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研活动总结发言(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21:01 页码:14
2023年教研活动总结发言(大全13篇)
2023-11-24 04:21:01    小编:zdfb

当一个阶段即将结束时,写一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最后,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总结不仅是一种反思,更是对改变和进步的动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一

各位理事、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是来自x市x区的数学老师。我的论文主题是:山区学校数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年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在山区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对山区学校的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家庭条件、家长素质、社会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较,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两者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因而山区农村人员不再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外出能轻轻松松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而待业在家。这让山区农村不再以“读书跳农门”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误以为从此“读书无用”,在实用主义思想的驱动下,很多家长和学生便失去了求学的源动力。通过近些年从家访中了解到,在山区孩子的家长中,约占三分之一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学习,多学点知识;约三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任其自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从内心深处就不希望他们的孩子一心放在学习上,后怕孩子升学对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为自己减轻负担。

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乡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地广人稀。全乡一个年级不足130个学生,因为相互分隔很远,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乡镇中心开设两个班外,不得不在另两个地方各开一班。资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设施陈旧落后。我们学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栋教学楼,而教师和学生宿舍还都是在破旧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学楼后才有了唯一的一间多媒体教室,要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老师们必须事先调配好,这也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近年来,生源在快速地递减,教师队伍也就只有让其自然递减,没有增加新生师资力量的机会,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全校三个年级六个班,连同管理人员在内,共22个教师,30岁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在35岁以上,其中45岁以上的9人,占总数的41%,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3岁。可以说,这样的年龄结构是严重青黄不接的,学校也因此缺少足够的活力。再者,由于早期山区学校没有电脑设备,使得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至今还不能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

山区学校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的新事物,知识面与生活条件均不可与城市孩子相提并论。很多学生对火车、高速公路等许许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认知基础。学生大多离校远,而学校的住宿条件又只能让很少数的非寄宿不可的学生在校住宿。有些离校远一些的学生,早上6点钟起床生火做饭,7点以前上路,冬天时要打着手电筒出门,8点钟赶到学校时已是正式上课时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只有压缩中午休息时间,以便下午早点放学好让他们早点回家。特别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四岁的年龄,便要一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一边还要替父母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不仅在成长中缺少关爱,也会影响学习。

种种问题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具体反映。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当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应积极地寻找对策与方法,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在山区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学之路和化解疑难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二

10月20日在三中进行了一次学区教研活动,邱胜宇老师讲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这节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教学变的越来越活跃,形式、花样翻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特别是非课改年级仍存在着“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满堂问”,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实效性差等缺憾。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一个转变——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加强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有疑”,问题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加有效的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思考、学习品质。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三

多少年来,“精批细改”的传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不这么做,教育主管部门能通过吗?家长能愿意吗?因为自古以来语文教师就是这么改作文!这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作为老师,若不改这“两座大山”,良心过不去。批改吧,没有实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谋求改变。

《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同时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并对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又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提出“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应只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只有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让学生借助于批改,在同学的文章里“寻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师单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是使学生从有兴趣评改他人文章进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这符合教育理论。

未来社会要求人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往往更能有所作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积极意义。

1、转换角色,培养内在的写作兴趣

组织学生互批作文,让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互换,学生在心理上就能产生一种新的兴奋,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会比较关心别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会格外地关注评语,并籍此提升了写作兴趣。

2、增加压力,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老师批改作文,评语的好差,对学生没有太大压力。而在互相批改时,其心理就会发生变化。青少年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间,尤其不愿露丑。互批互改势必促使他们尽力把作文写得更好些。

3、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对教师评语的反应,大多是顺从。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开发。而学生互批作文,营造了教学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断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机制。这种长期合作的方式无疑将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既追求真理又寻找共识的生动而团结的文化氛围。

4、体验甘苦,承担他人与自己共同成长的责任

作文互改能够使学生意识和体会到,自己在别人的评价下,以及别人在自己的评价之下,在写作方面获得的进步。这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历程,体现了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成长的本质特征.

5、复归本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好习惯

文章该怎样立意,布局,炼句,这种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在反复修改中才能提高。学生们互改作文,是一种本职的复归,真正把学生推上了主体的地位,变老师的事为自己的事。培养这种观念和习惯,是真正的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养人才潜能的“终生教育”。

6、促进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集体感

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更需要有善于与人共事的心理素质。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际习惯和与人协作的性格,个人的集体感会不断增强。这种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养,其意义远远超过作文批改本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说:“寻找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作文互批互改将会使教师跨过大“包揽”式的精批细改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紧盯作文中的学生。

鉴于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观念的转变。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四

