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春节字(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29:02 页码:14
2023年高中春节字(实用8篇)
2023-11-12 02:29:02    小编:lookoud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镜子。在总结中,要注重事实的客观、准确和全面。以下是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

高中春节字篇一

早已习惯于大年三十在乡下老家度过。在乡下总能使你感到质朴的民风,浓厚的年味,亲人的团聚和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返朴归真的原始感受……这些都是喧嚣的都市所没有的。何况今年二叔第一次带着婶子、弟弟从呼和浩特赶回老家过年,更是我们全家的大团圆!

一大早,全家便忙活起来,同样还是我起的最晚。二叔特勤快,不愧为武警。人家一吃完饭就开始干活了。只穿件单衣,挽起袖子,那起抹布,端起水盆就开始擦呀。一直干到中午,把十二扇门窗擦得一尘不染。而老爸再这期间的工作就是写春联。我们家可是书香门地,爷爷写的一手好字,所以一到过年,家里的红纸就堆成山,找爷爷写春联的人可多了。但是,今年爷爷得病了,没法再写春联了,也没人找爷爷写春联了,但是我家的春联还的写呀。这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平时总爱吹嘘自己字写的好的老爸。别看他平时总爱吹,可一下笔还真是那麽回事,一看这字就不是吹出来的,没个七八年的工夫哪能写出这字?全家看了都连声叫好呢!这些春联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比擦门窗轻快,这一点儿连我我都受益非浅。老爸虽不是什麽书法大腕儿,但是,还的让几个人伺候着才写。没办法,但还得让几个人伺候着才肯写。没办法,弟弟跟妹妹裁纸,我只能当个镇纸,来给爸爸按着纸,一直工作到下午。弄得我按纸的手指头染上那红纸的颜色,像流着血似的,通红通红。春联写好之后,就放到太阳底下晾干。这时候奶奶就忙起来了,忙着熬粥。我们那而贴春联不用胶水、双面胶,都用粥。把粥熬得稠稠的,很有粘性,再大的风美丽也吹不烂,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的意义。这粥熬好了,春联也就晾干了。粥凉了就该贴春联了。春联们都对号入座,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老爸写的许多大小不一的“福”字也都派上了用场,贴到了玻璃上、墙上。

我是在凌晨2点写下这篇日记的,这时候人们还正在欢天喜地地闹大年。这一天真实回味无穷,好象有很多写不完的事。就写到这里吧!我不禁要再为它添上一笔:今夜无人入睡!

高中春节字篇二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大街小巷异常地热闹非凡。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高中春节字篇三

每年寒假里,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以前我年纪小,就看着爸爸妈妈给家里大扫除、贴春联、做各种好吃的。今年的我不一样了,我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所以我也参与了今年迎新年的过程。

妈妈说新年新气象,大年三十这天,妈妈拿出超市新买的春联和福字,和我一起贴。妈妈先和我一起,把去年用了一年的春联撕下来扔掉,又用干净的抹布擦去门上的灰尘,然后,拿出新买的春联。我问妈妈为什么撕掉旧春联以后还要把门擦干净,妈妈说:“新的一年,要有新的气象,家里的门当然更要干干净净。”,门擦干净之后,我拿好胶水,从大门右边开始,把春联放正之后,抹上胶水,站在凳子上好不容易才把门联贴正了,胳膊举得好酸。原来看起来很简单的贴春联也很不容易。

除了贴春联,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当然就是年夜饭了。因为年夜饭会有很多好吃的,今年的年夜饭,有蔬菜、有水果、有鱼、有肉,其中有一盘很多蔬菜一起炒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我就问外婆,为什么这么多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外婆告诉我,这是南京人过年一定要有的,叫什锦菜,象征着“十全十美”,我自己看了一下,真的好多菜,有菠菜、芹菜、雪里蕻、木耳、香菇、豆芽、荠菜、金针菇、胡萝卜、千张丝,这么多种蔬菜混合在一起,绿色的叶子,橙色的胡萝卜,还有白色的千张结丝,花花绿绿的真好看。

年夜饭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鱼。我看到有2种鱼,红烧鲢子鱼和带鱼。为什么要有2种鱼呢?妈妈告诉我,鱼的做法也是有“讲究”的,鲢子鱼叫“年年有余”,带鱼叫“代代有余”,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说法。

小时候的我不懂,不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什么过年那么忙。妈妈告诉我,年过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过的是一种家的感觉。虽然我还不太懂这里面的意思,但是看到家里人高高兴兴的,就是妈妈所说的幸福吧!

