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粽子飘香作文字(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44:23 页码:13
粽子飘香作文字(通用13篇)
2023-11-27 01:44:23    小编:夜紫

道歉信是一种用于表达歉意和向他人道歉的书信。思考总结的意义和作用,为后续工作做好规划和准备。下面是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一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戴香包……”端午的童谣是清晨布谷鸟起得调,飘荡着粽子的清香。

每年五月五,是我们吃粽子的时节,也是我家乡习俗的时期。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到处飘散着端午粽子的香味。

在这粽子飘香的一天,却有一个悲痛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屈原非常爱围,起初他颇受楚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后来,楚王不再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疏远了屈原。屈原不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最后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五月五那天投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粽了丢到江里纪念屈原。

端午节这天的习俗有各种各样:赛龙舟、佩香囊、包粽子、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其中,我最着迷的还是奶奶包的粽子。奶奶拿出三层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塞上一小块鲜嫩的猪肉,再盖上一层糯米,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偶尔,几粒糯米如同淘气的孩子不听使唤,从粽叶里探出脑袋。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跳出来的糯米粒去除掉。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子,一根线绳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宛如一只小猪,胖胖的,圆鼓鼓的,真可爱!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锅里溢出,氤氲在整个屋子里,馋着我垂诞三尺。很快,粽子已煮好,我捧起一只粽子,撕开粽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每年的五日五,奶奶的粽子在这一天,飘着清香,温柔敲打着我回忆的味蕾。端午节是我家乡的习俗。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二

乡愁,似乎就是那片天上的云彩,随风而去。

记得小时候喜欢吃粽子,母亲总在端午采粽叶,买糯米。在楼后有一片苇叶林。清晨,她披着长发,踩着露水,漫步到苇叶林中,闻着苇叶那独有的清香,慢慢挑选心怡的苇叶。有时,我也会跟在她身后,一起去采叶。

家乡的清晨,总会有几声鸟的和鸣,草地上的露珠似乎总是被我的脚步声吵醒,落到泥土里的家。母亲摘叶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划破了清晨的静。而我,总会兴高采烈地猛吸一口气,去闻那粽叶的清香,顿时,整个人都被这香所笼罩,透过香,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厨房里包粽子,再把一个个绿三角端到我眼前。

母亲采完粽叶,她就要淘米,洗叶。包粽子的糯米也很香,一股醉人的香气便也扑鼻而来。而后,她用彩线将粽子包起来,放到锅里煮。等那锅盖开一条缝,热气便从那小小的缝隙中喷出来,又是满满的香!粽香不由自主地从米中钻出来,遍布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整个小屋便沉浸在粽香中,久久不散。有时我会觉得小小的屋里飘满了幸福,窗户在大笑,呼出嘴里的粽香;墙壁在随风摇摆,热情地招呼睦邻来;家门偷偷开了缝,俏皮地看着门外的风景…。

母亲满脸幸福地看着我吃粽子。我贪婪地咬着米,一块块的咽下肚。满嘴都是粽香,一片片粽叶被我放到一边,我闻着粽叶的香,吃着白白的米,享受着母亲注视下的爱,这时的她大概只想着让我多吃些吧。我默默享受着温馨的时刻。我觉得,母亲柔和的眼神好似一屡屡光笼罩着我,外面是母爱的暖,里面是粽子的香,里里外外都装满了幸福,浸满了爱的味道,小屋里一派温馨…。

可是,这一切都已成为了回忆!

现在,母亲依旧包粽子给我吃,但是,那叶不是楼后的叶,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叶;米也不是从前的味道,总觉得哪里不对。一切似乎都变了味,家里的面积大了,不再是那间充满温馨幸福的小屋;家的陈设都换了,不再是以前简单快乐的装饰;家的地址也变了,不再是那个临着小河,周围有青葱树林的家。就连邻居也变了,换成了一张张陌生又冷酷的面孔!