通过参加与黄山实验小学的校际教研活动,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好的认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以趣激情,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无拘无束,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唱游课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帮助很大。以趣激情,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学的特性就决定了课堂常规的特殊性,从问好到师生介绍都体现出一定的音乐性。如果单纯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只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转眼就忘。如用儿歌代替指令,学生就会很喜欢并且乐于接受。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中知道游戏、行走、坐、站的常规。 例如:上课时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我就说:“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律动教学结束后,老师说“一二三”——学生答“快到位”边说边迅速安静回到自己的座位。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循的课堂常规。

(二)、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内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严格落实,持之以恒,才能形成。

1、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让学生懂得音乐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

2、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对于一些害羞、性格内向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当众歌唱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课堂上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要上好一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五

四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钻研教材,批改作业,集中情精力上好每一节课。

五在整理教案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 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在进行电子备课之前,首先要学习《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教材,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设施,想想这堂课自己应怎样设计,这样就有了自己的备课思路。

学习他人的方法,借鉴他人的智慧,吸取众家之长,才能备出生动有趣、教法多样、学法灵活、切实可行的优质教学预案。

浏览完几份相关的教案之后,下一步,自己就该进行电子备课啦。备课时,一定要紧扣教材特点,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搜集到的教案中可取之处,要大胆地借鉴过来,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机械地下载别人的教案。

填写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网上基本上找得到,和参考书的基本一致,所以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就可以了。而教学关键、教法、学法、教具并没有现成的,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填写。 教学每个环节前标明序号,再用相同的字(一般用四个字或八个字意思表达一致的词等)表示。师生活动中写明师生活动的内容,预设出学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答案。分配各环节的时间。尽量细化些,避免过于笼统,影响教师掌握教学时间,另外要注意每一环节需要的时间放在环节的第一行,这样美观些。板书设计尽量根据黑板位置,设计好。用彩粉笔的地方,用彩色字表示。完成课件制作,进行超链接。

各位老师会说,这样的备课岂不是麻烦,还不如纸质备课呢。其实不然,我讲的是没有现成的表格式教案做参考,我们要完成一个优质的教案所要做的,所以要花很多心思。

但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我们有了上一年级的电子备课资源做参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精品教案进行修改,这样省时,省力,方便了许多。

再优质的教案,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所以,其他教师再共享主备资源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电子备课资源予以科学合理的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课后的反思分为四部分。避免上网上搜索一大段话粘贴,也不能一个部分一句话了事,要认真反思,把教学中教法,学法,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资源应用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六

老师们,大家好!

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集体备课:

1、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实施:

(1)原则:“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尝试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集体评课:

1、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3、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大青咀镇东片“四校联合体”主题教研活动,能作为此次活动的牵头校,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我代表小岭小学的全体教师,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尤其是中心校的几位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导工作,更是难能可贵。

经给编,陶老师家是辽源市里的,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能在农村这么踏踏实实工作,这一点是我和我校其它教师所没有想到的,陶老师的工作非常认真、务实,他所教的班级以及他所代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始终是名列前矛。王老师是一名代课老师,她虽然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他的教学经历比王进老师和陶金虎老师加在一起还要长,有二十多年之久,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一丝不苟,她所教的班级连续几次统考都是名列第一,当开学初我找她让她承担此次教研活动时,王老师有一些退缩,她跟我说:“校长啊!你让我教班我行!你让我讲教研课,搞主题教研,我可不行!”后来在我的鼓励下,王老师也承担下来了,而且也做得很好。王老师的想法也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心声,不想搞主题教研,不知道怎么搞主题教研,其实主题教研就是学校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来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急于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我校根据中心校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注重趣味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这三节课中,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体现,如陶老师的数学课中分别设计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flash动画的形象演示,学生直观的动手操作,层层递进、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以及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王艳萍老师的田园风光影片导入,自主选读课文,画自己心中的大花园。王老师生动的谈话导入,脑筋急转弯引出单词,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单词,拍手歌记忆单词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注重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以趣味教学模式来构建高效课堂。但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在接下来的交流研讨中,能够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指出不足,弥补缺憾,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教研目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瑟瑟秋风吹来了阵阵凉意,却吹不走我们对主题教研的浓浓热情,让我们借着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东风,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注重趣味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力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把我镇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老师们,大家好!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语文教研组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准备,有成效。我们今后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了活动。

一、不断学习,吸收新思想,开拓视野。

1、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立足教育。一开学,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让老师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平时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位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听课、思考,努力做到跨学科听课,通过上课、评课、听课,努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2、利用光盘,学习特级教师的报告。本学年,我们全体任课教师听取了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教授的报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对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是主体”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还分二次学习了窦桂梅报告《为生命奠基》。她讲到了语文教改的三个方面: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听了她的报告,我们语文老师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载体,作为语文老师,要通过这个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语文老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教师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二、充分进行研讨,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我们的认识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动我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以课评课,这样的活动对我们的提高帮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为了使教研组活动的质量更进一步提高,我们尝试着“跳出语文看语文”,试着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来不断地超越自我。

