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方舱工作人员(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4:15:50 页码:14
方舱工作人员(模板18篇)
2023-11-21 14:15:50    小编:zdfb

总结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待提升的方向。切忌抄袭他人的总结,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方舱工作人员篇一

3月14日下午,安徽医疗队的300多名队员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熟悉环境,接下来他们将支援这里的其他各省市“战友”。

3月16日一大早,北京医疗队院感组成员石月欣、李红和护理组组长纪冬梅便匆匆赶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这天上午她们有一个特殊的任务——迎接新战友安徽医疗队队员们。在武汉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后,各省市的支援医疗队并未打道回府,经过不足一个星期的休整,便马不停蹄奔赴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开始新的战斗。

“手套不能摸里面,手不能摸外面,咱们要记住这两个原则。”石月欣颇有创意地把新战友需要掌握的技能编成了口诀。安徽医疗队此前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支援抗击疫情,防护服的穿脱方式与北京医疗队不太一样,让安徽医疗队尽快熟悉新流程是北京医疗队院感组一项重要任务。

“衣服前面是固定的,要从后面慢慢往下拽。”安徽医疗队的很多男医生体型魁梧,脱防护服时肩部容易卡住,石月欣和李红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诀窍。

2月9日,安徽医疗队开始负责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接诊工作,一直坚守到3月8日方舱医院休舱。安徽医疗队医生张成元告诉记者,他们的医疗队共有300人,休舱后,全队休整了5天,便开始赶往新的战场。在方舱医院时,他们主要负责接诊轻症患者,但实际上医疗队里超过70名医护人员来自重症学科。“希望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面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时,能发挥出我们的优势,切实发挥好援军的作用。虽然已经坚守一个月了,但我们仍然体能充沛、斗志高昂!”

据石月欣介绍,3月15日起,北京医疗队院感组逐步对安徽医疗队护理组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今天则开始对医生进行培训,并梳理流程,以确保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迅速适应新的任务。“今天开始,北京医疗队就要和新战友一起并肩作战了,我们一定能配合默契,打好决胜战!”

在安徽医疗队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前,其中一位医护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表格,上面显示,安徽医疗队在各层病区都分别派出了医护人员,其中北京医疗队负责的三个病区,初期将迎来13位新战友。

据了解,武汉市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的指导下,计划分期分批把全市50多家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医院,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家定点医院集中,逐步腾出医院,以恢复原有的医疗体系和医疗秩序,逐步满足广大市民的就医需求。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10家定点医院之一,医院综合办副主任吴立志说,新近到医院支援的有安徽医疗队和广西医疗队,很多医护人员都是长时间异地作战,非常不易。新队员们到来后,会替换少量的武汉协和医院本院医护人员,让他们回到原科室负责接诊工作,确保整体医疗秩序的逐步恢复。

方舱工作人员篇二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蔓延,为了有效遏制疫情,方舱医院逐渐成为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作为医护人员,我有幸参与了方舱医院的工作,亲身体会到了这座解困之城的奇迹。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将从与患者的相处、医疗技能的提升、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养成以及坚守护理岗位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与患者的相处是每名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最常做的事情。身处封闭环境中的患者,多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是冷漠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更要给予他们最多的关爱和温暖。我记得有一位患者,因为病情加重产生了负面情绪,我主动找到他,陪他聊天,通过倾听他的痛苦,让他逐渐恢复了信心。在与患者的相处中,我不仅学会了换位思考,更了解了患者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这为我的护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方舱医院的工作中,医疗技能是我们最重要的武器。每天面对大量病例,如何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成为了我思考的问题。我迅速摸索出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快速判断和处理病情的能力。同时,我也主动与其他医护人员交流学习,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医疗技能,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协作是方舱医院工作的关键。在这里,我们医护人员形成了真正的“战友情”,共同面对着疫情的考验。每当遇到困难,我们总是团结一心,共同攻克。例如,在临床轮转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在例会中,我们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讨论疑难病例,共同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与团队的合作,我不仅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也学到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团队协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共同成长。

方舱医院工作环境紧张、压力大,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每一名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面对挫折和压力。当面对病情不断恶化,死神不断逼近的时候,我学会了坚守,学会了不放弃,学会了积极应对挑战。尽管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坚信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历练,我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使我更加沉稳应对各种复杂环境。

方舱医院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坚守都是对这座困境之城最好的援助。在这里,我亲身体会到了医护职业的尊贵和伟大。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这是一份既艰巨又光荣的事业。通过这次方舱医院的工作,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医务工作的信心。

总而言之,方舱医院的工作经历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和处事能力。在与患者的相处中,让我更加懂得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医疗技能,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团队的协作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我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最后,方舱医院的工作使我对医护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更加坚定了我致力于医疗工作的决心。我相信,通过这次经历,我会成长得更加强大,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舱工作人员篇三

日前,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昌邑区应急管理局抽调了精干力量,成立了“支援方舱医院服务突击队”,紧急赶赴“新冠防控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昌邑应急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安全,应急局突击队秒变“安全检查队”,为方舱医院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新冠阳性患者,自“开舱”以来每天都有新增病患入院,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环境消杀、协助转院的任务异常繁重。昌邑区应急局的支援方舱服务突击队,出于职业敏感刚一抵达战位就迅速查看周边安全风险、安全隐患。由于方舱医院人员密集、封闭管理,用电负荷高、消防安全压力大,同时方舱内又存有酒精、消杀药剂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一旦日常安全管理和危化品使用环节出现疏漏,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疑会对整个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添乱添堵。

