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8:20:10 页码:13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精选10篇)
2023-11-26 08:20:10    小编:zdfb

读书笔记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后,通过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和体会,总结书中内容的产物。"完美的总结应该突出我们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同时也要对未来有所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一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和陈袆灵一家约好去保国寺爬山,时间是中午去,下午回来。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早早的吃完饭,就和爸爸妈妈出发去保国寺了。

开了十几分钟车到保国寺了,那里人山人海,人们就像蚂蚁窝里的蚂蚁一样多,连车都开不进去,堵在路口,所以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要走好多路才能走到保国寺,走着走着爸爸说:“我们真是还没到保国寺就爬不动了。”我点点头,继续走向保国寺。

终于到了保国寺的正大门,陈袆灵他们已经在等我们了,而且票也已经买好了,我们赶紧走了进去。我们先去了灵龙泉,灵龙泉景色壮观,最上面有一条正在喷水的灵龙,它的头虽然是石头做的,但是看起来显得格外雄伟。我听大人们说以前是可以进去的,他们在龙头边还拍过照片,可是现在进不去了,只能远远的观看,但是龙嘴里的水是一直会滴的。

接着我们去了有十八罗汉的地方,可是,我到了那里确很失望,因为十八罗汉不见了,我知道这儿本来是有十八罗汉的,因为我以前也来过,有可能十八罗汉请到别的寺里去了,所以我们就匆匆的离开了。

然后,我们去了钟楼和鼓楼,那里有一个很大的鼓和一个很大的钟,我知道那里的大钟是清朝的时候留下来的,已经有好几百年了,所以边缘有一点点破了。而那里的大鼓十分美丽,敲起来声音非常宏亮,我和陈袆灵重重的敲了几下就离开了。

我们还去了很多像博物馆一样的地方,那里每一个角角落落都很古老而且很美丽,那儿让我入了迷。

最后,我们悠闲的去玩荡秋千了。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二

在春暖花开的星期五,我们去参观宏伟的宁波博物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拉宁波馆的蜡像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阿拉宁波”历史主题馆,重点展示了宁波史前河姆渡至民国时期的整个地区发展史。我在那儿观赏了许多好玩的蜡像,尤其是那一处蜡像令我印象深刻。走在宁波旧时的繁华商业街上,见识了老宁波的缸鸭狗、楼茂记状元楼和其他老字号。当我们来到了十里红妆的婚嫁队伍前,我惊呆了!在转角处,许多人在那儿排列成了一对,领队的是两位举着牌子的人,牌子上面写着“张家”和“王府”,他们的脖子上结着喜气的红布,脸上带着微笑。后面紧跟着的是乐队,有人在敲锣,有人在打鼓,还有人在吹笛,脸上喜气洋洋。人群后面的则是一顶金碧辉煌、闪闪发光的轿子,轿子上刻着华丽的装饰品;轿子顶上是翘起的,最上面的是一个圆圆的,像玩具大小的塔。再后面的旧时抬箱子的人了。箱子里面装着许多美味佳肴。让人看得口水都要流了出来,那个人的额头上有许多小小的汗滴,看样子走了很多路,但他丝毫都没有疲倦,脸上还是喜气洋洋的。他们这一大队人的两旁有许多围观者,大都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看得很入迷,好像她就是新娘呢!我很喜欢这组蜡像。

在阿拉宁波馆里的繁华商业街,我看见了一位老男人。他身着着棕色的衣服,下半身则身穿的是一条红颜色的长裤,脚下穿着黑色大皮鞋。这个老男人正要走进一家海鲜店,他站在了店门口,低着头,仔仔细细地看着手中的一张纸。再走近仔细一看,哦!那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是几百年前的纸币。他一手那着钱,一手叉腰,好像自己是老大,而且很有钱似的。一旁紧邻着另一家卖海鲜的店,那里的老板正在卖东西。我喜欢这两家店,因为我们宁波的海鲜可是远近闻名的呀!卖海鲜的这个老板可不一般:他的头发很短,眉毛又弯又长;这个老板穿黄色外衣,头上戴着用稻草做的帽子。他抬起了手,用称称鱼,将鱼放在称上。这时,一位年轻女子在他的店里买鱼,老板脸上露出了笑容。

