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琵琶演出排练作文(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6:28:00 页码:7
2023年琵琶演出排练作文(实用8篇)
2023-11-09 16:28:00    小编:zdfb

总结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做出改变。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图表和数据来更直观地展示个人成果和发展轨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一

在我家鱼缸里有一条琵琶鱼。它的样子简直就是奇丑无比,它长得很黑,那么丑的身子,那么丑的眼睛,那么丑的嘴,嘴好像一个大吸盘,把所有的`脏东西都吃到肚子里,虽然它长得那么难看,但是它的品质却是那么的高尚。

“清洁工”

它从来都不和别的鱼一起玩耍,嬉戏,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从缸壁这头“扫”到那头,把所有的脏东西都吃到肚子里,它吃完这面又吃那面,不会留下一丁点脏东西。当它已经吃不下时,它就停在脏东西前,等肚子里的食物消化了,再继续工作。

它也从来不和别的鱼抢好东西。当我放学回到家时,我便往鱼缸里倒些鱼食,其它鱼都争先恐后地游过来,抢着吃鱼食,有的鱼甚至一口吞下两三个,然而琵琶鱼从来就不和别人抢,它总是一个人静悄悄地躺在一旁,等别人都吃饱了,它也顶多吃一点儿沉在鱼缸底下的渣子。

它更不和别的鱼抢好地方。当鱼儿们缺氧时,众鱼们总会游到水上面大口大口地“吐”着泡泡,好像在说:“缺氧了,缺氧了,快换水,快换水……”但是琵琶鱼从来也不会和它们一起喊,从来也不闹人。当我给它们换水时,众鱼儿全都游到空气最新鲜的地方,但琵琶鱼从来不和它们抢,它总是把最好的地方留给别人。

由此,我想到了清洁工阿姨,她们总是早早就醒来,等人们上班上学时,她们已经把街道扫了一遍,她们就是这样整天不辞劳苦地扫来扫去,不管怎么恶劣的天气,她们无私地奉献着,从不计较着什么,那么的默默无闻,那么的勤劳。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二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3、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音乐描写技巧。

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4课时。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三

我在窗前花区里栽了一棵枇杷苗,栽了七年,有一人多高,总不见开花挂果,妻开玩笑说是棵公枇杷,我笑道:“公的就公的吧,就当栽了棵绿化树。”

刚栽下的那段时间,我有事无事总会呆在窗前看它。几个月过去了,它还是那么高,还是原来的几片叶子。渐渐的,由于忙的事多,就彻底把它忘了。

一年多后,它突然从花区里冒了出来,每条枝上都顶着一朵玉兰般粉嘟嘟的嫩芽,似慢慢张开的五指,指尖笔直向上,蓬勃的生命每一秒钟都在绽放!以这样的生长速度,我想它当年就会开花结果,就能尝到甜蜜、金黄的果实。

然而这一等就是六年。

它真的是棵不会开花结果的树吗?花事如人事。有时我们等一个人久等不来,当放弃等的念头时,这人却出现在了你的面前。去年初冬的一天,我欣喜若狂地从窗口处转身向门外跑去,向窗前玉立的这株枇杷树跑去,我看到了它在开花,那是它无语地对我凝望。

它开的花远比我在窗前看到的多,有许多还只是像焦枝腐叶似的苞蕾,这般丑陋,我还是第一次发现。一件事,当你认识到它的伟大,你的审美认识也会发生质的转变:美可能会更美,丑也会因此而觉得美起来,甚至比美还美。我的意识当时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妻不大关心枇杷开花的事,而我却是天天在期待中度过的,望眼欲穿地目睹它花开花谢,果子由小变大,由青变黄。就在这时,意外的事发生了--刚泛黄的果实没几天就不见了踪影。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被小区里一些调皮的孩子闹着玩偷吃了,自己小时候也常干这样的事,不足为奇,坚信总有一些果实会长到成熟期的。

又有枇杷黄了。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写作,窗外雀声聒噪,我分心地掀开窗帘,见几只色彩斑斓的鸟儿在争食那些黄了的枇杷,这才恍然大悟。

望着满树青涩的枇杷,我决意要保护它们,我想知道这棵枇杷到最终成熟时的`味道到底好不好。我从家里找了些旧报纸,然后带上“子弹”填满膛的一把订书机来到树前,先用报纸包严一串串果实,再用订书机“咔嚓咔嚓”地封牢它们的口,当然,我也有意留下几串不包,那是留给鸟儿们来享受的。

