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回味中的启发作文600字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3:35 页码:10
2023年回味中的启发作文600字优质
2023-06-06 14:53:35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回味中的启发篇一

;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诸多裨益。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加强启发性实验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启发性实验教學;实验教具;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启发性实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产生启发。但是与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物理、化学等理工学科实验不同,初中数学实验是以抽象概念思维为基础的,并不需要安排解决问题的步骤,实验教学环节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成长。

2 初中数学课堂启发性实验教学类型

操作启发性实验教学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数学。”而操作启发性实验就是基于这一思想,通过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产生启发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操作启发实验教学遵循“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操作→共同观察分析→大胆猜想结论→不断交流验证→最终实践证明”的步骤流程。

以“二次函数”课程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开展操作启发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用一个代数式表示矩形的面积么?”然后为学生准备细绳、尺子等工具,让学生用统一长度的细绳围成不同长宽的矩形,并测量计算出矩形的面积,自主得出表达矩形面积的代数式。在这样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会发现统一长度的细绳围成不同长宽的矩形,最终得到的面积也是各不相同,感到应该设变化的长度为未知数,然后用此未知数表示另一边,再用面积公式进行代数式表达,而这实质就是一个二次函数。在操作启发实验中,学生在头脑之中自发地建立函数模型,并从中得到数学思维的启发。

思维启发性实验教学  思维启发性实验教学是按照真实实验方式展开的一种复杂思维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对数学现象不同变化形态的展示,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与操作启发性实验教学相比,在思维启发性实验教学之中更强调思维性,这是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实验定理的证明,无须走进实验室,只需要通过思维假设的方式,使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生过程,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认识定理的真实含义[1]。

如在教学“等比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这样的假设:“若干杯甜度(浓度)相同的糖水,将其中的任意杯糖水倒在一起,糖水的甜度(浓度)是否会发生改变?”这样的实验假设,学生不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只需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糖水的甜度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而将这一经验套用到等比定理之中,a/b,c/d,…,m/n就可看作糖水的浓度,而倒出后糖水的浓度则为(a+c+…+m)/(b+d+…+n),最后由a/b=c/d=…=m/n,就可以得出(a+c+…+m)/(b+d+…+n)=a/b=c/d=…=m/n,从而证明了等比定理,这就是思维启发性实验教学所带来的启发性。

模拟启发性实验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此在组织学生展开启发性实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也不失为一种可行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从而模拟再现实验情境。在计算机模拟启发性实验教学中,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模型,因此,学生往往可以从中受到更好的启发。

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展示图1,△abc与△a′b′c′是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若是拖动点a,改变△abc的形状,△a′b′c′的形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度量值的规律,从而引导他们思考: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在这样的计算机模拟启发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按键,不断地变化调整图形,而这种直观的实验操作方式,无疑可以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更好的启发。

验证启发性实验教学  验证启发性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从而对知识定理结论做出验证。在验证启发性实验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从而在动手、动脑、动眼相结合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虽然教材中明确地写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如果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进一步做出验证,学生往往对知识的认识还是十分模糊的。为此,在应用验证启发性实验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白纸,裁成一个三角形纸片(△abc);然后把其中的两个角减下来,并接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拼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学生会发现无论怎样拼接,最终a、b、c三个点都会汇集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就验证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对于学生而言,在这个验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往往会得到极大启发,这就是验证启发性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

3 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启发性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重点,不可顾此失彼  启发性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这种应用价值的主要体现是启发性。但是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启发性实验教学运用上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往往只注重实验的娱乐形式,却忽视了实验操作的内核。这种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启发。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启发性实验教学效果,教师明确实验重点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教学“统计调查”这节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的实验:准备一个塑料瓶,并在瓶中装满黄豆,在实验过程中从瓶中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数目为m,并用记号笔在豆子上做出标记;然后将豆子重新放入瓶中,摇匀后重复上述操作,记录二次取出豆子的粒数为p,而其中已有记号的豆子数为n,利用m、p、n从而估算统计出豆子的总数。在这样的启发性实验中,无论操作过程怎样,核心都是统计调查,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实验重点,才能确保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多样化实验过程,不应一做了之  启发性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增强启发性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强化实验过程,确保实验开展不是一做了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启发。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过程中,往往涉及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高度的实验。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测量校园国旗台旗杆的高度。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方案:如图3所示,在地上放一个镜子,然后向后退出一定的距离,直到从镜子之中刚好看到旗杆的顶部;再将镜子向后移动,并重复上述操作,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定理并结合记录的数据,就可以测量出旗杆的高度。

