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2:08:59 页码:12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优秀10篇)
2023-11-09 22:08:59    小编:zdfb

人生是一本书,总结是书写人生时必不可少的一页。总结要客观,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阅读下面的总结示范,或许能够帮助你改善写作水平。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一

一个人徜徉于田野,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是一股说不出的清香,沁人心脾。这种特殊的雨和泥土混合的味道,才是故乡特有的。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啊,我灵魂的归宿,如诗般优雅,如花般灿烂!

故乡的味道是饺子的爽滑酥嫩。上次回家,爷爷奶奶乐呵呵忙着包饺子,爷爷把馅调得又香又绵,奶奶把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爷爷将饺子皮在掌心摊开,夹一点肉馅儿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再把边儿一合,一捏,一个小巧的元宝饺子就做成了。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待水开了,奶奶面带微笑亲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跃入水中,不一会儿,饺子开始不安定地乱跑起来,时而浮在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扩散开去……经过三次加水,饺子被煮得胖乎乎,白生生的,个个腆着小肚子,可爱极了。我把饺子捞入盘中,端上了桌。

饺子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故乡的味道是枣子的酸酸甜甜。在老家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种着枣树,秋八月是枣树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挂满枝头的枣儿一串一串的,紫红紫红的,个个像小红灯笼似的在树枝中闪烁。在枣树下,你会被香甜醇厚的枣香所陶醉,感觉心里甜丝丝的。伸手摘几颗,尝尝,脆甜脆甜的。这时,屏气凝神,说不定又会听到枣儿跌落的声音,那是熟透了的枣儿耐不住寂静,迫不及待地向主人发出的催促。

故乡的味道是烤红薯的沁人心脾。冬日黄昏,天色氤氲,寒气袭人。我低着头缩着脖,抄着手,突然闻到满大街挥之不去的甜香,全身立刻被这种甜,这种香还有随之而来的熏熏的暖和气息激活了。脑袋里先蹦出“烤红薯”三个字,循着香味望去街角上立着一个大半人高的废油桶。油桶里面放着炉子,炉子边缘挨着桶壁一个挨一个地摆满着红薯。买上一个两个烤红薯,手心里先就暖和了起来。焐好了手,慢慢地撕开烤得稍硬也许还在流着糖水的外皮,股股热气夹着香味蒸腾不已。垂涎三尺,早已顾不上自己馋猴的形象。几口下去,肚子里又甜又暖。大快朵颐,齿颊留香。再看天上飘着的雪花,已不再那么寒冷…。

故乡的味道,是雨后翠绿的杨树叶和油绿的芨芨草的味道,是清晨家家户户袅袅炊烟的味道,是……如今这些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故乡,我想你,想你独特的味道,想你天下最美的容颜!

故乡的味道毫无来由占据了整个心房,无论晨曦还是夜晚,魂牵梦绕……。

文档为doc格式。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二

稍大一些时,便喜欢上了灯盏糕。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特色名点,也是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灯盏糕流传大街小巷却又不沾染任何俗气,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美食。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灯盏糕着实是一面较鼓,而另一面较扁的,便认为“灯盏糕”这名字取得甚有几分微妙,像极了灯盏。不加蛋的灯盏糕是我的最爱,酥软的油皮配上香甜的萝卜丝,简单而不单调,一口咬下去,便满口生香了。

妈妈也做过灯盏糕。每每心血来潮时,便是在断雁叫西风的时节,上街买几张饺子皮包上萝卜丝,放入油锅几分钟便炸好了,滋味绝对不亚于街上卖的。我夸赞时,妈妈便笑道:“这可算不得什么绝技,把饺子皮拿来直接做,算是懒人的方法了呢。”听了妈妈的话,我默不作声,不变的依旧是拿起灯盏糕往嘴里大口地塞着,于是,一家人便和和气气地笑成了一团。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三

“爷爷,还有多久啊?……”

竹条背篓转过来,一直沉默的爷爷理理军绿色的毡帽,悠悠的说:“早着呢。你可别慌,山路滑,你把妈妈牵好。”

