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元宵节随笔100字(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18:52 页码:9
2023年元宵节随笔100字(汇总14篇)
2023-11-11 13:18:52    小编:李耀Y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追求更高的目标。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全面而客观地观察和分析。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一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让身边的朋友感受到你的快乐,你不快乐是因为身边没有这样一个人,老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即使别人没有带给你快乐,并不代表你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快乐充满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让他们快乐了,因为满足你也会快乐起来!!!

今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家人对我的爱,带给我的快乐。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下午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弟弟,姥姥,妈妈和爸爸的两位好朋友一起去看灯,拜佛。我首先看到的是关羽,听姥姥说:“关羽是武圣,和孔子文圣齐名,学习也非常好,所以我要向他学习,最让我难忘的是:楼上的大鼓,姥姥说:“鼓可以打响自己的事业,所以我敲响了大鼓,把手都拍肿了。然后去看观音菩萨,因为我家里也有一座观音菩萨,所以看到他我觉得很亲近。听大人们说:“拜佛的正确姿势是:心敬意诚,五体投地。”所以,我在拜佛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提四个字,那就是——家庭和睦,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投金币,有一座塔,共六层,投到顶层,就是财源滚滚,谁知,我投的那么准,一下就进了第一层,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么说我今年的运气还不错哦!

今天我过的真快乐,尤其是在投金币的那一刻,这应该就叫做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刻!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二

“明天是元宵节,我还要炸元宵!”“什么?妈妈您还要炸?”一提起炸元宵,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去年妈妈炸元宵时那恐怖的画面:

“噼哩叭啦,嘣!”“妈妈,妈妈,您没事吧!发生什么了?”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得不亦乐乎的我被这从厨房里传来的“冲天巨响”震得一颤急忙赶到厨房,只见妈妈左手拿着锅盖,右手握着铲子,怔怔地立在那里,看来受到的“震撼”不小啊!再看锅里,只见个个元宵都鼓起了“肚子”在油锅里沸腾着,不时溅起片片油花,仿佛它们随时都能爆发出无穷的“超能量”。再看燃气灶旁边的玻璃,上面居然粘着一个瘪了下去的元宵!不用说,刚才的巨响肯定是它们发出的。老天!这热锅中的元宵也太具“杀伤力”了吧!

待我回过神来,便开始对妈妈念经:“妈妈您忘了去年炸元宵多危险了吗?元宵在油锅里溅起大片油花,白的元宵居然飞出锅外,多可怕啊!出了意外怎么办?妈妈,你别炸了,好不好?”“没关系!不就是炸几个元宵吗?你别担心。”

唉,妈妈就是这样,倔强得不得了,她决定了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劝说她,就等于白费力气,也许我从别的方面想想办法能省些脑细胞吧。

对!既然不能阻止妈妈,那就想想办法让炸元宵变得安全些吧。可是,这炸元宵的方法是前人流传下来的,后人沿用了这么多年,一定被改进得无懈可击了,我能找出更好的办法吗?这种想法不禁让我有些泄气,可转念又一想:做什么事情都按照传统的方法,这生活还有什么新鲜可言?我今天一定得给它来个突破!

元宵由皮和馅组成,可是什么导致元宵爆掉呢?爆掉是因为膨胀,可是是什么东西在膨胀呢?馅?不像,那么是……我突然眼前一亮:空气!对,一定是空气膨胀而又无法排出,才致使元宵爆掉,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样看来,我只要给元宵扎个小孔就一切ok了!这样一来既可以排空气,又不会让馅流出,对就这么做!

说干就干,我趁厨房里没人,便蹑手蹑脚地找出元宵,小心翼翼地给它们扎上洞,待完成这切后,我又轻轻地走出了厨房。

第二天,妈妈炸元宵的时候,我则坐在餐桌旁,紧张而又专心致志地倾听着厨房里的动静,果然这次没再发出那种恐怖的“叭叭”声,不一会儿,妈妈便将一盘金灿灿、香喷喷的炸元宵端上了餐桌,看着妈妈那得意的笑脸,我的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谁说古人的道路一定完美?谁说前人的方法一定对,如果没有自己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大概只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功中,深深陷入前人的错误里吧!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三

元宵节。下雨。一周最后一个工作日。读书群里的小朋友感慨,过完元宵,新年就真的过去了。

好友在群里直播汤圆制作的整个过程。看着非常诱人,现在自己能包汤圆的人很少了。大多去超市或者饮食店里买。这两天上海的几家老字号都排着长队。多半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一买就是几盒,回家分给孩子和家人。

