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养花》教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43:34 页码:7
2023年《养花》教案(模板16篇)
2023-11-11 14:43:34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和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文字材料,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意课堂教学的节奏和紧凑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养花》教案篇一

一、教学要求:

1、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第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考察:出示老舍先生写的课文中的几句话,让学生说出课题。

2、引入:今天再学习一篇他的文章——《养花》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吗?

(老舍先生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

1)板书:爱花、乐趣。

3)出示句子,读一读: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养花,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有什么乐趣;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

5)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a.指名回答:

b.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6)自读第7自然段:

a.思考:是怎样总结出养花的乐趣的?

b.指名回答:

c.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3、过渡:中间这几部分会写什么呢?(具体写养花的乐趣)。

4、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围绕着养花的乐趣都写了什么?

1)学生自读思考,划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句子。

2)指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理解句子: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与“养花的乐趣”有什么联系?

4)思考:本段中其他句子与“好种易活”的关系?

5)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6)归纳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5、自主研读第3—6自然段:   。

1)自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围绕着养花的乐趣写了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后汇报。

3)第3自然段:

a.我的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理解“关切”

b.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获得知识之乐)。

4)第4自然段:

a.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b.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是乐趣吗?为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c.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付出劳动之乐)。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写句子。

5)第5自然段:

a.与“乐趣”的联系,你体会到什么?(分享成果之乐)。

b.欣赏昙花的图片。

6)第6自然段:

这部分写了什么?与“乐趣”有什么联系?

6、完善提纲: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按自然段编写提纲。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

(三)小结:

1、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把这几方面的内容顺序颠倒一下?为什么?

2、从老舍先生对养花乐趣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第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2、生活中还有许多事能给我们带来乐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

从几个方面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板书:  养花。

爱花   爱生活  乐趣  获得知识。

付出劳动。

分享成果。

也有忧伤。

《养花》教案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养花》教案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的。

找到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并体会到作者对花的爱。

一、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了解了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发表在1956年的《文汇报》上的文章中深入老舍先生的内心,去体会老舍先生对养花的情有独钟。

二、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6自然段,划出老舍先生爱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生自己读书,批画句子,写己的理解。

四、汇报:

重点语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从课文中怎样体现“如此循环”?(“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在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2、想象搬花时会发生什么事?读文章,体会乐趣,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变换句型,意思不变。体会作者想强调什么。强调劳动才能把话养活,这是真理。

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层,想层意。“夸花——上花——送花”。引导学生想想层意背诵本段。

2、讲本段中破折号的用法:解释说明。

第六自然段:

师:难道伤心的事也是乐趣吗?

讲白岩松写的书《痛并快乐着》;讲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告诉学生人生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老舍先生也视其为一种乐趣。

讲时板书:有门道,有益身心,使人喜悦,让人伤心。

五、师:所以老舍先生说有喜……[教师引读]

六、写法知道: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浏览一遍,想一想3-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分总)那么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又有什么关系?(前后呼应)

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思路。用多方面的材料来突出中心。并且前后呼应,使文章更严谨。

七、课外延伸: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是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现代文学。他也写了许多书。他在回忆他的父亲时,说老舍先生一生有20多种爱好,其中养花是他十分喜欢的。向学生推荐舒乙的《花草》。

《养花》教案篇四

《养花》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六年级课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花卉类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

教法设想: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老舍先生对花草的关切,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点课件)。

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板书:23养花(齐读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

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我们先不看书。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

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

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

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齐读最后一段。

10、围绕“养花”,提出不懂的问题。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1、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朗读课文。课下搜集并了解老舍先生作品。

(一)、复习旧知导入,齐读最后一段。

(二)、作者至始至终对养花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热爱)能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吗?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边读边看眉批、推想“工夫”、“计较”的含义。

(三)、1、老舍先生对养花的热爱让他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先生,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一起来咀嚼这份有喜笑、有忧泪的闲情雅趣吧!

2、、学生默读第2——6自然段,结合眉批提示,勾画出最令人回味的句子并作批注。

3、全班交流:

感受养花的喜与笑(围绕2---4自然段交流)。

师:老舍先生对养花中体会到的的喜与笑在文中哪些地方得以体现呢?

