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8:53:22 页码:11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精选9篇)
2023-11-26 18:53:22    小编:翰墨

总结是记忆的回顾,是经验的积累,更是前行的指南。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这些总结范文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出发,全面展示了不同场景下的总结写作技巧。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一

当我每天佩戴红领巾时,当我每次站在国旗下敬礼时,我心中,就会升腾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这红领巾,凝聚了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凝聚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与梦想;这红领巾,还是国旗的一角,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2035,现在是2019年,还有16年的时光,等候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崛起。16年后,我们都长大了,早已褪去了少年时的冲动与稚嫩,有了成人的担当。我的奋斗,已经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脚踏实地去努力学习和工作。我的梦想,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自由地在天空飞翔。中国的富强梦,等着我们每个人去实现,去奋斗,等着我们踏进希望之门!

现在的中国,不应该是地肥水美、资源丰富、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吗?不是,还不是。中华民族是一条巨龙,一条沉睡的龙,有了水,龙才能飞翔于天际。现在的中国极度干旱,面对着双翅因干旱而沉重的中国,我常常欲哭无泪。我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的梦想是号召所有人,举起闪烁的五星红旗,向贫困山区进发;是拿着树苗,扛着铁锹,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是接过革命先烈的接力棒,让我们一起去奋斗;是开垦荒地,让绿色遍布祖国大地。2035,我们已经长大,要去完成这些梦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红领巾”。这条“红领巾”代表了祖国对我们的期望,代表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代表了立志成才的道路。我们已是国家栋梁之才,要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千百条小河,终将汇聚成大海,终将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加油,朋友们!加油,同学们!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16年,我们终将成长,为后代开辟出一条科技富强之路。中国梦,要由我们来实现。我们都是革命先烈的继承者,中华民族会在我们的努力下,闪出最亮的光芒!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二

在三年级曾有一件事让我后悔莫及。

那时参加趣味运动会,在赛前我们都很紧张,想为班级争光。我参加的是“两人三足”。我和同学正做准备运动,我看见很多同学用红领巾绑住腿。当时,我们并不在乎红领巾,而且我也用红领巾绑住腿了。我们练习着,却没想过红领巾这时候会有多么痛苦。为什么不用其他绳子绑住呢,难道就是因为红领巾挂在脖子上比较方便?看着红领巾被绑在腿上,我不忍心看了。

红领巾这时就像一位仆人,被同学们随便地利用着。在太阳下,此时的红领巾是多么的刺眼。因为它并没有在我们的脖子上随风飘扬。如果我是红领巾,我一定不愿意被绑得皱巴巴的;如果我是红领巾,我一定正在哭泣;如果我是红领巾,我一定不愿意再呆在同学们的脖子上,因为我是如此不被同学们重视。

比赛中,同学们一组接着一组地向终点冲去。大家都非常紧张,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欢呼着,有的跳跃着。最后我们班名列前茅。可是我的心像波浪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这时候红领巾已经像一张被废弃的草稿纸,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我不禁想起了那天我参加少先队,第一次挂上红领巾的情景。那天我很激动,心想,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为自己感到自豪。从那天起,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我不再因为一件小事而哭泣,我变得坚强了。我总是想起小兵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遇到困难总是不气馁。他使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

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队旗,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看到红领巾,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用自己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枪口。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可是今天,我们却把红领巾当比赛道具,绑在脚上。为此,我感到非常惭愧。我觉得自己不配把红领巾挂在脖子上。

回到家,我把红领巾洗干净,晒在阳台上。太阳下,红领巾恢复了往日鲜艳的光彩。不一会儿,红领巾便干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把红领巾烫平了。望着平整的红领巾,我开心地笑了。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三

你好,新时代的青年。此刻的你我于时间,共处自我的韶华,于空间,亦共处中国之韶华。这封信写下的2018与拆启的2035,十七年的更迭,物事已换,但心志未改,你与我相异,而又相同,故我要与你谈我们时代的物,以及我们时代的心。