昌邑区应急局支援方舱战斗突击队,针对研判出的方舱安全现状马上分成两拨力量,一组人员重点负责方舱内日常管理,如三餐发放、用品补给、信息统计和协助危重患者转院.......另一组以“应急执法大队”和“应急救援中心”人员为主要力量,在履职日常服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化身为“安全检查队”,对方舱医院各楼层的灭火器、消防栓、防火门和安全疏散通道等重要安全点位,每天都进行逐一“拉网式”安全检查、巡查,确保方舱内所有安全硬件设备设施都完好可用,并指导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正确使用和存储酒精、消毒液,加强周边环境安全监管、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而且应急局突击队员们还变身为“安全训导员”、“安全教育员”,对入院患者抽烟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对在院病患和工作人员开展用电安全、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大家安全意识.......昌邑区应急局工作人员这些有效举措,得到了方舱内医护、病患和院方管理人员高度认可。“你们这些抓安全、干应急的真不一般,现在有你们在方舱,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安稳多了,真太谢谢你们了!”,一位方舱医院工作管理人员很诚恳的如是说。

下一步,昌邑区应急局将深入总结在方舱管理中积累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为区委、区政府后续相关防疫工作提供好想法、好建议、好点子。

方舱工作人员篇四

4月11日下午,正在上班的我接到援沪通知后,立刻安排好手头工作,并联系其他4名一道出征的同事领取防护物资。回家与家人简单地交待一番,便开始收拾行李。一通准备下来,已是晚上10点多,这时才想起女儿要我今晚陪陪她。推开房门,她已靠在床上睡着,心底顿时泛起一阵心酸与愧疚。

第二天上午,带着院领导的嘱托与期望,我们5人于11点来到高铁西站与大部队集合。作为一名党员,吉州区分队队长,重任在肩,我感到光荣且忐忑。

当天下午5点50分到达虹桥站。一下车,一大群“大白”早已等候在站,热情地招呼我们,帮助我们转运防疫物资及行李。一位大叔说到:“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是我们的恩人!”

坐上大巴驶离时,窗外的“大白”们列队整装,向我们敬礼致意。这一幕深深感动着我,身为井冈儿女,我要充分发扬井冈山精神,和上海人民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让这座城市重现往日的繁华与生机。

首进方舱。

今天是援沪的第七天,也是爱都路保税区方舱开舱的第三天。我们接到通知,将作为第一批进入该方舱的医疗人员,队友们颇有几分奔赴战场的豪壮感。

进入方舱,换上防护服时,心里还是情不自禁地打起鼓来,倒不是害怕,主要是担心有限的人力无法安置好庞大的病人队伍。每个方舱配置不同,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万事开头难,只能临场应变了。

面对一车车的病人蜂拥而入,我立刻集中精力,调整好状态,做好分工。我和两名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其余人员分布到不同的楼层各个区域,做好病人的引导安置。因为方舱是刚建好开放,后方的安置难免有疏漏之处:物资发放混乱、水电故障、很多病人寻求医疗帮助……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我们只有不停地做好调整和安抚工作。

不知不觉到了交班时间,如果说舱内的工作好比战斗,那出舱脱防护服就像排雷,必须高度集中精力,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谨慎,一不留神就会暴露导致感染。队友们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最后顺利出舱。

回到酒店,一番消杀后已是凌晨2点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组长,我第一次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有太多的问题等待解决,于是起床将问题一一罗列,思考解决方案,不断修改工作流程,争取下一次进舱能更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一番思索下来,已是清晨,看着天边泛起的微光,仿佛看到胜利就在前方。

经过两天的紧张忙乱,工作渐渐步入正轨,队友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我们互相帮助、分享经验、随时补位。每一次下班后,我们都会在大巴车上总结本次的不足,讨论下次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方舱战“疫”

日复一日地奔赴战斗中,不知不觉来沪已经十天。从最初登上大巴时的沉重紧张,到现在的从容镇定,记载了我们一次次的成长与蜕变。

记得刚进舱那几天,面对庞大的病人队伍,接踵突发的状况,我的思绪就像一团乱麻。负面情绪的困扰曾让我陷入过短暂的抱怨和自我否定,但一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难、勇于进取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我心中顿时充满了力量。我绝不能退缩,必须迎难而上,做一面鲜红的旗帜,带领大家穿越黎明前的黑暗。

接下来,我迅速调整状态,理清思路。要管理好偌大方舱,仅仅依靠我们9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当然,保障方舱的正常运行,仅仅依靠外援是不行的,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每个人必须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于是我根据个人特点,对楼层进行定人管理,制定出通用的工作流程和应知应会内容。经过几次磨合,队员各自的楼面管理做得越来越好,每次下班后,听着大家如数家珍地总结时,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

除了人员能力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也是保障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天上班前,我会向上一班确认工作进度,并逐条查看工作群内消息,将工作任务、工作重点、注意事项汇总,随后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初步的分工、优化流程、拟定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最后达到各楼面同质化管理。这样才能做到人人思路清晰、反应迅速、忙而不乱。

今天我们班负责950人的解离出舱及第三方人员的核酸采集工作。在吸取昨天办理解离出舱的经验教训后,我们调整策略按楼面组织出舱,大家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短短4小时,我们小组完成了852人份解离单的填写、742人上车出舱、210人次的核酸采集。下班后,脱去防护服,一身早已湿透的我们心中全是满满的成就感。

感恩遇见,让我们成为并肩战斗的伙伴,收获弥足珍贵的战友情;感谢困难,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成长提升。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打赢这场战斗,治好上海,让魔都重现往日的繁华,我们有信心!