一切都变了,童年化为一个美丽的思乡梦……又是槐花飘香时,母亲,你再给我包一个出自那小城的粽子吧,再让我闻闻那粽叶的清香。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三

“年年端午风兼雨,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

据说端午节和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叫屈原。他的国家灭亡了,他很伤心,就投江自尽了。老百姓听说了,都划着小船去打捞他。人们还将糯米用芦苇叶子包起来,煮熟投入江中喂鱼虾,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粽子的形状很奇特,不是圆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三角形。你瞧,它穿着一身军绿色的外衣,还系着五彩的花绳。解开它的军衣,就能看到黏黏的米团,米团里还藏着肥嘟嘟的猪肉。你看,这些猪肉就像淘气的娃娃,正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你们知道吗?粽子不仅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也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哦!所以,人们都啧啧称赞,夸它是“舌尖上的美食”!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人间美味!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四

“各位家长,现在将各年级微课的地址发给大家:手工折粽子,平结,蛇结,创意龙舟”。妈妈突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满脸惊愕!

我迅速点开老师提供的那个微信链接,观看了几段折纸的视频,才明白原来是用折纸的游戏创意粽子的灵魂。

网络老师随叫随到。“大家好,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起来学习制作三角形的粽子,它是由三张正方形的纸经过折叠、组合而成的一个形状。”

我一边仔细地听着这位老师温柔甜美的声音,一边认真地模仿着她的一举一动,学起了折粽子。

我先取出了刚买来的三张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彩纸,一张是粉色,一张是蓝色,另一张是黄色。

我开始先摸索单个部件的.制作。首先将一张红色彩纸上下对折,取折痕。老师还特意强调道:“在折的时候我们折痕要尽量深一些,因为等一下你在制作组合的时候菱角会比较锋利。”然后打开,上下两条边都朝着中间线再对折,整张纸就被横向分成了四等份。

轻轻从折痕处分别压平,然后上下打开,再把左下角和右上角在四分之一折痕处折叠,折成两个小三角,再把它折进去。刚刚折叠过的地方,还要再进行翻折。望着视频中轻而易举就完成这一步的老师,我只能暂停视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终于和老师制作的相同了。

接下来在左上角和右下角,也就是没有折的这两个角向上翻折,把刚刚折过的小三角盖住。得到折痕以后,再把大三角打开,塞进小三角里面。“放进第二个大三角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困难,把它稍微松一下,然后把它轻轻地插进去。注意了,在放的时候不要产生多余的折痕。”贴心的老师又提醒道。在塞第二个大三角的时候的确有点困难,我学着老师的方法,嘿,真轻松了不少!然后把折过的面折过去,就得到了一个类似于小裤裤衩一样的图形。

将它光滑的一面折叠,因为等一下要整形,所以要折得用力些,让折痕清晰一些才行。最后,我使出吃奶的劲头用力对折一番,一个小单元才算完成啦!也不知过了多久,折粽子的三个小单元终于蹦蹦哒哒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好像它们会动,又似乎它们还会笑,它们立体,生动而又充满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完成的一步整合——拼接小单元。为了学会这一步骤,我反复“欣赏”视频好遍,终于心想事成,把三个零部件拼凑成一个美丽漂亮的七彩粽子,我心中目的一座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第二天到校,老师让我们自由凑成伴儿,又发给我们好多彩色的折纸,继续加工出无数个纸粽子来,然后把精心折好的纸粽子再设计组合成更加漂亮的组合造型。

我的身边不一会儿就围上来五个闺蜜,加上我就是六个人了,我们美其名曰:“折纸小分队”。大伙儿齐心协力,相互切磋,一节美术课又借来一节体育课,整个教室几乎天翻地覆的沸腾起来,热火朝天的折粽子游戏如火如荼的展开。

折粽子的难点出在最后一道部件整合关口,我们选出清莲做老师,指导一些还有些懵懂的同学。“首先把一个小单元轻轻地打开,这里有一上一下两个小口袋。把第二个小单元往外翻的小三角插入小口袋中……”她一步一步耐心地当着小老师,尽管有些步骤她需要讲2遍甚至5遍对方才能听懂,但是她没有一句抱怨。在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下,一大堆色彩鲜艳,形象鲜活的纸粽子就出现在课桌上。

就在这时,班主任潘老师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教室,宣布道:“学校要举办折粽子比赛,要求同学们转动自己的脑筋,设计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来!”

