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08:30 页码:9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模板8篇)
2023-11-11 10:08:30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成就自己,更在于能够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案例,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和参考。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一

一、第1小题。一般情况下是确定了明确的主题之后要学生写“选题”。很多学生到初中毕业了,也不知道主题和选题有何区别。这怨不得孩子,因为你把6本语文书翻破,书中也没有明确讲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xx年备战中考时,我们曾就此问题专门请教过教科院的专家。得到的答复如下:

(1)写选题的范例在七年级下册课本中。也就是综合性学习《邮票的故事》。

(2)主题是研究的总方向,选题是研究的大方向。

(3)选题的表述一般情况下是并列结构或偏正结构。

这么一说,老师很快就可以明白,但学生和家长可能还是不明白如何确定选题。下面我要讲自己总结的绝招了:

我根据出题人的上述三条解释,让学生答题时投其所好,果然,学生再做这题时,一般情况下就不失分了。

具体做法:

(1)从题干引号中找关键词。不管是什么综合性学习题,在题干中必定会规定一个明确的主题,且用“引号”标注,以示强调。所以把答题的第一步确实为从引号中找关键词,也就是先明确主题是什么。

(2)在所选关键字后边加上“和”“与”“的”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为什么这样?因为要构成并列和偏正结构,离不开这些字啊。关键字加“和”“与”“的”,保证了不偏离主题且能构成自己的并列和偏正结构。

(3)在“和”“与”“的”之后加上自己想到的研究角度。

(4)检查一次,自己所写的句子是不是病句。

如果上面四步做到了,就是满分。否则,就有可能失分。

我举一个例子:

假设本次期末考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世博会”

要求学生围绕此主题确定一个选题。

正确的写法是:

(1)世博会+和+上海的交通发展 。

(2)世博会+的+历史。

这两个答案符合春老师讲的四条,所以任何人改都不可能扣分。(当然加号是不能写的,加号是春老师对这个答案的分析)。

错误的写法:世博会之沙特阿拉伯馆。

理由:研究角度过小。

修改:世博会+的+场馆。

二、第2小题。

主要考法:(1)听完几个人的谈话或看了几则材料之后归结别人的观点。

(2)图文转换题。

答题方法:对于第(1)类题,要不遗漏任何一个人的谈话,不忽略任何一则材料,得出结论性的东西。

对第(2)类题,写结论时一定要用上“增加”“减少”“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等词语。因为表格通常情况下是起比较作用的,要学生读表格,就是要学生把表格隐含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揭示出来。甚至可以这样说,做表格转换题时,没有上述字眼,答案通常是不得分的。

三、第3小题。

口语交际题。

通常情况下是要劝说、反驳落后的父母、同学什么的。这样的题反复演练之后,人通常情况下是要吐的。

答题常规:

劝说时:要使用商量的口气,不可用“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就是你的错了”等句子开头。要先肯定对方所做所为的合理性,再指出其错误,最后用商量语气结束。不可使用反问句。

反驳时:要先鲜明地亮出观点,不可含含糊糊。如: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然后针对对方谈话的主要错误,逐一反驳。可使用表意较强烈的反问句,感叹句等。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二

现代文阅读(二)。

考点一:文意把握。说白了就是明确“中心思想”和了解“写作目的”。这是做对15-18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这个考点不会单独出一道题。对它的考查是分散到15-18题中的,也就是说,15-18题的所有答案准确周全是建立在明确“中心思想”和了解“写作目的”基础之上的。写15-18题的所有答案时,必须反复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写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伟大的语文教育家,北京著名特级老师宁鸿彬老师,他把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归纳为四步:即一粗,二细,三精,四记。

考点二:要点概括(即第15题)。相当于小学时代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此话怎么讲?现代文阅读(一)第1题,也就是第6题已经考过了“要点概括”,但那是选择题,且所给的四句话,在原文中一般情况下可以找到,难度低,相当于送分题。这第14题考的仍是“要点概括”,但一般情况下,这些要点是要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归纳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好在为了阅卷的方便,出题人一般会给出自己已经概括好的一个或是几个要点,然后要学生补全其它的几个要点——这样可避免学生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语言风格不统一。

明白了这样的游戏规则,这一道题还有什么难度?