方舱工作人员篇五

20__年3月,吉林省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着“生病”的城市,肆虐的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3日,我接到院党委命令,即将前往四平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声召唤,注定了平凡的'我,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战疫经历。

从接到集结命令到进驻方舱,只有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我和战友们反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消杀和防护的流程、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学习新版的诊疗方案,以确保尽快适应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在物资采购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准备了常用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4月7日深夜,一通紧急集结的电话,令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各自家中前往驻地。在去往驻地的路上,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中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和即将远行的女儿。大脑定格在出门前女儿含泪的告别和久久不放的拥抱。但时间紧迫,我只能放下所有不舍,因为我背负的是院领导的信任和妇婴医院的荣誉。

4月8日凌晨,我们再次从驻地奔赴方舱医院。在第一时间,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长春市宽城区的276位新冠确诊病人。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我们没有天使的力量,面对肆虐而来、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也会胆怯、恐慌和无措。当看到患者提着简单的背包,抱着孩子,扶着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有序的进入病区,面对着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容不得我迟疑,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每位医生要接诊近五十名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建立联络方式。几个小时下来,汗水湿透了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结束舱内工作,进入清洁区后,我们需要尽快把每位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病历,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繁重的工作,让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接下来的几天,面对物资、药品的短缺,患者量的剧增,最高时达到1200人,同时我们还要承受患者的急切、焦虑、不理解、不信任等各种情绪,一切让我感到工作压力巨大。这里的每个医生都经历过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2小时;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与患者、值班医生、疗区护士沟通病情,指导治疗;下夜班回到驻地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这里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及时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跟进治疗措施,积极沟通、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我们的职责。例如一位老人在入院后短短2天内出现剧烈头痛伴右眼红肿,随后眼周围出现皮疹、水泡、破溃,患者情绪急躁焦虑。我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立即联系主任、专家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在方舱医院没有此类储备药物的情况下,快速帮助联系外购药品,并送去自己的牛奶,水果,帮助他增加营养。我们在为患者安排治疗方案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的精心救治下,陆续迎来了患者的康复出院,当一批批患者满怀感激的向我们挥手告别,高高兴兴地登上接他们回家的大巴车时,一切的付出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于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成非常之功。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共同捍卫着人们的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的使命和担当。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来方舱,为荣誉而战,白衣执甲,不虚此生。希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早日安全回家。愿春回燕归,山川无恙。

方舱工作人员篇六

截至*月*日,武汉已经有15家方舱医院开舱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应收尽收”逐步出现成效。来自全国各地的72支医疗队入驻,进一步提高了救治能力。

以下是4位已经康复出舱或者正在方舱医院的患者写的日记。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在这艰难时期的抗疫故事和战斗精神。

黄陂方舱医院姜婷。

出舱后,我最想去献血。

*月*日,多云转晴。

“少女懿”,还记得我吗?今天是我进入黄陂方舱医院的第11天。这几天,我的体温挺正常的。下午,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如果各项指标达标,过几天就能顺利出舱。

老实说,我对什么时间出舱已经不那么焦急了。还记得刚入舱的那几天,无奈与爸妈隔离,又刷着新闻,害怕到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时,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艰难地蹲在我床边,拉着我的手安慰我、开导我,让我树立信心。我看不清你的长相,只看到白色防护服上写着“少女懿”三个字。

*日那天,我第一天入驻方舱。也是那一天,你正通过广播给我们疏导紧张情绪。你说去年*月来过武汉。除了开会学习,最吸引你的就是武汉各个美食街。等这次疫情过去,也欢迎大家到浙江去品尝美食。

当时,正在吃午饭的我哭了。哭有很多种,这次是感动的哭。你们不远万里,

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来这里照护我们,我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起来呢?

听说你们浙江医疗队又转战光谷方舱医院了,我很不舍。跟你说个好消息。前不久,方舱医院由党员志愿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是党员,也加入了。现在,我每天搜集病人意见,然后跟医护人员反映;还在医护换班时,协助帮助重点患者……现在,我每天都很充实,能帮到别人让我觉得很开心。

我还决定,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出舱后就去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患。

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程楚楚(化名)。

我在方舱医院当“区长”

*月*日,阴冷小雨。早上6点左右,我被送到了武昌区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

刚到方舱医院,我还是有点恐慌。一是我的症状很轻,害怕到了这里被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二是担心陌生环境条件差,不如在家里待着舒服。

方舱医院与普通医院很像,分为好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管床医生、护士。他们都很和蔼,不断给我们鼓劲,还给我们讲笑话。我越来越有信心,之前的恐慌情绪渐渐消散。

我所在的病区是a区,有来自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护士,也有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医生护士。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镜片上都是雾气,看不清楚他们的脸,通过防护服上的医院和名字才能区分。

看到医生护士们那么忙,我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碰到湘雅二院的肖奎教授在挑选志愿者,我觉得自己状态还不错,就主动报名了。我就这么成了a区的“区长”。

一下;大厅里有积水,我帮忙拖一下;发饭的时候,帮忙分发到其他病友手上等。

在方舱医院待久了,病友之间相互熟悉了。医生护士组织大家跳广场舞,一位一直很忧郁的阿姨在我的劝说下也加入了队伍。跳跳舞,大家都很开心,也起到了锻炼的效果。后来,还有病友唱歌、打太极拳。他们改变了最初的恐慌和不安,心态都好起来了。

2020年疫情防控中感人事迹。

抗疫情一线工作感人事迹素材。

2020年疫情英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抗疫情中的感人事迹。

武汉疫情一线感人事迹。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黎婧。

把这些温暖的守护者画下来。

*月*日,入舱第五天。天放晴了,我原本郁闷的心情也好了很多,画画的本能也随之激发,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医护人员。

