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3:41:14 页码:9
最新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4篇)
2023-11-23 13:41:14    小编:zdfb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总结时要结合具体的实践和案例,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是否准确。总结范文可以鼓励我们思考自己的成长和成就,激发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知识目标:在学生在了解小数产生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小数和整数一样,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及进率。

三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认识小数以及读写法,知道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会进行两位以内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法。在生活中,小数的应用也普遍,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数认识的基础。

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尝试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情景导入

2.认识他们吗?读一读,生活中,这样的数多不多?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数?

3.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能找到小数,小数的用处可大了,所以,我们今后还要反复学习小数,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数学王国探究小数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一位小数

出示一米长的纸条

1.估一下,大概有多长?

2.确定是一米长的纸条。

出示长方形的纸片,老师想知道这个表的长和宽,怎么办?(量)

3.用一米的纸条做尺子,来量数位表的长。

4.发现:不够一米。不能得到一个整米数,怎么办?(用更小的单位,把一米分成10个一分米)

(板书)1分米

1/10米

0.1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也就是说1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10份里面的1份,也就是1/10米

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设计意图】

用一米的单位来量,得不到一个整米数,然后用分的方法引出小数0.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作用。

5.通过测量,得到:长是3分米。

3分米

3/10米

0.3米

6.学生活动

(1)把“1”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五份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2)在方格纸上涂出0.6,你打算把方格纸平均分成多少份?

涂其中的几份?

【设计意图】

即时练习,举一反三,通过想、说、做,使学生明白以为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二)认识两位小数

1.量出长方形的宽

比2分米长点,但不够三分米,没法用整分米数表示怎么办?(用更小的单位厘米,把一米分成100个一厘米)

(板书)

1厘米

1/100米

0.01米

2.得到21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21厘米

21/100米

0.21米

3.学生活动

(1)在方格纸上涂出0.06,你打算把方格纸平均分成多少份?涂其中的几份?

(2)如果要在方格纸上涂出0.65呢?

(三)认识三位小数

如果仔细看,这个数位表的宽比21厘米还多一点点,但又比22厘米少,如果要得到更精确的宽度,可不可以再分?(用更小的单位:毫米,把一米分成1000个1毫米)

1毫米

1/1000米

0.001米

(四)如果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数,可不可以再分呢?分的完吗?

【设计意图】

在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有层次,有规律地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三位小数,降低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度。

(五)小数的计数单位

课件演示:用一个正方体的分解来演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

0.1、

0.01、

0.001……

(六)教学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0个0.1是1,10个0.01是0.1,10个0.001是0.01,也就是说,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进率是10。

师:同整数一样,小数里面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进率都是10。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深学生对用“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意义的过程的理解,二是通过观察,能更容易的理解小数计数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勇闯智慧岛”

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

2.我是小法官

四、课堂总结

1.观察,思考,小数跟哪种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2.评价学生活动,下课。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材编写特点:

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重视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了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研究的空间。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关键: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基本活动经验:

在老师引导下,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教学时,学生必须依托分数和整数的相关知识,借助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整数掌握小数的结构特征。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时,必须联系生活中的货币、长度或者重量等理解小数之间的关系。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把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意义形象地展示出来,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内容的丰富表象,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这些知识概念的感性认识;最后对表象进一步加工,形成概念,从而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显示原型多角度的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过程与方法。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现“动作表征”、“直观表征”、“符号表征”的循序渐进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迁移和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1、已知导入、情境感知。

师:(出示教室场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

生:我们的教室。

师:我们的教室,这是黑板的高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课件出示)。

生:我知道了,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有1米多。

生:我知道讲台的长度跟1米差不多。

生:可以用重叠法。

生:可以把黑板的高度那里,对直画一根虚线下来,再看。

师:课桌的长度是1米多,具体多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接着去测量。

师:谁还来说说......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拿多余部分去跟1米比较(边说边用手比划)。

师:你们看看,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将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放在1米的下面测量)。

生:是的。

师:接下来,谁有办法?