答题方略:(1)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2)先分段,再模仿所给的例子概括段落大意。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子。如:已经给出的示例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你新填的最好也是几个主谓谓语句。已经给出的例子是一个表心情的双音节词,那你填的答案最好也是表心情的双音节词而不是表心情的四字成语。其实,这题也间接考查了学生仿句的能力。仿句是很多地方中考必考内容,近年来,武汉市中考中没有这道题了。这里不再多谈。

考点三:词句理解(即第16题)。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谈。什么意思呢?这题是从文中挑出一段话,或是一句话,然后要你赏析它的妙处。因为赏析的角度都跟你规定好了,故你只要沿着出题人的表述,调动自己文体方面的知识,加进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认真作答即可。

举例:《新视野》模拟卷(八)第15题题干:下面的句子描绘了父子相见时儿子内心复杂的情感,请说说这种复杂的情感是什么。

再举例:《新视野》模拟卷(十)第15题题干:仔细品味下面句子,说说这句话是怎样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容易出现的问题:

(1)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题得0分。如上面两题,他们会这样答:这些句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很感人。答这题的潜规则是联系主旨和写作目的,联系具体内容,分析表达上的特点。这些得0分的同学抛开前三点不谈,照抄题干中的“形象,感人,生动”等语,没有丝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故得0分。

(2)对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缺乏系统的了解,对诸如“对比、衬托、烘托、反衬、铺垫、渲染”之类的常用术语缺乏系统的了解,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自的优点缺乏系统的了解。而一般情部下,上述三个方面的名词术语(至少一个方面)非用到不可。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强调老师在教学中要“淡化语法”,一方面却在决定学生前途和命运的考试中,“强化语法”。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备考攻略:(1)复习八种修辞方法,五种表达方式,四句基本句式。这主要是为从“表达”方面分析指定句段准备必要的术语。(2)在网上下载“散文的阅读”知识短文恶补。

考点四:内容探究(即第17题)。

这道题难在哪里?为何大家很害怕?我搞不明白。难道是“隔行如隔山”么?

我们以最常见的一个题——分析标题的含义为例来说吧。

答这题的关键是:联系作者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分析标题中“神奇”的含义并分条陈述理由。

做这题是这样,做别的17题,思路还不是一样的?

这道题难在哪?

如:年纪稍大的老师命题,总喜欢一些诸如“父爱、母爱、感恩、孝心”之类的题材,而这样的内容,90后的中学生要想谈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事实上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悟不到这些。有时,作者的写作动机,主旨很明确,成人一看就懂,但小孩子就是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扣分呗,扣完为止。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答题关键:分析标题有哪些含义时,一定要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往往是与文本内容直接有关的,深层含义是拔高了的,往往要谈“为人处事的道理“的。

考点五:作品感受。(第18题)。

这道题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共4分,看似很难,其实不难。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答题思路:先归纳文本内容(2分),再谈自己的感悟(2分)。这是固定的套路。

举例:xx年武汉市中考题。

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分解一下题干的要求:(1)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到人和事)(2)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生活)(3)要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看法)。

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只谈自己的认识,不归纳文本内容。

这样会扣除2分。(2)只归纳文本内容,不谈自己的看法。这样也会扣除2分。

(3)两者都不搭界,得0分。

答典绝招:

(1)可以按如下公式去答题: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这些关键字眼,一般情况下,错不到哪里去。反之,没有类似的字眼,得全分几乎不可能。

(2)最近几年总喜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的观察方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应答的中心必须是:他是这样这样观察的,他的方法很好,很强大,我要向他学习。除此之外,还能说什么?呵呵。答这样的题,只有傻瓜才会说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三

1、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文背诵。

3、《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的句子:

表现木兰必须替父从军的句子:

表现木兰为从军准备的句子:

表现木兰思念父母的句子:

表现木兰英姿飒爽的句子:

表现战场条件艰苦的句子:

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

表现木兰不慕名利的句子:

表现木兰回家后兴高采烈的句子:

4、《山中杂诗》中写静景的句子:

写动景的句子:

5、《竹里馆》中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6、《峨眉山月歌》中表明作诗时间的句子:

写景色的句子:

7、《春夜洛城闻笛》中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

表明全诗思乡主题的句子:

8、《逢入京使》中写当下情景的句子:

9、《滁州西涧》表明写作时间的句子:

表明诗人恬静胸怀,忧伤情怀的句子:

10、《江南逢李龟年》中表现过去之盛的句子:

表示感伤现在之衰的句子:

