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案的提纲通用(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04:31 页码:9
教案的提纲通用(优质18篇)
2023-11-13 07:04:31    小编:zdfb

教案还应包含教学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以下是一些教案实例,给大家提供借鉴。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五.齐读3、4段,小结:这两段主要写什么?

六.指导书写:逃、锐、隐、约、荡、漾、壁。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三.作业。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二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堂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根据预习提纲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提高自学能力。

2.听课。

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的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前提和关键,“思”是“听”的深化和升华,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要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三

2、本论:说理论证。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做学习的主人。

(1)许多中学生被应试教育束缚着,成为知识的奴隶。

(2)老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学习方法实在应该改一改。

(二)中学生怎样成为学习的主人。

(1)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2)其次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地去学习。

(3)学习上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能见异思迁。

(4)最后,有张有弛,注意劳逸结合。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四

电视作品分析提纲1.电视片内容概括(10%)2.本片思想教育意义(10%)3.艺术特色总说,包括:总体的手法(10%)总体的艺术特征(10%)4.艺术特色的举例:选择1~2个艺术独到之处(25%)5.举例2~3点艺术细节(20%)6.缺点和不足(10%)7.结束语(5%)电视作品分析1.电视剧使故事情节的推进2电视节目:(1)节目定位:新闻类.法制类.科学教育类.综艺类.音乐类.健康类.体育类.对象群:少儿节目.老年节目.成人节目.青少年接么。选秀节目.专题节目(2)节目宗旨.意义例如:以科学的理论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节目的结构:版块形式.记录形式.线条形式(4)分析节目主持人:是画外音还是现场的(5)时间.地点.线索.记时呈现(6)电视节目的手法:顺序还是倒叙(7)节目时间:周播.日播(8)节目主题及主要内容(9)机位(10)节目主持人:情感.语言.着装(11)节目风格:轻松.活泼以明星为主题的节目.以时间.评论为主写读后感并不困难,写片要有材料,材料要在当场获得.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动手写作.一点要有点有面的分析.看片时尽量寻找素材,看片过程确立写作纲要(上面提过的提纲)将有价值.心得要点写下来,根据写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确立写作主旨和文章的标题,再将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有说服力.最能靠近主题的来写作.特别要注意的是,看片时不要单纯被故事所吸引。希望能帮到广大考生:)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五

基础知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

讨论。

分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

思想。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00年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六

一、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概述(1000左右)。

1、资本结构的涵义。

2、公司治理的涵义。

3、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理论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缺陷分析(左右)。

1、资产负债率偏低,偏好股权融资。

2、流动负债水平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

3、国有企业国有股集中度较高,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特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2000左右)。

1、大股东控制管理层任命,削弱代理权的竞争。

2、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增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降低。

3、股权过度集中,中小股东参与权利有限。

四、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强化治理的对策建议(2500左右)。

1、创建良好外部融资环境。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

3、调整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4、建立和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2]李新渠,张正义,陈凝.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决策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3)。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七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2.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邬雪娇。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八

《背影》是中学语文试验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19-22页),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体验真情,学会感恩。

本课设计注重在学生朗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双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沉浸文本,使学生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亲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听读、散读、默读等各种朗读方式与文本对话;对关键词句品读,从中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3、通过学习,深入体会父子深情,懂得父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读中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梳理好字词)、字/词典。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背对学生,询问:看看老师清瘦的背影,你能当即写下感人肺腑的文章吗?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不仅能,而且还把这个“背影”深深烙进了无数读者的心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朗读,通过最美的语言来感受这“背影”的神奇魅力。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背影引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真挚、动情的语言,激起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为本文的学习垫定丰富的情感基础。

