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20:16:53 页码:14
最新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优秀16篇)
2023-11-13 20:16:53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使用例如归纳、分类、分析等方法,来展现我们的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欣赏,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灵感和欣赏的乐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二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x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x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x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隐”,右边不写成“”。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文中好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的大致内容,导入新课。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1)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4)学生练读2、3段(“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要体现)。

(5)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6)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

(7)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第一段,读第一段。

3、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4、过渡: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自读最后一段。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2)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3)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4)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5)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齐读。

小结: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写成一段话。

3、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x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x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x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隐”,右边不写成“”。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文中好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的大致内容,导入新课。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1)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4)学生练读2、3段(“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要体现)。

(5)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6)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

(7)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第一段,读第一段。

3、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4、过渡: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自读最后一段。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2)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3)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4)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5)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齐读。

小结: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写成一段话。

3、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四

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个孩子所吸引。

,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的对话。

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齐读第一段话。

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法布尔痴迷昆虫的故事,体会法布尔从昆虫世界里找寻到的快乐。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一、抓住“迷”字,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人,我们叫他“棋迷”。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可以叫法布尔什么呢?(昆虫迷)

2、速读全文,你能找出课文中带“迷”字的语句吗?

交流,多媒体显示:

(1)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2)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二、学习第一段

1、说说什么叫“着迷”。(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浸的程度。)

2、引读:法布尔从小就生活在法国南部……这种优美的环境为法布尔沉迷昆虫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学习第二段

1、说说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2、从哪些故事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法布尔为了抓纺织娘而忘了回家;法布尔在池塘边放鸭时抓到了一只小甲虫却被父母责备。)

3、学习第一个故事。

(1)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到的,自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教师不时表扬读书做记号的同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2)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a“妈妈,我在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指导朗读:

a、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找到的?(三天)

b、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终于”,你知道终于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捉到虫子之后,怎么样?能想象出他当时的样子吗?)

c、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谁愿意读第三节。

小结过度: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父母能理解、支持他吗?(出示句子:“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学习第二个故事

(1)父亲是如何骂的?

出示句子: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a、“只顾自己玩”法布尔怎么玩?

学习第四节:

a、他的任务是放鸭,当他一把小鸭赶进池塘后,他就去观察、研究昆虫了;在他的眼睛里,螺壳十分“漂亮”,连蠕虫也是“五彩缤纷”的。

b、“……”表示他看到的不止这些。

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法布尔的眼睛里变得那么神秘,那么有魅力呢?这源自于对昆虫、对大自然的热爱!

b、“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

学习第五节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这只甲虫不樱桃还要小,颜色不蓝天还要蓝。”

想象这只小甲虫的样子,读出对它的喜爱。(个别读、齐读)

b、“法布尔高兴极了……好好欣赏。”

联系“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等词,感受法布尔的喜悦。

指导感情朗读: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小宝贝”这个词?可见,法布尔太爱这只小甲虫了。你瞧,他把小甲虫照顾得多好!慢慢地放进蜗牛壳,小甲虫有了一个漂亮的家,又细心地包上树叶,然后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有感情朗读(女生读、齐读)

c、“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可见他的收获很大。

(2)母亲如何骂?

出示句子: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拣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3)听了父母的责骂法布尔心情如何?

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4)老师小结:父母责骂虽然暂时迫使他放弃了小甲虫,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昆虫的迷恋,他的衣袋仍是鼓鼓的。

再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法布尔的感情随着虫子而变化,刚刚捉到时的欣喜,被迫扔掉时的不舍,最后又兴致勃勃地拣昆虫,可见他对昆虫真的是“一往情深”哪!

五、学习第三段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2、引读:后人为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3、思考:法布尔的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有什么?