这的确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式,但在强化启发性实验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做了之,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做出思考,探索出更多的实验方案。如图3所示,有的学生提出利用自身的影子去进行国旗杆长度测量,还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标杆测量出国旗杆的长度。这种多样化启发性实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2]。

利用實验教具,不能纸上谈兵  在初中数学开展启发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既要给予学生时间充分讨论,还要考虑教学进度和授课任务,因此,实验展开难免束手束脚。对此,笔者认为实验教具的运用就显得至为重要,若是能够用好教具,往往可以为启发性教学注入一剂强心针,进而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如在教学“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能够促使启发性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用螺丝将两根长度不一的细木条中点进行固定,并使用橡皮筋将各端点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改变对角线夹角的大小或者挪动橡皮筋的位置,就可以对特殊四边形定理知识做出相关的判定,具体可以见图4。有了这一教具的运用,学生的启发性实验操作往往会变得轻松省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也产生直观启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诸多裨益。

遇见实验障碍,不妨逐一击破  在初中数学开展启发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实现加强启发的目的,聪明的教师应该学会逐一击破困难。结合以往的执教经验,笔者提出下述相关建议。

首先,在启发性实验教学开展中,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同样的实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十分困难,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又十分简单,而这往往就会产生不同的启发性实验教学效果。对于这种困难,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实验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其次,在启发性实验教学中,学生提不出问题,不善质疑,也是教学中遇见的一种障碍。为了能够克服这种困难,笔者认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实验设计,并给予他们更多探究、思考、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渐促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启发性实验意识和创造性的实验思维。

4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启发性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启发,从而促使学生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成长。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如何加强启发性实验教学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回味中的启发篇二

“双十一”的购物狂欢过后留下了一堆纸盒,它们面临着被抛弃的命运,谁成想,现在它们竟然变成了“水果m豆果酱味儿的3岁生日大蛋糕”。这样的神奇转换就发生在可爱的幼儿园里,发生在赵老师的班级中。

是什么助力这神奇的转换呢?民主、和谐、自由的精神环境;充足、开放、方便幼儿选择的物质材料,这些都必不可少。除此以外,赵老师的引导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巧妙之处体现在赵老师3句关键的引导语中。

“你们想不想把它变成蛋糕呢?”——顺应中有激发

可乐小朋友看到赵老师把很多快递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摞在一起,他说这是“大蛋糕”,还兴奋地召唤其他小朋友过来。而当小福对着一堆盒子说了一句“这不是蛋糕,蛋糕上有奶油"的时候,可乐一时无言以对。这时,赵老师马上接过小福的话,说:“那你们想不想把它变成蛋糕呢?”赵老师在这句话中使用了“你们”,显然是关注到了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她看到了可乐因充满想象而迸发出的快乐,也听出了小福对想象的进一步追求。所以,在赵老师的引导语中,并没有纠结于小福对纸盒“像不像蛋糕”的看法,而直接顺应了孩子们的意愿,链接到“做蛋糕”上,更是用一个“变”字,增加了“做蛋糕”的神秘感和游戏性,营造出魔术般的奇幻情景,激发孩子们用纸盒创作蛋糕的兴趣。

“你们吃过夹心蛋糕吗?”——共情中有启发

在往蛋糕贴“奶油”的过程中,小溪发现了问题并向老师求援。赵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回应,就看见可乐已经开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对此,赵老师并没有阻止,而是在孩子们反复尝试解决问题期间,始终是默默关注,没有用任何的指导语干扰他们的.探索。当孩子们在尝试受挫后向赵老师发出求助时,赵老师首先采用的是共情的方法。她肯定了孩子们“能动脑筋想办法,非常好!”可以想象,这个鼓励对于想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但又没有成功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大的奖励!犹如冬日里的阳光,让寒冷中的人们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和坚定行走的意义。共情后,赵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孩子的求助,而是将自己的引导意图隐含在一个问题中:“你们吃过夹心蛋糕吗?”这句引导语既融入到了幼儿“做蛋糕”的游戏情景中,和幼儿当下的活动合为一体,不显唐突和生硬,又能唤醒幼儿的原有经验,启发幼儿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果然,孩子们的原有经验被激活,“奶油和水果夹在蛋糕中间”的方法使他们成功地解决了两层蛋糕分离的问题。