1、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费时多,但收效甚微。对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语文老师花了很多时间来读、讲,但到最后,许多学生却不会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40万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资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分析、探讨,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讨论学习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并进行实施。第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一整套的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通过将零碎的语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们看到了现在语文考核评价的一些弊端,如一张语文试卷,从字、词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实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实际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来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值得我们思考。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可以说比较全面、公正、客观地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实践运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勇于尝试,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三年级王彩霞老师上了一堂语文课。这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评课中,许多老师对教材是个例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堂课对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上好校级挂牌课和备课组试验课(一课三议)。大家都能认真对待,备课组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每位老师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师们都能认真听课。从上的一些公开课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些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师课堂教学的进步、提高。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校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3、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语文案例的评析比赛,二位老师上了学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课,二位老师认真备课,参加了“五优”评比之一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这学年,组织学生开展了写字比赛,现场作文赛,成语接龙等,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三、教科工作。

本学年,我们语文组以《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教研组的主课题,各备课组都确定了相应的子课题。课题的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家能围绕课题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工作展开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许多老师有强烈的教科意识,能认真写好教后感、周记,积极投稿,积极参加各种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本学年,多位教师的文章在全国级、省级、市级等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努力方向。

1.语文老师在学科方面的文章还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多的文章发表。

2.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科研队伍。

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年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谈谈我们学校“三四六式”教学环节中的巩固与检测这两个环节,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

(1)巩固练习习题设置的质量不高,且形式单一。

(2)巩固练习难易程度的把握不当,有些过难有些过易。

(3)当堂检测,给当成了课后作业,也就是当堂检测的时机把握不好,和当堂检测的目的及反馈形式不明确。

(4)当堂检测题不知如何设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利用所给的课例,大家来谈谈巩固检测这两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和我们教学时该注意些什么:(下发课例)

刚才各年级代表老师的精彩发言相信已给大家留下深刻记忆,在这里我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实践中过程中的一些认识:

1、先来说巩固,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新授课而言,巩固练习通常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左右,巩固的.目的应该是本课教学最最核心的知识、方法、原理、技能等。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挖空心思搜集很多的练习素材,把课堂撑得很满的同时,也让教学走向了凌乱。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巩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列举这种以少胜多的方法: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设计这样的检测练习:

辨别同音字组词:钓( ) 未( ) 允( ) 钩( ) 末( ) 充( )

“钓、钩、未、允”是本课的生字,看似简单学生却很难把握,这样一区别,学生势必会记得牢些。如果把全部生字都用来组词,也许还起不到只记记重点的作用。

2、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复习课中,教师应着力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检测题的设计要突出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传承文化和文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教学《恐龙》一文时,安排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搜集恐龙图片,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设计要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制约,一些优等生的求知欲很强,认知空间还很大。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设计延伸题可以向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总之,巩固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是设计时要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要逐步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并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

课堂检测是语文课堂中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是否提升要靠检测来了解,高效课堂的实现更离不开及时检测。当堂测试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法宝,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习者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情感价值体验的过程,课堂的当堂检测是为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预设的情感价值体验所做的有针对性的有反复的操练。

1、检测概述

检测包括单一检测和综合检测两大类,单一检测是针对一项知识或技能,比如字词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操练,以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而综合检测是针对学习目标,采取一定策略组织的问题的组合。比如语段分析及检测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在理论上,检测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很好的检测就没有高效的学习。所以当堂检测从整体上看应该是综合检测,从局部看根据重难点又需要单一检测,即当堂训练一定要有层次,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率,甚至决定一堂课学习的成败,没有把握好当堂检测的层次就会出现“题海战术”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现象,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怎样检测

现在的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是,在学校,很难找到时间来辅导学生,即使有也会加重学生负担;在校外,家长根本不关注或很少关注、也不会督促学生的学习;但不少学生又学有困难,他们本该是最应该得到重视并应该进行强化的群体,由于这部分学生本身自制能力就差,加之又缺少外部约束,使得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在班级中也经常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怎样处理既要提高质量但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做保证这一矛盾问题呢?我想,只有优化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检测效率,做到在教学中尽量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关注b、c类学生,发现问题当堂补救。这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但我们只能尽量去做,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要精选习题内容。要以教材为核心,精心地、有侧重地选择和设计检测题。习题设计应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应从大量的练习中挑选最主要的东西让学生检测,以保证学生高质高效地掌握知识。所以,在习题设计时应注重优化。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

其次,要注重检测的形式。(力求形式多样)