2、读品结合。

默读、扫清障碍(出示小黑板)。

范读、听出感动。

(要求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儿?)。

方法指导:从内容上去理解,从情感上去感受,从朗读方法上去学习。

朗读、清楚明晰。

(要求思考: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这样感人?)。

方法指导:基调-深沉忧伤;语速-沉重缓慢。

散读、声入心通。

(要求:反复朗读四次背影,四次落泪的情形,较深入、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

方法指导: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停顿、重音、句调。

品读、读出感动。

(要求:体会准确的动词,细腻的细节描写;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父爱;

思考作者为何落泪?)。

重点品读段落“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体会:蹒跚的脚步,艰难的攀爬,动情的眼泪;品味这感人至深的父爱。

方法指导:情景再现,要设身处地将文本中的情景“再现”。

齐读:自然流畅。

(要求:深情地朗读作品,自然流畅)。

方法指导:结合之前所学,做到:正确、深入理解;深刻、细致感受;丰富、逼真想象。

【设计意图】以上各“读”的环节主要是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设计的。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朗读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文本的手段,旨在做到“声入心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及对关键词句深入阅读的能力;由浅入深地感悟父爱,从而突出文章的重点。在体会无形父爱的中又通过朗读技巧的提示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

3、体验反思。

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自谈感受。)以诗歌创作的形式表现。

自写一首小诗,关于父亲的,读给同学们听。

诗歌诵读。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体验感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样以朗诵形式突显学生自我,张扬个性,达成教学目标。

4、教学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其浓浓的父爱而感动了你、我。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学习:“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

5、作业布置。

把自创的小诗读给父母听!或录在磁带中。

板书:

朱自清。

沉重背深。

蹒跚沉。

艰难努力影的。

【设计说明】。

班级教学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而小班化的教学恰能弥补这一劣势。本课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课教学重朗读实践,意在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沉浸文本。所以,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除了方法指导外,还重视课堂评价)。同时,由于是小班化的教学,它能更好地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服务。(本班学生二十余人,朗读水平一般)因为小班化教育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它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心灵。所以本课教学中,我试图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在鼓励性的评价中使他们能充分沐浴“阳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能成为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背影》中所呈献的父子深情恰恰是学生的“精神需要”,它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律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能引起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与共鸣。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九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讨论分析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光绪、慈禧。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出题者可看教材,“接龙”者不能看书,其他人不许插嘴提示。)。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地名安庆上海上海武昌汉阳福州。

工业名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铁厂船政局。

人名曾国藩曾国藩、李鸿章李鸿章张之洞张之洞左宗棠。

类别军事军事民用民用民用军事。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1——28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27页“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学生当堂完成28页“练一练•选择连线”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

2、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我测评]。

3、鼓励学生自选《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练习题剩余部分进行练习。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

西宁中学彭玉美。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二、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并复习巩固骈散结合的'句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利用注释及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课内根据学生实际释难句。

三、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四、加强背诵指导,力求课堂内能背诵部分段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二、在诵读中初步体会“也”和“而”的语气。

三、疏通文字,了解文章大意。

四、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明确写景的方式及作用,理解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二、复习巩固对“骈句”的理解。

三、背诵课文,在背诵中进一步体会“也”和“而”的语气。

第一课时授课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投影醉1。

二、引导参与。

(一)结合课前作业的评讲,巩固学生自学的成果。

1、作者介绍,投影醉2(由学生讲,教师补充)。

2、诵读。

(1)抽一学生朗读,其余学生仔细听,读完后学生再作评议。评的标准: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对了节奏,是否在“也”字后有较大的停顿,“而”的轻重语气是否读出。

(2)听范读。

2、疏通文字,释难词、难句。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发问(投影字词题醉3),主要针对注释上没有作注释的词句作解答,巩固学生自学成果。

3、齐声诵读描写醉翁亭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的句子。

(二)问题探究,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边讨论边作结构图投影醉4。

三、就结构图示作归纳小结,并投影醉5,展示强调教学目标。

四、布置第二课时作业(投影醉6)。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一

1.明确立意认真审题,仔细研究话题,把头脑中初步的立意写出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立意锤炼的过程。

