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行路难第一人称作文字(优秀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1 15:24:41 页码:7
2023年行路难第一人称作文字(优秀四篇)
2023-05-31 15:24:41    小编:夜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行路难第一人称作文字篇一

1、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变化,苦闷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反复诵读,理解诗句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4、赏析重点语句,品读诗人形象。

重点:品读诗词,感受诗人激荡的情感变化。

难点:体会诗人悲愤、失意中自信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白

从小到大我们是在李白诗句的浸润下长大的。在你记忆的宝库中存了多少,请大家动手数数。(学生回忆诗句)

在丰富的诗句中,李白的形象也渐渐树立在我们心中,请你用一句诗仿照例句说说自己心中的李白。

(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李白的诗作名句,并借助诗句归结形象。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了孤单寂寞的李白。(投影出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是一个千年万年读不厌、都不透的李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诗《行路难》,看看你又将认识一个怎样的李白。

二、初读感知扫除障碍

(一)出示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复杂矛盾的心情。

体会诗人的高尚品格

(二)学生自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学生自读古诗

(2)集体齐读,纠正易错字音:塞(sè)

(三)了解乐府古题。学生再读古诗,把握感情基调。

(四)师生互读,走进意境。

(听着你们读,也勾起了老师的朗读欲望,大家听听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点评(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其鲜为人知的背景,谁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学生点评后教师补充。(出示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诗人“安社稷”“济苍生”的愿望无法实现。《行路难》三首皆是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所作。

三、细读品味艰难处境

(一)学生再读诗文。

行路难第一人称作文字篇二

1、知识与能力

(1) 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提起李白大家会想起那些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的经典诗歌不胜枚举。李白最大的爱好是喝酒!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行路难第一人称作文字篇三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背诵默写。

一课时。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⑴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⑵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⑶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5、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7、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第一人称作文字篇四

[唐]贺兰进明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见山上苗,

数寸凌云烟。人生赋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

岂得常思花柳年。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君不见陌上花,

狂风吹去落谁家。邻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已换。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

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君不见云中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林下风,

声远意难穷。亲故*生或聚散,欢娱未尽尊酒空。

叹息青青陵上柏,岁寒能有几人同。

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

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沈中路分。

——行路难教学设计3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