用的巧妙自然,准确生动。

“呦呦鹿鸣,食野之革。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明了如果贤士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待之如“嘉宾”,表现出了曹操对待贤士的态度,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读《短歌行》有感500字篇八

《短歌行》将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和建功立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面对时光流逝,人才未得,功业未成,大多数人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但曹操不这样,他并没有选择消沉颓废。他积极面对人生真不愧为一个英雄诗的开篇他提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感慨时光易逝而壮志未酬,我认为这不完全消沉,这是他要建功立业的决心。他提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则马上体现了他的爱惜人才,在这乱世之中求贤若渴,渴望成就大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回归现实,在空旷的天空间一轮明月,乌鹊向南飞去,绕着树木啼叫,不知哪棵树可以栖息。曹操不断呼唤,呼唤天下贤才投奔于他,更进一步的体现曹操渴求人才,礼贤下士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一种积极,不断奋斗的人生态度,当时曹操已击败袁绍,又收降荆州,正虎视东吴,意图一统天下,他不会因目前所取得的成功而自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画龙点晴之笔,巧妙用典,升华主题,引用周文王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会礼贤下士,善待人才,成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胸怀也让人敬佩,曹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他却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汉家的.天下。他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体现了他高阔的胸怀,还有浪漫的情怀。他真不愧为一代英豪。

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东汉末年,群雄纷起,军阀割据,众多能人志士都想要建功立业,此时曹操已将打下半壁江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也花费了他太多时间,面对流逝的时光,曹操常常会有一种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忧愁感,而这种忧愁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让他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慨。但他并没有在这焦灼中消沉,而是积极奋起。

全文中无不体现“忧”的思想。但这不仅仅是对人生短暂的忧。曹操只是将这种感慨作为了本诗的情感开头,以这种形式为下文求贤若渴的感慨打下基础。“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但从这忧中,我们不仅仅能感受到他对贤才的渴望,更能感受到他想要一统天下的报负。他明白想要一统天下,必少不了贤才的辅助。因此他发出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感慨。他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将对贤才的渴望比作古代女子对情人的盼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塞。”也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表明了如果贤才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待之如“嘉宾”,从中我们不仅仅能体会到曹操对贤才求贤若渴的态度,也能感受到曹操积极昂扬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对我们也有这极大的帮助,我们要时刻保持这种积极昂扬的态度,并将这种态度带到做人做事中,我相信我们也能取得不小的成就。“明月如月,何时可掇?”曹操又用明月比喻人才,并发出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人才的感叹。显然这里忧的是贤才难得。联想到当时的背景可知曹操当时已有荀彧、荀攸、贾诩、陈昱和郭嘉五大谋士但此时他又突然发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可以看出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功成业就,想要更多的贤才来帮助他完成这个目标。从他的这种行为当中折射出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个人认为)。

曹操并没有在他拥有了众多的谋士,拥有了半壁江山后放纵自己,而是想要继续招揽贤士,想要一统天下完成霸业。因此这种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在当今社会人在掌声和欢呼中往往会因此迷失自己,我们应该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要不断奋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的真实写照,他对贤士就如周公一般,尽管获得他们的方式有一些不能令人苟同,但这些贤士都在曹操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待遇,例如:徐庶、关羽等人。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贤士对于曹操的重要性,曹操知道想要完成雄图霸业必须广纳贤才。在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往往无法取得较高的成就,往往无法一个人面对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找寻自己的知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