法布尔的衣袋高高鼓起,除了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科学的执着、美好的梦想、昆虫世界的憧憬、好奇、痴迷……)

小结:法布尔对昆虫热爱只能用“痴迷”这两个字来形容了。这些小昆虫们就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小法布尔的手,引领他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无垠的科学殿堂,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并用毕生心血写了巨著《昆虫记》。

六、实践活动

法布尔的雕像屹立在法国的,如果现在要在雕像的底座上镌刻一些文字作为介绍,你想应该写些什么呢?(可以以法布尔自己的口吻,也可以是后人的口吻)

七、作业设计

1、阅读《昆虫记》

2、观察一种昆虫,记录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完成一篇小作。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读着《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去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吸引。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并与实际生活结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设计我做了两点:

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与实际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在教学捉纺织娘时,我从纺织娘入手,因为农村的孩子对纺织娘比较熟悉,我让他们描述了自己听到的纺织娘的声音和样子,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觉得纺织娘的声音很烦人,浑身绿色比较难捉,而且也都表明到处可见,对那小昆虫没多大兴趣,接着我马上问学生法布尔呢,是怎么做的,通过读文章学生找到他觉得纺织娘是“歌唱家”,并用了三天时间去捉它,两者一对比,学生马上体会到了他对昆虫的痴迷。在教学放鸭子片段时,指导了学生从“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和“欣赏”这些动词中想象出法布尔的不同动作,也让他们想象自己什么时候会有这些动作,体会出了对昆虫的喜爱和痴迷。再现法布尔捉小甲虫时的有趣画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既有小时侯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内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学习“法布尔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写作方法。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雕像。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说说。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童年的一些趣事。谁来吧课题读一读。

读着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

1、法布尔非常昆虫。

2、鼓鼓囊囊。

1、认读生字词。

昆虫小溪纵横纺织娘观察责骂中毒垃圾殿堂。

闪烁光泽鸟栖虫居可恶痴迷鼓鼓囊囊。

相机指导读音:纵、栖。

相机理解词语:小溪纵横、纺织娘、鸟栖虫居、可恶、痴迷。

2、分小节朗读课文。共11小节。学生评价,相机指导。

3、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法布尔哪两件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两件事,一是捉纺织娘的事,二是放鸭时捉昆虫遭到父母责骂的事。

两种分法,一是三段,一是四段。

默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读了这些小节,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法布尔出生于1823年,距今将近二百年。

2、法布尔是法国人,出生于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

3、法布尔所生活的村子环境优美,“鸟栖虫居”,这对于他的影响很大。

4、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重点理解第三点。有感情地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个优美的村子展示出来?”

小结:正是因为与鸟啼虫鸣为伴,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第二课时。

出示图像——法布尔。

同学们,他是?

对,他是一位著名的?

达尔文称他是?

人们还称他是?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知道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的小村子里,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到第十一小节,看看法布尔对昆虫到底迷恋到了哪一种地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能够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2、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句的标点,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法布尔抓到纺织娘以后那种极其兴奋、激动的心情。

指导感情朗读。

为何如此激动?一是可爱。“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会唱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二是因为可爱而喜欢,称它为“歌唱家”。三是这只纺织娘来之不易。“三天前”“终于”用“也许……也许……也许……”

是啊,这一只纺织娘真是来之不易啊。怪不得法布尔抓到它要如此的兴奋,让我们一来再来体会一下他兴奋的心情吧。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读着这一句,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

重点抓“静静”、“奇妙”、省略号。

“静静”,说明法布尔观察非常认真,很专心。

“奇妙”,说明法布尔对水底世界很感兴趣,在他的眼中,水底世界有着无穷的奥妙,看也看不够。

省略号说明法布尔观察的不止是这几种生物,凡是他感兴趣的,他都在用心观察。

他观察如此用心,兴趣如此广泛,难怪达尔文要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者”啊!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布尔,也来做一个用心的观察者。(观察图片,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叫”突出了法布尔的兴奋。

“扑”“敏捷”突出法布尔动作快。

“放”“包”“装”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爱护。

“欣赏”突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们不是普通的虫子,而是精美的艺术品。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重点理解:为什么而难过?

