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4:30:48 页码:7
最新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精选12篇)
2023-11-24 14:30:48    小编:zdfb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它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一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的教学,语言本身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人们利用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进行交流。同时,语言有时文化的载体、传承、发展。就英语的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教师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挖掘英语教材中深层次的德育内容,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做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执教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每一册英语教材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要求是不同的。每一版本的教材在语言技能方面大同小异,但在文化导向上却有很大不同。与旧版新目标英语相比,新版本的新目标英语在整体设计和内容选择上都紧扣中国特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七年级上册单元话题由旧版whydoyoulikekoalas?改为了whydoyoulikepandas?从考拉改为了熊猫,改动的虽只是一个单词,但却有深意蕴含其中。再者,课本中的配图也做了相应的文化渗透,七年级上学期第12单元,点餐的背景图片由西餐厅改为了风格浓郁的中餐厅。在八年级教材中增加了中国的寓言故事,中国四大名著,中国的节日,古代的发明等等。新目标英语中类似的增加中国特色元素的内容还很多,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旨在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祖国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从这些变动可以看出,英语教学不单单是学习西方的文化,更应该学会用外语展示自己国家的美好,学会感受中国文化在西方语言中展现出来的别样魅力。

语言是传递情感的载体,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是语言交流的工具。中文与英文在口语情境交际中,对情感的表达是截然不同的。汉语含蓄内敛,英语直接热烈。在这种强烈的中西文化差异中,英语教师更能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不同语言表达的差异。例如,在日常的课程常规中,学生迟到时通常说“报告!”而在英语文化中,这种表达方式是不太礼貌的。比较委婉的表达是“sorry,i’micomein?”。短短的两句英文,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其次用询问的语气更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在表达感谢、热爱之情时,中国人更是谦虚含蓄。而在英语中,”thankyou.”“iioveyou”不善于直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西方思维,勇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以此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谢和热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正式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听说的训练,要多创设英语口语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感受中西文化差异,把中西文化中优秀的待人处事原则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感染身边周围的人。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阶段。新目标英语每单元围绕特定的话题编写,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指出方向。例如在七年级don’teatincla.这一单元中,通过对schoolrules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八年级教材中,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这一单元,在学习被动语态的同时也展示了青春期的烦恼。学习这一单元时,通过与外国孩子的烦恼进行比较,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在九年级中学习了西方节日aprilfool’sday.为防止学生盲目追寻西方节日,我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英语舞台剧。表演文章中愚人节愚弄他人所引发的事故。让学生在欢笑的氛围中体会与人相处应该具备的互相尊重和玩笑尺度。

英语单元话题是英语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直接素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各主题的'作用,让学生能充分感悟英语背后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英语的教与学,离不开将自身的模范作用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生只有觉得教师对自己有份慈爱,他们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把教师当成倾诉的对象并接受教师对自己灵魂的改造,否则一切说教都难见实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榜样的作用。由此可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教师必须要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养成对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一致的,使言教身教合一,才能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教师自身本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教学,方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善于利用教材,善于创新课堂,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与引导,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二

记叙文是中、高考的常用文体。有些考生往往小瞧记叙文,认为简单,容易把握,于是在“文体不限”的前提下,就不假思索地选择写记叙文。结果多以达不到生动具体,形象可感,和寓情理于形象之中的要求而失败。怎样才能将记叙文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便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记叙文不论是写入还是记事,都得注意形象的刻画和塑造,还要在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中融进作者的感情,寄寓作者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一、穿靴戴帽,任意拔高。

有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习作,其中一段这样写道:

记得有一次上完课,您刚要走出教室,我喊了一声“老师”,您马上回过身来,亲切地问我:“有事吗?”我说:“老师,这句‘汉译英’我不明白,请您给我讲一下。”您立刻热情地给我讲解,态度是那样温和,我认真地听着,直到上课时间到了,您才离开教室。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您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我望着您的身影,心想:老师,刚才我不仅掌握了这句话“汉译英”的方法,而且看到了广大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