一连好几天,无论是课间十分钟,还是自习课,我们小组的成员们都会聚在一起,一边有搭没搭地聊着天,一边马不停蹄地折着粽子。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我们竟然折出了100多个纸粽子!远远望去,就像五颜六色的粽山粽海。

这次粽子比赛的主题叫做“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设计制作一顶古代皇帝佩戴的“旒冕”模型。

先是在一大块硬纸板上画出一个30公分的大圆来,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在圆型纸板的边沿五公分的位置均匀标记出四个点,又在圆型的中心店标一个点,然后拿起锥子,在硬纸板上钻了五小孔,紧接着,我取出五长串用彩色线绳穿起来的折纸粽子,每串有20多个粽子,我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将这一串串折纸粽子穿到硬纸板上的小洞眼里,还在绳头处打了一个个大大的绳结,就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旒冕”就腾空出世啦!迎来同学们满堂喝彩。

七彩的折纸粽子,每个虽然只有巴掌大小,而且轻若羽毛,但最后做成的折纸粽子“旒冕”,提起来却是沉甸甸的。一个个折纸粽子单个看起来虽然孤零零的,但当它们组成一个“旒冕”作品时就显得流光溢彩,美丽壮观,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五月端阳粽子节,我们的校园里到处都是折纸粽子飘荡,但我们的心里则是浓香四溢的真实粽子,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粽子节的魅力境界。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五

我家座落在正红小街上。对于一向爱热闹的我来说,自然是件好事。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两年街道上的小轿车明显增多了。因此,街道的“负担”也重了。常常出现“拥堵不堪”的现象。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就说这件事吧: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回乡下看奶奶。爱风光的爸爸说:“开轿车回去。”“还是开电瓶车吧。”妈妈埋怨道,“你又忘了去年的‘堵车’事件了?”素有“环保小卫士”的我坚定地说:“我看骑自行车,最好。既可以一展我车技的水平,又方便我仔细欣赏家乡的美丽风光,更重要的是还能保护环境哩!”听了我的话,爸爸妈妈异口同声的说:“听女儿的!”就这样一家三口出发了。

还好,我们起的较早,刚开始,自行车畅通无阻。可是眨眼功夫,我拿车把的手渐渐不听使唤了。自行车在涌动的人流中也渐渐失去了方向感。我也找不到爸妈了,索性下车拖着走。“前方就是交通要道,只要那边不堵,我就可以飞快地回老家见奶奶了。”我一边行走在人群中,一边小声地嘀咕着。眼睛盯着前方,心里默默地祷告着。“奇了,怪了!”前方的车辆都在一条近乎笔直的线上行驶。没有拥挤,也少了嘈杂,好像有人在指挥一样。果然不错,在十字路口处,有一位中年叔叔正挥舞着他那强大有力的臂膀。好多人都为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但也有人说:“那是他自己要赶时间,才这样做的。”听了这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方便自己,那该多好呀!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六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当奶奶再唱起这首童谣时,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个“魔术师”。只见她拿起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么把戏粽叶就卷起成了圆锥状,有时卷成船型,放一颗枣,有时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莹莹的米,然后用线捆捆,就捆成了一个个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枕头。看着奶奶这么容易就包了那么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试试,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处都是。看来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时候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难受”,这个时候她总会讲一些端午节的故事,我听着屈原的悲壮故事,想着划龙舟时的热闹场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扑鼻,闻着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来,奶奶总是一边给我剥粽叶一边看着我叫我慢点吃,我叫奶奶也吃,她总说你先吃。我跟妈妈说:“奶奶不爱吃粽子。”妈妈告诉我:“奶奶很爱吃粽子,只是舍不得吃,留给我们吃。”

哦,原来粽子里裹满了奶奶对家人浓浓的爱,怪不得那么好吃!我爱端午节,爱好吃的粽子,更爱疼爱我的奶奶!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七

剥开粽子,就好像剥开了历史、剥开了屈原的故事,剥开了屈原《离骚》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叶的香气、粽子的拥抱,加上雄黄酒的诱惑力,再加绿豆糕的香飘飘,招回来了亲情的眷念和拥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悦浓缩到了团圆里,形成粽子那质有的味道――端午节。

翻开历史的写照,屈原的《离骚》曾经激励了多少豪气冲天的斗士,陶醉了我们几千年的传承和祈祷,五月初五的汨罗江,屈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千古悲歌,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饶的先驱精神,这份精神,像财富一样,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渗入到了国人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我赞叹屈原的爱国精神,更赞叹《离骚》中的英雄气概,如屈原的诗:【“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译)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译)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屈原用性命捍卫尊严,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份英雄气概,曾经激励了历朝历代,多少能人壮士,这份崇高精神,曾经勉励过多少爱国将领,为国捐躯,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劳!

