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4:00:40 页码:12
最新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优秀9篇)
2023-11-13 04:00:40    小编:zdfb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总结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在总结中,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丰富内容,增加说服力。推荐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总结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一

一、课前交流: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个成语(出示课件:水涨船高)。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船总是浮在水面上,水面升高,船也跟着就升高了。

师:他解释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今天这节数学课要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个成语有密切的关系,请接着往下看(出示例1)。

二、观察与思考:

(一)分析例1。

1、出示例1。

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2、观察表格中,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3、反馈交流:

(1)表中有哪两种量?(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数量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师:是啊,从表中我们发现数量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多媒体出示这句话)。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师:我们接着来看。你们求出来了吗?(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比值都是3.5,比值都相等……。

师:是的,他们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是3.5没有变化。我们也可以说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刚刚,通过我们的学习讨论知道了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师:那你知道这个不变的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吗?(单价)。

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总价?单价)数量。

师小结: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

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三)课内练习。

1、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如下表:

2、分析。

(1)观察表格,这里出现了哪几种数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2)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比值分别是多少?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3、归纳小结:

出示:成正比例关系的三要素:

a、两种相关联的量。

b、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随着减少。c、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预设:

三、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

师:同学们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折线统计图,你能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图像吗?

1、想一想:横轴上和竖轴上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2、老师这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连线”的方法,整理出来这样一幅图像。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画出来的是一条斜线。

师:也是什么线?

生:直线。

3、师:通过刚刚的练习,你觉得这样的正比例图像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引导学生小结:

(1)、从这个图像中可以观察到彩带的总价与数量的变化情况,彩带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变大。反之亦然。

(2)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根据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四、回顾与展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二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知识,认识一些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会从变量的角度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例题提供图表,安排学生观察数据,求比值,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正比例关系。学好这部知识,对以后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以及中学学习函数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生:玩过。

生:明白。

师:做好准备,游戏时间50秒,预备-----开始!学生开始游戏,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我来了解一下,有赢3次的吗?4次的呢?有赢5次的吗?

如果赢一次我们就记5分。

谁愿意说一说自己赢了几次?得了多少分?如果时间允许,这个游戏可以继续下去。加省略号。

二、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

(1)、看看表中有哪两种量?

观察这两种量的变化,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生1:赢得次数是1,得分是5;赢得次数是2,得分是10;……。

生2:我们再倒过来观察:得分是15,赢得次数是3;……。

生:跟第一次相比,次数增加,得分也随着增加;次数减少,得分也随着减少。

2、师:得分是(),赢得次数是4;得分是50,赢得次数是();…。

看来,只要知道次数,就能知道得分,或者知道得分,就知道赢了几次。

3、师: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得次数的变化而变化,赢得次数增加,得分也增加,次数减少,得分也随着减少。我们就说赢得次数和得分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4、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再举例说明。

判断下表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

(1)一辆汽车行使时间与所行路程如下表。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辆汽车行使时间与所行路程如下表。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表格中你能找到一些不变的东西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2、比值实际上求得是()。写出求它的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的最默契,讨论的最认真。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发言,板书关系式。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时间=速度。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想一想,做一做。

(1)、表中有()和()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说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数量减少,总价也随着()。反之,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

(3)、写出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4)、比值实际上表示()。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交流、反馈并总结。

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中相对应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正比例关系。

4、综合上面的两个例子,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关键看什么?

课件出示判断正比例的方法:要先看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不是一定。

如何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呢?

5、判断游戏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五、由浅入深,拓展思维。

师:刚才大家学习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一)、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说明理由。

1、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煤的总量。

2、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

3、圆柱体的高一定,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

4、订阅《少年文艺》的人数和总价。

(二)、拓展。

路程、时间、速度。

那么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正比例吗?

六、全课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三

“成正比例的量”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这一关系的判断方法非常重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首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让学生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方式交流,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时给了学生一些较为形象具体的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能轻易地发现两个数量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自学提示中,围绕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将提纲内容简单化、重点化,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让小组合作真正更有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本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学中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因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难度相对比较大,所以我给小组活动空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真正达到思维层次上的交流,而不仅仅限于表面上的讨论。事实证明,在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中,小组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达到互助。

三、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大容量的练习,以便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练习中得到加深理解和巩固。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也加深了认识。在教学正反比例意义时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堂课,对教材中几个概念,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相关量的两种量,课本上的概念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算不算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有点相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不相关,比如人到长大以后开始发胖,身高不变,体重变化,这又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自己在教材的钻研方面,还应多探索,多下功夫。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四

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等,而正比例是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在教学例1,自学例2时,我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尤其是例1,通过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填写表格。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揭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及性质时,让学生根据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相对应的路程(总价)是怎样随着时间(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总价)和时间(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来组织、归纳、得出其性质和意义。

