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03:05:18 页码:7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优秀8篇)
2023-09-27 03:05:18    小编:翰墨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一

首段:导入+阐明阅读目的(字数:200字)

曾国藩,清末名将、战略家、儒学家,他的成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曾国藩的家书作为他人生智慧的结晶,更是影响了无数读者。笔者有幸阅读到曾国藩家书,深感其内涵丰富,挖掘出了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真理。在此,笔者将结合所读书信,阐述我对曾国藩家书的心得体会。

二段:展示家书中所强调的人格修养(字数:200字)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强调“诚信”这一人格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若不具备诚信,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诚信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是塑造人格的关键。通过阅读曾国藩家书,我深感诚信不仅是为人之根本,还是成功之道。在工作中,我始终以诚信为准则,尊重合作伙伴,遵守承诺,不仅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在生活中,我也从容应对人际关系,保持与人的亲和力。曾国藩的家书在教导我如何修养人格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段:阐述家书中所倡导的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字数:300字)

曾国藩经常在家书中强调以功业而不倚仗权势,以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他认为,不论身处何种职位和地位,都要以实际贡献来奠定自己的价值。在读到曾国藩的这些言辞时,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的职场生涯。在工作中,我发现,只有通过真真切切的努力,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我工作上,我始终秉持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阅读曾国藩家书,我受到了榜样的启发,更加明确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四段:总结受益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字数:300字)

曾国藩的家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教导,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境界。通过阅读他的家书,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格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的价值。我深感培养这些美德和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品质,还能影响并改变周围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我将积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努力成为一个有诚信、有高尚品质、有责任感的人。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帮助身边的人认识到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共同进步。

尾段:再次强调家书的育人意义+总结(字数:200字)

曾国藩的家书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不仅在教育自己,也在教育后人。通过阅读曾国藩家书,我认识到了人格修养、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同时,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因此,我愿意将所学知识贯彻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并积极传递给身边的人。通过这样的努力,我相信可以影响更多人积极向上,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和事业。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二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着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

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曾国藩家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本经典的书籍,它以曾国藩的家书为素材,展示了一位清官的忠诚品质、责任感和胸怀。读完这本书,我对曾国藩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感到深深地钦佩和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我如何从这本书中汲取了一些启示和收获。

第二段:曾国藩的治国思想(250字)

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执政期间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在他的书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所倡导的从上到下的“简政放权”理念,他要求官僚们不仅要学会依法行政,更要以民为本,做到公平、公正。他也强调了依靠群众力量来完成官府的工作,提高百姓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些理念不仅对于当时的治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第三段:曾国藩的家庭观念(250字)

曾国藩注重家庭教育,在书信中多次关注儿子的成长和学业。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他也提倡父母要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这种教育方式是现代社会可以借鉴的。

第四段:曾国藩的为政之道(250字)

曾国藩在官场上举足轻重,但他一直以身作则,任职期间一直为民众着想。他强调常怀感恩之心,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益和想法,保持与民众沟通的畅通。他的为政之道不仅体现出一位清官的操守,更体现出了一位领袖的智慧和远见。这种为民着想的精神也应该成为现代领导人的必备素质。

第五段:总结(300字)

《曾国藩家书》是一本具有很高价值的书籍,阅读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曾国藩作为一位清官,一位父亲的操守和品质。他的为政之道和家庭观念,都是现代社会可以引以为戒的。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历史的纵深和曾国藩的故事,更将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启示和帮助。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阅读这本书,受益于其中的思想和智慧。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四

一年前我在__中搜索曾国藩关键字时出现一个推送:曾国藩到底有多可怕。其中谈到了曾国藩的自律程度,令人感叹。自此,我开始阅读曾国藩的相关书籍,《曾国藩家书》是写给父母兄弟,更是写给我辈读书济世之人,字里行间尽是一位沧桑老人的人生感悟,一位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

如今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告别了书信,同时告别的还有纸张独具的温情。读《曾国藩家书》感觉特别亲切,它让我们看到曾国藩的另外一面,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每一句话都感受得到作为父亲,兄长浓浓的亲情。曾国藩在困苦之境也不忘关心弟妹,是的哥哥;繁忙之境也不忘教诲子女,是仁慈的父亲;窘迫之境也不忘接济族人,是的亲友。

曾国藩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等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兄弟的学习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曾公对学习的重视。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物质极度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匮乏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这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中国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更强。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才是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素质的关键。

曾公在一封信中有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为兄弟们设立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诗到经,从读书到修身,详细至极。在曾国藩的家书中真正体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在330多封家属中,他讲求人生道理,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我们的教育似乎太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若想成才,必要加强道德修养。我们定当思考一味的追求技能,而不懂何为“孝”,何是“任”,如此何以“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五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家教非常严格,勤勉好学,处事果断。他的《曾国藩家书》是一部精神经典,对我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阅读这些信件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成功,不是金钱,而是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读完本书后,我的思想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触动。我愿意在这篇文章中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曾国藩卓越的领导能力

曾国藩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他拥有的领导魅力和极高的威信感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家书中充分展示了他的领导能力,而他的卓越品质和高尚的胸怀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当年,曾国藩被官方赞誉为"有国士之风",这是因为他拥有着出色的人格魅力和民族责任感。他常说"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万民都是自己的儿女,而自己则是天下万民的父亲。他以自己的汗水,以自己的劳动来回报民众,为了民众的福利,他全心全意地奉献,这是一位真正有民族塑造力的领导者。

