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51:55 页码:8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11-13 03:51:55    小编:admin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的共性与规律,为今后的知识积累提供指导和启示。总结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以下是一些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健康。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围绕两次“受不了”,抓住相关的重点词: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辛勤、省吃俭用和懒惰、花钱如流水,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挣、当牛做马、苦差使”,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意目标:

(1)让学生懂得至于亲自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老人与儿子的不同内心活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一枚金币》。

2、回忆主要内容。

打开书87页,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文章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一位老人让自己的儿子去挣一枚金币的事)(板书:老人儿子挣)。

3、回顾上节课的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

围绕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提了个什么问题?老人为什么要让儿子去挣钱呢?(挣?)让我们先了解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课文,品味两个“受不了”

(一)品读父亲的“受不了”

1.学习故事的起因,明白老人受不了的原因。谁想为我们朗读1——8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他有一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三角形把相关词语勾下来。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两组反义词对父子的形象进行建立。

3、父亲看到儿子还是——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受不了)老人受不了什么?你从文中哪个句子看出老人受不了了?用波浪线勾画下来。指名读。通过解读“受不了”,感悟父亲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

(二)品读儿子的“受不了”

1、默读9——28自然段。思考:

儿子几次将金币交给父亲呢?父亲怎么做的?儿子有什么表现?共同完成表格。

2、观察表格,父亲的做法与儿子的表现,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解决问题:为什么前两次父亲扔金币时,儿子的表现是笑?

4、品读“受不了”,把直接描写儿子受不了的句子勾下来,读一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儿子真的受不了了?齐读,体会儿子的受不了。同样是扔,为什这次么儿子会“受不了”呢?(挣)。

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抓“当牛做马”“苦差使”“整整一星期”理解。)。

5、他把这枚辛苦挣来的金币交给父亲时,父亲却仍然把金币扔进火炉里,不信任儿子,你想儿子会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

6、此时,在儿子眼里,父亲扔进火炉里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金币里包含了什么?

7、面对儿子的声声责问,老人说了什么?读——,老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地心情读。(高兴、激动 欣慰)老人欣慰的是什么?(板书:珍惜)。

三、揭示主题。

1、 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

四、拓展延伸。

教后思: 文本的情味是实实在在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谴词造句之精妙,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品什么词?怎样品词?在《一枚金币》的教学中,我有了一些实际的体会:

一、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

语言文字为表情达意服务,作者往往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写作,或直接表现,或于字里行间蕴藏情感。所以文章表现的情感是选择切入点时首先考虑的,许多课文感情基调明显,文章的情感就是行文的线索或主旨。

通过对《一枚金币》的深入解读,我们找到了“受不了”这个切入点。通过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朗读感悟,从而层层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丰富词语内容,激发朗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

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三、引导质疑,品读词语。

一枚金币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处看表格质疑的环节表格中的重点词都是与“受不了”一词相关的,由学生对这些词进行质疑,也是对文本的思考,这样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也教给了学生品析词句要多问问为什么,才能理解深刻,认识到位,学生的语感也会由此提高。

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知识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能力目标:

(1)围绕两次“受不了”,抓住相关的重点词: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辛勤、省吃俭用和懒惰、花钱如流水,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挣、当牛做马、苦差使”,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意目标:

(1)让学生懂得至于亲自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老人与儿子的不同内心活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一枚金币》。

2、回忆主要内容。

打开书87页,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文章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一位老人让自己的儿子去挣一枚金币的事)(板书:老人儿子挣)。

3、回顾上节课的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

围绕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提了个什么问题?老人为什么要让儿子去挣钱呢?(挣?)让我们先了解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课文,品味两个“受不了”

(一)品读父亲的“受不了”

1。学习故事的起因,明白老人受不了的原因。谁想为我们朗读1——8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他有一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三角形把相关词语勾下来。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两组反义词对父子的形象进行建立。

3、父亲看到儿子还是——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受不了)老人受不了什么?你从文中哪个句子看出老人受不了了?用波浪线勾画下来。指名读。通过解读“受不了”,感悟父亲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

(二)品读儿子的“受不了”

1、默读9——28自然段。思考:

儿子几次将金币交给父亲呢?父亲怎么做的?儿子有什么表现?共同完成表格。

2、观察表格,父亲的做法与儿子的表现,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解决问题:为什么前两次父亲扔金币时,儿子的表现是笑?

4、品读“受不了”,把直接描写儿子受不了的句子勾下来,读一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儿子真的受不了了?齐读,体会儿子的受不了。同样是扔,为什这次么儿子会“受不了”呢?(挣)。

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抓“当牛做马”“苦差使”“整整一星期”理解。)。

5、他把这枚辛苦挣来的金币交给父亲时,父亲却仍然把金币扔进火炉里,不信任儿子,你想儿子会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

6、此时,在儿子眼里,父亲扔进火炉里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金币里包含了什么?

