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山西民风民俗作文(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44:21 页码:13
最新山西民风民俗作文(汇总14篇)
2023-11-11 14:44:21    小编:zdfb

总结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优化方案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思考过程。怎样保持身心健康,享受快乐人生?在读完这些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写一篇总结,将自己的成长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一

山西是个热闹的地方,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着美味的面食和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自古至今山西还出了许多名人,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山西的面十分好吃,并且种类繁多。有臊子面、刀削面、桃花面。其中刀削面最为出名,可谓是家喻户晓。因为它的做法很奇特:首先,要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从面团上把面削下来,削的时候要右手拿刀,手腕要灵,用力要均匀。对准汤锅,“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来的面好像一条条小船,又好似一条条鱼儿在水里欢快游玩。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臊子汤,一碗香气扑鼻的刀削面就做好了。

山西的'名胜古迹也有许多。有五岳之一的恒山、有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有险峻的洞石雄关、还有秀美的娘子关瀑布。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壶口瀑布了,它以壮阔著称,而娘子关瀑布却以秀美著称。山西还比较出名的瀑布还有王关谷瀑布和蟒河瀑布。这些景点都值得去看看。

山西的名人也有许多。有勇猛果断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卫青、还有才华横溢的王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山西的诗人王昌龄。他的边塞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出塞》,诗中描写了战士们守卫边塞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可见王昌龄也有一颗爱国之心。

山西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也可以去看看。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二

十月一日是祖国的节日,国庆节,为了庆祝这个隆重节日放假七天,我们决定去壶口瀑布去游玩。

快到壶口瀑布时,我心想“是开车进去呢还是坐大巴进去呢?壶口瀑布的水会有多大呢?”堵车堵得很长很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想走过去,可惜路很远,还有7km,我们只能排队慢慢等候,秋天的景色很迷人,树上有红色的叶子、黄色的、橘色的、还有棕色的叶子……在路上走走停停,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壶口瀑布。

黄河的西边是陕西,东边是山西,我们在山西的这边,这边可以到黄河的中间景色看的全。景区的东西两边都是人山人海,黄河的水很浑浊,里边应该夹杂着许多泥沙,从下游往上游看,上游风平浪静,到了壶口,水面骤然收成一束,像千军万马蜂拥而来,倾泻在高差30余米深的石槽中,站在岸上溅起的水花像下小雨一样,不一会我的衣服就湿了好冷啊!地面也很湿滑,溅起的水花,站在远处看像水里冒烟了,借着夕阳的余晖,我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壶口瀑布天下奇观:“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水里冒烟、彩虹通天。”景色很美,就是人太多等候时间太长。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三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大部分平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当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

平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四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日常用品中,一种典型的刺绣作品是枕头,有的设计成两只虎头、一只人脸虎头、一只鱼尾虎头或一只青蛙。现在,刺绣更广泛地作在垫子、鞋垫、钱包和旅游纪念品。用于典礼的刺绣作品主要有挂在庙宇上的垂帘和殉葬衣服。

更多热门文章:

3.山西春节习俗山西过年的习俗。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五

刀削面是山西著名的风味小吃。

刀削面的颜色很好。红色的番茄卤伴着绿色的菜叶,由萝卜、黄豆、芹菜丁组成的桔黄色“三丁卤”,伴着肉末组成的“卤”,青、红、桔褐相间,还有白色的面片、汤,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的做法很容易掌握。先和面,在面里加上适量的盐、鸡蛋,在面板上揉好之后,“醒”一会,再在面板上反复再“醒”一会,再在面板上反复揉……直到面团表面变得十分光滑,既不粘手,又不粘面板为止。把水烧开,把面举到肩膀上方,用一个铁片对准过开始快速地削面。“嗖、嗖、嗖……”一片片面片像飞鱼一样落入沸腾的水中。大约有一碗面时,停止削面,加入青菜,面和青菜都煮熟以后,就可以出锅了。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番茄卤、肉卤、三丁卤根据自己的喜好,适量放入面中,搅拌均匀,一碗香喷喷的山西刀削面就出锅了。

