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爱莲说教案一等奖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9 07:04:34 页码:11
2023年爱莲说教案一等奖 爱莲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9篇)
2023-09-19 07:04:34    小编:琴心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从文中获得启示及对自己的处事观点、态度进行再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群花璀璨······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与文体介绍

三、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1)、听录音朗读,学生在书中标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读,体会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明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全班同学齐读。

2、译一译(掌握重点实词,试译全文)

四、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2、通过这些描写,能够看出莲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3、讨论: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对菊和牡丹抱有怎样的认识?

五、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布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程同步练习册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二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背诵课文

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三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四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三、检查预习、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四、设疑自探: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xxxxxxxxxxxx】

五、解疑合探:

六、质疑再探: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七、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x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x背诵课文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五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 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5)归纳主旨: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b:(中等生):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

反思: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志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六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

一自主学习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

3、题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 淤泥 濯 清涟 蔓 亵玩 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二、小组交流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3、归纳主题: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a 解释词语: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b 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七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是一篇传世佳作。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3、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八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背诵课文

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教案一等奖篇九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理解“莲”的美丽形象,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莲花倍受人们的青睐。莲花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精美的莲花图片(11张幻灯片),之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宋代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预习反馈:

1、解题

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

2、简介作者情况(出示幻灯片),谈“爱莲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看屏幕)

要求读准以下字的音: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2、教师配乐《出水莲》来范读课文

3、译读课文,分段串译,教师点拨

要注意的重点词句:

(1)可爱者甚蕃;(2)濯清莲而不妖;(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陶后鲜有闻;(5)宜乎众矣。

四、合作研讨:

(出示幻灯片)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出示幻灯片)

(1)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提问: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

五、拓展练习:

我们可以仿用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进行说话或写作: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请你用“我爱,因为它。”的句式说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借莲花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的处世态度。中学生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呢,值得我们借鉴、反思的地方很多。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托物 言志

陶渊明 爱菊(鲜)隐逸者(正衬)洁身自好

正直质朴

以花喻人 世人 爱牡丹(众)富贵者(反衬)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无)君子(突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