记得小时候,只有新年才有机会吃汤圆。过年去亲戚家拜访。一般端上来的点心就是汤圆和春卷。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汤圆,每家人的味道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样的馅料,吃到嘴里也不一样。朋友说奶奶家和外婆家的宁波汤圆虽然做法一样,但每次吃他还是觉得奶奶家的更香,更糯。开始不得其解,后来想明白了。因为每次他去,奶奶的汤圆都是现包的。所以比起外婆家包了一天放在那里,口感会更糯。

那时候,糯米粉都是自家磨的。包汤圆的黑洋酥也是自己家做的。最喜欢闻炒芝麻时的那股香味,文火轻轻地逼出芝麻的油,炒熟后细细捣碎,拌上绵白糖,用生板油捏好,慢慢和匀后,湿的细纱布盖在上面。等包的时候,把和匀馅子捏成一个个枣子大小球。水磨粉处理好,也做成一个个小团。我就等着爸爸妈妈把馅料包进去,负责把它们搓圆。有时候,馅料不够了,也会用做八宝饭剩下的豆沙代替。再不行就干脆来个实心圆子。如果吃到就是中了头彩,那一坨黏牙的糯米团子,实在不是我喜欢的。

还有一种特别的团子也是要元宵才吃得到。那天常会去逛庙会。最喜欢吃里边买的菜肉团子。一般是荠菜加上肉做的馅儿。真的软软糯糯,非常鲜美。当然还有鲜肉汤圆也是不错的选择。落座以后,点上一碗。有个尖尖头的是鲜肉,圆的就是黑洋酥。先咸后甜,吃完有说不出的满足。

小时候元宵节最喜欢去“轧闹猛”。城隍庙和大世界都会有灯会。小孩子们人手一个兔子灯。大家会比谁的大,谁的漂亮,爸爸妈妈手都很巧,每年我都会有新的兔子灯。各种颜色的,里面有一小节蜡烛。装上四个轱辘,拉着就能走。等到去参加灯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漂亮的宫灯,巨型的红灯笼,还有看着稀奇的走马灯。灯上的装饰画多半有吉祥的寓意,或者是各种故事。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猜灯谜。灯下的纸条上写着谜面,如果猜对了就可以把纸条摘下来,去兑奖处,答案正确可以换到礼品。记得自己得到过一个小皮球。那大概是陪了我很长时间的一个玩具。

已经好多年没有去灯会了,孩子小的时候过节还买个兔子灯什么的,不过已经是塑料的,里面一个小灯泡。满大街都是,没什么新鲜的。慢慢的元宵节最多就是大家吃顿饭,尝几个汤圆应应景。实在没有小时候,那种过节的味道。虽然这两年常常听到“仪式感”这个词。不过这些民俗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实在有些遥远。他们是数字时代成长的一群人。传统对他们来说繁文缛节太多,也没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也许以后,元宵节连汤圆都不吃了。

雨天没有办法赏月。元宵节就在平凡的日子里过了。不过想想家人可以吃顿团圆饭,生活平安顺利,衣食无忧。佳节有祝福,已经足够圆满。感恩!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四

元宵节那天,妻特意的早早的关上了店铺,我也在家里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一家人欢欢乐乐的推杯举盏,笑意盈然的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拉着妻子来到浚河广场,闲散心情,品味人生。

已经是初春了,虽然东风还带着一丝的凉意,但是凉意中,你会感觉到有一点温暖在里面。弯下腰,你会发现枯黄的草丛根部,那绿绿的小草已经冒出了头,好奇的和你对眼睛呢!

已经接近晚上了,早早的就有人开始了烟花的盛会,站在广场上,时不时的能看到周围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那艳丽的,如菊花般的绽放的生命,在空中一闪而过,让人不得不凝神专注。专注间,童年的元宵节倏忽飘到眼前。

小时的记忆中,就是一个穷,还有饿,能吃饱饭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更别奢望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买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还有噼里啪啦响的烟花爆竹了。那时的烟花品种也是很少,有一种叫“提溜机”的烟花是我们的最爱,形状和烤羊肉串的竹签大小,点着后,向四周发出刺目的白光,一直燃完为止,这种光在夜晚看来更是明显。当时有句话说的好,“提溜机,小孩子等不到天黑!”也就是说,我们那些小孩子们,不等到天黑就开始放烟花了。

那时,很难看到腾空而起的烟花的,如果能碰到周围的邻居谁能买一两个那样的烟花,我们小孩子们老早的就围聚他家院子里,眼巴巴的等着燃放,那情景,和看电影一样的稀奇和期盼。

元宵节最过瘾的是放灯时节。每到元宵节的那天,母亲老早的就用胡萝卜挖好了一个个圆圆的灯,用茅草杆裹上棉花当灯芯,里面再滴上几滴花生油,灯就做好了。夜晚来临,敬天的时候,就开始放灯了。把灯都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一块点燃。霎时间满屋生辉,我和哥哥便端着灯,每个房间门口都摆上两盏,大门口也会摆上,村庄的中心路口也会摆上。特别是在中心路口摆放的花灯,更能看出谁家的富裕和手巧的。往往精致大方的灯会受到赞扬的。

