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诺贝尔课文教案(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5:44:58 页码:7
2023年诺贝尔课文教案(实用16篇)
2023-11-24 15:44:58    小编:zdfb

教案应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编写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请查阅以下教案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方法和要点。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

(设计意图及建议:由同学们熟知的名人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机简介诺贝尔奖及路透社)。

二、自主学习,理清结构。

(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1、第一课我们学过消息的结构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消息结构:标题、#教案#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请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设计意图及建议:温故知新,前面的《消息二则》中已经学了消息的基本结构,这里再次巩固,学生在分析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快速阅读消息的方法)。

(二)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

明确:

第一段介绍了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介绍了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及授奖仪式的相关要求。

第四段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旨在教会学生利用课文旁批的辅助作用,来快速理清课文内容)。

3、如果让你给上述这些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明确:重要性依次递减,由主到次。这种由主要到次要的结构我们称之为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下面我们通过微课一起来学习“倒金字塔结构”。

4、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教师总结: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这种结构在消息中比较常见,需要同学们掌握。

(设计意图及建议:这一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给学生引入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不是生搬硬套的直接讲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对本则消息重要性的分析,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这一概念,并通过微课的学习加深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特点:

第二段中句子示例: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明确: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2、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

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简练。

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3、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发现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建议: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

四、拓展阅读,评价人物。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小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设计意图及建议: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此环节的设置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同时也要学会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的内容,来评价新闻中的人物。)。

五、比较阅读,总结梳理。

1、再次阅读第1、2课,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2、依据上表及所学内容,请归纳消息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将两课的新闻进行对比,同学们在比较中就会知晓熟悉消息的特点,为以后阅读消息,撰写消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即堂写作:请同学们抓住消息特点,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校园消息,1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二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三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习,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习,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习“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一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字词卡片。

2.实物投影。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教师介绍生平: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5.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6.读识字卡片。

7.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

3.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7.练习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介绍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指导朗读。

(四)小结。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要向诺贝尔学习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

(五)作业。

把诺贝尔将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诺贝尔

不慌不忙

爱动脑筋著名的发明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读识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口头组词,可以组成本课的词,也可以组成课外的词。

2.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二)检查朗读。

(三)学习会写字。

1.读一读本课中的词和字。

2.自学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3.反馈。

写字时注意“以”的笔顺:竖提、点、撇、点。

4.指导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四)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你是怎样解决的,并练习用“先……接着……然后……“这些关联词语,比较清楚地介绍出来。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五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教案#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 挪威()。

遗嘱() 渗透()。

炸药() 仲裁()。

卓有成就()。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教案#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精读课文。

(一)、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教案#导语作用分析法。首句为新闻的#教案#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四)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六

诺贝尔一生都在研究炸药,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弟弟及助手的牺牲,父亲的沉默离世,邻居的控告,zf的阻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以及随时都会降临他头上的死神……但,这一切都未阻止诺贝尔对炸药的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就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自己得到的经验及新的研究成果,再次实验,再次失败,再次总结,再次实验,研究,再次失败……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不忘记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而这份遗嘱到最后的真正生效,却又是一波三折。在诺贝尔遗嘱公布之初,瑞典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之声占了上风。他们认为,诺贝尔的财产来自劳动和大自然,应该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益处。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性黑暗的一面在巨大的金钱面前完全暴露,没有一点掩饰,人们早已抛弃了自己平日的伪装……我想,若是诺贝尔还活在世间,看到这真实的一幕时,他一定会彻底心寒吧!原来自己的一生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自己周围生活着的就是这样的人!