吃山西刀削面时也很有意思。吃菜时,我喜欢把青菜沾上香中有酸的番茄卤、含有肉的'纯香的肉卤、含有浓浓蔬菜清香的三丁卤,三种香味混合在一起,真叫人心旷神怡!我把白面片挑出来,“嘘”的一下吸进嘴里,真是顺爽滑口呀!还有一丝咸咸的、鸡蛋的味道。我喜欢猛地吸到嘴里,再在嘴里细细的品尝。我每次吃刀削面时,总是非常“节约”地用各种卤,为的是留到最后慢慢的品尝它三种不同的香味,最后我恨不得把碗都吃了――真是太好吃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垂涎欲滴了吧?以后到了山西,可别忘了尝尝哦!

文档为doc格式。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六

“起床了,起床了小猪!”正在睡梦中的我被妈妈叫醒了。

穿衣洗脸吃饭后,我们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皇城相府。同学们,你们知道皇城相府是什么地方吗?是陈廷敬居住的地方。他既是康熙的老师,也是当朝的宰相。

进入大门,我们先上了城楼,城楼上挂着康熙赐给相府一个四字牌匾—“午亭山村。”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陈家的祠堂、点翰堂、小姐院、书院、河山楼及花园。这些房屋古色古香,建筑上图案雕刻精美,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山楼,这座小楼高33米,是陈氏家族躲避战乱和土匪攻打的,非常坚固。最后,我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皇城相府景色尽收眼底,整个相府依山建造,房屋错落有致,非常地壮观。

其实,皇城相府不只是陈廷敬的故居,是整个陈氏家庭居住的地方,陈氏家族有好几十个人在朝中做官。正是因为陈廷敬的祖父非常注重教育,他们的家族才会一代一代兴旺地传下来。

所以,我们也要多读书,多学习,不光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良好的品德!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七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八

早上天色有些阴沉,北风“呼呼”地吹着,将一片片黄色的枯叶卷了下来。地上的落叶有的在狂风下翩翩起舞,有的则随着风向,有节奏地在地上行进着。出门时,感觉凉意顿来,不觉打了个冷颤。

中午,雨悄悄地来了,天先是突然一黑,随后“咔嚓”一声,一道银光亮堂堂地划破天空,如同利刃划破白布帘一般。随后,“轰隆”一声巨响,如巨石滚下悬崖,又如滔天巨浪拍岸。紧接着,一阵“哗啦啦”声伴着豆大的雨点来到了,砸在身上,还有点疼。操场上的水有点深了,用力一踩,就可以听见“啪”地一声,水花一定溅了你一身。几只麻雀没找到巢,在狂风的怒吼、天空的哭泣中依在一起,躲在教学楼里,祈祷着这场大雨快快结束,在这个水世界中,大概只有蜗牛是快乐的,它们一个个快乐地在雨中爬行。

傍晚时分,只不过四时,天便黑了下来。闪电将黑蒙蒙的天空划出一道道血口子,伴有“嚓嚓”的声音。雨渐渐小了,狂风在它最后一次怒吼后,也悄悄离去了。屋檐下,小鸟们飞走了,寻找它们的家,晶莹的雨珠挂在那些没被风雨损坏的植物上,人们吃了晚饭,在门口聊聊天,说说话,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高高兴兴地,把一天的烦恼都忘记了。

这就是暴雨。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九

2011年的大年初八,我和妈妈,姐姐坐火车来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运城。第一站,我们到的是有“中国死海”之称的盐湖。听当地人讲,盐湖夏天产盐,冬天产硝。夏天盐湖水是热的而到了冬天却不结冰。

现在的盐湖不仅是产盐了,而且成为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景区。这里有三项值得玩的项目:温泉洗浴,盐水漂浮,黑泥养生。我最感到神奇的是盐水漂浮。一个人平躺在水中,居然能漂在水面上,不往下沉。连我姐姐那么丰满的身体都能漂起来,悠然自得漂来漂去。黑泥也很有意思,把黑黑的泥抹在身上,脸上,胳膊上,腿上,互相一看,哈哈,只露出两只眼睛,都像从非洲来的人。太好玩了。