漫画里那个长发披肩、双手比“v”的女孩,是我自己。我给自己头顶画了一个大太阳,希望阳光早日驱散阴霾。

方舱工作人员篇七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筑牢社区疫情“先锋岗”“防控网”“定心盘”,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筑牢社区疫情“先锋岗”,着力打造防控“红堡垒”。“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集结号”,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主要采取设卡检测、喇叭宣传、分发口罩、发布通知、倡议书和给党员一封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让党旗高高飘扬。在__小区出入口多支队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驻扎检查岗位,对往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发放疫情防控相关宣传材料。同时,严格落实监测报告、政策宣传等制度,走访测量__户,免费分放口罩__个,做到社区防控工作心中有数、肩上有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手中有策。

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网”,强化防控管理“网格化”。“同住一个小区,齐保平安社区。”社区实施封闭管理后,如何进行社区疫情精细化管理,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两大环节,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和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将很多社区外围出入口封闭火缩减为一至两个。在物业设立24小时轮班监测点,对楼宇门和沿街门进行管控,不断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同时,成立以村民干部、医务人员、机关干部为主的疫情防控管家“小总理”团队,给大伙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保证居民的基本需求。

筑牢社区疫情“定心盘”,坚定群众信心“会胜利”。“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是广大干部群众“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重要“法宝”。“有了党委政府亲自坐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公安干警、医务人员、消防交通等部门联合管控,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心中树立“定心盘”,让我们群众更放心、更安心,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树立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方舱工作人员篇八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筹部署和指挥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组建内地“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拟近期赴香港开展工作,协助特区政府抗击疫情。其中,“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由湖北省武汉市选派__名有“方舱医院”实战经验的专家,包括医院院长,院感、护理、建筑和设计专家。“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队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任务责任重大,团队高度重视此次任务,已经开了多次协调会。团队也希望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的“三个零”目标带到香港。“我们将把武汉方舱救治患者中积累出的经验带到香港去,也要把中央政府、全国人民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带过去。”万军说。

__人医疗队驰援香港正进行技术再强化。

本次受命支援香港抗疫的“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武昌方舱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永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公室主任成于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春英。支援队另两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信建筑设计总院第七设计院。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支援香港方舱支援队已随时待命出发,将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在__月____日,在国家卫健委主持下和香港医药健康局召开了视频会议,就武昌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__月____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收到消息,将被派往香港,支援香港建设方舱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高度重视此次任务。由于武昌方舱医院于__月____日休舱,距现在已过去__个多月,为了重新进行思想动员,“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把武昌方舱医院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相关技术进行了再强化。“包括方舱医院的建设流程,如何进出,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等,我们都进行了集中学习,毕竟,武昌方舱医院都已经休舱__个多月了,有些东西要重新熟悉一下。并且,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细节想得周全一些,才能有备无患。”万军说。针对香港可能将方舱医院设立于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团队还拿到了场馆平面图进行研究。建筑设计方面专家将依据场馆情况进行排气通风管道改造以及三区两通道改造等。目前,团队除学习了香港的医疗规范制度,也把武汉抗疫经验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对抗击新冠肺炎的技术要领进行了强化,并备齐了必要的防护物资。

这几天,万军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一直没有休息好。他于__月____日前往深圳参加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协调会,会议内容涉及香港方舱医院的规模、人员组成,以及筹建计划等。__月__日,他已搭乘火车返回武汉,并将与团队集结,等待出发命令。“我们现在还在等候国家卫健委最后的通知,具体由他们来协调,有了消息后,我们就会出发。”

万军同时表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的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也体现了国家对武汉的方舱医院模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团队也感到备受振奋。

将把武汉方舱经验带到香港去争取实现“三个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的武昌方舱医院,是武汉市首批建设、第一个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最后一家休舱的方舱医院。____天时间里累计收治________人,实现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万军表示,这一次,他也希望能把“三个零”的目标带到香港。

万军表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这次赴香港开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和香港医疗卫生界同仁一起,把方舱医院建设好,使它能够成为香港受感染患者的生命绿洲。一方面,要把“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在武汉方舱救治患者中积累出的经验带到香港去。方舱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战役中是中国首创,体现了中国智慧,包括在实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以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中都证明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武汉的方舱医院在后期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患者满意度越来越高。武汉的方舱医院已经形成一整套流程化、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可以向香港医卫界同仁进行分享。这一次,团队奖在遵守香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香港方舱医院建设进行专业支持和指导。包括场馆的设计、流程的规划、人员培训、患者诊疗方案等等,涵盖传染病或新冠肺炎防治的整个流程的总体把控。

另一方面,要把中央政府、全国人民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带过去,同时,要在具体的医疗救治工作中体现出来。“我们将按照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尽快控制香港疫情,让香港市民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万军表示,自己过去常说的一句话是,疫情就是命令,疫情不等人,不能等到什么条件都成熟了再去做事情。方舱医院的建设也是一样,必须要在基本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尽早启动,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先把方舱医院运转起来,后期再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做调整。这几天,我们也密切留意着香港的疫情信息。”万军表示。

这一次,“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和当初在武汉建设方舱医院时有何不同?在万军看来,武汉方舱医院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经过总结经验和改进前期不足后,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作手册,如今在香港建设方舱医院,则可以在充分总结武汉方舱医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避免走弯路,从而形成较好的效果。同时,这一次和新冠肺炎暴发时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内地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并且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已经积累出了很多经验。

方舱工作人员篇九

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奋战,从4月28日起,长春市逐步解除全市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吉林省疫情防控取得又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在此轮吉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发挥出了独特优势。

