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2:35:02 页码:11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汇总10篇)
2023-11-25 22:35:02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有效的情感表达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和学习。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一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皎皎空中孤月轮》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海上升明月的课件及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

(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音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用以下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1、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2、 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三)学生读书汇报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运用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读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二、积累内化 。

1、抄写描写景色的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课后的生字,读准注音。强调“簇、剔、皎”的读音。

4、练习 。

三、迁移练习:

观察月亮升起的过程,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阅读。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二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11、《》。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2、《》。

元末明初·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13、《》。

唐·李益。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14、《》。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5、《》。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6、《》。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7、《》。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8、《》。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三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四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古诗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了春钱。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五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并不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情。三个地名是理解诗句的基础,“只隔”有助体会诗情,“绿”是谢谢用词的范例。《秋思》是叙事抒情,借助寄家书适当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临行又开封”是个教学生长点。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它融写景、叙事于一体,是一首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一程”、“一程”,“一更”、“一更”的理解有助加深诗歌意境的体会。“故园无此声”意味无穷,是个有力的生长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3.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品读,学习古诗词用词的确切性。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泊船瓜洲》和《秋思》。

第二课时:学习词《长相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几句古诗,读读,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的?(思乡情:写景、叙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

2.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词句,是如何表达的?

3.出示单元阅读目标: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1.自读,要求:逐句理解古诗,不理解的打上“?”。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同桌交流,讨论疑难。

三、全班交流,适当点拨。

1.明确两首诗表达上的不同:写景抒情与叙事抒情。

2.交流词句理解上的疑难,然后解释整首诗。

3.教师点拨,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泊船瓜洲》。

1)简笔画地理图,理解“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的关系。

2)小讨论:“一水间”、“数重山”到底是远还是近?

教师补充杜甫再次再次赴京的背景资料。

3)一起学习关于“绿”的课后资料袋。

4)感情朗读,读出忧虑惆怅的思乡情。

《秋思》。

1)体会“又开封”的行动细节。

2)补白想象“意万重”。(我们都不是游子,却也想出了……漂泊在外的有子哦……)。

3)感情朗读,读出无奈为难的思乡情。

四、总结积累。

1.背诵古诗。

2.作业本1~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古诗两首,同桌批改,订正。

2.小结表达特点。

3.介绍纳兰性德,引出《长相思》。

二、阅读整首词。

1.自主阅读,要求:逐句理解词意;想想这首诗词的表达特点。

2.交流:

1)明确:这首词是融写景、叙事于一体的。

2)“一程、一程”,“一更、一更”,有连续不绝的含义,写出了路途之遥远,行军之艰难,身心之煎熬。

三、研读“故园无此声”

1.补白体会“故园无此声”。

这里是怎样的声音,故园是怎样的声音?

2.拓展补白“故园无此  ”。(景、痛……)。

3.想象练笔:故园。

四、总结课文。

1.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

题目 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

秋思 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

长相思纳兰性德 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抒情 。

2.背诵这一课,同桌交换。

3.完成作业本。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六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6、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9、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0、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宋]艾性夫。

不管髼鬆雪满颠,笔床茶灶度年年。

穷愁博得长清健,多折梅花供老天。

[宋]丘葵。

日出潮回生紫烟,水光春色弄春妍。

底须椒柏来为颂,且与鸥凫叙隔年。

展开全文。

3.《元旦阻雨二首》。

[宋]谢枋得。

洪钧一转岁开端,草木群生亦喜欢。

安得明年此时节,江东重睹旧衣冠。

《元旦阻雨二首》。

莫道新年贺客迟,晴天暖日却相期。

春风只被多情苦,红嫩青新总要诗。

[宋]陈杰。

熙朝政化谨三元,有事郊南典礼全。

嗣圣万年初见帝,小臣十起夜瞻天。

5.《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

[宋]刘宰。

亿万饥民久籲天,天开上瑞岂徒然。

深潭龟拆寒莎底,浅土蝗遗宿麦边。

[宋]罗椅。

闻道黄河彻底清,千年气数此分明。

尧民商耇浑蹉过,输与钱生见太平。

[宋]史弥忠。

青帝初傅令,山河万象新。

圣恩宽似海,世态乐同春。

8.《元旦次日立春》。

[宋]王迈。

年从爆火暗中移,椒柏迎欢上酒卮。

今日天晴宜麦熟,明朝春到报花知。

9.《上元旦早起赠同游者》。

[宋]张耒。

夜来人散残更月,晓陌空存旧车辙。

彩灯城市已春风,寒木人家犹腊雪。

[宋]白玉蟾。

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七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