每堂课都要完成基本练习,不拔高,不降低。基本练习是使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规律,首次应用于实际之中,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反映,应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使每个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学习缺乏信心,没有承受难题的能力,遇到挫折就停步的学困生来说,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但也要照顾到优等生,设计的习题要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就是要注意及时反馈,检测的目的就是看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检测时学生要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老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不允许讨论。反馈可以是老师批改,也可以是同桌互该或全班对该。作为老师来说,可以通过检测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那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那些学生还需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最后想说,巩固和当堂检测这两个环节要灵活把握,对一些教学知识单一,无需拓展的内容,如:某些说明性的文章。 巩固拓展和当堂检测这两个环节如何实施,它还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我们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它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另外,具体方法如下:

1、边学边巩固,适时进行课堂检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结合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记忆特点,积极采用边学习边巩固的方式,不能等到一节课学完以后再去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应让二者穿插进行。讲完某一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进行自我巩固,随即进行当堂检测。例如在讲《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要求学生会写“里”和“果”字。这两个字的前四笔笔画相同,但第五笔出现差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效果,我在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后,进行了课堂小测验,给每名学生发一张空白纸,要求他们写下这两个字的笔顺。通过这种随堂检测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顺利攻克教学难点,既实效又高效。

2、课堂检测题型在单一检测中以填空、默写、听写为主,综合检测中以选择题为主。

重点内容采用问答题,在知识迁移上甚至采用了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并增加了即兴口述的环节,比如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检测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检测这一枯燥环节中也能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逼迫”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巩固与复习,同时作为教师可以利用检测结果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激发学生提升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它可以成为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中枢环节。

3、合理安排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教师反思教学得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需要精挑细选,要结合教学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做到“做一题会一类”,努力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机械重复。此外,作业的设计还要恰当地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有针对性的作业。如,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单独画题,让他们做基础的题目;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完成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题。通过这种分层留作业的方式,有效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和谐互动的结果,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既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堂检测一般包括复习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在经过一系列课堂检测后,学生经历了一次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拓展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教师也通过对检测的分析对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有了解,使学和教更加有力的结合起来。课堂检测的作用不能忽视,检测组织的是否科学、频率是否合适,形式是否恰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总之,打造高效课堂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以上内容是我查阅资料、自己学习的结果、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和欠缺,肯定存在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八

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xxx,是来自xxx市xxx区的数学老师。我的论文主题是:山区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3年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在山区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对山区学校的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基储家庭条件、家长素质、社会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较,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两者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因而山区农村人员不再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外出能轻轻松松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而待业在家。这让山区农村不再以“读书跳农门”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误以为从此“读书无用”,在实用主义思想的驱动下,很多家长和学生便失去了求学的源动力。通过近些年从家访中了解到,在山区孩子的家长中,约占三分之一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学习,多学点知识;约三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任其自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从内心深处就不希望他们的孩子一心放在学习上,后怕孩子升学对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为自己减轻负担。

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乡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地广人希全乡一个年级不足130个学生,因为相互分隔很远,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乡镇中心开设两个班外,不得不在另两个地方各开一班。资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设施陈旧落后。我们学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栋教学楼,而教师和学生宿舍还都是在破旧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学楼后才有了唯一的一间多媒体教室,要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老师们必须事先调配好,这也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生源在快速地递减,教师队伍也就只有让其自然递减,没有增加新生师资力量的机会,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全校三个年级六个班,连同管理人员在内,共22个教师,30岁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在35岁以上,其中45岁以上的9人,占总数的41%,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3岁。可以说,这样的年龄结构是严重青黄不接的,学校也因此缺少足够的活力。再者,由于早期山区学校没有电脑设备,使得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至今还不能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

山区学校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的新事物,知识面与生活条件均不可与城市孩子相提并论。很多学生对火车、高速公路等许许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认知基矗学生大多离校远,而学校的住宿条件又只能让很少数的非寄宿不可的学生在校住宿。有些离校远一些的学生,早上6点钟起床生火做饭,7点以前上路,冬天时要打着手电筒出门,8点钟赶到学校时已是正式上课时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只有压缩中午休息时间,以便下午早点放学好让他们早点回家。特别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岁的年龄,便要一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一边还要替父母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不仅在成长中缺少关爱,也会影响学习。

种种问题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具体反映。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当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应积极地寻找对策与方法,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在山区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学之路和化解疑难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

首先做到:主动亲近学生,适时个别辅导。山区学生大多胆小,怕见老师,不大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心中的疑问。这需要教师先主动地找学生沟通,建立一种平等、可亲的关系,让学生乐意亲近自己。我教过的一个汪姓的学生,属单亲家庭,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没有人监管,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身上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为了帮助其搞好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我几乎天天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进行单独辅导,纠正他的一些不良行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这个学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认真听讲、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能主动接近老师,待同学友好,学习上有很大进步。