走过繁华商业街,一旁还有一个官爷府。那里有两个像真人的一样的蜡像。有一张似乎是木头做的黑桌子,表面非常光滑;桌子旁有一把大概一米高的黑椅子,上面坐了一位穿官爷的衣服的人。他坐在椅子上,椅子还显得很宽敞,那位官爷看起来四五十岁了,留着一把尖尖的灰白色的长胡子,脸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眼角也有一些皱纹,鼻尖挺起,看上去很威严。官爷服非常有宁波特色,棕色的衣服中间有一些纽扣竖的.排列着;他的下半身穿的是一条黑色的裙子,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光溜溜的。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位穿白袍子的人。他看起来很年轻,只有三十来岁,又圆又大的黑眼睛,高挺的鼻子,还有粗壮的大腿。他非常高大,大概有一米八十,我猜他可能是......

走过宁波商业街,就来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打猎的。这个几千年前的老河姆渡有一地的石头、一地的绿草、还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与原始河姆渡人在一起,他们有一些小狗立在地上,有些肥头大耳的猪懒洋洋地趴在地上......那时的人们用木棍、石头等来猎杀比较弱小的猎物。你想知道他们怎么样捕猎比较庞大的猎物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河姆渡人用一些杀伤力比较强的武器来猎杀猛兽,如:很锋利的一些用石头造的小刀片,自制的破弓箭。他们住的大多是草房子,而门却是用木头造的。他们还用一些很长的木棍把房子架起来,以免塌下来压住人。当时,七千年以前,河姆渡已经开始制造陶泥、玩陶土了。看,虽然河姆渡人生活在七千年之前,但他们已经房子、小刀片了。他们很“高科技”哦!

博物馆的阿拉宁波馆的蜡像就是这么好玩,好看,我想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一定会喜欢这些美丽、漂亮的蜡像吧!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三

它看起来很圆,闻起来很香,吃起来很甜,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它就是宁波的著名小吃———汤圆。我还亲手做过了呢!

春节的`时候,我总爱和外婆一起包汤圆、吃汤圆。“搓搓,搓搓搓……”厨房里再次传来我和外婆包汤圆的声音。只见我轻轻地把一小块湿软的面粉搓成一个胖胖的圆球,接着再使劲地把圆球压扁,然后再把搓好的芝麻馅给包进糯米里,最后把糯米搓成一个大圆球就完工了。不过芝麻可千万不能漏出来,不然煮的时候汤圆就会裂开来了。

煮好后,我和外婆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们自己做的汤圆。后来,我觉得汤圆还不够甜,就又在碗里放上了一些“糖桂花”,这样,小汤圆就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了!

“哈哈,汤圆你真美味,不愧是宁波的著名小吃!”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四

夏天的雨则是雷雨,是让人害怕的雨。下雨前,乌云闪电和雷声结伴而来。闪电,一道一道,划过黑沉沉的天空;接着,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雷雨下过,大地又恢复平静。

秋天的雨,淅淅沥沥的,又叫人捉摸不定。下倾盆大雨时,雨像直接从空中倒下来一样,马路上,也会瞬时变成小河。

冬天的雨是最寒冷的雨,风雨交加时,雨点落在身上,让人不停地打颤,毛孔都竖立起来。雨雪交加时,地上的雨水还会变成冰,让人行走不方便。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五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期盼,是一家团圆的喜悦,是中华民族美好民俗的传承。

新年越来越近,年味儿也飘开来了。路边的灯杆上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小区的广场上也插上了五彩的旗子,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上了红色的对联和福字。

对于阿拉宁波人来说,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是准备年货。早早我和父母亲就买来了蟹、肉、海鳗。我们把蟹放在盐缸里做起了炝蟹。把肉洗干净,用酱油腌制起来,做起了酱肉。在海鳗上撒点盐,用一根绳子吊起来,放到朝北的阴处做起了鳗鲞。这些可都是我们宁波年夜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当然还不能忘了象征团团圆圆的宁波汤圆。包汤圆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外婆负责揉搓糯米团,我负责裹芝麻猪油馅。我接过外婆给我的糯米团,用汤勺把馅子放进糯米团里,再小心地捏合,放在手里轻轻地来回搓,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看着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再看看我和弟弟脸上那白白的粉末,我开心地笑了,感觉到年近了。