应该说,从这段话的记叙部分读者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具有怎样的工作精神的,可是作者对之不放心,偏要在结尾来一番议论,而且人为地加以拔高,这就很不自然也大可不必了。

二、议论不当,损害文意。

有篇题为《我是一个大傻瓜》的考场作文,其第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我是很痛苦,因为我是一个“傻瓜”,别人都叫我“傻瓜”。

在店里买东西,发现店主多找了钱,我返身回去把钱还给店主。胖店主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学生。”正当我美滋滋地走出店时,却听见店主小声地说:“真没想到,这世上竟还有像他这样傻的人。”

上课迟到了,老师问我原因,我老老实实地回答:“睡过头了。”老师笑着说:“这是世上最好的答案。”说罢把脸一沉,“到教室后面,罚站一节课。”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你怎么这么傻,‘睡过头了’,有谁信?”“你就不会说,走到半路发现书包忘记带了?”“你就不会说单车半路坏了?”“再不行,你也可以说送一位迷路的小妹妹回家,所以迟到了。”

对呀!我怎么就这么傻,为什么不这样说呢?以后我一定要学得聪明点。

文章的中心应是“我”乐意做当今时代的“傻子”,立意积极。那么,对于胖店主的.小声议论和同学们的怂恿,“我”心中自然有杆秤――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认定正确的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对呀!我怎么就这么傻,为什么不这样说呢?以后我一定要学得聪明点。”若没有这几句议论,读者还以为傻得可爱,可就这几句议论,便与主题相悖而大煞风景了。

高尔基曾经说过:“作者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一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象他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的积蓄去补充和增补。”作家的作品应当如此,我们的习作不也同样应当如此吗?请看下面成功的妙笔!

一、寓情理于场景描述之中。

有篇题为《我的恩师》的文章,文中记叙了“我”的恩师――丁肇中教授在诺贝尔奖金授奖大会上演说的情形:

大会规定,凡获奖者都要用本国语言讲述。会前,曾有人多次对先生说:“你是美国人,应该用英语讲。”大会开始了,先生站在演讲台上,用流利的汉语开始了他的发言。他说:“我的祖先是中国人,所以我所代表的是炎黄子孙,我所获得的荣誉,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你看,这段话没有议论也没有抒情,纯粹地客观描述,却非常朴实地表现出了丁肇中教授美好的爱国情操,又极为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恩师”的敬佩之情。――这就是寓情理于形象描述之中的典型范例。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场面描述之后再来一番抒情、议论,人们便会感到拖沓、冗杂,以至于责备作者低估了读者的理解力。

“见微而知著。”在作品中有些看来似乎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却凝聚了作者炽热的感情,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有篇题为《苦难之炼》的人物专访,写车队队长李俊红在接到要去甘肃玉树救灾的命令时的情状:

听完汇报,李俊红站在广场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努力地将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带这么大一支车队去救灾,意味着什么:前方情况不明,我们没有后勤支援,救灾的时间会有多长,队员的生活安全如何保障……这一切的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使劲儿踩灭烟头,大步朝车队走去集合队伍。

三、寓情理于往事追述之中。

最后,请看一篇题为《牵起那双手》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还在印刷厂里上班,幼儿园在城西,印刷厂在城东,母亲每天都要亲自来接送我上下学,看我安全到校后她才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马路对面,然后蹲下来,摸摸我的头,一遍遍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和大人一起过……”

这是一段纯粹描述的文字,直至段末作者也没用半句议论或抒情。可是,读者却能透过这段文字,清晰地看到一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儿子的伟大母亲形象。这段文字有情有理,情理俱佳,读者会被这位母亲的伟大爱心所深深感动。