交流:

(1)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

(2)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3)养花有益身心。“有益身心”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感谢”、“照顾”等词饱含了老舍对养花的什么情感?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4)、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4)、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养花的忧与泪(围绕第六自然段交流)。

(1)、老舍先生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有什么感受呢?哪些语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2)、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3)、如果你是老舍先生,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会怎么处理的?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讨论讨论,猜一猜。

(4)、交流:老舍先生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您的心情(失而复得的欢喜,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5)、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相机板书)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感受与人分享的乐趣(围绕第五自然段交流)。

(1)、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还可能有哪些?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2)、出示句子第五自然段。

抓住“骄傲”、“秉烛夜游”体会朋友的赞叹,我的自豪。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是享受与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

(4)、读出你们的赞叹,读出作者的自豪来!齐读第五自然段。

(5)、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看着板书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a、这篇文章用词丰富,有的词很通俗、很平常,就像一位老伯伯在聊天,说些家常话。比如:花开得好坏大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b、老舍先生的语言简练,例如:冬冷、春天多风??;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c、在老舍的笔下,花儿似乎成了他的朋友。如:“运动场”、“生病”、“感谢”等。师:同学们研究得很有心得。老师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评价老舍先生语言艺术特色的,摘录下来给大家看看。(齐读: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养花的乐趣,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热爱劳动、享受生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

师:花是美的象征,美的天使,而作家老舍通过劳动,创造了美,给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兴趣。同学们回家后自己阅读,课下我们再交流自己的感悟。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烛夜游()之不理()花()草。

三年五()胜()吃药。

1、我爱花,()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开花,我()高兴。

2、花()多,()没有奇花异草。

3、()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会死的。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不加强环保,人类就无法生存,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养花》教案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养花》教案篇六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作铺垫。通过对作者养花的介绍,更加激起学文的兴趣。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3.全班汇报。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4、、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5、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6、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7、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8、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养花》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初读课文并质疑。

教学过程:

1.观看情景朗读,然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2.你养过花吗?有什么体会?

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板书:13养花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尽”,分别组词。

(2).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3).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4).谈谈已经读懂了什么。

(5).提出不懂的问题。

理清课文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课下搜集老舍先生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人品、作品。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或对老舍先生的印象。

2.自己默读、感悟。

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4.班上汇报。

采取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着重理解这些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4)养花有益身心。指养花锻炼了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养花》教案及教学反思》

身体,消除了疲劳。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

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6)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7)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8)第一自然段与第七自然段前后照应,第七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1.通读全文,感受喜与忧,笑与泪。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实践活动:每人养一种花。

附:板书设计

养花

种易活花

怎样养花

付出劳动

也有忧愁共享成果

教学反思:本文题材为散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通过对学习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体会学习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反复体味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名家名篇的兴趣。

《养花》教案篇八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养花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作铺垫。通过对作者养花的介绍,更加激起学文的兴趣。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过程:4人小组学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a、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计较、门道、昙花、菊秧、大雨倾盆、狂风暴雨、奇花异草、三年五载、秉烛夜游、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置之不理、自生自灭(注意矫正计较的“较”、昙花的“昙”倾盆大雨的“倾”的读音。)。

b.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注意弄懂“计较、门道、秉烛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的意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小组学习、教师的强化指导,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1.指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自然段列一个小标题。)思考: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其实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养花》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怎样从养花中得到乐趣的。

教学难点:

找到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并体会到作者对花的爱。

教学流程:

一、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了解了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这篇发表在1956年的《文汇报》上的文章中深入老舍先生的内心,去体会老舍先生对养花的情有独钟。

二、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6自然段,划出老舍先生爱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生自己读书,批画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四、汇报:

重点语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从课文中怎样体现“如此循环”?(“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在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2、想象搬花时会发生什么事?读文章,体会乐趣,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变换句型,意思不变。体会作者想强调什么。强调劳动才能把话养活,这是真理。

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层,想层意。“夸花——上花——送花”。引导学生想想层意背诵本段。

2、讲本段中破折号的用法:解释说明。

第六自然段:

师:难道伤心的事也是乐趣吗?

讲白岩松写的书《痛并快乐着》;讲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告诉学生人生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老舍先生也视其为一种乐趣。

讲时板书:有门道,有益身心,使人喜悦,让人伤心。

五、师:所以老舍先生说有喜……[教师引读]。

六、写法知道:

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浏览一遍,想一想3-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分总)那么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又有什么关系?(前后呼应)。

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思路。用多方面的材料来突出中心。并且前后呼应,使文章更严谨。

七、课外延伸: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是现代文学馆馆长,研究现代文学。他也写了许多书。他在回忆他的父亲时,说老舍先生一生有20多种爱好,其中养花是他十分喜欢的。向学生推荐舒乙的《花草》。

《养花》教案篇十

板书: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二)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

2.出示句子,读一读: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a.指名回答:

b.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5.自读第7自然段:

a.思考:是怎样总结出养花的乐趣的?

b.指名回答:

c.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3、过渡:中间这几部分会写什么呢?(具体写养花的乐趣)。

4、通过指导第2自然段,归纳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5、自主研读第3—6自然段。