2、学会生字新词。 。

3、背诵这三首诗。 。

4、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内容,练习写一个片断。 。

教学重点: 。

1、理解词句,读懂诗句。 。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

教学时间:三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

1、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体会诗人感情。 。

2、背诵这首诗。 。

教学过程 : 。

一、导入  新课。 。

指名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

二、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

1、解题。 。

2、简介作者。 。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诗圣”。 。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

(1)自由读,读准字音。 。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每句的意思。 。

4、再读,逐句讲解,师生订正,补充。 。

江畔:江边。 。

蹊:小路。 。

留连:舍不得离开。 。

时时:不停地。 。

自在:自由自在。 。

5、连起来说说诗意。 。

6、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

(1)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

黄四娘家/ 花/ 满蹊, 。

千朵/ 万朵/ 压/枝低。 。

留连/ 戏蝶/ 时时舞, 。

自在/ 娇莺/ 恰恰啼。 。

(2)指导读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情趣。 。

(3)自由读。 。

(4)指名读,师生评读。 。

7、练习背诵。 。

8、学习生字。 。

(1)引导学生自己记忆“畔”“娇”“莺”。 。

(2)指名说是怎样记住的。 。

(3)书写生字,每字写三遍。 。

三、自由练习读《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四、作业  。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

2、预习后两首诗。 。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 。

1、学习理解《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背诵这两首诗,默写后一首。 。

教学过程 : 。

一、检查复习。 。

1、听写词语:江畔、娇莺、留连、恰恰啼 。

2、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

1、解题。 。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去。) 。

诗中的“园”指私人花园。 。

2、介绍作者。 。

南宋,叶绍翁。 。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

(1)自由读,读准字音。 。

(2)指名读,想想句意。 。

4、再读,逐句理解。 。

重点词:应、怜、小扣、久 。

5、有感情地读,读出诗韵。 。

应怜/ 屐齿/ 印/ 苍苔, 。

小扣/ 柴扉/ 久/ 不开。 。

春色/ 满园/ 关/ 不住, 。

一枝/ 红杏/ 出/ 墙来。 。

(2)出示挂图,吟咏。 。

(3)学生自由练读,互评。 。

6、练习背诵。 。

三、指导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1、出示挂图,解题。(之,到) 。

2、介绍作者: 。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诗仙”。 。

他与孟浩然是好朋友。 。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

4、再读,逐句理解。 。

5、有感情朗读。 。

读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四、学习生字:识记,书写。 。

五、齐背这两首诗。 。

六、作业 : 。

1、背诵这两首诗。 。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 。

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内容,练写一片断。 。

教学过程 : 。

一、复习 。

二、进行练笔。 。

1、明确要求。 。

(1)出示要求。 。

2、选择内容 。

(1)启发选材。 。

(2)小组内同学之间交流。 。

如:江边高压线塔,汽渡码头,南北大河,灯光夜色…… 。

(3)指名口述要写的内容,评议。 。

3、练写片断。 。

(1)全班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

4、继续练写。 。

5、写完后修改,当堂完成练笔。 。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八

我们赛教教的是,我选了后两首,并制作了课件,教学效果还可以。现在将教案传上来大家探讨。

教学目标 :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说出诗人是谁。

b)播放荷花视频。(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诗题: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晓: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过渡: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过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三、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四、比较赏析:

a)学生小结:学习要学会总结。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业 :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                。

莲叶无穷碧       西      水光潋滟(好)。

荷花别样红       美     山色空蒙(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九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

解诗意,悟诗情。 。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 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五、布置作业 。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多多指教!!

元旦节的古诗三首篇十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元旦节就要来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于元旦的古诗,一起来看一下吧!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末明初·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唐·李益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