一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被爸爸妈妈所接受。二是心爱的昆虫舍不得扔掉。“很不情愿”“小宝贝”

理解父母对他的爱。父母对他的责骂其实是对他的关心。但是他们的想法和法布尔不一样,不能接受法布尔这样的行为。

结果——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这种情形,已经不是“着迷”“迷恋”所能形容的了,而应该叫做“痴迷”。

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更好地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是啊,法布尔对昆虫是如此的痴迷,以至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以至于他的家中塞满了瓶瓶罐罐,以至于他一生贫困,……。

这种甘守寂寞和清贫,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的精神,人们称他为“法布尔精神”。

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读《昆虫记》或者《图文中国昆虫记》(赵力)。

了解其他科学家着迷的故事。

学习本篇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试写一个场面。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八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这一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执著探究而成为著名昆虫学家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受到感染,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们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法布尔执著追求、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

4、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走近法布尔

1、导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很好奇。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口袋里平时都装些什么吗?(生兴致勃勃地谈)

3、速度全文,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来走近昆虫迷法布尔,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二、品读文本,走进法布尔

1、感情朗读第二段,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自读自悟,谈体会:

a.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3)、师引导: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布尔找纺织娘很不容易,那么他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呢,他是怎么克服的呢?学生想象交流。

(4)、师生模拟妈妈找到法布尔时,两个人的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他的探究精神。

(5)、指导有感情朗读(自读—指读—评读—感情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

2、创造性读第三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1)、师过渡:法布尔对昆虫仅仅是“着迷”吗?对,是一种无法舍弃的“迷恋”。请默读第三段,用“——”划出体现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的语句。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并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结合重点做相机的点拨、引导)

抓动作描写(放进、包上、装进、欣赏)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指导感情朗读。

抓细节描写,结合自身体验,品读谈体会:

a.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b.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3)、师生交流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阻止,并用朗读体现出来。

(4)、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法布尔作比较,感受法布尔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的精神。

课件出示: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这个法布尔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理解不是法布尔不听话,而是由于他太迷恋这些昆虫了,是由于他的兴趣,他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一如既往地研究昆虫。

(5)、感情朗读,体现对法布尔的敬仰之情。

3、合作探究,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是他走向科学殿堂的重要因素。

(1)、师过渡: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迷恋,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2)、生生、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使学生得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3)、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4)、齐读本段,释放对法布尔高度敬仰的情感。

三、拓展文本,走出法布尔

1、课件出示名人对法布尔的高度评价:

雨过称他是:“昆虫学的荷马”。

罗斯丹形容他:“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达尔文赞扬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有趣有益的书”。

2、再现法布尔的精心对白,让学生配乐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3、乐曲声中教师总结:孩子们,全身心地做你喜欢的事吧!捍卫自己的理想吧!为了你的目标,请向法布尔学习,以法布尔精神来激励自己吧!

4、拓展作业:

(1)、继续读《昆虫记》。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上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篇观察日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逐层深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多媒体课件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师:衣袋里装满了昆虫。(出示图片、音乐)你们看,这就是法布尔衣袋里的昆虫。哇!这么多昆虫,你们看了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交流

师:这些事情都写出了法布尔喜欢昆虫,哪个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个,边读边圈画出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喜欢昆虫的语句。

1、抓纺织娘

师:好,我们都来学习这个内容吧。你来读第二节,你来读第三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师:你们是从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法布尔十分喜欢昆虫的。

交流:

(2)、“终于”:你是怎么从这个词中体会到法布尔十分喜欢纺织娘的,愿意把体会的过程与大家分享吗?——你很会咬文嚼字,体会言中之情,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3)、和母亲说的话:同学们,这可是法布尔辛辛苦苦才捉到了这位“歌唱家”,想想当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对!法布尔一定非常兴奋,那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先自己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2、抓小甲虫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指名读第五小节。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也想来读读。(师读“法布尔高兴极了……好好欣赏。”故意把“小宝贝”读成“小东西”、“欣赏”读成“看”。)