屈原没有吃过粽子,也没能享用过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叶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们的哀思,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这样一位爱国之士,无疑不是在告诫后人,鞭策后人,激励后人,让子子孙孙牢记屈原,谨记《离骚》。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放鞭炮,从原来单一的纪念屈原活动,发展至今,已演变为集纪念、团圆、热闹为一体的民俗节日,这个节日不但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成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日,人们利用这个喜庆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悦精神,也借此表达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交流与厚望,这本是体现端午节的历史发展,在继承中不断地发扬和光大,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气氛演变,都脱系不了屈原与《离骚》的味道,这是永恒的实质,因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

粽叶、菖蒲草(艾草),糯米、红枣、绿豆糕,是端午节的象征,而雄黄酒则是端午节,赛龙舟勇士们借以豪威的壮士酒。

在赛龙舟的故乡,勇士们凭借雄黄酒,壮意气、斗奋发、斗精神,不论在秦淮河上,还是在大运河旁,或是在美丽的江南水乡,每逢端午,总有龙舟赛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华丽的景,把个端午节折腾的沸沸扬扬,那份欢悦,那份喜庆,那份场景,不言而喻,即在诠释着浓浓的民俗风味。

锣鼓喧天,鸣炮齐响,你看,水域里,龙腾虎跃,岸边上,如歌如潮,龙舟,一艘比一艘靓丽,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竞技,一轮比一轮威武,景致,一个比一个娇娆,再看那闲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鲤鱼戏水,也狂凑热闹。

粽子的味道,伴着《离骚》的味道,一并带入到了端午节的氛围中,成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倾情,她心印,我情操。

我借端午也寄一份深情:

思念的欲望更加浓烈,

我把思念拌入到糯米里,

裹成精致的粽子,

里面还掺了些爱的乳汁。

寄给我思念的远方,

当你剥开粽子,

闻到粽叶清香的那一刻,

你可嗅到了思念的味道?

和我的味道?

希望这枚香气的粽子,

能撩起昔日你我的暖意,

让爱的味道,把你重重熏倒,

好让我乘机把你拥入怀抱,

……。

希望,再现,

昔日那纷纷扰扰的情锁,

将你我缠绕成一个纠缠不清,

像粽叶与糯米一样的粽子,

紧紧的裹在一起,

拥抱爱情,可好?

……。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八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蜜枣,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赛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蜜枣粽。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每年的“赛龙舟”总是那么的精彩。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

嘴里吃着正宗的家乡味的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九

有人喜欢春节,有人喜欢重阳节,还有人喜欢中秋节啊、清明节啊!而我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这天,人们都会包香香的粽子如:咸肉的、红豆的、红枣的、蛋黄的等等。还会在家门口挂香包,插艾草,有的地方还有比赛划龙舟。

这天早上,我早早的就醒了,起来后,发现我家门上插了两根长长的艾叶,在门前经过,一股淡淡的艾草香传来。往厨房一看,奶奶已经在包粽子了。我看着奶奶包粽子挺好玩的,我也想学习包粽子。我跑过去开心地对奶奶说:“奶奶,奶奶,我可以跟您一块儿包粽子吗?”奶奶听到了,高兴地说:“可以呀!我很欢迎你加入我一起包粽子。”

奶奶开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可是我学了很久仍然学不会。有时,粽子里的米和肉少放了;有时捆粽子的时候,会把线绕到自己的手,怎么弄都弄不下来;有时还包的奇形怪状。奶奶看着我那奇形怪状的粽子哭笑不得。终于在奶奶的手把手教学下,我好歹包出了一个可看的粽子。全部包完后,我把粽子放进灶里煮。