第二站,我们去了永济的鹳雀楼,感受了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情景。站在高高的楼上,极目远眺,心情激动。啊,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地壮美啊!短短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又坐了4个小时大巴回到了太原。

运城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小朋友有时间你也去看看吧!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十

这几天读柴静的《看见》,其中一章“山西,山西”说到山西煤矿开采带来的种种巨变。

柴静家就在山西,那是汾河边上一做清朝古宅。家乡有清澈的河水,水边芦苇丛从,明黄的水凤仙、累累红珠子的火棘,还有蓝的发紫的小蝴蝶穿梭其中,屋檐下是燕雀在嬉戏,欢笑美好得不真实——确实,对现在山西的孩子来说,你很难叫他对着焦黄色的天,焦黑的满是煤渣的地,充斥着焦油味儿能见度不到十米的空气,一块一块稠黑泥结成的板状的“河水”,来想象当年的鸟语花香。

——“你不怕住这儿的后果?”

——“习惯了就行,人的进化能力很强的。”

——“你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管不了那么多。”

《庆余年》中写道:不能怪这些百姓,他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知道自己能知道的,放弃自己无法知道的,享受自己能享受的,愤怒与被允许愤怒的。村中煤矿的事村长一人做主,村委主任竞选,选票当分红,一户能领两千五百块,大家伙儿都眉开眼笑。维权?环保?吃饱了撑着吧你!只有个老人,家住煤矿正上方,已经没有水用了。他对着记者哭叫着几乎疯癫,村里人看着都笑了。爱看热闹的国人只有在大难临头时才开始惊慌失措。

破坏轻而易举,而重建需要漫长的努力却不一定能复原。这才几年,对,才几年,原先缤纷的大地像得了色盲症,色彩在退去。老头儿看了柴静一眼,摇头道:“你们这代不行了……”再也看不到汾河水了。地下都被挖空了,指不定哪天一脚踩下地狱。一辆辆运煤车驶过,谁顾得上不远处云冈石窟中大佛微笑的脸上沾满厚厚的乌黑的煤灰?塑佛的砂岩逐渐腐蚀剥落,昔日的蛙声踪迹全无,塌落在尘埃中的青砖上依稀可见当年繁复美丽的砖雕——“十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生存,汾河两岸是连绵不断的山岗”“四千五百年前,晋南兴起的陶寺文化,是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是华夏的根基”。而今,高度文明的我们,却要亲手将她毁掉——整片土地都被黑雾笼罩着,寸草不生。黑风在城市上空呼啸着,那是文明发出的沉重叹息。

“我不想再回山西了”柴静说。

这篇读后感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从柴静《看见》对家乡山西的叙述中来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算不算文明的进步?对于矿产的掠夺式开发受益的是谁?受害的是谁?这是我们所该思考的。此文立意深刻,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值得一读。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十一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之后就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的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是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文档为doc格式。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十二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要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平时很少光顾的犄角旮旯,这一天也要特别认真地打扫干净。俗话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

吕梁地区的一些乡村,大人小孩都担着水桶,到河沟里打冰块。担回后放在阴凉处,待到夜深人静时,把冰块砸碎如拳头状大小,满院洒开。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块大冰,意喻银子满院,人丁兴旺。

山西一些山庄小村,老人们要到泉里打水,称为“净水”。传统礼俗,一般用酒祭祀神灵。山区贫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区也开始用酒祭祀,但老人们依然习惯水酒兼用。

尤为隆重。天地神的宫寝设在院里,靠近正面上方,摆一张长桌,四周围以特别的幔帐。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俗称天地爷。天地和合,万物生焉。民间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灵。如果是特别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条桌外面搭成彩棚,饰以松枝柏叶。香筒蜡台较讲究,香炉习惯用木斗盛黍米来充当。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黄色纸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贴“满斗焚香”斗方。这种习俗,应该属于一种五谷丰收以后的感激之举。天地神位前面,还要铺设毡毯,因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进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陈设,反映着一家的兴与衰,当然布置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紧挨锅台,进门就能看到,成了室内的一种重要陈设。还因为灶君神像一贴就是一年,不断受到烟熏气蒸,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细心者,要用秸秆及五色彩纸,扎成一座宫殿形外罩,配以能够活动的门。平时关闭双门,敬香、奠酒时才打开双门。对于其他诸神,民间都要擦洗香炉,换上新的砂子,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简单。