但是,他同时拥有着支持他的好友,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

伟人,伟人,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普通人所没有的闪光点,而何为闪光点呢?正是他们身上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永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困难,而学习他们的精神,则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七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得主领域成就。

伦琴物理学x射线。

范托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或医学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

迪南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和平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进步和平。

可取之处。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八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堪称为新闻佳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则消息的历史背景,把握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内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法,领会本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难点::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法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0xx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xx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其在研究从植物青蒿中提取抗疟药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温故而知新。

1.新闻定义: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结构:

标题。

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

3.写新闻的注意事项:

【1】精心拟定标题。标题要能准确地反映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意思,给人以启示。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凝炼,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

【2】导语明确。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消息的主要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经过或结果。

【3】主体部分要具体充实,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或夸张。消息的记叙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是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主体部分还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生动形象。

【4】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三】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明确:

【1】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2】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

【1】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3】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明确: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四】拓展交流。

围绕诺贝尔奖奖项的由来、奖项设置、评选流程、颁发奖章、华人获奖、有趣的诺贝尔奖事件等话题,充分交流。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写作特色:

语言简练,内容真实。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六要素,掌握新闻文体特点。

难点:提高朗读技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xx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那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2、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在诺贝尔奖颁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xx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生字。

颁发()挪威()遗嘱()渗透()。

炸药()仲裁()卓有成就()。

4、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5、默读课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6、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明确:“首次、每年、”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7、看屠呦呦20xx年诺贝尔奖领奖视频,读第二段,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互相用颁奖者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的贡献;指导朗读:用奥斯卡颁奖音乐做背景,指导男生读获奖人名部分,女生读成就描述部分,教师读旁白。

8、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第三自认段补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9、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九

一、谈话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写了诺贝尔制造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3、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浏览全文,填空:

为了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生:为了造福人类。

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出示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生:(读课文相关段落 略)。

2、师:读课文3——9小节,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生:(读第7小节)我从“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看出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而且抓住重点词语,真不错。继续聚焦这个小结,看看还有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师:诺贝尔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试验的?

生: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疾。

生:他被政府排挤,不能在实验室做实验,只能在一条船上做实验。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点什么?

生:你为科学献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为了人类的幸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做实验,你真伟大。

师:读第7小节。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生:文中第6小节打动了我。

师: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诺贝尔坚持下来?

(生再读诺贝尔说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生:我从“有一次,……”看出了科学家全力以赴地做实验。

师:“亲自”可以看出他不顾生命危险,坚持自己做实验。

生:看出诺贝尔此时很危险。

生:读出了很紧张。

(生再读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学习“突然……”,从“满身鲜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诺贝尔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科学实验。

3、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9小节让你心动的地方,读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在机械和炸药中都有很大的贡献,你能从选才的角度说说吗?

生:因为炸药这个贡献更加伟大。

生:因为炸药的事例更能体现诺贝尔为科学献身的品质。

师:你能从选材角度说一说吗?这叫选择典型材料。

4、再次浏览3——9小节,比较发明炸药的过程,从表达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作者注重语言、神态的描写。

生:作者注重了场面描写。

生:这是从侧面描写。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描写。

5、诺贝尔令人敬佩的还不止这些,读最后一小节,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什么?

再读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换成“我们”再读。

三、拓展延伸。

如果叫你给人物写一个小传,你打算怎么介绍诺贝尔?

生:要写出他的主要贡献。

生:要写出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

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人物生卒年月。

2、人物的国籍、

3、人物最突出的成就。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1、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生命是短暂的,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的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是啊,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1、诺贝尔发明炸药最离不开的就是实验。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历他的实验吧!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划出相关语句,写下感受。

2、交流评议。

出示“xxxx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他没有放弃,就叫——父亲被炸成残废,他没有放弃,就叫——(板书:毫不气馁)。

这样的.执着,所以要说: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出诺贝如此坚定的信念。其实第七自然段中也写出了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你发现了吗?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四个年头”一年是365天,那四年就是1400多天,从这个词感受到时间之——长。“几百次”创设情景读: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几次的失败——上百次的失败——几百次的失败——这就叫——“毫不气馁”

齐读:这四个头年里,几百次的实验,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让我们来读出毫不气馁。

面对这样的诺贝,你想到了哪些词?出示词语: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这些词。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他毫不气馁,可以说: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的毫不气馁,他的永不放弃,都是源自于他对科学的——热爱。(板书:热爱科学)这是一个(指板书)——(热爱科学)的诺贝尔。

这个词让你感觉诺贝尔此时的心情十分的——(紧张、激动)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种激动,紧张,还包含在哪个标点符号里。谁来读出这三个感叹号包含的意义。

读的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读的不够:问:离什么越来越近了?危险,那应该读的一次比一次惊险。其实,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也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它的意味。