高中春节字篇四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有意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啦。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啦。

吃完饭,外婆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啦奖状,不仅有红包,还会有其他奖励。今年,我被评上啦“三好学生”。外婆就分给我一份红包,还送给我一只精美的文具盒。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孩子们都收到啦红包,脸上露出啦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啦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十分有意义。我希望明年春节,我会过得更好!

高中春节字篇五

年味是玻璃窗上的雾气开成艳丽的窗花,年味是一年只搬出一次的大圆桌上丰富的'菜肴和果汁化成胃里温暖的滋味,年味是红纸黑墨泼洒出一副春联一个福字,贴在门上便又呈现出一派春暖花开。

也许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龙灯狂舞迎春的热闹、玉兔点头纳祥的喜庆,小孩子们也不再渴望穿新意、吃猪肉,人们早已不再送灶王、打年糕,但谁也忘不了儿时过年留下的深深记忆。

奶奶还在世时,我每年都能趁着两次假期回乡下看望她。一次是国庆,另一次就是春节了。

年味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其实就是一家人团圆的味道。

每年回去,一定会看见哥哥姐姐靠在床上玩扑克牌,姑姑姑爹则坐在床边一面嗑瓜子、剥橘子,一面看着电视中每年必播的还珠格格。奶奶呢,她则会与刚放下行李的父母唠嗑。

这时,我必定会飞快地把书包往沙发上一丢,脱了鞋,爬到床上,和哥哥姐姐一起说说笑笑,不时看一会电视中放过千百遍的桥段,从不厌倦。

不知道是由于记忆力不大好,或者其他什么缘故,奶奶总爱一遍遍地问我们吃了这个糖没,吃了橘子没,吃了吗?吃了吗?偶尔会因为她问个不停而伤脑筋,可是被问问题的人心里总倍感温暖。

也许如今的春节不像《红楼梦》中写的有打扫宗祠、收拾供器、祭祀先祖、发放金子铸的小锞子等等活动,但年味其实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淡。因为你还是可以看见长辈们围在桌前分工包饺子,因为你还是可以看见孩子们捂着耳朵睁大眼睛等爆竹炸响,因为你还是可以看见大街上张灯结彩,置办年货的人们穿梭往来,因为你还是会守着春晚等待零点钟声敲响的一刻。因为你的心里有春天的美好憧憬,有无尽的希望。

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与忧伤的心思挤着闹着上上下下。年是风,是雪,是吐着热气的呼吸,是热腾腾的团年饭。

高中春节字篇六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规模也是最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活动丰富多彩,贴春联、拜年、燃放鞭炮、阖家团聚…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然而回首近几年,“欢欣鼓舞”的节日里,暴露了太多与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理想不相协调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感觉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以前,全家欢聚一堂,一大桌人围着吃着热腾腾的饭菜,饭香情更浓。现在,太多的人为了方便,选择集资在酒店吃饭,人闲情也淡。以前,大家选择看春晚等新年的第一声钟声。但是近几年能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又有几人,地方电视台都办春晚,相似的内容和煽情方式,苦了原本想在电视陪伴下等钟声的人。春节已成为一些人的负担,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总是听到有人抱怨:唉,过年钱越花越多!