放完灯后,便是我们小孩子的自由时间了,那个时节就是我们的最快乐的,没有烟花爆竹,但我们有我们的法子,把去年用了一年的刷子,上面沾了很多的油腻,当做烟花;还有把花生油的油篓子,藏在身后的;还有把抹布,偷偷的沾点花生油,裹在塑料布中的;……一切备齐之后,我们大呼小叫的疯跑在空旷的田野,离村庄不远的地方,点燃我们手中的能闪亮的东西,在空中画圆圈,或者疯跑,或者互相扔过来,相互的取笑……远远望去,只见银华飞扬,笑语一片。但往往正月十六母亲们做早饭时,才发现不见了刷锅的刷子,或者不见了盛油的篓子,或者其他的东西,最后的结果是狠狠的把我们训斥一顿才会罢手。正月十六的时候,我们见面时,都是一脸的尴尬或者是臭样!

……

长大后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但每到元宵时节,眼前总会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手拿点燃的刷子,在田野里飞舞,那艳丽火光,照亮了他的笑脸。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五

看着微信朋友圈被刷屏的元宵节问候,才知道年已经过去,元宵节到来了。生活在20xx年的顾庄,有点尴尬:既没有南京夫子庙的大型灯会,让你领略一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也没有乡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顶多早上吃个汤圆,晚上守着电视机看个元宵晚会。

我不禁想起我少年时,在管家庄所过的元宵节啦。为什么元宵节的记忆会从少年时开始?因为“烧糯米团”、“舞火把”、“请灰堆姑娘”这些元宵节活动,太小的孩子赶不上趟,大人不许,没有参加过,当然就没有印象了。

那时候,每到正月十五,奶奶就会拿一些蚕豆黄豆出来,淘干净,倒进锅里炒。我的任务是坐在锅膛后烧火。听着锅里“噼里啪啦”的爆响,奶奶一边用铲子不停地翻炒,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说炸老鼠眼,让老鼠以后看不见偷吃家里的粮食。我不关心老鼠的眼睛会不会瞎,我惦记的是锅里的豆子,因为过年的作些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我忙着烧火,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要做:烧糯米团。

腊月里蒸熟的糯米团,养在放满水的缸里,平常都是放在稀饭里煮了当早饭,没有什么新奇的吃法。但正月十五这一天,孩子们可以捞几个糯米团上来,烧火的时候,可以放在长长的火钳上,伸进锅膛里,放在火上烤。技术好的,烤出来的糯米团金黄色的,外面的一层又脆又香。技术不过关的,火钳一抖,糯米团掉进了草灰里,手忙脚乱的搂出来,还好,有点黑,依稀还看得出原来的颜色。但如果再掉进灰里几回,等烤熟了,就是乌黑的糯米团,这乌黑的烤团,一点不影响我的味口,只不过吃完了,嘴上一圈黑,不小心用手一抹,唱花脸都不要化妆啦。

后来我想到一个好主意:用菜刀把糯米团切成片,再放在火钳上烤,就不容易滚到灰里去,还增加了烤焦的面积,比烧整团好吃多啦!奶奶笑我,“馋猫主意多。”

吃过中午饭,孩子们就心里兴奋起来了,找铁丝木棍,还要旧棉花、柴油,做火把。热心这些的,大多是男孩子。女孩子有女孩子的事,大家谈论的时候,都压低声音,很神秘:晚上请灰堆姑娘。

请灰堆姑娘的,大多是十四五岁往上的大姑娘家。我那年才十一二岁,身体不好,瘦得像豆芽菜,一年到头没有几天舒坦的日子,做梦都想长点肉,因为肉肉的人身体好呀!我以后能不能长点肉呢?我带着这个问题,想找先知先觉的灰堆姑娘求个答案,死缠着小姑姑,让她带我去。

小姑姑大我三岁,属兔的,叫兔英。她被我央求不过,答应带我去,但跟我约法三章:只准许看,不许多说话。小孩子不懂事,万一说错话,冒犯了灰堆姑娘,大家就玩不成了。

我知道了利害关系,答应小姑姑:你不让我说话,我保证不开口。并且说服了奶奶,在我们家请,奶奶不但提供了场所:我们家堂屋,还提供了道具:一个大簸箕,一个新畚箕。

暮色降临,小姑姑和一个同伴来了,她们拿来一个红色的新方巾,熟练地把畚箕妆扮起来。把畚箕覆在火钳上,底部朝上,真有点像一个人趴着,前面插上一根筷子,盖着方巾,两个人搭着火钳,到后面的灰堆去约灰堆姑娘。奶奶追上小姑姑,递给她三支香,“不能找靠近毛缸的灰堆约,弄不好会请回来毛缸相公。”