当学生在学习上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时,作为山区老师,也常常是主动“找上门去”与家长沟通,很难象城市学校那样家长主动了解孩子的情况。因此,作为山区老师,更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记得两年前,有位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一打听才知道,是他父亲常邀邻居来家打麻将,喧闹声影响其学习。为此,我曾登门做家长的工作,家长也因此受到感动而不再邀邻居来家打麻将,还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其次就是:淡化升学目标,强调实际应用。既然家长和学生中有许多人认为不能升学、数学没有实用性,“读书无用”,那么我们就应强调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品质和能力的作用,让家长和学生对数学课程有更深更高层次的认识。本人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都特别强调,对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而是通过学习数学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一种对事认真、细致的品质和提升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最易出的错误就是符号上出错,有时从上一行抄到下一行也会把“—”号漏抄。我便利用这一问题,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强调,我们不断地进行这种数学运算练习、矫正错误,不仅仅是解决学习数学的问题,而更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对事认真、细致的品质,这种品质有利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数学中的许多解题方法、思维方式,在生活中也同样应用得到。让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不是局限于学数学只是为了升学或解决简单的计算。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本人更多地注重山区的特点,多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基础进行教学。例如:学习七年级第三章(人教版)油菜产量计算这一节时,我先询问几个学生这几年家中水稻、油菜的种植情况和产量问题,联系他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激发兴趣,然后转入到课本例题,让大家通过解决课本例题的同时来掌握处理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时,本人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选取的一些图片比如立交桥、民居建筑等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在图片筛选时,注意适当选取学生身边的实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山区老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应更多地注重山区的特点、克服困难,设法联系学生的感知基础来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需要”而激发兴趣,令其由被动走向主动。我们也常说“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需要”而做到“我要学”,认为学有所用时,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当然希望学校的教学设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基本上能运用现代教育技进行教学。也希望能到外面参加一些培训学习,开拓视野。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爱山区孩子的成长。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九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难于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堂学习习惯尤其重要。

本学期通过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的逐渐养成。例如:

(一)注意听讲的习惯。

大部分的同学课上能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听时能抓住要点,边听边思考。

(二)认真看书的习惯。

能认真阅读课本。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如对应用题的提示语、解题步骤、式题的旁注、计算的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计算公式等关键性知识要看懂,同时还要看懂课本上的示意图和线段图,为分析数量关系作准备。

(三)认真思考的习惯。

上课时能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提问和发言。课本上的黑体字、解题规律、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的推倒过程等都要提醒学生多加注意和思考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积极发言的习惯。

大多数同学 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力求作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讲就是对听、看、想的全面综合的考察,是一重途径。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计算细心。做完题检算。错题更正。

(六)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审题习惯是多种的综合体现。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在计算中,运算方法、运算技巧再熟练、再灵活,如不能正确审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所以,只有正确审题,才是正确解题的最基本保证。

大部分同学了解了应用题的审题方法是 "两读":一读是了解性的读题;二读是分析性的读题。必要时可画出示意图及线段图,以帮助理解题意。文字题的审题方法是一读、二画、三想。一读:读准题,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标点符号处要停顿,关键字词要读重音。二画:就清楚地看出数与数的关系是两数之和乘以两数之差。三想:想一想求的是什么问题,有几个层次,怎样列式,要用哪些运算符号,找一找能否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像个别同学还是上课左顾右盼精力不集中,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能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回答问题时声音不洪亮,语句不完整,表述不够清晰、没有条理,态度不够大方。独立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工作。

1.从低年级抓起,从小抓起。

2.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

3. 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4.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5.制定班规,把好的学习习惯约定在班规里。并制定行之有效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6.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思想的习惯。

7.培养学生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识字教学开展的扎实,有效,这是我们呢本次教研活动探讨的一个主题。这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分两部分进行。首先由我们呢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识字教学方面的体会;然后结合上午。。。老师执教的《识字六》在识字方法进行交流。

下面就请我们的各位老师说一说自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感受。

(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通过实践,我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首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等。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

谈到猜字谜识字我也有自己的体会: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和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等特点,在识字教学时,我常常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一株紫丁香》的识字时,我就创设了猜字谜的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牛儿躲在屋檐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牵);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困);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靠在木头旁(休)。当我念出第一句谜面时,学生们就开始积极思考,反应快的同学很快就想到是什么字。“猜字谜”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记的生字,而且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