议论文要明确其中心论点,记叙文要明确其主题思想。

2.精心选材围绕中心思想,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典型材料,尤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写得完整、精要。

3.精心构思布局考虑全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

不同的文体其构思侧重点有差异,常见的议论文和记叙文构思侧重点如下:(1)议论文在构思时重在论证结构的安排和论证方法的选择,尤其要尽可能多地联想相关的事实论据和名言警句。

(2)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先列出中心思想,然后列出各段落的内容要点,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要明确。

4.要有字数上的大体安排提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章的中心、重点(主要材料)、材料的组织安排等。

需特别提醒的是,编列提纲宜简略,只要能体现出文章的思路、所运用的材料及布局、层次的设置、首尾的呼应、详略的安排等内容即可,不可过于详细。

【范文引航】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把握好几方面:一是全面把握材料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寓意),然后根据材料寓意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如“动机和结果”“机智和时机”“信息和成功”“生存法则”以及“坚持不懈”等。

二是选好写作角度。

材料内涵丰富,写作时切不可面面俱到,需要从一个角度立意,生发,拓展。

考生可以从海龟、老鹰、好心的游客、海龟和老鹰、好心的游客和海龟以及好心的游客和老鹰等几个角度选择其一作文。

三是确定好文体。

这篇文章宜写成议论文,写议论文观点一定要鲜明,不要人云亦云,论证逻辑要严密,尽可能多地运用与立意相关的名言警句和事实,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当然写成散文等其他形式的文章也可以。

四是确定文章结构。

可用编列写作提纲的方式,确定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文章结构可以是“提出问题(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引用材料——议论材料——联系实际拓展议论——结束全篇”。

【佳作示例】“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青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

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

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

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的生命航线是指向自然,远离世俗的。

不明的君主改变他的航向,可陶潜只上任不足百天,便辞职归隐。

世俗的利欲不适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

当他回到自己的生命航线时,不免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不免由衷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悠然自得,恬淡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我们不能改变。

“孩子的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铺平道路。

”这是一句浅显而又具有深刻道理的话。

记得一位高考状元的家长说过:“他的.生活一直都是自己安排,学习也不用我们管,他明白自己的路。

”不用自己的思想改变孩子,不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孩子,生命的航线便自然伸直。

而有些家长,在校找老师,在外找朋友,为孩子铺就一条“平坦大道”,看似前途光明,实则未来渺茫,受惯了宠爱的孩子经不住批评,习惯了平坦的孩子难以适应社会之路的崎岖不平。

人生之路必然要经过痛苦、挫折,一旦改变了这条荆棘路,孩子就如未破茧的蝶,已不能展翅飞翔;孩子就如不知敌情的小海龟,将葬身鹰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改变生命必经的航线。

不改变别人的生命航线,人民战士李剑英毅然选择改变自己的飞行航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用死完成了一次壮烈飞行。

让我们每个人都向着自己的航线,奋力飞翔!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让他向着生命远航!【亮点透析】本文亮点有三:亮点一,本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文章开篇破题,用青虫破茧成蝶,海龟伸头探路揭示生命航线的无比重要性。

接着,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了“孩子的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铺平道路”的观点。

结尾宕开一笔,进一步补充、完善论点,进而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亮点二,本文重心明确。

文章运用“引用材料——议论材料——联系实际拓展议论——结束全篇”的结构,文章主体是联系实际拓展议论部分,符合传统美文“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要求。

亮点三,本文中心明确。

文章用例紧紧围绕“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的论点,并联系社会现实阐发观点,深化议论。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二

教学目的要求:

(一)语文训练。

1、了解童年的乐趣,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浓浓的亲情,领悟作者的自然美、人情美及自由和天性的向往。

教学重点:确定文中的重点人物。

教学难点:浓浓亲情在文中的体现。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部分自己童年时的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内容集中,情节完整,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非常生动,体现了萧红小说散文诗化的特点。