鸟又在窗外叫了。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四

唐朝的京城,一派繁华的景象。在京城一个角落的地方——虾蟆陵,居住着一对苦命的姐弟。他们的双亲因长期欠下赌债早已离开了京城,流落异乡,去向不明。为了保护年幼的弟弟,年仅十三岁的姐姐毅然来到了京城;里为之有名的教坊学艺。心中只想着能早日还清父母的债款,然后与弟弟过上一些安稳的日子。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才华出众的她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名列了教坊的第一班,优美的琵琶声韵总让曲师们心悦诚服。梳妆打扮后的她更是如出落在水中的芙蓉一般娇媚动人,甚至连秋娘也对她有三分的妒忌。

她一跃成为京中小有名气的歌妓,每天都有富豪子弟争相地送上锦帛。一曲终后,换来的绸缎更不计其数;打拍子敲碎了镶嵌着金花的银梳子不觉可惜;在宴会中喝美酒泼胀了血色罗裙不感到浪费。奢华的生活让她纸醉金迷,她无法回到从前,回到只为了弟弟而活的时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一点点掠走了她的年少芳华。弟弟去了从军,可能以后也不能再见到她唯一的亲人;教坊的阿姨也辞别了人世,演奏的机会越来越少。门前变得冷冷清清,来往的车马时有时无,当年的风光,当年的欢笑,瞬间化为一缕青烟。渐渐地容颜开始衰老,生活也没有了金钱的来源,她意识到她不能在孤身一人,最后她选择了屈身嫁给一个商人为妻。

本以为嫁给商人以后能过上安逸稳定的生活,商人却是认为她跟随着自己做生意只会成为一个累赘,而且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支,所以商人决定留下她独守空船。唉,商人的眼里只有财利,又怎么会在乎夫妻之间的离别。

寒风吹动了江水,明月照亮了江船。身无旁物,陪伴着她的只剩下明月与江水。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的欢乐往事,在梦里幽幽哭醒,却只能一个人默默感叹,泪水和着脂粉纵横了她的脸蛋,又有谁能倾听她的故事,为她分担忧愁。她独自弹奏琵琶,用曲调来发泄心中的苦闷与悲伤。

枫叶慢慢地飘落在江面,芦花适时地衬托着。她弹起当年京城流行的曲子,铿锵有力的调子显示出她独特的技艺,一点不失当年的韵味。这时,她听见有人在船外邀请自己到别船上弹奏一曲,她心头一紧,停下了弹奏。许久,她想到近些天来的寂寞与孤独,正好有人欣赏自己的音乐,那就为来者弹奏数曲以排解苦闷之情。

对方命人备上了酒菜,她痛痛快快地弹奏起乐曲,颇有当年在京城时年少风光的感觉。她随意交错地弹着琵琶,一时像黄莺的鸣唱,一时像水泉呜咽。她的弹奏时如此地出色,令在座的每一位都感受得到她的悲怆。幽蓝色的黑夜显得月儿格外的皎洁,曲声后的夜晚更是在静谧中带出一丝的伤感,让大家感触更深。

此后,有一人时时来船上探望她,听她的琵琶声乐,俩人很快成为音友。可惜她曾是歌妓,现也为人妇,常与一位江州司马在一起恐怕别人会在背后说闲话,影响到他的声誉。在商人准备第三次外出做生意时,她并没有留在空船上,而是选择了跟随商人一齐远走,离开曾让她在失意中找回自己的浔阳城。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五

读完文字材料中的实验小故事,就石块、沙子、水放入瓶子里的先后次序这个问题,我赞赏最后一位同学的逆向思维。先放沙子和水,还是后放沙子和水,并非绝对的。通过实践并且逆向思考才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起读小学时跟爸爸一起看过的一个舞剧。现在回忆起来,当中反弹琵琶的舞姿仍能引起我的联想,启发我新的思考。

那是大型敦煌歌舞剧《丝路花雨》中女主人公英娘的肢体造型反弹琵琶伎乐天的精湛的舞蹈表演。甭谈绚丽多彩的服装、美妙优雅的音乐,单说我们看到的扮演者的造型就让人惊叹不已。她将琵琶舞位反置于后肩上,柔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随着琵琶女又奏乐又跳舞,形成了独特优美的舞姿。