师:这部分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很喜欢小甲虫。(动词)

师:是啊!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法布尔对小甲虫是多么爱惜啊!谁也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这个小法布尔可真爱惜小甲虫啊!)——咱们一起来读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师:这节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请自由读读。

甲虫样子为什么呢?在法布尔眼里这小甲虫是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漂亮的小甲虫(出示图片)引读“嗬——”——(出示语句)谁来读读这句话。你从哪里看出这个小甲虫真漂亮。——谁再来读——指导朗读——齐读。

师:法布尔真是太爱昆虫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把第五节完整的读一读,感受感受!

3、遭到父母责骂仍然喜爱昆虫

师:这件事中有对话,所以我想分角色读。先请同学们把6—10节的意思读明白,再在小组里分角色练练。(指名两组分角色读)

师:这几节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

(相机理解“很不情愿”、“放”、“丝毫”、“仍然”、“背着”、“偷偷地玩”。)

(1)“放”:如果把这个“放”字换成“扔”行吗?——是啊!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请你读读第九节。

(2)法布尔虽然是躲起来偷偷的玩,但仍然是兴致勃勃,自得其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0节,感受一下。

师:课文为了更好地向我们介绍法布尔喜爱昆虫的特点,列举了三个具体的事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其实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事例还有很多,刚才同学们就说了不少。请你读读课文第四小节。

师:读了第四小节,你发现写法上和刚才学的三个事例有什么不同?

师:这叫有详有略,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方法。

师: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遇到困难也不言放弃,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才在昆虫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就,完成了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出示《昆虫记》封面和书评录音: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了解《昆虫记》这部书吗?是的,他的作者正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是一部专门写“虫子”的书,于100多年前问世,此后便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轰动,真是奇迹中的奇迹。这部誉满全球的巨著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1、将书上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看来,今天的学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就是一个法布尔精神的传递者!

2、读《昆虫记》: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还是一个愿意与别人分享好书的孩子。

3、做一个雕塑:那你准备怎样设计这个雕塑呢?——同学们设计的雕塑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对昆虫研究的喜爱。

…………

师:同学们的点子真多,也非常好!课后就请同学么那抓紧行动吧!让我们记住这位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伟大科学家。

这课在上学期的市会教中上过,第一稿是按照“着迷——迷恋——痴迷”这个思路,后来想另辟一条路,就有了现在这个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

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

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篇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

“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4.品读“放鸭时捉甲虫”。师:他是怎么捉到这只甲虫的?

(抓住“扑过去、捉住、包上”等。

动词,体会法布尔捉虫子时动作的熟练,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

(生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

语、句子进行品析,是阅读的基本技能。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品词析句不能只停留在“读懂了什么”上,要能够围绕阅读的主旨,联系全文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读出“为什么要这么写”。

5.体会“典型事例”的作用。

(生说。)。

师:是的,要突出人物特点,就得通过具体而又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正因如此,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出示并朗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1.师:只有着迷、热爱,就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吗?他的衣袋里除了“热爱”,你觉得还有什么?默读体会,再讲一讲。

(课件出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父亲是怎么责骂他的?

(指名读父亲的话: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师:可是父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课件出示: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师:母亲又是怎么批评他的呢?(指名读母亲的话: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2.生齐读: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你从这一句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对梦想执著追求,坚持到底。师板书:执著追求。)。

3.师:是的,法布尔凭着自己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和创作,终于完成了一部科学性、文学性兼备的十卷巨著——《昆虫记》。此时,法布尔的故事一定让你想起一些成语、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生说。)。

设计意图:“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境,提供运用机会,提高语言积累的效果。

再次出示法布尔塑像: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来,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现在你读懂了这位雕塑家的意图了吗?(生说。)。

