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6:24:12 页码:11
2023年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模板10篇)
2023-11-26 16:24:12    小编:admin

哲学是一门深邃而又抽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除了关注自身表现,还要关注环境因素和团队协作的贡献。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一

一、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1)有理数的基本知识:有理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科学记数法。(2)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单项式、多项式定义,同类项等基本概念。(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整式的加减运算:计算题、化简题这些基本训练题的出现,改变了课程改革初期关于计算能力要求互相矛盾的混乱局面,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双基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1)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察也是本章试题体现得非常充分的地方。分类思想、化归意识的培养和应用在试题中体现得淋漓至尽。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也体现在试卷的许多方面,生活——数学,活动——思考成为本份试题的一大亮点。

3、试题既注重传承传统形式,又注意新颖试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分类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计算能力还需加强。

对于有理数的计算题,整式的加减中,学生仍有一些问题,一是因为。

学生对于规律的寻求,仍存在许多误区。部分学生只是在其中一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学生对开放题的解决方式和处理策论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全面地,较为完整地分析问题,提供较为完整的解答。作为教师,也应该在阅卷时,仔细分析试题要求,严格判定要求,对学生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判断。

三、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双基训练。

分类思想、化归意识的培养,说理能力的提高都应该建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反映了平时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在让学生学会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应该是教师平时数学教学中充分注意的问题。

3.特别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正如数轴是研究有理数的重要工具,借助图形解题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熟练地进行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灵活转换,使得学生能够“高屋建瓴”,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

四、两点建议:

1.试题增加了双基的考查,但是否能把其中一部分题目作一些适当的形式上的变化,使得试题的形式更为多样活泼。

2.能否增加一两个开放题,更好地反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特点。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二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两种题型。一类是选择题,共25题50分,一类材料解析题,共3个题,共50分.本试题所涉及的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25%,稍难题占15%;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1小题:99%学生错选为c,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导致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1小题第3问,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或不看要求就答题,就会导致答非所问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2小题第2问,有学生不审题,不少学生答得不对。

三、今后对策。

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三

一、试卷的评价 。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5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50分钟。历史学科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运用题、问题探究五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80%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秀率差距较大,一班和二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赵匡胤”的“胤”写错的学生很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北宋”和“南宋”、把“岳飞”和“文天祥”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

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问题探究题中的人物,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整、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答题的能力。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20.21,优秀率0%,及格率为0%;七年二班平均分55.16,优秀率3%,及格率为61%。七年三班平均分26.17,优秀率0%,及格率为12%。七年四班平均分55.67,优秀率3%,及格率为52%,七年五班平均分66.61,优秀率3%,及格率为72%.五个班及格率差距很大,对于七年级来说。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五班学生)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识图填图题,列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59.36,优秀率18%,及格率为64%;七年二班平均分63.529,优秀率20%,及格率为60%。两个班及格率差和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吐蕃”写成“土蕃”,把“涿郡”写成“涿群”。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51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一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共 2 页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四

一、综合情况:

本次考试的题型只有笔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字母,单词书写及句子的认知程度。试题形式多样,难易适度。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涉及到教材七个模块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在考核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了难易适度,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二、考试情况统计 .

班级 及格率 优良率 不合格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六一 90.3% 67.7% 3人 99分 43分

三、试卷分析

从卷面看,学生整体答题情况较好,能够认真审题,仔细答卷,并书写工整。试卷的一,二,三,四题都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从总体来看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失分.试题的第五大题是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答语,少数学生因为看不懂每个题的题干部分,所以不知道如何选择,在今后的教学上,要加强学生的单词及句子认读部分的训练,达到单词四会,句子三会。阅读短文较简单,但设计的问题当中有不认识的单词,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丢分了。书面表达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但普遍都存在不会写的现象,所以失分严重。

四、改进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

2、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懂老师所讲的题目,而是因为学生不会阅读试卷上的题目,对不上适用的语法结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4、注意加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作文时,写出几个句子,将他们排成一列,首先格式上就出现了问题。其次句子和句子之间缺乏连贯性。这就是缺乏训练的表现,所以我以后一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冰草湾高级小学

2012、11、1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五

伴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我将对学生的成绩将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通过各科成绩与班级平均成绩对比,此次期中考试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为了接下来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我将期中考试的情况进行以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通过对比可发现,本班后进生的人数较多,不但后进生人数多而且优秀生人数较少。通过成绩可以细致的发现,处于50-60的人数较多,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加强管理重点培养的一个地方。学困生在数学这一科上提成绩是比较难的,这需要老师与学生长时间的磨合与努力。课上对他们的提问力度要加大,在作业批改上尽量多用鼓励性的语句,不断地提高他们对数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

失分较多的题主要集中在第1小题、第7小题、第11小题和第12小题。尤其是11、12小题,说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19、23题,学生出错较多。这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一、陈熠婷。对于这些学生要不定时的找他们谈话,刺激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堂上多让他们来回答问题,课下多督促他们作业的完成情况。

三、下阶段的目标及措施:

目标:(1)班级及格率和优秀率争取向前迈进一大步。

(2)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措施: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审题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加强应用题教学,重视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充分利用好小组,做到堂堂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斗志。注意培养学困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这需要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题目,让学困生也尝到成功的甜头,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的,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5)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组内合作探究的协调运用,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六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站一起学习吧!

