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化学教案及反思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1 15:22:10 页码:11
2023年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化学教案及反思模板
2023-04-21 15:22:10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化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d.3个b—f键均为σ键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a.becl

2 b.h2s

c.ncl3

d.sf4

13.a、b、c、d为四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中性粒子,它们都有14个电子,且都是共价型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单核分子,a单质可用作半导体材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2)b是双核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人一旦吸入b气体后,就易引起中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双核单质,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c分子中所含共价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c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不易起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四核化合物,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d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有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σ键与π键的强度大小关系为σ键________π键(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13·福州高二检测)在下列分子中,①hf,②br2,③h2o,④n2,⑤co2,⑥h2,⑦h2o2,⑧hcn。

分子中只有σ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分子中含有π键的是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分子中含有由一个原子的p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15.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且无空轨道;x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y相同,但还有空轨道;w、z的原子序数相差10,且z原子的

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14.请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列粒子的空间构型:

-(1)ch4__________;(2)clo3__________;(3)pcl5__________;(4)h2s__________。15.根据图示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甲醛分子碳氧键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单键 ②双键 ③极性键 ④非极性键 ⑤σ键 ⑥π键 ⑦σ键和π键 ⑧配位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之间的夹角________(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013·孝感高二调研)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88.9%;元素x和元素y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60%。

(1)确定x、y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2)在元素x和元素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写出x的质量分数为5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

(3)写出x的质量分数为6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4)由元素氢、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两种,其水溶液均呈酸性,试分别写出其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并比较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酸的阴离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立体构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5)由氢元素与x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写分子式,下同),分子构型为v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12·高考江苏卷)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②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③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为考虑空间构型,[cu(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

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化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新页教育

0756-6943000  1.概 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的物理量。

 2.定义式:v = △ c/ △t

 3.单位mol /(l · min)或 mol /(l · s)注意问题

①指明反应速率所属物质

同一反应,如用不同物质表示,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②反应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浓度变化量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且速率取正值 1.对于反应fe+2hcl=fecl2+h2,2s内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由2mol/l变为4mol/l,试用fecl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描述此反应的 快慢。

解: v = △ c/ △t =(4mol/l-2mol/l)/2s

= 2 mol /(l · s)

2.反应h2+cl2=2hcl,在2l的容器内发生,3秒内h2的物质的量由5mol变为2mol,试用h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描述此反应的快慢。 解:

△ c =(5mol-2mol)/2l=1.5mol/l v = △ c/ △t=1.5mol/l/2s =2 mol /(l · s)

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1)v(a)=0.3mol/(l·s)(2)v(b)=0.6mol/(l·s)(3)v(c)=0.4mol/(l·s)(4)v(d)=0.45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1)>(4)>(2)=(3)在25℃时,向100ml含hcl 14.6g的盐酸中,放入5.6g铁粉,反应进行到2s时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行了4s,铁粉全溶解。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则:(1)前2s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s);(2)后4s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s);(3)前2s与后4s比较,反应速率前2s 较快,其原因可能前2s时段盐酸浓度比后4s时段大

根据下图填空:(1)反应物是_____;生成物是_____。(2)2min内a、b、c三者的反应速率是多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______

二、化学反应速率模型

1、有效碰撞

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有其中的部分气体的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

新页教育

0756-6943000——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正确取向 有效碰撞理论

n活=n总×活%

反应速率与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活%)成正比

2、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3、活化能

e1是反应的活化能

e2是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 e2-e1是反应热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次要因素: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原电池等。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结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

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

1、结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

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与温度、活化能有关)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3、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气体、溶液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

二、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结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 可增大反应速率。

2、微观解释

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与温度、活化能有关)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

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新页教育

0756-6943000

3、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气体

(必须引起反应或生成物气体浓度改变)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结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快。

2、微观解释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主要)碰撞频率提高(次要)

3、适用范围

所有状态 所有反应

温度每升高10 ℃,v增大到原来的 2 ~ 4 倍

四、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结论: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微观解释: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得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3、适用范围: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