齐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出示:“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引读。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是不能幸免于难了。可是,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诺贝尔,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读)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满身鲜血”:你关注到了诺贝尔的外貌,真了不起。板书:外貌激动万分的诺贝尔,你从哪里看出他很激动。“高举双手”:你关注到了诺贝的动作。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介绍诺贝尔的文章。文章讲述了诺贝尔的成功经历: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小时候就想发明出一种东西帮助开路工人劈开大山,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诺贝尔就一直把兴趣放在了研究炸药。他首先发明了一种***,但是不安全,炸药在运输途中容易爆炸。于是,诺贝尔又开始了新的发明,反复试验,在实验过程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了,父亲也残疾了。但诺贝尔没有气馁,租了一条大船搞实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安全的炸药发明出来了,可它的威力不够大,诺贝尔又开始琢磨、研究、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诺贝尔终于成功了!

是坚持不懈换来了诺贝尔的成功。如果第一次他放弃了,就不会有安全的炸药了,那就更不会有后来的安全、威力强大的炸药了。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要坚持就会胜利。我刚开始学古筝的时候简单,我觉得好玩还能坚持练琴。可是,慢慢地学得多了,也越来越难了,考级的要求也也来越高了,一天不练琴就觉得手指僵僵的不听使唤,有时我也想放弃不学古筝了。可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也给自己鼓劲:我都已经学到这份上了,不能打退堂鼓呀,坚持就是胜利!我忍一忍,坚持练琴,就这样,我一直学了下去,成功考过了十级。更值得高兴的是我在很多比赛中获金奖、银奖!

读了诺贝尔的故事,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不懈。只要别把前进的脚步停下,成功一定会到来!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二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板书:发明炸药。

2、那文中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先发明液体炸药、然后研制固体炸药、最后实验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1、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媒体出示:为了,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能在横线上填上些什么词语?

(劈山筑路、减轻劳动人民的痛苦、造福人类……)。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第四自然段)。

3、请你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让大家再来体会体会。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生齐读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学生默读。

交流:

1、第六段: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残废了,弟弟被炸死了,他在痛苦中毫不气馁,仍坚持研究炸药。

你被他在痛苦中的那份坚持所感动。知道“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吗?

难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残废的代价还不够惨重吗?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坚持研究炸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想说:……。

(理想和信念、为民造福的精神……)。

刚才,我们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了诺贝尔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的支撑,诺贝尔才能够这样去做实验。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六段,体会诺贝尔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信念。

请同学再来说说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从中体会到诺贝尔发明炸药很不容易。

怎么不容易?(“四个年头”、“几百次”)多么不容易啊!

一千四百多天!几百次的失败,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坚持科学研究。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一看,这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诺贝尔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度过的;这几百次的试验,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的?(环境恶劣)。

这都是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信念——。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

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为了研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他连生命都不顾了。)。

你从哪些词句读出诺贝尔连生命都不顾了?

(亲自点燃导火线)。

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段话中有一个神态,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

“盯”(两个“盯”)。

诺贝尔双眼紧盯着的是什么?(导火线、炸药)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盯着有危险吗?

那你从两个“盯”又体会到了什么?(不怕牺牲,把生命置之度外。)。

读书就应该这样,透过字面去窥见背面的意思。其实,这段话中,还有个标点符号很特别,你们关注到没有?(感叹号)。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能读出什么来?(危险、心情非常紧张、兴奋与激动)。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关注他们,用心去揣摩他们的意味。

谁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实验时的情景。

实验这么危险,诺贝尔依然亲自去做,为的是什么?(为人民,给人民带来幸福)。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被这样的信念占据着——。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这次试验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写的?

4、“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满身鲜血,诺贝尔在实验中受伤了。)。

在受伤的情况下,诺贝尔关注的是什么?(实验是否成功)所以,

我们看到的是他——高举双手。

听到的是他嘴里呼喊——成功了!成功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忘我的精神)。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忘我,因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那令人心灵震撼的实验吧。齐读8、9段。

(三)、回归整体,揣摩写法。

(科学研究态度严谨,不怕牺牲,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老师告诉你们,这叫做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8、9段写的很详细。(细在哪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课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诺贝尔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搞清楚文章是怎么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四)、抓尾带首,深化感悟。

同学们,诺贝尔带给我们的感动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来看看诺贝尔的遗嘱。

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了诺贝尔的遗嘱,你有什么想说的?

