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模板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15:12:15 页码:7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模板7篇)
2023-09-14 15:12:15    小编:念青松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一

《恰同学少年》表现伟人的求学生涯,这一群历史人物本身份量就很重,恰好是16、17岁到21、22岁左右的年龄,在进学校之前,都是普通的农家子弟和平民子弟,他们追求新潮的思想、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朝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给予年轻人一种激昂的活力。尤其是近几年来,国产的所谓的青春偶像剧和日韩偶像剧冲击着屏幕,他们真正给年轻人能给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呢?比我们《恰同学少年》剧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相距太远了。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们,尤其是的年轻人,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而把他们这种时代风貌用青春剧来表现,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种形式。

怀着对领袖的无比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读完了《恰同学少年》。它讲的是在二十世纪旧社会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了理想,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这本书字句间有抑制不住的胆识、豪气、智慧越看越觉得全身上下仿佛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恰同学少年给了我太多的感慨,我感慨毛泽东的胆识,蔡和森的睿智,刘俊卿的懦弱。

我觉得造成他们不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周围的人,他们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想想看,如果没有一位有新思想的好妈妈,蔡和森也许只是一个吃家产的少爷;如果没有一位帮他的好妈妈,毛泽东也许只是一个小学徒;如果没有孔昭绶对“天才”的格外照顾,也就没有毛泽东后来的伟绩了。如果没有蔡和森的支持,也许王子鹏永远只能当一个娇气的大少爷。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没有了身边的人的支持有何成大器?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再厉害的天才没有他人的协助也只是独杆司令一个。而独杆司令是无法获得大的成功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就拿纣王来说吧,纣王没才?不,他很聪明,那他为什么会失去他的天下呢?因为他的残暴使那些协助他的人纷纷远离,于是,他失去了他的天下。

回首历史长河,有谁的成功没有别人的帮助?再拿现在来说吧,为什么现在那么讲究人缘?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拉拢自己的人际网?因为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没有人支持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让我们有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二

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感到无限震撼与内心的无比激动。

《恰同学》这本书讲述的是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一代革命先驱的刻苦学习生活。同时也讲述了杨昌济等教师的优秀教学理念。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反衬出了毛泽东身上的良好品质及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永无畏惧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一次,杨昌济老师去毛泽东的寝室找毛泽东,碰巧毛泽东去图书馆看书了,杨老师瞥见他的床,发现床上只有一小半容身之地,其余面积全是用来放书。他还发现了一张《大公报》,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小纸片。这全是毛泽东对不懂的词句的注释与理解。接着,他来到图书室,只见毛泽东在昏暗的灯光下读着书,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词典。

读了这段话,我的心里顿时如同一把小石子落入了平静的湖面里,激起了层层涟漪,一面是对毛泽东感到敬佩,他那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多刻苦钻研啊!能把一张报纸都贴得密密麻麻。二是对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感到敬佩,在他的笔下,一个个人物生动,有趣,兴趣性格各不相同。比如不动声色的蔡和森,他遇事十分沉着冷静,有一次他们去打仗,他为毛泽东出谋划策。可毛泽东就不一样了,他跟蔡的性格完全相反,他遇事总是热血沸腾,十分冲动,而在冲动中又带着几分理性。

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分。以后的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习毛泽东身上的良好品质,以便长大忠心报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三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时代风雨和对穿越历史精神的怀念,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在书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这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潇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

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四

收到这本书,一看装帧就很喜欢,想起曾看过一个视频《一本书的诞生》,更是对书籍本身有种崇敬的喜爱。因是在豆瓣活动中得来的书,是要写书评的,所以在看这本书时,特意写了笔记,以期自己能从不同篇章中得到不同的收获。

在此之前,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仅止于历史书上几行简单的记叙。因为知识浅薄,认识有限,因而我对这段历史一直是怀着敬畏心的,没有过多想法和评价。刚开始看这本书的简介时,一看是涉及_话题的,我心里就没什么谱儿,更多的是由无知生出的些许恐惧,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心理盘旋在我脑海里,在看到作者一一列举的俄法名著时变得更为强烈。