11、《送灵澈上人》中写景的句子:

表明时间的句子: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四

讨论:我看“闻鸡起舞”

目标。

1.能听懂、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

2.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高思辨能力。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祖逖北伐》一文。我想,大家对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还记忆犹新吧(播放《闻鸡起舞》的动画)。闻鸡起舞、悬锥刺股的故事,曾经激励着多少学子争分夺秒地奋发学习。那么,你们是否赞同学习祖逖?对其有何看法呢?请大家来谈一谈。

活动指导。

1.课前充分搜集有关资料,如名人从小刻苦学习的例子,或睡眠对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的重要性等,为讨论做好准备。

2.大家可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也可以按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3.可以就教材给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或辩论,也可以有新的观点产生。讨论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4.讨论或辩论时,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也可以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意见不一致时,双方要互相尊重。

5.本次交际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不必强求统一认识,只要认真思考过、讨论了即可。

范文示例。

我看“闻鸡起舞”

主持人:“闻鸡起舞”这一成语典故,说的是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及时奋发。在我们这次交际活动中,大家对“闻鸡起舞”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他闻鸡起舞的精神,争分夺秒的学习,第二种观点是我们应该要保证睡眠,在已经紧张的学习状态下要做到劳逸结合。下面我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我同意第二种观点。我们现在学习已经很紧张了,课程排得满满的,如果回家再不分时间地苦学,就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肯定吃不消。那样的话,大脑疲倦,记忆力减退,学习效果不好,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乙:我不同意第一种观点。我认为及时奋发精神是应该学习的,但学习不能夜以继日,应该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因此,“闻鸡起舞”的奋发精神,我们要学习,但具体做法要依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丙:我比较同意第一种观点。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学习,就应该拿出“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劲头来,否则就不能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写作。

改写《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生动描述,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描写具体化。

2.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描写得更细腻、形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吗?―――可知道《围城》是根据什么改编的?《花木兰》呢?改编是很有趣的创作活动,同学们想不想试试?知道怎样改写吗?老师这里有几个改写范例,读一读,理一理,聪明的你,就明白了。

写作指导。

1.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这次的写作就是改写《十五从军征》。

2.读懂全文,把握中心。这首诗从主题思想来说,揭露战争对百姓的一大伤害,具有强烈的反战主题。写作时,不能脱离这一主题思想另辟蹊径,要紧紧地把握诗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才能写好。

3.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十五从军行》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诗中没有写环境的艰苦,没有写战时的思念,没有写离家的情景、家中父母的思念、回家的归心似箭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想象补充。

4.形式多样,语言生动。为了使文章生动感人,言真意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如在叙述中夹杂描写、议论、抒情,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适当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5.改写时,还要注意几条原则: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减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最后,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范文示例。

回家。

―――改写《十五从军征》。

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卒,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摆布一生。

―――题记。

前言:己亥年四月初,战争依然继续,老兵李轩宁实在走不动了,将军允许他告老还乡。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再过三天就是我八十岁的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里人过这八十岁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后的愿望。

这么多年来,随着军队辗转流离,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看花开花谢,冬去春来;在刀山剑海里冲过,在死人堆里爬过。我的记忆中尽是战争和鲜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将领死在刀剑下,多少朝暮相处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我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看惯了狼烟,看惯了战争,看惯了厮杀,看惯了血泊,看惯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大黄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样回到阔别六十五年的家中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他们全在这里,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他们谁是谁。他们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垒起来的坟墓荒草丛生。家里的院墙已经坍塌,野兔从狗洞里探出头来,睁着发红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举动。推开摇摇欲坠的屋门,房梁上几只野鸡惊叫一声,扇动翅膀,扑扑地飞蹿出去,掀起阵阵尘土。阳光斜照进来,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着几段断掉的凳脚,散了一地的发霉的稻草,几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陈腐的腥臭扑鼻而来……在这一刹那,我几乎要晕倒,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来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炉火,煮饭充饥。猎猎篝火燃起,烟火中,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毁灭。夕阳西下,晚霞像一块巨大的血块在天地间凝结。整个村庄死了一样的宁静,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也听不到战马的嘶鸣。

人,要用一生的代价来明白生死之道:人的一生,只不过是社会大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注定被棋手摆布一生。

后记:己亥年五月十七,也就是李轩宁生日那天,战争依然继续,村庄依然宁静。有人从弥陀河里把李轩宁捞上来。捞上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湿淋淋的尸体,肚子胀得很高。没有人知道这天是他的生日,人们只知道这天是他的祭日。