设计意图:课题的妙处与雕塑家设计的妙处是一致的。很显然,如果一下子让学生回答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好在哪里时,学生不一定能说清楚。而让学生先猜猜雕塑家这一创新设计的意图,学生不仅参与性高,而且比较容易读懂其中的原因。这样,整个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浑然一体,层层深入,实现了从理解含义到领悟写法的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文档为doc格式。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一

丁有宽老师早早就提出了“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读写全程结合,同步改革,同步发展。

一般来说,读写结合至少要经过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练语言。

学生到文中去读、画、议各类词语的表达效果。有的学生说:“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法布尔三天前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三天前’我可以想像到法布尔居然花三天时间来捉这只虫子,如果是我,就未必有毅力能坚持三天去捉一只虫子,从这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很着迷。”这样的表达恰恰是对语言文字很好的理解和训练。他将会知道在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准确的词语去表达自己内在的感情,同时也是对写作语言的一种很好的积累。

二、练思路。

我在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之前,一直在想,这样一篇课文可以教给学生哪些精要有用的写作知识?课文通过二三件事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结构层次不太明显,可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活。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我想这恰恰是我训练学生观察、描写人物的起点。所以在课堂上我这样设计:

有的学生说:“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通过细心地观察,我体会到法布尔不是随便地看一眼就完事,而是非常认真地观察,可以看出他对昆虫非常的着迷。”还有的学生说:“他把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法布尔把甲虫当作小宝贝,只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才会当作宝贝一样看待,可以看出他十分喜欢昆虫。而且法布尔不是很随便地把小甲虫装在衣袋里,而是把它放在蜗牛壳里,再小心地包上,装进自己的衣袋,回家好好欣赏,这些动作都说明法布尔怕伤害了心爱的小家伙,看得出他对昆虫的迷恋。”

从学生的发言里我能感受到他们已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理解人物的品质,我急忙话锋一转,让大家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如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学生能零碎地分析出描写人物的基本规律,我接着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归纳出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地描写,才会让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就这样逐渐引导学生把读书的思路转化为写作的思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练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抒发一种情感,或赞美一项事物。那么在学习理解每篇课文之后,一定要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中心是什么?从而牵移到自己的作文:作文要有中心,而且是一个中心。所选材料、语言都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写作起码的章法。《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赞美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而使他走向了科学的殿堂。而在开篇我就以“在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是十分着迷的?”这个中心问题统领全篇,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更容易抓住中心,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眷恋,我应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

此时,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彻底地理解了法布尔,为法布尔精神所感动。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又有了新的认识。俗话说:文以载道,写文章也是在学做人。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写文章是善莫大焉。

总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更要把握读写结合的质量。在每篇阅读教学中设计出最佳的读写训练点,文章的写作亮点在哪?哪是作者的画龙点睛之笔?哪处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哪是作者的写作重点?为什么在这埋下伏笔?叙事作品中的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感知好的文学作品所具备的众多特点,为他们的进一步阅读和写作奠定好的基础。

如果说以上三方面训练多数是在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积累、感悟,那么“输出”在读写结合中一定必不可少。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中,我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语言训练点。既可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

在即将下课的最后五分钟里,我在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式:

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塞满了石子、贝壳、蜘蛛……”也有的说:“塞满了蝴蝶、蟑螂、甲虫……”还有的说:“塞满了法布尔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就在于每堂课点点滴滴的扎实训练。小到词语、句子,大到段落、篇章,每一个概念的建立,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地关注、启发、引导。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获得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所研究的不是要不要读写结合,而是如何让读写结合得更有实效,更有前景!