我想跟去看看,小姑姑眼一瞪,我只好把好奇心收起来,跟着舞火把的小子们奔向村口,和看热闹的大人们一起站在村口,看田野里上下翻飞,四处游走的火把。老人们会从火把的颜色,得出对这一年年成的预测,麦子怎么样?水稻怎么样?棉花怎么样?我看不出什么名堂,心里惦记着灰堆姑娘,急急忙忙回家。

推开门,家里挤满了小河南的大姑娘小媳妇。方桌上的大簸箕里,铺了一层米,小姑姑和一个同伴,一人一边,搭着畚箕腰部,方桌前面有一个蒲团,提问的人跪在上面,磕一个头,有问家里庄稼的,有问生儿生女的,还有小姑娘不好意思,让别人代问婚姻的。开始畚箕前面的筷子,在大簸箕里平铺的米上画来画去,然后大家围着猜,写的什么字?有时候实在猜不出来,后来就改成了“点头”。比如问二嫂子今年怀孕了,生儿子就点一下,生女儿就点两下。这样一来,一目了然,不要瞎猜了。

等所有人的问题都得到了答案,我举手望着小姑姑。她说,你问吧。

我学着她们的样子,跪在蒲团上,很虔诚地磕了三个头,“请问一下姑娘,我以后能不能长点肉,我想做个胖子。如果能,你就点三下头,我也有个指望。”

祷祝完,我抬头担心地看着畚箕,动啦,动啦!一下,两下,……不动了,我心都揪起来了……正在我为不能长肉而沮丧是时候,畚箕又点了一下头,我终于如释重负:我只要好好活着,就一定会身体好起来,我会长肉的,做一个胖乎乎的女人。

三四十年以后,我果真达成了心愿。身上有肉,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在20xx年的元宵节,我想告诉你,活着要有所求,有愿望,理想一定要要,万一实现了呢!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六

又是一年元宵节,校园的角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不由自主的想起儿时的欢乐。

每当此佳节来临,早晨在家门口放一长串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迎接她。当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开始拿出父辈们买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再给灯笼中点上一根小红蜡烛,这欢喜的时刻便开始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走街串巷,边走边喊:“走了,看社火去了!”我们家乡的习俗,正月十五是要耍社火的,先去庙堂拜神祈福,然后扮演关公等各种大神,去村里各家进行表演,顺便收些拜神礼,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锣鼓喧天,各路大神挥舞着自己的神兵利器,在院子里来回耍把式,主人家又是放炮,又是发烟,又是端上美味佳肴,又是献上拜神礼品,可热闹呀!如今远在他乡,挺熟悉的调子,看一样的灯笼,心中却是兴奋不起来。都说:如今最好,别说来日方长。时光难留,只有一去不返。将所有都概括了。

在《金蛇狂舞》的曲调中,追忆熟悉的身影,寻觅童颜欢笑,探寻欢舞中那份淳朴与憨厚。呼呼的北风将雪花挑弄,片片雪花在北风中变身成一粒粒,扑到我们的脸庞,那份痛在此时已经变成了温暖,亲切,爱恋。一行行小脚丫的痕迹在白茫茫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眷恋,太多的温馨,太多的甜蜜。此刻最幸福的便是几个伙伴一起滚铁环了,虽然手套露出了五根手指,指尖早已麻木,却不减弱我们奔跑的脚步,娴熟的铁环转弯,刹车,起步都在那一条条小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似水的流年里,往事成行行热泪,洗刷着蹉跎岁月带来的伤痛。在静寂的茫茫白雪尽头,留下了不曾停歇的脚步。天边的白云依旧,我在这头,你却在那头,共同遥望着这份静谧的纯洁,在这欢乐祥和的火红岁月里,我们都默默的为心点起灯,即使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但足以照亮眼前的路,足以。曾经的兄弟情深,曾经的海枯石烂,曾经的同甘共苦,都在这漫漫长河中淡然。炽热的烛光在灯笼中挥洒着汗水,将生命的最后一余温热赠予人间,在雪白的大地上显得格外耀眼。任岁月流淌,人去,茶凉;任时光变老,冬去,春来;任人情世故,微笑,变暖。儿时的欢乐中,尽头寻觅着父亲的憨笑,母亲在厨房翻炒的余温。门前的那棵树依然挺立,只是没有了往日的葱绿,光秃秃的树枝上蒙了一层白纱,树根处堆积的雪已经融化殆尽,唯有几只麻雀在枝头欢歌。忽然记起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都和我一样,今天都会想起曾今吧。