现当下,我正青年,中国亦正青年。但即便于我成人的这转瞬十几春秋,中国便已在经历瀚海涛浪,在寰宇之中完成斗转星移。这一切,我从见证、目睹逐渐变化为以一言一行参与之,实践之,实为慨叹。这里有怆痛之痕,如汶川、如玉树;有世界之炬,如北京奥运,如深圳大运;有基层之兴,如精准扶贫,如互联普及;更有成人之责,即你我的青年之任,正式载负上肩。这是一段相互的见证扶持,是个体的青年与集体之春华的紧密相承。中国予我以化育、指引,我则以一份涓埃而重要的思与行之力,助这巨大的轮磨沉稳而平缓地转动。如此,我不再感到与中国是以大与小的差别而形成了包容、容纳的关系,却是面对面的两个个体,两位青年,以共同生长的友人身份同迎风尘而行。若要以例阐释,便是在以上提及、曾发生于这片土地的重大事件中:若我身处震区,便是中国寻我之躯,予我以救助,由此焕发我之生命;若我居近京津,则是我当以己之热枕做出一份志愿服务,以此光耀世界盛会之誉,净中国之容貌。是故中国与你、与我,总如命运共同体般相承、相生。

以上谈及了国与你我的过去与当下之状,而你我现当已跨越一道极具标志意义的栏,共拥二九之年华,但应面对相异之现状、境遇与目标。这或许令我之于具体事务之言论在你的语境中并不完全适用,但正因你我共为青年,李嘉诚先生亦曾言:青年人总会自觉地把“推动社会进步”视为己任,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持续前进却时有磕碰迂回之情势,我认为你必懂得,且有此期愿与我共担一份使命,承接机遇挑战。这更因这份担当不仅在于中国之需,亦是更为广阔的世界之需,这也与古代中国青年士人之观念不谋而相合,即“治国,平天下”。这是任一个体都应不忘之初心,与前进之力。

青年人,我们终究身处相异之时空,但只愿你常怀为国的时代之心,常思促进社会与人之发展。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四

今年90岁高龄的俞明德,是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自1950年牵头成立温岭县紫皋乡少年儿童队以来,他把72年的青春时光,献给了祖国的少先队工作,为关心下一代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彼时的俞明德,只有19岁,白天带领儿童队上课,晚上教孩子们唱革命歌曲。为了改善体育设施,他想尽办法,向县教育局争取来篮球架,让孩子们能有像样的体育课;遇到家境贫寒的孩子,他自掏腰包为他们买学习用具……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5年后,24岁的他已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随后,他还首创温岭少先队特色品牌“海洋生物博物馆”,组织召开全省“少年团校”现场会,组建全国首个县级红领巾博物馆,希望把“红领巾”事业扩展到全国各地。

有人说,择一事终一生,是俞明德的真实写照。尽管已退休,他依然为红领巾事业奔波着。2015年11月,“俞明德工作室”成立,主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课程研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72多岁时,他学会了使用电脑、摄影剪辑,把奖励他的摩托车换成摄像机,又自掏腰包买了一部照相机,用心记录少先队工作的点点滴滴;2021年,他开通了抖音号“90后老俞”,被称为温岭最“潮”的爷爷。

从青丝到白发,从弱冠至耄耋,他不喊苦也不喊累,一心将自己的全部倾注在“红领巾”身上。“要更好地把党的思想、党的传统、党的教育,带到他们的心中。”俞明德说。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当我念起这首《游子吟》时,不禁会热泪盈眶,母爱是多么伟大呀!从古至今,每一个妈妈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我就是这么一个幸福的孩子!从出生起,每时每刻都被这种爱包围着。

我走出房间,发现客厅里灯关着,黑黝黝的,连个人影都没有!“今天可真奇怪!”我自言自语着,更加纳闷了,这个时间点,妈妈不是早就起了床,准备做早餐了吗?今天怎么还不出来?难道还在睡觉?正当我准备去叫醒妈妈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个身影在阳台里动来动去,我连忙跑过去,一看,是妈妈!

“妈妈,您在干什么?”我凑过去,问道。

“噢!宝贝儿,你醒了呀!”专心的妈妈被我突如其来的问话给吓了一大跳,“我在给你洗红领巾呢!”