“怎样才能在蛋糕上表现3岁呢?”——尊重中有引发

三四岁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图像感兴趣。然而赵老师的班级中就有一位叫咚咚的小朋友,他对符号敏感,喜欢数字和汉字。尽管他也围在做蛋糕的小朋友们周围看他们在干什么,但是最终还是确定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制作数字。赵老师十分尊重他的选择,让咚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之后,赵老师虽然和可乐、小福、小溪在一起“做蛋糕”,但是她心里有咚咚。从“怎样才能在蛋糕上表现3岁呢”这句引导语中,我们可以听出她是在有意为咚咚创设发挥自己作用,融入大家游戏的桥梁。正是这句引导语,引发了在旁边桌的咚咚“赶紧跑过来”,向大家主动请缨要“做个‘3’”,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3岁了”的行为。当咚咚做的数字“3”成为“蛋糕”的一部分,大家一起欢乐地唱生日歌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那份美好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总之,赵老师在与孩子们互动时的引导语及其产生的效果,使我想概括成l2个字——静悄悄的指导,美滋滋的幸福。指导看似无痕,却是溢于言表。互动过程中行如流水,蕴含着赵老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她的引导语体现出以下3个特征。

1.关注情景:即与活动当下的场景贴合,使之能自然地成为活动的一部分。这样做的效果是活动氛围融洽,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没有“被命令”“被指挥”的压迫感。

2.关注经验:即与幼儿的已有经验衔接,使幼儿的发展建构在原有水平之上。这样做的效果是幼儿大胆想象,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表征,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关注个体:即与每位幼儿的心灵相接,尊重个体差异,肯定幼儿的自我主张。这样做的效果是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拥有独立自主性与积极的创造行为,健全人格得到构建。

回味中的启发篇三

;

环境艺术是一门涉及范围广、侧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高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意识。本文从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对高校环境艺术教学改革的建议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对于环境艺术这门学科来说,规规矩矩的课堂教学已无法跟上教育时代的步伐。自国家启动教育工程以来,应运而生的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获取知识的空间,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挑战。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

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这门学科离不开创新思维。只有不断的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研究才能对这门学科有着更为广阔的理解。如果高校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发展。在我国的不少高校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被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学生获取知识的被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常常照本宣科的将课本的知识向学生陈述一遍,学生不过是被动的了解教材的内容,实则是不愿意去上这种枯燥无味的课程,一系列的小动作由此而引发。另一方面,老师咀嚼后的填充式方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太过于便捷,以至于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得疏于思考、不愿主动。一些学好这门课程的学生也只是熟悉教材内容,擅长应付课程作业,这仅仅培养的是一种应试思维。课本上的知识太过于狭隘,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了解该课程的本质,一旦到了实践中,便会无从下手。

(二)导致学生创新思维的枯竭

在长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只要熟悉课本,即便不主动思考,不与老师、同学探讨问题也能够轻易获取学分。这种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完全将学生培养成了应试思维,这也是当今社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这种环境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在盲目的听从老师简单梳理课本内容过程中,会使学生失去了对于实践能力的追求,甚至会让学生在放松的状况下变得不思进取,导致灵感与创意的缺失。

(三)使高校教师满足现状,看轻教学改革

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水平的劳动力,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高素质人才。然而,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多元化,高校教师无法确切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以学生课程作业和成绩作为判断依据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在学生的成绩普遍不错的情况下,高校教师会被表面现象所误导,认为学生对学业的掌握不错,现阶段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我国学生,没有必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之路,从而满足现状。就因为教师的这种定性思维,界定了大部分学生的一般水平,不能使他们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没有真正的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得学生不思进取,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为改善高校教育质量,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对高校教育尤其是对环境艺术这类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启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照本宣科,它以引导为主,侧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内容的传授与学习,一旦在生活或者是实践中遇到问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手足无措。这就要求在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上,高校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会以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吸纳程度,并展开小组讨论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一教学模式的启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启发式教学下,高校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不能像以往那样独自熟悉课本内容便可应付自如。有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共同讨论、分工合作,甚至请教教师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团队意识也被培养起来。社会亟需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启发式教学无疑能够为社会培养这类人才。

(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环境艺术是一门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特殊学科,社会需要的也是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意的人才。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偏重参考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考察方式显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学生的成绩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于书本上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所以光看成绩这一项指标,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培养方向。而在启发式教学下,学生为达到教师的要求,不得不深入研究环境艺术的本质,即要加强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要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间接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对高校环境艺术教学改革的建议

