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优秀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1:28:34 页码:7
2023年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优秀6篇)
2023-09-14 01:28:34    小编:笔舞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篇一

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县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县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县上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乡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县里统筹,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县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县直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韩国新村运动和我国赣县、华西村、嘉鱼县官桥8组、竹山县罗家坡村等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竹溪政务网》、《今日竹溪》、《竹溪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政策要求,突出报道县直各部门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我县具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对于双桥十八里长峡、桃源小峡、偏头山森林公园临近风景名胜区的农村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整治,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旅游型村庄。发展向坝民歌文化精髓。对于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蒋家堰关垭楚长城遗址、马家河三盛院古建筑、县河鼓擂战斗遗址等历史古籍,要进行保护和维修,对环境进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

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四是点面结合。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我县农村水果、烤烟、草食牧业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区域规划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省县道及城镇周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县乡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扶贫办要挑选2个重点贫困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建设,并积极向省里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办成样板。

五是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财政局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教育和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捆绑使用,多方筹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篇二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xx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6、后扶项目惠及库区移民。从xx年起,11412名冯家山库区移民每人每年享有后扶补贴资金600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移民扶持项目38处,进一步改善了库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基层站所50岁以上的占72.7%,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xx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xx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xx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xx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篇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篇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结合盐津实际,本人认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划先行

搞好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前提和关键。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有序进行,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不折不扣的按规划实施,不能半途而废。规划一定要符合实际,符合县情,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应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级组织建设规划、农民培训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朝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推进。尤其要突出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县城―小集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农民向县城小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逐渐消除城乡差别。我县有七万多户农民,分散居住在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些农户生存环境极差,只有让他们逐步向集镇集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才能富裕农民,发展农民。千万不能只抓中心村,不抓小集镇和县城。如果只在中心村抓新农村建设,就会把农民禁锢在农村,制约城镇化进程,产生新的城乡差别,就难以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彻底改变城乡二元割据局面,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二、依靠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我们依靠农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要总结这些年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去年开展“三村”建设的教训,在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群众参与得好的地方,“三村”建设工程进展就顺利,成效就明显;农民参与得不好的地方,进展就缓慢,问题就成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靠农民这个主体,要广泛发动农民,发展产业,建设村镇。只要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新农村建设就会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释放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要发挥村级组织的自治作用,不能动辄对农民搞行政命令。建设新农村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对村内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中涉及财务管理等各种问题要加强民主监督,防止腐败行为,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产业支撑

建设新农村有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这五大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前提,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障。我县在发展产业上要注意避免“就农业抓农业”的错误做法。坚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的道路,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大第二产业。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无工不富”,我县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富县富民。要通过推进工业化来做大第二产业,从而反哺和支持农业,解决农业比重过高的问题。我县工业化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尽管去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736万元,增长60.5%,在三产中仅占32.7%,仍然排在农业(33.8%)和第三产业(33.5%)之后。而且我县的工业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如电石厂,水泥厂、煤厂、砖厂等。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微不足道。水能资源开发发展势头很好,今后应加快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让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头戏。浙江永康市总人口86万,其中外来人口36万,工业产值占90%左右,农业只占6%左右,第三产业只占4%,已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工业品年出口额达8亿多美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富得流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工业发达,工业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

二是应以城镇化为依托,做活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通过推进城镇化来做活第三产业,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第三产业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2元,其中有35元属第三产业增收。(农民从事交通运输和商饮服务业)我县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县城的发展十分困难,县城规模难以扩大。应选择地形相对较好的乡村集镇搞好规划,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让有条件并愿意到城镇居住的农民进入小城镇从事第三产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口,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做强第一产业。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农业效益过低的问题。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十分艰难,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内部这一块共计增12元,其中,种植业人均增5元,养殖业人均增4元,林业人均增3元,主要是没有支柱产业支撑。虽然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畜牧和蔬菜等产业,但没有形成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差、规模小,布局零散,科技含量极低,商品率低,政策支持不到位,社会服务不到位,市场发育不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受制约,产业在徘徊中发展,在发展中徘徊。由于农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相对效益比较差,农民对产业发展不太感兴趣,只好盲目外出务工,农民越不感兴趣,农产业越难发展,效益就越不高,效益不高,农民就越不愿抓农产业,形成了恶性循环。今后,要大力发展新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我县今后要重点抓五大类经济组织:(1)围绕培育产业,组建科技型协会;(2)围绕搞活流通,组建销售型协会;(3)围绕加工增值,组建加工型协会;(4)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建劳务输出型协会;(5)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建综合服务型协会。有条件的地方,要注重把各类协会培育和发展为公司,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要努力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组织形式,使农业效益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发展农业产业,一要靠资金的支持,应整合可用财政及专项资金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动员民间从事农产业开发,尤其是金融部门要扩大支农贷款规模。二要靠科技支撑,应整合人才,充分发挥农科人员的作用。三要靠市场拉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市场前景好的种养项目应大力发展。如名优茶、乌骨鸡、黄牛、蚕茧、黄瓜等优质蔬菜林竹等产业。四是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树立商品意识和产业意识,从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找个盐巴钱的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五是要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县乡村几级行政组织要真抓实干,下大力气,不能空喊口号。六是要逐步改变以交通、电力、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利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加工生产。第一产业潜力还很大。抓好了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直关重要。劳务输出也应该作为一项产业大力培植和发展。去年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55%,是农民增收的大头。