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三

广东梅县华侨中学(514700)。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德育大纲》指出:“中学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按照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抽象反映,在众多数学概念中处处充满着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数学中有大量对立统一的事物,我们通过对相近或相逆事物的分析比较,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如多与少,大与小,正与反,动与静,精确与近似,有限与无限等概念、方法,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比较而存在。这些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联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数学中存在着多种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可深刻认识这些概念、公式,又可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也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发展”是事物的必然结果,数学知识也是如此。通过教学,让同学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敢于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数学教材包含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其中相当部分是中国的数学家创造的。在教材的引入中,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无疑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祖辈的敬仰。

数学教材中有不少例题、习题、练习是有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教育,从而在学习数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单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在工作中还注重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德育渗透。如布置出“数学报”、数学学习园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各种氛围和情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把思想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不用严厉的训斥,也不用空洞的说教,而是用教师自身的师德表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无字的教材、无声的教育。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素质融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一般说教难以产生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勤,带动学生的勤,以自己不怕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人格魅力,激励群体意志。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攻克学习上的困难。

实践表明,通过有意识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其他思想教育,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四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诚然,德育工作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但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占小学各科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又兼任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接触学生时间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题眼的突破中渗透思想教育。

题目文眼,它隐含着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紧扣题眼,整体感知,在关键字眼的突破上渗透德育是很好的时机。例如:我在教学《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词“争气”,知道“争气”是全文的文眼,在释题时,抓住关键字眼“争气”进行有机渗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争气”在题目中的意思,从而领会题目的意思,渗透坚强意志,然后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有几处讲“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览全文,通过突破题眼,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了要学习童地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为国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我认为在一篇文章学习的开始,突破题眼,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下步的学习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到水乳交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教材实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首先是增强他们的自我完善意识。我在语文教学讲《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读书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讲生活中有关“爱”的故事,最后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有播撒爱的人才能享受到给予的幸福和快乐。

要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要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通过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指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牢记烈士的鲜血,珍惜幸福生活,并学习烈士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祖国高度热爱之情。

三、培养道德行为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可以将某种思想意识定格在人的行动之中。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其实,道德习惯的养成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就拿学生写日记来说,它就可以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因为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写作中,可以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总之,只有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让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真正做到春风化语,润物无声!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五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

纵观前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许多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人文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

(1)摒弃功利价值,追求简朴自然。如《大学英语》等二册theprofessorandtheyo―yo中记叙了爱因斯坦性格的几个方面,他摒弃社会功利,追求简朴,谦逊自然,毫无矫饰。若不具备如此良好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也许很难有那么伟大的成就,造福人类。第三册whyiteach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真挚笔调讲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教书丰富了他的人生,使他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者视富贵如浮云,追求人生真谛的心声让人振聋发聩。

(2)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走出狭隘的自我天地,树立起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goinghome中文戈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的错误,用爱的黄丝带温暖他的心灵,爱的感化使得一颗迷失的心重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thewomanwhowouldnottell中的贝o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北方军官,因为他不是敌人,也是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她们的行为向我们指明了一条博爱的人生之路。

(3)藐视困难和失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afan’snotes中莎拉虽然身患脑瘫,但她藐视困难的勇气和阳光乐观的性格带给每一个读者启示和鼓舞。(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善待自己、他人和自然,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therelifeonearth?等课文都关注这一主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3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应研究如何根据篇章内容,灵活安排课堂讲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之中。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如何加大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从而既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提高素养,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

(2)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师生间除了语言点操练或巩固的互动外,完全可以就成长、健康、人与自然、人与人交往等内容进行交流,就某些方面获得指导或达成共识,师生各自的态度价值观也因有所分享而相长。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所以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有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精神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

(3)教师还应建立愉快的课堂气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须以爱施教,以情育人,既严格要求,又善于灵活处理和对待。同时,努力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配合,力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信仰等,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4)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格素养,在外语教学中无疑会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讲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外语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磁铁效应:学生会愿意和老师接近,乐意跟老师交流,愉快地向老师学习,可谓是“度德而从之”。德国的迪斯多惠就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旦外语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感受。