诺贝尔生前是这样做的,临终遗嘱同样殷切地希望科学家们能够用科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理想。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当然,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诺贝尔也许已经预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10日人们都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性的盛会,并在下午4:30分(诺贝尔逝世的时间)颁发诺贝尔奖,以此纪念这位伟人,表达敬仰之情。

三、结课。

诺贝尔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节课我们被他发明炸药的事迹感动着,被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感动着,被他造福人类的信念感动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呼唤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诺贝尔。

四、作业。

模仿“作家卡片——高尔基”的写法给诺贝尔写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提示:人物小传要写明如下几点:1、人物的生卒年月;2、人物的国籍;3、人物生前最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三

师:同学们,想不想到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现场去看一看?(播放2006年诺贝尔颁奖典礼实录)。

看完了颁奖典礼现场,你有什么想说的?

同学们,现在老师要提几个关于诺贝尔奖的问题?

1.诺贝尔颁奖仪式在哪举行?

2.诺贝尔颁奖仪式在什么时候举行?

3.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4..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

为什么诺贝尔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生:因为世人对诺贝尔无比敬重。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生齐读课题:诺贝尔。

生: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和雷管和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4—9自然段。

(一)学习第4自然段   。

1.学生读感触最深的自然段,并说体会。   。

3.指名读。

4.这也可以看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5.齐读。

(二)学习第6自然段   。

生读“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说体会。

师:一个“毫不气馁”勾画出了诺贝尔的什么?

过渡:是啊!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遍布荆棘,诺贝尔深知,只有“毫不气馁”,才能勇往直前!

个别读———齐读,读出这种勇气和决心!

(三)学习第7自然段   。

生读“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说体会。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

这几个数字告诉我们,诺贝尔做了很多次实验。可他仍然“毫不气馁”。诺贝尔的什么精神令人赞叹?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

投影出示: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过渡:从液体炸药到固体炸药,再到发明了雷管,尽管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诺贝尔却从没被危险吓退过一步。科学的高峰是永无止尽的,他又一次向更高的峰顶进军了!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看到了诺贝尔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做实验,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点燃的火线。

师:讲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注意到了诺贝尔的一举一动!能把相关的语句读读吗?

师: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师:这幅画面中最吸引老师的就是诺贝尔的眼神。句中是怎么描述的呢?     。

生:“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

师引导,他看得是那样的——        生:专注,投入,紧张……。

师: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容不得一点马虎!请你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诺贝尔的专注!

师引读:近了!近了!——  。

再次引读,指名接读。

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师: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在干什么?    生:他还在盯着导火线。

生;“但”。因为“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心里更多的不是害怕。

师: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个人读!

2.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地读出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适当引导)。

实验成功了,但人们都以为,诺贝尔也被炸死了!你看,这巨大的声,这滚滚的浓烟,此刻,人们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叹息,哀悼。

3.人们都以为已经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而出现大结果,诺贝尔之前想到过吗?

(他从来没有忘记他小时候立下的志愿。)。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感觉到,你们已经贴近了诺贝尔的心。

5.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生齐读第8节。    。

6.投影打出第9自然段。

师:突然,奇迹出现了!自己大声地读读这一段,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一幕?生自由读。

生:诺贝尔满身鲜血在欢呼胜利!

师:天哪!一个浑身血淋淋的人却在举手欢呼!看到此情此景,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是成功的喜悦冲淡了身体的痛苦!

师:说得好!这是精神战胜了肉体!请你把这一节读读!

生读第9节。

师:在失败面前,他毫不气馁;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让我们也来为诺贝尔的成功欢呼吧!