文章以第一人称写的。以“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回忆了“我”与祖父在后园的种种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欢乐、自由、温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人性美和自由天性的向往。

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和祖父在后园的活动;第二部分介绍祖父及祖父和“我”在后园的活动。

从写作特点上看,本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着欢乐的童年,同年趣事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本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欢乐的童年,走进美丽的后园。(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查字典,结合注释自学生字词。

3、集体交流。

谷穗、衣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玩腻了:玩厌烦了。

谎花:不结果实的花。

明晃晃:形容花园里的红花绿叶,新鲜漂亮。

毛嘟嘟:形容狗尾巴草毛茸茸的样子。

蓝悠悠:形容天很蓝。

4、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放慢速度读课文。

2、整体感知。

a: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b:后花园中哪些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学生分组研讨。

4、集体交流。

(1)a、种小白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窝一个个溜平。

b、铲地:我把狗尾巴草留下,祖父教我如何识别。

c、“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樱桃。

d、在祖父的陪同下,“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e、插花事件。

(2)这些问题,让学生指出即可。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读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课后同学们把生字新词读熟写会,进一步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前补偿。

请你简单说说“我”和祖父在后花园中做了哪些事?

二、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课。

1、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朗读:

要求:放声朗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语言通俗,富有情趣,写的诗人人喜闻乐见的事,估计学生不存在阅读障碍,因而以学生自由阅读为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大声地朗读,做到富有感情。

4、研讨、赏析(投影)。

提问:(1)祖父和“我”分别有怎样的性格?

(2)阅读体味下面的句子。回忆一下你的童年,然后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

投影出示:p21研讨与练习二。

参考答案〉。

(1)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2)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2)体味句子。

a、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从“金”“绿”“嗡嗡地飞”“满身绒毛”以及“胖圆圆”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b、“啸”是“呼啸”之意。表示发出声响。

“,冒烟”表示下雨时,密集的雨点打在大榆树树冠上飞溅起来,加上大榆树上下雨水迷漫,风一吹形成水雾,远望犹如“冒烟”。

因为榆树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而沙滩上的蚌壳多而密,在太阳的照射下,也会闪闪发光,所以作者由叶子想到了蚌壳。

c、句子使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切都活了”在孩子的眼中,一切充满了生命,都有人情味。这是合理的想象,也是基本的事实。

d、类似这样的经历你有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联系实际,自由交流。)。

注意联系实际语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进行学习品味。

三、课堂练习。

1、延伸拓展。

师: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请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

学生找出第一部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指示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不停地跑。”

老师引导学生赏析、体会作者的“天性”“自由”。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高声朗读,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把那种自由和天性淋漓尽致的读出来,甚至喊出来。

2、课文研讨:

(1)本文的重点人物是谁?为什么?

(投影)(祖父带我玩,教我锄地,给我讲狗尾巴草和谷穗的差别,祖父用草帽与孩子们捉迷藏、做游戏,所以本文的重点人物是祖父。)。

(2)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

《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此,文中的“我”基本上是作者本人。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会议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赏析了《祖父、后园和我》一文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明确了文中表现的重点人物,感悟了文章的主旨。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作业:积累你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8、祖父、后园和我。

祖父我。

勤劳慈爱天真活泼。

幽默风趣顽皮可爱。

有一颗童心有一颗自由的心。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三

abstract6。

1绪论9-15。

1.1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1.1.1选题背景9-10。

1.3.1研究思路14。

2.1小额信贷概述15。

2.4.1普惠金融19。

5.1.1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机构52。

5.1.2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52。

5.1.4优化银行营业网点配置,延伸服务网络53。

5.3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体系54。

5.3.1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担保组织建设54。

5.3.2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形式54。

5.3.3建立有效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54。

5.5.1对小额信贷比例的强制性规定57。

作者简历63。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四

设计意图:

孩子们平时爱吃葡萄,可是并不知道葡萄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活动就是通过跳跃摘葡萄让幼儿知道葡萄是长在高高的藤上的,也让幼儿在一定的困难下摘,使幼儿懂得葡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目标:

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教学准备:

挂绳两根悬挂高低不一的纸葡萄,小动物头饰,玩具筐三至四个。

教学过程:

1.小动物们做操。

幼儿戴上头饰做一套律动,活动身体。

2.游戏:摘葡萄。

帮助老奶奶摘葡萄。两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来。

3.结束游戏,老奶奶谢谢大家,请大家吃葡萄。

教学反思:

游戏本身能引起幼儿兴趣,但教师挂绳稍高,可降低些,要鼓励幼儿尽可能地多摘一些,个别幼儿的姿势不正确,教师要立刻纠正。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五

教学目的:

重点:(一般应该有此项)难点:(如没有,不用写上此项)教学用具:(本人决定)。

教学过程:

复习: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此项不要写具体内容,像电视中的分镜头一样,详细内容写在卡片上自己试讲时用)(3-5分钟)。

(只写具体例子的名称,不要写具体与学生交流的内容)(3-5分钟)。

(内容写三到五行,不要超过五行,以下小标题要求相同,字体大小为小四或五号本人定)。

教案基本要求如上,复习不加编号,新课导入和例题所有教案全相同,中间。

一般三个标题,如确有需要可以有四个标题。第二层小标题最多为三个。

小标题下的内容,一般写三行,最多不要多于五行。数学公式应该居中。

字体:章节标题,为三号,是否黑体本人定,小标题中的内容字体一般为小四。教学过程中的大标题,为四号,24位实习同学,按上述要求把所有教案做好修改,最迟7月29日前打包发来。(要有自己的名字,不然老师难找)。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竹梯的不同玩法.发展攀爬、跨跳等多种能力。

2.体验创造性玩竹梯及游戏的成功与满足。

活动准备:

1.小筐子4个。

2.竹梯12个。

3.在墙上贴上许多可摘卸的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教师:今天,我们要到果园里去帮助农民伯伯干活,我们先来练练本领。

跟着音乐做各种模仿动作:摘果子、收割稻子、摘棉花、抱西瓜、擦汗等各种动作。锻炼头部、颈部、手腕、脚踝等动作,做好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尝试竹梯的多种玩法。

(1)教师提供竹梯,请幼儿探索竹梯的多种玩法。

(2)幼儿大胆尝试,教师鼓励幼儿跨跳平放竹梯、爬平放的竹梯、攀爬竹梯等。鼓励幼儿探索新的玩法。

2.重点难点练习,练习攀爬竹梯。

幼儿合作,攀爬竹梯。鼓励胆小幼儿勇敢攀爬。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3.摘果子游戏教师:刚才老师接到村长的一个电话,他说:有位外商寄来了订货单,需要好多水果,今天下午交货,来不及摘怎么办?(帮助摘果实)规则:小朋友要排成4列队伍,幼儿依次出发,要跳过障碍物(跨跳平放竹梯),渡过小河(爬平放的竹梯),爬上梯子去摘果子,将摘下的果实放到边上的竹筐里后,迅速跑回与下一个幼儿拍手,下一个幼儿再出发。比比看那组小朋友果子摘的最快。

要求:一次只能摘一个果实,一个一个依次攀爬竹梯,教师在竹梯旁指导、保护。

幼儿练习两遍。教师点评。

三、结束部分。游戏结束,放松身体练习指导语:今天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村长交给的任务,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村长说:谢谢小朋友。

幼儿伴随音乐将满满竹筐的果实搬回教室。

活动反思:

我通过示范,强化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双腿屈膝,使劲向上跳起,同时伸一只手臂高高举起。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摘到果子的成就感。在活动中,自始自终幼儿都被有趣的游戏情境吸引了,积极性特别高昂。活动进行中,教师以一个活动的'发起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形成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又充当了一个玩伴的角色,起到了较好的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强调以孩子为主体,真正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七

整理和复习(一)。

【预习提纲】。

1,复习数位顺序表。

2、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内数的写法。

4、比较大小。

5、省略“亿”后面的“万”后面旳尾数。

6、求近似数。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

【预习提纲】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请动手画两条射线,看看能组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4.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第2题,你发现了什么?