“嗯。”我把妈妈的手握紧,眼睛却四处张望着,闪着神采奕奕的光,呼出的气迅速凝结成了水滴。这山,原来就是我的故乡啊。

不高耸,不峻峭,在无云的单调的天空下,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的黛绿起伏显得愈发清冷。路旁,杂草荆棘掩映着山岩和碎石;有时会看见泥塘,懒懒地游着白鸭。稍平坦的地方,大抵都坐落着砖瓦房,或大或小,但都被树围绕着,路过的时候,家养的狗会伸长了脖颈朝你吠几声,并不吓人,倒可以当做是打招呼了。还有大片的梯田,剪拼成黄绿条纹的裙摆,在湿冷的山风中轻轻飘动着。

山景清秀,这山路却是那样难走。石子、泥土、杂草混成的路面凹凸不平,总得小心翼翼地走;恰逢下过雨,泥浆未干,雨靴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两边都沾满了泥块,又使前进变得更加困难。妈妈一直把我紧紧地牵着,我们就这样艰难地跋涉着。

近暮时分,四肢酸痛的我们总算到了——走下石阶,踩过溪上的小桥,眼前的青石砖瓦房就是婆婆爷爷的家了。水滴从檐角顺着刻满皱纹的土墙上落下,木柱子旁边还靠着镰刀和锄头,石板铺成的路面生长着青苔;旁边由茅草和木条造的简陋的灶房,再旁边就是—“呀!”一条白狗愣愣的望着我们,尾巴警惕地竖在空中,摇了两摆。我侧步躲到婆婆身后,问:“那是——?”

“他倒也真通人性,平常早就叫了。大概是认得到你们呢!”婆婆笑了,狗狗对着她高兴地摇摇尾巴。

“叫什么?”“白花。真是通人性啊……”

接下来几天,我和妹妹就老是围着它转,我们逐渐熟络了,它也会向我们摇尾巴了。白花还很不喜欢鞭炮,每次我们放鞭炮时,它就会十分害怕地缩在窝角,有时还要发抖,定是真的害怕吧。

乡下的第一个除夕夜。我们一家围在火炉旁边看着电视,屋外不时有火炮和烟花的声音响起。十二点的时候,我们也来到屋外,在墙边昏黄的光线下看放烟花。五彩的花朵在漆黑辽旷的夜空中绽放,和着过年的钟声,温暖涌上心头。我的困倦也烟消云散,在乡下过年,也真好的啊。

深冬入寒时就盼着过年,春节将至时就盼着回乡。我们乘车回到了故乡的山里,因为是晴天,车子也开了一段山路,但我们依旧也走了很久。我蹦蹦跳跳的,很高兴,觉得久别的乡山分外亲切。

到家时,我和妹妹飞快地跑下石阶,迫不及待地大喊着:“白花——白花——我们回来了!……”它也从窝里爬了出来,身子后倾伸了个懒腰,活跃地甩着尾巴。白毛非常柔软,眼睛格外明亮。

“倩倩,嘉嘉,你们回来了呀!快来看看,长好高了呀,还认得到我了不?”有些沙哑的热情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我们回头看,竟然有满屋的人!“这是三姑,姑爷,那是大姑婆,这个你认得啊,燕子姐姐和海城哥哥……”妈妈在一旁介绍。那么,今年过年,肯定很热闹啊!

大人们聊天和麻将碰撞的声音,小孩子们看电视和嬉笑的声音,和着柴火燃烧时弥漫的灰烟,家里格外和谐。我们的糖纸和瓜子壳撒了一地,有时候来扫一扫呢,又调皮地拿扫把挥舞着打闹,弄的家里瓜子壳满天飞,连白花都莫名地看着我们。

大人们就吆喝着让我们出去玩,海城哥哥就说:“就是,走啊,出去玩两圈!”于是大家都拍拍腿,抓一把瓜子揣在包里,欢快地快过门槛走出去。天很亮,空气非常清新。周围的田地已经荒废了一些,干枯的杂草插在硬土里有些萧瑟;远处的山笼罩在薄雾里,像是丝织的头巾,隐隐约约地遮住脸颊;空气里还浮着夜雨后松柏的清香。我们来到了小山坡,哥哥跑得很快,两三步就上了坡,还在前面略带嘲笑地拉我们。