我们宁波乡下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过年前会去打年糕。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我们先把大米蒸熟,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倒进石臼里,用个木锤捶打。我对外公讲,让我也来试试。可是我用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抡不动大木锤。我只好站在一旁帮他们喊加油,经过一段时间抡打,年糕终于做出来了。我赶紧挤了一小段出来,包上外婆亲手腌制的咸菜,细细品尝,那味道真是太美味了。年糕房里到处是咚咚的锤子声,还弥漫着孩子们的嬉笑声。我感觉到年近了。

随着鞭炮声的密集,年终于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享受丰盛的晚餐。外公外婆端上一碗碗热腾腾的菜和年前腌制的蟹、肉、鱼以及年糕、汤圆。我们边吃边聊天,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感到幸福与温暖。到了八点,我们一家人都坐在沙发,一起看春晚。人们载歌载舞,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被那精彩绝伦的节目所吸引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枕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进入了梦乡。

早上,我在人们的欢歌笑语中醒来。新的一年又来到了!我们互相走访亲戚,为他们带去新年的礼物和我们最真诚的祝福。住在其他城市的亲戚也用手机微信给我们发来了新年祝福和小红包。就连远在新加坡的大妈妈都发来信息向我们问候,送来祝福,还幽默的问:“年糕,汤圆吃了吗?”虽然她在异国他乡,但那颗阿拉宁波人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六

暑假的时候,哥哥和姐姐带我去宁波玩。我们是坐大巴车去的。到了宁波的车站,住在宁波的弟弟和姨父就从车站外面走了进来,来迎接我们。

在宁波,有许多好吃又便宜的海鲜,有大黄鱼、大壳龙虾、海参、海胆和我最喜欢吃的鱿鱼。这些都是渔业工人在海里辛辛苦苦抓上来的,可以让人们放开肚皮吃,让人们一饱福。我在宁波住了二十八天,玩了二十八天。但是,我感受最深的那天,就是去海边玩的那一天。

记得那一天中午,我和哥哥、姐姐、弟弟、阿姨和姨父一起去海滩,我们一到海滩,就迫不及待地把鞋脱了,光着脚踩在沙滩上,啊!真舒服,沙滩上有五颜六色的贝壳,我捡了很多很多。要回家了,我还不想走,宁波,你永远留在我心中。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七

宁波人的年味有很多。每逢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但在我的记忆里,宁波汤圆是最充满年味的食物。

在我们宁波,汤圆是大年初一时吃的,一般年三十的时候包汤圆,而且一定是猪油芝麻馅的汤圆。今年,我非常高兴能跟外婆一起包汤圆。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外婆拿出一包糯米粉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和水叫我揉捏它。我很兴奋,可是糯米粉好像不听话,刚开始一直黏在手上,外婆说别着急,慢慢揉,要反复揉。慢慢地,果然面团就不黏手了。接下来,外婆开始做猪油芝麻馅了。只见她把一大碗的黑芝麻放在锅里炒,然后用酒瓶把炒熟的芝麻一粒粒碾碎,最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白白的猪板油里,加糖混合,在外婆的巧手揉捏下,一会儿一大块猪油芝麻馅团就做好了。开始包汤圆了。外婆把刚才的.糯米团揉成长条,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我就跟着外婆一起包了。先把小剂子揉成小球,再压扁,放入猪油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馅裹起来,用两个手掌轻轻揉成光滑的圆球。就这样,我跟外婆包了一大盆的汤圆,为了防止干燥,外婆在上面盖了一层湿的毛巾。外婆笑着书:“你就等着明天吃汤圆吧!”

第二天,外婆就下锅煮汤圆了。只见外婆放了一点儿水,等水沸腾了,就放下了汤圆。刚放下去的时候,汤圆们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后直接沉入锅底,只是它们外面的粉末脱落浮在水面上。我以为汤圆会散了呢,外婆冷静地往里面加水,加了两次水后,这些醉了的汤圆像突然清醒过来,调皮地一个个浮出水面,露出可爱的笑脸。外婆说汤圆浮起来就表示熟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可太用力了,有一个馅都被我弄了出来。我轻轻地吹一吹,直接把整个汤圆放进嘴里,烫得我不断跳脚,可糯米的软糯在舌尖蔓延开来,芝麻的香味溢满了整张嘴,真香啊!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八