生:用多余部分去比,看看1米里面有几个那么长。

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再比较。

师:比不出来啊,谁有办法?

生:1个1个去比,看看几个那么长正好是1米。就用除法解决。

师: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1个,2个,3个......正好10个这么长是1米。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已经知道的1米的刻度标记出来,再继续测量,先用多余部分去比较,发现正好10个那么长就是1米。所以多余部分是10份中的1份,也就是说将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它的长度正好是多余部分,所以多余部分可以用十分之一米表示;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在测量或者计算时,我们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分数或者小数表示。

师:那现在知道怎么具体表示了吗?说说我们刚才的思路。

生:因为老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10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正好是1米,也就是说每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写成小数的话是0.1米。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

生: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正好是10份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10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的部分正好是这10份中的1份,也就是1/10,1米的1/10是1/10米,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生:0.1表示的是十分之一。

师:你还能在1米(用手比划)中找到其他的小数吗?并说说它的意义。

生:0.3米(学生说,老师点课件,并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说意义)。

师:那0.3里面有几个0.1呢?表示什么。

生:0.3里面有3个0.表示十分之三。

师:还找到了其他的小数吗?

生:0.7米(老师点课件,学生说意义)0.7里面有7个0.1。

师:那1米里面有多少个0.1呢?

生:1米里面有10个0.1米。

师:10个0.1是1。

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用手比划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小数都是一位小数。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起小数。

生:10个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10个0.1就是1。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小声齐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师:我们在这个1米中找到了很多的小数,是不是只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呢?

(出示数轴图)你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吗?

生:能(学生上台寻找并说明理由。)。

师:为什么是这里呢?

生:因为0-1之间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0.1,表示十分之一。

生:0.1还可以表示刻度。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刻度依次是0.1、0.2、0.3......

师:我们在学习数轴的时候知道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所以0.1在这里。

师:那你能找到0.8吗?

生:某一个点,某一个范围(指出0.8的具体位置)。

师:你是怎么找到0.8的?

生:数8个0.1(10份中数出其中的8份)。

生:从1开始往左边数2个0.1(10-2=8)。

师:那数轴上还有其他的小数吗?

生:有,学生说小数。

师:如果将数轴无限的延长,这样的小数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回归到米尺中,理清我们刚刚的思路:我们知道多余的这个部分—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1米表示。所以课桌的长度是1.1米。

师:课桌的长度已经具体的表示出来了,黑板的高度呢?

生:还是拿红色部分进行重叠,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继续用红色部分测量(课件演示)。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测量时,多余的部分不够1米,

生:那就用蓝色部分比较。(学生边说,课件演示)也不够1分米。

师:那怎么办?

生:用刚刚的方法去比,看多少个紫色部分有是一个蓝色部分。用分米的下一个单位厘米表示。

师:(课件演示)我们发现......

生:我们发现10个紫色部分的长度就是蓝色部分。

生:把蓝色部分平均分成10份,紫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生:是1厘米。

师:把蓝色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那1米里面会有多少个这样的紫色部分呢?

生:有100个这样的紫色部分。

生:还可以用0.01米表示。

师:对的,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师:那红色部分有多少个0.01米蓝色部分呢?

生:1米里面有100个0.01米。1分米里面有10个0.01米。

师:那这样的4份呢?可以怎么表示?

生:4/100米,写成小数0.04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软尺。

师:这根软尺长度是多少?

生: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看来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的很好哦。

操作:拿出软尺,在软尺上找到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以米为单位,找出一个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地方,跟同桌说一说,并将它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汇报。

生1:我找到的是0-99厘米。是9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99/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99米。

生2:我找到的是0-20厘米。是20厘米,用分数表示是20/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20米。

生:老师对于生2找的还有表示方法,我可以用分数2/10米,用小数表示是0.2米。

生:一个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0份,是20/100米=0.20米;一个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2/10米=0.2米。

生: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小数都是两位小数。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生:100个0.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课件出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黑板高度中1米之外多余的这个部分—1厘米,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米表示。所以讲台的长度是1.01米。

4、拓展,认识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显示1毫米)这是多长?