煮粽子的时间有些长,锅里飘来一阵阵粽子香,我实在忍不住了,掀了一下锅盖。一股热气迎面扑来,烫的我又盖上了盖子。奶奶看我那谗样,夹了一个给我,吃一口,别提多香了。

每到端午节,我都会跟奶奶一起包粽子。这一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日子。怎么样,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趣吧!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十

六月的第25片叶子落下来,端午悄然而至。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们到走到超市里,那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粽子。比如红枣粽,红豆粽,但买来一尝,味道着实不如自己家里包的好吃。

于是,我下定决心学包粽子。端午那天,一回到老家,我就让外婆教我包粽子。

外婆让我先拿出两片粽叶,卷成一个绿色的锥桶形状,再把一颗大红枣放在最底端,然后小小地抓起一小把糯米漏进去,喜欢吃红枣的再加一颗枣,就把粽叶一圈一圈裹起来,绑上细细的草绳,一个三角形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那样子,让我联想到电视里小脚姑娘的绣花鞋,只不过粽子的颜色是青翠欲滴的。

那天,我的技术很不稳定,一不留神米就漏了,一不留神三角形就变梯形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反复复练习,终于成功啦。倒是弟弟,一上来就包,包好了还大叫一声:“我包好了!”逗得我们只想笑。

包好的粽子被外婆拿走煮熟了,尝一口,果不其然,真是芬芳四溢,口舌舌尖口齿飘香。

包粽子,真是一个挂满期盼的民俗,端午,真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十一

小时候。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温情。

然后。

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

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十二

一年里有好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我喜欢端午节时满街飘散的好闻的药香。用五色丝线缠绕的精致的香囊,一排排地挂在街边小摊贩的竹竿上,晃悠在许多年轻人和小孩子们的胸前或是腰带上,把一缕缕扑鼻的香味带到四面八方。

我最喜欢吃妈妈带着我一起包成的.粽子。这不,我们仔细地洗干净每片苇叶,然后把淘洗后的糯米放在苇叶上,再加入胖嘟嘟的大红枣,最后用细丝线把它扎起来。

粽子终于出锅了,那碧绿的苇叶,那雪白的糯米,那红亮的大枣,看着就诱人。轻轻咬一口,那真叫香甜啊!

爸爸从来是只吃饭却不做饭的。这不,他一边大口地吃着粽子,一边又开始教育我了:“记住没有?这粽子的起源是啥?”

“知道,起源于古代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自投汨罗江了。”我自信地回答。

“路漫漫其修远兮——”爸爸接着考我,“下句还记得吗?”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回答。

“好,再奖励一个粽子!这粽子可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啊!”爸爸拿了个粽子奖励我,好像粽子是他做出来似的。我和妈妈看着爸爸都笑了。

粽子的清香萦绕在我们全家,我拿着爸爸奖励给我的粽子,心里又是喜欢又觉得很神圣。

我喜欢端午节,那粽子的清香里,可是有我们中华的大文化啊。

粽子飘香作文字篇十三

今天是端午节,一个传统的节日。关于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战国时期,有一个忠臣名叫屈原,很受楚怀王的尊敬,但有许多小人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于是楚怀王就渐渐疏远了他。不久,秦国攻入了楚国,并叫楚怀王议和,屈原劝楚怀王不要上当,但楚怀王不听,还把屈原赶出都城。楚怀王上了当,几年后就死了,屈原悲痛万分,自己投了倪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大家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吃五黄,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买了很多粽子,当我每次看见时,都会馋得流口水。外婆又煮了一大锅的豌豆饭,有绿油油的豌豆、有奇形怪状的肉丁、有黑不溜秋的香菇丁、还有红红的香肠丁,看起来诱人极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碗。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要自己做香囊呢!妈妈买来一些绣着平安的小绸袋,共有4种颜色,又买来十味中药磨成粉。准备好材料后,妈妈和我就开工了。首先把绸袋上的拉绳一个个剪断,抽出,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香粉用棉花包紧,装入小绸袋中。然后,用彩色的线缝死袋口。最后,再在口子上缝上拉环,再在香囊的下端穿上一颗珠子缝上一个流苏,一个香囊就完工啦!我和妈妈在床头、房门、柜子上都挂上了香囊,房间里充满了淡淡的中药的香味,有了它,既给房间添色不少,又可以防蚊虫叮咬,真是一举两得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