附:               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贫穷的农家,他的童年是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同度过。大自然那迷人的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抑制不住去探索自然万物的奥秘的渴望。灿烂的阳光使这个六岁的男孩心醉神迷,“我是用嘴巴、用眼睛来享受这灿烂的光辉吗?”初生的科学好奇心提出了这个童稚的问题。小法布尔受好奇心的诱惑,在无意中锻炼自己,他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大自然的真相。昆虫世界是那么神妙莫测,童年的法布尔总是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警觉地注视着虫儿和花草,好奇心唤起了他探索昆虫世界真相的欲望。这种欲望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至死不渝。

贫穷困惑着法布尔的一生。法布尔的童年时代,家里多一张吃饭的嘴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家里没有面包了,法布尔不得不突然告别学校,告别他热爱的蒂迪尔和墨纳尔克,连中学都不能正常上完。

当一个人整天都要为每日的面包一愁莫展地操心时,在旷野里为自己准备一个实验室是何等的艰难。没有设备,他就动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螂同居一室;他不怕邻居嘲笑他把家变成了虫宅。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极少研究活生生的昆虫。他们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或者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却从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法布尔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到昆虫的生活之中,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死亡。法布尔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是探究生命。”

法布尔精神已经烛照世界一个世纪,我们终于有了一本《昆虫记》的中文全译本(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使我们能够透过法布尔的著作领悟法布尔精神之精髓。如果这种精神能够唤起了我们关爱生我养我的大自然、敬畏生命哪怕是微小如昆虫的生命,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美好;如果这种精神能够策励我们的学子耐住清贫和寂寞,在大师收获过的田野里耕耘,他将拾到价值连城的麦穗,其功德将善莫大焉。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它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刚刚步入高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同时对大自然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抓住“着迷”、“迷恋”“痴迷”等中心词贯穿全文,不仅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涵义,更深入把握文章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理念,我确立以下目标。

l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用法。

2)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l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2)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1)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从本文的命题方法中得到启示。

l赏析法:通过视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感悟文字魅力。

l移位入境法:假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动学生情感。

l讨论探究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小组交流。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视频片段,美丽的飞鸟、穿梭的游鱼、可爱的昆虫……情趣盎然的画面带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理念:播放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课题的帮助,用自已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提示: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为什么他的衣袋装满了昆虫?)

3、质疑:这里的衣袋是单单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吗?

(设计理念:将长文章读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方法。)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文本1:出示重点词语

纵横闪烁光泽责骂

中毒观察可恶痴迷

花草丛生鸟栖虫居五彩缤纷

鼓鼓囊囊怒气冲冲满载而归

通过自读,同桌对比读,齐读等方式,将词语读通、读懂,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读懂词语,扫除阅读障碍,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四)认识“昆虫迷”——昆虫学家法布尔

1、借助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法布尔。

2、来到法布尔美丽的家乡,从课文1自然段的描写中体会环境的美好。指名读句子:

出示文本2: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小溪、花草、鸟、虫,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着迷?引出“着迷”一词。

3、在文中找出与“着迷”意思相近的词语。(迷恋、痴迷)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到法布尔成功的秘诀。

课件出示图片:法布尔的雕像,学生观察到那鼓鼓囊囊的衣袋,初步感知那种对昆虫的“痴迷”,理解“痴迷”。

(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全篇课文,基本掌握了这种总分总的课文结构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五)走进“昆虫迷”——童年的法布尔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然后学习小组交流读后感受,讨论思考:文章叙述了法布尔童年的哪几件事情?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的?并且将讨论结果做好文字记载。

2、学生汇报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2——3自然段。

找出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并体会人物心情。

1)普通的小昆虫“纺织娘”在小法布尔眼中是奇妙的“歌唱家”

课件演示:纺织娘的图片和声音(文字: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一种动听的声音)

学生静静欣赏,触动学生和法布尔的内心世界达到共鸣

2)诺大的田野,已被暮色笼罩,体会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艰辛

“终于”一词的拓展理解,想象法布尔寻找昆虫过程中的困难

3)师:除了艰辛,你们还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喜悦)

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读出欢欣、喜悦的语气。

4、学习4——10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明白本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划出概括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2)学生在小组合作读5——10自然段,可以轮流读句子,分角色读,对比读等方式。说说作者为了突出“迷恋”,多人物法布尔采用了哪些写人的描写手法。

出示文本3: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学习)