生:1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毫米.....

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1毫米呢?

生:1000个(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因为1米=1000毫米。

出示课件。

师: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1份是1毫米,这样的1份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1000米,0.001米。

师:对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

师:那这里的7份可以怎么表示?米尺中的1厘米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这里的7份可以用分数7/1000米表示,用小数表示为0.007米。

生:米尺中的1厘米是1000份中的10份,用分数千分之十米表示,用小数0.010米表示。

生:1厘米也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表示。

师:也就是说10个0.001等于1个0.01。

师:观察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可以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分之一,写作0.001。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所以0.01里面有10个0.001;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所以1里面有1000个0.001。

五、总结及应用。

(观察板书可以知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因为我们刚刚在黑板上标记了。

生:进率是100。

生:进率是10.看黑板我们知道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0.001米是1毫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所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学生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自己理解这句话,并且填空,说明理由。)。

写出合适的分数和小数。

说一说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能够好好的运用这些知识。你们将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1米1计数单位。

1/10米=0.1米十分之一0.1一位小数。

1/100米=0.01米百分之一0.01两位小数。

1/1000米=0.001米千分之一0.001三位小数。

1/10000米=0.0001米万分之一0.0001四位小数。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授新一位小数的`意义时,扎扎实实的抓住了重难点,两位小数的意义学习时,让学生借助实物(软尺)进行操作:找小数,写小数,说小数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位小数的引入更是在已有的软尺基础上,复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几个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情景导入,回到最初。

借助教参中的情景导入,但是在设计时抛开了已有的尺子测量,让学生只根据已有的1米进行思考。也就是在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要想其他的办法进行解决(如:想出一个新的名数单位,比如分米、厘米、毫米来解决问题;或者想到用分数表示,借助分数从而过度到小数),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原本就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在实际的问题当中不能解决,必须借助新的知识来解决,就此重新回顾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小数的意义》这一课。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触及数学本质的深处,更深切的感受数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的魅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上为我们展示了独有的环环相扣。

1、回归本质,回到最初。

在第一个环节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设计中,教师提出:“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你能想办法知道课桌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学生想到了最为原始的办法:用非整数表示或者产生一个比米更小的名数来表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触及数学本质。

2、数与型结合,便于学生理解。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更是将实物——1米的软尺搬进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寻找“以米为单位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感受知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凭有据的,让学生理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脱离实物过渡到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感知,在感知后依据课件抽象、概括,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的学习过程。

3、概念性的教学是否可以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附:评课老师简介。

何琴,小学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2011年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导师,2012年被聘为“第二批校级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二等、省级二等、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发表。曾代表长沙高新区参加“长沙市名优教师‘志愿支教、送教下乡’活动”,参加全国中小学“本色教育”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示范课,曾经参加“长沙高新区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荣获特等奖,参加“长沙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工作理念: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教育理念:勤于好学才能乐于施教。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练习十六第3~11题。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一、基本练习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第9题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习

1练习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体会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种类的蛋呢?……看来大家见过的蛋还真不少。接下来,咱们一起走进《蛋的世界》,看看里面有多奇妙,好不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生1:0.2表示把一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十分之二也就是0.2。

师:说得很好,谁再来说一个?

生2:0.5表示十分之五,

生3:0.4表示十分之四。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三个小数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

生:好!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画的小数?把你的想法和画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1:先画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是十分之五,也就是0.5。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取其中5份就是0.5?

生1:因为其中一份是0.1,5份就是0.5。

师:谁想再来展示一下?

生2:我先画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十分之二,也就是0.2。

生: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他们画法虽然不同,但是有共同点。谁来说说这两种画法的共同之处?

生: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份,然后再取其中几份,来表示小数。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课前,老师从几种动物的蛋的质量中也搜集了一些小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写。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出信息)。

师:这个小数读作?第二个小数读作?