我国想在教育改革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还需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也需更看重教学改革和启发式教学,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而笔者认为针对环境艺术学科教学而言,高校的启发式教学还可以注重以下改进。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不局限于几种简单的教学形式,高校教师不能仅以字面对其进行理解。比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设施展示环境艺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听、思三者结合的情况下吸取知识。在布置课程作业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知识内容的梳理以及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与环境艺术相关的ppt或视频等,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又增强了对于知识的总结和运用的能力。在课堂之外,高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环境艺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对于反思与回顾实践方法与内容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高校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便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及时的指出学生在实践中的偏离,能够让学生及时的更正。

(二)创造校企合作的条件。

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光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创造力与知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实地实践,而实地实践则需要合适的企业提供机会。高校学生普遍是自己主动寻找实践基地,这常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试想,如果高校所在地较为偏僻,自然难以吸引企业在学校周边建立公司,学生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实践,不得不来回奔波,便会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处于困顿的状态。因此,如果高校能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固定时间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无疑会给学生带来许多便利,这种条件的创立就需要高校的大力宣传,以及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这样才能吸引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并且这不仅仅是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旁敲侧推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引导。

四、总结

我国推动高校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踏踏实实的获取知识,在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進行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所谓的“捷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为社会输送具有真正水平的人才。改革非一日之功,尽管在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方式还不够成熟,也很难快速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我国教育事业必能迎来冉冉蓝天。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回味中的启发篇四

;

内容摘要:《易经》中的第四卦《蒙》卦集中阐释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分别从教育的条件、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最终目标进行了举例和论述。《易经》涵盖了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对受教者提出了守持正固的最终目标,这一思想体系对现代教育中的教师塑造和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蒙卦 教育 启蒙

《蒙》卦的卦象是下坎上艮,象征蒙稚。《序卦传》:“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初生的生命是懵懂无知的,需要蒙师加以启发,如果幸运得到蒙师的帮助并且专注学习就能达到亨通,否则无法成为有德之人,中正之士。《蒙》卦的卦辞、爻象和爻辞具体阐述了教育的基本条件、对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要求。

一.教育的条件

1.把握时机,恒长积淀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稚正处于一个危险莫测的环境中,迷茫不前,“以亨行时中”说明认清事态的形势和发展、把握良好的时机有利于接受启发走向亨通之道。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恒的坚持与积淀,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会影响和破坏启发蒙稚的效果。“《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下泉水潺潺,汇流成河,就像循序渐进地启发蒙稚的过程。“果行”犹言果决其行,含“百折不挠”之意,1说明持久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是最终实现启发的必要条件。

其爻辞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意思是启发蒙稚之始,需步步谨慎,遵循利用典范的规律,不可急于求成。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淀和领悟,童蒙将误入歧途,甚至陷入桎梏的境地。

除了在恰当的时机接受教育,童蒙还需要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老师的正确指导。“《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以典型的范例告诫童蒙不要触犯正确的法则,有助于预防其受蒙蔽和迷惑。而能够实施这些行为以启发受教者的就是他们的老师,这警示了老师必须提出正确的法则并加以严格监督童蒙,时时察看启发的效果和情况。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做好受教者的榜样,不仅力求完善自身品德,具备治家育人的能力,还要努力塑造魅力的人格,做到阳刚居中,为受教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卦辞得出“子克家”的结论旨在强调教育和治家的互通性,能为人师者必能懂得做人的美德与治家的方法。周易将“包蒙”与“纳妇”作比较,被蒙稚者环绕,就像迎娶贤淑美丽的妻室一样吉祥,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神圣感。

二.教育的要求

1.重视启蒙教育

第三爻的爻辞有:“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功,无攸利。”看似是批评女子不遵守道德礼节,实则说明启发蒙稚不能逾越规矩,不能急于求进,置蒙稚时期的启蒙教育而不顾。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首要阶段即启发蒙稚,这是教育的法则所决定的,人们经常忽视这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急于获得看似更具有诱惑力的成果,反而失去最宝贵的启蒙机会。

《周易》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自己要正身以法,在教育过程中也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启发童蒙。老师对童蒙的启发和教育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老师应当秉持原则,教之有方。

2.1施教有方

2.2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烈暴虐的方式不利于启发蒙稚,上九阳刚盛极,利于以抵御的方式对待。老师应致力于使上下的意志和谐,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而不是使用暴力过甚的方法。过于严厉不仅会消磨蒙稚的精力和智慧,而且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

3.学生的主体地位

《易经》卦辞中突出了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作用,希望学生以学而不厌的精神向老师的教学积极反馈。老师要让学生“自知其无知”,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下接受教育,而不是教师强迫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学习,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不愤不启,不啡不发”教育理念。3因此,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