动听悦耳的铃声响起,哦,放学了。同学们今晚会不会跟我小时候一样,一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校园里欢快的音符伴随着回家的脚步,走起!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七

过完年,又盼来了元宵的这个喜庆日子。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一天,家家户户会吃汤圆呢!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是正月十五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见妈妈正在忙着包汤圆。只见妈妈两三下子就包好了一个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圆的、白白的,像一个个小雪球,好可爱哟!我也想试着包一包。

当那此起彼伏的"买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这首熟悉的歌曲又回荡在大街小巷时,我就知道梦寐以求的元宵节就要到了。今天,我们班就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包汤圆"比赛"。

只见,一位老师在水盆里倒了适量的'开水;然后把糯米粉倒了进去。经过几番"加工"后,形成一个洁白的大面团。

随后大家蜂拥而上,到老师那里去领一小块面团。等大家都领到面团后,我们就开始包汤圆了。

我把面团放于掌心,用两只手搓圆,与此同时我也看看旁边的同学包得怎么样。周涵越

因为力气大使汤圆"开膛破肚"了;而王毅确包成了一个三角形,相比之下还是我略胜一筹。接下来就是做面壳子了,我轻轻地用手指在面团中间按一个小坑,一边捏一边转,使面团变成碗形的面壳子。面壳子终于做好了,可是我越看越难受,因为面壳子边上有几条裂痕,就像老奶奶脸上的几条皱纹,于是我就把裂痕"消灭"了。

紧接着开始放馅了,我举起装满芝麻的汤匙,把芝麻小心翼翼地装入面壳子里,在封闭口子搓圆。不知谁"啊"的一声,我连忙转过身一看,原来柴可把汤圆压扁了,真是前功尽弃啊!于是我暗暗告诫自己:小心点!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个有模有样的汤圆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就等着"大开杀戒"了。过了十几分钟,汤圆终于出锅了,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嘴里还啧啧称赞。

别看一个小小的汤圆,包起来可真不容易啊!因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取得成就。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八

在2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举行了快乐的闹元宵的活动。小朋友们拿着考章卡,来到各个教室参加活动。活动内容有念童谣、画灯笼。大家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灯笼画得最漂亮;看看谁念出的童谣最最多;看看谁获得的奖章最最多。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走廊中充满着童谣声、欢笑声。同时,我们班的四位家长志愿者也来到班级中为小朋友们服务。他们是李定凌、李定洲的爸爸、吴君怡的'妈妈、章博的妈妈、汪筱萱的爸爸。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的活动变得更加精彩。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九

作为春节最后一道华美的帷幕,元宵节又拖着她那绚丽多姿的长裙款款走来。又是一年的元宵节,又是一年的花谢花开,岁月的年轮又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走过今天,新年的脚步也即将离我远去,仿佛一切还在昨天,昨天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今天就伴着灯盏来回忆着曾经的逝光,感叹岁月,如飞似的流星,在转顺之间消失,还没等看到它的影子就一闪而过了,是那么得不愿,那么的不舍,不愿时光这么快,这么急的带走岁月以及在脸上刻下的痕迹。

可是我们是无法改变自然的,抓住青春的尾巴,就让我用最后的青春来保持一个年轻的心吧!

春去春又来,又是一年元宵夜。相同的是周而复始的更替。清晨,泡一壶清茶,美美品品人生!元宵节了,早早的为朋友们送去祝福。

逝去的一年,有欢笑,那是快乐和喜悦,生活的甜蜜,我在笑声里陶醉。笑声里,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忘掉了烦恼和忧愁。有泪水,那是情感的升华,真情的感动。那不是伤心的泪,因为伤心的泪流在了心里。

留下的只有迷茫和彷徨,还有淡淡的微笑。辛勤的汗水,带来的是收获,在收获喜悦与快乐的同时,我也默默地为亲人和朋友送去深深的祝福。走过元宵节,迎来新的元年,更多的期盼在我的心中!

