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40:52 页码:11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12篇)
2023-11-11 19:40:52    小编:lookoud

总结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石。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写作技巧。探索总结的艺术,愿这些范文能为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路。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计46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隋文帝b.吕后c.慈禧太后d.武则天

5.杜甫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7.中国古代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9.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10.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

11.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在热闹的“瓦子”里摆摊卖货,还能欣赏到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杜甫的诗句d.听说邻居的儿子在进士科考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13.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14.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石拱桥是:

a.卢沟桥b.泸定桥c.安平桥d.赵州桥

15.下列世界艺术宝库,大部分属于隋唐时开凿的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秦d.始皇兵马俑

16.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1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金c.西夏d.元

19.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日本派使者来到唐朝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古代制瓷业重心

2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南宋时期

21.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早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这是当时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

a.圣诞节b.清明节c.元旦d.重阳节

23.下列表述,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不符的是:

a.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b.金军先灭了辽朝,很快又灭亡了北宋

c.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抗金将岳飞d.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上海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二

(2)商鞅变法、郡县制。

(3)蔡伦改进造纸术。

17.(1)秦朝:郡县制;。

(2)c(1分)。

(3)水稻或粟(1分)。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右图是谷子,又称粟,在我国最早种植的地方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始祖是()。

a.龙b.女娲c.黄帝 d.尧。

3、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大月氏d.氐族。

a.b.c.d.

5、与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打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有关的成语是。

a.草木皆兵b.问鼎中原c。破釜沉舟d.退避三舍。

6、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

“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尧和舜b.舜和禹c.黄帝和炎帝d.周文王和周武王。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a.春秋b.战国c.秦朝d.蜀汉。

a.西周b.秦朝c.西汉d.战国。

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女史箴图》。

11、《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d.赤壁之战。

a.佛教b.道教c.____d.伊斯兰教。

a.三国b.魏晋c.东汉d.西汉。

14、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兰亭序》。

a.b.c.d.

二、判断题(每点2分,共10分)。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人物事迹。

秦始皇秦王嬴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是第一个伟大的统一中国的封建皇帝。

汉武帝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确保了统治的巩固,货币由国家统一管理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是伟大的封建帝王。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在()里画“v”,违背表中信息的,在()里画“x”,表中没有涉及的,在()里画“〇”。

1、汉武帝刘邦建立了汉朝()。

2、秦王嬴政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伟大的封建国王()。

4、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巩固封建统治()。

5、都是采用战争统一国家的()。

三、识图填图题(10分)。

1、识图题(6分)。

(1)、图中的器物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

分别叫什么?(3分)。

(2)、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3分)。

2、填图题(4分)。

读《战国——秦朝重要工程分布图》,写出图中字母番号所代表的名称。

(1)秦长城。

西起a:,

东至b:。

(2)著名的水利工程。

c:,

d:。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23、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分)。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3分)。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2分)。

2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4分)。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请回答: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2分)。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五、简答题(20分)。

1、有人提议把孔子的诞辰定为中国的教师节。你同意吗?(2分)你认为这个提议的依据是什么?(5分)。

2、《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4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出理由)(5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四

(一)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字词。(4分)。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2分)。

(1)不能称()前时之闻。

(2)泯()然众人矣。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歧路亡羊(7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26、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27、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30*1=30分)。

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2、“开元盛世”是指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李渊。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是在谁统治时期。

()。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秦始皇b、汉高祖c、李渊d、唐太宗。

5、“诗圣”指的是()。

a、李白b、杜甫c、李春d、白居易。

6、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吴道子b、阎立本c、赵孟?nbsp;d、张择端。

7、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8、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9、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a、杨业b、岳飞c、文天祥d、戚继光10、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

a、契丹b、党项c、女真d、汉族。

11、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

1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3、元朝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赵匡胤d、皇太极。

1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c、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b、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5、《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1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阎立本。

d、董其昌。

17、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畏兀儿b、蒙古族c、回族d、女真族。

18、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a、岳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黄宗羲。

20、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

a、李纲。

b、戚继光。

c、于谦。

d、文天祥。

2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2、军机处创设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2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d、驻藏大臣。

2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25、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d、《本草纲目》。

27、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水浒传》b、《西游记》。

c、《三国演义》d、《红楼梦》。

29、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二、多项选择题(5*2分=10分)。

1、明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置的厂卫特务机构有()。

a、禁军。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

2、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

()。

a、烟草。

b、玉米。

c、甘薯。

d、马铃薯。

3、下列人物中,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中国的三代石窟艺术是指()。

a、甘肃敦煌的莫高窟b、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c、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d、新疆龟兹石窟。

5、下列统治者属于开国皇帝的有()。

a、隋炀帝杨广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明太祖朱元璋。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中国隋朝时建造的。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朝代)时中国的地区的“”(当时纸币的名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中国人发明的“。

”,(朝代)时,制成了指南针。

5、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

6、明成祖时,派郑和先后。

次下西洋。

(时期),首先出现在、松江等地的(行业)当中。

8、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水浒传》、、。

四、识图填表题(4+2=6分)。

(题目见答题卷)。

1、在右图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地名。

在图中,无锡的古运河应当属于。

隋朝大运河的(哪一部分)。

2、请写出下图农具的名称。

五、材料分析题(2+3+8+3+7=23分)。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是谁引用古人的话说的?

(2)他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庆历年(1041~1048年)……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铁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熔化)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选自《梦溪笔谈》)。

(1)这段史料是谁记载的?

(2)这段史料记载了何种发明?发明者是谁?