3.1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周易》中提出了启发蒙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论,重视发挥童蒙的主观能动性。卦辞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颖达《正义》中称师者为明,童蒙者为暗,曰:“明者不求于暗,即匪我师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暗,但暗者求明,明者不谘于暗。”4作为学生应当谦虚恭敬、勤学好问,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启发和教导,心存崇高地接受启发应当是每一个童蒙主动领悟到的。

3.2對老师恭谨谦逊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困蒙之吝”是远离老师的后果,反之其深义便是要时刻保持恭敬谦逊的姿态围绕在老师身边。如果远离老师,会导致“困蒙之吝”,童蒙陷入疑惑困境而感到遗憾惋惜。《荀子》中“学莫便乎近其人”5便是这个意思,告诉我们治学要接近老师,聆听教诲,才不会有所吝。可见,自古以来老师处于令人尊敬和敬仰的地位。

2015年,在会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儿童阶段是人成长和学习的初始阶段,童蒙教育尤应引起重视,目前,我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明显不足。6《周易》的《蒙》卦中阐述的教育规则以及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是一个理想状态,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往往在各个方面有所缺陷,从而使启发蒙稚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加强各个主体对理论的重视,也能更好地实现守持正固的教育目标。

1.遵循教育正确的准则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例如一名掌握教育正确准则的教师。当学生初次发问时,老师应发挥专业特长去启发指导他,如果同一个问题再三地提问,表明该生没有认真听讲或用心思考,那么老师就可以不再告诉他答案,这才是对学生最有利的教学方法。教师“虽然不求于受教育者,但是他必须有乐于施教的精神和志愿,感发受教育者,学生方能向他求教志应于他。7同时,同学的帮助、良好的周边环境、俱全的教学设备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现代社会中,很多地区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依旧有被搁置的情况,抑或老师不能很好地将生动的课堂与教学工具结合起来,造成课堂氛围比较无趣枯燥的现象。所以教学的效果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构成的,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遵循正确的准则,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提高学生自悟的能力

学习要心诚志坚、要迎难而上、要虚怀若谷8,如果做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悟性和行动,那么成为中正之人就不是难事了。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把老师当成一个神圣的授道者,反认为其理所应当为学生服务,从而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从未以赤诚之心看待学习这项庄严的事物,其结果只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真正懂得学习方法的孩子会不断产生疑问并且迎难而上,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若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从教育的起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的态度,学习是一个宝贵机会而不是一项任务。尤其是掌握了自学方法的学生难免会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产生傲气,但如果目中无人,产生我行我素的心理,在学业上囿于自己固执的想法而不愿意和老师接触,则又会陷入困境,很难有所成就。

《师说》中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蒙》卦看来,传道者,传天人合一之道也;授业者,授天理谦虚之业尔;解惑者,解背礼不进之惑也。9传道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仅需要教师传道给学生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的互相监督和启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例如,老师产生了对教学事业态度不端正,出现迟到、早退等问题,那么其在管理学生时,就失去了说服力,很难形成严格的教学纪律。如果老师在教学理念上脱离时代的潮流,在教学方式上给学生留下索然无味、照本宣科等刻板印象,也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打折扣,影响学习质量。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首先发挥示范作用,应提高对自己的标准,与学生拉开差距,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崇敬。

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拔尖同学的正确范本来引导、激励其他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完善自己的品德,从而达到守持正固。正如《周易折中》引王宗传的话说:“所谓刑人者,正其法以求之,立其防束,晓其罪戾,而豫以禁之,使蒙蔽者知所戒惧,欲有所纵而不敢为,然后渐知善道,可得而化之也。当是时也,夫苟说其桎梏,而不豫以禁之,则过此以往,不可复制矣。故于发蒙之初,用刑人则以为利,用说桎梏则以为吝也10。自古以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其目的也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言传身教最好莫过于用鲜活的例子证明具体的实践过程。

综上所述,《易经》告诉我们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实现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和老师的躬行,做到重视启蒙教育、老师教之有方、学生位于主体地位等要求,并循序渐进地完成后才能达到“童蒙之吉”。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者一定要遵循教育的规则,双方和谐共进,才能达到最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注 释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1.