只有做到“三化”联动,才能贯彻落实“出路在工业化,潜力在城镇化,后劲在农业产业化”的精神和要求,才算找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只有路子走对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甚至可能一年更比一年差。

四、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以典型引路,是党和政府历来的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可谓点多、面广、线长,需要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示范点要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示范点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体现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带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去年,我们选择的几个“三村”建设示范点总的而言应该说是很好的,但个别点只注重区位优势,忽略了产业基础,以致农民的房子改善了,户间连接道路硬化了,周围环境好了,但没有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了;农民的整体意识没有提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精神文明容易出现反弹。一些地方是靠国家的钱堆出来的,在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大面推广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点无法带面。今后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择上应该注意选择那些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合理,能体现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地区来布局,尽可能做到每个乡镇都有示范点。要突出我县和各乡镇的特色。示范点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产业做支撑改善环境,以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来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的。

五、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县乡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克服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在生产发展上县乡党委政府应起到先导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在发展先进文化上,党委政府应起到领导作用,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党委政府应发挥好指导作用,把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加强村级政权建设,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当前我县村级政权总的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村两委形同虚设,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村内事务基本不管,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怨声载道,靠他们恐怕很难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协调发展还要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不能因为搞示范点就把大量的支农资金都整合在一起,投放在点上而忽略大面,点是少数人受益,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多数人都发展不了,即使点上再风光也违背了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让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大局。兼顾大面,尤其要关注边远、高寒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据我所知,一些边远地区的农民至今还未用上电,还没完全解决温饱,相当的人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试想这些地区新农村如何建设。在盐津这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公共财政的阳光应该普照大地,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六、稳步推进

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做到“三戒”。一戒急于求成。我县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48元,比全国的3255元低元,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0493元低9245元,农民还非常穷。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现代化,需要长期奋斗,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作长远打算,作长远谋划。抓好开局,从紧迫的事情做起。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乡村道路、农网改造、人畜和生产用水、子女上学、农民就近就医、生产发展资金困难、社会服务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要根据生产力发展和财力增长的状况,逐步推进,防止盲目蛮干,拔苗助长,切忌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当然不能等待、观望、漫不经心、若无其事、坐失良机。二戒简单化。要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生产发展是中心,生活富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内容是广泛的,全方位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因此,要准确把握。三戒政府包办代替。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去套。干什么,不干什么,要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办事制度来决定,不能搞强迫执行,强制摊派。

七、争取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穿了最根本的还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发展问题。无论生产发展还是生活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钱,钱从那里来,一要靠农民自身逐步积累;二要靠国家扶持。县级财政收入每年才二、三千万,工资虽有保障,但发展资金十分欠缺,各职能部门今后应努力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今年国家“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一个重大转变”。这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宣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国家将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一是今年拟安排40亿元,比上年翻一翻,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拟安排25亿元投资,比去年增长1.5倍,再建250万户沼气池;三是安排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0万公里;四是发行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电力建设。此外,中央还将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只要全县上下一心,大家都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并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新农村建设就大有希望。

八、真抓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县乡党政组织切实加强领导,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县乡村的干部要脚踏实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能喊空口号,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全部内容,摆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克服工作安排上存在的单打一的情况,处理好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经常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的关系,总体安排、总体布署、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整体发展。

九、健全机制

要发挥长效机制的管理作用,防止出现“反弹”现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充分发挥长效机制的管理作用。一是要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今年,中央、省市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县级财政也应随着收入的增长逐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应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四是建立完善和规范新农民培养机制,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治安管理机制等等长效机制,防止出现反弹现象,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篇五

xx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篇六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乡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模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毛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