3、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2)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1)上述材料中的“妈港”是现在的什么地区?

(2)它是在哪个朝代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3)它又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5、材料一:我国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电力已经输送给许多省份,初见成效。南水北调工程也正在实施,已经使一些地方收益,这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

材料二: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材料三: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同学甲: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同学乙:宋应星说的很对。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

六、问答题(7+7=14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六

1、根据课文填空或默写。(14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了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是:

(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3)小玉学习优秀,组织能力强,但她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罗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她解开了思想疙瘩。

(4)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单。请你用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来形容这一点:“,。”

(5)《观沦海》中写出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

(6)《木兰诗》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表现将士们戎马生涯的句子是:,。

(7)杜甫在《望岳》中通过想象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二)、口语交际:根据语境回答问题(3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七

(一)风筝(节选)(14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3.选文写出了的经过。(2分)。

14.根据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恍然大悟?(2分)。

答:

15.选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和描写。(2分)。

16.找出选文中描写“我”的动作的语句,写在下面。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7.请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2分)。

18.作者为什么念念不忘这件事?他想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3分)。

(二)永恒的骄傲(10分)。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0、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11、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2、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14、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2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八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计46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隋文帝b.吕后c.慈禧太后d.武则天。

5、杜甫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7、中国古代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西汉与匈奴的关系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d.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9、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10、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

11、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在热闹的“瓦子”里摆摊卖货,还能欣赏到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杜甫的诗句d.听说邻居的儿子在进士科考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13、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14、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石拱桥是:

a.卢沟桥b.泸定桥c.安平桥d.赵州桥。

15、下列世界艺术宝库,大部分属于隋唐时开凿的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秦d.始皇兵马俑。

16、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1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金c.西夏d.元。

19、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日本派使者来到唐朝。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古代制瓷业重心。

2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南宋时期。

21、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早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这是当时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

a.圣诞节b.清明节c.元旦d.重阳节。

23、下列表述,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不符的是:

a.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b.金军先灭了辽朝,很快又灭亡了北宋。

c.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抗金将岳飞d.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上海。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九

29、(1)杨坚(1分)南北重归统一(1分)。

(2)洛阳(1分)永济渠(1分)通济渠邗沟(1分认答一点)。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1分)。

30、(1)澶渊之盟(1分)元昊(1分)淮水至大散关一线(1分)。

(2)苏州、湖州(1分任答一点)哥窑(1分)市舶司(1分)。

31、(1)规划整齐(1分)含元殿(1分)。

(2)辽南京(1分)金中都(1分)。

马可。波罗行纪(1分)明成祖朱棣(1分)。

32、(1)阿保机(1分)、元昊(1分)、阿骨打(1分)、成吉思汗(或铁木真)(1分)。

(2)都是本民族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在统治时期创制了民族文字等均可(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多答内容不计分。)。

(3)各民族不断发展或民族关系不断发展(2分)。

33、(10分)。

(1)由内河前往。因为东南沿海有倭寇搔扰。(3分)。

(2)四书五经。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只从四书五经内出题。(3分)。

(3)使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人们的思想,危害极大。(4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十

二。看图题。

21、(1)唐朝(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三。材料题。

22、(1)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2)科举制隋朝。

(3)鉴真唐招提寺。

(4)杜甫白居易。

23、(1)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雍正帝。

(2)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24、(1)明朝锦衣卫。

(2)指南针北宋。

(3)戚继光抗倭葡萄牙。

25、(1)广州广州十三行。

(2)“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利又有弊,弊大于利。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弊: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也学习不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十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cccdcbdacbaccdbabcc。

答案ccdbdccbbcbaabbdbbca。

答案cacdaaddbcdabcbcdbc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61题10分,62题10分,63题22分,64题4分,65题4分,共50分)。

6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孙武。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韩非。

“兼爱”、“非攻”秦始皇。

“焚书坑儒”庄子。

“无为而治”扁鹊。

“望、闻、问、切”赵括。

“纸上谈兵”晋文公。

“退避三舍”勾践。

“卧薪尝胆”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孟子。

62、(1)李冰;战国时期;秦国人;(3分)。

(2)主持并修建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1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2分)。

(3)它是古代成都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它创造了世界奇迹。(2分)。

启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持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受益。了解都江堰的防洪灌溉功能,认识其历史功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63、(1)孔子;儒家学派;(2分)。

(2)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3)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分)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3分)。

(5)鄙视体力劳动(1分)。

(6)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2分)。

(7)《论语》(1分)。

(8)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2分)。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要勤于复习、要诚实、要虚心向他人学习(4分)。

64、(1)答:是孟子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2分)。

(2)答: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2分)。

65、(1)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2分)。

(2)答:我认为有用(1分)。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3分)。

猜你喜欢: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篇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cbbbbab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ddcbcbab。

二、简答题。(共22分)。

21、《西游记》、《本草纲目》、《资治通鉴》、《窦娥冤》。(8分)。

22、(14分)。

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三。读图解析题(15分)。

23、(1)1405年;早半个多世纪;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6分)。

(2)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郑成功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4分)。

(3)郑成功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利益,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明中后期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造成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断的最主要原因。(5分)。

四。探究题(23分)。

(1)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机构,设立廷杖制度,八股取士。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5分)。

后果: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分)。

(2)康乾盛世。(2分)。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疆地区出现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4分)。

(4)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贵族的叛乱;册封__、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会盟联姻方式加强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修建避暑山庄,联络感情加强联系。(任意答出两点)。

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任意答出两点)(8分)。

(5)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使命;封建社会已处于衰落时期。(言之有理即可)(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