保国寺,是宁波郊区灵山之麓的一座寺院,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江南幸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宁波保国寺。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保国寺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保国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费市灵山山腰幽谷中,相传东汉光武帝时骠骑将军张意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弃官隐居于此。东汉时山上原有寺叫“灵山寺”,也叫“骠骑将军庙”,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大雄宝殿建筑风格特异,巧夺天工,是保国寺建筑之精华。大雄宝殿是寺内主建筑,重檐歇山式,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面阔三间(11.91米),进深三间(13.35米),成纵向长方形。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全部结构皆用斗拱裼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钉而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

保国寺作为浙东名刹,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科学艺术价值,也是欣赏自然胜景之地。

交通:保国寺离市区仅15公里,乘332路公交车可直达。

详细资料:

保国寺历史悠久,据传东汉建武年间,有骠骑将军张意与其子中书郎张齐芳爱这里山清水佳,隐居于此。佛教传入,舍宅为寺。因在灵山上,初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毁。唐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的精华——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为重檐歇山顶形式。

位于宁波郊区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原寺创建于东汉,现存的保国寺大殿为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重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幸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古刹以建筑闻名,是一个集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时期的古建筑群,建筑壮观,内部藏品丰富。保国寺除了木结构建筑的一“奇”之外,另有一“奇”就是大殿的每个角落不见鸟雀筑巢、蜘丝悬梁,更见不到虫蛀蚁蚀。原来大殿的建筑材料中,有一种带刺激性香味的黄桧,散发出为禽虫所畏闻的气味。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特殊的建筑结构而产生的声波振动的风流驱逐了鸟雀虫类。

保国寺最初由山门、天王殿等建筑组成。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清康熙二十三年加建重檐,成为歇山顶形成。千年大殿巍然如初,堪称中国建筑文化奇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寺内共17个展室,全年对外开放,有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与发现展、历代观音造像艺术展、青铜器陈列馆、钦赐龙藏、砖屏石刻等。游客可撞钟、击鼓、龙洗游艺。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放在明州婚俗厅里最显眼的“宁波花轿”。

灵山寺是保国寺的前身。保国寺位于的山叫灵山,相传在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和他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此山。此山又名骠骑山。《四明谈助》记载“山之西,峰联,耸如马鞍,又名‘马鞍山’乃府治后镇山也”。“山以汉时骠骑将军张意隐居于此,又名骠骑山。山脉东南至夹田桥,东北直至鄞之江北岸青墩,为府治后托。”灵山与鄮山共为鄞邑东外护。《吴越春秋》有记载:东汉时高级将领骠骑将军张意(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汉代高级武官,正二品)还曾被派“以水军讨伐东瓯”(见《太平御览》引《东观汉纪》佚文)。他们死后,其宅舍便被建成了寺院,名为灵山寺。现存的骠骑山、骠骑将军庙、骠基坪(保国寺东围墙外900平方米,古木参天)、骠骑井泉,足以说明人们对父子俩隐居于此的一种历史痕迹纪念。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诏毁佛寺。灵山寺被毁。

会昌六年李炎死,李忱(宣宗)继位,大中元年(847)四月又恢复佛寺。根据现在的考证,除了寺志,更应该获取最原始资料。《宋元四明六志》中的《宝庆四明志》和《延祐四明志》,对保国寺的建置定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其他资料又佐证了这一点。如与保国寺同时赐名的还有京城的“护国寺”。其中的历史情景在于:唐僖宗李儇(862—888)在咸通十四年(872)由宦官拥立即位,时年十二,佛法的力量一时难以重振,却遭遇灾旱连年,黄巢、王仙芝等农民大起义屡屡爆发。广明元年,唐僖宗正好18岁。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令唐僖宗胆战心惊之余,唐僖宗乞求突然获得一种潜在的护国力量,于是有意赐名“保国寺”。