美好的日子在我们的心底会一直存在的。在这个小年的最后一天恭祝所有的朋友们:新的一年开心快乐,没有烦恼,共同努力。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十

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元夕。有关元宵节的来历有这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据说最早始于秦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涵盖了上至皇帝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元宵节走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穿越历史,从遥远的过往走到了现在。

每当元宵节的花灯燃起,总是会想起那么几句诗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在。”

过往元宵节的热闹繁华被定格在美丽的诗词里面,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宝马香车人潮,笑语喧哗,暗香浮动,人们观灯闹夜,彻夜歌舞。古人元宵节的画面一幅幅浮现在眼前。

但无论是诗词里的元宵节还是城里人的元宵节,都不是我今天所要说的元宵节,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老家莒县的元宵节,记忆中乡下的元宵节没有城里的热闹喧哗,没有歌舞升平,没有彻夜狂欢,只是在冷冷的冬夜里燃起了点点的烛火,简单质朴,又温情脉脉。

小时候的记忆好像是从七八九岁开始清晰的,关于元宵节的记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小时候盼望过节,过完春节之后就盼过元宵节了,从春节到元宵节的日子,是漫长有快乐的日子,有吃有喝又有的玩。

我们村正月十二逢集,村里的人们会在这一天置办好所有元宵节的物品,我和弟弟只关注我们的滴滴金(一种电光花烟火,用火点燃,火星四射,非常好看。用土灰色的纸卷着化学材料,很细约有十厘米长,尾部有翼,可以用唾沫粘在墙上。一般一二十根一捆,用线编起来,像草帘状)。爸爸买了之后会给我和弟弟分开,弟弟多些我少些,在当时一家的小孩子拥有烟花的多少是可以反应一个家庭的贫富情况的。

据说元宵节点灯是有讲究的,十四点的灯叫神灯,是给神灵的,十五点的灯叫人灯,是点在家里的,十六点的灯叫鬼灯,是点在田野和墓地的,我们这儿不分这些,人神鬼畜统一在十五一天点灯。

十五那天吃过午饭,妈妈和孩子们就开始忙碌了。首先要包大菜包,一般用地瓜面或荞麦面,还有一种榆树面,就是把榆树皮晒干,用碾(一种石制的研磨粮食的人力工具)磨成细粉和在白面里,吃起来味道特别的好。然后做面灯,用白面或地瓜面做成小杯子状,周围要捏上小鼻,一月到十二月从一到十二个,还要做十二生肖灯,按照家里人的属相做,爸爸和弟弟属龙,妈妈属鸡,我属狗,我们就做龙鸡狗,龙和狗都只做一个,鸡要做一窝,有一只母鸡围着几只小鸡还有鸡蛋,坐在圆盘的鸡窝里,龙鸡狗都要用高粱米做眼睛,用卷的红纸条做舌头,背部都要留有凹槽用于放油点灯。最后还要做一个大大的萝卜灯,中间也留凹槽,萝卜根做把手。

黄昏时分,妈妈把包好的包子和面灯放进大锅里煮熟。全家吃过包子之后十五点灯正式开始,把花生油放进锅里化开并温热,用小勺一勺一勺添进灯里,用红草棒缠上棉花浸油插在灯里做灯芯,妈妈用火柴将面灯一只只点着之后,我和弟弟按顺序把灯放在门口,一扇门的门口放一只,两扇门的门口放两只。门口窗台案几神位都要摆放。除了家里面要点灯之外,门口,大路,路口,村头,桥头,河边碾上,田野,祖坟都要点灯,爸爸负责去田野,祖坟,我和弟弟负责其它,妈妈留在家里看灯,按规矩点灯之后必须有人看管,家里不须没有人。家里的灯点上之后,每家每户都要放支鞭炮,有钱人家会放多些,随着阵阵鞭炮声在密密的村落间连绵的响起,乡村的元宵节进入高潮,之后的元宵夜晚主角是孩子们的。

我们家门口有一盘碾,是儿时元宵节的“主会场”。那时候每个乡村里都会有几盘,由于周围的住户都会望碾上送灯,聚集在一起的蜡烛会把周围照的灯火通明,小孩们就围在碾上放滴滴金,嬉闹游戏。

关于元宵之夜还有一件事最激动人心的乐事,那就是偷蜡烛,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街上转悠,等大人们点上蜡烛走后,小孩子把蜡烛灭掉揣进口袋,迅速逃跑。最后孩子们在碾上集合,比一比谁偷得蜡烛最多,内心充满了收获感,有些孩子一晚能偷几十只烛灯,我比较笨也能弄几只,偷来的烛灯会成为很好的玩具,回家后用火烤化,捏成各种形状。对于偷灯这种恶劣的行为,大人们是不屑于责罚的,但玩灯玩火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千万不要把衣服烧上洞,否则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那些物质贫乏的年月,衣服是非常珍贵的。

等小孩子们手里的滴滴金燃放的差不多时,就会散了回家,回家后妈妈会往萝卜灯里添油,用手拿着灯给我和弟弟从头照到脚,据说可以除魔障,避蝎虫。

最后是收灯,灯燃完了,不能说灯灭了,要说灯收了,把面灯一只只收回来放在竹筐里,大人们会一只只仔细的研究灯花,如果像某种庄稼,今年这种庄稼就会大获丰收,如果像某种牲畜,这种牲畜今年就会兴旺。