山坡上的风比较大,我打了个寒战。然而村里的风景尽收眼底,哥哥把手往梯田里指,说:“那就是我们家的豌豆尖。”我伸着头望见下面绿色的一片:“到底是那一块?看不清啊,总不会都是吧——哈切!”他们都笑了。哥哥掏出打火机:“点些火烤呀!”看他们熟练的点了一片草堆,炽烈的火很快燃了起来。我们把手放在上面烤着,很是暖和。可当我们要走时,突然发现我们没法把火扑灭了。充满担忧地相视一望,我问:“现在该怎么办?”“嗯。快跑呀!”哥哥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那发生山林火灾怎么办?”“被担心了。这里没多少草,它烧不了多久的。烧了也无妨吧,这山总会荒的。”“真的吗?”“别管了,快走啊!”于是我们很调皮地跑了,远远望去山上都冒着黑灰色的烟,真是让我担心。

但第二天早上,我专门来看了一眼,早没有什么火了,看来哥哥说的是对的啊,不过这样真的有些危险呢。

临走的时候,村支书还来我家和爸爸商量事情,大概是关于山路修建的事。村支书还有些年轻,胖胖的,浓重的乡音听起来很可爱。

真是不舍得走呀,回家一定会期盼到老家来的啊。

一觉醒来,我们已经到了半山。

在我熟睡前,车窗外还是市郊低矮的平房,行道旁的树染着冬阳清澈的金色;而一个梦的时间,周围已是故乡的山,岩石里的杂草在萧瑟的山风里摇曳。我们环着山上了半山坡,再走几步路就到老家了。

我从车里出来,细碎的风轻拂着我睡醒后两颊的红晕,站好,张望,满目陌生。

我所记得的故乡,是冬天凝结的美丽的童话,是有着崎岖的山路、裙摆一样的梯田、辽旷得无云的天空的地方。现在这里,只有水泥铺成的公路,插满杂草的废田,被高大的电线杆遮挡得支离破碎的天空。

我安静地走着,平坦的路,没有泥浆和碎石,也不用穿防滑的雨靴,即使背着背篓也觉得很轻松,可我的心却一点一点地沉下来。坡路一转,竟然有一座座“黄土”,这里曾经是连绵起伏的小山丘,现在居然被挖掉了,一头还堆积着写有“严禁攀爬”的钢材。周围有一些萧条破败的瓦房紧闭着屋门。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看见老家石阶上也布满了青苔。

我有些难过,蹲在白花面前,伸出手抚摸它——眉头不安地一锁:它的毛是一年比一年粗糙了,头顶和脊背上雪白的一片已经成了干枯的银灰色;眼神也不如以往明亮了,微微的浑浊里流淌着沧桑。我爱怜地理着它枯糙的毛,突然发现它的右耳上有一个奇怪的牌子,于是问道:“婆婆,他耳朵上挂的什么东西?”

“哦,那个……前几个月有什么专门抓狗的人过来了,我硬是没让他抱走,他们就给他打了针,在耳朵上穿了个那个东西。现在这些人……”

“那一定很疼吧,怎么能这样嘛!”我心疼地看了一眼白花,它无力地摇着白尾。

“还好没叫它们抱走……那边那个屋头的说的就被拉走了的。白花现在不太好,给它倒的饭经常都不吃。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我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眼前的这个家伙,陪伴着我们听了六年的跨年钟声,看了六年的灿烂的烟花,怎么就老了呢。

这一年屋里也非常冷清,没有什么客人,桌子上的几盘瓜子和糖也放了好久。偏僻的大山里住的人越来越少了,回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除夕的夜空也越来越寂寞,就连雪花也没有再降临。我们的老家,命运竟也是孤独。

爷爷正穿着鞋子,手里还拿着袋子,大概是要出去。我走过去叫:“爷爷,去哪儿?”

爷爷依旧埋着头。啊,我忘了,爷爷的听力已经很不好了,每次看电视都只有看看图画,他还经常可爱地微笑着。于是我大声喊到:“爷爷!!!”

他这是听到了,抬起头来微笑着望了我一眼,慢慢地说:“走,跟我一起去掐菜。”

“你们还种了豌豆尖的吗?”