3)学生汇报交流收获。

“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比樱桃还小,比蓝天还蓝”对小甲虫诗意化语言的描写,体会观察的细致和语言描写的艺术。

“高兴极了”“甜滋滋的”“兴致勃勃”等词语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

(六)赞美“昆虫迷”——昆虫学家法布尔

学完课文,法布尔从“着迷”、“迷恋”到“痴迷”,最后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探索精神、持之以恒精神、热爱大自然……)

(七)课外拓展,提炼写作方法

1、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学写观察日记。

2、提供网络阅读平台,推荐阅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昆虫迷”法布尔着迷迷恋痴迷

(热爱大自然,孜孜以求)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三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三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它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刚刚步入高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同时对大自然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抓住“着迷”、“迷恋”“痴迷”等中心词贯穿全文,不仅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涵义,更深入把握文章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理念,我确立以下目标。

l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用法。

2)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l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2)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从本文的命题方法中得到启示。

【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

l赏析法:通过视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感悟文字魅力。

l移位入境法:假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动学生情感。

l讨论探究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小组交流。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视频片段,美丽的飞鸟、穿梭的游鱼、可爱的昆虫……情趣盎然的画面带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理念:播放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课题的帮助,用自已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提示:谁的衣袋装满了昆虫?为什么他的衣袋装满了昆虫?)。

3、质疑:这里的衣袋是单单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吗?

(设计理念:将长文章读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方法。)。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文本1:出示重点词语。

纵横闪烁光泽责骂。

中毒观察可恶痴迷。

花草丛生 鸟栖虫居 五彩缤纷。

鼓鼓囊囊 怒气冲冲 满载而归。

通过自读,同桌对比读,齐读等方式,将词语读通、读懂,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读懂词语,扫除阅读障碍,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四)认识“昆虫迷”——昆虫学家法布尔。

1、借助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法布尔。

2、来到法布尔美丽的家乡,从课文1自然段的描写中体会环境的美好。指名读句子:

出示文本2: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小溪、花草、鸟、虫,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着迷?引出“着迷”一词。

3、在文中找出与“着迷”意思相近的词语。(迷恋、痴迷)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到法布尔成功的秘诀。

课件出示图片:法布尔的雕像,学生观察到那鼓鼓囊囊的衣袋,初步感知那种对昆虫的“痴迷”,理解“痴迷”。

(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全篇课文,基本掌握了这种总分总的课文结构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五)走进“昆虫迷”——童年的法布尔。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然后学习小组交流读后感受,讨论思考:文章叙述了法布尔童年的哪几件事情?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的?并且将讨论结果做好文字记载。

2、学生汇报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2——3自然段。

找出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并体会人物心情。

1)普通的小昆虫“纺织娘”在小法布尔眼中是奇妙的“歌唱家”

课件演示:纺织娘的图片和声音(文字: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一种动听的声音)。

学生静静欣赏,触动学生和法布尔的内心世界达到共鸣。

2)诺大的田野,已被暮色笼罩,体会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艰辛。

“终于”一词的拓展理解,想象法布尔寻找昆虫过程中的困难。

3)师:除了艰辛,你们还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喜悦)。

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读出欢欣、喜悦的语气。

4、学习4——10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明白本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划出概括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2)学生在小组合作读5——10自然段,可以轮流读句子,分角色读,对比读等方式。说说作者为了突出“迷恋”,多人物法布尔采用了哪些写人的描写手法。

出示文本3: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学习)。

3)学生汇报交流收获。

“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比樱桃还小,比蓝天还蓝”对小甲虫诗意化语言的描写,体会观察的细致和语言描写的艺术。

“高兴极了”“甜滋滋的”“兴致勃勃”等词语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

(六)赞美“昆虫迷”——昆虫学家法布尔。

学完课文,法布尔从“着迷”、“迷恋”到“痴迷”,最后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探索精神、持之以恒精神、热爱大自然……)。

