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1:43:38 页码:13
最新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实用8篇)
2023-11-11 11:43:38    小编:zdfb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案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备课准备。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一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通过欣赏xxxx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引出“赵爽弦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引入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传说故事:相传25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分析探究,得出猜想。

通过对地板图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探究,让同学们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学习这种研究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去尝试解决,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尽量学习更多的方法。

3、拼图证明,得出定理。

先了解赵爽的证明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剪拼,并利用图形进行证明。

由于难度比较大,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巡回辅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反思归纳,总结升华。

一是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的收获。(当然多数为具体的知识和方法)。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勤于思考的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适时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

5、练习巩固。

主要练习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明方法。

6、作业设计。

请你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来进行学习。写出有关勾股定理知识的小论文。一个月过去了,我已忘记了这一项特殊的作业,但部分学生却写出了出乎意料的小论文。

通过这节课的两种不同的上法,以及学生的不同表现与收获,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

(3)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和创造的机会(如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学习、写小论文等)。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这样去做,不但能很好地实施新课改,实现教育的本来目标,而且也一定能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不过,这样教师一定不会轻松。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识。

复习小学学的分数乘除法法则,

活动目的: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三环节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题1:。

(1)(2)例题2。

(1)(2)活动目的: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会根据法则,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从而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与应用意识。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分式计算时往往没有注意到结果要化简。

第四环节走进中考。

(2012.漳州)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活动内容:

1.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3.学会类比的数学方法。

第六环节当堂检测。

文档为doc格式。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和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航天员在太空中遇到外星人时,用什么语言进行沟通”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而华罗庚建议可以用勾股定理的图形进行和外星人沟通,为什么呢?通过一段vcr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从而较自然的引入课题。

新知探究。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1、2、3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图,每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我们分别以a,b,c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

回答以下内容:

(1)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

(2)怎样求出正方形面积c?

(3)观察所得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将正方形a,b,c分别移开,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a,b,c有何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探究交流归纳。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

如图,每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我们分别以a,b,c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

回答以下内容:

(1)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p、q、r的面积?

(2)怎样求出正方形面积r?

(3)观察所得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将正方形p,q,r分别移开,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a,b,c有何数量关系?

由以上两问题可得猜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猜想要通过证明才能成为定理。

活动探究:

(1)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图。

(2)多媒体课件展示拼图过程及证明过程理解数学的严密性。

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进行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

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合作意识。

1、经历所拼图形与多媒体展示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2、加强数学严密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代数与图形相结合。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应用新知这个环节,我把以往的单纯求解边长之类的题目换成了几个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的古算题。

把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丰富变幻的图形世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探索问题,解决实际的能力。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在最后的小结中,不但对知识进行小结更对方法要进行小节,还可向学生介绍了美丽的图案毕达哥拉斯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其实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一步发现数学的另一种美。

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必做题:

1.完成课本习题1,2,3题。

选做题:

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索,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四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从估算到实验活动结果的产生让学生总结过程,最后回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脉络明了。

例如:活动1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思考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例如: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下图,欲过基线mn上的一点c作它的垂线,可由三名工人操作:一人手拿布尺或测绳的0和12尺处,固定在c点;另一人拿4尺处,把尺拉直,在mn上定出a点,再由一人拿9尺处,把尺拉直,定出b点,于是连结bc,就是mn的垂线.

建筑工人用了3,4,5作出了一个直角,能不能用其他的整数组作出直角呢?

生:可以,例如7,24,25;8,15,17等.

3、在本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发言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争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本节课的特色。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1、本节课我没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学习目标的发展、习题训练内容的展示、学生活动的要求、作业布置等,这些内容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以增大了教学密度,使学生的双基训练得到了加强,使传统的课堂走向了开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方式在发生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五

今后的教学中:

(1)立足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中较多题目是根据课本的题目改编而来,从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课本的题目掌握不理想,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书本的重视不够,过多地追求课外题目的训练,但忽略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课堂上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多机会给学生展示,表演,讲题,把思路和方法讲出来,使学生更清淅地理解题目,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多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例题示范教学,培养学生解题书写表达。

(4)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少一些知识的生搬硬套。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6)针对学生的两极分化,加强课外作业布置的针对性。让每个学生课外有适合的作业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课外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正确看待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克服两极分化。数学课堂上多考虑、关照中下生,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听得进,肯用手。

(7)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致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平时要关注课本、关注运算能力、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六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出勾股定理。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忆勾股定理,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其题设和结论,教师引导指出勾股定理是从形的特殊性得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追问1:你能把勾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新的命题,教师指出其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四)小结作业。

作业:总结一下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七

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结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然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上台演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参与,也让师生间、生生间有了互动。然后老师再利用电脑演示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各显神通,都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在教学应用勾股定理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即折竹抵地问题。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历史,并且推荐了一些网站,让学生下课之后进行查阅、了解。只是为了方便学生到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知识宝藏,利用网络检索相关信息,充实、丰富、拓展课堂学习资源,提供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选择、整理、重组、再用这些更广泛的资源。这种对网络资源的重新组织,使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由窄到宽,有力的促进了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还让他们有了怎样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就达到了新课标新理念的预定目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及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能力目标: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发散点:

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