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7:39:50 页码:7
2023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17篇)
2023-11-24 17:39:50    小编:zdfb

每个人都可以从总结中找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总结应该具有反思意义,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总结示范,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课时。

1、查找资料,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那就让我们走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张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4、指名介绍作者柯岩。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以下两个问题: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3、从柯岩老师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1)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导书信的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2)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3、学习信封的格式。

同学之间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请你给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写一封信,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本课是小语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本课共有两封信组成:小学生张国强写给作家柯岩的信和柯岩写给张国强的回信。本课的教学重点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掌握书信的格式。当然,这并不难,书上有样子,照着做就行了。

学完本课,刚好我带这个班的孩子满三个月了,很想知道孩子们对我以及语文课的看法。所以我就布置学生回去写一封信给我,信的主要内容就写对我和语文课的意见或建议,一定要实话实说,不要怕得罪李老师,也不要怕老师生气,我一定正确对待,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我才能尽量做到让同学们满意。

今天把同学们给我的信收上来仔细一读,还是很出乎我的意外,没想到孩子们的意见还是很大的。我归纳了一下,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老师脾气不好,经常生气发脾气,难得看到老师的笑脸,弄得同学们上课很紧张,所以也不敢举手发言了。这个问题提的同学较多,流汗!(的确是这样的,我自己也觉得这学期脾气变坏了,还是习惯上课说得简单,可是孩子们不习惯,他们太小了,我却总是还在拿他们当五六年级的大孩子教。)二是对作业的要求太高了,还撕了几个同学的本子。三是上课说话快,讲得也快,有些地方没听明白。四是有些地方虽然讲了,可是有些话很深,听不懂。比如,用桂组词,我组了“桂冠”,可他们还没学“冠”这个字。

虽然给我找优点的也不少,可是优点不说没问题。仅从上面这几点来看,问题还是很严重的。真是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我要感谢孩子们真诚地给我提的意见,要努力去改。努力把自己的课堂变得快乐些,让孩子们能开心学习。同时,这次作业也让我知道了,平时要多和孩子们勾通交流,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尽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快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

1、查找资料,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 。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那就让我们走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张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4、指名介绍作者柯岩。

三、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两份书信。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以下两个问题: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四、学习思考并讨论。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五、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1)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导书信的写法) 。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2)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3、学习信封的格式。

六、作业布置。

同学之间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请你给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写一封信,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习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1、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在教学时,我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我请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个组汇报的侧重点不同。有的组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有的组理解得更深入一些:这个名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还有的组能联系实际:比如我们班的班长,她虽然很优秀,但是她也优缺点;浩浩虽然缺点很多,但是他也有优点,所以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学生们交流得很好,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人云亦云,这点让我很高兴。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我简单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j这样的好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前演示,其他学生纠正。学生通过两封信的对比,知道了结尾写致敬祝福的话应根据辈份不同有所不同。

快下课时,张煦阳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提出了质疑:“现在谁还写信呀?怪麻烦的。现在都是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发邮件,根本用不着写信。”我相信这是许多学生的想法。我告诉他们:因为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不像电波那样转瞬即逝,也不像印刷体那样冰冷而缺乏感情。据说,当今美国人下班回家最盼望的就是能在自家邮箱里发现一封寄自亲朋好友的、信封和内容都是手写的信。美国的信息产业不可谓不发达,为什么人们还乐意收发来信呢?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花一张邮票的钱,可以叙述打电话需数小时才能说完的事情。并且,没有哪种通讯方式能像写信那样,留给人一种持久的、真实可触的感觉———信件可以长久保存,反复阅读,带给人快乐和美好的回忆。为此,我让学生和父母一起互动,给彼此写封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有个难题想请教您。

敬祝。

身体健康。

李萍。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书信格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及信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江阴包老师和五(6)班同学寄给我们的短信。大家由此感到,写信是一种很不错的交流方式。

二、指导自学。

1、学生自主阅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思考:张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麻烦?

2、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阿姨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她给张国强的回信。

3、学生默读,适当批注:柯岩阿姨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4、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5、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和引申义的理解,重点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

6、拓展延伸: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学习书信格式。

1、以两封信为例,归纳书信的格式。

2、投影真实信件,强调注意事项,板书关键词:

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四、布置作业。

阅读园地七的写信内容,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思考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

难点:书信格式的.掌握。

:课件及信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江阴包老师和五(6)班同学寄给我们的短信。大家由此感到,写信是一种很不错的交流方式。

二、指导自学。

1、学生自主阅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思考:张国强同学遇到了什么麻烦?

2、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阿姨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她给张国强的回信。

3、学生默读,适当批注:柯岩阿姨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4、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5、结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和引申义的理解,重点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

6、拓展延伸: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学习书信格式。

1、以两封信为例,归纳书信的格式。

2、投影真实信件,强调注意事项,板书关键词:

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四、布置作业。

阅读园地七的写信内容,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思考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课时。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习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一)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

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四)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文档为doc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课时。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课件出示张国强的`信)。

2、师范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生边听边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课件出示)。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学感悟:(课件出示)。

用喜欢的方式自读柯岩老师的回信,思考:

(1)、柯岩老师帮张国强分析出了什么?

(2)、你从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法。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我从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三)、学习书信格式。

(课件出示)。

1、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2、怎样写信:(课件出示)。

师结合幻灯,总结写法。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活动。

给远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1、认识7个生字。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六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行只影单、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等词语。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课前准备。

调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搜集辩论资料。

教学过程。

结合生活,理解课题。

2、学生体会,模仿举例,理解课题。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柯岩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诫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1、 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流。写回信的书面训练跟这篇课文整合设计在一堂课中,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读和写、积累和运用的真正结合;另一点就是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一次真正的机会。

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要敢于放手,才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先从自身去找长、短处,当学生知道了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自然就会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更好的理解了。

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还是提炼出了两大问题:

一、张国强为什么要写信给柯岩?

二、柯岩是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的?

然后,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学生已对自己的长、短处有了充分地认识,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很热烈,也有各自的见解。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书信的格式,我让学生先在书上标下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的位置,课后,让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就这样,我顺势把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有习作教学整合在一起来进行,有例文带着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本次习作也不用老师多费心,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来信的要点,来充当知心姐姐帮助王虹解决烦恼。写信的格式也掌握得较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