果然没有回答。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走过一块块荒芜的田地,到了一小片难得的青葱面前。这些小小的豌豆尖,竟然还在荒芜里坚守着,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片绿色的星火,也让我无比感动。我们弯下腰来,一把一把认真地掐着,露水划过指尖,也是一行辛酸的泪。

中午我们就炒了它吃,我很高兴,第一个就把筷子伸向了它,细细一嚼——却立马吐了出来。“苦的。”我皱着眉头。

“我尝尝,”妈妈也夹了一点,“这可是山里的味道啊,怎么会苦呢。”

就是苦的。我也看到妈妈皱了眉。山里的味道,本来该是自然的醇香;但这里面,还融着荒芜的辛酸啊,怎么会不苦呢。爷爷说了,这是种的最后一季了。那么这里面,一定还融着末代的感伤吧,怎么会不苦呢。

今年春节是第七年。爸爸之前和婆婆通话时,她说春节后他们就要到城里住下了,不回乡了。我在一旁满怀关切地问:“那白花怎么办?”

“送了吧。大概也活不到多久了。”婆婆应该也舍不得它吧。

我的故乡,我的冬天的童话,终究也得到了一个凄凉的结局。对于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我由衷地觉得高兴;但依然有些淡淡的忧伤。

毕竟,行道两旁萧萧的落木,陈旧斑驳的平石桥,松柏夜雨后的清香,我也只能在梦里相见了吧。故乡的味道,也只能在回忆里,慢慢地咀嚼,咀嚼出冬阳般的温暖,也咀嚼出一点沉重的悲凉。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四

走在老街边,抚摸着古色古香的墙壁,这是一种怀旧的味道。抬头望见一块牌匾——俭,我疑惑地走了进去,看见一位爷爷正在写字。

手握毛笔,展开宣纸,一笔一画写着“直”字。进门就闻到了书香笔墨的味道的我,静静看着爷爷写字。最后一横完毕,我问爷爷:“‘直’是什么意思啊?”爷爷告诉我:“孩子,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写字也要认真,要敬畏汉字,做到横平竖直……”我似懂非懂地点头。

端详汉字,细闻墨香,故乡的味道是朴实正直。

明媚的阳光洒在茶山上,放眼望去,一排排绿色的阶梯显得更加清新亮丽。细细一嗅,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走进茶室,端起茶杯,小口品着故乡独一无二的茶叶,才领悟到茶与人的相似。从播种到成熟,从阳光到土壤,从绝境到逆袭,一次次奋斗,才能成熟,然后,晒干、杀青……经历磨难,才能沏出真正的茶,独一无二的茶,清新又甘甜。

细嗅茶香,慢啜品尝,故乡的味道是坚毅顽强。

走在青石板路上,回忆儿时的美好,我心沉醉。而今,我的故乡水更清,山更高,人更美!远眺前方,是一抹抹绿意、一座座青山、一幢幢大楼……无限风光,还看今朝。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径,一抹熟悉的味道萦绕在我心上,那是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五

独自一人在外,思念故乡的亲朋,也思念故乡的味道。

——题记。

外婆你在干嘛呀!我跑进厨房,对厨房里忙来忙去的外婆说到。我在给你做你爱吃的椒盐虾爬啊。我欢心,拿起旁边的椅子,站在上面,看着外婆手中那些准备蘸调料的虾,迫不及待的我趁着外婆没有发现,拿到了一只刚蒸好的虾爬,可机智斗不过外婆的火眼金睛:哎,你个小馋猫,就是心急,这样吃有什么味儿?外婆冲我笑笑,又忙活她的事了。

又是上学日,又是一段该努力的时候,走时,外婆看着我,对我说:在外面上学注意身体!别忘了这想你的外婆!我忍住,不让眼泪流过脸颊。

故乡那独特的味道,是我心中最爱的美食,我明白,那美食里,承载着外婆对我的思念与牵挂。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六

