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53:51 页码:7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模板12篇)
2023-11-21 13:53:51    小编:zdfb

总结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也提醒了我们仍需努力。学会拒绝和合理分配任务,可以减少时间浪费。想要写一篇好的总结,不妨参考以下为大家推荐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一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二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语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供阅读书目或参考资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自主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

形成理解课文内容后的个性化表达。教学难点。

参照权威资料独立思考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相信这能成为同学们的共同理想。有一部书可以随时在这方面帮助我们,它就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今天开始我们来试一试,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量,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的人格力量。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真切捕捉到孔子传道授业的音容笑貌。但是,这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话语了,要做到尽量准确地解读,还需费一番工夫,幸好我们可以借助资料和注释,并且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这一学习历程。这节课我们来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大家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四则的解读。

(电子幻灯展现课文内容,集中到前四则)(学生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默读初解。

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来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四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二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熟读这七句《论语》,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论语》选句。学习第一课古诗《望岳》、第二课古诗《无题》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望岳》、《无题》。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岳》、《无题》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重点理解泰山4.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背诵两首古诗。

四、小结。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四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三、四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六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五、六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三、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

1.熟读《天净沙秋思》。

一、复习。

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背诵《天净沙秋思》。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教学目标。

1.熟读《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一、复习三至六课《论语》选句及《天净沙》。

三、背诵、小结。

教学内容。

第七课、第八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七、八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第十课论语选句教学目标。

1.熟读。

九、十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七、八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如梦令》教学目标。

1.熟读《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大意,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

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三、背诵《如梦令》。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竹石》《题临安邸》教学目标。

1.熟读《竹石》《题临安邸》。

2.理解《竹石》《题临安邸》大意,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七至十课《论语》选句及《如梦令》。

二、学习《竹石》《题临安邸》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三、背诵、小结。

教学内容。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熟读十一、十二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

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一、十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虞美人》教学目标。

1.熟读《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

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三、背诵《虞美人》。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

1.熟读《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一、复习十一至十四课《论语》选句及《虞美人》。

二、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三、背诵、小结。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

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2.小组赛读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1.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五、十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望洞庭》大意,感受这首诗比喻的巧妙。3.背诵《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至十六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洞庭》1.读通、读顺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体会比喻的巧妙、洞庭湖的美丽。4.配乐朗诵。

三、自由背诵《望洞庭》、《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小结。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七

1、对所教学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

2、让自己完全掌握教流程和内容。

1、深入浅出的解释所教内容的意思。

2、可适当加入一些知识性的内容。

3、只做学员思考的引导,不可实行错误的思想诱导。

1、协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培养对国学的热爱。

2、让学生诵读教学内容,完成当日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3、协助学生树立符合国学传统观点的价值观。

4、协助学生培养、形成尊师重教、礼待他人的行为规范。

5、重视国学、弘扬传统积极文化。

1、保持教学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的兴奋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将当日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使易于理解和记忆。

1、课前准备:总计时间35分钟以内。

2、课堂教学:总计时间50分钟。

3、课后总结:总计时间25分钟。

《大学》。

背诵相对应段落、列举身边类似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

1、开课前将当天上课的.新内容打印出来,做好开课充分的物资准备。

2、确保教室内桌椅的整齐,地面的清洁卫生。

3、课程结束后打扫教室的清洁卫生,摆放好桌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理解、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通读—通读所要教学内容(1—2遍),掌握课文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校对—准确核对并修正教学内容的词字,标注其不常见字,做到没有不理解的字,教学中没有障碍点,无死角。

细读—细读教学内容并清楚其句义,逐字逐句解释、内化掌握。解义—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古代结合现代),最好使用现代例子来解释古代故事中的道理。

撰写教案,撰写教案方案,教案方案流程细化、量化。

1、导入课文——提问。

2、进入课文——字词解释,文意解释。

3、留时间给同学读书,不过找自愿来领读的学生开始读书。

4、布置作业。

5、结束课程。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八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

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

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2.使学生了解算盘`````````````````````````````````````。

教师准备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古训。

2.复习古语。

3.复习古文。背诵《千字文》。

4.复习古联。

二学习新知。

(一)古语。

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

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二)《千字文》(节选六)。

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

5.教师讲解意思。

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

(三)古谜。

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

2.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国粹天地。

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九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

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

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2.使学生了解算盘。

教师准备课件。

1.复习古训。

2.复习古语。

3.复习古文。背诵《千字文》。

4.复习古联。

二学习新知。

(一)古语。

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

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二)《千字文》(节选六)。

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

5.教师讲解意思。

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

(三)古谜。

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

2.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国粹天地。

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2、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

3、使学生通过晨诵一起感受诗歌的优美。

4、仿写小诗。

1、运用不同形式朗诵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激发对文字的热爱。

2、能将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多媒体课件。

一、开启诗。

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孩子们呀,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这美好的一天吧!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一天,孩子们,就用美妙的小诗陪我们度过这崭新的一天吧!

面带微笑、放松心情、调整坐姿,准备好了么?

师: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生:早安,亲爱的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优美的晨诵嚼出书本的芬芳。

生:怎样把每一寸温馨的晨光化作粉笔的舞蹈嚼出知识的果香。

合: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词语,最动听的声音与黎明共舞。

二、复习诗。

出示诗歌,齐读,说感受。

三、新授诗。

(一)指导朗读。

1、导入诗情画意的我们总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新诗《信》。

2、出示小诗。

3、孩子们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4、请班里的小朗诵家读这首诗。

5、评评他的朗读。(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意识到怎么去朗读这首诗。)。

6、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么?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读完推荐一名同学继续读。

7、老师配乐朗读。

8、试着带着音乐读一读。

9、读书比赛。

四个小组轮流读,但不能读重复哦。

(二)感悟内涵。

我们的同学真棒,这么快就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如果能读得有诗意、有韵味就更美了。

1、我们就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请大家再次自由地读读小诗。

2、诗中的小作者都替谁写信?为什么替他写信?信中都写了什么?

3、读书汇报(关爱他人、心甘情愿的付出)。

4、把你的理解带到诗中,通过尽情的朗读展示出来。

5、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刚才的小诗。

(三)作诗。

1、如果你是小作者的话,你还会替谁写信呢?

2、其实当诗人也很简单,把刚才的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你的作品。试试看吧!(开头、结尾不变,把你的心里话写在纸上吧!)。

3、读自己做的诗。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内容,熟能成诵。

2、比较学习有关“学习”的论述,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激发养成好读书、好学习的习惯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能成诵《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

难点: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通读《论语》,在摘抄本上整理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一、温故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诵读《论语》,你们还记得论语开篇的内容吗?

[课件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生齐诵。

3孔子在学而篇第一则中,表明了他的'哪些态度?

预设:对学习的态度、对朋友的态度、对做人的态度。

4孔子被尊为圣人,他不但具有贤明的美德,还在于他善于学习。那么《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的论述有哪些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快速回忆预习内容,自己稍加整理。

二、归纳整理。

1学生把预习摘抄本拿出来,整理一下自己摘抄的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2集体交流,归纳出以下内容:

[课件出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文档为doc格式。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篇十二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1课时。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