4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高尚的人文灵魂、深厚的学术功底、灵活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课程教育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从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9)。

[2]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六

充分利用教材中含有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熏陶,养成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

那么教师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充分地渗透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下面就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和尊老、爱幼、尊师的道德风尚。例如在讲解外研版英语必修2module1reading部分时,教师要从zhoukai和妈妈的对话中,挖掘出怎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把它渗透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实施新教材以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的学习过程中,身心整体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且创设情感氛围,进行积极的、有导向性质的情感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良好个体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

1、以趣引情,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时机。

2、借情引情,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深挖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文中的隐含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外研版book4module3readingroy’sstory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是围绕两人友谊的建立和发展为话题的文章。如果课堂上纯粹通过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基本能够掌握知识。然而是否能充分挖掘利用素材中的“friendshipisimportant”,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呢?我认为这是个良机,要让学生把这份情感传达出来,表现出来。于是我布置学生设计以“mybestfriend”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包括好朋友的介绍与本人想说的话,形式不受限制,要求新颖、有创意并感人。学生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个人都去认真地完成这项任务。在课堂成果展示上,我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评选出最佳创意、最感人的作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选出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知识角中。他们的作品无论优劣,都是用心在完成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treasurethefriendship”这样的真情实感。而通过这样的教学,笔者把学生已有的这份真情激发了出来,让他们学会了友爱,学会了珍惜友谊。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

点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ouldyoumindif…?”和“wouldyou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火车站检票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wrongwith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给以学生积极的心理感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塑造学生高尚人格。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英语课外活动的特点是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英语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以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德育渗透的范围。如举行英语诗歌朗读、英语话剧比赛、影视欣赏、唱英语歌、英语角、英语日记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提高了认识,发展了兴趣,使其在活动中继续深化对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的理解,内在激情升华为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总之,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不失为德育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不过,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两点:

1、有“机”渗透。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把握一定的时机。不能漫无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善于捕捉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把握最佳时机,进行德育教育,会取得最好效果。

2、有“时”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删繁就简,点到为止,切忌一发不可收拾,忘乎所以,时间过长,既影响课外活动的进行,又可能适得其反。

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乳交融的境界,给学生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七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出满勤,干满点,团结同事,踏实工作本,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反思,使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并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辅导。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因此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复习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与联系。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以及他们的需要、习惯,及掌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地安排好45分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总结规律,从历年高考试题的.体研究中找共性;从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开拓地抓复习备考。对今年高考新题型,语音辨音,补全对话,单词拼写进行强化训练。重视词汇的巩固及扩充,以及好句和好文背诵这一环节。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握三千左右常用词,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每课的单词、短语及重点句型,都要求学生过关,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为扫清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方面,从写单句开始,从写五个基本句型开始,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作文尽量做到全批全改,然后进行细心讲评。

我积极组织并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听了12节公开课,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经常与组内教师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学期多次对英语好的学生进行奥赛辅导,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英语能力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3位同学进入了决赛,成绩有待于检验。同时对后进生做了大量的转化工作。

1、学生如引导何合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2、交给学生如何科学的记忆及巩固单词。

3、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的方法进行学习。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班主任方面:

一、自高二假期补课开始营建高考氛围,让学生尽早进入高三备考状态。

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高考奋斗目标。

三、随着高考的临近,认真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特别是关注班上两头的学生。

四、教育引导学生严肃对待模拟考试,培养应试能力,做好查缺补漏。

五、爱护学生、关心住校生的生活学习。

六、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卫生意识。

七、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抓学生的思想工作。

不足之处:对于偏科学生关注度不够,工作中有时存在着急躁情绪,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于改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励,多学习,勤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八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

纵观前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许多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人文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