后,餐桌上便多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咸菜黄鱼汤。

夜晚,一家人围坐小园桌,望着绿的深沉,黄的耀眼,还冒着热气的咸菜黄鱼汤,我张圆了o型小嘴,夹起筷子,撅撅小嘴,鲜味直透心肺!尝着新鲜细嫩的佳肴,耳听外公牧鱼的骄傲,鼻腔萦绕着咸菜黄鱼的馨香。故乡的味道呢!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七

细碎的桂香微微颤动着家乡的味道,在周围荡漾。

大朵的玫瑰绚烂地绽放,那浓郁的味道,每日快奏的生活,热情,而富有激情,在这香味之下,我早已忘记了家乡特有的味道,直到那个团圆的节日来临。

那是一个温和的午后,阳光懒懒地在家乡上方流淌,家乡也一样,慵懒地洒上了桂花香水的空气中沉酣。

我回到了家乡,一进那方小院,便望见了院中桀然微笑的桂花,连那枝梢都在午休,可她们依旧面对着我,恬静的笑着。我就一直在这桂香中静谧地坐着,认凭那细碎的香味落满衣衫,却依旧不去拂落它们。忘了有多久,没有如此的安静之下度过午后;忘了有多久,一直沉浸在玫瑰一样热烈的生活中;忘了有多久,家乡这独一无二的淡淡香味被抛至脑后。

我就在这静的香中坐着,看着它们簌簌地落满掌心。我不愿将这来之不易的香味再次从手中洒落,便将它们装在一个透明的瓶中。透亮的瓶子闪亮亮地映出那些细微香味的影子,他们在瓶中,挨挨挤挤地,我知道,那是一种属于家乡的喧闹,属于家乡的味道。

我塞上瓶塞那家乡的味道便永久地被珍藏其中,不会再一次地,从手心溜走。我又一次地离开了家乡,带着家乡的味道,一起离开。我挥手朝那棵桂花树道别,风拂过,细碎的桂香落了一地,那是家乡的味道。如今,那瓶桂花依旧在我身旁陪伴,无需打开瓶塞,那淡雅的味道就弥漫在周围,甜甜地。

我知道,那是最美的香味,不同于那玫瑰,它是家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八

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的清香。车门一开,我便急匆匆地跳了下去。和风轻抚在脸上,霎时间,一路颠簸带来的疲倦便随风飘向了远方。清晨的故乡是亲切的,是令我熟悉的。

远离市中心,少了喧闹,故乡便多了几分独有的静谧。我背着行囊向前走,走在雨后些许泥泞的地上,不久便看到了不远处那棵挺直的槐树。槐树上挂满了白色的铃铛,一簇簇随着偶尔吹来的微风摇曳着,好似在演奏着美妙的曲子。只是,雨把初夏空气中的躁动都冲刷走了,没有了“演奏”声,还愈发显得安静了。终于,太阳微笑着从云后面露出了脸。透过那茂盛的枝叶洒在地面上星星点点,柔和、斑驳的影子。一时间,热闹起来。我闻见一阵阵槐花特有的清香,伴着金色的光,仿佛温柔的手,抚摸着我,让我跌入温暖的怀抱。那种清香沁人心脾,让我沉浸在美妙的花海,享受故乡给我的见面礼。我知道,这满树的槐香,实为故乡的味道。

再向前走,那青砖灰瓦建成的老屋出现在了眼前。岁月的洗礼,让老屋显得愈发的庄重。只是老屋前那棵枣树不偏不倚的把周围的一切都带动的活泼起来。它忠心耿耿,一站就是几十年。如今这个初夏,它已满树碧绿,为迎接丰硕的果实做着准备。望着这一树的枝叶,脑海中便被满满的回忆填满。每年果实丰收的秋季,我们打枣,吃枣的乐趣萦绕在心田。那一颗颗大枣,肉质肥美,圆圆的,像一个个小脑袋。绿中透着红色的斑点,那甘甜却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甘甜可口的味道,是故乡的枣树独有的味道,更是故乡独特的味道。