三、课后反思: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教学方案,初步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两次“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我还将细致研究,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这节语文课生动起来。

《养花》教案篇十一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养花》教案篇十二

我所上的《养花》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总结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以本课教材所处的特殊位置(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中心句,能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说出并体会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2、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语言的亲切、自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在教学中:

1、以教师的'引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进行仿写句子。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抓中心再深入课文内容。

(1)合作、讨论法: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陶冶情操。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2、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写的《养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直奔中心:本环节用5分钟左右,六年级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生活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这个环节检查了学习的预习效果并让学生自己找到了课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题。这一环节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三)、围绕中心,研读课文:

学习要求一:

(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学习要求二:

读课文最后一段,从老舍先生养花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在引领学生体会养花的乐趣,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既(),又()这就是()的乐趣。

总之,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阅读老舍的《养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语言的亲切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养花》教案篇十三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课文理解“乐趣”“置之不理”的意思,并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的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1.回想一下,“乐趣”一词是什么意思?

(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

课文的作者把什么当作生活中的乐趣?(养花)。

(板书:9.养花)。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给你带来过乐趣?

(读书、下棋、踢球……)。

2.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用“乐趣”造句。

你能不能用“乐趣”这个词造个句子?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事。踢足球能锻炼身体,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学生在造句时,有些会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造出“我把……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的`句子,对此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在辅导学生造句时,应当让学生懂得“乐趣”是积极的,正面的快乐情趣,不能将消极的事物当作乐趣。

3.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作者把养花当作了生活中的乐趣)。

通过对课文字(爱、满)、词(乐趣、计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一个真正爱养花的人。教师在此可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学生理解“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的意思。从中体会出作者在繁重的写作工作中仍要挤时间养花,可见其对花的爱之深及养花的乐趣之大。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爱养花。从全文来看,这段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板书:1.为什么养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总述)。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

(2)第一段是对全文的总述,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对全文的总结)。

养花对作者带来了很多乐趣。作者在篇末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了概括总结。而文章也正是围绕着这些乐趣来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板书:2.养什么花)。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生动、精炼、幽默。在这一段,仅用三十一个字,就将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了。你轻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3)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既因气候的特点选择好养的花草,也有欣赏这些看似平凡普通,没有美丽娇贵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的含义。

(板书:有花有果)。

4.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板书:3.养花要摸门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学生造句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情况下应该理,什么情况下应该不理,并鼓励学生多造有积极意义的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板书:长见识)。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5.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1)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板书:4.养花要付出劳动——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反问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

(3)练习背诵第四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四至七段。

《养花》教案篇十四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作铺垫。通过对作者养花的介绍,更加激起学文的兴趣。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3.全班汇报。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4、、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5、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6、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7、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8、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养花》教案篇十五

课堂教学目标: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

课堂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9养花)。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指导学生“秉”字的写法“”;“砸”的右半部按“”的笔顺写。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体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

一来二去:形容交往频繁。课文中指经常和花打交道。

门道:门路。课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养花的方法。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指好几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胜于吃药:比吃药的效果还好。

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秉烛夜游:举着蜡烛在夜间游赏。

赠给: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三)阅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默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间2~6自然段为一段。教师在肯定这种分段方法后,指出将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课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确的。

在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写“我”是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写养花的乐趣。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

一、教学目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的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1.回想一下,“乐趣”一词是什么意思?

(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

课文的作者把什么当作生活中的乐趣?(养花)。

(板书:9.养花)。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给你带来过乐趣?

(读书、下棋、踢球……)。

2.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用“乐趣”造句。

你能不能用“乐趣”这个词造个句子?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板书:1.为什么养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总述)。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

(2)第一段是对全文的总述,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对全文的总结)。

3.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板书:2.养什么花)。

(3)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板书:有花有果)。

4.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3.养花要摸门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板书:长见识)。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5.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板书:4.养花要付出劳动——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反问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

(3)练习背诵第四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四至七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五至第七段,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三)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的背诵。

1.请四名学生分段背诵课文。

2.同桌相互检查第4自然段的背诵情况。教师了解背诵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养花须劳动,而劳动则有益身心。

养花的乐趣并不止于此,我们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乐趣。

(这一段主要讲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来概括)。

(板书:5.养花使人喜悦……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进门就夸“好香”——骄傲;秉烛夜游;赠给——特别喜欢)。

2.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这段写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难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伤心的心情)。

(板书:6.养花使人伤心……有忧有泪)。

(2)作者和全家这样伤心,从悲伤之情中还能体会出什么情感?