“你洗红领巾干什么?我们不是还有新的吗?”

“昨天看你戴着的红领巾有点脏了,所以就打算洗一洗。”妈妈说,“旧的红领巾洗一洗还能用,浪费新的干什么?”

“这样太累了呀!”我担心极了,“您前几天不是被烫伤了吗?手上都鼓了个大泡!这怎么能洗东西呀!”

妈妈微笑着,若无其事:“没事儿的。好了,我要收工了,你快去刷牙吧。早饭已经烧好了,给你焖在锅里呢!”

“嗯。”我加快了脚步,走向洗手间。

洗漱完毕,在我吃早餐的时候,干净红领巾也被妈妈用油汀烘干了。我边吃着香喷喷的早餐,边戴着焕然一新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啊!一身爱的清香。

妈妈,我爱你!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六

清晨,我迈着轻快的步伐上学去,一路走一路唱着歌。微风吹来,红领巾在我胸前飘拂着,它像是在对我笑,又像在嘱咐着我什么。晨光照着它,它是多么鲜艳。到了学校,老师告诉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又使我兴奋的消息—我被选为区‘性好”学生,并给了三元奖学金。我当时先是一愣,马上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我望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地说:多亏你时刻提醒我。它也好像在向我祝贺。回家后,我自豪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将奖来的三元钱交给了她。

“我把其中的二元去买一把左轮枪吧。听说这种枪可好玩呢!还可以打子弹。对,就这么办。”再一想,不对,我已经有好几把枪了,再买不就是浪费了吗?这时我看着身边的红领巾,它好像在说:“仔细想想吧。”这一下,我的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想到今天报纸上登着一则消息:一位华侨把许多钱献给了儿童福利会。我想:把三元钱献给学校图书馆买书吧?这样一本书能给好些人看,那多有意义啊!第二天,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连声称赞:‘时0对!’,她高兴地把我抱了起来,把三元钱交给了我。我手捧着这三元钱,向学校飞奔而去。红领巾在我胸前飘动,在晨光的照耀下,它显得更加鲜艳。

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回顾六十年来少先队的发展历程,让我倍受感动,今年是少先队的六十年华诞,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

一天,我和爷爷去杭州看动物园,“k128”来了,车上人很拥挤,虽然陆续有一部分人下了车,但很快又挤上很多人,车字挤得满满的。慈祥的爷爷照例让我先上,自己后上呀!没有空位了!“哪位给带小孩的大爷让个座?”车厢里响起了乘务员清脆的声音。可是人们还是守着自己的“地盘”,不想让座。

这时,我看了看红领巾,红领巾飘了飘,好像在说:“少先队员应该尊老爱幼。”我马上起身说:“爷爷,您坐好!”“傻孩子,你怎么能给我让座?你乖,自己坐着。”爷爷急忙说:“我的老骨头硬朗,还是你坐着吧。”“不行不行,一定要让的!”我一看不对,急忙说道。“哎呀!你还是坐着吧!”爷爷执意不肯坐。“不行不行!”我硬把爷爷留在了座位上,不让他起来。就在这时,人们沸腾了,争着说我乖巧,我心里也乐滋滋的。这时,胸前的红领巾仿佛红了许多。

车到站了,下了车,爷爷奇怪地问我为什么这么快想到给他让座?我笑而不答。其实我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就是应该这样做,我不应该不让座啊!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七

90岁高龄的俞明德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之一。他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扎根基层,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择一事,终一生,从青丝到白发,72年不改初衷,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少先队工作,抒写对“红领巾”的热爱与执着。

一句嘱托,他用一生实现。1950年1月,俞明德牵头成立了温岭县紫皋乡少年儿童队,他成为首位辅导员。他带领儿童队白天上课,晚上放哨。闲暇时,他还教孩子们唱革命歌曲。儿童队从20多人逐渐发展到160多人。1955年9月,24岁的俞明德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且在大会上发言。上世纪80年代,他首创温岭少先队特色品牌“海洋生物博物馆”;上世纪90年代,他组织召开全省“少年团校”现场会;2008年,他参与组建的全国首个县级红领巾博物馆在温岭市少年宫开馆。