(1)摒弃功利价值,追求简朴自然。如《大学英语》等二册theprofessorandtheyo―yo中记叙了爱因斯坦性格的几个方面,他摒弃社会功利,追求简朴,谦逊自然,毫无矫饰。若不具备如此良好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也许很难有那么伟大的成就,造福人类。第三册whyiteach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真挚笔调讲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教书丰富了他的人生,使他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者视富贵如浮云,追求人生真谛的心声让人振聋发聩。

(2)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走出狭隘的自我天地,树立起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goinghome中文戈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的错误,用爱的黄丝带温暖他的心灵,爱的感化使得一颗迷失的心重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thewomanwhowouldnottell中的贝o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北方军官,因为他不是敌人,也是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她们的行为向我们指明了一条博爱的人生之路。

(3)藐视困难和失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afan’snotes中莎拉虽然身患脑瘫,但她藐视困难的勇气和阳光乐观的性格带给每一个读者启示和鼓舞。(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善待自己、他人和自然,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therelifeonearth?等课文都关注这一主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3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应研究如何根据篇章内容,灵活安排课堂讲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之中。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如何加大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从而既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提高素养,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

(2)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师生间除了语言点操练或巩固的互动外,完全可以就成长、健康、人与自然、人与人交往等内容进行交流,就某些方面获得指导或达成共识,师生各自的态度价值观也因有所分享而相长。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所以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有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精神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

(3)教师还应建立愉快的课堂气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须以爱施教,以情育人,既严格要求,又善于灵活处理和对待。同时,努力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配合,力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信仰等,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4)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格素养,在外语教学中无疑会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讲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外语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磁铁效应:学生会愿意和老师接近,乐意跟老师交流,愉快地向老师学习,可谓是“度德而从之”。德国的迪斯多惠就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旦外语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感受。

4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高尚的人文灵魂、深厚的学术功底、灵活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课程教育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从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

[2]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九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孩子们成熟早,但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发生谩骂、殴打、甚至惨杀老师的现象。这一切的发生令人费解。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深感教育中欠缺了一点什么,不,甚至欠缺了许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德育,只有德育到位,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英语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说英语的氛围。每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张,所以就形成了重知识而轻德育的现象。但是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下面就如何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谈谈笔者的几点愚见。

一、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在英语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场景来对他们进行设身处地的德育教育。例如,四川地震中不顾自己安危拼力背同学的小英雄的事迹。在教问路用语时,让他们分组不断表演怎样指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坚实的乐于助人的烙印。世界需要爱,人人需要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是我运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当今中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合作能促使人不断与他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与合群观念,最终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走出小圈子,融入公共人群。我经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取比赛方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单词、短语,甚至是语法。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教会他们读单词、理解语法,然后在小组内检测。各组开始力争上游学习,给予胜者小小的奖励,同时给予其他小组鼓励与表扬,在目标语言的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必须在小组内找一个搭档进行对话练习,努力配合,最后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并把成绩记入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

二、教育他们学会感恩。

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包括在文化礼仪方面。我们中国人很含蓄,不善于对家人、老师表达感谢。再加上现在孩子的时代特征――一家三代围着一个孩子转,总怕孩子受委屈、不幸福,总是在尽最大努力去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甚至溺爱孩子,至此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让孩子觉得家人、老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感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智慧。在整个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家人朋友。只要涉及家人朋友的内容,我都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让他们进行反复地先在下面对话练习。例如,在讲授初一第二单元的有关“familytree”这一内容时,为了让他们尊老爱幼、学会感恩,让他们勇敢地到前面和同学扮演各种角色,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表达他们的'爱和对他们的感谢,表达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谢。既练习了英语口语,又学会了如何用英语表达感恩的知识。课后让他们写myfather,mymother,myteacher的英语作文,使他们知道父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劳,让他们学会感恩。