(对花的喜爱、怜惜之情)。

(3)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板书:养花确有乐趣)。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体会,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先确定文章中心,再想好选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然后把要写的内容排列好。)。

2.参照板书,给课文编写提纲。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请一名学生将提纲写在投影片上,出示投影片,师生进行评议。

(五)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学生回答,相互启发思路)。

3.学生可参考提纲的思路,写片段。教师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地加以指导。

(六)作业。

将片段修改整理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小资料】。

老舍 本文作者。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著作丰富。解放前创作的《骆驼祥子》等,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语言生动、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组织安排材料。本文写养花,表现的是养花的乐趣。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先写了“养花的原因(爱花)和目的(只当作乐趣)以及对花草种类的选择。接下来,写自己在养花过程中“摸着一些门道”。养活了花草,还掌握了知识;下文着重写养花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这些都表现了养花的乐趣。

2.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感情丰富。作者老舍虽然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行文的语言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例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平常的语言表达出掌握了一些养花方法之后的喜悦,感情充沛,溢于言表。此类语言,课文中比比皆是。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写了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养花》教案篇十六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二课时。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一)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板书:9养花)。

认识老舍。

老舍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作家和语言大师。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填写生字表。

指导学生“秉”字的写法;“砸”的右半部按什么的笔顺写。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后,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课文中指养花使作者感到快乐。

计较:计算比较。课文中指作者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在意。

奇花异草:稀有罕见的珍贵花草。

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体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

置之不理:置,放;理,过问;之,它,本课指花。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把花放在一边,不去管它。

自生自灭: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之。意思是任其自然生长,不加过问。

关切:关心。

一来二去:形容交往频繁。课文中指经常和花打交道。

门道:门路。课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养花的方法。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指好几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课文中指工作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花,再工作一会儿再去看看,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

有益身心:有益,有帮助;身心,身体和精神。有益身心就是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胜于吃药:比吃药的效果还好。

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昙花:一种常绿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红的紫绛色,中间纯白色。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可供人观赏。

秉烛夜游:举着蜡烛在夜间游赏。

赠给: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生词的理解可以穿插于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单独去解释)。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分段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将哪些自然段合为一个段落的分歧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将归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读一读,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指导学生理解自己归并成段的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养花”这一中心表达不同方面的意思,是可以独立成段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特殊,由于每个自然段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全篇课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共分成七段。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间2~6自然段为一段。教师在肯定这种分段方法后,指出将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课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确的。

结合这篇课文特殊的段落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懂得在理清课文脉络时,要从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入手,按课文的实际情况分析、理清课文结构。将学过的分段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中,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在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写“我”是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四段:写养花有益身心,“我”从养花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

第五段:写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写养花的乐趣。

如果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为:从养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增长知识、养花有益身心、养花有成功的欢乐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在概括段意时,以学生概括为主。对于较难概括的段意,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修正。

1.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作者把养花当作了生活中的乐趣)。

通过对课文字(爱、满)、词(乐趣、计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一个真正爱养花的人。教师在此可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学生理解“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的意思。从中体会出作者在繁重的写作工作中仍要挤时间养花,可见其对花的爱之深及养花的乐趣之大。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爱养花。从全文来看,这段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板书:1.为什么养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总述)。

2.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板书:2.养什么花)。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生动、精炼、幽默。在这一段,仅用三十一个字,就将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了。你轻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3)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既因气候的特点选择好养的花草,也有欣赏这些看似平凡普通,没有美丽娇贵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的含义。

(板书:有花有果)。

3.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板书:3.养花要摸门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学生造句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情况下应该理,什么情况下应该不理,并鼓励学生多造有积极意义的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板书:长见识)。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4.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1)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板书:4.养花要付出劳动--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反问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

5.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养花须劳动,而劳动则有益身心。

养花的乐趣并不止于此,我们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乐趣。

(2)请两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学生们边听边看书,体会课文内容,从第七段中选出适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

(这一段主要讲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来概括)。

(板书:5.养花使人喜悦……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进门就夸“好香”--骄傲;秉烛夜游;赠给--特别喜欢)。

结合以上语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自然让作者欢喜;而自己养的花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喜爱让作者感到骄傲;和朋友一同分享养花的乐趣,才是作者最为高兴的事,体会作者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共享的思想境界。

6.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这段写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难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伤心的心情)。

(板书:6.养花使人伤心……有忧有泪)。

(2)作者和全家这样伤心,从悲伤之情中还能体会出什么情感?

(对花的喜爱、怜惜之情)。

(3)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4)男女生分别背诵,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7.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在第二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理解第七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教师在这里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这段总结的高度概括性和辩证性。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板书:养花确有乐趣)。

(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学生回答,相互启发思路)。

2.请一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口述片段,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地列出提纲并进行讲评。

3.学生可参考提纲的思路,写片段。教师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地加以指导。

背诵最后一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