第三段:曾国藩的勤勉好学精神

曾国藩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十分重视教育,以自己勤勉好学的品质鼓舞着后学们。他认为"学习不止,书道万行",这是曾家教育的核心。所谓"书道万行",即是说不仅要读书,更要将读书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不断提升并增长知识。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进步和提高是曾国藩为后人留下的最重要的财富。

第四段: 曾国藩坚定的信仰和坦诚的人生态度

曾国藩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在家书中体现了他对天理的崇敬。他强调"天道酬勤,善恶有报",认为人应该怀有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才能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他的坦诚和诚实,本着兢兢业业、勤勉好学的态度,真正做到了一切从简,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深沉的人生态度。

第五段: 总结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对曾国藩这位伟人充满了敬意,他的信仰,勤勉好学的品质,坚定的人生态度,总是给予我很大的启示和引导。曾国藩的生命与我们同在,他的家书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指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机遇。我认为,阅读《曾国藩家书》,能够对人生的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感谢曾国藩留下宝贵的家书,感谢曾国藩传递给我更加深刻的人生认知。让我们一起学习曾国藩,向着更加远大的人生之路前进。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六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晚清中兴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不多,但是极有分量,读之,让人受益无穷,从《曾国藩家书》可以略知一二。

名为“家书”,实则不然。作品用书信体的格式,文字浅显易懂,内容意味深长,仔细品读,觉得它像粮食,可以维持精神生命的延续;又像医院,可以疗救心灵的伤痕;也像超市,丰富的东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

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为下流之辈;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不尽,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第二,关于功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读书人的功名,是一个经久的话题,几千年的仕途历史,可以说是对读书人“成者为王,败则为寇”终极评价,但是曾国藩对于这一评价标准,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从家书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怅然,他认为科名无早迟,是前生注定的,丝毫不能勉强。读书人的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品德修养,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以期不辱没先人;二是读书取功名之道来成就一番事业,以延续自己的生命。而延续生命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养活自己。农民,手艺人,商人,劳力养活自己,读书人劳心养活自己,都是一样的。读书人的劳心,如果考中,则在朝中食俸禄,如果不中,或教授于乡,或为食客门吏,或入幕为宾,这一切都需要计算自己的本事才能食之无愧。退一步说,即使榜上有名,朝中为官,也须计算自己的才德,不至于将来尸位素餐。然而这一切,究竟是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但是世间没有业精而衣食无着的人,就像农民的耕种,即使有荒年,也一定会有丰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积压滞销,也一定会有畅销的时候。那么读书人,如果业精,终究会得功名,即使不得,也一定会有其他办法养活自己。在曾国藩看来,功名不是主要的,谋生才是关键。

第三,君子之忧。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七

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难在坚持和用正确的心态,想想这几年以来,确实为数不多的事情坚持下来了,掰指一算就只是吃饭和睡觉了。曾经多次计划要自己培养读书的习惯,最终都被看看手机,看看电视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果而终。也有多次躺在床上反省自己规劝自己“戒手机”“戒电视”,最终意志力战胜不了这病入膏肓的“手机癌”,要不是公司的这一规定,或许还是很难拾起这本书来。

这本书叫《曾国藩家书》全书共有373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书是用古文言文和白话文一体记述的。

对于曾国藩的印象已经很模糊啦,印象中是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中有记载。读这本书首先让我重识了历史,又增长了知识。读书时有益呀。

因为时间不长和读书的速度和技巧也还没有把握,目前此书只读至约三分之二处。但已经深深的被曾国藩先生的为人处事及人格魅力所折服。

首先说到学习,在那个科举决定功名的年代里,曾国藩在家书中劝慰诸位弟弟们“殊不知看书与考试全不相碍。彼不看书者,亦仍不利考如故也,不然,则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字可靠,无日不看书”.诚然读书不能使每个人必然成功,但必定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气质、生活环境、方式、接触的人和事,成功的机遇就在这些改变中。作为职场角色中的我们,相信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气场来面对客户。清空杯子再注满,每日坚持读书。所以我也要把这个事坚持下去。

其次曾国藩对于家族的责任感尤为让人钦佩,这或许也是“家书”的由来,远在外为官,只有通过书信来联络和关心着家族成员的点滴。其中说到家和万事兴,治家的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意味悠长!提倡节俭,好习惯,家人勤劳、正气、家里上下都要做家务事等。曾国藩作为家中九兄弟姐妹之长兄,在孝敬父母叔父母都做了很好的典范。曾国藩更是用自己的事例总结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作为兄长对弟弟妹妹们,作为父亲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真的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榜样。检讨一下自己对于父母新的孝敬关心,对兄弟姐妹的关心关爱就太不够了!

第三就是为人处事,曾国藩告诫兄弟姐妹要向道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学习,不论年龄是比自己长的还是年龄比自己小的`,拜他们为师,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这个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态度。凡事留有余地,雅量能容人。位居高官却常常劝导兄弟子嗣们要谦卑,不能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要低调,另外要礼待家丁,从要求家里人要做家务也可以看出,这些教育理念都是现代教育的典范。

书还没有读完,后面要继续习读。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篇八

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

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待人

帮助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资助。在谈到为什么接济亲戚族人时,曾国藩写到“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处蔷境,亦兢兢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蔷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道光年间,曾国藩越四级而超升,托叔父将黄金十两兑钱送与最亲最苦之人。节俭用度,置义田以济贫民,捐银修祠堂。

曾国藩在家书中教育子女和诸弟过日子要能勤能俭,略有结余,有人做官“侍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里不可不守旧”。与眼下很多为富不仁,到处显摆甚至胡作非为的官宦子弟与富家子弟的行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