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全球大问题。由于人类长期对环境的破坏,它就像魔鬼般地报复着人类,如地震、洪水、沙尘暴、全球变暖等,吞噬着我们的生命,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在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环境问题。我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备课,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内容。在进行教学时,我大量展示了一些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更多、更严重、更真实、离现在更近的图片,并用英语介绍这些图片,同时引入本课的重点和目标语言。例如,我特意制作了成片的大树被砍倒了,鸟从此再没有栖息的乐园的动画,然后让学生去写作文谈谈对环境的看法,以及我们能够为环境做点什么。最后我设置了目标检测,用了我们吉林北山的一些美丽的照片,让学生用目标语言去谈谈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做些什么。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说人离开时记得关灯、节约用水、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东西、不用塑料袋,等等。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并善于发现教科书中有效的德育内容,因材施教,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不断寓德育于英语教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但能让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更能使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中南大学,.

[2]毕迪迪。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中学英语教学研究[d]。天津大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七中学)。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十

摘要: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训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实习教学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是技工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而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只有寓德育教学与实习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提高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技工教育实习教学德育工作。

技工教育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途径,生产实习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技工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学习,学会操作本领,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去生活,学会适应社会,更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做到又红又专,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笔者经过多年指导生产实习教学的经验,认为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始终。现就加强实习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疏”字当头,防患未然。

来自农村的同志都知道,在风雨到来之前人们总是要疏通渠道,筑坝修提,让洪水按人的意愿流淌,一个班主任或一个实习教师,在自己班级或岗位的问题出现之前,要能看出苗头,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条件,引向正确的道路,防患于未然。每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前,首先给学生指出可能遇到的问题,讲述往届学生曾在实习中的经验教训,指出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到厂后要做好师生、师徒、学生与车间领导之间的疏通工作,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班主任还要注意加强与实习单位师傅及学生之间的联系,遇到问题随时调查处理,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习学生多、点多线长、分布零散,班主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到学生所在的岗位跑跑转转,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要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交谈、交流学生的实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疏字当头”,防患于未然的作法。首先要勤,要脑勤、腿勤,班主任的思想要走在班级的前边,做到“哭声、叫声、叹气声、声声入耳;校事、班事、社会事、事事在心。”

二、“导”字领先.晓情与理。

“防患于未然”这是班主任的心愿,要完全做到困难很大,“除草三遍根难除,人教十年错还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出现后怎么办?简单粗暴生压硬批,势必压而不服,“按下葫芦起来瓢”,闭塞耳目,放之任之!必然导致问题丛生。“数不清,理还乱”。在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时要坚持“导”字当头,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犯一次错误,长一分见识,得一分启迪。

坚持“导”字领先,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心贴心,了解其喜怒,为学生分忧解难。下厂实习学生比较分散,不能将一个班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要想了解学生的喜怒,就必须多跑多接触,多谈心,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感到班主任老师时刻在关心他们。坚持“导”字领先,要做到晓情喻理,使学生口服心服。我认为“导”决不意味牵着学生跟自己转,而是给学生以正确的途径,思考的武器,让他们自己迈出步子,在问题面前做出自己正的确选择。

三、“爱”字于心,相互信赖。

教育学生一定要爱学生,要常将“爱”字记于心间,时刻关心学生。爱学生,要像慈母爱孩子那样,对表现好的要爱,对表现差的也要爱。因为爱使彼此情理相通,情通才能理达。这样正确的道理更犹如股股清泉,渗进学生的心田。这种爱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因素中是一种最有效的催化剂。当老师像慈母一样对学生同情,关心、信任、体贴和帮助时,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爱戴和感激,从而促使他们向教师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师生之间会相互信赖。这样的教育是愉快的,其效果也是显著的。

四、“严”字为主,严抓细教。

俗话说:“教不严,师之过”,“严师出高徒”。也就是说,教师的要求越严格,学生受益越大。这是因为“爱”表现了教育工作的策略性,“严”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原则性。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立场。有“爱”无“严”,只能是骄惯和放纵,学生不会成才。班主任工作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懂得“严是爱,松是害”。做到“爱有原则,严有分寸”,还要具有诚心,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生下厂实习期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下厂后学生分散了,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多了,思想,行为都变得复杂了,学生的心也散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严抓细教才能不出事。我的做法是:1、以车间(岗位)为单位,成立实习小组定期开会进行纪律讲评,实习研讨,操作小结。同时加强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提高。2、与家长取得联系(电话联系,书面联系)重点采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互通情况,共同教育。3、分片联系,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4、实习教师与班主任多联系,互相交换意见,共同管理。