2.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作者介绍:杨雨涵,江西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回味中的启发篇五

;

【摘要】高校日语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善用肢体语言等三个方面,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实例来阐释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日语课堂中如何具体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校日语课堂 应用

启发式教学的发展背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日语教育在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日语教育,这就要求日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其中,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加以采用。日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这对于高校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来源、含义

在中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推崇启发式教学法。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指导思想,强调学思结合,在学生冥思苦想百思不解时,进行启发、诱导、点拨。这就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最原始的形态。

在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他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启发教学法。通过频频发问,刺激和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他们从中得出知识或结论,从明了或不明了的表象中形成一定的见解与认识。

到了今天,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教师在教学层面的主导性和学生在学习层面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反馈来实现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主要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富有个性化,可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和增进个体幸福等。

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日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能否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甚至陶醉于其中,是主动学习能否延续的关键。如果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其自身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如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问题情境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蕴含了大量的教学直观对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通过接触大量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任何有价值的素材来辅助教学,下面举出课堂实例来进行详细说明。在进行教材“大家的日语”第一册第8课的讲解时,为了让大家对关于“味道”的各种形容词(酸、甜、苦、辣、咸)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五个不同颜色的塑料杯子,里面装有五种不同味道的、可以饮用的水。在课堂上,教师随机指定五名学生,来分别品尝这五个杯子中水的味道。同时可以让这五名同学在喝水的同时,做出五种不同的表情,让大家推测他们各自代表的是哪一种味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印象深刻,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从问题出发,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学生在教师所设立的问题情境中获得了足够的兴趣,那么适时的追问可以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认知方面得到加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化,从而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是先展示出该节课的语法知识点或者重点句式的含义,然后讲其接续方法和前后搭配,最后根据所讲解的内容进行造句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尝试从问题出发,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解《大家的日语》第一册第12课关于い形容词句的时态变化时,可以先让学生造句“今天很忙碌 (今日は忙しいです),接下来再对学生进行追问,如果要说“昨天很忙碌”这句话,应该如何表达。此时学生很可能会仿照之前学过的名词和な形容词句的时态变化形式来表达,即“昨日は忙しいでした”。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种表达方式是错误的,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接下来的内容。此后教师就可以展示与正确表达方式相关的一组句子,比如“昨天很冷(昨日は寒かったです)”“前天玩得很高兴(おとといは楽しかったで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以上例句,可以推断出“昨天很忙碌”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方式应该是“昨日は忙しかったです”。

由此可以看出,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产生迷惑时,不要急于立即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教师可以举出一些与答案模式相关的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出来的知识成果,会比教师直接灌输式所给予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善用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依靠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交流的形式主要有言语交流和体态语交流。这里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手势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如能以动作辅助言语,以眼神传递真情,就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想象,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讲解《大家的日语》第一册第10课的内容时,刚巧前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而上课时间又恰巧在傍晚,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授课对象中有很多都是异地求学的学子,思乡之情在此刻显得分外浓厚。于是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以“中秋节”作为主题来进行导入。这时教师提出要求,在听过两次教师口述的导入语后,让学生猜出其中两个生词“月餅”和“月見”的含义。随后教师开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来讲述导入语,【昨日は中秋節でした。みなさんはどのように過ごしましたか?楽しかったですか。(昨天是中秋节,大家是如何度过的?过得愉快吗?) 】 这时,教师要一边说,一边面带微笑,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月餅を食べながら、月見をしましたか?(一邊吃着月饼,一边赏月了吗) 】 在说到“吃月饼”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可做出细细品尝的动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示。接下来,在提到“赏月”这个词时,教师可以一边进行讲述,一边用手指向窗外的明月,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空中的月亮所吸引。虽然导入语中出现了若干日语生词,经过教师声情并茂的体态语言的启发,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并准确掌握教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在加深了学生对新单词形象记忆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了传统文化和情感方面的教育体验,这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契合的。

结语: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个性化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证实,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回味中的启发篇六

扫把是一个爱美爱到骨子里的姑娘,她最喜欢做的事当然是——穿漂亮衣服。

瞧!饭盒是她的华丽雪狼毛帽子,纸片是她的钻石戒指,糖纸是她的花手套,果皮是她的彩色外套……为了漂亮,她每天横扫各大“卖场”,她疯狂地换着自己的衣服,边换还边哼着歌呢!教室、操场、酒店、商场……全被这个爱美爱到骨子里的扫把小姐霸占了。

她哪里知道,贪婪,早已让她离美丽越来越远,面目全非了,她甚至连生命都快不保。

她不知道,只有适可而止,才能好好保持实力啊!

垃圾桶

垃圾桶是个商场里有名的小胖子,破纸巾、糖纸、没吃完的汉堡……都能成为他的食物,他吃啊,吃啊,吃……有时还吃得满嘴流油,形象全毁!真不知道他为什么吃不坏肚子,每个人吃不完的东西都由他来处理。

他就这样吃了一天又一天,每一天他的肚子都要被撑爆了。

人类啊!停手吧!看看那垃圾桶吃饱的德性,不要让他得逞了!适可而止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这是我在生活中得到的启发,读这篇文章的你能么?