十六的早晨,要煮灯吃灯,把面灯洗净切成薄片,锅里加油葱花盐放水煮沸,把切好的灯片放在里面煮熟。吃起来非常的美味,其实是非常难以消化的,我和弟弟每次都是抢鸡灯里的鸡蛋。

后来渐渐地经济发达了,物质慢慢的富有了,乡下元宵节的面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蜡灯取代了,小孩子们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各式各样的烟花鞭炮,早已不再屑于去偷灯了,就连我们的滴滴金也没有了。我们那一茬孩子也已经长大了,基本都去了城市,有的出去上学,留在了外面,有的出去打工,留在了外面,还回来的也是只有逢年过节的才回来,村庄成了留守村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

爸昨天也已经上班去了,村里的人家还有的去城里看烟花赏花灯了,孩子们也都基本上各自在家,不在扎堆玩了。我陪小猪猪放烟花,小猪猪看起来很高兴,但是总是感觉现在的小孩子们没有我们小时候乐趣多了。

我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忆里的那个元宵节,连同被那些微薄的幸福满足了的儿时的天真,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里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十一

那晚也是星星站满了天空。

也是月光轻轻的洒在身上……。

一样的人共同走过同样的街。

一样的笑容一样美美的心情砰砰的心跳。

一样淡淡的忧愁无法说出口。

回忆将我们扣留。

牵着你的手一直走到最后……。

时间又从容的从我们指缝间悄悄带走了十年。

看着那朵朵烟花盏盏孔明灯。

眼角禁不住不愿让你看到的泪滴。

我已不敢奢望下一个十年的今晚我们还会这样相聚。

只愿深深的思念如缕缕清香默默的萦绕在你的身旁……。

多么希望我们的记忆永不褪色。

让自己清楚的记得那么多瞬间的幸福。

闭上眼看到十年前的一幕一幕。

无意间嘴角一撇。

十年后我们的手已不能紧紧的相牵。

眼神中再也透不出那朦胧。

再一个十年后我们还能奢求什么……。

相聚总须散。

一年又一年的去。

一年又一年的来。

我们在这去来中改变。

可总有那么几句话成为我们回忆的誓言。

(不)再年轻。

(曾)经同窗。

(忘)记岁月。

(记)起涟漪。

……。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十二

今天真是个高兴的日子!

20xx年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上网,学着打字,那时候,还不懂开通空间和看空间里的文字。后来,有热心的朋友帮我开通了空间,开始,也只是转载别人的日志,或是把书上自己喜欢的'文章放到空间日志里。再后来,自己也学着写日志,把自己的心情或是见闻放在空间日志里和好友们一起分享,每个朋友的点评都给我带来一份欣喜,也是对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此后,能用漂亮的信纸写日志又成了我小小的梦想。今天,儿子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将每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每一天都成为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让每一天都生活的有意义,更愿能和好友们一起分享快乐。

现在,我有了很多喜欢文字的朋友,他们的文字真挚、朴实,风格各异,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也让我觉得很快乐很幸福。朋友们,感谢一路上有你们,愿和你们在空间里一起成长。

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我衷心的祝愿朋友们新年幸福!元宵节快乐!吉祥好运!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十三

窗外是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声,我坐在床边守着小朋友,怕他因为声响太大而惊醒。我现在还没有睡意。

焰火

回望自己这么多年的元宵节,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能记住的时刻。我不爱吃汤圆,妹妹也不爱吃。可是老爸喜欢吃。年轻时候的爸爸,身强力壮,很能吃东西,尤其喜欢吃甜食。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出门做零工。妈妈在家干农活,老爸每天打工回来还要到地里挖地、割草,帮妈妈把太重的活做完。

到八九点钟,妈妈就会燃起稻草,和面做饼。做的和烧饼一样,里面的馅是花生和红糖。妈妈把饼给我装在小篮子里,放上一大杯水让我给爸爸送去,她在家带妹妹。

我迎着清亮的月光往地里走,风微微吹。整个村庄在如水的月光里特别安静,我远远的就能看到挥舞着锄头的爸爸,走近了能听到锄头挖进泥土的声音和爸爸粗重的喘气声。

我叫着爸爸吃东西啦,他快步走过来接过篮子,和我坐在田边开始吃东西。吃完东西他还要在挖一会地才回家。我就坐在田梗上等他。有时候他会让我先回家睡觉,我总是很固执的想要多陪他一下。其实小时候我是害怕他的,他看起来很凶,又没有时间陪我玩,还会拿着细细的竹条打我。只是在那个时刻,那样无声的陪伴在我心里也是温暖的。