日上三竿,晌午到了,老屋里热闹了起来。全家人难的聚在一起,围着一张红木的大圆桌。满桌的佳肴,最吸引我,也最掉我胃口的是那条鲜嫩的大河鱼。那是孩子们亲手捕来的鱼。上午,他们结伴来到河边,绾起裤管,光着脚丫跳进那清澈凉爽的河水中。手拿渔网,三两下便捕上一条大鱼。趁鱼活着,赶忙拿回家,让大人们用最好的烹饪技术把这条大鱼拿下。于是,带着鲜味,鱼儿便进了我们的肚。很快,盘子见了底,只剩一条光秃秃的鱼骨躺在盘子中央,我们的味蕾却还停留在刚刚的鲜美之中,久久不去。这鱼香,也便是故乡的味道吧。

故乡,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人,熟悉的味道。一切都那么自然,独特,亲切。

不论是那淡淡的槐香,还是那甘甜的枣香,亦或者是肥美的鱼香,无一不彰显着故乡的魅力。

收拾行囊,短暂的假期也被包裹好,一起从故乡带走了。故乡独一无二的味道却烙印在心头。

我会珍藏着,那如珍似宝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九

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故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我的故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故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故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故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故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故乡的味道。原来,故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

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故乡的味道作文400字篇十

门口新开张一家面馆。素爱吃面,便跟着一同尝鲜。

刚入门,见菜单上赫然三个大字:格拉条。诧然,猛拽父亲衣角:“看,格拉条。”父亦惊喜,忙点两大碗。

格拉条,是的面呢。

端上。一碗面,苍白如雪,面条细长,显得很干巴。我与父皆不语,眉头却锁起来。妥协般吞个大半碗,如嚼黄蜡。轻叹,一股失落猛地击我,想要“停杯投箸”。

是啊。异乡人又怎懂故乡人做面的情怀。

出店门,郁郁之心被汽车飞驰卷起的尘埃吞没,使我想起故乡,那灰蒙蒙的小城。

还记得那路口的。清早,悠悠的空气拭去小城的尘粒,,来来往往,挎篮买菜的,晨起散步的,还有吱呀吱呀,缓骑自行车徐徐过的。店面远远便飘出一份白面粉与蒸笼白雾的香。走近,老板娘正有条有理地忙碌,笑得一脸洁白。

“阿姨,麻烦来两碗格拉条,喔,还有鸡蛋汤。”“好嘞!里头坐还是外头坐?坐外头吧,天热,清早坐外头凉快。”

故乡人做事总很利索。俄顷,两碗热气扑面的格拉条上桌。用筷子挑着,翻覆面中芝麻酱。酱的颜色,鲜亮,搭在面上,似在流动般,一股一股勾着人的味蕾。面是象牙白,略粗的,显得很水灵,旁再配些绿油油的香菜,一碗面,拽着微凉的晨曦亦香气袭人起来。

夹一筷子,“吸溜”入口,酱的芝麻香与面软糯的香顺着舌尖、喉咙,是笼罩着扑来的,若淋漓尽致的夏雨,面香不住地抓着每个味蕾,渗透味觉的每个神经元,一筷接一筷,香气一不留神,便不经意地溢了满怀。

想起当年苏东坡与白老先生,尝遍徽州大地,最爱的其实不是东坡肉,是这格拉条。面是白老先生在东坡发难下灵机一动做的,东坡悦之,以方言“搁啦”为其命名。也不过是搅拌之意,很普通,亦不需什么大雅之堂。只是史海遗贝的轶趣,被故城中人奉为名吃的资本,自那时便流传至今。心下暗觉着,东坡或许不仅爱这面,更爱这淳厚的乡人吧。

面尝得急,汗也跟着顺颊淌。一碗鸡蛋汤,轻轻柔柔地,淡淡调和着汹涌的面香。

儿时于故乡,每日一碗,怎么也吃不厌。每碗七元,吃完只觉晨雾散去,阳光满地琳琅了,还能享受老板娘无偿的面食般烘焙的笑容。

后来,几乎举家迁城。一份故乡,点点,将记忆撒在天南海北,再后来,格拉条的味道,伴着故乡的过往,在离乡驰骋的公路上,被冲散,又混拢,满地落,生了花,远远望着我。回想上次见格拉条,一年半有余了。忙碌着,格拉条在异乡的冒名中,黯淡着。

远去了,远去了——。

煨一碗乡情,饮一杯回忆,故乡呵,你何时再陪我长伴云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