这次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查内容:一至六课,但其中包含了第七课内容有8分。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读图题,连线题,材料题,列举题,探究题,题型多样,既有考查识记的,也有考查能力的。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7、8班的均分和及格率比较高,7班及格率96.61%,均分77.63;8班及格率87.93%,均分74.35,最高分达99分。普通班3、4、6班及格率也可以,最高分达94分。从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特别是7、8班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

1、各班学生优秀率不高,1班、2班、5班及格率比较低。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如:连线题,张冠李戴;战国七雄,错字百出。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差。如:读图题,不会从图中寻找有用信息,盲目答题;探究题,不懂问题的意思,答非所问。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1、时间紧迫,学生没有复习时间。由于我接任课时开学已经两周,各班只讲到第二课;再加上后来七年级队列训练,耽误了一些课时,各班勉强讲完,特别是1、2、5班最后只讲到第五课,而6、7课的内容占到40分。

2、由于课程赶得比较紧,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来得及抓。

3、老师上课语速过快,对学生要求过高,而七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还不太适应。

4、一个人代七个班四百多学生,精力有限,很难做到一一落实。

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

1、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调整工作策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

3、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住知识点。

4、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5、狠抓部分学困生,对他们多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及格率和优分率,争取消灭低分率。

6、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平时要加强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力争自己的教学能力能有质的提高。

七年级历史试卷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从试卷题型看,试卷分为五个大题,25个小题。其中: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第二题为简答题,共2个小题;第三题为材料解析题;第四题为分析说明题;第五题为探究题。从考查内容看,试卷着重考查了从史前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其中,第一、二大题侧重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四、五大题,则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考查内容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试题的难度看,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第三大题,依据材料,层层设问,第一问到第五问,由易到难,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既突出了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等。下面就各题情况做一简单分析:。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8-12分。其中第五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做得较差。

第四大题分析说明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2分。其中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南北方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截然不同?)学生在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特点,而不能进一步说明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因此都只能得2分。(满分为4分)。

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的答题情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3问联系最为密切且分值均较大,学生要答对基本上两题都对,要错都错。这是造成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学,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4分)与非选择题(56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材料解析题(44分)与问答题(12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如:1、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无数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举行公祭典礼活动。你知道“人文初祖”是;材料题25题:(1)鲁迅先生将《史记》称赞为“无韵之《离骚》”,《离骚》是谁的作品?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与他有关的假节日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历史无疑是将来的考试命题方向。

5、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长城、九章算术、华佗、祖冲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张骞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孝文帝的改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想与启示,我们从他身上又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呢?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材料题第24题通过对四川向台湾赠送大熊猫的时事,考察台湾的相关知识;第26题用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切入,考察孔子的贡献,儒家思想;这些试题有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事热点,关注国家统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宿感。第27题对孝文帝改革的考察,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改革,关注国家的发展。

7、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如材料第24题:既以时间为经,考察了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又以地域为纬,考察了四川地区的工程与三国时期的政权名称,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网络,而且还与乡土历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29题以孔子文化节与奥运会开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贡献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时还考察了文字与造纸术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多达数十个,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

8、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如选择题第15题对三星堆的考察,材料第24题对都江堰知识点的考察,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9、试题图文并茂,图文多达18处之多,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思考他的新政新在什么地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时,奥巴马政府的救市举措。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如李萍老师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引入了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材料,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一只抗战的英雄队伍却在内战战场上命丧黄泉,谁之罪?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历练多元化的历史视角,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比如这次考试涉及到的台湾问题、各朝代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的态度、文字的发展等。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七

在本次考试中,我校九年级的英语成绩平均分63.1分,在五校联考17个班中排第四名,最高的班是鸣沙中学69.6分,差距是6.5分。八年级进行全县统测,我校平均分58.4分,全县均分是57.5分,比均分超0.9分,八(1)班平均分61.9分,比全县均分高4.4分。九年级的试卷严格按照中考题型和难度进行设置,有些知识点还没有进行全面复习,因此难度对学生来说有些大,但是,这次考试也看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不扎实,主要体现在单词拼写上,就连好学生也不能得满分。高分的学生太少,而且不拔尖,低分学生占的比例太大,48个人有10个在50分以下。