他关心每一名“红领巾”,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他想尽办法,向县教育局争取来篮球架,让孩子们能有像样的体育课;遇到家境贫寒的孩子,他自掏腰包为他们买学习用具……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

退休后的俞明德,依然为红领巾事业奔波着。2015年11月,他发起成立“俞明德工作室”,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动课程研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72多岁时,他学会了使用电脑、摄影剪辑,把奖励他的摩托车换成摄像机,又自掏腰包买了一部照相机,用心记录少先队工作的点点滴滴。2021年,他开通了抖音号“90后老俞”,是温岭最“红”的爷爷。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八

在浙江温岭乃至在全国少先队系统“俞明德”三个字就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他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已经足足在星星火炬旗下工作了72年。

温岭的少先队工作在他手里创出了品牌,很多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从几十年的小学辅导员到全市的总辅导员,再到退休后被任命为全市少先队的终身辅导员,他的一生都与红领巾结缘。2005年,他被授予“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这是中国少先队的最高荣誉。

今年年届耄耋的他依然为红领巾事业快乐地忙碌着,他的满头银丝和鲜艳的红领巾相映成辉,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俞明德,汉族,1931年生,1949年入团、1954年入党,曾任“浙江省温岭市少先队总辅导员”,现为“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温岭市关工委副主任、温岭市少工委副主任。

一个信念,他用一辈子坚持。

自1949年10月开始,俞明德凭着对党的未来事业的忠诚,扎根基层,踏实地从事着与孩子们打交道的工作。即便是在的十年浩劫中,俞明德被打成了培养“小绵羊”“修苗苗”的死不悔改的走资派而遭到批斗时,他也从不放弃,还偷偷做着“红领巾”工作;即便在遭到老年丧子的沉痛打击,他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料理完儿子后事的第三天,就起程去成都参加中国少年报社召开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69年不改初衷,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少先队工作。

他曾荣获“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在从事少先队工作的69年中,俞明德先后十多次进京接受各项全国性的荣誉表彰,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0年7月,俞明德被推荐为“感动温岭”十大人物(群体)之一,成为温岭人民学习的优秀榜样。2010年10月,在他从事少先队工作六十周年时,中共温岭市委、市政府、团市委、市教育局等诸多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条红领巾一个传奇》首发式,以纪念俞明德从事少先队工作60周年。

一份责任,他探索创新不止步。

俞明德不断探索新途径,接受新挑战,走出了一条富有温岭地方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新路,塑造了温岭少先队工作品牌。他倡导节约粮食的“水槽边的节米袋”活动,倡导爱鸟护鸟的“筑巢引鸟”活动,以及本土特色的“海洋生物博物馆”等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少先队活动内容。在他的带领下,温岭涌现了“红领巾海洋文化节”“少年海军学校”“海燕家长学校”“蓝色海洋拯救行动”,以及“海岛女儿在行动”系列活动三部曲“知海、爱海、颂海”教育等一批具有浓郁海洋气息的少先队品牌活动。

2010年5月初,俞明德患左膝关节增生性改变,寸步难行,不得不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病情稍有好转时,他就雇三轮车去上班了,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与各校联系。稍能走动后,他特地去买了辆电动车,方便到各校走走看看。几十年来,俞明德每天都是4点钟醒来,4点30分起床,漱洗完毕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和学习。白天几乎都是去各中小学参加活动,晚上回到家里整理一天的收获,上网发邮件,做视频发给电视台新闻部,有时还要进入qq群或通过微信,与中小学老师、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进行忘年交网上聊天,商量活动与工作,提供建议给他们参考,有时为了争时间,连午睡也放弃了,但是俞明德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学到老学不了。