齐读第9节。

过渡:没有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如此,让他赢得了全人类的景仰和尊重!现在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视为最高荣誉的奖项,它,只授予那些为人类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人。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了什么遗嘱?.指名读。

2诺贝尔设立遗嘱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做?(献身精神)。

3.老师这有一份诺贝尔的遗嘱,也许经过翻译家的手,遗嘱已不是那么精确,但我相信,听完了它,你就一定能真正弄懂诺贝尔的心!(师伴乐朗读)。

全世界热爱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镑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师总结板书 。

师: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

板书:              21.诺贝尔。

奉献精神。

液体炸药————————   力更大的炸药。

锲而不舍。

固体炸药                   雷管。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四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一、初步了解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辉煌业绩。

1、听了老师介绍后,你肯定想尽快去认识这位科学巨人——诺贝尔了。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二、读完课文后,完成下列的预习习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  )(  )(  )(  )(  )(  )(  )(  )(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结合句子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选词填空。

(1)工人在这座山中(     )了一个大煤矿。

(2)牛顿专心地做实验,竟然天色暗下来,他都没有(     )到。

(3)诺贝尔(     )了炸药,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出生于 年 月 日,逝世于 年 月 日,他一生在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

(2)诺贝尔临终时,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分别奖给          、            、            、            和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5、读完课文,将课文分成三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

6、读完课文,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诺贝尔呢?

[交流与展示环节]。

一、小组长组织小组学习活动。

二、小组内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

三、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所得。

[反馈与质疑环节]。

1、教师及时点评,肯定优点,弥补不足。

2、对第6小题进行分析与质疑。

3、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一、细读课文,读后回答下列预习题。

二、预习习题。

2、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炸药呢?

4、炸药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交流与展示环节]。

1、小组长组织交流活动。

2、小组内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

3、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学习所得。

[反馈与质疑]。

1、教师及时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3、评价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

[课外延伸]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结。

[资料篇]。

诺贝尔奖知多少?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五

小时候听说诺贝尔,只是知道他发明了炸药,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他是怎么发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一无所知。

我曾经幼稚地想,自己也能搞出点什么发明的名堂来。学习了课文《诺贝尔》以后,我反复品读,渐渐地了解了他,也改变了对他的印象,很佩服他。我想,如果能见到他,我有很多话想对他说。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你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不忍心看到工人们在一锤一锤地辛苦开路,刻苦学习,不断钻研,一心一意为人们造福。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人小志大的精神。”

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你从不安于现状,为了研究能让工人们减轻负担的炸药,发明了初级炸药以后,还要进一步完善。在反复试验中,连自己的实验室都被炸毁了,可你毫不气馁,依然继续试验,努力发明性能更家优良的炸药。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韧劲。”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断地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各种化学实验。有一次竟还亲自点燃了导火索,双眼紧盯着火星,随着轰地一声巨响,你的实验成功了!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奋不顾身、献身科学的勇气。”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

尽管你很伟大,可是你朴实无华。你的墓碑仅仅是一块小小的石刻,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这丝毫不影响后人对你的敬仰之情。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不讲奢华,追求平淡的风格。”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你去世后还想着其他人。用自己所有的遗产创办了诺贝尔奖,激励那些年轻的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你让后人感到你宽广的胸怀。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千言万语都汇成一段话:“诺贝尔,你是最棒的!

你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广博的知识,还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操!你永远是后人的楷模!人类杰出的代表!”

诺贝尔课文教案篇十六

情感目标: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2、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认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语文水平的差异,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诺贝尔奖有关网址。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可以从对具体问题的设问开始,如“老师想查找一些荣获诺贝奖的华人资料,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同学们可以给我提供帮助吗?”进而引入到搜索引擎的概念。对于搜索引擎,上过网的同学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正确使用。在简单介绍搜索引擎基本原理(了解)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使用过搜索引擎的学生把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介绍给大家,再进一步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了解)。

“关键词”的概念和提取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关键词的提取方法。单关键词的掌握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多关键词搜索,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网站上的有关说明、范例以及搜索技巧,把搜索引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主要是进行搜索练习。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练习。在学习搜索引擎使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资料,了解他们在科学研究和人类发展中的贡献,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随堂练习3是一个扩展练习,通过用不同搜索引擎对同一关键词的搜索,比较哪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效率更高、更快。当然,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各有特点、长处,又各有短处和不足,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取长补短,让搜索引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资料。

google搜索引擎:

百度搜索:

新浪搜索:

搜狐网:

诺贝尔奖百年特展/nobe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