一、加强复习。我校学生不是学不会,而是不会复习,根本不复习,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但是,过两三天,一两周,一个月以后,好多学生的脑袋又空空如也。因此,本学期,在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要加强巩固,利用课前五分钟对所学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进行提问,听写,测试等,坚持一天一背诵,一周一默写,一月一测试,用这种方法反复提高重点知识的复现率,从而夯实各个基础知识点。..九年级更要安排好复习计划,每天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二、单词是重中之重。首先选出小组长,利用课余时间由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单词背诵,每天背诵10—20个单词,对英语学困生降低标准,每天5—10个单词。同时,组长还负责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形成“一帮一,一带一”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九年级要在大量的练习题中对重点单词的词性,用法进行巩固,不能孤立的背单词。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学生现在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说,不敢问问题,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但是,就是不举手回答问题,这给老师讲课带来很多障碍,影响课堂进度,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我分析了原因,关键是学生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害怕说错。这学期我打算先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抓起,经常进行自信心教育,引导学生敢于张口说,能说了,才愿意说,慢慢地学生才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他们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我将会时刻提醒自己,尽我所能来达到这个目标。九年级即将面临着中考,目标明确的学生已经在奋力拼搏,但是一些没有目标的同学这学期开始有了放弃的念头,自己不学,还影响其他的同学,因此,必须要给这些学生经常给予自信心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样,才能让整个班一直保持冲刺的氛围。

四、直击中考考点,反复巩固。九年级学生时间紧迫,要对他们课堂上的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逐一突破,如阅读理解,“得阅..读者得天下”,每天要让学生进行两篇阅读理解训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堂讲解,找出易错点,同时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提高阅读效率,直击考点。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和睦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老师的友善态度,哪怕只是上课时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踊跃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对错,都不能批评、指责,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委婉的语气让学生意识的自己的不足,进行正确的反馈,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愿意与老师互动,交流。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整体水平。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及习题,不能一刀切,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好的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学习差的学生也能有题可做,有题能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计划,加强监督,发现学生有进步,要及时给于表扬和肯定。

以上是我对试卷的分析和这学期的一些打算和计划,如有不合理之处,我会尽快调整,让教学再上新台阶。.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八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

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2、4、8、12、14、20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列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政权。完成下表。此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造成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乱,失分极其严重。

5、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7、21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九

基础知识主要考察了字词的理解和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个别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一)在基础知识方面:

1、看拼音写词语中,平时都有接触过的词语,但是由于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一些简单的拼写出现错误,比如:“解冻”一词,是从课文中来的,但是错误率较高,如“名胜古迹”一词,平时强调了许多遍,还是出现较多的失误。

2、比一比组词中,出现了形近字的比较,虽然平时也是强调,但一些差生失误还是较多,特别是“蜜”与“密”的比较。

3、辨别词语正确与否,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类型,所以很多同学不知该怎么做,错误率很高,每个班级90%以上都有错误,导致整体分数不高的原因。

(二)在知识运用方面

1、词语练习上,abb、aabb类的词语我们的学生已经练得很熟了,90%的学生在这两个词语样式上没扣分,但写错字较多,特别是“红润润”与“黑压压”,这几个字写错教多。

2、圈反义词中,除差生不理解题目外,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

3、量词运用中,错的较多的是“五____尺子”、“一_____心意”、“更上一____楼”

4、标点符号运用,在加标点这一题中,因为是补充标点,并将对话补充完整,大部分学生将标点补充题目做丢了,所以失分率较多。

(三)在写作方面

本次期中试卷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因为以前没有碰到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的题形,所以很多同学就按照题目原样抄回去,自己也不知道在写什么。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将题目补充完整了,但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大家的题目都围绕在“假如我是一滴水”、“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一朵花”之类的题目,而且思路不够广阔。

(一)缺乏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总体上,造成本次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认真程度不够,平时练习到的题目,有些学生较粗心做错了。如看拼音写字,每个词语都是复习过的,而就是有学生因为字迹不端正而失分。还有就是对新题形缺乏分析,不善于思考。

(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看图写话能力比较薄弱。

从这张试卷中,看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每周利用固定的时间展开写话训练,高度重视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的培养。

(三)后进生补习工作常抓不懈。

这次期中考试中,不及格率有明显下降,特别是二(1)与二(3),最低分达到20分与27分,教师应在下半学期抓紧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期中考试是一次重要的演练,既是前段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今后学习的加油站。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改进措施篇十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大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自耕。这一现象说明?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养牛,答案应该是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17小题,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很多学生选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统一。

第18题是考查的夏商西周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第19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20题第五小问是评价汉武帝,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