关于趣味识字我也说几句:我采用的是“编儿歌识字”的方法。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教“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四)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每个学生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新事物,得到肯定之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求新知。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换、加、减”识字法。比如在教学“始”字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熟字换偏旁组新字的方法,即我们可以把以前学习过的熟字“治”和“抬”换掉偏旁,把“治”字的三点水换成女字旁或者把“抬”字的提手旁换成女字旁就成了“始”字。用熟字换偏旁组新字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清楚生字的偏旁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回想起以前学习过的熟字,起到复习和巩固熟字的作用。再如学习“叹气”的“叹”字时,学生会采用加一加的方法,一个口字加上一个又字,合起来就是“叹气”的“叹”字了。又比如“一颗葡萄”的“颗”字,去掉页字旁就变成了“果实”的“果”字,这就运用了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

(五)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我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人。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六)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七)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方面我也有自己的见解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参加石泉县教研主任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视,非常感谢县教体局和县师训教研中心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教科研工作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教研处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是校长、教学副校长领导教育科研、推行教学改革的执行机构,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研处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学校教学质量现状,牢固树立我校“教育质量是第一生命,师资队伍是第一要素”的指导方针,教研处是要把配合教务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开展求真务实的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好教研处三大职责和作用:一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二是实施教学指导,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找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教科研工作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

高效课堂就是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从本学期开始,我们主要以学校开展的“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抓手,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在教研组内上一节公开课,然后由教研组推荐三名教师参加第二学期的校级赛教,把听课和评课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工作,带动并组织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堂教学。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很直接地获得了课堂上的经验和技巧,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学校还分文理科成立了两个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采取不定时推门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并在课后当场评价,注重检查、反馈、总结,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为中学校本教研协作区北区片的中心学校,我校承担过市、县两级“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交流研讨活动、县级资源应用能手大赛理科组的比赛、县级骨干教师理科组考评认定工作等赛事,举办过校级、片区两级资源应用能手大赛。作为赛事的承办单位,我们的工作很辛苦,所喜的是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观摩活动,吸取参赛教师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希望今后有这样的县级赛事还能在我校举办,让我们的教师能多观摩、多学习这样的好课。

我校积极借鉴河南沁阳永威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我校从今年4月初开始先后组织两批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初一年级全体教师共28人到河南省沁阳永威学校考察学习,让教师身临其境感受永威学校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观念,因校制宜地借鉴永威学校经验,通过学习、模仿,邀请县教研室专家及城关中学教师指导,成功举办了池河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观摩课学习活动两次、汇报课活动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为随后在全校学习推广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的教案检查环节,注重教师课后反思,进行原始教学经验的积累,并注重把这些经验转化成教育教学成果。今年上半年就有1篇论文获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推荐参加第二届(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1篇论文在安康学院学报上发表,13篇论文获县级奖励或受推荐参加。

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成功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

目前,我校语文教研组还申报并立项一个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班班通”环境下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研究》,四位教师分别承担一个市级小课题,两个县级小课题的研究。

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既可以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今年,我校教研处吸取了上一学年度自制教具水平不高的教训,提前两个月要求各教研组每学科构思并制作两个自制教具,由教研处统一汇总比较,针对水平较高、有新意的教具提出改进意见,由教师改进后再参加县级比赛,获得了县级中学组一等奖。

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十分注重理化生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校本培训,注重组内教师经验的交流,注重发挥实验教学在理、化、生学科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方法、实践操作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去年全县初中理化生学科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中,有6位教师通过初赛获得推荐参加决赛,获得2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的好成绩。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十二

启明学校语文课改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了,大家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市级和镇级小学语文教研室也组织了多轮的培训,从课标解读到教材培训,从教学策略到教学评价,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课改的成绩不断走向辉煌。 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全国掀起了对课程改革的反思,语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引起了广泛地的讨论。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组文章,闫学和王晓春的关于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讨论,再次引起语文界的争议。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分别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汉举办的。会议结束,全国小学语文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做了总结发言,他发言的中心议题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他在发言中高度宣扬“倡简”,既“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是“启明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会”,是落实上级及我校的工作计划,其实也就是要研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现代的书都不好教,正所谓教学难,难教学,现在成为广大教师的心病。特别课改以来,我们对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着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会上确立了这样的会议主题。

本学期,我校小学也有部分语文教师经过精心构思,在校园里展示了他们教学的风采,给大家提供了语文教研交流的机会。我们不能说是他们的教学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要怎么教,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

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最担心的一个课题——作文教学,对于以前我校教师所进行的作文公开教学,对于他们的获得的成绩我不敢说得太恭维,对于他们所授的作文课,我听了以后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他们跨出了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最难走的第一步,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一半。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没有问题了。我作为本次经验交流会的主持人,我对于作文教学,听课也有将近有30节了,听了这么多课,我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这些老师能去承担这个作文公开教学已经是很不简单了,他们是很勇敢的。