5月3日,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长春通源方舱医院完成抗疫救治任务,胜利休舱。

长春通源方舱医院主要收治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医疗队主要以“消除症状、截断病情、快速转阴”为原则,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机变化及症状表现,制定不同治则及处方。中医药100%全覆盖,高效高质完成救治任务,鏖战57个昼夜1368小时,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通源方舱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们做到了。开舱期间,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4068人,治愈出院3931人,转出137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94岁,最小的仅11个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88天,最短4天解除隔离。解除隔离不是终点,在患者解除隔离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时,医疗队还会继续给予中药巩固治疗,并且通过微信进行远程全面康复指导,促进患者身心快速康复。

党旗飘扬,发挥先锋堡垒作用。

3月初,吉林省本轮疫情告急,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第一时间做出决策,选派具有一线抗疫经验的救治专家团队进驻重点地区。校长冷向阳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在学校附属医院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下达抗疫动员令。

战疫打响,请战书纷至沓来“我是党员,我先上!”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一个个战斗堡垒迅速建立,一袭袭白衣冲锋在前。他们克服家中老人多病、孩子幼小,双职工参与抗疫等困难,听党指挥、勇担重任、恪尽职守,把鲜红的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红色防线”。

3月9日,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主体的162人组建的医疗队赴长春市九台区支援九台区中医院,经过3天时间完成九台区中医院的改建工作后,根据工作需要,于3月13日返回长春,继续完成支援通源方舱医院的工作,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共同接管通源方舱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吉林省肿瘤医院和通源医院补充了部分医护人员,医疗队扩增至271人。面对仍未竣工的新楼,并不完善的楼内网络、水电等设施设备,医疗队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改造,使这里成为了具备收治3000余名患者的方舱医院。医疗队员们发挥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医护人员变身力工,搬、扛、运等全部亲自上阵,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既定任务。3月15日晚,长春通源方舱医院正式开舱收治患者,3000余张床位很快全部收满,中医疗区负责1522张床位。

精准救治,发挥中医药优势。

医疗队专家王檀教授根据查房、治疗中所得到的临床信息,结合武汉雷神山、舒兰、通化等地抗疫经验以及本次奥密克戎传播的特点,并对其他定点救治医院反馈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提炼、分析、总结,形成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通源方舱医院开舱期间,医疗队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奥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以“消除症状、截断病情、快速转阴”为原则,从整体上把握新冠肺炎发病规律,为改善相应人群寒湿状态、提高免疫力、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提供了中医策略。

针对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分层用药;为重症患者提供“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精准治疗方案;在疾病恢复期给予中药口服巩固疗效,减少复阳率。同时,医疗队通过微信平台、症候评估表24小时不间断跟踪患者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为了做好服务保障,医疗队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开进通源方舱医院,确保24小时内随时能够调剂中药配方颗粒,有力保证了患者用药需求。除中药全覆盖外,医疗队还在方舱医院内通过开展揿针治疗等中医治疗技术的应用,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症状。

在吉林省本轮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作用效果显著。在通源方舱医院,病人服用中药后,1天退热率为72%,3天退热率为96%。症状消失的病人,从用药后第4天开始检测,按照间隔24小时的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为出院标准,6天出院率均达到69%以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人文关怀,营造人性化医疗环境。

白衣天使执甲逆行,在帮助患者战胜病毒的同时,也不忘进行人文关怀,展现出了医护人员的大爱无疆和医者仁心。在通源方舱医院,医疗队注重人性化治疗。他们在护理站建立爱心墙,营造人性化医疗环境,彰显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医护人员们对患者的关注、关心、关爱融入每个细节。“感谢每天生活在我身边默默工作的大白,因为你们,让我更有信心,愿我们都平平安安的!”这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通源方舱医院爱心墙上一位患者的留言。爱心墙、给患者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八段锦练习等暖心举措,展现了中医药救治的人文关怀,医疗队收到患者表扬信、感谢信60余封。

大疫如大考,考出了中医人的责任与担当,考出了中医药的优势和自信。长春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从前线逆行到后方护航,在疫情预防、技术支持、患者救治等方面跑出了抗击疫情的“加速度”,打出了同心抗疫的“组合拳”,为吉林省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贡献了长中医方案、长中医智慧和长中医力量,为吉林大地守护了最美的春天,也将“相信中医”的信念播种在吉林百姓的心中。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全世界陷入了异常的困境,而中国成为了最早应对疫情并取得胜利的国家之一。在这场战役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而方舱医院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在方舱医院中,医护人员和感控人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所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和疫情的控制。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方舱医院感控人员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冷静应对、迅速反应。

在方舱医院的日常操作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处理与患者、医护人员、物资环境等方面产生的问题。作为感控人员,需要吸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及时传递。当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冷静,迅速反应并且优先考虑安全因素。我还记得有一次,某个病人表示不适,需要立即通知医生,我马上联系了值班医生,告诉他病人的症状并询问如何处理。由于我们迅速反应和专业的应对,最终没有产生任何问题。

第三段:主动地与别人交流。

在方舱医院中,人们的心情可能会异常焦虑,也可能会因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而感到孤独。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主动地与别人交流,与病人聊天、发发短信、跟家里人视频等,让他们感到他们不是一个人战斗。而且,我们还需要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这样可以在工作时,更好地互相协作。充分的交流能够增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信任感,并提高卫生防控工作的效率。

第四段:对工作负责、勇担当。

作为一名方舱医院的感控人员,我感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我的工作直接影响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在日常操作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且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工作。例如,有一次我需要帮助处理一件紧急事件,这涉及到多个部门协同工作,紧急的场景和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尽快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我必须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处理现场问题,最终把事情处理完全。