中学后,我从美术欣赏课上终于了解到了,原来反弹琵琶的舞姿原型出自敦煌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美术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告诉我们,反弹琵琶图表现的是悠闲雍容、落落大方的伎乐天神的姿态。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裙裾飘带好似龙游凤舞。随着丝竹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只见她举足腾挪,出胯旋身,反弹琵琶的绝技立刻亮相,凝固成了唐代佛教绘画不再流逝的定格,反弹琵琶成为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它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

试问一下,这样的艺术瑰宝,是大唐如此一位能歌善舞、才华横溢的舞女创造出的舞蹈动作,还是由宫廷画师们出奇的想象创作而成的呢?我认为两者都有可能。画家的创作来自生活的原型,换一个角度,或者反向取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如人们常把灯蛾定式为灯蛾扑火,自取灭亡,殊不知它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又如生活小常识中既有油多不坏菜,也有油腻过度而坏菜;再如班门弄斧,谓在鲁班门前挥舞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为贬义,但是,为了敢与强者竞争,我们完全可把此成语倒过来弄斧就得到班门,于是,这又变成一种拼搏精神的褒义代称。

总之,从实验课上老师引发的学生讨论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生活哲理:现实中许多事物,如果将其逆向思维,一定会产生出新奇不同的结果来。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六

1、体会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描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描写诗句的品读热情,从而唤起其丰富的想象。

2、鉴赏诗歌借助音乐描写表达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探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原因。

1、诗中音乐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探因。

1、如何理解“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作用。(即探求音乐描写与琵琶女及诗人遭遇的内在共同点)。

2、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问:大家听说过古代“知音”的传说吗?哪位同学知道,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同学回答)。

武汉龟山脚下,流传着春秋时乐师俞伯牙摔琴的故事。有一天,伯牙鼓琴于龟山,琴声传达出攀登高山的意蕴。以打柴为生的钟子期正好路过这里,听到绝妙的乐曲,便放下担子,连连赞叹道:“善哉,峨峨兮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仿佛泰山巍峨耸立!”)一会儿,旋律中又仿佛奔涌出流水,子期又夸赞道:“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意思是说:“好啊,像长江黄河汹涌澎湃!”)伯牙弹什么样的曲子,子期都能欣赏得出来。两人引为知己。

后来,钟子期没能如约去赏琴,一打听,原来是病逝了。俞伯牙痛惜地说:“吾痛失一知己矣!”摔琴后终生不复鼓琴。

问:俞伯牙弹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明确:高山流水)。

演奏者一曲《高山流水》,能使赏乐者内心共鸣,引为知音;而《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弹奏就使一代诗盟白居易潸然泪下。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七

春姑娘的脚步已悄然释去……,夏姐姐的声音已传入每一个角落。

夏天的天气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你捉摸不定。脾气怪怪,时常让你哭笑不得!当然夏天也是有它的独特的魅力的。譬如说,枇杷黄了!可以品尝酸甜的枇杷了!

在中原区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那一个个金黄的枇杷高傲地挂在枝头,笑盈盈地冲人们笑,好像是想让人们把它们都摘走一样!当然了,也不是全部都那么完美,有青的,有被小鸟啄了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每个枇杷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看了都让人垂涎三尺!

又是一年枇杷黄!我和妈妈都喜欢吃枇杷,当然也喜欢摘枇杷!

枇杷,融合了杏的酸、桃子的甜、苹果的芬芳。它能帮人们消痰去咳嗽,减轻疾病的困扰;还能让人们解除馋隐;更带给人们采摘的快乐!一举多得的水果!

又是一年枇杷黄!明年,我还要跟妈妈一起去摘!

琵琶演出排练作文篇八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导语设计。

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结构。

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2、明确内容: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教师明确)。请学生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概括每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口头总结)。

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诗人为什么流泪最多?(学生自由回答)。

3、理清结构:叙述事件必须脉络清楚,白居易是怎样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联系在一起的(启发学生理清叙事线索,分析诗章的圆型结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琵琶女。

月夜奏琵琶,我闻琵琶已叹息。

凄凉话身世,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

讲析: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寂寞凄凉的图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一个“忽”字,别生情怀,美妙的琵琶声使主人客人一时忘掉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诗人依次展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人的感受。最后,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诗章到此并未结束,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相同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