但雍正碑又有记载寺院恢复的时间“如从宋治平二年(1064),上溯二百十四年,应为唐李忱(宣宗)大中四年(850)。大家都知道,保国寺的开山鼻祖是可恭。可恭是国宁寺和尚,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而可恭上长安兴复灵山寺之征决不是在广明元年当年完成的,当在广明元年之前,是广明元年九月才回到明州的。所以恢复建灵山寺应有一个历史过程,雍正碑的记载也是有道理的。可以这样说,可恭有意恢复灵山寺可从851年算起。至于可恭哪一年带上刺史的奏请,偕檀越许标等人,寻往长安,我们不得而知。他们途经关东(注:汉、唐定都在今陕西,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时值关东大旱。可恭“跪诵莲典,未终,霖雨大澍,禾黍旆穗,民气获苏。有司奏状,遂得召见”。可恭以恢复灵山寺为请求,僖宗答应了,并要求可恭在长安弘福寺(唐僧玄奘取经归来之所,高僧宿集)讲五大部经,约有三个月之久,又讲诘朝纶章,法誉大振。于是唐僖宗非常高兴,敕“保国”之额并赐可恭紫衣袈裟一袭,允许其还山建寺。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时间段。

可恭回到明州的时间正好是唐广明元年秋九月。随后便“庀材鸠工,重新殿宇,营构有槐林之柱,罘罳绝布网之尘,巧夺公输,功侔造化。”而同年十一月黄巢起义军还是占领了长安,逼唐僖宗逃亡入蜀。“保国”两字最终没有给唐僖宗带来保佑。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九

暑假的一天,我、爸爸、妈妈、叔叔和伯伯一起去宁波雅戈尔动物园游玩。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车子很快就到了动物园。我们买好门票走进了动物园,由于天气很闷热,所以我们就坐了电动车,电动车每人付五元就可以绕整个动物园一圈,开电动车的人每到一处就会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动物的家。到了大熊猫馆我们就下车了,我很想看看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天气太热的缘故,大熊猫懒洋洋地睡在地上不肯起来,我们也只好走了,沿着旁边的山路走到了小熊猫馆,比起大熊猫,小熊猫就显得活泼一些,浑身毛茸茸的真可爱。沿着山路继续走下去,还看见了长颈鹿、孔雀、香猪和大白象、小猴……我们也走累了,伯伯建议我们去东钱湖船上餐厅吃海鲜。

这次的宁波之旅很快乐很有意义。

游宁波保国寺作文篇十

城里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因喜好热闹,便赶到乡下,体验真正浓郁的老宁波的过年气息。

大致到了腊月,村里的家家户户便要开始赶制年糕。陆陆续续地向那年糕作坊上报分量。到了做的日子,孩子们自是很欢喜,可以跑进蒸汽腾腾的老作坊,在大人的身边伶伶俐俐地穿梭,摸摸老旧的器具,用脏脏的'小手偷捏下竹篓里芳香四溢,早已熟透的白粉,放进嘴里,再顺势取下才刚做好的软软胖胖的年糕,就着咸菜,那个味儿!我们这般捣乱,却美其名曰“帮忙”。

再过一两个日子,外婆便要买来新鲜的鳗鱼,用盐和蒜末儿往上一擦,再洒些自家酿的酒,往窗前一挂,很是喜庆。

腊月二十八,全家老小便聚齐了。装模作样地人手一块抹布,扫帚什么的,扫得老屋喜气飞扬。我们呢,则更喜欢去大水缸边转悠,时不时从缸边抠下一块薄冰,趁人不注意,塞进别人的衣领里,听着人家冻得大叫,自己却也被暗算,堂中一片欢声笑语。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不管是走得多远,忙得多呛,都必定要回到家,吃上一顿年夜饭,尝尝外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做饭手艺。吃了饭,全家上下便聚在堂门口,乡下是不兴起什么彩色壮观的筒式鞭炮,只是用竹竿一挑那大串的达二米的老式炮炸,噼噼啪啪响个不停,随即弥漫开一股烟味,可村那头又回应似的响了起来。

鸡一鸣叫,正月初一的忙碌便开始了。一早醒来,第一眼见到的便是枕过夜的压岁钱。接下来,孩子们便要随父母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好容易过了上午,下午可就丰富多了。卖“咚咚糖”的,摇着拨浪鼓,在孩子中间,神气地收着钱,时不时拉拉破毡帽,吐口唾沫。再不就围着外婆,看她炸出那香喷喷,金灿灿的“春卷”,用手捏起一根,外焦里嫩,回味无穷,再舔舔沾满油的手指,往新衣服上一擦,便跑去门外摘冰凌玩,总之,在家呆着,却闲不下来。

乡下的年总是有滋有味,保存着老宁波的味儿。

乡下的新年,真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