第五段:追求完美、永不放弃。

众所周知,防控新冠疫情是一项伟大而且长期的工程,方舱医疗是本次疫情中一种创新的治疗方式。而要想取得这种创新性的成果,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卫生防控工作,并对工作做出出色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完美,快速解决与保持清洁和净化同义的问题(比如说怎样消毒)以及追踪控制接触者相关问题等等。同时,我们需要永不放弃,即使在装备不足、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会继续前行,因为我们深知,每个人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都需要我们的支持。

结尾。

作为一名方舱医院的感控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了卫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场战斗还在继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谦虚进步、勇于承担责任、无惧挑战的精神,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场疫情彻底控制。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一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为了迅速建设方舱医院,方舱检验人员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在方舱检验人员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协作能力。在此,笔者将分享自己的方舱检验人员心得体会。

第二段:压力与挑战。

方舱检验工作相对较为艰辛,长时间的佩戴防护装备、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的限制等等都让工作有时变得枯燥乏味又辛苦。但是,我们不能让这种压力和挑战耗尽我们的精气神,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身为方舱检验人员,我们肩负着代表着社会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使命。

第三段:重视团队协作。

在方舱检验工作之中,团队协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名方舱检验人员都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工作更加顺利高效,我们需要不断与同事之间进行沟通和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我们需要在检验工作之中不仅要提高个人素质,也要注重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四段:细心认真的态度。

在方舱检验工作之中,细心认真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样本、每一个数据都需要我们认真核对,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如果有任何数据遗漏或者误差,将会给医院及病人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在检验工作之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以确保工作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第五段:感悟与总结。

总的来说,方舱检验工作虽然压力较大,但是在工作中也收获了很多。在上面探讨的几个方面,都是方舱检验人员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我们需要明确方舱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自己,充分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期待最后的收获。方舱检验工作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团队和个人鞭策自己的机会,我们需要用心去把这些任务做好。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二

在疫情暴发之初,我毅然决定报名参加了作为医护人员的方舱医院工作。尽管之前从未有过相似的经历,但我理解这段时间对于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然而,就在我即将踏入方舱医院的时候,内心还是充满了疑虑和不安。我不禁开始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这种特殊的医疗环境和大规模的患者管理工作。然而,在我进入方舱医院之后,我逐渐发现,这个地方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成长和收获。

第二段:适应与自我调整。

初入方舱医院,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分配给我的工作任务繁重,患者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医疗资源和人手又相对较为匮乏。不过,我意识到如果我无法迅速适应这种情况,那么整个方舱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我开始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对于困难的看法。我明白,这里的工作要求我更具有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患者的需求,并通过团队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三段:尊重与关怀。

在方舱医院的工作中,我深感到对于患者的尊重和关怀的重要性。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有时候很难给予每个患者足够的陪伴和照顾。然而,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绝不能将这些因素成为对待患者的借口。我始终坚信,尊重和关怀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待患者的基本原则。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我时常努力尽力与每位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希望能够在医疗救治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安慰。许多患者也因此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这也给予了我力量和信心继续前行。

第四段:团队精神的冲击。

方舱医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医护人员之间高度的配合和协作。在一开始,由于我对方舱医院的工作机制和流程不太熟悉,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手忙脚乱。然而,通过与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和密切配合,我逐渐地适应了这种工作状态,并对团队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互相扶持、协助。在这个团队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团结和互助的力量,这不仅让我们的医疗工作更加高效,同时也提升了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段:收获与成长。

在方舱医院的工作中,我不仅有幸参与了一场重大的抗疫斗争,也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我理解到,每一位患者都不仅仅是一个病情,更是一个背后有着家庭、亲人和爱人的个体。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不仅是救治病人,更是要给予他们信心和希望。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我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我的职业发展无疑是一次宝贵的锻炼和机会。我相信,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我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为抗击疫情、促进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在方舱医院的工作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也发现了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我深切感受到了尊重和关怀的重要性。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职责,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次方舱医院的经历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和决心。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三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了应对疫情的蔓延和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方舱医院的建设成为了应急措施之一。作为医护人员,我有幸参与了某地方舱医院的工作。在这段特殊的执勤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方舱医院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第一段:不备的考验。

方舱医院建设是一项在短时间内急需完成的任务。计划不断变化、资源紧缺,这些都是我们在建设初期面临的问题。来自各地的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我们作为一支新组建的团队,需要紧密协作,迅速熟悉各自的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时候设备不齐全,有的时候医疗物资不足,有的时候患者数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是,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明白了备战的重要性,只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第二段:心理的磨砺。

在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庞大的求治心理压力。在方舱医院中,我们需要面对不同程度的病情和各种病痛,但是病房的特殊环境和限制性条件让我们不能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足够的安抚与照顾。这使得我内心始终充满着无尽的痛苦和责任。

然而,我们护士在这段时间内学会了依然要面带微笑,用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去缓解患者的不安。我和同事们会尽力与患者沟通,用鼓励和慰籍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关怀。通过这段经历,我明白了医护人员需要塑造坚强的心理,以应对各种艰难险阻。

第三段:团队的合作。

在方舱医院的工作中,没有个人的英雄主义,只有团队的协作精神。每个人都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能使整个医疗队运转良好。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共享,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紧急状况下的协作应对等。我亲身感受到了团队带来的信心和力量,我们相互支持、互相鼓励,成为了一支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四段:对生命的敬畏。

