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7:28:11 页码:7
最新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优秀8篇)
2023-11-10 17:28:11    小编:zdfb

充分认识到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后续的思考和讨论。善于学习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启发。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一

寇准19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但当时的宋太宗偏偏有个习惯,在选用官员时,喜欢先问问年龄,如果年纪太轻,便以经验不足为由而不予重用。有人偷偷告诉寇准,虚报一下年龄,以便将来好做官。寇准却不肯,坦陈了自己的年龄。因为寇准实话实说没有弄虚作假,最后也得到重用,并成为一代名臣。

东汉时的刘昆做过江陵县令。有一年民房起火,火势凶猛难以扑灭。这位县令急得扑通跪下,祈求老天爷让大火熄灭吧。说来也巧,突然天降大雨火就灭了,于是人人称奇。后来刘昆调任弘农太守,本来那个地方闹虎患,结果他一来,那些老虎背着小虎全跑掉了。

有一次,汉武帝就问刘昆,你做县令时,有呼风唤雨的法力吗?你做太守时,老虎为什么都吓跑了,你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吗?换作别人可能要吹嘘一下,借以抬高自己。可刘昆却实话实说:“回皇上,那只是碰巧罢了。”大臣们哈哈大笑,皇帝却没有笑,认为刘昆是忠厚之人,并叫史官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第五伦是东汉名臣,为人质朴胸襟磊落。有一次,一位同事问他,你有私心吗?第五伦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马,我没有接受,但每次选拔人才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人,虽然最终没有选他。我的侄子生病了,晚上我会起来好多次去探望,但回到床上我能很快入睡,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生病了,我即使一次也不去察看,夜里也肯定会因为挂念而睡不着的,所以我也是有私心的。”如此实话实说,古今也是少有的。

做人难,说实话更难,但若说了实话,心里就会轻松无比,无任何负累。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二

系列有利于笼络人心的政策,使齐国出现了一段繁荣的时期。

一日,齐景公由宰相晏婴等大臣陪同到纪地视察,纪国的一位前臣为了讨齐景公欢心,给自己封个一官半职,就拿着偶然得到的一把金壶送给齐景公。齐景公拿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金壶很是喜欢。这把金壶不仅做工精美,壶身上还雕刻着各种花纹,而且据说它还是纪国国君祖传的宝贝。

齐景公把壶拿在手中,仔细把玩。当他打开壶盖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两个竹简。他打开其中一个竹简,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而另一个竹简上则写着:不要骑走不快的马。齐景公低头沉吟片刻,对晏婴说:“我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要吃翻转过来的鱼是要告戒大臣不要贪财,而不要骑走不快的马是要告戒国王不要任用不能干事的人。对吧?”晏婴说:“大王说的很对,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个治理国家的良策啊!如果我们齐国的每一个大王都能够真正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齐国必然长盛不衰啊!”齐景公点头表示赞许,于是又问:“既然纪国有这么好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怎么还是亡国了呢?”晏婴说“大王,好办法是用来治理国家的,纪国的人把它装进金壶里,却不知道拿它来治理国家,这么好的办法不用岂不是太可惜了。所以,金壶妙计难救亡政啊。”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三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人:“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当地人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我说:“怎么可能呢?山不高。”

当地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然,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花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是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看到的。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四

南宋时临安(今杭州)城内,有个名叫俞嘉的孩童,天资聪颖,才思敏捷,7岁即会吟诗作对,平日淡吐也不同凡响,故被称为“神童”。

一日正值清明,郊外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游人多扶老携幼出城“踏春”,俞嘉也到金波门外游玩。游人见“神童”来了,纷纷围住他,笑出偏题难他,俞喜均应对自如。

正巧,忠臣宗泽与奸相秦桧也各自祭祖后归衙,路过此地,见神童如此机繁,也下轿逗趣。宗爷从地上捡起一根枝枝问俞嘉道:“你可知这是什么树?”俞嘉说:“以木配公,岂不为松?”

秦桧见状,也从地上拾起一根枯树枝问:“小孩,你说说看,我手里的又是什么树呢?”俞嘉见是人人憎恶的奸相秦桧,于是冷笑一声说:“这谁不知?你手里是槐树。”秦桧问:“何以见得?”俞嘉回道:“以鬼就木,非槐莫属!”围观者无不哈哈大笑,拍手称快。

秦桧既羞又恼,但对孩童又不便发作,只好狼狈而去。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五

齐景公当政时期,滥用刑法,搞得人人自危。许多人生怕哪天得罪了齐景公,而被处以极刑。

有一天,正当齐景公和大臣们商议国事的时候,突然听到大殿外乱轰轰的。于是景公派士兵到外面去查看。士兵回来报告说有一群人正在大殿外闹事,领头的人正在叫嚷着齐景公是个暴君,采用严酷的刑法迫害自己的臣民,早晚要失民心。要求他废除严酷刑法。齐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那带头闹事的人押到大殿上。闹事的人见到齐景公就大喊:“暴君,你设立种种严酷刑法,搞得人人自危。你这样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齐国早晚要败在你的手上!”齐景公听到这里,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叫喊着:“快来人啊,把他拉出去,处以分尸极刑!”大殿上的大臣们窃窃私语,都在说闹事者说的对,大王的确滥用刑法,这些刑法早该废除了,于是都想为他说情。可还没等大臣们开口,齐景公就说道:“你们谁也别为他求情,如有胆敢劝阻者,一律处以砍脚极刑!”这句话使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去,没有大再敢为闹事者求情,生怕将自己也牵连进去。