【点评】作者在原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诗歌改写为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以家中的巨大变化和老兵的生日变为死祭反映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结构新颖,有题记、前言和后记,谈文章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写字。

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

2.学习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以及正文和落款文字的大小比例。

3.参照范例临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审美情趣。

活动内容。

结合范例,介绍幅式的种类;通过观察、临摹和尝试写作。掌握幅式的大小比例和落款字体大小,在引导学生追求书写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实现书写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条幅为竖式,呈长条状,内容大多竖着写,一般长是三至五倍。

中堂有横式,有竖式,内容可横着写,也可竖着写,一般长是宽的二倍。

横幅,内容横着写,与条幅正相反,一般长是宽的三至五倍。

在中堂幅式中,因为每句话很整齐,一句一行,所以有逗号处可稍大一些留空隙。

中堂幅式的字落款属于通天款,即落款单占一行,自上而下,一书到底。

条幅幅式的字落款属于富款,即落款占一行中的大部分,若占小部分,不超过二分之一,则属穷款。

在书写时,落款文字的大小应比正文小一些。写明正文内容题目和作者名,也可写上书写的时间和地点。

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

2.从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状况,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

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活动内容。

诗歌是一定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诗歌往往能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的参考。

活动指导。

1.搜集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内到课外所学的诗歌,从中筛选出与本次探究相关的信息,做好探究准备。

于文献的资料,须注明作者、书籍(期刊)名称、出版社、出版日期、页码等;若来源于网络,则须注明网站名称、日期等。

3.根据搜集的资料,围绕“探究建议”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及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个人或小组发现问题,确定要深入探究的话题。

4.分析所要探究话题的可能性,确定小组分工,制定探究计划,在探究活动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

5.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遴选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小论文。小论文一般包括四部分:题目、引论、主论和结论。

6.对此次探究性学习进行反思。撰写、交流。

范文示例。

1.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1)《采薇》(《诗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2)《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3)《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6)《渔家傲》(李清照):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8)《枫桥夜泊》(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赏析: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长途旅行一般走水路要乘船;陆路乘车,车是由马拉的,没有机械;短途的一般是步行。在一些边疆地区或游牧民族则以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的不发达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2.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陶渊明《饮酒》。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8)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诗经・采薇》。

(9)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五

句子。

解释。

课文。

句子。

解释。

课文。

有间。

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

腠理。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蔽林间窥之。

黔之驴。

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

稍出近之。

黔之驴。

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

莫相知。

黔之驴。

桓侯不应。

扁鹊见蔡桓公。

以为且噬己也。

黔之驴。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以为且噬己也。

黔之驴。

桓侯故做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益习其声。

黔之驴。

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益习其声。

黔之驴。

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终不敢搏。

黔之驴。

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稍近,益狎。

黔之驴。

司命之所属。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奈何。

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无请。

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使人索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

荡倚冲冒。

黔之驴。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蹄之。

黔之驴。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计之曰。

黔之驴。

公亦以此自矜。

卖油翁。

技止此耳。

黔之驴。

尝射于家圃。

卖油翁。

技止此耳。

黔之驴。

晲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因跳踉大㘎。

黔之驴。

但微颔之。

卖油翁。

形之庞也类有德。

黔之驴。

但微颔之。

卖油翁。

向不出其技。

黔之驴。

但手熟尔。

卖油翁。

今若是焉。

黔之驴。

忿然。

康肃忿然。

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徐以杓酌油沥之。

卖油翁。

惟手熟尔。

卖油翁。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扁鹊见蔡桓公》参考译文。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卖油翁》参考译文。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六

1、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处寻常百姓家。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七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赵普》选自《》,文中“太祖”指。“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形容。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少习吏事(2)手不释卷(3)每归私第(4)阖户启箧...

(5)卒用其人(6)发箧视之(7)龌龊(8)及为相...

3、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以天下事为己任。

(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一个什么中心?

5、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6、“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7、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可)。

七下语文复习资料篇八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加点词语。

富人于五所园也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缘坡植牡丹颓然碧窈...

2、翻译句子意思。

(1)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2)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3)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文章按照由到的顺序来介绍于园,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4、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5、作者在说明于园的特点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至少两个)。

6、总写于园特点的句子是:;表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