作者曾说,一个人的文学启蒙是从中学阅读形成的,他在中学因为机缘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而这些书籍也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刻影响着他。回想起我中学时,独自在异地求学,寄宿制的学校,父母又在外地工作,环境对我的影响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吸收。中学没有图书馆,大家一心的目标就是全心学习,考个好高中、好大学,课余生活极其单调,看书更是一种奢侈的少有的享受。那时候若有一本书在班里流传,都是要排号的,谁看完了就传给下一个,下一个再传给下下一个,通常原购书者是找不回自己___的书的,要不就是收回一本破破烂烂的甚至没有封面的书。漫画、言情小说、魔幻小说,不分内容,什么都看。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可以看,什么不可以,所以我们也是生冷不忌,全盘接受。现在想来,无人引导的少年时期,即使我们已经感受到文字或是文学的魅力,我们也不知如何去表达,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我们以为生活的全部就是看书背书考学,而阅读只是闲来的一种消遣,没有特别的意义。文学之路大抵是走不了的。

说到教育,不能不提老师。作者年幼家境贫困,穷人家的孩子自尊心都强,容不得别人一丝异样的眼光。班主任的置之不理甚至是冷嘲热讽让他承受不住,他想辍学。还好,他的语文老师是个好人。作者也说,如果没有他的语文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他不可能坚持上学和写作。一个孩子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也许能影响学生一生。作者中学与其语文老师的默契配合,不能不说是引起作者写作初衷的一个动因。当某个学科带给自己荣誉,谁都会在这个学科付出更多努力,只为得到更多的赞许。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是个人前进的动力。后来作者回去看他的语文老师,他的语文老师为他骄傲,并坦言自己不因素质教育被扯入政治漩涡而后悔,反而为有梁这样的学生而欣慰。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羁绊是很特别的,没有亲情血缘那么刻骨,也没有浪漫爱情那么不可捉摸,两者是互相成长,共同进步的,谁都会为对方的付出感到欣慰。我初中时写了两篇非正统的作文,一篇是一个穷苦家的男孩爱上一个女孩儿并装阔请女孩喝咖啡,然而咖啡店外男孩的母亲正埋头躬身打扫着大街,男孩哭了,另一篇是失去双亲跟奶奶生活的男孩学习不好,后来奶奶病重,男孩发奋取得了好成绩但是老师认为他是作弊并请他家长来学校谈话,男孩因此又变得堕落。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不走寻常路的老师,一上课就拿着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给我们念一两篇文章点评一番再开始讲课,我挺喜欢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敢在他布置的作业里交上我那两篇文章,期期艾艾地等着他点评。他的评价很简单,有想法但是不适合在学校作业上写。我后来也就不写这些了。以至于到了高中统一的议论文,从来都是开头结尾点题,中间三篇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加以论述,全是这种模式。为了找例子,我还买了好多青年文摘看,只是再也找不出写字的乐趣,只能想想阅读的快乐了。从小到大没有对我特别好的老师,也没有对我很差的老师,大概我这种透明人的性格也让师生之间的情谊点到为止吧。

看到作者致年轻同学的信,既指出学生的优势,又点出学生的不足并加以鼓励,那么真诚,那么自然,我很羡慕那些上梁先生选修课的学生。如果能有这样一位尽心尽力指导我的老师,我想我对文字的感情会更加深厚吧,起码我会明白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什么是随笔。

关于教育说了很多,主要是因为看到作者的经历,不由得想起自身的经历来,产生了一些共鸣。想必读过此书的读者都会或多或少在书里看到自己年少的影子吧。

恰同学少年。少年时期总是美好的,懵懂青葱的年纪,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渴望接触不同的世界,最主要的是,心灵还没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上颜色。可以这么说,年少的世界是干净纯白的,友情也不掺杂任何私欲,想怎么闹就怎么闹,朋友就是拿来信任的。作者年少的朋友也都了解作者的性子,总是一次次提醒作者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给自己惹来麻烦。即使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他们也不会背叛朋友。这些是值得深交的人。年迈后,作者与老朋友相聚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情谊不变。有相同经历的人,总会在回忆对方时也顺便缅怀一下自己吧。经历过_的人,更因同为历史的见证人而生出惺惺相惜的感情来。有句话说,幸福的顶峰就是悲剧的开始,那经历了最低谷的时期,再往下走,什么时光都是美满幸福的。作者与友人交谈时也以“一个无望的国家”和“大有希望的国家”来形容_时期的祖国和如今的祖国。幸福大抵是比较之后的产物吧。