俞明德说:“虽然我已经88岁了,但是知识还是很浅薄,就是学到老也学不了。”他总是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全部,以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分秒必争。因为担心知识老化,他上老年大学学电脑,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学习十多种报纸、杂志,吸取营养、弥补不足。每天一起床,他就先打开电脑,从网上看新闻,有时边吃饭、边听中央台,边洗脚边听浙江电台和温岭电台的新闻广播,为自己不断充电。与,俞明德还特别的不耻下问,有什么不懂都直接到温岭电视台、温岭日报社,虚心向年轻人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他每天坚持写日记、摘备忘录,一年到头、从不间断。

一句承诺,他夕阳灼云分外艳。

俞明德坚守“我要终生与红领巾同行,终生当志愿辅导员”的庄严承诺,退休不退职,活跃在温岭的少先队辅导事业上。1991年10月,俞明德兼任了温岭市关工委、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市少工委温岭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的工作和担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浙江省温岭市队报队刊工作站的工作。2018年8月他的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作了介绍,博得全场的一致好评。如今的他虽已年老,但仍然继续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服务,做着关心下一代的事。他自费订了10多种报纸和杂志,不断获取新知识,以跟上少先队工作的时代节拍,贴紧孩子们的心灵。俞明德喜欢教育新闻报道,是《中国教育报》《辅导员》《中国火炬》《中国少年报》《社区与教育》《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第二青春》《温岭日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的通讯员和新华社的签约摄影师。他天天和时间赛跑,更加投入地工作。无论山区、海岛、还是偏僻的乡村小学,都是他关注的对象。有一次,他为了了解残疾儿童柯威的优秀事迹,从大闾岙翻山越岭走到高山头沙岙,找到了那位好儿童。每逢星期天,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便会自觉地来参加他组织的读报活动。连续十几年他们年年被中国少年报社评为“优秀读报组”。

为更好地宣传红领巾事业,他克服老年人记忆衰退等困难,硬是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和摄像机。从此之后,温岭哪里有少先队活动,哪里就能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一手照相机,一手摄像机,穿梭红领巾之间。仅2001年,他被全国、省、市纸质刊物录用的稿件就有346篇。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台中国少年报社赠送的摄像机,一个黑色的袋子,就是俞明德当时全部的工作设备。他每天在全市的各个学校里跑,晚上写稿、发稿,就是连双休日也很少有空闲。

为了更好地发挥俞明德的引领作用,经温岭市老干部局、团市委、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从2015年8月25日起成立了俞明德工作室,到今天已经有三年多了。工作室由一批学校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和“五老”三个不同的团队成员组成,经过不断地努力,工作室成员从原来的14人发展到34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7年工作室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红领巾强体魄的感想篇九

有一名14岁的少年英雄,他为救一场大火而英勇牺牲了,下面让我们读读他的故事吧。他是谁呢?他的名字就叫赖宁。赖宁从小就胸怀大志,品学兼优,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1988年3月13日,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他牺牲在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中。

读了赖宁的事迹,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每当看到鲜艳的队旗飘扬在天空的时候,我多么羡慕,盼望自己也早日能带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盼啊,盼啊,这一天终于让我盼到了,2007年“六一”前夕,我们新生入队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至今历历在目。

这一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希望戴红领巾的那一刻早点来到,可一直等到下午,老师才带我们去操场。哇!操场上真是热闹极了,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鲜艳的队旗随风飘扬。我们站在主席台边,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终于轮到一(5)班学生了,我们欣喜地上了台,大哥哥、大姐姐们拿着那用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红领巾走到我们面前,认真地把红领巾挂在我们的脖子上,然后在我们胸前打了一个漂亮的结,最后向我们敬礼。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恭敬地回了一个队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少先队员的光荣和自豪。

从此,我加倍地珍爱红领巾,使红领巾一直都保持那么鲜艳、美丽、光彩夺目。红领巾成了我的好朋友,也成了我的引路人。当我做作业遇到难题想抄袭时,红领巾提醒我:“不要抄,自己想。”当我考试得满分而欣喜万分时,红领巾告诫我:“不要骄傲,再接再厉。”当灾区小朋友有困难时,红领巾在我耳旁轻轻地说:“快点伸出援助之手。”

红领巾就象老师一样,就象妈妈一样,时时刻刻在伴随着我的成长,它使我明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我们的期望,使我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