(七)课外拓展,提炼写作方法。

1、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学写观察日记。

2、提供网络阅读平台,推荐阅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

【板书设计】。

“昆虫迷”法布尔着迷 迷恋 痴迷。

(热爱大自然,孜孜以求)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五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通顺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生字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流利。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x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x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x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隐”,右边不写成“”。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文中好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的大致内容,导入新课。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二、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1)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

(4)学生练读2、3段(“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要体现)

(5)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6)学生练读2、3段,齐读2、3段。

(7)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出示第一段,读第一段。

3、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4、过渡: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自读最后一段。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2)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3)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4)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5)齐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齐读。

小结: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写成一段话。

3、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中班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内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学习“法布尔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雕像。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说说。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童年的一些趣事。谁来吧课题读一读。

读着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1、法布尔非常昆虫。2、鼓鼓囊囊。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昆虫小溪纵横纺织娘观察责骂中毒垃圾殿堂。

闪烁光泽鸟栖虫居可恶痴迷鼓鼓囊囊。

相机指导读音:纵、栖。

相机理解词语:小溪纵横、纺织娘、鸟栖虫居、可恶、痴迷。

2、分小节朗读课文。共11小节。学生评价,相机指导。

3、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法布尔哪两件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两件事,一是捉纺织娘的事,二是放鸭时捉昆虫遭到父母责骂的事。

两种分法,一是三段,一是四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默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读了这些小节,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法布尔出生于1823年,距今将近二百年。

2、法布尔是法国人,出生于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

3、法布尔所生活的村子环境优美,“鸟栖虫居”,这对于他的影响很大。

4、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重点理解第三点。有感情地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个优美的村子展示出来?”

小结:正是因为与鸟啼虫鸣为伴,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四、作业:《补充习题》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出示图像——法布尔。

同学们,他是?

对,他是一位著名的?

达尔文称他是?

人们还称他是?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知道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的小村子里,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到第十一小节,看看法布尔对昆虫到底迷恋到了哪一种地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能够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2、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句的标点,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法布尔抓到纺织娘以后那种极其兴奋、激动的心情。

指导感情朗读。

为何如此激动?一是可爱。“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会唱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二是因为可爱而喜欢,称它为“歌唱家”。三是这只纺织娘来之不易。“三天前”“终于”用“也许……也许……也许……”

是啊,这一只纺织娘真是来之不易啊。怪不得法布尔抓到它要如此的兴奋,让我们一来再来体会一下他兴奋的心情吧。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读着这一句,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

重点抓“静静”、“奇妙”、省略号。

“静静”,说明法布尔观察非常认真,很专心。

“奇妙”,说明法布尔对水底世界很感兴趣,在他的眼中,水底世界有着无穷的奥妙,看也看不够。

省略号说明法布尔观察的不止是这几种生物,凡是他感兴趣的,他都在用心观察。

他观察如此用心,兴趣如此广泛,难怪达尔文要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者”啊!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布尔,也来做一个用心的观察者。(观察图片,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叫”突出了法布尔的兴奋。

“扑”“敏捷”突出法布尔动作快。

“放”“包”“装”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爱护。

“欣赏”突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们不是普通的虫子,而是精美的艺术品。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重点理解:为什么而难过?

一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被爸爸妈妈所接受。二是心爱的昆虫舍不得扔掉。“很不情愿”“小宝贝”

理解父母对他的爱。父母对他的责骂其实是对他的关心。但是他们的想法和法布尔不一样,不能接受法布尔这样的行为。

结果——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这种情形,已经不是“着迷”“迷恋”所能形容的了,而应该叫做“痴迷”。

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更好地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是啊,法布尔对昆虫是如此的痴迷,以至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以至于他的家中塞满了瓶瓶罐罐,以至于他一生贫困,……。

这种甘守寂寞和清贫,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的精神,人们称他为“法布尔精神”。

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读《昆虫记》或者《图文中国昆虫记》(赵力)。

了解其他科学家着迷的故事。

学习本篇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试写一个场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