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正确,谁想再来读一读?谁来说说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读小数时,小数点前面部分和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后面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小数时,小数点前面部分和整数的写法一样,小数点后面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1)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这组信息给我们提供了4个小数,像0.25、0.06这样的小数在图上怎样表示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同学们从这两个小数中选择一个小数在这个正方形中表示出来。

谁能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和画法?

学生到前面交流。

师:你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是(),0.25里面有()个0.01。

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取6份(或25份)就表示0.06(或0.25),一格(份)就是0.01,6份(或25份)就是0.06(或0.25)。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呈现的是“小明”房间连同阳台的平面图。教材在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列出乘法算式后,要求先估算再计算。这里的估算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让学生初步估算乘积以后,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算式的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素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素分别乘10,得到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再乘10,即乘100。由此,要得到原来的乘积,应该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继续利用利用例题的情境,求平面图中的阳台面积。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示继续呈现了计算的思考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了学生填空,并在填空的基础上完成了计算,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发现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练一练”第1题针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第2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刚刚学习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出示小明房间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谁会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2、揭示课题:

师:这里的计算结果与我们开始估计的结果可符合?说明同学们估计得准不准?

请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注意纠正错误。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在书上改正,谁愿意上来展示,展台展示。四、在回顾与反思中提升经验,渗透转化的策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6×2.8=10.08(平方米)2.8×1.15=3.22(平方米)3.61.15×2.8×2.82889207223010.083.220答:房间的面积有10.08平方米。答:阳台的面积是3.22平方米。[作业布置]练习十五第1、3题。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欢小数,对数学感兴趣。

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8个主要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难点:。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比例。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

师:相机板书:3:5=2.7=4.5?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二、揭题示标。

(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

三、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

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

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

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

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生:…。

生:…。

四、当堂检测(牛刀小试)。

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当堂训练: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六、拓展提升(思绪飞扬)。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作业。

第43页第2、3题。

九、抽查清。(每组4号同学完成)。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书设计。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习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习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国旗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

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二

1、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读小数和写小数,并分清与整数读写的区别。

3、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

自制课件正方形纸片、正方体模型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请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哪个季节有关?

生:春天。

课件出示: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0.84千米。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千瓦时的电可以让电动车运行0.84千米。

师:0.84是个什么数?

生:小数。

1、教学小数的读写

师:你还会读其他的小数吗?

课件出示一组小数。指名学生读。如果都读对了给自己适当的鼓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然后分组讨论: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汇报。

教师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按照数字出现的顺序去读。

师:打搅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小数吗?

生:会。

课件出示零点四七四点一三十二点四零五

学生自由写--交流--集体订正。

2、教学小数的意义

师:大家既然都见到过小数,那想一想都是在哪里见到的:

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超市的货架上、小票上、课本上等等)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好孩子。那你知道0.1元是什么意思吗?

生:1角。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出示正方形的纸,然后让学生图出0.1元。

生操作然后汇报。

师生共同通过课件展示来理解1角=0.1元,然后拓展到2角。

师操作让学生回答表示的是多少元。

师:我还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你能表示出3角吗?涂一涂。

生操作后汇报

师:你知道0.01元是多少钱?

生:1分。

师:那1元里面有多少个1分呢?

生:100个。

师:也就是说(课件展示0.01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取了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学生自然而然的填写了答案。

0.03元呢?0.36元呢。

让学生用手中的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涂写、汇报。

展示0.25的图片,让学生写小数和分数。

借助课件讲解0.001与分数的关系。让学生写0.025与分数。进一步理解三位小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我们不难看出小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0.1、0.01、0.001…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就学习了出示课题"小数的读写及意义",学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测验一下。

(课件)展示题目

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口答,并要学生说出原因。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评价。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三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2页。

1、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材编写特点:

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重视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了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研究的空间。

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关键: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基本活动经验:

在老师引导下,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教学时,学生必须依托分数和整数的相关知识,借助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整数掌握小数的结构特征。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时,必须联系生活中的货币、长度或者重量等理解小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式: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把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意义形象地展示出来,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内容的丰富表象,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这些知识概念的感性认识;最后对表象进一步加工,形成概念,从而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显示原型多角度的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过程与方法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现“动作表征”、“直观表征”、“符号表征”的循序渐进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迁移和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4、教学过程

1、已知导入、情境感知

师:(出示教室场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

生:我们的教室

师:我们的教室,这是黑板的高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课件出示)。

生:我知道了,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有1米多。

生:我知道讲台的长度跟1米差不多。

生:可以用重叠法

生:可以把黑板的高度那里,对直画一根虚线下来,再看

师:课桌的长度是1米多,具体多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2、展开,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接着去测量。

师:谁还来说说......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拿多余部分去跟1米比较(边说边用手比划)。

师:你们看看,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将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放在1米的下面测量)

生:是的。

师:接下来,谁有办法?

生:用多余部分去比,看看1米里面有几个那么长。

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再比较。

师:比不出来啊,谁有办法?

生:1个1个去比,看看几个那么长正好是1米。就用除法解决。

师: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1个,2个,3个......正好10个这么长是1米。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已经知道的1米的刻度标记出来,再继续测量,先用多余部分去比较,发现正好10个那么长就是1米。所以多余部分是10份中的1份,也就是说将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它的长度正好是多余部分,所以多余部分可以用十分之一米表示;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在测量或者计算时,我们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分数或者小数表示。

师:那现在知道怎么具体表示了吗?说说我们刚才的思路。

生:因为老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10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正好是1米,也就是说每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写成小数的话是0.1米。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

生: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正好是10份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10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的部分正好是这10份中的1份,也就是1/10,1米的1/10是1/10米,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那你们知道小数0.1的意义了吗?

生:0.1表示的是十分之一。

师:你还能在1米(用手比划)中找到其他的小数吗?并说说它的意义。

生:0.3米(学生说,老师点课件,并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说意义)

师:那0.3里面有几个0.1呢?表示什么

生:0.3里面有3个0.表示十分之三。

师:还找到了其他的小数吗?

生:0.7米(老师点课件,学生说意义)0.7里面有7个0.1

师:那1米里面有多少个0.1呢?

生:1米里面有10个0.1米

师:10个0.1是1

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用手比划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小数都是一位小数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起小数

生:10个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10个0.1就是1。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小声齐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师:我们在这个1米中找到了很多的小数,是不是只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呢?

(出示数轴图)你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吗?

生:能(学生上台寻找并说明理由。)

师:为什么是这里呢?

生:因为0-1之间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0.1,表示十分之一。

生:0.1还可以表示刻度。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刻度依次是0.1、0.2、0.3......

师:我们在学习数轴的时候知道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所以0.1在这里。

师:那你能找到0.8吗?

生:某一个点,某一个范围(指出0.8的具体位置)

师:你是怎么找到0.8的?

生:数8个0.1(10份中数出其中的8份)

生:从1开始往左边数2个0.1(10-2=8)

师:那数轴上还有其他的小数吗?

生:有,学生说小数

师:如果将数轴无限的延长,这样的小数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回归到米尺中,理清我们刚刚的思路:我们知道多余的这个部分—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1米表示。所以课桌的长度是1.1米。

3、推进,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课桌的长度已经具体的表示出来了,黑板的高度呢?

生:还是拿红色部分进行重叠,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继续用红色部分测量(课件演示)。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测量时,多余的部分不够1米,

生:那就用蓝色部分比较。(学生边说,课件演示)也不够1分米。

师:那怎么办?

生:用刚刚的方法去比,看多少个紫色部分有是一个蓝色部分。用分米的下一个单位厘米表示。

师:(课件演示)我们发现......

生:我们发现10个紫色部分的长度就是蓝色部分

生:把蓝色部分平均分成10份,紫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生:是1厘米

师:把蓝色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那1米里面会有多少个这样的紫色部分呢?