回味中的启发篇七

;

【摘要】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有了新的要求,即英语学习应当打破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采取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有利于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在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当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文章中分析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蒋丽芳,新疆兵团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标准,借助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启发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开展主动思考和探究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活动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 革新课堂教学观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单一,课堂氛围非常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革新课堂教学观念,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强课堂互动和讨论,确保启发式教学有效开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travel journal”的教学中,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do you like travel? what type of travel do you like? what kind of preparations do you make before traveling? where would you most like to travel?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回答,启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之后,根据阅读部分内容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旅行的了解,如: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our countrys rivers? do you know where the source of the lancang river is? do you know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ource of the lancang river? where does the lancang river flow after exiting our country? talk about what you know.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旅行图片,同时让学生观看一些旅行相关的视频,提出相应的问题:introduce some of the places you want to travel the most. talk about the humanities and geography of the place, what are the attractive scenery.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主动学习和探究,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二、 构建有效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英语思维

高中英语教材中,很多知识内容具有对话性特点,有着一定的场景,如餐厅、机场、购物、采访等等。在启发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将对话内容和实际情景有效结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英语思维,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借助情境创设可以真实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知识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music”的教学中,通过本节课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感受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门基乐队”。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播放了几首不同的音乐,并提出问题:can you guess the names of these music?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these are?whats the name of your favorite band?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对话活动,相互寻找喜欢的音乐和樂队,说一说自己对音乐的了解。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 name? what does it bring you?借助这样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交流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音乐,表达自己从音乐中获得什么,如有些人通过音乐获得快乐,有些人通过音乐排遣时间等等。

三、 借助多样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想要保证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引入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口语交流活动。高中学生对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可以采取插图绘制、话剧表演、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实践互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中阅读部分“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的教学中,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非语言幽默大师卓别林,介绍了卓别林的生平以及事业发展,介绍了他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教师组织学生以“向幽默大师致敬”为主题,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也可以通过个人方式,寻找相应的角度致敬大师。

四、 结语

启发式教学虽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在高中英语教学得到中广泛应用,借助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应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设计课堂问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回味中的启发篇八

;

摘要:随着国家对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为适应新型课程模式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课堂质量提高,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性和主动性,促进素质教育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教学,它更具有思维性和实践性,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建适合自身的知识网络构图,通过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启发,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因而扩大学生的生物理解视角,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应用方法

1.遵循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无论是高中生物教学还是其它课程教学,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重视和强调。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前预习,不可以采用以往教师的教学模式,仅仅发布一个口令,督促课下提前熟悉下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走马观花式的将课本浏览一下,并不会自觉地预习课本。教师可以留下若干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课本,找答案,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思考。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思考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析与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发散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经过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对整体的上课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够对基本知识点和重难点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中可以重点把握,做到整体推进。

2.利用多媒体技术,理清知识脉络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真正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生物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生物、自然力量,并且让学生在网上、书本、杂志中查阅信息对知识理解程度不断加深,之后,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方式促进学生增强理解,有益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效果。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后总结、反思,将知识点牢记在心,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细胞分化”内容讲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案的合理设置,通过线上平台下载多种教学资源,可以将生物实验的相关视频进行播放,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相应的分解步骤进行直观讲解,帮助学生直观观察细胞的分化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看的实验内容,表述细胞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细胞分化的特点等,之后通过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细胞分化的主要内容。教师重新讲解细胞分化的知识,同时将学生和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相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点,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课堂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将细胞分化的知识内容加以整理,融会贯通。

3.转换角色,创新教学模式

生物知识的学习在高中阶段极为重要,学生不仅要学,而且更多是理解,清楚弄懂其中重要知识后,才能够完成高质量的学习。新型生物教学需要师生转变角色,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动一方,教师起着启示和引导作用。课前学生积极主动预习课本,课间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参加讨论,课下自觉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教师是引路人,向标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关注课堂学习,能够主动地探讨问题,同时将生物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专业性,以此逐步深入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理解。

例如,对于“有性生殖”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视频观看花变成果实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有性生殖相关内容,领悟自然生命周期的意义。学生对于有性生殖的概念、合子定义等了解不够透彻,教师即可重点讲解此方面内容,以学生熟悉的事件或实物为切入点,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考,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来认识和理解新的生物知识,学生再反馈自己的疑点或其它问题,教师不断引导,相互探讨,使学生对生物新知识理解层层深入,知识内容环环相扣。