接下来便是邀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一般是在一个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分两种,一种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平时灵牌装在金匣内,这一天要从套匣内取出陈列;另一种是用白麻纸做成,用尺许长八寸宽麻纸,折叠成方筒状,每面二寸宽,正面贴红纸三寸许,祖先名讳书于其上的如“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称为“亡疏”,也有的折成灵牌式样,写法同上(古礼丧父曰考,丧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杆上,插在斗方内供奉。有的地方讲究有灵位者不再写“亡疏”,也有的地方是灵牌与亡疏同时祭供。有些大户人家传统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写“亡疏”,讲究“先神后祖”。多数老百姓要请人写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将这些工作准备完毕。

这一天,要垒旺火,扎草把,糊灯笼。灯笼分大灯、小灯两种。大灯悬挂于大门外,做工精细。有玻璃宫灯、纱灯,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各类彩灯。一般讲究成双配对,齐呈吉祥。一些讲究的人家也习惯在天地神位前点大灯,甚至还配有十分精美的灯架。小灯摆在院内各神位前,一般用圆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红绿纸糊筒,高三寸上下,灯烛置放其中,俗称“灯碗碗”。大年下的灯,见地方就摆。土地、井台、畜圈、鸡窝、厕所、窗台,到处是灯火通明。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物叫作年(亦说九头雉鸡),经常糟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物非常害怕红颜色和火光,望见就慌忙逃走。于是人类在过年时就点旺火、捆草把、糊灯笼。今天,旺火、草把、灯笼都已经转化成了热烈欢乐的象征。

这一天,要贴对联,贴字楼,贴门神。贴对联时,民间特别讲究倒贴“福”字,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头朝下。因为“倒”与“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进门的`方位。春节这一天拜年时,一进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楼,亦称挂签,属于春节大门上的喜庆装饰,用五色彩纸染成,方形,下配马饰型穗子,共五张,中间一块为太阳图案,其余四张写“喜迎春节”等吉祥语,一字并排,贴在门楣。门神,多为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也有神荼与郁垒,还有的人家是在门上贴钟馗像。春联、字楼、门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驱邪,今天同样转化为吉祥的象征物了。旧俗贴上春联、字楼、门神以后,就象征已经过年了。人与人见了面,只能祝福,忌讳反目。债主要停止向欠债者索要。风俗所至,民间习惯早些将这些吉祥物贴出去。

这一天,门上要悬挂松枝柏叶,凡是忌讳在腊月二十四贴年画的地方,这一天就将年画贴出来,室内室外一派崭新的气象。

这一天,每顿饭都要敬神敬祖。饭前,要鸣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阵炮,并焚香、敬纸,习惯称为“安神”,犹如人间宴会以前发散请柬,邀请天地诸神。俗语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山西多数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习惯单独迎请0。雁北乡村在初更时分,要在门外焚烧五色彩纸,称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贵客的姿势,称为“请0”。

安神炮响过,一般不再上街行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些“钱”。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莲子、红枣、花生、柿子等等。莲为连生贵子、枣意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为“是子”。今天,已经成了一种鼓励大家多吃饺子的娱乐行为了。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除夕,人们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意在睡梦中度过最后时刻。青年人情绪活跃,更不睡觉了。家庭主妇则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玩耍,或闲谈。目前绝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娱节目。这种不睡觉活动,民间习惯称为“熬年”。

除夕,民间习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条,取意长命百岁。午夜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敲响十二点,便迎来了最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贺活动便开始了。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十三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十四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绛州面塑。

降州即今日新绛县。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

五寨面鱼。

晋西北五寨县的老百姓,有一种捏面鱼的习俗。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捏制的面鱼经过着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当工艺品收藏了。面鱼可用来赠送亲友或外出时作干粮。除了捏面鱼外,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兽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制品,也习惯称之为面鱼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