在方舱医院中,我们每天见证着生命的诞生与死亡,见证着病人挣扎着重新站立起来,或者最终走向逝去。这使得我更加敬畏生命的可贵。方舱医院是生死边缘的战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专业,竭尽全力去救助每一个病人。

这段经历也教会了我怎么面对死亡,如何给予亡者安详的离去。在这里,我明白了从生到死都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陪伴。尽管疫情造成了伤亡,但我们仍要给予每一个患者最好的关怀,给予他们坚强的力量。

第五段:希望的力量。

尽管方舱医院是一个临时的设施,但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力量。

在方舱医院,我们医护人员为患者带去了希望,我们也因为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而鼓舞。我相信,只要有信念,只要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方舱医院的执勤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这段经历对于我个人和整个医疗队都是一次珍贵的历练,我们在这个特殊的任务中更加了解并坚守着医者的使命。我相信,无论未来会有多大的挑战,我们都会对抗到底,为患者与生命负责,为人类的健康负责。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四

今天是我们11号楼三个单元总楼长于江涛出舱的日子。5天前,他作为密接确诊后,从隔离点被转运到这里。

于江涛排队出舱。

“入住当晚,上一任总楼长问了我一句,‘你哪里人?’然后,我就被通知当总楼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39岁的山东大汉于江涛腼腆地笑了。他说,上一任总楼长因第二天要出舱,正发愁没有接班人,一眼就看中了刚进舱的他。还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山东人啊,你这形象看起来就很靠谱、很踏实,就你了。”

“给山东人争光了,很自豪。”于江涛二话没说就把活给揽下来了。他说,做总楼长或是楼长,并没啥技术含量,大多是体力活。只是一栋楼将近300名患者,年纪小的只有几个月,年老的七八十岁,而志愿者只有3个,确实有时服务不过来。令他欣慰的是,大家都表示能理解,经常能听到大家的感谢,心里特别暖和。

出舱后,于江涛最挂念的是同宿舍的小男孩,他才2岁,和外公一起入住这里。平时,于江涛夫妻俩会帮忙带着他玩,已经带出感情了。“前天核酸两人都是阴,昨天核酸又阳了,查结果那一刻老爷子都快撑不住了。小孩太小,老爷子又年纪大了,看着确实心疼。”于江涛有些无奈,只希望爷孙两能尽快出舱,和家人团聚。

同住的小男孩也想成为小小志愿者。

前一晚,于江涛把总楼长一职交给马建龙,而马建龙也已经物色好接替他的新楼长,这是一场责任与温情的传递。

像于江涛、马建龙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给我们患者心里增添了一股无形的力量,而且他们以身体力行感染着更多的人同行,一起发出温暖、坚定的光芒!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五

截止4月16日,由271人组成的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通源方舱医疗队,已经连续鏖战了672小时,累计收治患者3823人,治愈出院2808人。分析核酸结果18895人次,配送中药26734人次,共计83168付中药。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讲述着动人的中医战疫故事,更诠释了中医药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

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

自吉林省疫情发生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迅速行动,3月9日,校长冷向阳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组建由徐修刚院长带队的162名具有一线抗疫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赴疫情最为严重的长春市九台区。九台区中医院在布局上不具备传染病医院的硬件条件,医疗队第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按照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标准改造九台区中医院。队员们从医技人员变身力工,搬、扛、运等全部亲自上阵,通过3天2夜的连续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不言苦,不喊累,用最短的时间啃下“硬骨头”,完成了九台区中医院的改造任务。

改造长春市最大方舱医院。

3月13日,根据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医疗队接到了转战长春市支援通源方舱医院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医疗队留下10名队员继续在九台区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救治,其余医疗队队员赶往通源方舱医院。与九台区中医院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作为一家仍未竣工的新楼,但根据工作部署,留给医疗队的时间仅有36小时。医疗队医疗管理部、综合保障部、后勤服务部、药学组等分工协作,全体医护人员全员上阵,克服没有水电、网络、医疗设备、感控标识等重重困难,在规定的时间,把通源医院改造成基本符合标准能收治3100余名患者的方舱医院,同时医疗队从153人扩增至271人。

党的领导是决战决胜的核心密码。

党用铁的实事证明:团结奋斗才能书写美好未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3月14日凌晨,医疗队开舱接收首批患者,医疗队所负责的1522张床位很快收满。在条件艰苦,医护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医疗队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党员队员们冲在前,发挥着旗帜作用。3月28日19时,通源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临时党支部书记郭家娟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指示精神,省、市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会议要求,医疗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递党的温暖,组织患者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志愿服务,共克时艰,夯实战斗堡垒,在战“疫”第一线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必胜信心。

会议认为可以充分调动方舱内患者中的党员同志们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通过组织患者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协助疗区志愿服务队和医护配送三餐,反映患者的需求,让方舱医院的秩序更加有序,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团结患者群体坚定必胜的信心,更要体现党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权威发声中医进行答疑解惑。

4月5日上午10时,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本轮疫情第2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驻通源方舱医院副院长郭家娟出席发布会,就方舱医院防控措施、患者个人防护注意事项以及中医药救治、平均转阴周期等问题答记者问。

硬核“装备”助力抗疫。

本次疫情发生后,医疗队多方协调,再一次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开到一线,每小时调剂300付中药颗粒,保证患者及时服用中药。3月24日,“抗疫神车”——移动车载ct医疗车运抵长春中医药大学医疗队,这是我省首台移动车载ct医疗车,随时随地进行ct检查、一次充满电可用7小时、一次ct检查不到2分钟,保证病人及时诊断,提高了救治效果。