生:有100个这样的紫色部分。

生:还可以用0.01米表示。

师:对的,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师:那红色部分有多少个0.01米蓝色部分呢?

生:1米里面有100个0.01米。1分米里面有10个0.01米

师:那这样的4份呢?可以怎么表示?

生:4/100米,写成小数0.04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软尺。

师:这根软尺长度是多少?

生: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看来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的很好哦。

操作:拿出软尺,在软尺上找到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以米为单位,找出一个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地方,跟同桌说一说,并将它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汇报

生1:我找到的是0-99厘米。是9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99/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99米。

生2:我找到的是0-20厘米。是20厘米,用分数表示是20/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20米。

生:老师对于生2找的还有表示方法,我可以用分数2/10米,用小数表示是0.2米。

生:一个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0份,是20/100米=0.20米;一个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2/10米=0.2米。

生: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小数都是两位小数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生:100个0.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课件出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黑板高度中1米之外多余的这个部分—1厘米,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米表示。所以讲台的长度是1.01米。

4、拓展,认识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显示1毫米)这是多长?

生:1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毫米.....

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1毫米呢?

生:1000个(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因为1米=1000毫米

出示课件

师: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1份是1毫米,这样的1份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1000米,0.001米。

师:对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

师:那这里的7份可以怎么表示?米尺中的1厘米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这里的7份可以用分数7/1000米表示,用小数表示为0.007米

生:米尺中的1厘米是1000份中的10份,用分数千分之十米表示,用小数0.010米表示。

生:1厘米也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表示。

师:也就是说10个0.001等于1个0.01。

师:观察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可以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分之一,写作0.001。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所以0.01里面有10个0.001;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所以1里面有1000个0.001。

五、总结及应用

(观察板书可以知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生:因为我们刚刚在黑板上标记了

生:进率是100

生:进率是10.看黑板我们知道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0.001米是1毫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所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学生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自己理解这句话,并且填空,说明理由。)

写出合适的分数和小数

说一说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意义”

生: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

......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能够好好的运用这些知识。你们将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板书设计

1米 1 计数单位

1/10米=0.1米 十分之一 0.1 一位小数

1/100米=0.01米 百分之一 0.01 两位小数

1/1000米=0.001米 千分之一 0.001 三位小数

1/10000米=0.0001米 万分之一 0.0001 四位小数

五、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授新一位小数的意义时,扎扎实实的抓住了重难点,两位小数的意义学习时,让学生借助实物(软尺)进行操作:找小数,写小数,说小数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位小数的引入更是在已有的软尺基础上,复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几个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情景导入,回到最初

借助教参中的情景导入,但是在设计时抛开了已有的尺子测量,让学生只根据已有的1米进行思考。也就是在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要想其他的办法进行解决(如:想出一个新的名数单位,比如分米、厘米、毫米来解决问题;或者想到用分数表示,借助分数从而过度到小数),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原本就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在实际的问题当中不能解决,必须借助新的知识来解决,就此重新回顾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六、案例研讨

《小数的意义》这一课。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触及数学本质的深处,更深切的感受数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的魅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上为我们展示了独有的环环相扣。

1、回归本质,回到最初

在第一个环节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设计中,教师提出:“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你能想办法知道课桌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学生想到了最为原始的办法:用非整数表示或者产生一个比米更小的名数来表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触及数学本质。

2、数与型结合,便于学生理解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更是将实物——1米的软尺搬进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寻找“以米为单位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感受知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凭有据的,让学生理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脱离实物过渡到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感知,在感知后依据课件抽象、概括,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的学习过程。

3、概念性的教学是否可以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附:评课老师简介

何琴,小学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20xx年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导师,20xx年被聘为“第二批校级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二等、省级二等、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发表。曾代表长沙高新区参加“长沙市名优教师‘志愿支教、送教下乡’活动”,参加全国中小学“本色教育”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示范课,曾经参加“长沙高新区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荣获特等奖,参加“长沙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工作理念: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教育理念:勤于好学才能乐于施教。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四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2.小试身手。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