5.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第1题。

【课题二】角的度量。

【预习提纲】1.认真观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

2.在量角器上凌空指画一个60度的角。

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具体步骤有哪些?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些什么?闭着眼睛感受1度的大小。

4.画出一个角,并把它的两条边延长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你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6.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1、2、3题。

【课题三】角的分类。

【预习内容】教科书p41例2、例3。

【预习提纲】。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平角,周角?请分别指出平角,周角的顶点和边?

2.阅读教科书p41例2,你认为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只有一条边吗?为什么?

3.我们都学过哪些角?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一说。

4.任意画一个平角,它有几个直角?周角等于几个直角?周角等于几个平角?

5.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五”第1、3题。

【课题四】画角。

【预习内容】教科书p42例4。

【预习提纲】。

1.请你自己归纳画角的步骤?并与书上的作对比。

2.动手画一画,你觉得画角时应注意些什么?

3.你能用直尺画出直角,平角和周角吗?

4.完成教科书p43“做一做”第1、2题。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一】口算乘法。

【预习提纲】。

1.解决例1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2.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3.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口算乘法,你有什么好方法?

4.完成教科书p46“做一做”、p48“练习六”第5题。

【课题二】笔算乘法。

【预习内容】教科书p49例1。

【预习提纲】。

1.尝试列式,说说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2.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你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4.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该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5.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p51“练习七”第7题。

【课题三】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预习内容】教科书p53例2。

【预习提纲】。

1.这两道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种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

3.计算106×30时,因数中间有0,在计算时如何写与0相乘所得的这一位积?

4.完成教科书p53“做一做”、p56“练习八”第7题。

【课题四】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预习内容】教科书p54例3。

【预习提纲】。

1.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能举例说说什么是速度吗?

2.请用数学符号把你所例举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表示出来。

3.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与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

4.将第(2)题改成“求时间”或“求速度”的问题并解答。

5.完成教科书p56“练习八”第5题。

【课题五】积的变化规律。

【预习内容】教科书p58例4。

【预习提纲】。

6×2=8×125=。

6×20=24×125=。

6×200=72×125=。

20×4=25×160=。

10×4=25×40=。

5×4=25×10=。

3.你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吗?

4.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p59“练习九”第3题。

【课题六】乘法估算。

【预习内容】教科书p60例5。

【预习提纲】。

1.你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吗?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2.你认为怎样估算会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

【预习提纲】。

1.请任意在本子上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并将他们分类一下。

2.相交的两条直线有几种情况?尝试画一画。

3.你觉得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认真阅读后,请说说平行与垂直的区别?

5.你是怎样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

6.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第1、2题。

【预习提纲】。

1.画垂线,画平行线应该用到哪些学具?

2.过直线上的一点与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有何相同与不同?

3.怎样量出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4.你还有别的方法来检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书上介绍的这个方法你理解吗?

5.长方形有何特征?怎样画一个指定长度的长方形。

6.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

7.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一”第4题。

【课题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预习提纲】。

1.请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试着画四边形,并将它们分类。

3.怎样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为什么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你能看懂教科书p71的集合图吗?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6.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二”第3题。

【课题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预习提纲】。

1.书中的动手“做一做”你做了吗?你有何感受?

2.请你举例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实践于生活中的例子。

3.看书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怎样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真思考你还可以怎样画?高有几条?

5.量一量等腰梯形的腰,有什么特征?

6.完成教科书p72“做一做”第1、2题。

教案的提纲通用篇十八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

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

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

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0.线段。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