在这30节课里,可以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的课堂教学不得不让我倾媚和赞叹。因为今天在这里不是开作文教学的总结会,我就不作说谈。

下面我针对,我校教师作文教学的情况,谈一谈作文教学的现状:

1、重课内,轻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力求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正确的,也应该遵守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按课时计划,每周也就是两课时的作文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积累,作文能力也不能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和提炼技巧,还要靠生活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等因素丰富作文的素材。过程实质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作文教学渠道。而我们现在,大多教师把作文的指导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和激发写作兴后,就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由于脱离生活的实践和观察思考,学生一动笔就是套话连篇,或者枯燥无味。要写好作文,必须把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如果每次作文都有观察实践、搜集信息、活动体验的基础,那么再回到课堂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学生不会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素材,没有感悟,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写作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多练笔,要多练笔,光靠课堂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提供多练笔的契机。比如,充分利用的参观活动、意义假日、娱乐游戏、社会公益等活动,让学生写见闻、写体会、写日记。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动笔的活动,就让学生动笔。这样做是课外求发展,课内求质量,课内和课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补,才有望提高作文的能力。

2、重教材,轻自主。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唯书唯上的观念依然严重,甚至是不可动摇的。认为教材是国家下发的,教材是统编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须用,还要用好。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么用教材应该有教师的自主权。特别作文教学,年复一年写着同样的题目,学生厌烦,教师也厌烦。教学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创新,今年你是这样教的,来年那个教师还这样教,这样的乏味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呢?我们说,重视教材不等于完全尊重教材的作文命题。我们完全可以修订,甚至是创新作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素材非常广泛,某个事件,某个见闻,某个活动都可以作为作文训练的载体或内容。在今年的作文教学评比活动中,我看到很多教师,打破教材的规定,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了很有特色的作文教学。因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课堂教学很有个性。这就打破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学模式。我记得,阜蒙县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节作文教学《诗歌创作》,这节课具有挑战性,因为从小学教材编排看,很少有诗歌写作的训练,而事实经过训练学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包老师先从背诵诗词入手,揭示作文内容,然后以秋天为话题,让学生谈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都有一种感受,那就好似见物生情。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当你看到落叶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让学生拿起手中的落叶,让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玩味。这片落叶在学生的眼里,不仅仅是个落叶,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透过落叶仿佛眼前多彩的秋天画面,仿佛看到大雁南归,仿佛听到落叶的哭泣,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言、行动。通过课堂中的对话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真挚的情感。然后教师让学生新遍这个童话。这节作文课,是教师独立思考基础上设计的作文教学,由于学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还有教师执教的《蛋壳的坚固与脆弱》,这是一节活动作文。教师先让学生操作一个小实验,用尖锐的硬物击蛋壳凸面和凹面,然后让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仅是作文教学的载体,关键是让学生怎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出来——写清楚,写具体,写条理。在写之前,老师还给学生提供了词语超市。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活动作文,谈不上是教学方式的穿心创新,但是,从学生角度上来看,确实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学。

我想,作文教学不能老守一个模式,要时常给学生一种新鲜和好奇的感觉。就像我们穿衣服和吃饭一样,总穿一件衣服,吃一样饭,肯定觉得没有生活的乐趣。教学也是一样,时常的调调口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可能就会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吁作文教学的自主性。

3、重兴趣,轻方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没有作文兴趣,那么也不可能写好作文。问题是我们重视作文兴趣的同时,是不是也忽视了一些基本的训练呢?新课改以后,小语界提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儿童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提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大家去遵从了,去实践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和过去学生作文相比较,不但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文不条理,句不成段,废话连篇,甚至是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果我们六年的作文都这样搞,语文真成了忧患的语文。

兴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学习光有热情不行,在有热情的基础上还要寻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还要研究以下怎么走是正确的,是高效的。那么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说学生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通过练笔感悟出来的,要让学生写作有个性,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方法是钥匙,方法是工具。我们已经探讨出来的方法,并且是有效的方法,为什么不教给学生呢?难道让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再回过头来领悟方法就好吗?什么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然后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才是有效的教学。也是这样。我欣喜的看到,我们今天的这三节作文教学。都不失作文方法的指导——包括怎么观察,怎么想像,怎么写具体。

我们知道作文的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也不一样,写人有写人方法,写事有写事的方法,写景有写景方法,这些基本的规律,应该在作文指导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4、重大文,轻小文。

所谓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园地的作文。一个学期八个单元,学生就写八次作文。通常还有不负责的教师,八个作文也可能没写全。如果一个学期仅凭八次作文训练来提高作文能力,效果甚微。

教师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练笔相当少,所以教师就忽视了这样训练。小练笔可以随时的进行的,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写几句话,写个片断,写一片日记,都是小练笔。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资源,比如课文的空白处,结尾的延伸处,生活的联系处,文体的模仿等,都是练笔的很好契机。