通过严格管理和耐心的教育,促进班级的团结和进步,促进同学之间,师徒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五、“教”字在前,寓教于乐。

实习中,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教”字在前,认真指导学生实习操作,手把手教他们,使他们学到真正的实际操作本领,达到考工标准要求。实习期间,利用空闲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富于时代性和教育性的集体活动。把思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有益教育,而且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行为的训练。例如在学生实习期间经常性的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等,把青年学生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活动开展得好,班级面貌就好,学风就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考”字把关,又红又专。

朱可。

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坚持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队伍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诱发职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善于冲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凡是能有效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利于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应当大胆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环境。

一、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在当代世界汇入”竞争中合作”为特征的新潮流,追求并实现企业内外部和谐状态,就必然地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理念,一个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进步,一个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继续发展。因此,构建企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同时也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其内涵,一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协调有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三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干群团结一心,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职工间互帮互助,诚信守信、融洽相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一)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要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安定和发展,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职工中引导提高精神境界。

(二)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新要求。”和谐企业”的提出,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衍生而来的,与企业的经济建设、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位一体,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三)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创新机制。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实际,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要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急机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作用。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而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创新思想观念,解开思想疙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和激励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程中,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战斗堡垒,使党员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先锋模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要通过各种教育学习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党员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时时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周围的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促进”人企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组织保证。(作者单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十一

寓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于情景交融之中。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也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在迎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世纪挑战的过程中,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一种产业,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及推动知识应用方面的基础作用,决定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知识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打破现有划分学科过细,学习知识过窄的做法,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灵活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提出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科教兴国的大目标,更需要向技术找出路,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为远距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奠定了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等个人素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表现能力、开扩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使一个人产生寻求知识、研究事物的欲望,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含有“情感”因素的言行举动等教学技巧,经常性的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组合优化的教学媒体,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效果为归宿,才能事倍功半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通过各种表现手段,表现强烈的抒情色彩。欣赏教学通过媒体的传播,充分发挥作品中的情感作用,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艺术美以及抒情色彩化为学生强烈的情绪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很美感,使他们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情操。

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课本知识,做到优质高效,这是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观念,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修业学校:向恒。