有一年的元宵节,家里开始准备盖房子。爸爸为了省钱,自己去村子的河沟边上拉沙子回来。白天他出去打工,还是晚上去拉沙子。吃完汤圆的老爸,拉着拖车往河边走。我坐在车上要去帮忙。

小小的我根本没有力气,只是每次跟在车屁股后面跑。跑急了一个咕噜就摔个大跟头。我哇一声哭出来,吓的老爸丢了手里的车就过来抱我。最后沙子也没拉成,我还摔破了头。

现在每次回老家,说起以前盖的老房子,妈妈都会调侃我,盖房子的沙还是你和你爸爸拉回来的,你人还没车高呢,还要去帮忙。摔了跤,你爸抱着满脸是血的你回来,吓死我了。每次听我都笑,这些是我年幼时光里,难得记得的和父亲相处的片断。

慢慢的每年过年只能过到初四五,大家就分开啦。老爸好像也没有那么能吃东西啦,我也很久没有机会可以静静的陪着老爸啦。

现在我陪伴最多的是我儿子,小小的人每天我下班回家都高兴的一跳一跳的,冲上来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今天他睡着之间和我说,妈妈,明天我醒来的时候,你在不在呀。我摸摸他的头说,在的,周末妈妈都在。周一你上幼儿园,妈妈上班好不好。他一下子嚷道,我要和你们去上班,我要陪着你。我轻声的哄着他入睡。

不知道以后我儿子记忆里父母陪伴他的片段是什么样?是否也和我一样,觉得只要陪着就好,不管你是在挖地还是在拉沙。或许他也要到了我的年纪,有了自己的小孩才会懂得,谁不愿意陪在子女身边,只是生活不易,如果我放下了手里的活抱你,那我就没有办法养活你。

我的父母已经开始老去,我希望他们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会为此而努力。我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我希望曾经在身上经历过的苦楚他可以经历的少一些,再少一些。如果这些痛苦注定没有办法避免,那么孩子,我希望能够教会你拥有承受的勇气和感恩的心灵。也希望你心中会留下父母陪伴你的美好影像。

元宵节随笔100字篇十四

在我小的时候,元宵节,不吃汤圆,也不吃饺子,吃的和过年一样丰盛,但有一样必吃:青菜。

妈妈说:青菜,意味着“轻”,吃了青菜,这一整年都会轻快的。

愿望是美好的,生活又是残酷的。即使年年元宵节吃青菜,年年都不会轻快,但是年年,还会保留着这一个美好愿望。

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过完。出去打工的人,也会过完元宵节才离家;上学的孩子,也是过完元宵节才开学;干农活的人,也会过完元宵节,才开始下地。

过完元宵节,一切步入正轨。

小时候的元宵节,妈妈会在家里的每个角落点上油烛,红彤彤的一支,插在一个酒瓶子里,鸡笼上,猪圈旁,都会点上,一直燃到尽头。那些天黑了就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唯有在元宵节这一晚上,灯火通明。

晚上还更热闹,村里的龙灯队伍,敲着锣打着鼓,到每家每户,舞龙戏狮。孩子们最快活,从第一家跟着跑,追到最后一家。鞭炮声,欢闹声,这是农村最后一个欢腾的夜晚。这一夜过去,只见忙碌疲惫的身影,耕作在田地间。

自从改革开放后,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过完元宵节,农村就成了空村。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孤独的守着这漫长的寂寞。有一次姑姑在暑假回家,她说,坐在屋前,一整天都不见个人影经过。

也许在地里的劳作,反而是热闹些的,因为有土地相伴。

元宵节,是让人有些伤感的。所以我们才在这一夜用一场狂欢来结束。

但是在城里的元宵节,似乎吃一碗汤圆或者饺子,就算过了这个节。

下午,我在哥哥幼儿园,和他们一起包汤圆,吃上自己包的汤圆,孩子们可高兴了。回到家,趁弟弟睡着了,我又跑去买一些汤圆,因为爸爸还没吃到。老板给我现包了10个像包子一样的大的汤圆,回到家,弟弟醒了,躺在被窝里哭,大概是醒了一会,没见我来。这一哭,一发不可收拾,足足嚎哭了半个多小时。

我煮了汤圆给他吃,又因为我在他碗里只盛了一个,在我的碗里盛了两个,这一下,又引爆了他,继续嚎哭。

我的心情也好糟糕,禁不住这般撕心裂肺的哭声。

他哭过了,平静了,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

到8点了,才吃上晚饭,汤圆因为太大个,煮了好久,吃的时候,里面还是有一部分没熟。

好怀念小时候的元宵节,日子虽然很苦,但是很有仪式感,该苦的时候就默默的吃苦,该欢庆的时候,就使劲开怀。

而现在的日子,日日都丰盛的像节日,但日日都如此,仿佛一潭死水。

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弄丢了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