5、重保守,轻创新。

所谓保守,就是延续多年作文教学的老路子,不敢放开手脚。比如,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结构基本是:审清题目与要求——拓展写作思路——编写写作提纲——动笔写作——交流评议。我不是说这样的教学结构不好,而是觉得太陈旧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模仿他人作文教学的套路,没有自己个性的设计。原来在公开课《争做推销员》,这节作文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作文教学要创新,要敢于创新,包括作文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的形式。

6、重指导,轻评价。

很多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力量都花费在指导上,当然,没有很好的作文指导,学生也不可能写出好作文。但是作文的评价也很重要。叶圣陶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怎么改作文,教学评价的起到反馈和规范的作用。很多老师指导完写作就完事大吉,关于学生写得好与坏,给个等级或分数就可以了。学生拿到教师评价的作文,多是一看等级,也就了事了。每次作文,学生必然存在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是全程的作文教学。有问题,不能留给下次,否则越欠越多。 关于作文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比如家长参与,文章发表,网络互动都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问题是,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因为作文教学牵扯精力实在是太大了。

以上,我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下面我简单谈谈关于作文教学建议: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我们对课程标准并陌生,几乎是天天讲,天天学。可是真正体会课程标准内涵的太少了,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没几个教师放在心里。在教师的心里,知道有这么课程标准,但是一到教学准备的时候,或盲目地寻找教学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学模式,或盲目地听从领导的意见,或者顽固地凭自己的经验。课程标准必须学,并且要学透,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不能失去语文教学的方向。

下面是摘抄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课件展示)

课程总目标

1- 2年(低段)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 4年(中段)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 6年(高段)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教学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教研活动总结发言篇十三

“凡事尽力而为,力求尽善尽美”是我的人生格言,生活中我喜欢把美丽展示给别人,在工作中也是这样,一切事情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记得09年,第一次争取讲市优课《土地的誓言》,开始的教学设计,孟老师他们听完我的课后,大加赞赏,可是后来用别的班试课时,问题出来了,因为试课时,这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都没有到场,那课堂叫一个乱呐,几乎三分之一的孩子心思不在课堂上。后来我就想:为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班可以上得很精彩,用别班的学生却很糟糕?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学生是因为怕才专心,并非愿意听或喜欢听,而作为老师因为熟悉自己的学生,只提问成绩好的,所以课堂推进如行云流水。看来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必须改。于是一放学我就去教研室找李青峰书记,我记得当时,李书记问了我这样几个问题,他说:“介绍完写作背景为什么要讲词语?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语言品析例子?”就是啊,为什么?我说我看教参上就是这么设计的,我就这样做了。的确,这是很多年轻的老师经常犯的毛病,过分依赖教学参考资料,往往是还没有完整的,沉下心来读完课文,就开始比着教参备课。通过和李书记的交流,我知道了,作为老师一定是先自己用心的读课文,对哪些内容疑惑?对哪些内容感触很深?往往你的感受也正是学生所困惑的,这时再去备课才会有目标有重点有深度。而成功的课堂,是站在学生理解的高度上加以启发,各个环节是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环环相扣的,是和学生之间在互动的同时,自然生成的一节课,并不是仅仅把教参上的内容传达给学生或者强加给学生,难怪我的课堂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于是,回到家趁热打铁连夜熬到两点多写出新的教案,第二天一上班再试课,得到听课的蒿老师的认可后,再完善教案,就这样一遍一遍试讲,一遍一遍请老师听课指导,一遍一遍的修改,最后细致到每一句过渡语应该怎么说,课件上的字用什么颜色什么字体等等。其实后来想想,当时但凡有一点点惰性,我也不会去这么折腾。因为当时,带着班主任,教着两个班的课,儿子1岁多,所以即使这节课上不好,我也可以有很多理由安慰自己。但是,既然去做了,我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也不要说自己能力不够,责任落在肩头,没有理由没有退缩,尽力而为,力求尽善尽美。

事实证明,这一番折腾是值得的,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无论是用熟悉的学生还是陌生的学生,都可以上出精彩的,后来到杭州讲课时,按规定,只能提前5分钟见学生,而且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对于学生是完全陌生的课文,但是这节课却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低了东道主0.12分)。浙江省的语文教研员胡老师对我的课大加赞赏,还有河北省的语文教研员孔令凯老师几次主动的来找我们交流,还说:“你这是屈居第二,有机会一定要请你到我们河北去讲课!”

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会一直努力——责任落在肩头,没有理由,没有退缩,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永远做一只蚂蚁,勤奋地工作,永远做一只蝴蝶,把美丽绽放给他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