寓德于教的教学设计历史篇十二

教学是科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政治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体现无限,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据研究表明,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仅能保持二十五分钟,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处理好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课堂最佳状态的吻合,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巧设情境,在有限的时空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感情,发展了个性,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的统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体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个体自主地建构;这种建构产生的道德利于转化成个体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一种“中介”来激活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从而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道德内容同化、顺化、平衡为个体道德。这个“中介”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无实用。这种思想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尝试(一)、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这就像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创设情境激起想像。如讲“情绪”一课,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指人心情的词语,请你们写在纸上,来“比一比”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得最多,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下子提高了兴趣,唯恐落后,结果全班共写出了三十多个,如“兴高采烈”喜怒哀乐“等。此时,实际上已进入了本节课的新教学内容。讲“世界而生命而精彩”一课时,播放一些如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有切身之感的氛围之中,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二)、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漫画富有幽默感,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寓意,利用漫画提供的感性材料,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更能够创设“乐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讲“抵制不良诱惑”时,可自己设计一幅简单的漫画:要河边画一条美人鱼,它手中捧着一盆五颜六色的水,非常殷勤、热情地邀请在干净水里游泳的鱼儿到它的所谓的“天堂”水中玩,对小鱼来说这里的环境美极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鱼,你愿意去吗?以漫画为背景展开教学,通过漫画联想,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漫画作业,请学生自己创作,或者请学生搜集一些比较好的漫画作品办班级展览,这们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致,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绘画和鉴赏能力。(三)、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初中政治教材的特点是从具体的事例总结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如果肯动脑筋就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了主体教学资源,让学生扮演课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角色,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如初一年级请学生当“心理小医生”,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烦心事,开一间小的诊所,初二年级可以搞“模拟法庭”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讲“正当防卫”时,教师也可以先预设几个属于或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境,能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组织表演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价,不要使课堂变成单一的表演会,教师所做的目的应明确,即加深学生对进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标。(四)、歌声嘹亮升华主题从表面上看,音乐与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的感情共鸣,逐步展开想象、联想,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课堂上选用点音乐,这样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用音乐渲染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讲“性格”问题上,我将全班同学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环妨以《好汉歌》为背景音乐,这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最后让学生齐唱《我的中国心》作为结束。学生在嘹亮的歌声中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是爱国主义,整节课的主题在歌声中升华。(五)、开拓视野延伸课堂我们都知道社会是大社会,课堂是小课堂。单单课堂上教师4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只有理论现时没有实践的操作,即理论没有联系实际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不会长久的。所以必须要使学生实践,开拓自己的视野。当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身于现实的大环境操作起来有点难度,但“实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巧妙在设计情境,使这个实践也可以在讲台上、课堂上来完成的。如:设立“新闻联播”节目,由学生播报最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要闻,并作简要分析、评论,这就把课堂教学延伸了课外,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学生养成坚持看报刊杂志的好习惯。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与教材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学以致用”。这样有利于于学生了解社会,又能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使政治学科发挥其更佳的教育功能。

二、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师的要求创设情境,首先要求教师教学时充满激情。政治课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一位优秀的歌手之所以能打动听众,是因为他(她)在演唱时倾注了全身心的感情。教师站在讲台上如同演出,只有激情满怀,才能感染学生。因此,政治教师要热爱所教的政治课程,从而由热爱产生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真情,说真话,讲真理,做真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上好每节课,教师要力争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一进入课堂就调整好情绪,抛却烦恼和杂念,充满自信,专心上课。在讲课时使语调充满感情,表达清晰,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毫无自信,敷衍了事,话语干巴,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教师,是不可能感染学生的。创设情境,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在对教材的讲述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以此激发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上初三政治课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一内容时,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来创造设情境。教师先叙述英国的利物浦通过奴隶贸易由一个小村庄发展为一个大城市的历史,然后说:“利物浦现在是一个美丽多情的海滨城市,如果说它美丽,那么,请不要忘了它有一段罪恶、肮脏的历史,它的每一幢高高耸立的大厦都枕在无数个非洲黑奴的头颅之上;如果说它多情,那么,请不要忘了它曾经是何等的冷酷、残忍!就在它的每一处阴暗的角落里,都游荡着无数非洲黑奴的灵魂!”。用这种充满愤怒的声音,就能强烈地震动学生,也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随着教师对教材的生动讲述,学生必将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当代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喜欢思考,富有想象,较少保守,求新求变,最忌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方式。教师若能抓住这一特点,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尝试一些新方法,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政治课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如讲授初三政治教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时,播放一段关于长江水土恶化的录像《长江,我为你哭泣》,并结合录像设疑:“是什么造成成了长江让人哭泣的现状?怎样才能永久地让长江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看到土枯岩裸,污泥浊水的长江,同学们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憾,求知欲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立即活跃起来。教师进一步布置:我们所处的环境怎样,面对恶劣的环境有什么对策,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要求学生对章江、贡江的水源进行调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后一课知识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创设情境,要求教师要会巧设疑问。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之径。设问的方法要明确,让学生知道从哪个角度,哪个范围去思考问题。接着可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既能解疑释惑,加深对课文实质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醒,那无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政治课堂沉闷气氛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好处。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进取,不断地积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