这时,晏子走过来,气冲冲地从身旁的士兵身上抽出一把刀,一手抓住闹事者的脑袋,一手举着刀,做出一副恶狠狠,要杀人的样子。同时问齐景公:“大王,他妖言惑众,我来替您杀了他。只是不知道从何下刀?您可知道古时圣贤的君主肢解人时从哪个部位开始下刀?”齐景公听到这里,知道晏子是用古代贤明的君主来劝说自己不要滥杀无辜,就离开坐位,摆摆手说:“算了吧,这是寡人的错,不怪他了。”这下大臣们长长舒了一口气。退朝后,齐景公让晏子陪自己到处走走,随便聊天。当谈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市场商品的价格时,齐景公问晏子:“你住的地方靠近集市,你可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吗?”晏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踊贵鞋贱(踊,是给受过砍脚刑法的人穿的鞋子)。”齐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不久真的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法。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六

鸩(zhen)鸟和毒蛇都是带有剧毒的动物。鸩鸟的羽毛可以在酒饭里下毒,能够致人死命;毒蛇一口下去,牙里的毒液也足以使人死亡。

有一次,鸩鸟和毒蛇相遇在一起,鸩鸟扑打着翅膀,准备把毒蛇啄起来吃掉。

毒蛇急中生智,赶紧说:“喂,别吃我,快别吃我!人们最厌恶的就是有毒的东西,你身上带有剧毒,都是因为吃了我们毒蛇的缘故。我的毒是没有办法除去了,可是你还有机会,只要你不吃我,身上就不会再有毒了,人们就不会厌恶你了!”

鸩鸟冷笑了几声,开口说道:“你这条可恶的毒蛇,少在这里花言巧语,我不会相信你的鬼话的!”

鸩鸟加了把劲,把爪下的毒蛇按得更紧了,接着说道:“你说得很对,我的确有毒,但是人们所厌恶的只是你,而并不是我。你的毒牙里带有剧毒,专门用毒牙去咬人,置人于死地。你是主动去害人,人们自然痛恨你。而我就不同了,我从不用毒去害人,就是偶尔有人用我的羽毛去做些图谋不轨的事,也只是极少数心术不正的人所为,并不关我什么事。我不但不害人,还是毒蛇的天敌,我帮助人们消灭你,所以我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喂养我来捕杀你。你才是真正的害人精,今天我决不会放过你的!”

话音未落,鸩鸟就猛地啄了下去,把毒蛇吃掉了。

鸩鸟和毒蛇都是有毒的动物,后者死有余辜,前者却深得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它们一个是用毒来害人,一个是为了帮助人才会有毒。我们看待事物,不能仅从表面上去区别,而应该深入其本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七

薛登是宰相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子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喊道:“薛登,你像个老鼠一样胆小,不敢把皇门边的桶砸掉一只?”

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洋洋得意,立即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传薛登父子问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毫无惧色,抬起头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统)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说。

薛登高兴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给砸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赞道:“好个聪明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金盛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下堂后把薛登拉到背后,假装称赞他说:“薛登,你真了不起,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吗?”

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奔向皇门边,把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给砸了。

金盛又飞报皇上,皇上要治薛登父子的罪,怒喝道:“顽童!这又作如何解释?”

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皇上,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

“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愿吾皇江山坚如铁桶。”

皇上转嗔为喜,下旨封薛登为“神童”,但薛登听后并没有马上谢恩,却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金盛两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子;而皇上封我神童,他岂肯罢休?与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贼之手,倒不如请皇上现在就下旨治我死罪为好!”

皇上听了,顿时醒悟,立即将金盛斩首示众。

古代哲理小故事简短篇八

晏婴,即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能言善辩著称于世。高缭是其宰相府中的一名官员。平日里,高缭做事认真,凡是吩咐给他的任务,他保证按时保质的完成。和同僚之间的关系相处的也很好,对待晏婴也是十分尊敬,从来不会背着晏婴说他一句坏话。

高缭在宰相府三年虽然没有太大功劳,但是也没有什么过错。同僚们还是很认可他的工作能力的。这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官吏政绩和能力的日子了。高缭和同僚们都认真做答,高缭心想自己在宰相府的人缘不错,政绩也不差,况且对待考核也准备充分,一定不会被罢官或者降级的。于是就轻轻松松地参加完考核,考完后和同僚们喝酒放松去了。在酒桌上,还有几个拍高缭马屁的人频频给高缭敬酒,说:“您这次考核一定成绩优异,晏大夫一定会给您升职的。”还有的说:“您人缘这样好,将来一定能得到重用,说不定能当宰相呢!”这些话说得高缭心里美滋滋的。回家后不断想像着,自己升官发财的那一天,并盘算着升官后该置办几所大宅子,多买些珍贵的补药和吃食,改变一下目前还不太富裕的生活。

可是,不久考核的结果公布了,高缭在被罢官之列。这可大大出乎高缭和其它同僚的意外。高缭想一定是晏婴弄错了,同僚们也为高缭叫冤,纷纷表示要为高缭讨个说法。于是几个平日里和高缭关系不错的人就去见晏婴,为高缭求情。他们对晏婴说:“高缭在宰相府为官三年,从来没有说过您一句坏话,任务也认真按时完成,平日里也没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把他辞掉呢?”晏婴说:“辞掉他,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说过我的坏话啊。”官员们不解,难道不说您坏话倒是错事了?晏婴继续说道:“我这个人就像一根弯弯曲曲的木头,需要斧头削,刨子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可是,高缭在我身边整整三年,对我的过错从来不讲,他这样做对我没有丝毫用处。我任用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给我挑毛病,提建议,以利于我不断改正,不断进步的啊!”说到这里求情的官员们恍然大悟,再也没人提给高缭求情的事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