7、面对儿子的声声责问,老人说了什么?读——,老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地心情读。(高兴、激动欣慰)老人欣慰的是什么?(板书:珍惜)。

三、揭示主题。

1、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

四、拓展延伸。

教后思:文本的情味是实实在在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谴词造句之精妙,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品什么词?怎样品词?在《一枚金币》的教学中,我有了一些实际的体会:

一、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

语言文字为表情达意服务,作者往往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写作,或直接表现,或于字里行间蕴藏情感。所以文章表现的情感是选择切入点时首先考虑的,许多课文感情基调明显,文章的情感就是行文的线索或主旨。

通过对《一枚金币》的深入解读,我们找到了“受不了”这个切入点。通过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朗读感悟,从而层层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丰富词语内容,激发朗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

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三、引导质疑,品读词语。

一枚金币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处看表格质疑的环节表格中的重点词都是与“受不了”一词相关的,由学生对这些词进行质疑,也是对文本的思考,这样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也教给了学生品析词句要多问问为什么,才能理解深刻,认识到位,学生的语感也会由此提高。

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知识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认读生字词及多音字,学会积累新词。

2、感知反义词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明白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围绕2次“受不了”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有感情朗读。

2、体会父亲用心良苦想让儿子懂得通过辛勤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他们爱你的表现。

(生汇报)。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板书:父亲儿子]。

3、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位儿子?划出相关词语。

4、引导学生通过两组反义词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板书:辛勤、省吃俭用懒惰、花钱如流水]。

5、课文中父亲与儿子共有几场对话?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三、品读父亲的“受不了”

生汇报[板书:受不了]。

2、找出文中哪个句子写出老人的“受不了”?

3、填空引导理解父亲的感受: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4、指导带着不同感受同桌读或小组读。

5、指名读。

四、品读儿子的“受不了”

1、师过渡:这样的孩子放在谁家也“受不了”,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谁受不了?找出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行提问:儿子为什么受不了?

3、划出描写“受不了”原因的句子,抓重点词语与前两次扔金币进行对比,理解这一枚金币的来之不易。

[词语:前2次——笑了起来走开了。

这一次——忙跑到抓出来大声叫。

当牛做马整整一星期苦差使]。

适时引导想像:儿子在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

4、思考:当父亲将儿子辛苦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时,儿子表现得怎样?(伤心气愤难以忍受……)。

(1)适时引导思考:父亲扔进火炉里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2)师指导感情朗读此句,亦可按学生自己的感受读。

(还包含了儿子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的劳动成果)。

5、师生配合读27、28自然段,感受父亲的心情变化。

(前:伤心痛心失望后:欣慰高兴激动……)。

6、说一说:

如果你就是儿子,当你真切感悟到父亲三次扔金币的用心良苦时,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揭示主题。

父亲的用心良苦不但改变了儿子,也同时让我们明白到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只有亲身参与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道理。

[板书:劳动创造财富珍惜]。

六、联系实际,谈话延伸。

1、谈一谈: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你觉得怎么用才有意义?

2、金钱是辛勤劳动才获得的果实,除此以外,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也是我们劳动的果实?

[板书]。

父亲辛勤、省吃俭用。

创造。

“受不了”劳动财富。

(珍惜)。

儿子懒惰、花钱如流水。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让儿子明白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1——20自然段,了解前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

2、根据文中三次出现金币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教学。

(1——13)、(14——20)、(21——28)。

三、学习课文1——20自然段。

了解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四、指导有感朗读1——20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一枚金币》的1至20自然段,边说边板书课题。

来,让我们打开书再一起读读,进入课文共同回忆一下。

2、学生齐读1到20自然段。(注意读书的姿势;用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答:发现相同的地方是:儿子的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两次拿给父亲,父亲都把金币扔进火炉里,儿子两次都笑笑地走开了。

师:儿子笑笑走开了,你的理解是:(那不是他自己挣来的,他不在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枚金币,看看与前两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学习课文21——28自然段。(第三枚金币)。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

师:认真读书,想想第三次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一次妈妈说不行,儿子出去挣钱,父亲又扔,儿子抓金币,父亲相信。

师: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学生提问,教师归纳。

4、生答。(儿子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抓出金币,大声叫到)。

师:同学们原来是从儿子的表现中知道的。

5、生再读25、26段,找找儿子的动作(忙跑、抓、叫到),感受当时的心情。

师:这里为什么用“抓”字,不用“拿”呢?

6、有感齐读25、26段。

师:刚才同学提出儿子这么爱钱,为什么妈妈给的两枚被扔进火炉,他不去抓。而自己挣的那一枚却从熊熊大火中抓出来呢?谁知道。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23段)知道这枚金币是儿子自己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挣来的,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从中体会挣钱的辛苦。

7、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朗读。

8、指名读、评价。

9、多种形式练读。

三、领悟道理:

课文三次出现金币,你们懂得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呢?(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是最珍贵的)。

四、扩散思维。

师:想一想,儿子经过这一次自己辛苦挣钱,以后会怎样呢?