在教学例2时,我安排了自学,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知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跟老师的接近或相同,这样他们会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处在引导、辅助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尽情表达对于知识的见解,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间教室是属于他们的,这节课是属于他们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这节的教学效果很好。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五

成正比例的量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并初步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让学生感受“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但是比值不变,这一点最最重要。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运用概念,概念归纳出来后,引导学生找准把握概念的“关键词”非常必要,而且有效。提出“要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个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后面运用概念作有利指导。

在判断两个量成不成正比例的练习时,很多同学们表现出心里明白却不会表达的现象。我知道,这是他们是没有把握正比例的意义造成的。再遇到判断时,我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六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

路程(千米)。

……。

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

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

(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

(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1.观察上表。

(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教师板书:

2.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

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一定).。

(四)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2)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七

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等,而正比例是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在教学例1,自学例2时,我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尤其是例1,通过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填写表格。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揭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及性质时,让学生根据问题:

2、相对应的路程(总价)是怎样随着时间(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总价)和时间(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来组织、归纳、得出其性质和意义。

在教学例2时,我安排了自学,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知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跟老师的接近或相同,这样他们会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处在引导、辅助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尽情表达对于知识的见解,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间教室是属于他们的,这节课是属于他们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有下面几点反思:

1.学习方式的一点点转变,带来学习效果的一大块进步。

要改变以往接受式的学习,多给学生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规律。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正比例的练习中,学生都能够用除法去验证结果是不是一定的,从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可见教学效果非常好。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慢学习速度,有助于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比例意义一课包含的难点很多,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都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把这些知识都集中在一堂课中,学生囫囵吞枣,理解得不深不透。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在发现规律上重点着墨,看起来好像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深刻理解了重点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的含义,为后继学习扫清了障碍。

3.一点点遗憾。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竿高与影长是成正比例的。如果能够让学生到外面实际测量一下,会更有说服力。(duan)。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八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知识,认识一些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学会从变量的角度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例题提供图表,安排学生观察数据,求比值,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正比例关系。学好这部知识,对以后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以及中学学习函数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生:玩过。

生:明白。

师:做好准备,游戏时间50秒,预备-----开始!学生开始游戏,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我来了解一下,有赢3次的吗?4次的呢?有赢5次的吗?

如果赢一次我们就记5分。

谁愿意说一说自己赢了几次?得了多少分?如果时间允许,这个游戏可以继续下去。加省略号。

二、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

(1)、看看表中有哪两种量?

观察这两种量的变化,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生1:赢得次数是1,得分是5;赢得次数是2,得分是10;……。

生2:我们再倒过来观察:得分是15,赢得次数是3;……。

生:跟第一次相比,次数增加,得分也随着增加;次数减少,得分也随着减少。

2、师:得分是(),赢得次数是4;得分是50,赢得次数是();…。

看来,只要知道次数,就能知道得分,或者知道得分,就知道赢了几次。

3、师: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得次数的变化而变化,赢得次数增加,得分也增加,次数减少,得分也随着减少。我们就说赢得次数和得分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4、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再举例说明。

判断下表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

(1)一辆汽车行使时间与所行路程如下表。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辆汽车行使时间与所行路程如下表。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表格中你能找到一些不变的东西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2、比值实际上求得是()。写出求它的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的最默契,讨论的最认真。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发言,板书关系式。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时间=速度。

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想一想,做一做。

(1)、表中有()和()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说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数量减少,总价也随着()。反之,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

(3)、写出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4)、比值实际上表示()。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交流、反馈并总结。

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中相对应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正比例关系。

4、综合上面的两个例子,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关键看什么?

课件出示判断正比例的方法:要先看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不是一定。

如何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呢?

5、判断游戏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五、由浅入深,拓展思维。

师:刚才大家学习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一)、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说明理由。

1、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煤的总量。

2、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

3、圆柱体的高一定,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

4、订阅《少年文艺》的人数和总价。

(二)、拓展。

路程、时间、速度。

那么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正比例吗?

六、全课总结。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反思优秀篇九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联想、观察、讨论、类推、验证中总结了正比例的意义,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学生对正比例过程的描述,还是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系统比较与认识,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足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让学生体验数学,享受成功,找到学数学自信是老师努力探索的境界,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直观展示(课件),让学生理解“杯子是相同的”真正含义,从而探究变化规律。探究过程学生是比较积极的,但由于学生刚接触成正比例,因此对其意义表达不完整,为了化难为易,我采取的填充式,建立一个表达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述。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是理想的,但在练习中,特别是一些意思不明显的题目,学生不假思索做出判断的比较多,如:“圆的面积和半径成不成正比例?”很多学生每通过分析,半径是可变量(不一定)。针对这种情况,打算安排一节练习课,练习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要求他们要把两个量的等量关系写出来,再作分析比值是否一定,我相信通过下节课的练习,学生对正比例掌握是比较理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