4.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方案的合理设置,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教学联系,鼓励学生将自身生活中观察到的生物现象与所学到的课本知识进行联系,進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讲解此类生物知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相关图书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找到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还需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现象进行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用于知识的学习当中。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生物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自然界相结合,进一步领悟生物学的奥妙;面对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熟悉理解相关基础概念、定义和意义等,逐步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发挥所长,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模式也应改革创新,教师循循善诱,为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有力帮助。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方法需要师生默契配合,教师助力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认知,善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扩大知识领域,汲取更多知识内容。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回味中的启发篇九

;

【摘要】本文以《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启发式教学在此课程中的初步应用,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强,教学效率普遍提高。可尝试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应用于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 数据库技术应用 教学方法

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延伸,通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讲授,学生已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技术应用这门课更注重的是学生掌握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的能力,传统的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偏重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等弊端。为此,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数据库应用技术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改革和探索。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1]。

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新知识,而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事实、例证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让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

二、启发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

1.提问式启发方式

提问启发式顾名思义是通过提问加深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经过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并讲解所教课程知识点内容和相关单元操作过程的解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以sql中的查询为例,讲述启发式思维的教学过程。如查询选修了2号课程的学生的姓名[2],在第一次讲授此内容时,讲解的顺序是先嵌套查询定义,然后写出此查询的sql语句,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2);学生的反应都觉得嵌套查询不重要,因为此查询可以用连接查询来实现,如上例可以用sql语句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sc where = and cno=2;来实现。从这件事后每次再讲到这个内容,就引导学生,要实现这个查询,大家能想到如何实现么?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通过以前学的知识学生能写出通过连接查询得到此结果,这样做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引入要学的嵌套式查询同样也可以实现此查询,还针对具体的例子讲解嵌套查询在查询效率上优于连接查询。

2.追问启发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或不正确时,教师不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进一步追问,使学生在追问下,保持独立思考,自觉纠正缺点或错误,探求出正确答案,这称为追问启发式。

例如教师在讲解oracle的pl/sql语言时,会提问我们以前在数据库原理中学习过sql语言,这种语言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通过此语言能否完成逻辑判断、循环等操作?即如果想在数据中完成这样的操作,更新员工表中的工资,如果员工的职位为店员,则工资更新为原工资的110%,如果为店长,更新其工资为原工资的120%,用sql语句能否完成此操作?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巩固了以前学的知识,同时引出新的学习内容pl/sql的概念:pl/sql也是一种程序语言,叫做过程化sql语言(procedural language/sql)。pl/sql是oracle数据库对sql语句的扩展[2]。在普通sql语句的使用上增加了编程语言的特点,所以pl/sql把数据操作和查询语句组织在pl/sql代码的过程性单元中,通过逻辑判断、循环等操作实现复杂的功能或者计算。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入新的内容。通过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课程的特点,适当地使用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启发的时机、要使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才能更有利于教学。

(1)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把握时机

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动作用,并给指明学习的方向,传授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以促使他们按照预期的教学目的进行转化。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要注意把握启发的时机,不要过早,如果过早了,学生的思考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就已经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可能没有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要根据学生思维的高度,要做到适时。

(2)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引导要恰当

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有点知识内容有些内容看似没有关联性,其实内部是有关联性的,恰当地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讲oracle中的异常时,我们会讲到异常分为系统异常,和自定义异常。系统异常又分为系统预定义异常和非预定义异常,通常学生通常不会将这三类异常联系起来,这就需要老师恰当的引导。我们通常这样向学生讲述,oracle中,系统给分配了异常号的异常统称为系统异常,在系统异常中给异常起了名字的叫系统预定义异常,系统异常中的非预定义异常就是没有给起异常名的异常[2],我们能不能给这类异常起个名?通常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答案是可以的我们看看如何实现,起了名的系统异常就成为什么异常?引入系统异常中非预定义异常向预定义异常的转换。理解了上述内容,那自定义异常能否转化为系统的非预定义异常呢,进而转化成预定义异常呢?答案也是可以的,自定义异常没有异常号,我们给他分一个异常号,这个异常就变成了系统的非预定义异常,再给它一个异常名,就变成的了系统的预定义异常,通过这样的引导后,有了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学生对异常的理解就比较透彻。

三、结语

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学的关键是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重视互动性,教学中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时机,要有恰当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郭方玲,吉海玲. 启发式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