看完梁先生的书,从书中字里行间,我都感受到了强烈的正面力量,这也是梁先生致力于出书的初衷,能把正面能量传递给他人,这就是书籍的力量。_本是一段晦暗的历史,在初次与其碰撞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严肃的态度,看到历史残酷的一面,我会难过,看到人情温暖的一面,我会动容,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历史一旦打开小缺口,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直面感受并评判,若有可能,要让更多人看到,这是以史明鉴的要义。

关于《知青》这部电视剧,作者给了许多笔墨,有时间要看一下。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五

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怀着对历经时代风雨和对穿越历史精神的怀念,我看完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剧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这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

在进行革命活动中,青年毛泽东结识了很多同志,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相结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的几年十分耐人寻味,他和他的同学们满怀崇高理想,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游泳……,他们关心国事;他们忧国忧民,指说江山社稷大事;他们爱憎分明,激浊而扬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常形之于文字;他们蔑视权贵,视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地痛斥他们的行为。1916年暑假,毛泽东与罗章龙、蔡和森等组成“新民学会”,办湘江评论、新湖南,发动学潮,1919年底毛泽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退出湖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萧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

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六

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眼前又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毛泽东久久伫立于袁吉六的家门前,双脚已经进入了满是雨水的泥坑里,雨顺着他的发梢不断滴落,而家里的袁吉六却连看也不看毛泽东一眼,只顾自己睡觉。毛泽东为了给袁吉六道歉,在他的家门前、雨水下,整整站了一夜,脸上却无半分疲色。

毛泽东的知错能改令我十分佩服,回想起自己

记得有一次我、朱施晴和明悦三个人在跳完啦啦操回教室的路上东游西逛、有说有笑,等到上课铃响了,我们还边走边慢悠悠的玩游戏,刚好被值周老师抓了个正着。值周老师把我们三个的学号发给了白老师,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心想:完了,这回可算是摊上事儿了,白老师可不是一般的“毒辣”呀。此时的我真是想赶紧找一个地洞钻进去。果不其然,我们三一回到教室,白老师就把我们叫到了办公室,面对白老师的“严刑拷问“,我一会说是朱施晴让我跟他一起玩,一会说是明悦拉着我,不让我回教室,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他俩的身上。

直到今天,我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白老师看重的并不是谁错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承认错误的态度怎样,我却一味的把错误推卸给别人,减轻自己的责任。那时,我天真的以为我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躲过了老师的责骂就是得了,可事实恰恰相反,我这样做,不但没有得到,我还失去了,失去了什么?同学的信任、老师的赏识。文中的毛泽东犯了错误,不但没有逃避,还虚心的改正了错误,重新获得了老师的赏识。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恰同学少年的读书心得篇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恰同学少年》中的少年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主要描写了毛泽东等青年从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从毛泽东入学,到孔昭绶校长被逼逃亡;从袁世凯被赶走,孔昭绶复任,到溃兵打回湖南,毛泽东带领全校学生一起抗敌等等,无一不展现了毛泽东等优秀青年奋发向上的理想与抱负。

无论是演讲台上大气磅礴的毛泽东;睡在爱晚亭中不畏风雨的毛泽东;还是带领学生吓退敌军时从容不迫的毛泽东,都令我记忆犹新。

《恰同学少年》里的毛泽东,是勤奋而认真的。他的老师曾经评价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他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时间去看书,却经常看入了迷,一直借助着淡淡的月光,看到深更半夜。有一次,他为了能够好好品味一本书,竟将这本十分厚重,长达十几万字的书,全部抄了下来!他一直都“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说过:“我读书不做笔记,就好像没读过一样。”所以,他的每本书上,都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自己的感想和评价。而他的课堂笔记,自然也一字不漏,上面还标注着许多三角、圆圈,旁边也见缝插针,批满了蝇头小楷的评语。

《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还是俭朴的。他每双鞋都要穿到破的不能再破了,前后裂几个大口子,才肯换新的。在街上买鞋时,他连1毛一双的鞋都嫌贵,最后反而把几块大洋都花在了买书上。做笔记时,不舍得买纸,他就把报纸的空白地方裁下来,作为记录本。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有了这样勤奋、勇敢、俭朴的优良品质,毛泽东才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雄才伟略、又胸怀天下的革命领袖,从而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