一件件“硬核”装备驰援战疫一线,助力早日取得战疫胜利。

彰显中医人文关怀。

在爱心墙上,贴满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暖心话语。患者们表达了对吉林的祝福、对未来的期许、对家人的想念,但更多的是对“大白”的感谢。爱心墙的装扮和维护工作由楼层护士长承担。有些患者比较开朗,乐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有些则比较内向,很少主动抒发心情。而爱心墙就可以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和谐了医患关系,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0余封感谢信表达了患者的对医疗队的深情厚谊,多位患者出院之际甚至在出院后与医疗队队员进行通话表示感谢,彰显了医疗队的救治水平和在人文关怀上的大爱。

中药全覆盖缩短住院时间。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医疗队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奥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以“消除症状、截断病情、快速转阴”为原则,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机变化及症状表现,制定不同治则及处方。实现了中药全覆盖。

医疗队针对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分层用药,精准施治,尽快消除症状;在疾病恢复期和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中药口服巩固疗效,减少复阳率。

截至4月16日,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负责病区共收治382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患者平均转阴6.79天,平均住院8.63天,已治愈出院了2808人。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六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方舱医院的建设成为了应对疫情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方舱医院内承担着医疗食宿安排、卫生保洁、心理关怀等一系列工作的感控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艰巨的任务。本文旨在分享方舱医院感控人员的心得体会,以期对提高防控能力有所裨益。

第二段:积极心态是应对疫情的关键。

在方舱医院中,感控人员是最累最辛苦的,他们承担着保持整体环境及人员卫生安全的工作。面对疫情的瞬息万变和心理压力,感控人员既有抱怨和困惑,也有着积极的心态。大家知道这是一项紧急任务,也认为这是参与抗疫的一个使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和振奋。因此,在方舱医院中保持一个积极心态是很关键的。

第三段:重视个人防护措施。

感控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循了严格的防护规定,包括穿护衣、戴口罩等。在环境中,他们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并不断加强各项防护,防止任何可能的风险发生。重视个人防护措施,既可以保护本人,又可以保障同事的安全,更是保障患者的安全。个人防护不严格的话会对后续的感染控制措施带来巨大的隐患,所以方舱医院中,感控人员需要每时每刻保持高度警觉,并在必要的时刻提醒彼此。

第四段:完善的沟通体系。

在方舱医院中,感控人员是整个运营体系的关键部分,工作之间必须充分沟通协调,确保每个体系在各自的工作中都是高效的。感控人员需要及时向运营团队提供情况反馈和建议,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以便医务人员做出专业判断。同时也需要互相交流工作需要,保障资源的平衡和合理调配。完善的沟通体系不仅可以协助感控人员完成工作,还可以降低心理压力,提高整体效率。

第五段:总结。

方舱医院感控人员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压工作,展示出来的却是一份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感控人员面对疫情,积极、严格、高效的工作态度,保障了环境卫生状况的稳定,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方舱医院感控人员的努力,为抗击这次疫情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我们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七

7点、8点半、11点半、12点、14点、22点……楼长马建龙的时间表被一项又一项日程填满。发放一日三餐、矿泉水、水果,协助核酸,统计药物并送到宿舍,为微信群内患者答疑解惑……这些大事小情,都是他的工作范围。

马建龙今年22岁,是一位程序员,高高瘦瘦,一身黑色运动服和运动鞋,干干净净,刘海盖住了眉毛,戴上口罩后,只露出两只黑亮黑亮的单眼皮眼睛。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办事利落、细致周到,长辈们见到他也会亲切地叫声“楼长”。

小马平时话不多,但每次核酸前,他都会在群内一遍又一遍提醒大家提前做好登记并截图保存好;核酸当天,他又化身医务人员的小帮手,或发放试管,或扫码贴标签,或现场维持秩序,动作娴熟,一看就是“老手”。

马建龙告诉我,他是4月6日住进方舱,4月19日“双阴”(连续两天核酸检测都是阴性)。“那为什么双阴后没回去,还做起了志愿者?”耿直的小马回答:“想留在这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据他透露,刚开始这里没有志愿者,患者吃饭要自己去拿,有的拿得多有的拿得少,来晚了甚至吃不上饭。

“当楼长确实比上班累很多,都是体力活。”小马说,每天5点多起床,到晚上11点才能躺下。但自己年轻力壮,能吃得消。

方舱工作人员篇十八

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方舱医院建设迅速推进,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有幸成为方舱检验人员之一。在方舱工作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专业责任和勇于担当的重要性,收获了很多。

二、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是方舱中最闪亮的一抹色彩。方舱医院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密切配合和合作。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因此,只有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检测任务。

在我所在的方舱中,检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团队协作非常默契,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确保检测质量和速度而共同奋斗。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检验人员之间,在与其他岗位的交流和协作中也是同样的。

三、专业责任。

专业责任是检测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方舱中的检验人员们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遵循检测流程,确保每个检测样本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检测工作中,每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观察和处理。一旦检验结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汇报和跟进,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勇于担当。

方舱检验人员在检测岗位上所承担的工作压力和风险不可小觑,但是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方舱检验人员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勇于承担起检测工作。

在疫情的春节期间,许多检验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选择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每一个检验人员都有着勇于担当的担当精神,敢于面对困境和挑战,这个信念的支撑在我们的心中播种着希望的种子。

五、总结。

疫情是一次灾难,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团结拼搏、专业责任和勇于担当的重要性,方舱医院的建立为这一点提供了一个见证和实践的舞台。作为方舱检验人员之一,我看到了同事们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也在心灵深处懂得了更多的人性和爱的真谛,让我深受感动和启示。虽然检测的工作繁琐而艰辛,但这些收获和体验,将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