春节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个好机会。春节请客送礼,美其名曰“联络感情”,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人帮忙,哪能两手空空;给人送礼,不能堂而皇之;春节送礼,岂不“名正言顺”?于是,热闹的春节暗潮汹涌。总有那么多地方门庭若市,求情求财求官求消灾的。酒店里,生意兴旺,因为这里是求官求财者的宝地,能够得高官垂青,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可叹啊,“店中自有黄金屋,店中自有颜如玉,店中自有千钟粟”。桌面上送礼还不是最好方式,于是他们另谋他法。这时我们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就被无端地卷入罪恶中了。

给压岁钱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对一些有求于领导的人而言,压岁钱更成了他们变相送礼的最好包装。“春节到领导家拜年,给领导家孩子大把压岁钱已是司空见惯,甚至给领导家宠物压岁钱的新闻,也偶有所闻。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了春节,则是‘一人得道,鸡犬拿红包’。”然而以上行为再可耻,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恨的是,春节将至,商家就会绞尽脑汁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欺骗大众。媒体上不断披露那些满就送、返的活动带给消费者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是一步步把消费者诱入价格陷阱。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为了大赚一笔,昧着良心把已经过期的库存品重新贴上标签进行售卖,为了让食物看上去新鲜又美观,有时又加入一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有些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

高中春节字篇七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城市里春节热闹非凡,但也处处充满着喜庆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当夜幕降临时,便响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鼓与乐器声。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了,队伍里每个人都打扮的十分滑稽!

在最前头的,是两个举着花伞的老年人,看起来像60多岁的人了。不过,精神得很呢!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扭着腰,像是两位容光焕发的少女。

紧接着,后面的两个扭秧歌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手里拿着一把带有彩带的扇子,脸上一个劲地笑不停。身体跟面条似的扭来扭去,豪无倦意。

在除夕那天,许多小贩早已把天蓬拉开,摆上桌椅。准备迎接客户呢!一道街上摆设满了大盖蓬。大家都等着到晚上呢!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这条街上早已经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忙着吃饭,有的人忙这挑首饰挂链,还有的人忙这买春联呀什么的。

每棵树上挂满了红灯笼,红火而美丽。不管是谁,只要一走到树下,总要停下观望一会……

家乡的习俗真是数不胜数,家乡的春节真是充满快乐的年味呀 !

高中春节字篇八

每当除夕来临,伴着屋外隐隐传来的鞭炮声,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就会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想起那只小匣子发出的“年”的声音,想起也许再也无缘相见的儿时伙伴。

那时,在我居住的黑龙江省东宁市这座小城里,年的声音除了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就只剩下人们用一年的辛苦勉强积攒下的一点笑声了。

在小城中,我家的生活略显宽裕。这一年春节前夕,父亲花十多元钱买回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十多元钱在当时那个年代不算小数目。收音机一买回来,我们兄弟几个就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把它搬进屋里,放在了家中最安全的位置。这台收音机是放电池的,为了省钱,到了除夕,父亲才买回电池。我扭开收音机开关,悦耳的音乐从这只当时看来充满魔力的小匣子里发出来,仿佛天籁之音萦绕在整个屋子。在音乐声中,那一年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吃得有滋有味。

那一年除夕,我破例没有像以往那样出去疯玩,就和家人一起,守在收音机前,一直到很晚,才在那“天籁之音”的相伴下进入甜美的梦乡。

“那台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是年的声音”,这种意识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很多年。

“我家有一台会唱会笑的匣子”这一消息很快在邻居中传开了。伙伴志明大年初二来我家拜年时,央求我把收音机借给他听听。直到大年初五的晚上,我才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在征得父亲同意后,答应借给他听一宿。

第二天一早,志明在他父亲的陪同下,手捧那台收音机一脸惶恐地来到我家。原来,志明把收音机拿到家后,没到半夜,收音机就不响了。志明的父亲表示歉意后,说等到手头有钱时买个新收音机还给我们家。父亲连说不用,坏了可以再修。可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小城,也没修好这台收音机。小小年纪的我由此与志明产生了隔阂。

不久以后,志明随父母搬迁到了外地,我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四十多年过去了,小城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已是今非昔比,志明的容貌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只是那台收音机传出的年的声音令人难以忘怀。

有时我想,如果能和志明除夕一聚,回忆一下那时年的声音,分享一下现在富足的生活,心中会别有一番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