联系自己平时想想,钱不是你们自己挣来的,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你们是怎样做的?

通过学习,我们从中吸取好的信息,懂得一些道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书写生字。

1、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认真书写。

3、摘录好词、句。(摘录好词、句是个宝,要把这个宝记下来。)。

板书:

父子。

扔走。

又扔走。

仍然扔受不了。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五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认识多音字:

b指导书写。

c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语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主题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记叙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篇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中,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取长补短,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在班级交流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生生、师生与文本对话,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生们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积累,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悟出了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基本具备了预习课文的能力。他们能够利用汉语拼音和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会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会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并能利用文本、资料处理所提问题,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在合作学习中,能通过质疑、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为班级探究交流做好铺垫。

1、自学生字,掌握多音字“差”和8个四会字,积累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5、搜集有关金钱的名言,谈谈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

六、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金钱的名言。

第一课时。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时间。

(一)激qing谈话,趣味引入。

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亲却打算将所以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何?欲知详情,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黙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说出具体事情:(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溺爱、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儿子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被扔进火炉里受不了,所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三)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次数。

老人的动作、语言、心情。

儿子的动作、神态、心情。

第一次。

接过扔进,不是你挣来的,伤心失望。

走开,笑了,冷漠自私。

第二次。

接过扔进,不是你挣来的,痛恨失望。

走开,笑了,冷漠自私。

第三次。

接过扔进,是你挣来的钱,相信满意。

抓出大叫,受不了愤怒。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四)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快速浏览课文: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倾听。

思考。

班级交流。

自主学习:

以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概括故事大致内容。

用关联词语串联故事主要内容。

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

讨论填表。

班级交流。

有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评价同学。

探究学习:

浏览课文。

换位思考。

班级交流。

领悟写作特点。

3

12。

15。

10。

老人。

一枚金币 “受不了”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和你懂得的道理。

(二)体验表演。

自由组合,分组表演课本剧。

(三)小组交流。

1、自己搜集的有关金钱的名言与体会。

2、朗读自己的小练笔《我想有钱》,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三)课堂练习。

1、听写生字、新词、好词。

2、多音字组词(先自己标出正确的读音):

参得差了挣。

3、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辩解() 容易()省吃俭用()。

(2)反义词:懒惰() 相信()省吃俭用()。

4、照样子写词语:

(1)熊熊大火(aabb):。

(2)花钱如流水(含比喻):

(五)课外延伸:

2、通过本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八、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按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既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又有学生的个性体验、情感熏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从小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做了有意地尝试。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认读生字词及多音字,学会积累新词。

2、感知反义词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明白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围绕2次“受不了”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有感情朗读。

2、体会父亲用心良苦想让儿子懂得通过辛勤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他们爱你的表现。

(生汇报)。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              [板书:父亲   儿子]。

3、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位儿子?划出相关词语。

4、引导学生通过两组反义词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板书:辛勤、省吃俭用     懒惰、花钱如流水]。

5、课文中父亲与儿子共有几场对话?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三、品读父亲的“受不了”

生汇报                       [板书:受不了]。

2、找出文中哪个句子写出老人的“受不了”?

3、填空引导理解父亲的感受: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4、指导带着不同感受同桌读或小组读。

5、指名读。

四、品读儿子的“受不了”

1、师过渡:这样的孩子放在谁家也“受不了”,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谁受不了?找出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行提问:儿子为什么受不了?

3、划出描写“受不了”原因的句子,抓重点词语与前两次扔金币进行对比,理解这一枚金币的来之不易。

[词语:前2次——笑了起来 走开了。

这一次——忙跑到 抓出来 大声叫。

当牛做马 整整一星期 苦差使]。

适时引导想像:儿子在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

4、思考:当父亲将儿子辛苦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时,儿子表现得怎样?       (伤心 气愤 难以忍受……)。

(1)适时引导思考:父亲扔进火炉里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2)师指导感情朗读此句,亦可按学生自己的感受读。

(还包含了儿子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的劳动成果)。

5、师生配合读27、28自然段,感受父亲的心情变化。

(前:伤心痛心失望   后:欣慰 高兴 激动……)。

6、说一说:

五、总结,揭示主题。

[板书:劳动 创造 财富 珍惜]。

六、联系实际,谈话延伸。

1、谈一谈: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你觉得怎么用才有意义?

[板书]。

父亲  辛勤、省吃俭用。

创造。

“受不了”             劳动      财富。

(珍惜)。

儿子  懒惰、花钱如流水。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篇八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1.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学习要认识和要写的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1.调查同学的压岁钱是怎样支配的。

2.请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挣十元钱。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不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学生初读课文后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思考。

4.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把它简单完整地说出来吗?

(三)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四)讨论。

1.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2.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